地域文化-说说西安的方言土语
陕西方言词汇
1.婆姨
陕北方言中称呼妻子或已婚女人为婆姨,民谣中也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把“妻子”称作“婆姨”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多见,所以能看到的文献资料并不多。有学者认为,“婆姨”一词源于佛教。佛教称女居士为“优婆夷”。唐《敦煌变文》:“优婆赛者,近佛男也。优婆夷者,近佛女也。”“优婆夷”是梵语upasika的汉音译,在译经里经常简作“阿姨、阿夷”,三国时已有之。当初佛教传入中国时,信奉的人并不多,但是到了后来佛教兴盛时候,人人信佛、家家女居士,很多人的老婆都被称作是“优婆夷”。[2](P5)陕北方言中一个基本词汇竟然是来自于佛教外来语,笔者对此有些怀疑。因为基本词汇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以
是本民族语言固有的可能性较大,从外族引进来一个新说法的可能性较小。汉语词汇非常丰
富,指称“妻子”的说法有很多,除了“妻子”之外还有“内人、内助、妻小、媳妇、夫人、
孺人、太太、娘子、婆娘”等。我们认为“婆姨”和汉语词汇中的“婆娘”最为接近。“老
婆、婆娘”用来指称妻子早见于宋代,例如:
①西门庆道:“莫非是卖枣糕徐三的老婆?”(《水浒传》第二十四回)
②旁边就哭杀了玉英姊妹,喜杀了焦氏婆娘。(《醒世恒言》第二十六卷)
封建时代实行一夫多妻制。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能讨几房妻妾。而古代家庭中为了妻妾和睦,所谓家和万事兴,干脆肥水不流外人田,亲姐妹或者堂姊妹共事一夫,这样妻
妾间少了争风吃醋,丈夫也落得个心安,何乐而不为呢?正如《大阪城的姑娘》里唱得那样:“带着你的妹妹、带着你的嫁妆一起嫁给我。”“姨”原指妻子的姊妹,因为同夫君就如同姐
西安的方言有什么特点?
西安的方言有什么特点?
说说西安方言
西安方言是关中方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关中地区曾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关中话也是官方语言,即标准普通话,古人称之为“雅言”。周王朝对于标准语言的推广极其重视,即便在春秋战国的动荡时期,这种“雅言”在全国仍然居主导地位。而源远流长的西安方言正是“雅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安方言的形成有着诸多因素。首先,它是我们祖先千百年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其次,历史上战争等因素造成了人口大迁徙,而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对西安方言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去过外地谋生的西安人和到西安来谋生的外地人,对西安方言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在方言的形成与传播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从一地嫁到另一地,不但带来了各自的生活习惯,也带来了当地的方言、文化,这些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个家庭,进而波及四周。但是,由于女性“嫁出嫁入”的不稳定性,因而,在方言的发音方面,她们不及男性标准。
西安方言的发音非常特殊,它与同是关中方言的西府、东府以及西安周边区县的发音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猪、出、中、水”等字的发音。西府人读作“zhǐ、chǐ、zhěng、shèi ”,东府人以及西安周边区县的人读作“zǔ、cǔ、zǒng、cuì”。在纯正的西安方言中,
这几个字的发音在汉语拼音中根本就没法儿拼出来。
而西安方言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千季不分京子切”,即把“天、地、钉、铁”分别读成“千、季、京、切”,这也是判断是否为西安方言的一个标准。
西安人在许多时候把汉语拼音中的声母“zh、ch 、s h”读作“z、c、s”,把“d、t”念作“j、q”,把“w、r”读作“v”,这是西安方言的又一特点。除了发音和音调特点以外,还有不少习惯用语。最具代表性的是口语中没有“我们、你们、他们”这三个最重要的复数人称代词,而是根据当时的情况以“俺的、你的、他的”或“咱的、你的、呜一伙”等代替;形容词中不常说“好、粗、直”等字,而是喜欢说“美或嫽、壮、端”;介词中的“和、与、同、从、自”等字只用一个“跟”字代替,而“朝、往、向”等字则只用一个“迈”字。诸如此类的习惯用语不胜枚举。西安人常讽刺有些人说“醋溜”普通话,而造成“醋溜”普通话的根本原因就是说话人把西安方言中的习惯用语直接移植到了普通话中。
方言与地名趣谈(全文5篇)
方言与地名趣谈(全文5篇)
第一篇:方言与地名趣谈
方言与地名趣谈
方言是地方文化中最重要的认同标志。由于居住地不同,人们对地名的称呼有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反映出一个地方的地域特征。
我们从湘方言和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区地名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方言的这种差异。
首先,不同方言对地形地貌有不同指称。
同样是山,不同的方言系统有不同的称谓。例如:
崮:山东有座有名的山,叫做“孟良崮”。同样的地形,在西北叫做“塬”。岭:南方特别是湘方言区,多习惯于把山叫做“岭”。长沙市区现在有不少以“岭”为名的地名,如“识字岭”、“留芳岭”、“黄土岭”、“金盆岭”、“长岭”、“窑岭”等等,这些地名所界定的区域,在历史上多是小山。
仑:处在湘方言和北方方言分界线的益阳,对山有一个独特的称呼——“仑”,例如“桃花仑”。益阳话的“仑”与普通话的意思正好相反,按普通话的解释,“仑”,是大山,而益阳话的“仑”是小山(普通话中称小山为“丘”)。
界:西南官话中,有的把山叫做“界”,如湖南湘西的“张家界”、四川的“老山界”,都是名山。“界”的本意是分界,如界山、界河、界碑等等。
同样是水,不同的方言系统也有不同的称谓。例如:
塘:湘方言多把屋门口的小水坑叫做“塘”,大塘就叫“湖”。而北方有的地方把水坑称为“淀”,知名的有“白洋淀”、“荷花淀”;有的地方称为“泊”,如“梁山泊”;有的地方则称为“海”或“池”,如新疆的“天池”。
冲:作为地名的本意是交通要道,如“要冲”。但湘方言区习惯于把山谷中的平地称为“冲”,最著名的要算韶山的“韶山冲”。而
中国十大最难懂的方言,你们当地的排在第几?
中国⼗⼤最难懂的⽅⾔,你们当地的排在第⼏?
中国⽂化博⼤精深,由于每个地球的⽂化风俗不⽤,所以各地的语⾔也有很⼤的差异,有着地
⽅的⽅⾔真的可以说是⼀个字都听不懂的,因为⽹友们就排除了中国最难懂的前⼗的⽅⾔,你
们当地的⽅⾔上榜了吗?
第⼀:温州话
不知⼤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句话,说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讲⿁话。
在中国最难懂⼗⼤⽅⾔中,温州话排⾏第⼀。
据说在抗⽇战争中,⼋路军部队相互之间联系由于保密需要,都是派两个温州⼈,进⾏电话或
者步话机联系,⽽⽇本⿁⼦的情报部门,总是也翻译不出这发⾳极其复杂的温州话,可以说当
时的温州⼈就像美国⼤⽚中的风语者⼀样,为抗战胜利起到了相当⼤作⽤。(出⾃《温州话》
⼀书的作者沈克成先⽣)
同时,在对越⾃卫反击战中,温州话起到了极好的保密作⽤。当时越军有很多特⼯,我军⽤过
普通话、⼴东话,都被敌军破译了。在1985年1⽉15⽇的中越边界遭遇战前的部署会上,⾸长
要求连队⽤温州话通讯,之后,所有排长级⼲部⾝边的通讯员全部换成了温州⼈,最终,惊⼼
动魄的“115”战役取得⼤捷。战后的总结会上,⾸长还表扬了温州话⽅⾔作战的保密性很强。
在美剧《盲点》中,温州话因其难懂的特点,被称为“恶魔之语”。
中国⼗⼤最难懂⽅⾔第⼆:闽南语-潮州话
潮州话(Tiê-chiu-uē),亦称为潮汕话,分布于⼴东省东部沿海的潮汕地区(潮州市、揭阳
市、汕头市、丰顺县)及海外以东南亚为主的潮⼈聚集地。
潮语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韵独特、古语义多等。如现代汉语是四声拼
读,但潮语仍保留着⼋⾳拼读的语⾳系统,发⾳复杂,以前有⼗六⾳(实为⼗六声母)之说,
贾平凹《西安这座城》课件
中西方城市规划理念差异分析
西方城市规划理念
强调城市的自由发展和市场竞争 ,注重保护私有产权和个体利益 ,追求城市的多样性和活力。
中国城市规划理念
注重城市的整体规划和有序发展 ,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责 任,追求城市的和谐与稳定。
06
课堂互动环节与拓展思考
分组讨论
01
02
03
挖掘传统文化价值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 如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 独特价值和内涵,并将其 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创新传承方式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现 代科技手段和创新方法, 将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 有趣的形式传承下去。
推广传统文化
讨论如何在学校、社区等 不同场合推广传统文化, 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传统 文化的魅力。
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元素,避免过度商业化
和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
02
探讨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打造出具有
独特魅力的城市形象。
提升公众参与度
03
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过程,共同决策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元
素,让城市更加宜居和具有文化底蕴。
Baidu Nhomakorabea
THANKS
感谢观看
外地人对西安评价
外地人对西安评价
西安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都,也是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外地人对西安的评价多种多样,以下是其中一些可能的评价:
1.文化底蕴深厚:西安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
化遗产。外地人来到西安,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文化底蕴,如兵马俑、大雁塔、钟楼等著名景点。
2.美食之都:西安的美食以口味浓郁、品种丰富而著名,如肉夹馍、羊肉泡
馍、凉皮等。许多外地人来到西安后,都会被这里的美食所吸引,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3.现代化发展迅速:近年来,西安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
异。外地人可以看到西安的高楼大厦、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和商业区,这些变化为这座古都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4.人文环境优良:西安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这给外地人留下了良好的
印象。在西安,人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人情味和温馨的氛围,这种人文环境让人们感到舒适和自在。
5.略有不足之处:虽然西安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城市
交通有时会拥堵,部分地区的环境卫生有待改善。此外,部分西安人的普通话发音不够标准,这对于一些外地游客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总的来说,外地人对西安的评价是积极的,这座古都的悠久历史、丰富文化、美食和优良的人文环境都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西安也需要不断努力,克服一些存在的问题,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从陕西作家文学方言透视陕西地域民俗文化
从陕西作家文学方言透视陕西地域民俗文化
每一个作家都是生长在一个文化场之中的。所谓文化场,就是指在特定的时空里汇聚着多种形态的文化,而且这些文化相互碰撞、交汇与融合,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围,从而引导、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对于作家来说,文化场中多种形态的文化形成一股文化的合力,综合地作用并影响着他的创作。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作家所生长的那个文化场虽然可能汇聚着多种形态的文化,但必然有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而它往往决定着作家创作时所持的基本立场与态度,正是这种文化立场与态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作家对具体语言形态的选择。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中国的文化保存在语言中。”
一、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地域文化整体的一部分。对于绝大多数作家来说,地域文化就是他的精神母乳。几乎每一个作家,在创作时往往是下意识地站在某种地域文化的立场上书写与言说,那么他的小说语言也就不由自主地浸染着地域文化,从而显示出它的鲜明的个性。
在新时期我国作家群中,陕西作家群以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在文坛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作品大多都具有秦文化的风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西人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的独特感悟,陕西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陕西人的乡情乡俗、经验教训、喜怒哀乐等等,都沉淀在方言里,构成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其中绝大部分至今仍鲜活如故。在被称为“陕军”的陕西作家中,陈忠实对关中方言的运用,贾平凹对商州方言的运用,史铁生、高建群、赵熙、路遥对陕北方言的运用,也已经达到娴熟自如的地步了。
二、方言是民俗文化的载体
方言与地域文化
方言与地域文化
□王华
方言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通语有所差异的话。就一般情况来说,在一定的地域形成了方言,同时也形成了地域文化。作为文化的载体,方言和地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语言反映民族文化,方言反映地域文化,其中的规律是一样的,前者是整体,后者是分体,二者之间是大同和小异的关系。
一、方言与地理环境
人类各种群落的社会生活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展开的,语言和文化的形成与演变经常都打上了这种环境的深刻烙印。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反映在方言中则有不同词汇手段的称述。随着环境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迁,方言词汇有的相应地更替了,有的则固执地传承下来。不论是不同地理环境造成的方言差异,或者是不同时代的环境因素造成的语言变迁,对于方言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就文化史的方面说,从方言词汇也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
由于气候的不同,南方种水稻、用牛拉犁、主要吃大米,有关水稻耕作的各种名物、农事、主副食品名称及其制作方法等,各地有同有异,名目繁多。用大米制作的粉条就有“粉、米粉、粉干、米线”等说法;北方的种植以小麦、杂粮为主,用驴马赶脚,吃面食,所用方言词是另外一套,而且同是官话区内又有各种不同。玉米又说“棒子、包谷、玉麦、六谷”,馄饨又说“扁食、水饺、清汤、抄手”。在日常生活里也有许多类似的反映。北方说洗澡、抹澡,“澡”的本义只是洗手而已,从吴语而南,说“洗浴、洗身、洗汤”,“浴”的本义才是洗身,到了回归线以南就说“冲凉”了。与此相关,南方不见冰雪,管冰叫霜(厦门),或叫雪(广州),哪怕是后起的新词也要按原来的套路去创造,广州话还说雪条(冰棍儿)、雪糕(冰淇淋)、雪柜(冰箱)、雪藏(冰镇)、雪茸(刨冰);而在哈尔滨,各种不同形状的冰雪的名称不下数十种:冰渣儿、冰脑子、冰流子、冰层,鹅毛雪、冒烟儿雪、大片雪、小清雪等等。在居处方面,北方的窑洞和火炕、窝棚、瓦房、大院,南方的木屋、草寮、吊脚楼,以及与此相关的建筑材料、构造方式,都各有不同的名称和说法。这是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不同的社会生活,因而造成方言词汇的差异。
西安说说短句
西安说说短句
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西安有着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有金陵、太白、华山等风景名胜,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光临。西安还有世界知名的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西安的美食也是令人垂涎欲滴,有油泼扯面、羊肉泡馍、凉皮等传统特色小吃。西安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城市,不断吸引人才和资本的涌入。西安正在努力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总之,西安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城市,值得一游。
地域文化说说西安的方言土语
地域文化---说说西安的方言土语
【摘要】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相传汉字为文字初补祖仓颉所制造。仓颉是陕西宝鸡人,诞生于五帝时期,距今已有4000连年历史了。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咱们既能够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进展轨迹,又可贪略到今天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南北长,各地址言土语大不相同,乃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本文通过西安方言土语的一些用法来谈谈西安的地域文化;
【关键字】西安方言地域文化
一、导语
这几年,影视作品中大量利用陕西方言,让各地人民群众领略“汉唐一般话”的魅力。从《漂亮的大脚》里面的赵面粉到《天下无贼》中的二当家的,从各个电视台连番放映不清场的《12·1大案》到前些日子热播的《武林别传》,陕西方言仿佛无处不在。于是呢,咱们就通过西安的方言土语来看看西安地域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西安方言土语的一些用法
听过《武林别传》中佟掌柜说西安话的人都感觉西安话不十分好听。确切说,佟掌柜的陕西话是比较柔的西安话,语音语调听起来还蛮舒畅的。真正的陕西话土的掉渣,“天(读淺)地(读鸡)钉(读京)子铁(读且)”,估量只有真正的西安人材能读出原味儿来。感激咱们陕西的导演张艺谋在他的新片《三枪拍案惊奇》中又让陕西话火了一把:“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喊起来像秦腔,听起来荡气回肠。下面来看看西安话的一些分类用法:
1、形容类:用人的某一器官形容:1)眼:好看叫顺眼,讨厌叫训眼,麻烦叫麻眼,难看叫伤眼,不讨人爱叫白眼,尔虞我诈叫玩心眼,脾气暴躁叫毛眼,死不认帐叫
陕西文化:曾为国语的西安方言
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化的发祥地之⼀,相传汉字为“⽂字初祖”仓颉所创造。仓颉是陕西宝鸡⼈,出⽣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所以陕西⽅⾔得天独厚,博⼤精深,从这些⽅⾔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的华夏⽂化的发展轨迹,⼜可领略到今⼈溢于⾔表的真情实感。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义南北长,各地⽅⾔⼟语⼤不相同,甚⾄同⼀句话,因咬⾳轻重语速缓急不同⽽内容涵义不同。
陕西有三话:陕北话,陕南话和关中话。我们通常所指的陕西话既关中话,⽽西安话则在潜移默化的传承中,集中表现着关中话的各种⽅⾔特⾊,且字⾳声韵和词语形式差别不⼤,可称为西安⽩话。西安⽩话古称“关西秦声”,在陕西及周边省份流⾏易懂,是陕西⽅⾔的代名词。
与普通话作为国家语⾔标准⼀样,古朴的关西秦声,曾在历作为官⽅通⽤语⾔被长期推⼴和普及,成为国⼈间语⾔交流的通⽤⼯具。
⾃建都陕西的西周始,关中⽅⾔被称为“雅⾔”。《诗谱》载:“商王不风不雅,⽽雅者放⾃周。”《论语》记载孔⼦教⼦时
说:“⼦所雅⾔:诗、书、执礼皆雅⾔也。”《论语骈枝·释雅⾔》⽈:“夫⼦诵诗、读书、执礼必正⾔其⾳。”可见周朝雅⾔作为国家标准语⾔,已远及⼭东等地。西周王朝全⾯普及雅⾔在《周礼·秋官·⼤⼈⾏》中有重要记述:“……王制⽈:五⽅之民⾔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为此,王朝定期召集各诸侯国雅语推⼴⼈员进⾏语⾔⽂字教范和语⾳训练,统⼀通⽤⽂字和发⾳标准,以“达其志,通其欲。”
古称关西秦声的关中⽅⾔,在古代之所以称作雅⾔并做国语使⽤,除了王朝⼀统天下的必然需要,其语调发⾳还有⾼雅、⽂雅、风雅、清雅、幽雅等⼤雅脱俗之义,娓娓道来圆润清丽,美妙悦⽿,理应成为国家正⾳,⼈⼈学范,学说秦声雅⾔成为附庸风雅之风尚。今⼈之雅⾔已失去关西秦声之本⾊,秦腔⾼吼激越,⾔语粗犷奔放,说话习惯粗喉咙⼤嗓门,但仍不失为中国语⾔⽂化中的重要⼀⽀特⾊语。
中国传统文化与陕西方言
我是陕西人,虽然在外边闯荡几十年,但是仍能说地道的陕西方言,是令我自豪的一件事情。我总认为陕西厚重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陕西浓重的关中方言文化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个人文化浅,不能系统的谈,只从方言的个别字说起。
先说一个“乐”,这个字有四个读音,分别是( lè) ( yuè) ( yào )
( lào ) ,乐( lè)高兴;喜欢;很愿意:笑:可乐。喜悦;愉快
并怡然自乐。――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似与游者相乐。――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指音乐:乐器。奏乐。姓:乐( yào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篇)乐( lào )乐陵,地名。在山东省的一个县。乐亭,地名。在河北省唐山市的一个县陕西关中方言中读音有些不一样,举个例子“乐意”普通话读作(le yi),方言里读作(yue yi)(通悦意);自娱自乐唱秦腔——“自乐班”普通话一般读作(zi le ban),方言里读作(zi lao ban)(自唠搬)是不是很有意思?
由此可见陕西方言非常文雅,说直接点都是文言文。
1.指东西,衣物等大小合适,舒适,音qianhuo,实际词为“恰合”,意即恰好合适。
2.指心情说不出的烦乱,pofan,词为:叵烦,(想想.“居心叵测”里的叵字),有人以为是:颇烦,实际不是的;
3.指善意的取笑,嘲讽(有激将的意思),为:“穰”,记得《信陵君窃符救赵》吗?里面有,信陵君让侯赢曰;i,指撞击,“埠”换为“扌”旁;can,指刀具锋利(打不出字来);ha,黑吉,指人心术不正,人坏或者水果等物变质了;“站”为“立”,“找”为“寻(xing)”,“丢”为“遗”等;反意疑问,用“得是”,“得是得”,据说日语的类似语句用deisiga。
浅谈《白鹿原》中的陕西关中方言
小 说 《白鹿 原 》讲 述 了 陕 西 关 中 自 鹿 原 上 白 、 鹿
两 姓 家 族 / 清 末 到 建 国 初 长 达 半 个 多 世 纪 的 社 会 生 9 ,
屋 、 、 裢 、 盔 、 馍 、 食 、 谷糁 子 。 炕 褡 锅 蒸 麻 包 ( ) 陕 西关 中地 区把 一边 施 椽 的厢 房 叫做 “ 1在 厦 屋 ”。厦 屋 的 特 点 是 “ 面 流 水 , 有 屋 脊 ”, 西 八 一 没 陕 大怪 中 的 “ 子 半 边 盖 ” 的 就 是 它 。 这 种 房 屋 通 常 房 说
关 中人 出行 的 必 备 用 品 。
的 串脸 胡 须 , 到 学 校 门 口 插 下 龙 旗 就 对 黑 娃 走
说 : “黑 娃 你 说 敲 啥 ? 今 日 个 由 你 点 。 【2 ” 1 ]1
白嘉 轩 把 炼 制 加 工 成 功 的 鸦 片 装 进 一 只 瓷 罐 , 瓷罐 装 在 一 条 褡 裢 里 , 在 肩 上 , 在 牛 车 里 搭 坐
靠 院 墙 而 立 。 土 墙 承 受 房 顶 压 力 , 省 了 木 料 和 地 以 节
活 。作 者 陈 忠 实 作 为 土 生 土 长 的 陕 西 人 , 小 说 创 作 在
中使 用 了 大 量 的 关 中方 言 , 实 地 展 现 了 陕 西 关 中 地 真
区 的 民 风 民俗 。 为 了 避 免 读 者 对 小 说 中 关 中 方 言 的
适合写地域文化的作文
适合写地域文化的作文咱今儿就来唠唠地域文化这档子事儿。
你说啥是地域文化?简单来讲,就是每个地方独有的那些特色,像风俗习惯、方言土语、美食美景啥的。
就拿吃的来说吧,四川那地儿,满大街都是火锅、串串香,辣得那叫一个过瘾!你要是去了,闻着那味儿,口水就止不住地流。而广东呢,早茶那叫一个丰富,各种精致的点心,虾饺、肠粉,让人吃得美滋滋。
再说说方言,东北话那叫一个豪爽直接,“干啥呢”“咋地啦”,一听就透着股子热情劲儿。上海话则是吴侬软语,“侬好呀”,温柔得能把你的心都融化了。
还有各地的建筑风格,北京的四合院,规规矩矩,透着一股大气。福建的土楼,圆圆的,像个堡垒,神秘又独特。
写地域文化的作文,那可有意思啦。你可以把自己在那个地方的亲身经历写进去,比如在云南参加火把节,跟着大伙一起又唱又跳,那场面,别提多热闹了。或者讲讲你在苏州园林里漫步,欣赏那精致的园林景观,感受那份宁静和优雅。
写的时候,别光干巴巴地描述,得多加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比如说,吃了重庆的小面,你就可以写“这小面辣得我舌头都快不是自己的了,但就是忍不住还想吃!”这样一来,读者就能跟着你的文字,感受到那个地方的魅力。
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写起来也能特别有趣。只要你用心去感受,用生动的语言去描绘,准能写出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好作文!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写地域文化的作文也没那么难啦?
优美陕西方言经典方言句子
优美陕西方言经典方言句子
1. 陕西方言各种句子
【陕西方言举例】雾达—那里啊四—哪?哪个是?一般回答用:握四野个—bai昨天年四个—去年蹭—厉害碟—吃饭、打人南常—困难,不容易办的谝—聊天,说话扎式—摆架子,打肿脸du充胖子花搅—开玩笑、恶作剧、取笑木乱—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罢列—一般,还行、过得去幕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麻米儿—不讲理、不明事理瓷马zhi二楞—不机灵,迟钝再—咱们包—不,例如:“你包社列”就“是你别说了”活试—合适,满意【介绍】陕西方言由关中话、陕北话、陕南话三部分dao构成。
回狭义的陕西话仅指关中话,关中方言分为陕西西府方言(宝鸡、咸阳西部答)和东府方言(西安、咸阳大部、渭南、铜川)。陕西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地区,其方言也是各具特色。
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陕南地域上属于长江流域,陕南话属于西南官话。陕北话属于晋语。2. 精典陕西方言
原发布者:qiaozhen000
饿们陕西嘹匝咧陕西方言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语法结构简练,幽默风趣,有兴趣的朋友不妨随我去听听。1 陕西农村人早起在巷道见第一面,一般都有如下对白:“吃了么?” “吃了。” “吃的啥?” “吃的米汤馍。” “咥(音碟)了几个馍?” “四个。” “你和彘一样,那么能咥!” 2 陕西人老朋友见面,为了表示亲热关系美,先是一顿嬉笑怒骂,拳打脚踢。“你*日的咋好长光景莫见你咧?”给上一拳。“羞你先人哩,还好意思说,也不给我打个电话。”踢一脚。“去你娘的脚!” “去你大那腿!” 然后就握手,正儿八经说话。谈前个弄了些啥球蹲脸事情,夜个给那个亏人的头头塞黑拐了,今个有啥马眼事,明个预备寻门户走亲戚,后个到戏院子听秦腔去。
陕西方言的谚语
陕西方言的谚语
【篇一:陕西方言的谚语】
陕西方言由关中话、陕北话、陕南话三部分构成,以下是由yjbys 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的谚语,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陕西方言谚语:
十处乡风九不同。
(西安)
入国问禁,入乡问俗。
(咸阳)
出门问路,入乡问俗。
荞麦三棱麦颗尖,千里乡俗不一般。
娶媳妇穿孝衫,十里乡情不一般。
(汉中)
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渭南)
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
(安康)
一弯一曲,一乡一俗。
(渭南)
上地肩搭一根绳,出门爬坡靠步行。
[注] 这里说的是神木、府谷等丘陵沟豁地区农村生活习惯。
山高石头多,出门上下坡,路无五里平,担背累死人。
[注] 指吴堡县乡情。
风沙滚滚漫无边,白天还要把灯点;十年九旱秋不收,讨饭要往老山走。
(榆林)
[注] 指榆林北部地区昔日乡情。老山:泛指延安一带。
家有三声,日月兴隆。
(咸阳)
[注] 三声:指读书声、小儿哭声、织布机声。
庄稼户三件宝鸡飞猪咬娃娃吵。
(渭南)
人有三个不如意;蠢妻劣子走扇子门。
(西安?回族)
关中妇女有三爱;棉花搅团苜蓿菜。
(咸阳)
长安女人有三爱;酸杏搅团浆水莱。家家院有葡萄架,吃果歇凉又哄娃。
(西安)
高家的好枣刺,余寨的好小于。
[注] 高家、余寨:地名,在淳化县。
徐长村的好苇子,南北居寨的好女子。
(咸阳)
[注] 徐长村、南北居寨:地名,在淳化县。
沣河两岸好苇子,牛东第五桥好女子。
(西安)
[注] 牛东、第五桥:地名在户县。
岐山锅盔岐山面,岐山姑娘真好看。
诸村杨村堰河村,马王沙庄草场村,好货出在杨柳村。
(宝鸡)
[注] 好货:土语,这里指漂亮姑娘。杨柳村,蚊山县地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说说西安的方言土语
【摘要】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汉字为文字初补祖仓颉所创造。仓颉是陕西宝鸡人,出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贪略到今天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本文通过西安方言土语的一些用法来谈谈西安的地域文化;
【关键字】西安方言地域文化
一、导语
这几年,影视作品中大量使用陕西方言,让各地人民群众领略“汉唐普通话”的魅力。从《美丽的大脚》里面的赵面粉到《天下无贼》中的二当家的,从各个电视台轮流放映不清场的《12·1大案》到前些日子热播的《武林外传》,陕西方言好像无处不在。于是呢,我们就通过西安的方言土语来看看西安地域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西安方言土语的一些用法
听过《武林外传》中佟掌柜说西安话的人都觉得西安话不十分好听。确切说,佟掌柜的陕西话是比较柔的西安话,语音语调听起来还蛮舒服的。真正的陕西话土的掉渣,“天(读淺)地(读鸡)钉(读京)子铁(读且)”,估计只有真正的西安人才能读出原味儿来。感谢我们陕西的导演张艺谋在他的新片《三枪拍案惊奇》中又让陕西话
火了一把:“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喊起来像秦腔,听起来荡气回肠。下面来看看西安话的一些分类用法:1、形容类:用人的某一器官形容:1)眼:好看叫顺眼,讨厌叫训眼,麻烦叫麻眼,难看叫伤眼,不讨人爱叫白眼,勾心斗角叫玩心眼,脾气暴躁叫毛眼,死不认帐叫瞪白眼,束手无策叫干瞪眼,事情乱叫没眉眼,另眼看叫翻白眼,盼人究叫害红眼,向上看叫势利眼,有点子有办法叫有板眼,心胸窄气量小叫小心眼。2)手:熟练叫老物,帮忙叫搭手,紧俏叫抢手,出售叫脱物,小偷小摸叫三只手,谨慎肯干叫挖抓手。3)脚:上坡叫爬脚,下坡叫力脚。走路叫拐脚,岔路叫撇脚,不穿鞋袜叫精脚,能干重活叫力脚。4)气:发怒叫着气,遇到坏事叫晦气,自大叫傲气,痴呆叫二气,排场叫阔气,刻薄叫贪气,挨整叫受气,胡搅叫邪气,扭捏叫妖气,努力向上叫争气,老人康健叫福气,小孩聪明叫志气,心灵手巧叫灵气,痴头笨脑叫木气,办事漂亮叫美气,遇到好事叫运气,死人叫断气,慷慨大方叫爽气,穿戴时髦叫洋气,正直无私叫硬气。
2、用十二属相形容人:
贼得跟老鼠一样,犟得跟牛犊一样,凶得跟老虎一样,跑得跟兔子一样,大得跟飞龙一样,毒得跟蛇蝎一样,欢得跟马驹一样,绵得跟羊娃一样,灵得跟猴子一样,红得跟鸡冠一样,笨得跟猪脑一样,轻得跟狗尾一样。
3、用地理名词形容:
1)山:骄傲自满叫张山,耍半吊子叫争山,爱吹大话叫撂山,行动轻浮叫飘山。2)水:掏腰包出钱叫出水,谋取非法所得叫捞油水,太罗嗦叫浆水,找不见叫落水。
4、二字的用法:对懒汉无赖通常用:二溜子、二混子、二痞子、二赖子、二毛子等;对一些精神或思维不正常的人通常用:二蛋子、二楞子、二杆子、二糊子、二不拉子、二货子、二荐子、二尚子、二八卦子等。
5、用定语的形容:活泼好动的人猴的,心眼很多的人鬼的,穿戴时兴的人飘的,思想迟钝的人闷的,干活偷懒的人滑的,甩膀大干的人实的,逢迎献媚的人轻的,不听忠告的人瓷的,意气风发的人兴的,风面卖乖的人滑的,有本事的人能的,汉有耐的人肉的,爱逞能的人奔的,长的太聪明的人蛮的。
6、用名词形容:太或太太,称心如意叫谄得太,不讲道理叫蛮得太,穿戴时髦叫洋得在,做事狂妄叫张得太,官运享通叫红得太,巴结献媚叫轻得太,多才多艺叫能得太,聪明令俐叫精得太,调皮捣蛋叫瞎得太,寡言无语叫瓷得太。还有重叠加重语气用法: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得太太、我这蒜苗嫩得太。
7、在人字前加形容词:跟人能合得来的人燎人,偷摸拐骗的人瞎(哈)人,八面玲珑四方讨好的人滑人,待人冷冰脑子迟钝的人痴人,脾气古怪忽冷忽热的人怪人,明知死胡同偏要硬闯的人犟人,一学就会干啥像哈的人能人。
8、乡党方言来历
这得从古代的民户编制说起。“乡”和“党”,都是我国古代有民户编制。据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换句话来说,五百户为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乡”“党”二字连用,指乡里也就是同乡人。随着时代的推移,乡、党这样和农村行政区域单位不再使用,但“乡党”这一称呼却延用了下来。
三、总结
西安的方言是绝对文绉绉的。你可以听其音,考其字义。在西安话中,说话叫“言传”,如“你咋不言传?西安人管被人埋汰(这是东北话)叫做“腌臜”,如:“你不是腌臜人嘛!”此处“腌臜”形容词动化,古汉语的用法。还有,西安人管吃饭叫“咥饭”,此“咥”就是古汉语吃的意思。西安的名吃“肉夹馍”曾让很多外地人一头雾水,明明是馍(西安人称饼为馍)夹肉嘛!其实,这又是古汉语的被动语式,今译为:肉夹于馍。少了个“于”哈。西安话对思维迟缓,行动缓慢的人称:木讷。如:“你木讷啥呢”“木讷的很!”还有还有,西安人管心地很坏的后母叫“姚婆子”,据考证始于舜的姚姓后母心狠手辣。西安方言还有许多外来语言的交流和补充。很多年前一个学日语的朋友说:西安话的“得是”(是不是),日语里也有此发音的,在日语中“得是”和西安话意思差不多。这是走出去的方言。当然还有很多外来词也在西安运用,比如“克里马擦”(快的意思)等等。
参考文献
1、
2、
3、中国知网
4、/subject/discussion/102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