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光纤及其标准规定
光纤标准的变化和新型光纤的应用
.P V m .1 20 0 0年 四 月 I U— 对 G.5 T T 6 2和 G6 5单 模 光 纤 超 过 05 S/ K 的概 率 小 于 0 0 % 。 5
标 准 进 行 了大 规 模 的 修 订 , 1 到 O月 份 正 式 定 稿 , 面 下
分 别 予 以介 绍 , 点 介 绍 G.5 重 6 5光 纤 。
维普资讯
第 2 2卷 第 3期
20 0 2年 9月
山 东 通 信 技 术
S ndo ha n ̄ C om m una ai n c to T e hnol c o
V o . N o. 122 3
S t .2 e , 002
光 纤 标 准 的 变.5 . 6 5光 纤
IU— G.5 T T 6 5新 建 议 将 G.5 6 5光 纤 分 为 A、 B两
区 域 的高 速 率 传 输 通 常 也 需 波 长 色 散 调 节 , 类 光 纤 个 子 类 。 两 个 子 类 光 纤 均 是 非 零 色 散 位 移 单 模 光 纤 。 该
光 纤 的 水 峰 处 衰 减 提 出 了严 格 的要 求 ( .d 。 ≤04 B)
另 外 , 9 7年 的 G.5 19 6 2建 议 目录 内容 主 要 为 “ 光
纤 特 性 ” “ 厂 长 度 指 标 ” “ 本 光 缆 段 指 标 ” 而 修 、工 和 基 , 订 后 的 G.5 6 2新 建 议 把 目录 内容 分 为 “ 纤 属 性 ” 光 、
玻 璃 芯 / 璃 包 层 单 模 光 纤 的 分 类 如 表 1所 示 , 下 特 点 : 玻 ( )新 建 议 对 光 纤 尺 寸 参 数 的均 一 性 有 了 较 高 的 1 l C( 际 电工 委 员 会 ) I U— 国 际 电信 联 盟 ) 其 E 国 和 T T( 对 例 包 2 1 同 分 类 编 号 有 不 同 的 规 定 。 我 国光 纤 标 准 是 等 同 采 用 要 求 , 如 , 层 直 径 偏 差 从 ± m 减 小 到 ± m ; m 变 为 ≤0 8 . m。此 外 模 场 直 径 的偏 I C 的 分 类 编 号 , 在 使 用 中 , 用 I U— 建 议 的 编 心 度 偏 差 从 ≤1 E 但 也 T T %1 0减 小 为 ± _ m。适 应 了 对 P 07 MD 和 光 缆 号称 呼 相 应 的光 纤 , 1中 I U— 表 T T的 建议 编 号 , 采 用 差 也 从 ± 是 的 20 0 0年 的 新 建 议 。
一种新型光纤——G.655光纤
一种新型光纤——G.655光纤张成良摘要:首先介绍了当前国家骨干网上应用的G.652光纤及其在传输10Gb/s系统时出现的色散受限,然后讨论几种G.655光纤及其特点。
最后在认真分析G.652和G.655光纤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建光纤网应尽快全面转向G.655光纤。
关键词:光纤 TDM WDM 色散当前,光通信网络已成为现代通信网的基础平台,因而要求我们敷设的光纤必须能够满足起高速系统的传输。
从80年代开始,光纤通信逐步从短波长区向长波长区、从多模光纤向单模光纤转移和发展,在国家省际光缆骨干网和省内干线网上几乎100%地采用了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已被局限在一些速率不太高的局域网中使用。
单模光纤具有内部损耗低、带宽大、易于升级扩容和成本低的优点。
从80年代末起,我国在国家干线网上敷设的都是常规单模光纤,由于ITU-T关于该光纤的建议号为G.652,在我国普遍被称作G.652光纤,又称色散未移位光纤或普通光纤。
但是近年来,随着光缆传输速率的提高,特别是商用化TDM 10Gb/s系统的出现,在G.652光纤上传送时出现了严重的色散受限;另一方面WDM 系统正在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发展着。
如何设计一种新光纤——既能承载TDM10Gb/s系统,又能承载多通路的WDM系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1994年人们又推出了新一代的G.655光纤,1997年,康宁公司又在G.655的基础上推出了大有效面积非零色散位移LEAF光纤。
1 G.652光纤的色散受限G.652光纤是1310nm波长性能最佳的单模光纤,它同时具有1550nm和1310nm两个窗口。
零色散点位于1310nm窗口,而最小衰减窗口位于1550nm窗口。
多数国际商用光纤在这两个窗口的典型数值为:1310nm窗口的衰减在0.3~0.4dB/km,色散系数在0~3.5ps/nm.km。
1550nm窗口的衰减在0.19~0.25dB/km,色散系数在15~20ps/nm.km。
蝶形管道光缆执行标准
蝶形管道光缆执行标准蝶形管道光缆是一种用于光通信系统的重要设备,其质量和安装标准直接影响着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蝶形管道光缆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执行标准,以规范其生产、安装和维护过程。
本文将对蝶形管道光缆执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相关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和遵守相关标准。
一、蝶形管道光缆的材料要求。
1. 光缆芯线材料应选用高纯度的光学玻璃材料,确保光缆的传输性能。
2. 外护套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候性,以保护光缆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3. 光缆接头盒应选用耐腐蚀、防水防尘的材料,以保证光缆的接头处不受损坏。
二、蝶形管道光缆的安装要求。
1. 安装前需对管道进行清洁,确保光缆的安装环境干净整洁。
2. 光缆的拉拔过程中,应避免对光缆施加过大的拉力,以免损坏光缆芯线。
3. 光缆连接时,应使用专业的光纤连接器,确保连接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蝶形管道光缆的维护要求。
1. 定期对光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光缆的正常运行。
2. 在光缆的维护过程中,应注意防水防潮,避免光缆受潮导致通信中断。
3. 光缆的维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光缆的结构和维护方法,确保维护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四、蝶形管道光缆的检测要求。
1. 在光缆的生产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光缆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 光缆的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光缆连接质量的检测,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对光缆的维护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光缆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光缆的正常运行。
五、蝶形管道光缆的使用要求。
1. 光缆的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确保光缆的正常使用。
2.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对光缆施加过大的外力,以免损坏光缆的结构。
3. 光缆的使用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光缆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光缆的安全使用。
六、蝶形管道光缆的更新要求。
1. 光缆的使用寿命到期后,应及时更换新的光缆,确保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多模光纤的进展及其规范
多模光纤旳进展、带宽测量及其规范MMF’s Evolution, Bandwidth Measurement and Its Specification陈炳炎江苏七宝光电集团企业总工程师(摘要) 本文论述多模光纤从以LED为光源旳OM1,OM2光纤到激光优化旳OM3,OM4光纤旳进展; 简介用于10Gb/s以太网,波长为850nm旳VCSEL激光优化旳OM3,OM4光纤带宽测量措施; 以及多模光纤旳技术规范。
(一)多模光纤旳进展1976年由康宁企业开发旳50/125 μm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和1983年由朗讯Bell试验室开发旳62.5/125μm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是两种用量较大旳多模光纤。
这两种光纤旳包层直径和机械性能相似,但传播特性不同样。
它们都能提供如以太网、令牌网和FDDI协议在原则规定旳距离内所需旳带宽,并且都能升级到Gb/s旳速率。
ISO/IEC 11801所颁布旳新旳多模光纤原则等级中,将多模光纤分为OM1,OM2,OM3,OM4四类。
其中OM1, OM2是指老式旳62.5/125μm 和50/125μm多模光纤; OM3和OM4是指新型旳50/125μm万兆位多模光纤。
(1) 62.5/125μm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OM1,OM2)常用旳62.5/125μm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是指IEC-60793-2光纤产品规范中旳Alb类型。
由于62.5/125μm光纤旳芯径和数值孔径较大,因而具有较强旳聚光能力和抗弯曲特性,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此前,局域网旳速率较低,对光纤带宽旳规定不高,因而使这种光纤获得了最广泛旳应用,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旳十年间在大多数国家中数据通信光纤市场中旳主流产品。
分属OM1和OM2旳Alb类型光纤旳满注入功率(OFL)带宽分别为200/500 MHz.km (850/1300 nm)和500/500 MHz.km (850/1300 nm)。
YD-T 980-1998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GY F TC 8Y 非金属加强件 、松套层绞填充式 、聚乙烯护层 、`8”形 自承式通信用室外 光缆 GY F XT C8Y 一 非金属加强件、中心束管填充式、聚乙烯护层、+8”形 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GY F GT C8Y-一 非金属加强件、骨架填充式、聚乙烯护层、"8”形 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骨 架 由聚 烯烃塑料绕中心加强构件挤制而成,骨架槽为“u”形单螺旋式或 SZ螺旋式槽型 螺旋节 距应均匀 ,槽型应规则、光滑 ,无隆起、突包等缺陷。
4.2.4 中心束管式缆芯 4.2.4门 中心束管式缆芯为多芯充油光纤松套管。
4.2-4.2 松套管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加工性能,一般宜采川 PBT或其他高聚
木标 准规 定的 ADSS光缆,主要用于高电压输电系统的通信线路 .也可用于雷电、大跨度等架空敷
设的环境 。
2 引用标准
下 列标 准 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1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 汀,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Y F T CY 36B1.1 Y D/T 980--1998
4 光缆 结构
4., 总则 4门门 八DSS光缆基本结构为缆芯外被覆内护层,再螺旋缠绕芳纶纱,然后再被覆黑色聚烯烃护层,其 结构如图 1(a),(b),(c)所示 。
(a) 骨 架 式 结 构 1一外护层 ;2-芳纶纱 ;3一内护层 ;4一松套管(或骨架)币一填充复 合物 ;F一 中心加强构件 ;7一光纤
GB /T 2 951-1994 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GB 厂 I' 2 952--89 电缆外护层 GB /T 6 995.2-86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第 2部分:标准颜色 GB iT 7 424 87 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 GB /T 7425一87 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力法 (11 匆T 8 401一87 光纤的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测试方法 GB /T 8 402--87 光纤的(1L何)尺 寸参数试验力法 G1 3/T 8 405-87 光缆的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声敏多参量新型光纤 辨识-解译的相关技术
声敏多参量新型光纤的辨识-解译技术1. 概述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传感技术正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声敏多参量新型光纤辨识-解译的相关技术,作为光纤传感技术中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就声敏多参量新型光纤辨识-解译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2. 声敏多参量新型光纤的基本原理声敏多参量新型光纤是一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新型传感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纤的特殊结构和材料,通过声波的影响来改变光纤本身的光学特性,从而实现对声音的感知和监测。
声敏多参量新型光纤的基本原理包括声-光耦合效应、多参量感知原理和光纤解译技术等。
3. 辨识-解译技术的关键技术3.1 波长分割和多参量交叉解译技术在声敏多参量新型光纤传感系统中,波长分割和多参量交叉解译技术是一项关键技术,它通过光纤的多个波长和多个参数的交叉解译,实现对声音信号的准确辨识和解读。
3.2 数据处理和算法优化技术声敏多参量新型光纤传感系统需要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高效的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和算法优化技术是解读声音信号的关键技术之一。
包括数据滤波、数据降噪和信号分析等方面。
3.3 信号识别和特征提取技术在声敏多参量新型光纤传感系统中,信号的识别和特征提取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通过对声音信号的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可以实现对不同声音的识别和分析。
4. 声敏多参量新型光纤的应用展望声敏多参量新型光纤辨识-解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智能交通、工业控制、环境监测、医疗卫生等方面。
通过将声敏多参量新型光纤应用于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等领域,可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效率。
5. 结语声敏多参量新型光纤辨识-解译技术作为光纤传感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
通过对声敏多参量新型光纤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展望进行探讨,可以更好地推动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声敏多参量新型光纤辨识-解译技术将在未来取得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新型单模光纤的发展
传 输 容 量 需 求 的 增 加 继 续 驱 动 传输 技 术领 域 的 进步 , 随
着 密 集 波 分 复用 ( DM )技 术 、 光纤 放 大 技 术 ( 括掺 铒 DW 包
2 .单模 光 纤标 准 及分 类
单模光纤标准新 版本有 : I TU-T建 议G. 5 : 0 0 6 2 2 0 单 模 光纤 光 缆 特 性 ;I TU_r r 建 议 G. 5 : 0 0 色散 位 移 单 模 光 纤 光 缆 特 性 ; I 6 32 0 TU—T 建 议 G. 5 2 0 截 止 波 长 位 移 型 单 模 光 纤 光 缆 特 性 ; 6 4: 0 0 I I 建 议G.5 :0 0 非 零 色 散 位 移 单 模 光 纤 光 缆 特 性 。 TU_ r ] 6520 I 6 7 3 : 0 l 光 纤 第 2 分 :产 品规 范 。该 标 准 EC 0 9 -2 2 0 部 包括 B1 1 B1 2、B13、B .、 . . 2、B4 单 模 光 纤 ,分 别 对 应 于 类
了 适 应 新 一 代 使 用 掺 铒 光 纤 放 大 器 ( DFA ) 和 密 集 波 分 复 E
维普资讯
技 术 发 展
数 。 当 光 纤 用 丁 长 途 传 输 系统 时 , 色 散 斜 率 的 作 用 会 变 得
维普资讯
\
型 荤 檩 纤
陈 永诗
展
[ 二二]
用 ( DW D ) 的 通 信 系统 的需 要 , l9 年 以 后 , 先后 研 制 出 M 93
了 色散 补偿 光纤 和 非零 色散 位移 单 模 光 纤 (TU-T G. 5 ) I 65,
400G波分传输系统中新型光纤的应用
——————————收稿日期:2018-04-11400G 波分传输系统中新型光纤的应用Application of New Fiber in 400G WDM Transmission System关键词:超低损耗;大有效面积;分布式拉曼放大器doi :10.12045/j.issn.1007-3043.2018.06.015中图分类号:TN9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043(2018)06-0062-06摘要:5G 时代的业务需求给光承载网带来了新挑战,WDM 传输系统已逐步向400G 演进升级。
2SC-PM-16QAM 作为目前业界成熟的400G 光调制技术,其高OSNR 容限导致的传输距离缩短为主要应用限制。
超低损耗G.652和大有效面积G.654的新型光纤可以显著改进系统性能,提升400G 系统的传输距离。
Abstract :The requirement of 5G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brings new challenges to optical bearer network.WDM transmission system has gradually evolved to 400G.2SC-PM-16QAM is the most generalized 400G optical transmission method in the in-dustry,which is limited in t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caused by higher OSNR tolerance.Ultra low loss G.652fiber and large ef-fective area G.654fiber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400G transmission systems.It is expected to enhance t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of 400G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Keywords :Ultra low loss;Large effective area;DRA1概述1.1光传输系统新挑战——5G 需求5G 时代的到来,尤其以虚拟现实技术、高清视频、物联网技术的提出和发展,对信息通信系统提出了更大容量、更高速率、更低时延等需求。
光纤标准和技术指标
光纤标准和技术指标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生产出各种各样的光纤。
不同种类的光纤,由于其传输特性不同,会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按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模式划分,可分为多模和单模光纤两种。
常用多模光纤的直径为125μm,其中芯径一般在50~100μm之间。
在多模光纤中,可以有数百个光波模在传播。
多模光纤一般工作于短波长(0.8μm)区,损耗与色散都比较大,带宽较小,适用于低速短距离光通信系统中。
多模光纤的优点在于其具有较大的纤芯直径,可以用较高的耦合效率将光功率注入到多模光纤中。
常用单模光纤的直径也为125μm,芯径为8~12μm。
在单模光纤中,因只有一个模式传播,不存在模间色散,具有较大的传输带宽,并且在1 550 nm波长区的损耗非常低(约为0.2~0.25 dB/km),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长距离的光纤通信系统中。
使用单模光纤时,色度色散是影响信号传输的主要因素,这样单模光纤对光源的谱宽和稳定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即谱宽要窄,稳定性要好。
单模光纤一般必须使用半导体激光器激励。
按最佳传输频率窗口划分,可分为常规型单模光纤和色散位移型单模光纤。
常规型单模光纤的最佳传输频率在1 310 nm附近,而色散位移光纤的最佳传输频率在1550nm附近。
按折射率分布的情况化分,可分为阶跃折射率(SI)光纤和渐变折射率(GI)光纤。
阶跃折射率光纤从芯层到包层的折射率是突变的。
多模阶跃折射率光纤的成本低,模间色散高,适用于短距离低速通信。
多模渐变折射率光纤从芯层到包层的折射率是逐渐变小,可使高阶模按正弦形式传播,这样能减少模间色散,提高光纤带宽,增加传输距离,但成本较高。
现在所使用的多模光纤多为渐变折射率光纤。
目前,国际上单模光纤的标准主要是ITU-T的系列:G.650“单模光纤相关参数的定义和试验方法”、G.652“单模光纤和光缆特性”、G.653“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和光缆特性”、G.654“截止波长位移型单模光纤和光缆特性”、G.655“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和光缆特性”及G.656“用于宽带传输的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和光缆特性”。
光纤光缆最新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介绍
光纤光缆最新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介绍摘要:光纤光缆行业领域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很多,标准版本不断更新,新标准不断推出,为了给从事该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光纤光缆制造者、广大用户及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本文特将光纤光缆行业领域最新国际和国内标准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一、前言光纤光缆行业领域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很多,标准版本不断更新,新标准不断推出,为了给从事该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光纤光缆制造者、广大用户及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本文特将光纤光缆行业领域最新国际和国内标准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二、标准项目及名称1.国际标准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光纤标准:IEC 60793-1-1(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IEC 60793-1-2(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尺寸参数试验方法IEC 60793-1-3(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机械性能试验方法IEC 60793-1-4(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IEC 60793-1-5(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环境性能试验方法IEC 60793-2(1998,第4版)光纤第2部分产品规范●光缆标准:IEC 60794-1-1(1999,第1版)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IEC 60794-1-2(1999,第1版)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光缆性能基本试验方法IEC 60794-2(1989,第1版)光缆第2部分产品规范IEC 60794-3(1998,第2版)光缆第3部分管道、直埋、架空光缆─分规范IEC 60794-4-1(1999,第1版)光缆第4部分高压电力线架空光缆(OPGW)2)国际电信联盟(ITU-T)标准●光纤标准:ITU-T G.650(1997)单模光纤相关参数的定义和试验方法ITU-T G.651(1993) 50/125μm多模渐变型折射率光纤光缆特性ITU-T G.652(1997)单模光纤光缆特性ITU-T G.653(1997)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ITU-T G.654(1997)截止波长位移型单模光纤光缆特性ITU-T G.655(1996)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3)其他国外标准安装在架空电力线路上的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2.国内标准:1)国家标准●光纤标准:GB/T 15972.1-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1部分总则GB/T 15972.2-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2部分尺寸参数试验方法GB/T 15972.3-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3部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GB/T 15972.4-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GB/T 15972.5-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5部分环境性能试验方法●光缆标准:GB/T 7424.1-1998(第1版)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2)通信行业标准●光缆标准:YD/T 979-1998 (第1版)光纤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YD/T 980-1998 (第1版)全介质自承式光缆YD/T 981-1998 (第1版)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YD/T 982-1998 (第1版)应急光缆●光纤标准:YD/T 1001-1999 (第1版)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三、简要说明1. IEC 60793-1-1、IEC 60793-1-2. IEC 60793-1-3、IEC 60793-1-4、IEC 60793-1-5(1995,第1版)是由原来IEC 60793-1(1992,第4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分成的5个分标准。
光纤分类
一、G.652标准单模光纤标准单模光纤是指零色散波长在1.3μm窗口的单模光纤,国际电信联盟(ITU-T)把这种光纤规范为G.652光纤。
其特点是当工作波长在1.3μm时,光纤色散很小,系统的传输距离只受光纤衰减所限制。
但这种光纤在1.3μm波段的损耗较大,约为0.3dB/km~0.4dB/km;在1.55μm波段的损耗较小,约为0.2dB/km~0.25dB/km。
色散在1.3μm波段为3.5ps/nm·km,在1.55μm波段的损耗较大,约为20ps/nm·km。
这种光纤可支持用于在1.55μm波段的2.5Gb/s 的干线系统,但由于在该波段的色散较大,若传输10Gb/s的信号,传输距离超过50公里时,就要求使用价格昂贵的色散补偿模块。
二、G.653色散位移光纤针对衰减和零色散不在同一工作波长上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开发成功了一种把零色散波长从1.3μm移到1.55μm的色散位移光纤(DSF,Dis?persion-ShiftedFiber)。
ITU 把这种光纤的规范编为G.653。
然而,色散位移光纤在1.55μm色散为零,不利于多信道的WDM传输,用的信道数较多时,信道间距较小,这时就会发生四波混频(FWM)导致信道间发生串扰。
如果光纤线路的色散为零,FWM的干扰就会十分严重;如果有微量色散,FWM干扰反而还会减小。
针对这一现象,人们研制了一种新型光纤,即非零色散光纤(NZ-DSF)———G.655。
三、G.654衰减最小光纤为了满足海底缆长距离通信的需求,人们开发了一种应用于1.55μm波长的纯石英芯单模光纤,它在该波长附近上的衰减最小,仅为0.185dB/km。
G.654光纤在1.3μm波长区域的色散为零,但在1.55μm波长区域色散较大,约为(17~20)ps/(nm·km)。
ITU把这种光纤规范为G.654。
四、G.655非零色散光纤针对色散位移光纤在1.55μm色散为零,会产生四波混频,导致信道间发生串扰,不利于多信道的WDM系统的问题,如果有微量色散,FWM干扰反而还会减小。
新型光纤及其标准
新型光纤及其标准新型光纤及其标准1、概述自1966 年“光纤之父”高锟博士预言光纤可以用于通信至今,已经过去了37 个年头,光纤通信系统也已经实用了 28 年,如今可以说进入了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顶峰时期。
系统的发展是与应用密切相关的,系统和光电子器件的进步又对光纤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光纤技术的发展。
1975 年第一个实用的光纤通信系统是应用于市话中继,而且当时的速率是45Mbit/s,所使用的是多模光纤,而且应用在850nm 的短波长窗口。
随着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从市话扩展到长途,光纤850nm 窗口的衰减显然较大,当时又研制成功了1300nm 的长波长器件,于是就产生了应用1300nm 窗口的长波长光纤通信系统,这些系统都还是使用G.651 规范的多模光纤。
随着传输距离进一步延伸和传输速率的提高,多模光纤已经不能满足系统要求。
当单模激光器研制成功的时候,G.652 单模光纤也应运而生。
而且由于光纤的1550nm 窗口的衰减比1310nm 窗口的衰减低,所以更高速率系统由于光接收灵敏度的降低又希望保持一定的传输距离,逐步转到1550nm 窗口来应用。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2.5Gbit/s 以下的系统一般为衰减限制系统,而10Gbit/s 及其以上速率的系统为色散限制系统。
从衰减尽可能小的方面看,10Gbit/s 及其以上速率的系统应工作在1550nm 窗口,但G.652 光纤在该窗口的色散太大,达到18~20ps/nm·km,传输距离被限制在70~80km 左右。
能否使光纤在1550nm窗口的衰减又小而色散也小呢,没问题,当时研制出来的G.653 色散位移光纤,就是在G.652 光纤的基础上,将零色散点从1310nm窗口移动到1550nm 窗口实现的。
但是当DWDM系统大量推广应用时发现,由于EDFA 在DWDM 中的使用,使进入光纤的光功率有很大的提高,会使光纤产生非线性效应。
由于G.653光纤在1550nm 窗口的色散值太小,使得在G.653 光纤上工作的DWDM 系统受四波混频效应的影响太严重。
光纤标准和技术指标
光纤标准和技术指标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生产出各种各样的光纤。
不同种类的光纤,由于其传输特性不同,会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按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模式划分,可分为多模和单模光纤两种。
常用多模光纤的直径为125μm,其中芯径一般在50~100μm之间。
在多模光纤中,可以有数百个光波模在传播。
多模光纤一般工作于短波长(0.8μm)区,损耗与色散都比较大,带宽较小,适用于低速短距离光通信系统中。
多模光纤的优点在于其具有较大的纤芯直径,可以用较高的耦合效率将光功率注入到多模光纤中。
常用单模光纤的直径也为125μm,芯径为8~12μm。
在单模光纤中,因只有一个模式传播,不存在模间色散,具有较大的传输带宽,并且在1 550 nm 波长区的损耗非常低(约为0.2~0.25 dB/km),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长距离的光纤通信系统中。
使用单模光纤时,色度色散是影响信号传输的主要因素,这样单模光纤对光源的谱宽和稳定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即谱宽要窄,稳定性要好。
单模光纤一般必须使用半导体激光器激励。
按最佳传输频率窗口划分,可分为常规型单模光纤和色散位移型单模光纤。
常规型单模光纤的最佳传输频率在1 310 nm附近,而色散位移光纤的最佳传输频率在1550nm附近。
按折射率分布的情况化分,可分为阶跃折射率(SI)光纤和渐变折射率(GI)光纤。
阶跃折射率光纤从芯层到包层的折射率是突变的。
多模阶跃折射率光纤的成本低,模间色散高,适用于短距离低速通信。
多模渐变折射率光纤从芯层到包层的折射率是逐渐变小,可使高阶模按正弦形式传播,这样能减少模间色散,提高光纤带宽,增加传输距离,但成本较高。
现在所使用的多模光纤多为渐变折射率光纤。
目前,国际上单模光纤的标准主要是ITU-T的系列:G.650“单模光纤相关参数的定义和试验方法”、G.652“ 单模光纤和光缆特性”、G.653“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和光缆特性”、G.654“截止波长位移型单模光纤和光缆特性”、G.655“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和光缆特性”及G.656“用于宽带传输的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和光缆特性”。
光纤标准及光缆业界相关
培训类别
5
2.7 光纤标准、制造及光缆
培训类别
6
2.7 光纤标准、制造及光缆
光纤的拉丝过程:
培训类别
7
2.7 光纤标准、制造及光缆
2.7.3 光缆
为使光纤在运输、安装和敷设中不受损坏、必须成缆。光 缆的设计取决于应用场合。总的要求是保证光纤在使用寿命期 内能正常完成信息传输任务。
光培缆训类实别物图
X——二氧化硅纤芯塑料包层光纤;
S——塑料光纤。
Ⅲ: 光纤主要尺寸参数
用阿拉伯数(含小数点数)及以μm为单位表示多模光纤的芯
径及包层直径,单模光纤的模场直径及包层直径。
培训类别
28
2.7 光纤标准、制造及光缆
Ⅳ:带宽、损耗、波长表示光纤传输特性的代号由a、bb及cc三
组数字代号构成。
a——表示使用波长的代号,其数字代号规定如下:
• 加强构件一般位于光缆的中心,也有位于护层的, 称为护层加强构件。表面经常要包有一层塑料, 保证加强构件与光纤接触的表面光滑并具有一定 的弹性。
培训类别
16
2.7 光纤标准、制造及光缆
(3)护层结构 • 护层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缆芯,提高机械性能和防护性
能。不同的护层结构适合不同的敷设条件。光缆的护 层分为外护层和护套两部分。护套用来防止钢带、加 强构件等金属构件损伤光纤;外护层进一步增强光缆 的保护作用。
培训类别
21
2.7 光纤标准、制造及光缆
(10)目前通信用光缆可分为: ①室、野外光缆——用于室外直埋、管道、槽道、隧道、
架空及水下敷设的光缆。 ②软光缆——具有优良的曲挠性能的可移动光缆。 ③室(局)内光缆——用于室内布放的光缆。 ④设备内光缆——用于设备内布放的光缆。 ⑤海底光缆——用于跨海洋敷设的光缆。 ⑥特种光缆——除上述几类之外,作特殊用途的光缆。
光纤跳线的国家标准
光纤跳线的国家标准光纤跳线是指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连接设备之间的一种特殊电缆,其作用是传输光信号,是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光纤跳线的生产和应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以确保光纤跳线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同时也为光纤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首先,光纤跳线国家标准对光纤跳线的材质和结构进行了详细规定。
光纤跳线的材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其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光纤跳线的结构参数,包括长度、直径、弯曲半径等,以确保光纤跳线在传输光信号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的传输质量。
其次,国家标准还对光纤跳线的性能指标进行了详细规定。
光纤跳线在传输光信号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传输性能,如低插入损耗、高回波损耗、良好的温度适应性等。
国家标准对这些性能指标进行了严格的要求,以确保光纤跳线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稳定可靠地传输光信号,满足光纤通信系统的要求。
此外,国家标准还对光纤跳线的标识和包装进行了规定。
光纤跳线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需要进行标识和包装,以便用户正确选择和使用。
国家标准规定了光纤跳线的标识内容和方式,包括产品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性能指标等信息,同时还规定了光纤跳线的包装方式和包装材料,以确保光纤跳线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不受损坏。
总的来说,光纤跳线的国家标准对光纤跳线的生产和应用进行了全面的规定,从材质和结构到性能指标,再到标识和包装,都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不仅有助于提高光纤跳线的质量和性能,还有助于推动我国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通信服务。
在实际应用中,生产和使用光纤跳线的各个环节都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光纤跳线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光纤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通信服务。
希望各相关单位和个人都能够重视光纤跳线国家标准的执行,共同为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Nufern推出新型光纤在有源和无源光纤熔接时获最低损耗
Nufern推出新型光纤:在有源和无源光纤熔接时获最低损耗
0OFweek光通讯网消息,Nufern公司近日宣布进一步扩充其已经取得成功的匹配型NuMATCH光纤产品线,新型系列光纤被称之为NuMATCH+或者M+。
该系列光纤在技术指标公差控制方面比M系列光纤高出25%以上,并且在业界首次限定的模场直径(MFD)指标。
这些独一无二的性能导致M+系列光纤家族在有源和无源光纤熔接时能够获得最可能低的熔接损耗。
Nufern首先推出的超匹配NuMATCH+光纤包括掺镱的20/400和30/250大模场光纤以及他们超匹配的无源光纤,其中20/400-M+光纤是适合连续光纤激光器的理想光纤,尤其适合高功率应用,而30/250-M+光纤则针对脉冲应用优化设计。
这些M+系列光纤采用了业界最新一代的玻璃组分和最严格的物理尺寸控制以及模场直径(MFD)指标控制。
进一步提升的公差控制水平以及严格的模场直径(MFD)指标控制的M+光纤能够在有源和无源光纤实现低损耗熔接方面提升兼容性,使用M+系列光纤能够实现最坚固的,最低损耗的光纤激光器或者光纤放大器光路链路。
光纤产品线经理George Oulundsen指出:"为了回应客户对我们已经成功推出的NuMATCH 系列光纤的反馈,我们决定进一步扩充我们匹配型光纤的产品线,退出M+系列光纤,这些超精密匹配光纤在M系列光纤的基础上提供了更为严格的技术指标公差范围,并且在光纤业界第一次提供了大模场光纤模场直径(MFD)的技术指标,这将确保用户在使用M+光纤进行有源和无源光纤熔接时能够获得可能最佳的性能表现。
"。
光纤类型和等级
<DIV align=center>装满发射带宽(MHZ/KM)</DIV>
有效激光发射带宽
<DIV align=center>波长</DIV>
850nm
1300nm
850nm
类型
纤芯直径
OM1
50微米或62.5微米
200
500
OM1--这是规范长期以来规定的光纤,这些年来,我们一直使用这类光纤。OM1 光纤可以是62.5 微米或50 微米光纤。其典型的装满发射带宽(LED)如表1 所示。它主要用于支持传统应用和短距离千兆位网络。
OM2--这是62.5 微米或50 微米光纤,其支持的装满发射带宽均为500 MHz/Km。其应用包括支持传统应用及最1-13浏览次数:9
最新发展的行业标准现在把局域网使用的多模光纤分为类型和等级。类型和等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将先考察光纤类型:OM1、
最新发展的行业标准现在把局域网使用的多模光纤分为类型和等级。类型和等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将先考察光纤类型:OM1、OM2 和OM3。
没有规定
OM2
50微米或62.5微米
500
500
没有规定
OM3
50微米
1500
500
2000
</DIV>
单模光纤也获得了一个新的名字- 0S1。在传统的多模光纤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局域网中,单模光纤可能会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
光纤等级
光纤等级与某条光纤通道在最大距离上支持特定应用的能力有关。从这个层次上定义的光纤等级有助于为支持的应用和要求的距离指定正确的光纤类型。
最全的光纤分类
光纤的种类光纤可分为两大类:A类(多模光纤)和B类(单模光纤)。
其详细分类请见以下表:多模光纤的分类:单模光纤的分类:1.2.3.4.5.6.IEC标准光纤分类详解按照 IEC 标准分类,IEC 标准将光纤分为A 类多模光纤:A1a 多模光纤(50/125μm 型多模光纤)A1b 多模光纤(62.5/125μm 型多模光纤)A1d 多模光纤(100/140μm 型多模光纤)B 类单模光纤:B1.1 对应于 G652 光纤,增加了 B1.3 光纤以对应于 G652C 光纤B1.2 对应于 G654 光纤B2 光纤对应于 G.653 光纤B4 光纤对应于 G.655 光纤A 类多模光纤渐变型多模光纤工作于 0.85μm 波长窗口或 1.3μm 波长窗口,或同时工作于这两个波长窗口。
光纤适用于哪个窗口,主要由其带宽指标决定。
多模光纤由于衰减大、带宽小,主要适合于低速率、短距离的场合传输需要,因其传输设备和器件费用低廉、连接容易,至今仍无法由单模光纤完全代替。
常规单模光纤(G.652 光纤)常规单模光纤也称为非色散位移光纤,于 1983 年开始商用。
其零色散波长在1310nm 处,在波长为 1550nm 处衰减最小,但有较大的正色散,大约为18ps/(nm•km)。
工作波长既可选用 1310nm,又可选用 1550nm。
这种光纤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光纤,我国已敷设的光纤、光缆绝大多数是这类光纤。
G.652 光纤中的三个子类 G.652A、G.652B、G.652C、G.652D 的区别主要在于:G.652A:最高传输速率为 2.5Gb/sG.652B:最高速率 10Gb/s,最高速率传输时需色散补偿适用于波长1310nm、1550nm和1625nm的应用环境,优于ITU-T建议G.652标准和国家标准技术规范。
产品特点弯曲损失小;传输损失小;曲率小;几何尺寸稳定;可用于松套管及带状两种用途;偏振模色散小。
G.652C:低水峰光纤,波长范围更宽,最高速率 10Gb/s,最高速率传输时需色散补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光纤及其标准1、概述自1966 年“光纤之父”高锟博士预言光纤可以用于通信至今,已经过去了37 个年头,光纤通信系统也已经实用了 28 年,如今可以说进入了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顶峰时期。
系统的发展是与应用密切相关的,系统和光电子器件的进步又对光纤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光纤技术的发展。
1975 年第一个实用的光纤通信系统是应用于市话中继,而且当时的速率是45Mbit/s,所使用的是多模光纤,而且应用在850nm 的短波长窗口。
随着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从市话扩展到长途,光纤850nm 窗口的衰减显然较大,当时又研制成功了1300nm 的长波长器件,于是就产生了应用 1300nm 窗口的长波长光纤通信系统,这些系统都还是使用G.651 规范的多模光纤。
随着传输距离进一步延伸和传输速率的提高,多模光纤已经不能满足系统要求。
当单模激光器研制成功的时候,G.652 单模光纤也应运而生。
而且由于光纤的1550nm 窗口的衰减比1310nm 窗口的衰减低,所以更高速率系统由于光接收灵敏度的降低又希望保持一定的传输距离,逐步转到1550nm 窗口来应用。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2.5Gbit/s 以下的系统一般为衰减限制系统,而10Gbit/s 及其以上速率的系统为色散限制系统。
从衰减尽可能小的方面看,10Gbit/s 及其以上速率的系统应工作在1550nm 窗口,但G.652 光纤在该窗口的色散太大,达到18~20ps/nm·km,传输距离被限制在70~80km 左右。
能否使光纤在1550nm窗口的衰减又小而色散也小呢,没问题,当时研制出来的G.653 色散位移光纤,就是在G.652 光纤的基础上,将零色散点从1310nm 窗口移动到1550nm 窗口实现的。
但是当DWDM系统大量推广应用时发现,由于EDFA 在DWDM 中的使用,使进入光纤的光功率有很大的提高,会使光纤产生非线性效应。
由于G.653光纤在1550nm 窗口的色散值太小,使得在G.653 光纤上工作的 DWDM 系统受四波混频效应的影响太严重。
虽然可以采用非均匀波道间隔、色散支持技术等方法来克服,但毕竟使系统变得复杂,或者还减少了有效使用波道数,所以并不理想。
G.652 光纤在1550nm 窗口的色散较大,足以抑制四波混频现象,但因色散太大,不利于以10Gbit/s 及其以上速率为基础的DWDM 系统长距离传输。
虽然可以采用色散管理等技术来解决,也并不方便。
所以人们就去寻求一种使光纤在1550nm 窗口的色散既不很大、又不为零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当时称为G.65x,后来规范为G.655 的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而且各个不同的光纤厂家又设计制造出多种不同的G.655 光纤,如大有效面积、低色散斜率等等。
实际上,10Gbit/s 及其以上速率的系统在光纤中的传输距离不仅受通常光纤的色度色散限制,更严重的是受偏振模色散 PMD 的限制,普通G.652 光纤和G.655 光纤的PMD 较大且具有统计特性,系统补偿比较困难。
为了满足高速率系统的要求,在2000 年10 月G.652 光纤和 G.655 光纤的标准修订的时候,将G.652 光纤细分为G.652A、 G.652B、G.652C 三种类型。
规定G.652A 光纤只能支持2.5Gbit/s 及其以下速率的系统(对缆内光纤的PMD系数不提要求),G.652B光纤可以支持10Gbit/s 速率的系统(粗略地说,要求缆内光纤的PMD 系数小于0.5ps/km1/2)。
类似地,G.655 光纤也相应划分为G.655A 光纤和G.655B光纤,前者可支持波道间隔为200GHz 以上的DWDM 系统,后者可以支持波道间隔为100GHz 及其以下的DWDM 系统,并能支持10Gbit/s 传输400km 以上的距离。
同时由于光纤制造工艺的不断成熟,特别是脱水工艺的改进,使原来在1380nm 附近出现的水吸收峰基本消失,使得G.652 光纤从1260nm 到1670nm的整个范围都可用以通信。
于是把这种光纤命名为G.652C 光纤,G.652C 光纤也可以支持 10Gbit/s 速率的传输。
当在光纤上传输的单信道速率达到40Gbit/s 或对于以40Gbit/s 为基础的WDM 系统,PMD 的影响更为显著,必须进一步严化对光纤的 PMD 指标的要求。
另一方面,10Gbit/s 系统已成为光纤传输的主流速率,希望所有的光纤包括G.652A、G.655A都能支持10Gbit/s 系统的传输,对G.652B 希望能支持10Gbit/s传输3000km 以上的距离,显然也必须减小 PMD 的影响。
于是在2003 年1 月修订G.652 光纤和G.655 光纤标准时,不仅对原G.652A、G.652B、G.652C 以及G.655A、G/655B 的指标做了调整,又定义了两种新型的光纤G.652D 和G.655C光纤。
初期的DWDM系统通常工作在C 波段(1530~1565nm),然而,C 波段只有35nm 的范围,即使采用0.4nm 的波道间隔,在1529~1560 也只能安排80 个波道。
要进一步增加波道数,就必须增大可利用的波长范围,例如可以把L 波段(1565~1625nm)利用起来,这样,就有95nm 的范围可利用。
由于1600~1625nm范围光纤的色散太大,所以在 L 波段1570~1603nm 范围内可安排80 个间隔为0.4nm 的波道。
C+L 波段可以实现160 波的系统。
要继续增加波道数,当然可以再减小波道间隔,但波道间隔的减小是有限度的,一方面增大了去复用的难度,另一方面太小的间隔使每个波道可传送的速率受到较大的限制。
所以寄希望于再扩大可利用波长范围。
G.652C 光纤的可用波长范围达410nm,但整个范围内色散的变化太大,系统进行补偿的难度和代价太大。
于是人们想到,利用S+C+L三个波段,为了减少系统的麻烦,又应让光纤在这个范围内色散的变化维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这就引出了对另一种新型光纤的研究,ITU-T 把这种光纤命名为G.656 光纤。
本文在下面的部分主要介绍对G.652A、B、C,G.655A、B 光纤的新要求和三种新型光纤G.652D、G.655C 和 G.656 的特性及其标准。
2、G.652D 光纤如前所述,对于10Gbit/s 及其以上速率的高速系统来说,PMD 对其传输距离的影响极大,从表1 中可以看出,要支持统传输距离达400km,则PMDQ必须小于0.5 ps/Ökm,此时可支持40Gbit/s 系统的甚短距离2km 的应用。
当PMDQ 小于0.20 ps/Ökm 时,10Gbit/s 系统传输距离可达3000km 以上,40Gbit/s系统传输距离可达80km 以上。
当 PMDQ 小于0.10 ps/Ökm 时,10Gbit/s 系统传输距离可大于4000km,而40Gbit/s 系统传输距离可达400km 以上。
在2003 年1月修改G.652 光纤标准时,希望全面提高G.652 光纤的特性,至少都要支持10Gbit/s 的长途应用,对 G.652B 要求支持40Gbit/s 的长途应用,所以开始提出G.652B 的PMDQ 应小于0.10ps/Ökm。
后来基于考虑40Gbit/s 的应用主要从城域网开始,10Gbit/s 系统的传送在3000km 左右已经可以覆盖大部分应用情况,所以放宽到0.20 ps/Ökm。
经过调整过的各类G.652 光纤的特性为:G.652A 支持10Gbit/s系统传输距离可达400km,10Gbit/s以太网的传输达40km,支持40Gbit/s系统的距离为2km。
相应的参数指标如表2 所示。
对于G.652B 型光纤,必须支持10Gbit/s 系统传输距离可达3000km 以上,40Gbit/s 系统的传输距离为80km。
相应的参数指标如表 3 所示。
对于G.652C 型光纤,基本属性与 G.652A相同,但在1550nm 的衰减系数更低,而且消除了1380nm 附近的水吸收峰,即系统可以工作在1360~1530nm 波段。
相应的参数指标如表4 所示。
为了使无水吸收峰光纤也能支持G.652B 所支持的那些应用,必须对无水吸收峰光纤的PMDQ 提出更严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定义一种新的光纤类型,即G.652D 型光纤。
这种光纤的参数指标如表5 所示。
可以看出,G.652D 型光纤的属性与G.652B 光纤基本相同,而衰减系数与G.652C 光纤相同,即系统可以工作在1360~1530nm 波段。
3、G.655C 光纤G.655 光纤是为适于DWDM 的应用而开发的。
2000 年版的G.655 标准只将其分为A、B 两种类型。
类似于对G.652 各类型光纤的要求全面提高,对G.655的A、B 两类光纤的要求也都提高了,分别如表6 和表7 所示。
也就是说,虽然新的G.655A光纤仍只能支持200GHz及其以上间隔的DWDM 系统在C 波段的应用,却已经可以支持以10Gbit/s 为基础的 DWDM系统了。
而新的G.655B光纤可以支持以10Gbit/s 为基础的100GHz及其以下间隔的DWDM系统在C 和L波段的应用。
表 7 G.655B 型光纤参数指标为了既能满足 100GHz及其以下间隔DWDM 系统在C、L 波段的应用,又能使N×10Gbit/s 系统传送3000km 以上,或支持N×40Gbit/s 系统传送80km 以上,就规范了一种新的G.655C 型光纤。
这种光纤的特性如表8 所示。
可以看出除了PMDQ 为0.20 ps/*km 之外,它的其他属性和G.655B是一样的。
4、G.656 光纤2002 年,日本NTT 公司和CLPAJ 公司提出了应规范一种适用于DWDM系统S+C+L 波段应用的新型光纤,即在 S+C+L 波段为非零色散的光纤,得到各国专家的广泛支持。
经过9 个月的研究,提出了这种光纤的基本规范,各公司对这种光纤也都开展了研究,提出了对一些关键指标取值的建议。
在激烈的讨论之后,除少数参数外(虽然少数,却很关键),基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并把这种新型光纤命名为G.656 光纤。
目前提出的有关G.656 光纤的规范如表 9 所示。
表9 中对模场直径MFD 和色散系数还有不同的意见。
这两个参数的取值涉及许多与应用有关的方面,两个值之间也是关联的。
例如,MDF 与光纤熔接损耗、色散系数、有效面积、非线性效应等都有关。
色散系数更直接影响到系统特别是高速系统的受限传输距离、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四波混频等非线性效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