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母苦心教子
蒋母苦心教子
蒋母苦心教子
清朝中叶的蒋士铨,是与袁枚、赵翼齐名的“江右三大家”之一。
他的成长全靠母亲的苦心教育。
蒋士铨家里贫穷,蒋母从早到晚辛劳纺纱织麻,可是在她劳碌奔波之余,总不忘教育儿子识字读书。
士铨四岁时,母亲为了教他认字,就劈了一把细竹丝,按照点、横、撇、捺分别组成不同的字,教士铨认识。
开始每天教一两个字,后来增至八到十个,认识后拆开又拼新字,认认拼拼,反反复复,使士铨掌握了大量的汉字。
士铨六岁时,蒋母就教他握笔写字。
七八岁时,蒋母一边织布,一边把书本放在她的膝盖,让士铨坐在膝前,一句一字地教他读书。
冬天的夜晚,母亲解开棉衣,让士铨贴胸坐好,并用薄被盖住他的小脚,陪他照样攻读不止。
有时士铨读累了,就在母亲怀里打个盹儿,等他稍一醒动,又催他继续学习。
蒋士铨后来长大成人,成了著名的大学问家。
为了报答母亲的教育之恩,他请了一位老画师,按照这些事画了一幅《鸣机夜课图》,并且亲自写了一篇文章,题为《鸣机夜课图记》,这一图一文,在当时为人们广为传颂。
鸣机夜课图记 阅读答案翻译
鸣机夜课图记阅读答案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鸣机夜课图记阅读答案翻译鸣机夜课图记阅读答案翻译鸣机夜课图记蒋士铨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
蒋母教子文言文翻译+原文
蒋母教子文言文翻译+原文原文: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各族,行九。
幼与诸兄从先外祖滋生公读书。
十八归先府君。
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
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罍间未尝有俭色。
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府君由是计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
既识,即拆去。
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
时铨及小奴衣服冠履,皆出于母。
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工,令小奴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及小奴无褴褛状。
先外祖长身白髯,喜饮酒。
酒酣,辄大声吟所作诗,令吾母指其疵。
母每指一字,先外祖则满引一觥;数指之后,乃陶然捋须大笑,举觞自呼曰:“不意阿丈乃有此女!”既而摩铨顶曰:“好儿子,尔他日何以报尔母?”铨稚,不能答,投母怀,泪涔涔下,母亦抱儿而悲;檐风几烛,若愀然助入以哀者。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日:“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庚戌,外祖母病且笃,母侍之,凡汤药饮食,必亲尝之而后进,历四十昼夜,无倦容。
外祖母濒危回,泣曰:“女本弱,今劳瘁过诸兄,惫矣。
他日婿归,为言:‘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
其善诱之!”语讫而卒。
母哀毁骨立,水浆不入口者七日。
闾党姻娅,一时咸以孝女称,至今弗衰也。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鲜为人知的蒋介石之母解析
鲜为人知的蒋介石之母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是浙江溪口葛竹村人,生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
她幼承父教,聪明伶俐,精于女红,深得慈爱。
但她青年时代命运不佳,先是其父王有则不事生产,家道中落;后初嫁于跸驻乡曹家田地方的竺某,而子夭夫亡、年轻孀居的她落得“克夫克子”的恶名,不得不凄然出家修行;再嫁到蒋家,王采玉将“光宗耀祖”的期望寄托在儿子蒋介石身上,然而当蒋介石开始“光宗耀祖”的时候,她却亡故了,时年58岁……还俗再嫁历经坎坷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是溪口蒋姓27代孙。
蒋肇聪曾读过四书五经,为人精明能干,绰号“埠头黄鳝”(做生意本领很高,别人不易占他便宜)。
王贤东是王采玉的堂兄,这时在蒋肇聪的店铺当伙计。
一天,特地借故请假回家,路过金竹庵,进去看望带发修行的堂妹王采玉,继之,王贤东就谈起了溪口东家的情况,然后用关心的口吻劝道:“采玉,你如此年轻,要想在此出家终老,漫长的岁月,殊非容易……”王采玉顿时拿不定主意,欲言还休地不知如何回答才是,只好说道:“此事还得与母亲仔细商量商量再说。
”姚氏当初不许女儿剃去头发,就是为了要她以后还俗再嫁。
就这样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六月,23岁的带发尼姑王采玉还俗,做了45岁的溪口玉泰盐铺蒋肇聪的继室,当了老板娘。
光绪十三年(1887年)九月十五日午后,王采玉在玉泰盐铺的后屋楼上分娩。
这就是后来溪口街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瑞元无赖”???蒋介石,又名周泰、志清、中正。
蒋介石4岁时,王采玉又生下女儿瑞莲,以后相继又生了女儿瑞菊、幼子瑞青。
王采玉和她公公都信佛,也都迷信算命看相,听了“必出贵子”的看相人之言,公媳俩对蒋介石格外疼爱,寄以“光宗耀祖”的期望。
但好景不长,只过了八九年,不幸的遭遇又接踵而来。
她那81岁的公公因病去世;第二年的夏天,溪口发生时疫,蒋肇聪也染病,抛下店务和妻子儿女呜呼哀哉。
这对32岁的王采玉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从此,治家理店、抚儿育女的重担全部落到她的肩上。
蒋介石教子_成长故事
蒋介石教子蒋经国出生后,蒋介石并没有初为人父的欣喜。
直到大约蒋经国10岁时,蒋介石有了改变,对这个儿子开始关心起来。
1920年初,蒋介石回到奉化,亲访他的老师顾清廉,央托他协助教导蒋经国。
顾清廉受托前往溪口,花时间了解蒋经国的潜质,替他订下研修课表,也可能一度亲自为蒋经国授课。
蒋介石在同年2月9日给蒋经国的第一封信中提到顾老师向他报告“天资虽不甚高,然颇好诵读”,蒋介石自称,“闻之略慰”。
他又安排奉化县另一位儒师王欧声,教蒋经国诵读古籍和四书。
虽然延聘硕儒教课,蒋介石还是觉得蒋经国应该出来多见世面,蒋介石又把他送到自己曾经念过书的奉化县凤麓学堂上学。
蒋介石在1920年2月、3月,分别在日记中记下,他亲自批阅蒋经国的“功课表”。
4月间,蒋介石写信训示儿子:“当听祖母及汝母之命,说话走路皆要稳重。
”第二封信又指示:“不可轻佻,须要着重”。
11月间,蒋介石曾经回到溪口,与毛福梅讨论到蒋经国的教育,他在日记中记下,毛福梅的观念对儿子有害无益。
毛福梅曾经未取得丈夫同意,就把蒋经国带回溪口老家。
蒋介石大为不快,以致决心翌年把儿子送到上海念书。
蒋介石后来有一段时间住在溪口家中,每天都抽出时间和蒋经国相处。
12岁的蒋经国,进入上海万竹小学四年级念书,曾经有一段时间与陈洁如一起住。
蒋介石大部分时间不在上海,陈洁如和蒋经国建立起不错的关系。
他称呼这位只有16岁的继母为“上海姆妈”。
蒋介石要求儿子每星期天要写一封“两三百字”的信给他,报告课业进修心得,儿子疏于写信,必遭斥责。
然而,他自己经常没空写信,就指示儿子要读些什么书。
他继续强调四书的重要性,尤其要求儿子要细读《孟子》《论语》《曾文正公家书》和王阳明文集。
孙逸仙的《三民主义》也列在书单之上。
蒋介石有时候也把自己批注、读过的书寄给儿子。
他建议儿子这些古书要“读百遍以上”。
蒋介石也相当注意蒋经国的书法,曾规劝儿子:“你的书法尚无进步,每隔一天至少应该临摹一两百字。
”他也承认自己书法不够俊拔,故希望儿子能写得一手好字。
铨九龄文言文翻译
铨九龄文言文翻译一、原文: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
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
尝问日:“母有忧乎?”曰:“然。
”“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节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读记》二、翻译:我九岁时,母亲教导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诵读。
有空空闲的时候,她就抄写唐宋人的诗,教导我朗读。
母亲和我都体弱多病。
我每次生病,母亲就把我拉到一间房子里往复跑,自己不睡。
等我的病情稍存有转好,她就对着墙壁上的诗歌,教导我低声吟哦,以此为乐。
母亲生病,我总是趴在她枕边不返回。
母亲看著我,常常一句不说道,很哀伤,我也很伤心地憧憬着她。
我曾经反问她:“母亲心里存有担忧吗?”她说道:“就是的。
”“那么怎么能够使母亲高兴呢?”她说道:“你能够把读的书腰给我听到,我就高兴了。
”于是我就诵读出来,琅琅的书声与药罐煎药收到的水沸声针砭。
母亲微笑着说道:“我的病稍微好些了!”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就拎了书在她身边朗读,这样,她的病就可以不好出来。
扩展:蒋士铨(年12月1日—年4月3日),字心馀、苕生、蕖后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寿卿甫。
出生于江西南昌。
老家江西铅(yán)山。
祖籍浙江长兴。
清代戏曲家、文学家。
乾隆二十二年(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乾隆二十九年(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
通晓戏曲,工诗古文,太少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说“江西四才子”。
诗与袁枚、赵翼齐名“江右三大家”。
横出锐入,苍苍莽莽,不主故常,砌受到黄庭坚影响,讲究骨力;又工古文辞,雅正存有法;其词笔墨恣肆,自就是奇才;戏曲亦为清代大家。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十篇含答案修订稿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十篇含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一程氏爱鸟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
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注释】 1 .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2. 鷇:初生的小鸟。
3. 忮: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信.于异类也()(2)去.人太远()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4、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5.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2分)二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
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
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大祖喜曰:“此言甚善。
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
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
”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此言甚善.()(2)信.能尽忠于我也()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精选及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精选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精选及答案(江苏南京)古镜(宋)沈括[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释]①鉴:镜子。
②原:推究。
③差:略微。
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收人而今.小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B.予.观之同予.者何人(《爱莲说》)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马说》)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12.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
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
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2分)9.(2分)A10.(2分)B11.(3分)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
中国历史上十位伟大的母亲,你知道几位?
中国历史上十位伟大的母亲,你知道几位?2017-05-12 18:42感恩母亲节1孟母仉氏“亚圣”孟轲之母三迁其所教子向善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附近有一块墓地,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挖坑掘土,死者的亲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
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强,看到这些情景,也学着一会儿假装孝子贤孙,哭哭啼啼,一会儿装着吹鼓手的样子。
看到儿子这样,孟母决定把家搬到城里。
孟子每天在集市上闲逛,对商人的叫卖声最感兴趣,每天都学着他们的样子喊叫喧闹,模仿商人做买卖。
孟母再次决定搬家,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
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
孟子时常跑到学宫门前张望,和邻居的孩子们做着演习周礼的游戏。
“设俎豆,揖让进退。
”不久,孟子就进这所学宫学习礼乐、射御、术数、六艺。
孟母非常高兴,这才定居下来。
2程母侯氏北宋思想家程颢、程颐之母身体力行教子“处士”北宋思想家程颢、程颐的母亲侯氏,是山西太原人。
她对幼年时程颢和程颐的教育,侧重于“身教”,是以自己的诸多善举,对孩子施加影响。
小时候的程颢和程颐,常因别人叫他们“神童”而骄傲,母亲侯氏经常告诫他们,“神童”是最终难成大事的,要想将来有大出息,就得养成好读书、勤读书的习惯。
所谓“知子莫如母”,侯氏在程颢的书本上写“殿前及第程延寿”的字样,而在程颐的书本上则写了“处士”两字,认为程颐的秉性不适合做官。
结果如母亲所料,程颢长大后,应试积极,并顺利中了进士;而程颐则懒于科举,而对办学搞教育特别积极。
3杨母佘氏北汉名将杨业之妻、杨延昭之母中流砥柱送儿从军佘太君是北汉名将杨业之妻,名赛花,出生于云中(今山西大同),折德扆之女。
她善于骑射,熟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
杨业为国捐躯之后,佘太君协助长子杨延昭抗辽立功,受到宋朝皇帝真宗赞扬。
杨延昭病逝军中,终年57岁,河朔之人多望延昭灵枢痛哭流涕。
杨家将从杨业之父杨信到孙杨文广,祖孙四代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堪称“一门忠烈”,佘太君正是杨家将的中流砥柱。
高一语文“每周一练”系列试题及答案(17)
高一语文“每周一练”系列试题及答案(17)高一语文“每周一练”系列试题及答案(17)?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菁华(qīng) 宁可(nìng) 冠心病(guān) 翘首回望(qiáo)B.吐蕃(fān) 庇护(bǐ) 歼击机(jiān) 呱呱坠地(gū)C.请帖(tiě) 梵文(fán) 发横财(hèng) 按捺不住(nà)D.链接(liàn) 创口(chuāng) 倒春寒(dào) 拈花惹草(niān)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当奋勉有为,主动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削减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要重整山河,建设更加美妙的新北川!此时此刻,北川的复原重建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对这个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文化的爱护也已悄然绽开。
D.本次中国古巴女排对抗赛上,因为赛前发烧,赵蕊蕊、冯坤昨天整场竞赛作壁上观,代替她们首发的是马蕴雯和魏秋月C.这儿的路很陡峭,空气很挑剔,耸人云霄的大山标记人生的一种高度,风雪垭口不容许生命中的弱者通过。
D.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全面回来和复兴,过去境遇冷落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歌舞,起先大模大样登上舞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就东海问题重申:春晓油气田完全在中国的主权权利范围内,与共同开发无关;在东海划界问题上,中方不承认所谓“中间线”的立场没有改变。
文言文翻译蒋母教子
昔者,蒋母有子,名文正。
文正少而聪慧,好学不倦。
蒋母见其才智过人,心甚欣慰。
然恐其不能自立,遂以教诲为务,俾其成为贤良之才。
一日,蒋母问文正曰:“吾儿,尔读《论语》矣乎?”文正对曰:“儿读《论语》,然未知其深意也。
”蒋母曰:“《论语》者,孔子之言也。
孔子乃圣人也,其言必有道。
尔宜熟读之,深思之,以明其理。
”文正于是日读《论语》,至“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文正顿悟,遂问蒋母曰:“母,孔子此言何意?”蒋母答曰:“孔子此言,教人修身也。
修身者,修己之身,使己之德行无缺,然后可以为君子。
”文正又问:“母,何为君子?”蒋母曰:“君子者,德行高尚,仁义为先,礼义为重,言行一致,忠诚不渝者也。
”文正听后,心中暗自立志,要成为君子。
蒋母又曰:“吾儿,君子之行,非一日之功。
尔宜勤学不辍,广交益友,慎言慎行,以修己之德。
”文正拜谢,自此更加勤奋读书,广交贤达。
一日,文正与友游于山野,见一农夫耕于田,其貌不扬,然心性淳朴。
文正问友曰:“此农夫何人?”友答曰:“此吾乡里之农夫也。
”文正曰:“吾闻君子之行,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此农夫虽非君子,然其勤劳朴实,亦为可嘉。
”友曰:“然也,君子之道,在于修己,不拘泥于形貌。
”文正闻言,心有所悟,遂问蒋母曰:“母,君子之道,究竟为何?”蒋母曰:“君子之道,在于修己,在于仁爱,在于忠诚,在于孝悌,在于诚信。
尔宜以诚待人,以信立身,以仁爱为怀,以孝悌为重,方能成为君子。
”文正听后,心中更加坚定,遂立志要成为君子。
自此后,文正勤学不辍,广交益友,言行一致,忠诚不渝。
蒋母见其成长,心中喜悦,知其必成大器。
岁月如梭,文正终于成为一代贤良之才,官至宰相,治理国家,为民造福。
蒋母欣慰之余,亦感慨万分,知其教子有方,遂作《蒋母教子》一文,以传后世。
文正之贤,得益于蒋母之教诲。
蒋母教子之道,可谓深得儒家之精髓。
今人读此文,当效仿蒋母教子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中华民族之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文言文翻译_蒋母教子
昔者,蒋母有子,名蒋干。
干年幼,不习诗书,惟好游荡。
母心忧之,思有以教之。
一日,干从母归,母乃集诸兄弟,陈设酒肴,召干入座。
酒酣耳热,母命干诵《诗经》一篇。
干应诺,但口中喃喃,未能成诵。
母见状,乃起,携干之手,徐步至庭。
母指庭中花木,曰:“儿观此,有何感触?”干对曰:“花木虽美,然春华秋实,终有一日凋零。
”母微笑曰:“善矣。
然花木之盛,亦赖根深叶茂。
子欲成才,亦须勤学苦练,方能根深蒂固。
”母复引干至书房,开卷令读。
干初犹懒散,渐而觉书中自有真谛,遂潜心读书。
母常谓干曰:“读书非一日之功,须持之以恒。
吾闻古人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子宜早自警省。
”干读书渐有所得,然性尚顽皮,喜与邻家儿童嬉戏。
母知其意,遂令干助己洒扫庭除,以习劳作。
干初不愿,母曰:“子若不能勤习诗书,何以自别于愚顽之辈?吾望子能改过自新,勿使吾失望。
”干受母教诲,心有所悟,遂发愤图强。
日以继夜,勤学苦读,终成大器。
及长,干学有所成,名扬四海。
母亦喜曰:“吾儿能成此功业,皆赖吾之教诲也。
”然母亦知,教子之道,非一日之功。
故常自省,恐有疏忽之处。
一日,干自外归,母问:“儿今日所学何事?”干答:“今日学诗,诗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母闻之,笑曰:“善哉!子能自省,吾无忧矣。
”自此,蒋母教子益加勤勉。
干亦不负母望,终成一代英豪。
世人传颂,以为佳话。
蒋母教子之道,实为后世楷模。
今译:从前,蒋母有一个儿子,名叫蒋干。
蒋干年幼时,不学习诗书,只喜欢游荡。
母亲心里担忧,想有个办法教育他。
有一天,蒋干从外面回家,母亲就召集众兄弟,摆上酒菜,叫蒋干入座。
酒喝得正畅快时,母亲让蒋干背诵《诗经》中的一篇。
蒋干答应了,但嘴里嘟囔着,没能背诵出来。
母亲看到这种情况,就起身,拉着蒋干的手,慢慢地走到庭院。
母亲指着庭院中的花木,说:“孩子,你看到这些,有什么感想?”蒋干回答说:“花木虽然美丽,但是春天开花秋天结果,终究有一天会凋谢。
”母亲微笑着说:“好极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二.课外文言文阅读[A、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一)元子家有乳母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
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
及见之,趋焚之。
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
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
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
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
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作者: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
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
③圆:圆滑。
④卿:公卿,泛指高官。
⑤季川:元结的堂弟。
⑥预:参与。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有戏儿之器闻:听说B.及见之及:等到C.趋焚之趋:追逐D.长必好之好:喜欢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悦婴儿A.何以战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皆以美于徐公D.以光先帝遗德10.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11.把第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每小题3分)(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二)古镜(宋)沈括[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文言文翻译 蒋母教子
文言文翻译蒋母教子《蒋母教子》是文言文,作者清朝蒋士铨。
下面是关于蒋母教子的原文和翻译的内容。
原文: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
既识,即拆去。
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铨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织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任*之,口授句读,咿唔之声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不学,我何以见汝父!”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
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日:“可以醒矣。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诸姨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孝,妹何托焉?”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
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
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
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
”“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铨诵声朗朗然,与*鼎声相乱。
母微笑曰:“病少差矣。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四子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
波磔(zhé):字的笔画。
波,撇;磔,捺。
毕:都,全部。
陈:摆放。
左右:两边。
任:任凭。
夏楚:古代学校体罚用具。
夏(jiá),通“木贾”,即木贾木。
楚,荆条。
译文:我四岁的时候,母亲每天教我《四书》几句。
苦于我太小,她就削竹枝成为细丝把它折断,弯成一撇一捺一点一画,拼成一个字,把我抱上膝盖教我认字。
一个字认识了,就把它拆掉。
每天教我十个字,第二天,叫我拿了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直到没有错误才停止。
到我六岁时,母亲才叫我拿笔学写字。
我外祖父家素来不富裕,经历了几年的灾荒,收成不好,生活格外窘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母苦心教子
清朝中叶的蒋士铨,是与袁枚、赵翼齐名的“江右三大家”之一。
他的成长全靠母亲的苦心教育。
蒋士铨家里贫穷,蒋母从早到晚辛劳纺纱织麻,可是在她劳碌奔波之余,总不忘教育儿子识字读书。
士铨四岁时,母亲为了教他认字,就劈了一把细竹丝,按照点、横、撇、捺分别组成不同的字,教士铨认识。
开始每天教一两个字,后来增至八到十个,认识后拆开又拼新字,认认拼拼,反反复复,使士铨掌握了大量的汉字。
士铨六岁时,蒋母就教他握笔写字。
七八岁时,蒋母一边织布,一边把书本放在她的膝盖,让士铨坐在膝前,一句一字地教他读书。
冬天的夜晚,母亲解开棉衣,让士铨贴胸坐好,并用薄被盖住他的小脚,陪他照样攻读不止。
有时士铨读累了,就在母亲怀里打个盹儿,等他稍一醒动,又催他继续学习。
蒋士铨后来长大成人,成了著名的大学问家。
为了报答母亲的教育之恩,他请了一位老画师,按照这些事画了一幅《鸣机夜课图》,并且亲自写了一篇文章,题为《鸣机夜课图记》,这一图一文,在当时为人们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