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东南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的规格要求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的规格要求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社会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变得愈发重要。
这些人才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所需要具备的规格要求。
一、语言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非常关键。
这包括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能够流利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
此外,掌握跨文化沟通技巧,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俗,以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二、学科知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需要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
他们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跨国合作和问题解决。
此外,他们应该具备全球意识,了解国际形势变化和国际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三、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需要注重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这包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适应和融入。
他们应该具备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意识,并能够在跨国团队中有效地协同合作。
四、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需要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包括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有能力进行权衡和判断,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提出创新的观点。
他们应该具备明辨是非、善于思考的能力,并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复杂的国际问题。
五、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需要具备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他们应该有能力在跨国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并能够有效地协调团队成员的能力。
同时,他们还应该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
六、创新思维和适应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需要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适应能力。
他们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够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的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从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并能够应对全球化时代不断变化的问题和机遇。
综上所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需要注重培养语言能力、学科知识、跨文化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和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2024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的函
2024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一、概述2024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函是针对我国人才培养需求、国际交流合作的新举措,旨在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该项目的设计及实施,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带来深远影响。
二、前期准备在撰写项目函时,需要对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国际合作情况以及未来的人才需求进行全面评估。
首先需要回顾过去几年来我国高教国际化的发展状况,通过梳理相关政策文件和实施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需要分析未来人才培养需求的特点和趋势,特别是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这一部分的工作需要收集大量数据和研究成果,并结合相关专家的观点进行分析和预测。
三、项目内容2024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内容应该涵盖培养目标、合作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
在培养目标方面,需要明确希望培养出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并根据国际合作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
合作方式方面,需要明确与国际院校的合作方式,包括学生交流、师资交流、课程合作等,合作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贡献以及项目的可持续性。
课程设置方面,需要根据国际合作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设置,既要保持我国自身的特色,又要符合国际认可的教学标准。
教学手段方面,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评价体系方面,需要设计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得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项目实施和评估2024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函需要明确项目的实施和评估机制。
在项目实施方面,需要明确项目的时间表、责任分工和资源保障等方面,特别需要注重项目实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项目评估方面,需要设计科学的评估体系,对项目的整体效果和质量进行定期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项目的实施。
需要明确项目的长期目标和持续发展的策略,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长期影响力。
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内涵与要素
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内涵与要素作者:张剑波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年第03期【摘要】在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课程国际化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管理者和学者们对课程国际化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研究,进一步探讨课程国际化的内涵和要素,加深我们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认识。
【关键词】课程国际化;内涵;要素一、引言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化人才成为了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元素,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欧美以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明确提出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制订了相关的教育法规。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指出要“扩大教育开发”,“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种基本趋势。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将国际化、跨文化和全球化维度融入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和教学的过程”,已经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和重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认为,适切性、质量、国际化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核心概念。
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是当代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重大变化,课程是落实培养目标的首要和基本环节,因此,高等教育课程必须进行国际化的改造。
三、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内涵的发展课程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被公认为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维度和实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交往能力人才的主要途径。
但是对于课程国际化的内涵的界定却并没有统一的定论,这是因为对课程国际化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动态变化的。
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
东西方比较
东方经济体成员在数学与科学学习的基础和成 绩比较好,而西方经济体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形 成了较明显的特色。东西方都充分认识到各自的 优势,与此同时,东西方经济体也都强烈地感到 了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东方经济体需要加强学生 创造能力的培养,包括质疑能力,发现和提出问 题的能力等等,西方经济体强烈意识到需要加强 学生的基础,普遍提升学生的数学和科学能力。
—第二是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 知行结合、因材施教。
— 第三是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社会选用人 才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发展目标
• 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 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形成 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 现的局面。
5.创造力的培养
• 研究表明,创造力并非只有少数人才具备 的特殊才能,而是绝大多数人都拥有的潜 能,通过教育为人才的创造力培养奠定基 础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正因为 如此,不少国家从中小学阶段就开始注重 培养人的创造力的培养,并将其提升到人 才培养的国家战略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的 政策措施。
核心要素
4.利用现代信息通讯(ICT) 的技能培养
• 利用现代信息通讯的技能是21世纪人才 的重要能力之一,对国民生产率的提高、 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平等和公众的参与、 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 都起着重要作用。培养人才的现代信息通 讯方面的技能已成为不少国家发挥教育在 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手段。
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 的培养
周满生教授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
博士生导师
主要内容
关于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
关于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外语人才成为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成为了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行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外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外语教育的现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了加强外语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视野、优化外语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外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创新外语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一系列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培养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外语人才贡献力量。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frequent, an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with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and innovative spirit have become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nati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this context, how to effectively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has become a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various sectors of society.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challenges, and feasibl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thinking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advanced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series of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 cultivation, optimize th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innovat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etc.,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cultivation of more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 China.二、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各国教育的重要任务。
2024年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无缝衔接与相互促进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脱节问 题
科技创新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与 供给之间的矛盾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协同机 制不够完善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政策支 持与资源投入不足
加强科技创新与人 才培养的协同合作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 培养体系,包括学 术教育、职业教育 和终身教育
鼓励企业与高校合 作,共同开展科研 项目和人才培养计 划
国际化人才培养:引进国外优质教 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校企合作: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同 培养人才,实现产学研结合
终身学习:倡导终身学习理念,鼓 励人才持续学习和发展
校企合作:企业与 高校合作,共同培 养人才,实现产学 研一体化
创新实验室:建立 创新实验室,为学 生提供实践机会, 培养创新思维和实 践能力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人才培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 化和应用。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通过人才培养,激发科技创新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动力,推动科技创新的持 续发展。
科技创新 与人才培 养的相互 促进关系
创新科技 对人才培 养的影响
人才培养 对科技创 新的推动 作用
创新科技 与人才培 养的协同 发展策略
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学术型、 应用型、创新型等
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 才培养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和管理经验
鼓励创新创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人才
优化政策环境,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 供有力支持
汇报人:XX
科技创新为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方法 和手段
科技创新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 发展空间和机会
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胡蓉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8期胡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000)摘要: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对高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国外很多大学已经开始了精英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并建立起了相对成熟的教学体系,近些年来,我国很多高校也在大众化教育基础上,开始探索精英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摸索中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本文针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探讨,分析了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阐述了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对策。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英语教学;创新型;专业教学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2-0165-02收稿日期:2014-07-12作者简介:胡蓉(1979-),女,湖南湘潭人,硕士,科员。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对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国际化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
鉴于这种需求,我国高校开始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这是对大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升华,因此,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高校逐步拓展人才培养的思路,积极寻求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逐渐形成了创新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创新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已经在很多世界一流的高校展开,并积累了较多的人才培养经验。
我国高校也在察觉到社会对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后,开始对这种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1]。
我国高校将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机的整合到一起,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注重学生的理工科教学和人文科学意识培养。
我国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在全英及双语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很多大学依托本校的优质外语教育,开设全英班,并编制国际化特色突出的课程和教材。
已经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培养国际化人才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招生规模逐步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为我国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新工科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型方案”
新工科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型方案”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工科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国家顶尖的工科院校,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工科教育模式。
本文旨在阐述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型方案”的内涵、目标、实施路径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果,以期为国内外高校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首先对新工科教育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介绍,然后详细解析了哈工大新工科型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接着,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展示了哈工大在新工科教育中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文章对新工科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推动新工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工科模式的内涵与特点新工科模式是一种适应新时代工程教育发展需求的创新型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强调跨学科融合和产教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新工科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跨学科融合:新工科模式强调学科交叉融合,打破传统工科专业的界限,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与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过设立跨学科的创新实验班,让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产教融合:新工科模式注重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方式,将工程教育的实践环节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问题,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多家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资源。
创新能力培养:新工科模式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创新课程、开展创新实验、组织创新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为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奠基
学道分校回访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市第三中学
英超足球教练到校交流
以色列著名儿童作家亚纳兹·利维博士到校交流
近年来,除国际友好学校互访交流 之外,学校邀请或承担外籍师生团队来
访交流活动 11 次,交流人数近 200 人
次。新加坡圣安东尼女校的师生来校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来访师生高度赞誉
中国传统文化;英超足球教练团队走进
学校传经授道,受到学道学子追捧;以
色列国宝级作家亚纳兹·利维博士到校
为师生带来思想盛宴,启迪学生阅读、
学校坚持以学科渗透为国际理解 教育的主渠道,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中 的国际理解教育载体和元素。根据学 生兴趣提供“走近俄罗斯”“日语”“德 语”等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同时也有“国 画“”书法“”剪纸“”茶韵”等强化本土文 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
学校组织开展国际化主题活动,与 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市第三中学、加拿大 阿伯茨福学区建立了国际友好关系,拓 展国际教育内涵。在不断摸索和探寻 中,逐步建立起具有两国特色的国际教 育合作平台。
成为
都 七 中
培 养
育 才 学
国 际
校 学 道
化 创
分 校
新 型
人
才
奠
基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理念、国际视 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国际型人才,是现 代教育必须面对和承担的重要责任。 从 2012 年开始,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学 道分校将教育国际化作为关系人才培 养和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以 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教育国际化 建设之中。
创新;借力香港“梦想飞”公益组织开展
“大家进校”主题分享活动,为孩子们的
梦想插上翅流
能力,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可持续发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8.12.23•【文号】•【施行日期】2008.12.23•【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才工作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的通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已经中央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就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情况下,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越来越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需资源。
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用较短时间拥有一批世界一流人才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不断增多,目前已达121万余人。
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在主要发达国家约有20多万留学人员学成后留在海外工作,其中45岁以下、具有助理教授或相当职务以上的约6.7万人;就职于国际知名企业、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务以上的高层次人才约1.5万人。
这些留学人员虽然长期在海外工作、生活,但其中许多人始终心系祖国,有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的愿望。
近年来,一大批在海外学习、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回到祖国,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以留学人员为主体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
“政校行企”职业教育境外办学模式创新
提升国际影响力:通过 与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 源的合作交流,可以提 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 影响力和竞争力。
推动现代化进程:引进 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 念和资源,可以推动我 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 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效 益。
培养国际化人才:创新 型境外办学模式可以培 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 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 力的人才支撑。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效地推动了 学院的境外办学项目,还为当地 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 人才支持。通过与当地政府、企 业和行业协会的紧密合作,学院 成功地构建了具有特色的“政校 行企”境外办学模式。
案例二:某本科高校境外办学项目
某本科高校在境外办学项目中,注重 与海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 ,以“政校行企”的合作模式推动境 外办学。高校与当地政府和高校签署 了合作协议,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认 可,为高校的境外办学提供了良好的 政策环境和社会资源。
高校还与当地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建 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 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 与科研需求紧密结合。同时,高校还 积极邀请企业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质 量评估,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效地推动了高校 的境外办学项目,还为当地企业和科 研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通过与当地政府、高校、企业和科 研机构的紧密合作,高校成功地构建 了具有特色的“政校行企”境外办学 模式。
创新型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特点
创新性:该模式注重创新教育理 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未来 职业发展的需求。
定义:创新型境外办学模式是一 种以国际化、创新性为核心,通 过政校行企深度合作,推动职业 教育走向全球的办学模式。
国际视野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国际视野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视野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背景。
尤其是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国际视野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本文将探讨在国际视野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
在全球化的时代,创新型人才是国家、企业乃至个人取得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乃至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不断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市场的需求,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的竞争上。
只有培养出大批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
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创新能力也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个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我们需要从观念上认识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以创新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
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加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课程内容。
改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评估机制。
在评估机制上,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创新能力的评估,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如论文、研究报告、作品展示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创新能力。
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氛围。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容忍失败、追求成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个面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回复
四个面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回复
1. 学术型: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强、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独立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理论研究和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2. 实践型: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应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具有实践经验和技能储备,能在企业、政府及社会组织等各种机构中从事实践应用型工作。
3. 创业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敢于挑战和创新,有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创新型企业、创新创业团队、科技孵化中心、众创空间等组织中从事创业型工作。
4. 国际型:培养全球化视野,具有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懂得本土化和国际化结合的领导者、管理者和高端人才,能够在全球化竞争中发挥优势,参与国际合作、国际交流和国际化业务的人才。
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面向东南亚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创新与实践教改项目及成果介绍
社会 实践 、 学生管 理等 规章 办法 ; 学校 内部建 立 了学校 决 策主 导 、 院具体 实 施 的 国际 化人 才 培养 管 在 学 理机 制 : 是根据 国 际化人才 的培养 要求 , 一 学校 成立 了专 门 的管理 机 构—— 东 南亚 国际学 院 , 织实 施 组 国际化人才 培养 的新方 案 , 筹协调 解决各 专业 人才 培养过 程 中的相关 问题 , 院相对独 立实施 三个 专 统 学 业 的人 才培养 计划 ; 二是 针对 国 内外 学 习相 结合 的实 际 , 统一 制定 三个 专业 的培养 目标 、 教学管理 办法 、 课程设 置方 案 、 实践 教学计 划 、 质量监 控体 系 , 立健 全相 应 的学 生管 理 规章 制 度 ; 建 三是 实 行交 叉 教学 , 联合管 理 , 留学生 与 中国学 生共 处 , 互实施 住 家制度 ( o t ) 混合 编班 方 式 、 相 H mes y 、 a 一对 一 伙伴 互 助学 习途径 , 多样性 的学 习方式 , 阔 了学 生 的国际视 野 , 升 了国际交 往能力 。 开 提 该教 学成果 , 有教育 理念 的前 瞻性 、 作办 学 的区域性 、 具 合 人才 培养 的针对 性 , 发展思 想与 实践成 其 果 对相关 高校 实施 国际化 人才培养 具有 示范 作用 和有益 的借鉴 。 区域 特色专 业形 成 。国际经济 贸易 专业 成为 云南 和东南 亚经济合 作 与贸易 往来人 才培养 的 主要专 业 之一 , 外汉语 专业 成为 面 向东 南亚极 具影 响 的专业 , 游管 理 与 服务 教 育专 业 于 2 0 对 旅 0 7年 被 批准 为 国家二类 特色专 业 。培 育 了面 向东 南亚人 才培 养 的专业 主 干课 程 、 选修 课 程 3 0多 门 , 多媒 体课 件 及 其 电子 教案被 部分 高校采 用 。受 泰 国教育部 委托 , 国家汉 办批准 立项 编著 出版汉语 学 习系列教 材 , 专 经 在 业教学 中连续 使用 , 深受 学生欢 迎 。 合 作办学 空 问拓展 。学校 先后 与泰 国清迈 大学等 1 5所 东南亚 大学签 订 了联合办 学协议 , 化 了学 深
面向“一带一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University Education [摘要]“一带一路”行动方案的实施,会在促进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带一路”的全面推进和可持续建设,越来越凸显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为此,可以通过组织中外学生人文交流、加强国别和区域研究、营造国际化的校园语言和文化环境、加大外籍教师的聘请力度、开设全英文或双语授课课程、派出更多学生到海外联合培养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国际视野;创新人才[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8)04-0021-04[收稿时间]2017-11-03[基金项目]2013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3144项)。
[作者简介]马昌前(1958-),男,贵州习水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岩石学、高等教育国际化。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在世界上真正崛起的重要标志;“一带一路”行动方案的实施,会在促进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一带一路”的宏伟愿景下,中国的利益遍布全球,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也更加强烈。
因此,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以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和经济全球化的巨大需求,是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服务“一带一路”为抓手,大力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4年,学校成立了丝绸之路学院,致力于面向“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一带一路”地质资源环境的协同研究,为“一带一路”略和沿线国家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支撑、科技服务和决策咨询,深化“一带一路”人文交流[1]。
以丝绸之路学院为依托,学校启动了面向本科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培养计划。
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
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当今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创新能力成为了各行各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素质。
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因此成为了各国都非常重视的教育问题。
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本国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竞争和合作。
首先,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基础教育的质量。
基础教育是孕育创新人才的重要阶段,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后续的教育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教育,不仅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国际视野下,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让他们能够跳出传统学科的限制,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运用,以创新的方式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其次,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注重研究型学习的推进。
传统的教育注重的是对知识的灌输,而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去主动探索和发现。
因此,研究型学习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研究型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进行主动地调研、实验和探索。
通过研究型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第三,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和合作,一个国家的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因此,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了创新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让他们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交流,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和学习经验。
同时,学校也可以与国外的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创新项目,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环境,培养出更具有全球化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最后,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创新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素质。
新时代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
新时代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外语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外语教育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推动中国外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对外语教育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简要回顾,梳理了外语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新时代外语教育的特点与要求,包括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以及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
接着,文章重点探讨了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在理论层面,文章阐述了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理念、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与实践。
在实践层面,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深入探讨了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的实施路径和成效评估,为外语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文章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的成就与经验,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外语教育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新时代外语教育的时代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语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国际经济格局和科技发展态势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要求新时代的外语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还要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贡献中国智慧、展现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交流使者。
在新时代背景下,外语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艰巨。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航天人才培养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间航天人才培养我国与东南亚国家间的合作关系自古以来就密不可分,而如今,在航天领域的合作更是成为了双方共同的议题。
航天技术作为一项相对高端、尖端的技术领域,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来支撑其发展。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间航天人才培养的合作势在必行。
一、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航天合作的现状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双方在航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卫星应用等领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其中,航天人才培养是双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开展了一系列航天人才培养项目,例如联合设立航天科学研究院,共同举办航天科学研讨会等。
这些项目为双方的航天人才培养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评台和契机。
二、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航天人才培养合作的意义1. 促进地区航天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国与东南亚国家间的航天人才培养合作,将有助于促进地区航天科技水平的提升。
双方可以共享航天科技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攻克航天科技领域的难题,为地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加强地区航天人才队伍建设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航天人才培养合作,有利于加强地区航天人才队伍的建设。
双方可以共同开展航天人才培训项目,培养更多的航天专业人才,为地区航天事业的发展储备更多人才资源。
3. 推动地区航天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航天人才培养合作,将为地区航天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
双方可以在航天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动航天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地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撑。
三、我对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航天人才培养合作的看法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航天人才培养合作,是地区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地区航天事业发展的需要。
双方应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地区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地区航天科技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回顾: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航天人才培养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将有助于促进地区航天科技水平的提升,加强地区航天人才队伍的建设,推动地区航天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东南亚语公共课程体系的建设与高校区域性国际化发展
[ 基金项 目] 红河学院教 学建设项 目“ 区域性国际化教育规划背景下 的小语种公 外课程体系建设 与实施” J2 0 1 ) (J0 80 [ 作者简介 ] 雷明珍( 9 2 , 硕士, 17 一)女, 副教授 , 研究方 向为外语教学。 公共课程是各 高校人才培养计划 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第2卷第3 4 期 2 1 年3 0 1 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 ao C agh nU iesyo Sine n eh ooy S caS i cs dt n) or l f hn cu nvri f cec dT cn lg { oil ce e io n t a n E i
效益有重要 的意义 , 同时制定了 “ 以小语 种专业建设为依托 , 积极扩大其他专业学生学 习小语种的人数 ; 逐步推行小语种 与英语等同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的小语种教育 目标 , 努力推动 小语种公共外语 教学工作 。 学校的发展定位为小语种教学工 作创造 了空间 , 学校 的政策措施 为小语种教学提供 了制度保
障。
行业的开放程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服务行业人才的要求也将有进一步的提高。
这无疑对高校 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提出了新 的要求。 东盟 国家语言的小语种人才培养和储备成为高校 、 尤其是与东盟 国家相邻地 区的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与此 同时 , 小语种课 程的教学也必将促进这些 高校 的发展。 -
合 作 国家 也越 来 越 多 。2 1 0 0年 1 1日, 国— — 东 盟 自由 月 中 贸易 区全 面启 动 , 为 我 国对 外 开 放 战 略 和 区域 经 济 一体 化 成 战略 的又 一 个里 程 碑 。 随着 我 国与 东 盟 十 国之 间 自 由贸 易 的
高校龙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证研究——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
高校龙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证研究———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熊坚1,2(1.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58;2.海口经济学院体育学院,海南海口571127)海口经济学院是海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在校师生23000余人,学校具有灵活的办学机制和管理体制。
海口经济学院体育学院2009年龙狮运动队至今多次获得全国和世界各类龙狮锦标赛、争霸赛、邀请赛金银奖。
2010年龙狮运动教学纳入体育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和公共体育选修课程,设置了龙狮专业方向,开设了多类型的龙狮运动俱乐部,建立了中国·东盟大学生文化周国际龙狮友谊赛展示平台。
舞龙舞狮在内容、技法和文化内涵上集武术、舞蹈、音乐、娱乐、喜庆、竞技和健身于一体,赋予团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是一种传承性和欣赏性极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舞龙舞狮是海口经济学院休闲体育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学校特色项目,其培养模式在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培养目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口经济学院舞龙舞狮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以海南为立足点,面向东南亚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国际视野的龙狮专业人才,系统掌握传统龙狮文化理论知识和较高水平的龙狮运动技术技能,具有较强的龙狮文化传承、传播、创新能力及大型赛事组织与管理能力。
二、培养模式(一)课程设置多元化海口经济学院舞龙舞狮核心课程分基础课程和专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系统分析法等,对海口经济学院龙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践成效、瓶颈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为高校龙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探索性思路。
结论:高校龙狮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课程设置多元化,教学与训练形式多维化,竞赛、表演、实践一体化,校企合作、国际交流与职业发展融合的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
但也存在管理体系不完善,专业师资力量匮乏,生源结构地域差异性较大等瓶颈问题。
建议:优化人才培养与管理体系,构建多维立体化教学体系,创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拓展龙狮文化传播路径和专业人才就业空间,形成产学研一体化龙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 2006 西部项目(06XSH007)、国家社科基金(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 (EIA080299)和云南省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基 地 重 大 攻 关 项 目 (2007JD-07)的 研 究 成 果
66
中国高教研究
2020809年年第第126 期
适应双文化、获得双文凭、就业双市场,突破了传统创新型人 才就业面向东南亚的单向性。
学科特色优势, 选取了最具国际化培养特色的国际经济与贸 易、旅游管理与服务及对外汉语这三个专业启动了“面向东南 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型人才的创新与实践”的教改项目, 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更高层面、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实践, 以此带动人才培养的整体教育教学改革。
二、践行面向东南亚创新型人才培养构建新模式 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 培养面向东南亚理论与实践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使他 们成为沟通中国-东盟、云南-东南亚的纽带,能在理论研究或 实践运作的特定领域较好地开展工作的专门人才, 必须立足 本土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进行系统分 析与规范设计[5],即进行系统性的本土化教改行动 。 云南师范 大学针对传统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的不足, 面向东南亚实施 培 养 创 新 型 人 才 的 教 改 实 践 ,创 建 了 “2232”国 际 化 人 才 培 养 模式,即整合国内国外两种教学资源 ,按 专 业 特 点 确 立 “2+2”、 “3+1”(“国 内+国 外 ”教 学 年 限 )两 种 培 养 类 型 ,构 建 国 际 化 课 程、实践和管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 按此培养模式完成 学业的学生毕业时可获得国内国外两所大学文凭, 同时具备 英语和泰语两门外语的应用能力,就业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 这一教改实践开发了国外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的新路径, 构建 了国际视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 立足本土实际进行人才培养。 首先 是 立 足 本 土 开 辟 了 一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路。 该模式实施学生整班建制国外 学习,这种按专业、分班级、有规模、成体系培养国际化人才的 做法,在全国尚属首创,对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具有影响力和 应用性。 其次,充分发挥了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的两种优势,即 利用云南与东南亚山水相连、文化相系、经济相关的特殊区位 优势以及消费水平相近、学习成本差异不大、优质教育资源互 补的教育基础优势,创建了国内学习与国外学习衔接、教学计 划贯通、课程内容接轨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凸显了面向东 南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体化特征。 再者,实现了三个突破, 即:整班建制的学生国内国外学习有机结合、课程学习与国外 实践交叉、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并举,突破了传统国 际化人才培养的方式;教学资源共享、师资队伍互补、管理机 构协作,突破了传统国际教学资源整合的渠道;掌握双语言、
20098 年第 162期期
中国高教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面向东南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伊继东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背景下,以国际视野培养面向东南亚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云南实施高等教育“走出去”战略 的重要举措和云南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突破。 云南师范大学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创建了“2232”国际化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发展理念和实践举措对于边疆高校开展国际化办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一、聚焦面向东南亚创新型人才需求启动教改项目 新世纪新阶段,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明显地呈现出一 个重大的历史性变化,即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国际化的形 势,更加需要具有国际化素质、创新意识的人才[2]。 云南省作为 中国与东南亚联系和交往的重要前沿和枢纽、 作为西部大开 发和“泛珠合作”面向东南亚的“前沿窗口”和“桥头堡”的区位 优势日益凸显,在国际交流、经贸谈判、旅游市场拓展方面越 来越活跃,对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强烈,但 这类人才的不足却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 “瓶颈”。 据调查,目 前,东南亚对于小语种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农业研究 与开发人才、能源开发与利用人才、法律与管理人才等需求高 涨, 这为云南师范大学面向东南亚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了难 得的历史机遇 [3]。 云南师范大学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走出去”战略,聚焦云南“走出去”战略对国际化人才的现实 需求,发挥区位优势,更新教育理念,整合办学资源,明确人才 培养目标,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国际合作办学,力求培养 大批具备国际视野、国际意识、国际知识和国际交往能力,特 别 是 具 备 “东 南 亚 知 识 ”、“东 南 亚 意 识 ”和 “东 南 亚 交 流 能 力 ” 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4]。 以国际视野培养创 新型人才取决于市场需求及社会出口。 为满足东南亚相关领 域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学校根据人才需求紧缺程度及学校
3. 有力提升了国际办学声誉。 6 年的合作办学实践使学校 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明显扩大,学校先后被政府批准为中国支持 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大学、 中国为东南亚国家培训汉语师 资基地、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大学、中国首批承办国外 孔子学院大学、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培训大学、首批汉语 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5 年以来, 学校主办了两届 “东南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有省内 外的 10 余所高校先后到校学习交流。
关键词:国际视野;面向东南亚;创新型人才培
近年来, 云南省根据与东南亚国家经济社会交往的发展 趋势积极调整对外战略举措。 为满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 设对国际经济贸易、旅游服务和对外汉语的人才需求,云南省 委省政府下发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 进高等院校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 若干意见》,提出推进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培养面向东南亚 国际化人才的新要求。 云南师范大学作为云南省唯一享有中 国政府奖学金的外国留学生接收院校、 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 师资培训的基地及教育部确定的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重 点大学之一,秉承西南联大开放办学的传统,抓住机遇充分发 挥学校的学科特色与人才优势, 有效利用云南与东南亚山水 相 连 、文 化 相 系 、经 济 相 关 的 区 位 特 点 [1], 面 向 东 南 亚 创 建 了 “2232”国 际 化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探 索 出 一 条 开 发 利 用 国 际 优 质 教育资源的新途径,开拓了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新领地。
2. 注重国际视野实施教学与管理。 首 先 是 建 立 并 充 分 运 用了课程、师资和实践三位一体的国际教育教学平台。 教育教 学平台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课程 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涵,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执行主 体,教学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中, 学 校 遵 循 “理 论-实 践 ”、“国 内 -国 外 ”、“培 养 -就 业 ”集 成 的 原 则:一是构建并运行了对接性模块化课程体系,三个专业总计 开 设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84 门 (其 中 国 内 48 门 、国 外 36 门 ),专 业 主干课程 30 门(国内 12 门 、国 外 18 门 ),专 业 实 践 课 程 25 门 (国内 10 门、 国外 15 门 ); 二 是 组 建 并 运 行 了 专 业 化 师 资 队 伍,其中专职教师 54 人,副高以上职称占 65%,博 士 学 位 获 得 者占 45%,16 人有国外留学背景, 对外 汉 语 专 业 教 师 中 有 22 人获得国家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 并长期聘任国内相关专 家 任 兼 职 教 师 12 人 ,外 籍 教 师 有 8 人 ;三 是 集 成 并 运 行 了 具 有国际特色实践性教学资源, 加强了国内国外相结合的多样 性 应 用 型 实 践 平 台 的 建 设 ,有 实 践 基 地 18 个 (国 内 12 个 、国 外 6 个),实验室 22 个(校内 已 有 14 个 ,国 外 将 至 8 个 ),吸 纳 了近百名相关专业学生参与实践教学。 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 的“知识传递-能力培养-实践运用-素质提升”完整链条的构 造, 促进了人才培养专业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锻炼的结合、 “教-学-做”的有机统一[6]。 其次是实施了以学生整班建制国外 学习、一体化联合培养为特色的教育管理方式,这是实施具有 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保障。 学校按照协作 双方的协议框架,构建并实施了系统、规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管理体系。 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据协议的教育管理要求, 建立了相应的教学计划、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学生管理等规 章办法;在学校内部建立了学校决策主导、学院具体实施的创 新型人才培养管理机制: 一是根据面向东南亚培养创新型人 才的要求,学校成 立 了 专 门 的 管 理 机 构— ——东 南 亚 国 际 学 院 , 组织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案, 统筹协调解决各专业人 才培养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学院相对独立地实施三个专业的 人才培养计划;二是针对国内外学习相结合的实际,统一制订 三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办法、课程设置方案、实践教 学计划、 质量监控体系等, 建立健全相应的学生管理规章制 度;三是实行交叉教学,联合管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共处,相 互实施住家制度(Home stay)、混合编班方式、一对一伙伴互助 学习等多种途径、 多样性的学习方式, 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 野,提升了国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