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第10讲 气候资源、气象灾害、大气环境保护)
高2008级地理期末复习考点
绵阳市三台一中高2008级地理期末复习考点命题人:包凌玮中国地理部分一、核心考点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是什么?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是什么?2、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产生这一规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有何规律?雨带移动异常时,对旱涝灾害的分布有何影响?由南向北雨季的长短有何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南方和北方有何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大陆性显著的表现是什么?大陆性显著的原因是什么?我国气候资源有哪些优点/5、黄河下游地上河的主要成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下游常断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是什么?应采取哪些对策?6、我国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对策?二、基础考点1、中国政区图,包括邻国,主要省区轮廓,省会城市,岛屿,半岛,领海,重要经纬线。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内容是什么?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什么?3、我国地势的总特点是什么?对气候、河流、水能分别有何影响?4、记住我国的地形图,包括主要山脉、平原、丘陵、高原、盆地;熟悉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位置。
了解地震、火山的分布。
5、了解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的含义;熟悉一月0℃、-8℃、8℃等温线的位置;五个温度带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和省区;;熟悉800、400、200、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四类干湿地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在哪里?6、我国寒潮、台风、旱涝灾害出现的时间、分布的地区、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7、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哪些方面?内流河、外流河的界线在哪里?熟悉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的位置和形状。
8、熟悉长江水系的主要支流及二滩、三峡、葛洲坝水电站的位置。
08届高三地理期末复习
北京101中 何群
四大部分
1.地理图像的判读和应用 2.自然地理环境与规律 3.人文地理事象与理论 4.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
1.地理图像的判读和应用
1.1 地图基础知识与经纬网 1.2 等值线图 1.3地理统计图表
1.1 地图基础知识与经纬网
(3)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①工业、城镇、交通和居民点建设占 地;②风蚀、水蚀及自然灾害损毁耕 地;③退耕还林还草(生态退耕) (4)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 ①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产 量(单产)和质量; ②严格保护耕地③控制人口数量 ④用政策(粮价补贴、减免农业税)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以经纬网为载体,综合考查识别方位、比例 尺及距离的计算、区域认知的能力等 以重大时事切入,考查有关时间计算和日 期变更线等问题 将地球经纬网与地球光照图及变式相结合, 考查昼夜长短、日出和日落时间等的计算 将经纬网与区域图相结合,综合考查区域 地理事物的分布与区域地理特征
1.2 等值线图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部位、河流流向,提出区域生 产开发利用的方案等。 根据等温线的变化情况,判断分析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及 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根据等降水量线图,判断降水的水平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根据等压线的弯曲和封闭情况,判断气压场的分布特点, 进而确定锋面的位置及天气状况。 根据等盐度线的弯曲及变化,分析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根据等太阳高度线图,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晨昏圈。
2.自然地理环境与规律
2.1地球的运动规律 2.2大气的运动规律 2.3地壳、水的运动规律 2.4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 2.5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资源、灾害与可待续发展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资源、灾害与可待续发展(2008·宁夏文科综合)读表1,完成1~2题。
表1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单位:hm2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2.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2008·宁夏文科综合)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
图4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4中有机污染源在A .①B .②C .③D .④ 11.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A .MB .NC .OD .P(2008·山东文科综合)31.(10分)[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图12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6分)(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4分) 31.(1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
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2008·山东文科综合)32.(10分)[地理-环境保护]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图13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2(4分) 32.(1)总是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 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 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
(只答大气污染的得分) (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
高三地理第一轮考点整全复习教案10
中国的四大地理单元【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北方地区探究点二南方地区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南省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有37种,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铋、铅锌储量也很丰富。
湖南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础较好,抹洲有全国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铅锌冶炼厂。
材料二:图为“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条件示意图”。
(1)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有、。
(2)湖南省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3)分析比较湘东和湘南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
(4)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湖南省酸雨最严重的城市有等。
分析该地区多酸雨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我国南方地区资源的分布、原因,工业发展的条件、存在的环境问题极其解决措施。
解析:⑴湖南有色金属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命题者力图通过所给出的三大材料,考查学生分析湖南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优越区位条件和在发展过程出现的环境问题。
⑵本题虽然所给出的材料是区域地理材料,但考查的却不是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而是要求考生根据三材料,归纳出湖南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分析水电站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湘东与湘南地区的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上存在的区域差异。
这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
这是江苏今年对区域地理考查的又一种形式,应引起高度重视。
⑶影响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原料(有色金属矿)、动力(大水电站或火电站)、交通和科技水平等方面。
其中动力因素是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一般有色金属工业多布置在大的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以降低电能在远距离输送过程中带来的能源损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水电站一般分布在气候湿润,河流水量丰富、落差比较大的山区,这是湘南地区除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这一优势条件外的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另一优势条件。
⑷有色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易形成酸雨危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象与气候专题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象与气候专题教案一、天气与气候影响天气的因素叫做天气系统,包括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
影响气候的因素叫做气候因子,包括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海陆分布、地表植被、地形)、人类活动等,其中形成气候的主导因素是纬度和大气环流。
不同纬度直接导致温度不同,形成了不同温度带,其次导致了三圈环流即气压带风带形成,从而导致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
(一)气压与大气环流1、气压高低与形成:(1)气压:单位面积空气柱子的重量。
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值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大陆上夏季气压最低,冬季气压最高,年较差大;海洋相反。
(3)高、低气压“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是都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即指相对同一水平面而言。
在近地面,一般气温高气压值低,气温低气压值高。
近地面和上空的高、低气压正好相反。
(4)高、低气压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是热力原因(如赤道低压、极地高压、热低压、冷高压等),另一是动力原因,由大气运动造成(如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等)。
(5)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
太阳辐射高低纬度的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风:(1)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产生了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
风力(即风速)与水平气压梯度(气压差/距离)成正比,与地面摩擦系数呈负相关。
(2)气压场中的空气质点,一般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垂直于风向右侧,南半球垂直于风向左侧。
随纬度增高而变大。
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
不仅能改变风向,还可减小风速)。
(3)风向即风吹来的方向。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在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偏转90度,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偏转角度小于90度,最终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3、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1)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候资源PPT课件
二.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气候资源与农业 (二)气候资源与建筑 (三)气候资源与交通 (四)气候资源与旅游 (五)气候资源与医疗 (六)气候资源与商业 (七)气候资源与战争 (八)气候资源与能源
(一)气候资源与农业气候光Fra bibliotek热、 水、空气
决定
充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
一年一熟
种植制度 一年两熟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候资源PPT课件
青藏铁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候资源PPT课件
赵州桥
在大拱的两肩上砌了四个并列小孔, 增大了流水的通道, 有力地保证了赵州桥 在1400多年的历史中,经受住了多次洪水的 冲击,8次大地震的摇撼,以及车辆的重压, 仍挺立在河面之上。
现代桥
江北国际机场
重庆江北国际 机场位于重庆市郊 东北方向21公里。
解决方法
日照与街道方位(北半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候资源PPT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候资源PPT课件
西
北
南
东
日照与街 道方位
30。 60。
日照与街道方位(北半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候资源PPT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候资源PPT课件
北
西
南
东
常年盛行主导风向
盛行主导风与城市规划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候资源PPT课件
例:青藏铁路
2.桥孔大小 —— 根据当地暴雨强度
路基高低
例:赵州桥 、 现代桥
3.航空机场 —— 少云、雾、暴雨,风速较小地区
选址
宜设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
例:重庆江北机场
4.气象导航 —— 经济航线、舒适航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候资源PPT课件
2008高考(地理)复习专题2大气环境
专题二大气环境一、命题分析大气是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环境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它与其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使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大气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气候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作为地理环境作用组成与人类重要资源类型,大气环境相关知识历来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内容,出现的频率较高,题型在选择题和综合题中均有体现。
如:2007年全国卷1的选择3-5题;2007年全国卷2的选择8-9题;2007年广东卷25、29等。
本专题涉及的知识内容多,且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
二、考点精讲1、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2)垂直分层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②各层的特点及原因:2. 大气的热力作用(2)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保存了热量。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地球外衣”的作用。
4.全球性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的形成及表现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
形成因素:①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
形成及分布:包括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
画图说明:近地面表现:近地面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影响:影响全球降水分布,如四个降水带的形成: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影响部分地区气候的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
移动方向: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产生的影响:使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受不同的环流控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很多气候类型的形成均与此有关,如: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影响:形成季风环流5.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1)气团与天气性质分类:暖气团和冷气团;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地理08年的知识总结
地理08年的知识总结一、地理概述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特征、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学科。
它涉及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物理属性、地理特征、环境问题以及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08年地理知识回顾在2008年的地理考试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
1. 自然地理知识•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地壳的组成、地壳运动的类型(构造性运动、地壳变动、地震等)•地球的气候和气象:气候要素、气候类型、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水资源与地下水: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管理、地下水的形成和开发利用•地球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恢复2. 人文地理知识•人口与城市:人口变化、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控制政策;城市化过程和城市规划•区域发展格局:国内外主要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区域差异和发展战略•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与工业:农业类型和发展、农田水利、农业生产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业化过程和工业结构变动三、08年地理考试思路1. 理解基本概念在学习和备考过程中,要确保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掌握地壳运动、气候类型、人口流动等基本概念对理解和回答考试题目至关重要。
2. 学习地理背后的原理和关系地理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点,更重要的是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和关系。
例如,通过了解地震的成因和地壳运动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震分布和地震灾害。
3. 多维度思考问题地理问题往往不仅仅是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回答问题时,要考虑各个因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从多个维度分析问题。
4. 注重实际应用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的联系是密切的。
在学习和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知识广泛而深入。
回顾08年的地理知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
2008届高三专题复习训练:自然灾害专题(地理)
自然灾害1、阅读下图与材料后,回答问题:材料一:(1)2006年是199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水以来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374人死亡,失踪568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324万多人,倒塌房屋202万多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177亿多元。
(2)2006年10月11日是联合国倡导的第17个“国际减灾日”,其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
材料二: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1)我国当前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B.旱涝灾害C.台风D.沙尘暴(2)下列发生在2006年的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事件有:(多项选择)A.7月22日,云南盐津发生5.1级地震B.7月13日以来山西运城市9县区先后出现乙脑疫情C.11月14日,添加苏丹红的“红心”鸭蛋事件D.8月10日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登陆(3)在上图中,区域①与区域⑥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荒漠化与旱涝灾害 B.泥石流与霜冻 C.滑坡与风暴潮D.旱灾与地震(4)受风暴潮灾害影响的主要区域是图中的区域(数字),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数字),泥石流最严重的区域是(数字),以上地区造成泥石流和水土流失加剧的人为原因是。
2、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月28日2时05分,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5807次旅客列车行至珍珠泉至红山渠间(见下图),因大风造成11节车箱脱轨,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回答(1)-(3)题。
(1)此次事故发生地点位于:A.阿尔泰山附近 B.塔里木盆地 C.塔里木河流域 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2)事故发生地点被称为“三十里风区”,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主要原因是:①临近寒冷气流的源地,冬季风强劲②多山口等特殊地形,加强了局部地区的风力③盆地地形,受热升温快,对流显著④平原地形,植被稀少,摩擦力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减轻此类灾害的是:A.对大风危害最严重地段的路堤修建挡风墙 B.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C.准确预报、加强防范 D.采取固沙措施,尽量恢复和保护自然植被3、 (2007年上海地理卷) 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
2008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试题(中国地理)
2008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试题中国地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共75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3分)右图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降雨量与径流量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
1.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土地利用中,对地表保护程度的高低是A.丙>甲>乙B.乙>丙>甲C.丙>乙>甲 D.甲>乙>丙2.若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我国东北平原、江南丘陵和珠江三角洲三地,则甲、乙、丙的正确排序是A.江南丘陵、东北平原、珠江三角洲B.东北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C.东北平原、珠江三角洲、江南丘陵D.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东北平原右图为我国某河流示意图,分析完成3—4题。
3.该河A.有较长的结冰期B.在800mm等降水量线以南C.流域内多涝洼地D.流域内主要经济作物是甜菜4.治理该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B.在上、中游修建蓄洪水库C.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D.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
其中典型地貌有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
据此回答5—7题。
5.下列地形图中能够反映出黄土塬地貌的是A.①B.②C.③D.②③6.对黄土塬的治理措施是A.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B.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C.打坝建库,拦泥蓄水D.在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7.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B.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沙漠地区、北方的土石山C.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平原地区D.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读“山东半岛城市群示意图”,回答8—11题。
(整理)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10讲+气候资源、气象灾害、大气环境保护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十、气候资源、气象灾害、大气环境保护)[知识讲解]一、气候资源 1、特点目前人类利用的气候资源: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
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离不开对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普遍存在性,只是数量多少和结构的差异。
数值特征,在一定数值范围内才具有资源价值。
有较大的变率。
2、开发利用农业: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定该地的种植制度(作物结构、熟制、配置和种植方式)合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措施:间作、套种方式,塑料大棚、温室、生态农业、立体农业。
日照与街道方位。
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风与城市规划:大气污染工厂建在下风向、垂直风向的郊外或最小风频风向上风向。
公路、铁路考虑暴雨、泥石流、大风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交通 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等根据暴雨强度设计。
机场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应选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
旅游:吉林市的雾淞、哈尔滨的冰雕。
二、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1、台风概念: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称为飓风)。
形成: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的广阔洋面上,西北太平洋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
危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我国登陆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 福建等省。
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
2、暴雨洪涝形成: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分布:亚洲最多。
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3、干旱——受灾面积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种植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4)寒潮概念: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讲 高考大题命题探源1 天气与气候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大题命题探源1 天气与气候
纵观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综合题命题点分布可知,以天气和气 候为主题的综合题有 2015 年全国卷ⅠT37 和 2013 年全国卷Ⅰ T36。2015 年全国卷ⅠT37 以青藏铁路建设为背景,以青藏铁路 沿线等温线图、路基两侧热棒照片及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和相 关文字材料为载体,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相关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有气温分布特点、原
解析:(1)主要从地形着手分析。由图 a、图 b 可知,攀枝花位 于金沙江谷地中,地势较低,且经常受下沉气流增温作用的影 响;再加上攀枝花北有高大山脉阻挡寒冷的冬季风,故 1 月份 气温较高。(2)从位置、地形等方面推测。攀枝花纬度低,且位 于谷地中,冬季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影响,降水少,但 气温较高;受下沉气流影响大,晴天多;受高大山脉阻挡的影 响,风力较弱。(3)“避寒之都”不仅要求冬季不寒冷,还要考 虑环境清洁优美。而攀枝花是钢铁工业城市,大气污染较重, 且是谷地地形,空气流通不畅,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净化。
心思在如何在课件中贯彻案例的设计意图上、如何增强课件的实效性上,既是技术上的进步,也是理论上的深化,通过几个相关案例的制作,课件的概 念就会入心入脑了。 折叠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 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10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 展的必然趋势。
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 1 月平均气温达 13.6 ℃(昆明为 7.7 ℃,成都为 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 暖之都”。图 a 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 b 示意 攀枝花周边地形。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2.4大气环境保护(原创精品)
第二单元大气第4讲大气环境保护【导学提示】内容精析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将会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
其中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影响是学习的难点之一。
(2)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
如何保护臭氧层将是学习的难点之一。
(3)酸雨的危害和防治。
酸雨的形成也是本讲复习的难点之一。
方法指导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有自然方面的也有人文方面的。
其造成的影响也有诸多方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复习时通过三个方框图分析概括,杷目前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分别进行重新整合、理顺,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便于灵活运用。
例如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概括:人类活动方式(人口的数量和素质)—保温效应—全球变暖—危害(反作用人类)—对策。
这种因果链条,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或一因多果。
【自主探究】一、全球变暖1、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是()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B.目前气温正处于地球气候变化中的波动上升阶段C.火山喷发D.地震答案:AB2、读“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其主要原因一是;二是。
(2)二氧化碳对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有很大影响。
(3)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将发生什么影响?。
答案:(1)增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使森林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迅速减少(2)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气温(3)首先,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其次,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3、减少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另一方面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二、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1、地球上臭氧量减少最为严重的地区在()A.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 B.澳大利亚的大自流盆地C.南极附近的上空 D.赤道地区答案:C2、平流层中臭氧量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毁林开荒B.化工厂产生的废气污染C.目前广泛使用的冰箱、空调、冰柜等放出的氯氟烃化合物D.燃烧矿物燃料,大量排放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答案:C3、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要求各国减少并逐步禁止氯氟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2008年高考文综地理复习指导
2008年高考文综地理复习指导作者:齐全利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08年第05期许多同学认为高考文综地理知识散,内容杂,难度大,不易掌握。
其实,只要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注重知识梳理、整合提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注重将地理知识与政治、历史学科的知识融合,提高地理成绩也不难。
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提高地理能力和成绩,下面对2008年高考文综地理的复习提一些建议。
一、梳理知识,建立知识体系自然地理难度大、人文地理知识散、区域地理内容杂。
要把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知识整合在一起,就要在复习过程中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做到由点联想到线,由线辐射到面。
在复习过程进行知识梳理时要求做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点细面全,条理清晰,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知识体系。
如“大气环境”的内容可以建立以下知识体系:这样,根据这个知识体系就可以对大气环境的内容从动态研究和静态研究、短期状态和长期状态四个方面进行回顾和复习巩固,从而能够帮助我们系统地掌握大气环境的知识内容。
如果我们把每一章都在知识梳理的基础上建立知识体系,整个教材的内容就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整体,为我们今后知识的迁移应用和综合阐释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知识梳理和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以下方面:一要注意各章节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
如对“交通运输”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建立知识体系时,要把影响交通运输的因素(如地形、河流、资源、人口、城市、经济、政治等)和运输条件的变化对城市、经济、政治和人口等带来的影响结合在一起,这样我们对各知识点就会有更清晰、更系统的认识。
二要注意先整体,后部分;先框架,后细分。
三要注意地理事物的对比,特别是区域地理的对比,因为通过对比能帮助我们更系统地掌握知识。
二、重组内容,突破解题能力重组内容是对整个教材内容在梳理知识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和深化。
对知识内容重组可以结合时间变化、空间变化、区位因素、人地关系、区域特征和差异及地理的基本技能等来进行。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第10讲大气环境保护课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和柳州的pH值<4.5, 位于重酸雨区;造成贵阳酸雨危害严重的因素主要 包括地形、大气环流、二氧化硫的排放、土壤的性 质等。 答案:(1)B (2)C
考向真题探究
考情分析
分析近三年来非课改地区的高考题可知,高 考中针对本讲的命题有以下特点: 1.从考查内容来看: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 变暖、沙尘暴是常考点,如2009年的北京文 综。酸雨的危害与防治是三年来高考命题的 盲点。
【思路点拨】 第(1)题,图中碳排放的特点从排放 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两方面与中国进行比较说明即可。 第(2)题,该题涉及大气热力作用知识。二氧化碳浓 度增加,地面长波吸收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 气温上升。
【标准答案】 (1)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 较多;或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 或法国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印度 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接近。(四选其一) (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 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 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例2 (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卷)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 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下图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 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1)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 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 (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 影响。 【命题立意】 本题以低碳经济这一人类环境热点 问题切入,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的能力,是一道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相结合的题目。
3.解决措施 (1)提高能源利用__技__术__和能源利用_效__率___,采用新 能源。
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4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考纲要求]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知识讲解]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
在右图方框内以南极为中心作图。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º)所需的时间。
1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
1太阳日为24小时。
如右图是恒星日和太阳日比较。
地球在轨道上有三个不同位置:第一个位置上E 1,太阳和某恒在P 地同时中天,这是一个恒星日和一个太阳日的共同起点。
在第二个位置上E 2,地球完成自转一周,恒星再度在P 地中天,一个恒星日终了,但正午尚未到来。
到第三个位置上E 3时,太阳第二次在P 地中天(SPE 3在同一直线上),从而完成一个太阳日;那时恒星早已越过中天。
读这个图必须注意,在太阳系范围内,太阳是中心天体,它的光线是辐散的;恒星无比遥远,它的光线可看作平行的,图中所示三颗星,指的是同一颗恒星。
太阳日是日常生活的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例1、乘船从上海至旧金山,船上乘客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 C ) A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B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大于24时 C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 D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3、速度: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 ),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
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 × cos α°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地球各地角速度(两极为零)相等,为15°/小时。
日中星中星中天日中天例2.完成右表,填写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 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 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 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第10讲 气候资源、气象灾害、大气环境保护)[考纲要求]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气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知识讲解]一、气候资源 1、特点目前人类利用的气候资源: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
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离不开对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普遍存在性,只是数量多少和结构的差异。
数值特征,在一定数值范围内才具有资源价值。
有较大的变率。
2、开发利用农业: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定该地的种植制度(作物结构、熟制、配置和种植方式)合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措施:间作、套种方式,塑料大棚、温室、生态农业、立体农业。
日照与街道方位。
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风与城市规划:大气污染工厂建在下风向、垂直风向的郊外或最小风频风向上风向。
公路、铁路考虑暴雨、泥石流、大风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交通 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等根据暴雨强度设计。
机场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应选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
旅游:吉林市的雾淞、哈尔滨的冰雕。
二、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1、台风概念: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称为飓风)。
形成: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的广阔洋面上,西北太平洋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
危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我国登陆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 福建等省。
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
2、暴雨洪涝形成: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分布:亚洲最多。
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等)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与其他资源的共同点3、干旱——受灾面积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种植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4)寒潮概念: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影响范围:全国大部分地区,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受影响较小。
影响: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秋季、春季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三、大气环境保护(1)全球变暖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原因:一是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生态环境: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膨胀及极冰融化),对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
社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温带地区干旱使农业发达地区的耕地变为草地、高纬地区降水增加,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南极附近出现臭氧洞:全球臭氧量最低值,出现在春季(9~11月)臭氧量减少的人为原因:冰箱、空调等释放出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发生光化学反应消耗O3。
臭氧减少危害: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国际合作,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3)酸雨危害与防治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形成: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入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我国情况:煤为主要能源,主要是硫酸型酸雨;酸雨区覆盖面积占40%,西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成为重酸雨区。
季节性:东北主要在冬季。
(冬季取暖时间长)危害: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
防治:最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开展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料技术控制酸雨。
[能力训练]1、如图为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等值线分布图,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A.旱涝灾害B.霜冻灾害C.生物灾害D.台风灾害 2、图中等值线分布反映主要受:①纬度影响 ②洋流影响 ③海陆位置影响 ④锋面影响 ⑤受地形影响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 D.③④3、上述材料反映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A. 退耕还牧面积增大B. 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C. 毁林开荒现象严重D. 人口增长过快 4、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问题是:A. 风沙危害严重B. 水土流失加剧C. 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D. 光照条件差 5、读“某年欧洲降水pH 值等值线图”分析后,回答下列各小题: (1)下列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
A .西班牙 B .瑞典 C .德国 D .冰岛 E .意大利 (2)产生该问题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 _ _。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造成的主要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 ____ 。
6、读下图,回答下列各小题:(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A .生产规模_____________,B .对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C .生产活动________________,D .破坏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反映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向____________发展,表明人类同环境关系的________。
要协调人地关系,就必须促进二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要争取的可持续发展是这样一种发展,它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需求,而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下图,分析后回答下列各小题:(1)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太原(图)和天津图两城市示意图,回答:(1)两城市在区位因素上的共同之处是,,(2)读表2,分析:表2 天津与太原空气质量周报(1999年6月×周)A,其产生的人为原因是。
B.太原市本周污染指数是天津市的2.5倍,原因是。
(3)两城市在经济发展上有何互补性?[能力训练答案]1A 2B 3C 4B5、(1)B C (2)工业废气中含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3)腐蚀建筑物,损毁文物古迹等使植物受损,导致植物死亡6、(1)过大乱采滥用违背自然规律自然资源(2)恶性方向对立协调统一(3)满足当代人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7、(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盛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使植被遭到破坏“三北”防护林(2)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水蚀作用强力植树种草(3)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进行回收利用。
8.(1)地形都较平坦(1分)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较温暖湿润;(1分)都靠近河流;(1)都有较丰富的资源,太原煤炭丰富,天津有海盐和石油;(1分)都是交通枢纽。
(1分)(2)a燃烧煤炭(2分)b太原是能源重化工城市,煤炭的消费量相对较大;天津是综合性工业城市,煤炭消费量相对较小。
(2分)太原全于河谷盆地,地形较封闭,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天津位于濒海平原,地形开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2分)(3)太原可为天津提供能源(电力)和钢铁等工业原材料(1分),天津可为太原提供资金、技术和多种工业品(1分)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