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I第一章《机械功》说课稿
高一物理机械功教案应该怎么设计
![高一物理机械功教案应该怎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007198ad02de80d5d84016.png)
高一物理机械功教案应该怎么设计高一物理机械功教案一(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
(答:2104厘米)500微米=______米。
(答:0.0005米)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
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
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
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1.新课的引入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一、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1)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答: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问:图中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他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高中物理1-1《机械功》教案鲁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1-1《机械功》教案鲁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7cf0901e7f1922791788e8b6.png)
3. 教学重点、难点 ⑴重点:功的一般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判定物体所受的各个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
总功的计算。 ⑵难点:弄清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的位移是不同的;认识负功的物理意义;
总功的计算。 二、 案例设计
(一 )导入新课
让全班学生动手操作:将各自的课桌右移约
2cm.
教师关注学生操作的方式, 并把移动课桌这一具体问题转换为物理模型来讨论,
功,掌握计算总功的两种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
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能
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 “功 ”有关的问题,能运用功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 勇于探索与日常生
活有关的 “功 ”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扩展: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做功的两个要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
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也就是说, 如果施力于某物体, 并使该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我们就说力对这个物体做了
功。那么,功应该如何求解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功的知识。
[板书]第 1 节 机械功
(二 )新课教学 [板书] 1.机械功的定义:作用于某物体的恒力
s 分解,再结合功的定义来推导功的一般计算
式,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去完成。
让学生阅读课本 P4 第三自然段,并回答 1 焦耳是如何定义的。
[板书] 2.机械功的计算
[板书]⑴功的公式: W = Fscosα(适用条件是 F 必须是恒力)
用小黑板或多媒体投影出示下列表格
α的取值 cosα
W
高一物理课件机械功(1)
![高一物理课件机械功(1)](https://img.taocdn.com/s3/m/9f7b33bb7f1922791688e8c6.png)
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 在水平面上发生的位移为S,物体与支持面的动摩 擦因数为μ,问:
(1)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2)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分别是多少?
N
F
α
f
G
WF=Fscos(π-α)=FSsin α
WG=WN=0
S Wf= - μ mgS
返回
四、总功
求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有两种方法:
1、辨认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F α
:π- α
S α
F
丙 答案: α
α
S
F
答案: π- α
丁
2、技巧:寻找“夹角α”可以将 力的方向向位移方向旋转,当 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时, 力的方向所转过的角度就是力 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三、正功和负功
功的公式:W=FSCOSα 讨论:
F A
B
例题:一质量为10kg的物体,放在动摩擦因数为 0.2的水平支持面上,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00角的斜 向上方20N的拉力作用在水平方向发生5m的位移。 求:(1)拉力所做的功。
(2)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解:WF=FNScosF300=40×5
×3
2
=173.2J
f WG=WN=0
Wf=GfScos1800= -0.2 × 10 × 9.8 × 5J=-98J
W总=WF+Wf=75.2J
课堂练习: 1、关于功的论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力做的功多。 B、+5J的功比- 5J的功多 C、物体加速运动时的功比减速速运动时 的功多。
D、+10J的功比+5J的功多。
D、+10J的功比+5J的功多。
【精品文档】高中物理功说课稿-范文模板 (5页)
![【精品文档】高中物理功说课稿-范文模板 (5页)](https://img.taocdn.com/s3/m/0ebced753c1ec5da50e270df.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导语: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以下是小编整理高中物理功说课稿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计算:(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进行有关计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三、教具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
(二)教学过程设计1.功的概念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总结并板书:(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如图1所示,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
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2)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017_2018年高中物理第1章功和功率第1节机械功教学案鲁科版必修91
![2017_2018年高中物理第1章功和功率第1节机械功教学案鲁科版必修91](https://img.taocdn.com/s3/m/2ac171e6c281e53a5902ff89.png)
第 1 节机械功1.机械功简称功,其大小取决于力和力的方向的位移,恒力做功的计算公式 W= Fs cosα,此中α是力 F 方向与位移 s 方向的夹角。
2.功是标量,但有正、负,α 小于90°时力做正功,α大于 90°时力做负功,正功、负功说明是动力做功还是阻力做功。
3.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常说成物体战胜这个力做功。
4.功的计算时要注意某一个力的功和总功,W总=W1+W2+或 W总= F 合 s cosα。
一、机械功的含义1.功的含义假如作用于物体的恒力大小为,该物体沿力的方向运动,经过位移s ,则F和s的乘F积叫机械功,简称功。
2.做功的两个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s。
3.功的一般公式W= Fs cos_α,式中的α是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4.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二、机械功的计算1.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功有正负之分。
2.正功和负功由功的计算公式:W= Fs cosα有:(1)当 0°≤ α<90°时,W> 0,力对物体做正功。
(2) 当 90°<α≤180°时,W< 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称物体战胜这个力做功( 取正当 ) 。
(3)当α=90°时,W= 0,力对物体不做功。
3.总功的计算(1)方法一:一个物体同时遇到几个力的作用发生位移时,这几个力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分别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即 W总= W1+ W2+W3+W4+。
(2)方法二:在计算几个力的总功时,也可先求协力,再依据功的公式 W总= F 合 s cos_α求解。
1.自主思虑——判一判(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也发生了位移时,力对物体必定做了功。
( ×)(2)用手提起一桶水后,沿水平方向向前挪动一段位移的过程中,手对水桶没有做功。
( √)(3)使劲推汽车,汽车没动,但推车者累得出汗时,能够说推车者对汽车做功了。
高一物理《机械功》教案
![高一物理《机械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098ff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6.png)
一、机械功定义:辨析:1、起重机提着货物静止不动,拉力对货物是否做功了?2、起重机着货物使货物沿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拉力是否做功了?问:起重机怎样拉着货物,拉力才做工?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2机械功的计算公式:两者作用效果相同吗?功的正负• 1.当α=90时,cosα=0,W=0,这表示力F的方向跟位移s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 2.当α<90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F为动力• 3.当90<α≤π时,cosα<0,W<0.这表示力对物体做负功,F为阻力•注意: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功是标量,正负只表示作用效果不同;例如: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向右前进了4m,求地面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物体往往是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那么如何计算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1).求出各个力所做的功,总功等于各个力所做功的代数和。
(2).先求出各个力的合力,总功等于合力所做的功。
例题2.一个质量m=150kg的雪撬,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θ=37 °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50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s=5m。
雪橇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阻=100N。
求力对雪橇做的总功.1.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受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B.凡是发生了位移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C.只要物体受力的同时又有位移发生,则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D.只要物体受力,又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则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2.图1-1-7中是小孩滑滑梯的情景,在小孩下滑过程中,关于各力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做正功B.支持力做负功C.支持力不做功D.摩擦力做负功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功是矢量,正、负表示方向B.功是标量,正号表示外力对物体做功,负号表示物体克服外力做功C.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取决于力和位移的方向关系D.力做功总是在某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功是一个过程量4.如图1-1-8所示,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当对它施加图A的拉力F,使它由静止发生位移s,与对它施加图B 的推力F,使它由静止发生位移s,F与水平方向夹角均为α,则关于做功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B中F做功多B.A、B中F做功相同C.图B中克服摩擦力做功多D.A、B中克服摩擦力做功相同5.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木箱上,使它沿斜面匀速向上移动了s,如图1-1-9所示,试分析作用在木箱上有几个力,各力对木箱做功为多少?合力所做的功为多少?3.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在0 ~1 s内,合外力做正功B.在0 ~2 s内,合外力总是做负功[来源:学科网ZXXK]C.在1 s ~2 s内,合外力不做功D.在0 ~3 s内,合外力总是做正功二、功和能机械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总是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fd1155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a.png)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高中物理《功》说课稿 1引语: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功。
下面我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模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机械能这一章的第一节,机械能这一章主要讲解功和能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然而要想准确地把握功能关系就必须对功的概念有一个明确地认识,能够熟练的计算相关力对物体做的功.(二)教学目标依据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功的概念、功的两个要素及正负功的含义;会用定义式计算恒力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功的学习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感受正交分解推导做功的计算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并会计算功。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对正功、负功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一学生,虽然高一学生经过上一个学期的物理知识学习,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已经有所提高,但是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
因此在教学当中应当引入更多的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具体形象的去了解功的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有关功的知识,但是他们所掌握的做功是建立在力与位移在同一个方向的`前提下的,对于力与位移存在夹角的情况的功的计算,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
但是在前面的数学及物理学习当中,学生已经接触到有关矢量的知识,并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掌握。
在矢量分解的基础下,进一步的去学习力与位移存在一定夹角的情况下,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掌握还是比较简单的。
三、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主要采取探究式教法,并以讨论法和合作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且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对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最新-2018高中物理 1.1 机械功教案6 必修2 精品
![最新-2018高中物理 1.1 机械功教案6 必修2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48a080758fb770bf78a55e2.png)
学
思考、板演 认 识物理 模 型 和数学 工 具 在物理 学 发 展过程 中 的作用。
F
过
Nα S G
f WG=WN=0 Wf= - μ mgS WF=Fscos(π -α )=FSsin α
B.总功的计算[用投影片出示] 求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有两种法: (1)、分别求出每个力所做的功,然后求出所有功的 代数和。即: W 总=W1+W2+……+Wn (2)、先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然后再求出合力的功, 即:W 总=F 合 Scosα 提 高分析 问 拓展一步[用投影片出示] 题 解决问 题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变力, 或者物体运动的轨迹 的能力 是曲线,如何求功呢?
温故知新
在教师指导下 进行探究
学 A
α
S
B 得出结论 (如左)
W=FSCOSα α 是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两点注意:[用投影片出示] 过 a.辨认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用投影片出示]
F α 甲 S F S α 答案:π - α α F 丁 S
在教师引导下 提高分析问题 的能力
答案:α
S
乙
α 丙
3分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时间
教
学
课堂小结:[用投影片出示] 计算恒力的功公式:W=FScosα 功是标量。功的正、负不表示功的大小,也不表示功 的方向。只能说明这个力是加快还是阻碍物体的运 动。 计算变力所做的功: 把物体通过各个小段所做的功加在一起, 就等于变力 在整个过程 中所做的功。 作业:教材第七页(1) 、 (2) 、 (3) 、 参考题: 如图,货物质量 m=20kg,是斜面倾角α =37°,斜 面长度 L=0.5m 货物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2 求货物从斜面顶端滑到地端的过程中受到的各力所 做的功以及合外力的功。 (取 g=10m/s
高中物理机械功的教案
![高中物理机械功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2d7c6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3.png)
高中物理机械功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功的概念和公式;2. 掌握机械功的计算方法;3. 学会应用机械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机械功的定义;2. 机械功的计算公式;3. 机械功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机械功的概念;2. 掌握机械功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小推车、斜面、测力计、滑轮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机械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何为机械功及其重要性。
二、讲解机械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5分钟)1. 讲解机械功的定义: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产生位移时所做的功称为机械功;2. 讲解机械功的计算公式:机械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力计测量在斜面上推小推车所做的功;2. 让学生计算小推车所做的机械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四、练习与拓展(15分钟)1. 给学生几道机械功的计算题目让他们练习;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应用机械功的概念解决问题。
五、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机械功的重要性和应用,并提醒学生力与位移的方向对机械功计算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练习题目,鼓励学生巩固知识点,并提出相关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机械功的概念有了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机械功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通过实验演示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下节课可以结合其他物理知识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物理学习视野。
机械功说课稿
![机械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d18dd81cc22bcd127ff0c05.png)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第一章第1节《机械功》说课稿2010级物理学班吴叶红 2010051042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物理》(必修Ⅱ)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就人类的知识构架来说,功是为进一步得出“能”这个更为广泛、非常重要的概念服务的。
功的概念是本章重点内容,我们要注意到“功”概念概括性强,相当抽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让学生有深刻体会,而应该逐步展开、加深。
功和功率一章主要讲了三个概念:一是功,二是能,三是功率;两个规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功”是的本章第一节。
功的概念与计算是本章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后面学习“能”和“功和能的关系”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b.掌握功的公式:W=FScosɑ,会计算恒力的功,掌握计算总功的方法.c.知道功是标量,认识正功、负功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功的概念和求解功的数值的过程中,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功的概念和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难点:(1)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
(2)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和各个力所做的总功的计算。
二、说教学方法依据教学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本节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演示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及讨论交流法来开展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程序1.如何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1)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功的初步概念,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我们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提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提醒学生注意几点:明确说明是力做功?对什么物体做功?在什么过程做功?2.对公的一般计算式W=FScosɑ这一教学重点,在教学中采取如下措施:(1)通过复习初中知识已学过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为W=FS,在这基础上提出问题,力的方向跟运动方向成某一夹角ɑ时,做功如何计算?(2)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矢量的分解知识通过分析、推理得出W=FScosɑ(3)公式W=FScosɑ各量意义。
机械功说课稿
![机械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f65e40f55270722192ef77c.png)
机械功说课稿1、教学分析:机械功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是建立在前两节所学简单机械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能量的知识奠定基础。
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但是“功”是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而抽象的概念。
2、教学难点:建立机械功的概念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让学生比较容易形成功的概念,同时又有较大兴趣来投入学习,这是一个难题。
为此我在引入的时候展示了三张照片,前面两张通过学生已有的力学基础,理解这个“贡献”分别与作用力的大小和移动的距离成正比,其实也是为第三张照片的作用做铺垫。
第三张进一步帮助学生构建功的概念,原来这个“贡献”是可以用“作用力”和“移动的距离”的乘积来衡量(假如没有前面两张照片的分析,这个乘积恐怕学生也很难接受,当然要引导学生说出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似乎还有点困难)。
为了衡量这个“贡献”我们在物理学中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
从这个角度理解的话,学生就不难理解,机械功它有实际意义的,是为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构建的这么一个物理量。
尽管机械功这个概念很难让学生亲自定义,但通过这样的引入我至少想让学生明白,机械功的概念是在力和距离这两个物理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1)展示三张照片,分析做功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常见的“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也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奠定基础。
(2)归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明确指出必须同时满足(3)通过三个小计算,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同时进一步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4)通过例题详解和课堂作业,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机械功的理解及应用,并通过与其它知识点甚至不同学科内容的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机械功 说课
![机械功 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8e3801ad960590c69ec37623.png)
意义
思考讨论
求 合 力 做 功
提出问题 方 法
如何求合力做的功 ?
思考讨论 理论证明 讲解例题 课后思考 布置作业
这两种方法是等价的吗?
多个力不同时做功如何求功? 《同步习题》中的2、3、4题
书设计
第2节 功
F2 F1
F
F1
F2
定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 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 这三者的乘积。 F:力的大小 L:位移的大小 :力的方向与位移 方向的夹角
L
L
(1) 时, cos =0,W=0 。 这表示力对物体不做功。 2 (2) 时, cos 0,W 0 。这表示力对物体做正功。 2 (3) 时,cos 0,W 0 。这表示力对物体做负功。 2
谢 谢!
F F1
L F2 F
F1
分析问题
把位移沿力的 方向投影
得出结论
公式讲解
F
L
F
物理量含义、适用范围、 标量、过程量等 初中和高中对功的定义 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同步习题》第1题
问题讨论 巩固练习
提出猜想
正 功 与 负 功
提出问题
计算过程中,为什么有的力做功是负值?
概 念 思考讨论
列举分析力对物体做正、负功时产生的效果。 1. 力做正功说明该力是动力;力做负功说明该力 是阻力。 2. 正、负号既不表示方向也不表示大小。 3. 某个力做负功,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多少 功(取绝对值)。 温度、位移、速度、加速度、力这些物理量涉及 正负号的意义。
如何求功?
教学重点
正功和负功(10min)
什么是正功、负功?
教学难点
《机械功》说课课件
![《机械功》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cfb1c926fff705cd170a00.png)
通过对功的公式的学习,能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通过对功的学习,体会正功和负功在生 活中的意义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功的概念和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以及对各个 力所做的总功的计算.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功和能的初步概念,对做功
的两个必要因素已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力的方向跟物
教学过程。
做功的两个要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功的大小
力与位移方向一致时:
W=F S
力与位移方向不一致时?
S
W=?
(1)把F分解到位移方向上 F2不做功,F做的 功实际上就是F1
F2
F
做的功,即
WF =F1· S
S
α F1
而 F1=F cos α
所以W=FS cosα
物理 (通用类)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一、做功的条件 二、功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W = F S cosα(恒力) a、功一定要指明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 b、力必须是恒力
三、 正功负功及物理意义 四、总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也 就是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五、功一定要指明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
•负功的意义是:表明此力的效果是 阻碍了物体运动,是阻力。
功是标量,功的正负只是表示做 功的效果不同。
[例题1] 一个质量为150 kg的小车,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 的拉力500 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5 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 为100 N,求合力对物体做的功。
分析 小车在水平地面上移动时,受到重力G、支持力FN、拉力F和摩擦 力Ff四个力的作用,如图所示。由于重力G、支持力FN的方向与小车的位移 方向垂直,不做功,因此合力做的功就是拉力F和摩擦力Ff做功的代数和。 解 拉力做的功: 摩擦力做的功cos >0 cos <0
高中物理 《机械功》教案(2)
![高中物理 《机械功》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5ca32dfbe009581b6bd9ebf3.png)
机械功●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知道功的定义,理解功的两个要素.2.掌握功的公式:W= Fs cosα .明确公式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知道功的单位.3.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4.能正确运用功的公式计算各力做功的大小.5.掌握合力做功的两种计算方法.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判断物体所受各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功的概念和求解功的数值的过程中,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教学重点1.功的概念.2.功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1.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2.各个力所做的总功的计算.●教学方法:目标导向法(皮连生)●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重点是功的初步概念及功的正确计算,难点是对功的初步概念的正确形式和力对物体做负功的理解.功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目标导向教学法的目的是: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让学生从概念的感觉到感受再到感知的逐步加深理解过程。
在学习时最好采用类比的方法,将高、初中的功的概念中不同的关键词组进行对比理解.同时要联系实际理解功的概念:如果力对物体做负功,则这个力一定表现为阻力,也常说为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同时要注意学会判定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自然界存在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例如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内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总能量守恒.人类发明了各种机械,从简单到复杂,再到智能化…..这都是为了将能量转化成我们容易而且高效利用的能量形式。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我们在初中学过功的知识,知道功和能是有密切关系的.原来,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这样,通过做功的多少就可以定量地研究能量及其相互转化了.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机械功.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向一]学习机械功的定义[程序一]投影出思考题1.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举几个实例说明力对物体做了功.3.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功的大小如何确定?4.如果力F的方向与位移s方向成某一角度α时,应如何求解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程序二]学生阅读、讨论、解答思考题.[程序三]对学生的解答进行概括.[程序四]重点讲解点拨:如图所示,当力F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α时,功的求解.1.师生共同分析力F 产生的效果:[效果一]向右拉物体;[效果二]向上拉物体;2.据力F 产生的效果对F 进行分解.3.分力F 1所做的功等于F 1s ,分力F 2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物体在F 2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F 2做的功等于零.因此,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W 等于F 1s ,而F 1=F cos α.所以:W =Fs cos α4.还有什么其他的方式来推导:W =Fs cos α(可以提示,从位移的角度思考)教师总结:(1)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表达式为 W =Fs cos α(2)α指的是力F 和位移s 间的夹角.[目标导向二]理解功的公式:W =Fs cos α[程序一]投影第一组训练题:下图表示物体在力F 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发生一段位移s ,试分别计算在这三种情况下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设在这三种情况下力、位移的大小都相同:F =10 N, s =2 m,角θ的大小如图中所示.1.学生解答训练题.2.对学生的解答进行概括.甲图中:F 和s 之间夹角为π-θ=30°.所以W 甲=Fsc o s 30°=10×2×23 J=103 J 乙图中:力F 和位移s 之间的夹角为π-θ=150° 所以W 乙=Fsc o s 150°=10×2×(-23) J=-103 J 丙图中:力F 和s 之间的夹角为30°.所以W 丙=Fs cos30°=103 J丁图中:力F 和s 之间的夹角为180°.所以W 丁=Fs cos180°= -20 J[程序二]拓展讨论拓展讨论1:甲和丙图中力F 做的功相同,那么力F 对物体产生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呢?(对地产生的压力不同)丁拓展讨论2:乙和丙图中力F 做的功有什么不相同,那么力F 对物体产生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呢?(引出“正功和负功”的含义;及关于力对物体做负功的两种意义等同的说法)拓展讨论3:从数学的角度来总结力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正功、负功、不做功。
《机械功》说课稿
![《机械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c02463a43323968001c9205.png)
功说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功》,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功和能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且贯穿在全部物理学中,所以教材在第一节给出能量的概念后,接着对功进行研究和讨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功能关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功和能的初步概念,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已有所了解。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掌握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公式以及总功的计算.难点: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以及正负功的含义四、目标分析1.知识和技能:①理解功的概念;②理解功的两个要素,理解正负功含义;③会用定义式计算恒力功。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多媒体演示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及讨论交流法学法:依据教学目标,结合物理情景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处理具体问题中学会思考与分析、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
六、过程分析(一)新课引入:通过生活例子、能的形式的复习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起重机的作用下物体重力势能增加了,手的压力作用下测力计的弹性势能增加了,如果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能量增加了,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这样从能的角度引入功。
也是为以后深入学习“功和能量变的关系''做了铺垫。
(二)新课教学:一 .功的概念。
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功的初步概念,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定的位移,这个就对这个物体做了功。
可启发学生举一些常见的力做功的实例。
为了巩固学生对功的理解,我将出示这三张图片,情景1中有力,且有力的方向的位移;情景2有力无位移;情景3中有力也有位移但二者方向相互垂直,通过这三种情况的分析,得出做功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
这一环节,通过回忆复习强化对功概念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必修I第一章《机械功》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叫姚国玲,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功》,我将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和体会。
一、教材分析
1、内容与地位
《功》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机械能这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机械能一章主要讲了两类概念:一是功,二是能;两个规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功”是本章的第一节。
功的概念与计算是本章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后面学习“能”和“功和能的关系”的基础。
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高考热点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按课程标准,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拟定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掌握功的公式:W=Fscosa,会计算恒力的功,掌握计算总功的方法.
(3)知道功是标量,认识正功、负功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功的概念和求解功的数值的过程中,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功的概念和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 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和各个力所做的总功的计算.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功和能的初步概念,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已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S及力对物体不做功的情况,但对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力与物体的位移方向)不相同的情况下如何计算功是陌生的,这里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力,位移的合成与分解和初中关于功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三、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本节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演示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及讨论交流法来开展我的教学过程,下面是我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通过生活例子、能的形式的复习引入新课。
(5分钟)
例如可以这样引入:尽管对人来说,手提重物不动和把物体往上提都会感到“吃力”,但一般来说两种情况是不同的。
前者可以不“消耗”什么东西,而后者却必须“消耗”一些什么东西,因此有必要引入一物理量,以反映物体受力并运动的效应,这就必须引入“功”这一物理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二)新课教学:
1.如何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10分钟)
⑴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功的初步概念,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我们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举例说明(同学):
1、起重机提起货物的时候,货物受到起重机和钢绳的拉力作用发生一段位移,钢绳的
拉力对货物做了功,
2、机车牵引列车前进,列车受到机车的牵引力作用发生位移,牵引力对列车做了功。
⑵提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师提问)。
例一:人用一个向前的推力推一笨重的物体而没有推动。
(有力但没有发生位移,推力没做功,“劳而无功”。
)
例二:在极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动的木块,各力做功如何?(物体受力也有位移,但在力的方向上无位移,做功为零,水平方向虽有位移,但没有力的作用,做功也为零,“不劳无功”。
)
例三:一小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重力有没有做功。
(物体受力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重力有做功。
)
⑶提醒学生注意几点:
谈到做功要明确是什么力做功?对什么物体做功?在什么过程做功?
例:某同学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走了4米,然后提到3米高的二楼,该同学对水桶做功如何?
2.对功的一般计算式W=FLcosa这一教学重点,在教学中采取如下措施:(15分钟)
⑴通过复习初中已学过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为W=FS,在这基础上提出问题,力的方向跟运动方向成某一夹角a时,做功如何计算?
⑵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矢量的分解知识,自己通过分析、推理得出W=FLcosa。
=Fsina F
教材上方法是将力分解成平行于 F
2
位移l的分力Fcosa和垂直于位移的
分力Fsina,后一分力做功为0,所
以W=FLcosa。
在教学中为了活跃学生的思路,还可以介绍另一种方法,即把位移L分解成平行于和垂直于力F的分位移Lcosa和
Lsina,同样可以得出W=FLcosa,不要小
看这短短一笔,它对开阔学生思路,正是
体现素质教育的好素材。
⑶公式W=FLcosa各量意义。
F━力的大小,L━位移的大小,α━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的夹角。
例:一同学用如图示中的力F =0
推一个箱子,把箱子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L =10m ,求推力所做的功。
(学生可能出现错误解答W =FLcosa =20×10×1/2=100J )
⑷公式的适用条件。
公式W =FLcosa 只适用于恒力做功,这一点教材上没有提及,但必须及早向学生指出。
经验表明,如果教师不向学生指明,学生很少会独自“悟”出来。
至于指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写出公式后马上开列“注意点”,实践表明这种方式看起来很快很方便,但学生不容易真正理解并掌握,只是死记硬背。
另一种方法是先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思考中自己得出结论,即借助启发式教学。
[例1]放在水平光滑地面上的静止物体,受到10N 的水平向右的力推动,运动8m 时突然将此力反向,但大小不变,一直把物体推回原处(即全过程总位移为0),能否用W =FLcosa 算出此力在全过程中做的功等于零?总功为多少?
通过将运动分成如图的AB 、BC 、CA 几个阶段,可以得出全过程中推力做功W =160J 而不等于0,从而明白
W =FLcosa 只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的恒力做功,同时还初步学会处理“变
力”做功的方法之一,将运动分段,使每段都可以看作是“恒力”。
⑸在讨论公式时不要让学生单纯从数学形式上就a =0°、90°、180°得出结论,应启发学生从力做的功等于为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L 的乘积来分析几个特殊情况的意义,要让学生体会到:a =0°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就是L ;a =90°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无位移;a =180°时,物体位移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反,力做的功为负。
3.如何突破“负功”这一难点。
(10分钟)
⑴教材从两方面说明,从公式上看a>90°时,cosa<0,W<0 ,即力和物体位移间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
从动力学观点看,力F 是阻力,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
⑵因为前几章的学习中,我们强调负号表示方向,学生有一定的思维定势,所以在这里应特别强调功是标量,功的正负只反映力是动力时使物体速度增大,力是阻力时使物体速度减小,不说明功具有方向性,并且明确指出:力F 做负功-FL ,克服力F 做功FL 。
⑶通过力做负功的例子再加以强化。
例:一同学竖直上抛一物体,请问在上升、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如何?
4.让学生学会计算几个力的总功。
求解力对物体所做总功的两种方法:
a 、求出各个力所做的功,则总功等于各个力所做功的代数和。
W=W 1+W 2+W 3+…
b 、当合力F 为恒力时,求出各力的合力,则总功等于合力所做的功。
W=Flcosa ,a 是合力F 与物体位移L 的夹角。
例:质量为m=2kg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与水平面成θ=37°,大小F 1=10N 的拉力
作用,移动的距离s=2m ,已知:物体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因数μ=0.3,g 为10m/s 2求:
①拉力F 1对物体所做的功;
②摩擦力F 2对物体所做的功;
③重力G 对物体所做的功;
④弹力F 3对物体所做的功;
⑤合外力F 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三)巩固本节学习的新知识。
(5分钟)
通过多媒体演示练习,进行适量的课堂训练。
(四)课堂小结
1.对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义的主要内容作必要的重复(包括正功和负功的意义)。
2.对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的主要问题再作些强调。
(五)布置作业。
板书
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力和在力的方向发生的位移。
3.功的计算式:
⑴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W=F·S。
⑵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α时,W=F·Scosα。
讨论:a.当0°≤α<90°,力对物体做正功,力对物体起推动作用。
b.当α=90°,力对物体不做功。
c.当90°<α≤180°,力对物体做负功,力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
⑶注意点:a.功是标量
b.公式中各物理量意义
c.公式的适用条件
4.功的单位:焦耳(牛·米),符号J。
1J=1N×1m 1J=1N×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