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一对一(第17.5-19.5课时)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 最新(全)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1课时§1.1.1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2、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够举例说明3、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4、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难点: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教学过程设计➢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无论是边,还是角,它都有其它三角形所没有的性质。
这一章,我们继续学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1、梯子的倾斜程度在很多建筑物里,为了达到美观等目的,往往都有部分设计成倾斜的。
这就涉及到倾斜角的问题。
用倾斜角刻画倾斜程度是非常自然的。
但在很多实现问题中,人们无法测得倾斜角,这时通常采用一个比值来刻画倾斜程度,这个比值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倾斜角的正切。
1)(重点讲解)如果梯子的长度不变,那么墙高与地面的比值越大,则梯子越陡;2)如果墙的高度不变,那么底边与梯子的长度的比值越小,则梯子越陡;3)如果底边的长度相同,那么墙的高与梯子的高的比值越大,则梯子越陡;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刻画梯子倾斜程度的几种方法,以便为后面引入正切、正弦、余弦的概念奠定基础。
2、想一想(比值不变)☆想一想书本P 2 想一想通过对前面的问题的讨论,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
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随之确定。
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3、 正切函数(1) 明确各边的名称(2) 的邻边的对边A A A ∠∠=tan(3) 明确要求:1)必须是直角三角形;2)是∠A 的对边与∠A 的邻边的比值。
☆ 巩固练习a 、 如图,在△ACB 中,∠C = 90°, 1) tanA = ;tanB = ;2) 若AC = 4,BC = 3,则tanA = ;3) 若AC = 8,AB = 10,则tanA = ;b 、 如图,在△ACB 中,tanA = 。
暑假新初三北师大版数学一对一辅导课程规划表
暑假新初三北师大版数学一对一辅导课程规划表每位学生七周的学习计划如下:
第一周:梳理数学基础,掌握数学基本概念。
第二周:学习绝对值和根式的特征,解决不等式类的解题技巧。
第三周:学习三角函数的基本知识,掌握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第四周:学习复数,深入学习其运算及其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第五周:熟悉几何术语,学习几何学基础知识,如四边形,垂直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圆等。
第六周:掌握排列组合及其概率的基础知识,为样本空间概念与概率分布提供必要的基础。
第七周:熟悉中学生物的基础概念,熟练掌握分子的各类型构型。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
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1.通过折、剪纸张的方法,探索菱形独特的性质,理解菱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2.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分析、类比、归纳,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总结菱形的特征;3.掌握菱形的概念和菱形的性质以及菱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重点、难点)一、情景导入请看演示:(可将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念.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子.总结:(1)菱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平行四边形;二是有一组邻边相等.(2)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即当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时,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不能忽略平行四边形这一前提,而错误地认为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就是菱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菱形的性质【类型一】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已知∠A=60°,AB=5,则△ABD的周长是( ) A.10B.12C.15D.20解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判断△ABD是等边三角形,继而根据AB=5求出△ABD的周长.∵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又∵∠A=60°,∴△ABD是等边三角形,∴△ABD的周长=3AB=15.故选C.方法总结:如果一个菱形的内角为60°或120°,则两边与较短对角线可构成等边三角形,这是非常有用的基本图形.【类型二】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BD =12cm ,AC =6cm ,求菱形的周长.解析:由于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所以要求其周长就要先求出其边长.由菱形性质可知,其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因此可以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解: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 所以AC ⊥BD ,AO =12AC ,BO =12BD .因为AC =6cm ,BD =12cm , 所以AO =3cm ,BO =6cm.在Rt△ABO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AO 2+BO 2=32+62=35(cm).所以菱形的周长=4AB =4×35=125(cm). 方法总结:因为菱形的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所以菱形的有关计算问题常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求解.【类型三】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如图,在菱形ABCD 中,CE ⊥AB 于点E ,CF ⊥AD 于点F ,求证:AE =AF . 解析:要证明AE =AF ,需要先证明△ACE ≌△ACF .证明:连接AC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C 平分∠BAD , 即∠BAC =∠DAC . ∵CE ⊥AB ,CF ⊥AD , ∴∠AEC =∠AFC =90°. 在△ACE 和△ACF 中, ⎩⎨⎧∠AEC =∠AFC ,∠BAC =∠DAC ,AC =AC ,∴△ACE ≌△ACF . ∴AE =AF .方法总结: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探究点二:菱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 中,点O 为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且在△AOB 中,AB =13,OA =5,OB =12.求菱形ABCD 两对边的距离h .解析:先利用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度乘积的一半求得菱形的面积,又因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其面积等于底乘高,也就是一边长与两边之间距离的乘积,从而求得两对边的距离.解:在Rt△AOB 中,AB =13,OA =5,OB =12,于是S △AOB =12OA ·OB =12×5×12=30,所以S 菱形ABCD =4S △AOB =4×30=120.又因为菱形两组对边的距离相等, 所以S 菱形ABCD =AB ·h =13h ,所以13h =120,得h =12013.方法总结:菱形的面积计算有如下方法:(1)一边长与两对边的距离(即菱形的高)的积;(2)四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或一个小直角三角形面积的4倍);(3)两条对角线长度乘积的一半.三、板书设计菱形⎩⎪⎪⎪⎨⎪⎪⎪⎧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的性质⎩⎨⎧边:对边平行且四条边相等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条 对角线都平分一组对角菱形的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 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菱形的面积公式:S =底×高=两条对角线长度 乘积的一半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研究探讨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经历实践、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亲身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观念,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由此得到菱形的两种面积计算方法: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会计算菱形的周长吗?三、例题精讲例1.课本3页例1例2.已知: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G、H分别是菱形ABCD各边的中点,求证:OE=OF=OG=OH.四、课堂检测:1.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AC=8cm,DB=6cm,•菱形的边长是________cm.2.菱形ABCD的周长为40cm,两条对角线AC:BD=4:3,那么对角线AC=______cm,BD=______cm.3.若菱形的边长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则它的一组邻角的度数分别为4.已知菱形的面积为30平方厘米,如果一条对角线长为12厘米,则别一条对角线长为________厘米.5.菱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6.在菱形ABCD中,CE⊥AB,E为垂足,BC=2,BE=1,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五、学习体会: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重点)2.灵活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难点)一、情景导入木工在做菱形的窗格时,总是保证四条边框一样长,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借助以下图形探索: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DA,试说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如图所示,ABCD 的对角线BD 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B ,CD 分别交于点E ,F .求证:四边形DEBF 是菱形.解析:本题首先应用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其次应用到菱形的判定方法.要证四边形DEBF 是菱形,可以先证明其为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证明其为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DC .∴∠FDO =∠EBO . 又∵EF 垂直平分BD , ∴OB =OD .在△DOF 和△BOE 中, ⎩⎨⎧∠FDO =∠EBO ,OD =OB ,∠FOD =∠EOB ,∴△DOF ≌△BOE (ASA). ∴OF =OE .∴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 又∵EF ⊥BD ,∴四边形DEBF 是菱形. 方法总结:用此方法也可以说是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必须强调对角线是互相垂直且平分的.探究点二: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如图所示,在△ABC 中,∠B =90°,AB =6cm ,BC =8cm.将△ABC 沿射线BC 方向平移10cm ,得到△DEF ,A ,B ,C 的对应点分别是D ,E ,F ,连接AD .求证:四边形ACFD 是菱形.解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CF =AD =10cm ,DF =AC ,再在Rt△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 的长为10cm ,就可以根据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得到结论.证明:由平移变换的性质得CF =AD =10cm ,DF =AC . ∵∠B =90°,AB =6cm ,BC =8cm ,∴AC =AB 2+BC 2=62+82=10(cm), ∴AC =DF =AD =CF =10cm , ∴四边形ACFD 是菱形.方法总结:当四边形的条件中存在多个关于边的等量关系时,运用四条边都相等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比较方便.探究点三: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BE =2DE ,延长DE 到点F ,使得EF =BE ,连接CF .(1)求证:四边形BCFE 是菱形;(2)若CE =4,∠BCF =120°,求菱形BCFE 的面积. (1)证明:∵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 ∴DE ∥BC 且2DE =BC . 又∵BE =2DE ,EF =BE , ∴EF =BC ,EF ∥BC ,∴四边形BCFE 是平行四边形. 又∵EF =BE ,∴四边形BCFE 是菱形;(2)解:∵∠BCF =120°,∴∠EBC =60°, ∴△EBC 是等边三角形, ∴菱形的边长为4,高为23,∴菱形的面积为4×23=8 3.方法总结: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时,要结合条件灵活选择方法.如果可以证明四条边相等,可直接证出菱形;如果只能证出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可以尝试证出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用定义法或判定定理1来证明菱形.三、板书设计菱形的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定义)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经历菱形的证明、猜想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体会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概括以及转化等数学方法.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第2时菱形的判定教学目标1、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并解决实际问题,会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菱形2、能够运用综合法证明菱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论。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整册教学课件
∵OB = OD,
∴AO⊥BD,AO平分∠BAD,
即AC⊥BD,∠DAC=∠BAC.
同理可证∠DCA=∠BCA,
∠ADB=∠CDB,∠ABD=∠CBD.
归纳总结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的 所有性质外,还有平行四边形所没有的特殊性质.
菱形的特殊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对称性:是轴对称图形.
证明:连接AC.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平分∠BAD, 即∠BAC=∠DAC. ∵CE⊥AB,CF⊥AD, ∴∠AEC=∠AFC=90°. 又∵AC=AC, ∴△ACE≌△ACF. ∴AE=AF.
归纳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都是它的对称轴,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例3 如图,E为菱形ABCD边BC上一点,且AB=AE, AE交BD于O,且∠DAE=2∠BAE,求证:OA=EB.
∵EF垂直平分AC, ∴AO = OC .
A1
E
O
D
又∠AOE =∠COF,
B
F
2
C
∴△AOE≌△COF,∴EO =FO.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又∵EF⊥AC
∴ 四边形AFCE是菱形.
练一练
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互相平分,若
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ABCD是菱形,则这个条
件可以是
D
∴ AB2=OA2+OB2,
∴△AOB是直角三角形, A
O
C
即AC⊥BD,
B
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菱形.
例2 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
BC分别交于点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前辅导一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前辅导一探究性问题是指在给定条件下探究尚不明确的结论,或由给出的结论探求满足该结论所需要的(或尚不确定的)条件的一类问题,它与传统条件结论封闭是截然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传统题条件完备,结论明确,只需计算结果,或对结论加以论证,其解题通法往往是确定的。
探究性问题是通过对题目的具体分析,选择并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经过观察、试验、分析、比较、类比、归纳、猜测、推断等探究性活动来探索解题思路。
探究性问题一般可分为结论探究题、条件探究题和存在性探究题。
我市近年来一直以考查结论探究题和存在性探究题为主。
1、结 论 探 究 题结论探究题,一般是由给定的已知条件探求相应的结论,解题时往往要求充分利用条件进行大胆而合理的猜想,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例1、有若干个数,第1个数记为1a ,第2个数记为2a ,第3个数记为3a ,……,第n 个数记为n a ,若211a ,从第2个数起,每个数都等于“1与它前面的那个数的差的倒数”。
(1)试计算:2a = ,3a = ,4a = ; (2)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请你写出:2004a = ,2005a = 。
例2、水葫芦是一种水生飘浮植物,有着惊人的繁殖能力。
据报现已造成某些流域河道堵塞,水质污染等严重后果。
据研究表明:适量的水葫芦生长对水质的净化是有利的,关键是科学管理和转化利用。
若在适宜条件下,1株水葫芦每5天就能新繁殖1株(不考虑植株死亡、被打捞等其它因素)。
(1)假设江面上现有一株水葫芦,填写下表:(2)假设某流域内水葫芦维持在约33万株以内对净化水质有益。
若现有10株水葫芦,请你尝试利用计算器进行估算探究,照上述生长速度,多少天时水葫芦约有33万株?此后就必须开始定期打捞处理水葫芦。
(要求写出必要的尝试、估算过程!)例3、如图,“取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并把相对的两个中点相连,这样把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小正方形”,我们称之为第1次操作。
(1)请继续在图中按以上操作对右上角的正方形进行分割,我们称之为第2次操作。
九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课程
九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课程九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课程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第一节: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二节: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三节: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2.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一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一般形式
第二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第三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3. 第三章:《概率初步》
第一节:概率的概念与计算
第二节:概率的应用
4. 第四章:《反比例函数》
第一节: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图像
第二节: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判定
5. 第五章:《相似三角形》
第一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二节: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6. 第六章:《锐角三角函数》
第一节: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第二节: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7. 第七章:《投影与视图》
第一节:投影的基本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视图的应用与绘制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课程的大致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会根据教材版本、学校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习(一课时一练)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习1 第一课时菱形的概念及其性质1.如图1-1-1,在▱ABCD中,若添加下列条件:①AB=CD;②AB=BC;③∠1=∠2.其中能使▱ABCD成为菱形的有( )图1-1-1A.0个B.1个C.2个D.3个2.菱形OAC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1-1-2所示,点C的坐标是(6,0),点A的纵坐标是1,则点B的坐标是( )A.(3,1) B.(3,-1)C.(1,-3) D.(1,3)1-1-2 1-1-33.如图1-1-3,P是菱形ABCD对角线BD上的一点,PE⊥AB于点E,PE=4 cm,则点P到BC的距离是________cm.4.如图1-1-4,在菱形ABCD中,∠BAD=120°.已知△ABC的周长是15,则菱形ABCD 的周长是( )A.25 B.20C.15 D.101-1-4 1-1-55.如图1-1-5,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H为AD边的中点.若菱形ABCD的周长为32,则OH的长为________.6.如图1-1-6,在△ABC中,AB=AC,四边形ADEF是菱形.求证:BE=CE.图1-1-67.如图1-1-7,在菱形ABCD中,AC=6,BD=8,则菱形ABCD的边长为( )A.5 B.10 C.6 D.88.已知菱形的边长是2 cm,一条对角线长是2 cm,则另一条对角线长是( )A.4 cm B.2 3 cmC. 3 cm D.3 cm1-1-7 1-1-89.如图1-1-8,在菱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若∠BCO=55°,则∠CBO=________°.10.如图1-1-9,四边形ABCD是菱形,A(3,0),B(0,4),则点C的坐标为( )图1-1-9A.(-5,4) B.(-5,5)C.(-4,4) D.(-4,3)11.一个菱形的边长为4 cm,且有一个内角为60°,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________.12.如图1-1-10,在菱形ABCD中,∠BAD=8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 在AB上,且BE=BO,则∠EOA=________°.图1-1-10 图1-1-1113.如图1-1-11,四边形ABCD是菱形,AC=24,BD=10,DH⊥AB于点H,则线段DH 的长为________.14.如图1-1-12所示,已知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M,N分别是边BC,CD的中点,P是对角线BD上一点,则PM+PN的最小值是________.图1-1-1215.如图1-1-13,在菱形ABCD中,∠A=60°,AB=4,O为对角线BD的中点,过点O作OE⊥AB,垂足为E.(1)求∠ABD的度数;(2)求线段BE的长.图1-1-1316.如图1-1-14所示,四边形ABCD是菱形,CE⊥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CF⊥AD 交AD的延长线于点F,请你猜想CE与CF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图1-1-1417.如图1-1-15,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延长AB至点E,使BE=AB,连接CE.(1)求证:BD=CE;(2)若∠E=50°,求∠BAO的度数.图1-1-15第二课时菱形的判定1.如图1-1-16,要使▱ABCD成为菱形,则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图1-1-16A.AC=AD B.BA=BCC.∠ABC=90° D.AC=BD2.如图1-1-17,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C,DF∥AB.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图1-1-17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1-184.如图1-1-18,在▱ABCD中,AB=13,AC=10,当BD=________时,四边形ABCD 是菱形.5.如图1-1-19,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5,AC=6,BD=8.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图1-1-196.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菱形,如图1-1-20,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依据是( )图1-1-20A.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D.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7.如图1-1-21,在△ABC中,AB=AC,∠B=60°,∠FAC,∠ECA是△ABC的两个外角,AD平分∠FAC,CD平分∠ECA.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图1-1-218.如图1-1-22所示,在▱ABCD中,AE,CF分别是∠BAD和∠BCD的平分线.添加一个条件,仍无法判定四边形AECF为菱形的是( )A.AE=AF B.EF⊥ACC.∠B=60°D.AC是∠EAF的平分线1-1-22 1-1-239.如图1-1-23,D,E,F分别是△ABC的边AB,BC,AC的中点.若四边形ADEF是菱形,则△ABC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AB⊥AC B.AB=ACC.AB=BC D.AC=BC10.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形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_.图1-1-2411.如图1-1-24,E,F,G,H分别是任意四边形ABCD中AD,BD,BC,CA的中点,当四边形ABCD的边满足条件____________时,四边形EFGH是菱形.12.如图1-1-25,在△ACB中,∠ACB=90°,∠B=60°,作边AC的垂直平分线l 交AB于点D,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l于点E,判断四边形DB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图1-1-2513.如图1-1-26,在Rt△ABC中,∠B=90°,E是AC的中点,AC=2AB,∠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作AF∥BC,连接DE并延长交AF于点F,连接FC.求证:四边形ADCF是菱形.图1-1-2614.某校九年级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用两块完全相同且含60°角的三角板ABC 与三角板AEF按如图1-1-27①所示方式放置,现将三角板AEF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α(0°<α<90°),如图②,AE与BC交于点M,AC与EF交于点N,BC与EF交于点P.(1)求证:AM=AN;(2)当旋转角α=30°时,判断四边形ABP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图1-1-27第3课时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1.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12和16,则此菱形的面积是( )A.192 B.96 C.48 D.40图1-1-282.如图1-1-28,菱形ABCD的周长是2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BD=6,则菱形ABCD的面积是( )A.6 B.12 C.24 D.483.如图1-1-29,已知菱形ABCD两条对角线BD与AC的长度之比为3∶4,周长为40 cm,求菱形的面积及高.图1-1-294.如图1-1-30,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平分∠DAB,AB=2,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 )A.4 B.6 C.8 D.121-1-30 1-1-315.如图1-1-31,剪两张对边平行且宽度相等的纸条随意交叉叠放在一起,转动其中一张,重合部分构成一个四边形,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ABC=∠ADC,∠BAD=∠BCD B.AB=BCC.AB=CD,AD=BC D.∠DAB+∠BCD=180°6.如图1-1-32,将等边三角形ABC沿射线BC向右平移到△DCE的位置,连接AD,BD,则下列结论:①AD=BC;②BD,AC互相平分;③四边形ACED是菱形;④BD⊥DE.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1-1-3 1-1-337.如图1-1-33,在菱形ABCD中,点A在x轴上,点B的坐标为(8,2),点D的坐标为(0,2),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__.8.如图1-1-34所示,在菱形ABCD中,AE⊥BC,BE=EC,AE=2,则AB=________.1-1-3 1-1-359.如图1-1-35,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交AB于点E,DF∥AB交AC于点F,且AD交EF于点O,则∠AOF=________°.10.如图1-1-36,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E=2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BE,连接CF.(1)求证:四边形BCFE是菱形;(2)若CE=6,∠BEF=120°,求四边形BCFE的周长.图1-1-36图1-1-3711.如图1-1-37,四边形ABCD 的四边相等,且面积为120 cm 2,对角线AC =24 cm ,则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 )A .52 cmB .40 cmC .39 cmD .26 cm12.如图1-1-38,在给定的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 上作一个菱形,甲、乙两人的作法如下:图1-1-38甲:连接AC ,作AC 的垂直平分线MN 分别交AD ,AC ,BC 于点M ,O ,N ,连接AN ,CM ,则四边形ANCM 是菱形.乙:分别作∠A ,∠B 的平分线AE ,BF ,分别交BC ,AD 于点E ,F ,连接EF ,则四边形ABEF 是菱形.根据两人的作法可判断( )A .甲正确,乙错误B .甲错误,乙正确C .甲、乙均正确D .甲、乙均错误图1-1-3913.如图1-1-39,菱形ABCD 的边长为8 cm ,∠A =60°,DE ⊥AB 于点E ,DF ⊥BC 于点F ,则四边形BEDF 的面积为________ cm 2.14.如图1-1-40,在菱形ABCD 中,P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DP 交对角线AC 于点E ,连接BE .(1)求证:∠APD =∠CBE ;(2)试问P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P 的面积等于菱形ABCD 面积的14,为什么?图1-1-4015.如图1-1-4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平分∠ABC,AC⊥BD,垂足为O.(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CD=3,BD=2 5,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图1-1-4116.教材“做一做”变式题明明将两张长为8 cm,宽为2 cm的长方形纸条交叉叠放,如图1-1-42①所示,他发现重叠部分可能是一个菱形.(1)请你帮助明明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2)明明又发现:如图②所示,当菱形的一条对角线与长方形纸条的一条对角线重合时,菱形ABCD的周长最大,求此时菱形ABCD的周长.图1-1-422 第1课时矩形的概念及其性质1.若矩形ABCD的两邻边长分别是1,2,则其对角线BD的长是( )A. 3 B.3 C. 5 D.2 52.如图1-2-1所示,在矩形ABCD中,E是BC边的中点,且AE平分∠BAD,CE=2,则CD的长是( )A.2 B.3 C.4 D.51-2-1 1-2-23.如图1-2-2,在矩形ABCD中,AB=2BC,在CD上取一点E,使AE=AB,则∠EBC 的度数是( )A.30° B.22.5° C.15° D.10°4.如图1-2-3,在矩形ABCD中,点O在边AB上,∠AOC=∠BOD.求证:AO=BO.图1-2-35.如图1-2-4,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B=30°,则∠AOB 的度数为( )A.30° B.60° C.90° D.120°1-2-4 1-2-56.如图1-2-5,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60°,AC=6 cm,则AB的长是( )A.3 cm B.6 cm C.10 cm D.12 cm图1-2-67.如图1-2-6,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分别是AO ,AD 的中点,若AB =6 cm ,BC =8 cm ,则EF =________ cm.8.如图1-2-7,在矩形ABCD 中,过点B 作BE ∥AC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BE =BD .图1-2-79.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6和8,则斜边上的中线的长是( ) A .5 B .10 C.245 D.125图1-2-810.如图1-2-8,△ABC 中,∠ACB =90°,∠B =55°,D 是斜边AB 的中点,那么∠ACD 的度数为( )A .15°B .25°C .35°D .45°11.如图1-2-9,已知△ABC 和△ABD 均为直角三角形,其中∠ACB =∠ADB =90°,E 为AB 的中点.求证:CE =DE .图1-2-912.如图1-2-10,已知矩形ABCD 沿着直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点C ′处,BC ′交AD 于点E ,AD =8,AB =4,则DE 的长为( )A .3B .4C .5D .61-2-10 1-2-1113.如图1-2-11,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连接DE,BF,分别取DE,BF的中点M,N,连接AM,CN,MN,若AB=5,BC=8,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5 B.8 C.13 D.2014.如图1-2-12,在矩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折叠矩形,使顶点D与对角线交点O重合,折痕为CE,已知△CDE的周长是10 cm,则矩形ABCD的周长为( )A.15 cm B.18 cm C.19 cm D.20 cm1-2-121-2-1315.如图1-2-13,在Rt△ABC中,∠ACB=90°,D,E,F分别是边AB,BC,CA的中点,若CD=6 cm,则EF=________ cm.16.如图1-2-14,在矩形ABCD中,连接对角线AC,BD,将△ABC沿BC方向平移,使点B移到点C,得到△DCE.(1)求证:△ACD≌△EDC;(2)请探究△B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图1-2-1417.定义:我们把三角形被一边中线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友好三角形”.性质: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友好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理解:如图1-2-15①,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中线,那么△ACD和△BCD是“友好三角形”,并且S△ACD=S△BCD.应用:如图1-2-15②,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E在AD上,点F在BC上,AE=FB,AF与BE交于点O.(1)求证:△AOB和△AOE是“友好三角形”;(2)连接OD,若△AOE和△DOE是“友好三角形”,求四边形CDOF的面积.图1-2-15参考答案1.C 2.A 3.C .4.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B=90°,AD=BC.∵∠AOC=∠BOD,∴∠AOC-∠DOC=∠BOD-∠DOC,即∠AOD=∠BOC.在△AOD和△BOC中,∠A=∠B,∠AOD=∠BOC,AD=BC,∴△AOD≌△BOC,∴AO=BO.5.B 6.A 7.2.58.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AD∥BC.又∵BE∥AC,∴四边形AEBC 是平行四边形, ∴BE =AC ,∴BE =BD . 9.A . 10.C. 11.证明:在Rt △ABC 中, ∵E 为斜边AB 的中点, ∴CE =12AB .在Rt △ABD 中, ∵E 为斜边AB 的中点, ∴DE =12AB .∴CE =DE .12.C 13.D 14.D 15.6 16.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B =DC ,AC =BD ,AD =BC ,∠ADC =∠ABC =90°.由平移的性质得:DE =AC ,EC =BC ,∠DCE =∠ABC =90°,DC =AB , ∴AD =EC .在△ACD 和△EDC 中,AD =EC ,∠ADC =∠ECD ,CD =DC , ∴△ACD ≌△EDC .(2)△BDE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AC =BD ,DE =AC , ∴BD =DE ,∴△BDE 是等腰三角形.17.解:(1)证明:∵四边形ABCD 为矩形, ∴AD ∥BC ,∴∠EAO =∠BFO . 又∵∠AOE =∠FOB ,AE =FB ,∴△AOE ≌△FOB ,∴EO =BO , ∴AO 是△ABE 的边BE 上的中线, ∴△AOB 和△AOE 是“友好三角形”. (2)∵△AOE 和△DOE 是“友好三角形”, ∴S △AOE =S △DOE ,AE =ED =12AD =12BC =3.∵△AOB 和△AOE 是“友好三角形”, ∴S △AOB =S △AOE .∵△AOE ≌△FOB ,∴S △AOE =S △FOB , ∴S △AOD =S △ABF ,∴S 四边形CDOF =S 矩形ABCD -2S △ABF =4×6-2×12×4×3=12.第2课时 矩形的判定1.如图1-2-16,要使平行四边形ABCD 成为矩形,需添加的条件是( )A .AB =BC B .AO =CO C .∠ABC =90°D .∠1=∠22.木工师傅做一个矩形木框,做好后量得长为80 cm ,宽为60 cm ,对角线的长为100cm ,则这个木框_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1-2-16 1-2-173.如图1-2-17,在△ABC 中,AD ⊥BC 于点D ,DE ∥AC 交AB 于点E ,DF ∥AB 交AC 于点F ,当△ABC 满足条件__________时,四边形AEDF 是矩形.4.如图1-2-18,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DE ∥AC ,AE ∥BD.求证:四边形AODE是矩形.图1-2-18图1-2-195.如图1-2-19,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要使它成为矩形,需再添加的条件是( )A.AO=OC B.AC=BDC.AC⊥BD D.BD平分∠ABC6.如图1-2-20,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A=3,要使▱ABCD为矩形,则OB的长为( )A.4 B.3 C.2 D.11-2-20 1-2-217.如图1-2-21,工人师傅砌门时,要想检验门框ABCD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即门框是不是矩形),在确保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前提下,只要测量出对角线AC,BD的长度,然后看它们是否相等就可以判断了.(1)当AC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BD时,门框符合要求;(2)这种做法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如图1-2-2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AB为等边三角形,BC= 3.求四边形ABCD的周长.图1-2-229.对于四边形ABCD,给出下列4组条件:①∠A=∠B=∠C=∠D;②∠B=∠C=∠D;③∠A=∠B,∠C=∠D;④∠A=∠B=∠C=90°,其中能得到“四边形ABCD是矩形”的条件有( )A.1组 B.2组 C.3组 D.4组图1-2-2310.如图1-2-23,直角∠AOB内的一点P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之和为6,则图中四边形的周长为________.11.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B.有一个角是直角且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C.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D.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12.如图1-2-24,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已知下列6个条件:①AB∥DC;②AB=DC;③AC=BD;④∠ABC=90°;⑤OA=OC;⑥OB=OD.下列组合中,不能使四边形ABCD成为矩形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⑤⑥ D.④⑤⑥1-2-24 1-2-2513.如图1-2-25,D,E,F分别是△ABC各边的中点.添加下列条件后,不能得到四边形ADEF是矩形的是( )A.∠BAC=90° B.BC=2AEC.ED平分∠AEB D.AE⊥BC图1-2-2614.如图1-2-26,已知四边形ABCD,E,F,G,H分别是四边的中点,只要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BD再满足条件________,则四边形EFGH一定是矩形.15.如图1-2-27,AB∥CD,PM,PN,QM,QN分别为角平分线.求证:四边形PMQN 是矩形.图1-2-2716.如图1-2-28,在△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E是△ABC外一点且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求证:四边形ADCE是矩形.图1-2-2817.如图1-2-29,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已知O是AC的中点,AE =CF,DF∥BE.(1)求证:△BOE≌△DOF;(2)若OD =12AC ,则四边形ABCD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请证明你的结论.图1-2-2918.如图1-2-30,在△ABC 中,O 是边AC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 作直线MN ∥BC .设MN 交∠ACB 的平分线于点E ,交△ACB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于点F .(1)求证:OE =OF ;(2)若CE =12,CF =5,求OC 的长;(3)当点O 在边AC 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并说明理由.图1-2-301.C2.合格3.答案不唯一,如∠BAC =90° 4.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C ⊥BD ,∴∠AOD =90°. ∵DE ∥AC ,AE ∥BD ,∴四边形AODE 是平行四边形. 又∵∠AOD =90°, ∴四边形AODE 是矩形.5.B 6.B 7.(1)等于(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8.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C =2OA ,BD =2OB .∵△OAB 为等边三角形,∴OA =OB =AB , ∴AC =BD ,∴四边形ABCD 为矩形, ∴∠ABC =90°.在Rt △ABC 中,AC =2OA =2AB ,BC =3,由勾股定理,得AB =AC 2-BC 2=1, ∴四边形ABCD 的周长=2(AB +BC )=2(1+3). 9.B 10 12.11.C12.C 13.D 14.AC ⊥BD 15.证明:∵PM ,PN 分别平分∠APQ ,∠BPQ , ∴∠MPQ =12∠APQ ,∠NPQ =12∠BPQ .∵∠APQ +∠BPQ =180°,∴∠MPQ +∠NPQ =90°,即∠MPN =90°. 同理可证∠MQN =90°.∵AB ∥CD ,∴∠APQ +∠CQP =180°, ∴∠MPQ +∠MQP =90°,即∠PMQ =90°,∴四边形PMQN 是矩形. 16.证明:∵四边形ABDE 是平行四边形, ∴AE ∥BC ,AB =DE ,AE =BD . ∵D 为BC 的中点,∴CD =BD . ∴CD ∥AE ,CD =AE ,∴四边形ADCE 是平行四边形. ∵AB =AC ,AB =DE , ∴AC =DE ,∴平行四边形ADCE 是矩形. 17.解:(1)证明:∵DF ∥BE , ∴∠FDO =∠EBO ,∠DFO =∠BEO . ∵O 为AC 的中点,∴OA =OC . ∵AE =CF , ∴OA -AE =OC -CF , 即OE =OF .在△BOE 和△DOF 中,∠EBO =∠FDO ,∠BEO =∠DFO ,OE =OF , ∴△BOE ≌△DOF (AAS).(2)若OD =12AC ,则四边形ABCD 是矩形.证明:∵△BOE ≌△DOF ,∴OB =OD . ∵OD =12AC ,∴OA =OB =OC =OD ,且BD =AC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18.解:(1)证明:∵MN 交∠ACB 的平分线于点E ,交∠ACB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如图所示,∴∠2=∠5,∠4=∠6.∵MN ∥BC ,∴∠1=∠5,∠3=∠6, ∴∠1=∠2,∠3=∠4,∴OE =OC ,OF =OC ,∴OE =OF . (2)∵∠2=∠5,∠4=∠6, ∴∠2+∠4=∠5+∠6=90°.∵CE =12,CF =5,∴EF =122+52=13, ∴OC =12EF =6.5.(3)当点O 在边AC 上运动到AC 的中点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 理由:当O 为AC 的中点时,AO =CO . 又∵OE =OF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又∵∠ECF =90°, ∴四边形AECF 是矩形.第3课时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1.矩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边分别相等 B .对角分别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对角线相等2.下列说法:①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③有两个角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④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⑤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已知矩形的两条对角线所夹锐角为44°,那么对角线与矩形相邻两边所夹的角分别是( )A .22°,68°B .44°,66°C .24°,66°D .40°,50°4.如图1-2-31所示,矩形ABCD 中,AB =3,BC =5,点E 在AD 上,且EB 平分∠AEC ,则△ABE的面积为( )A.2.4 B.2 C.1.8 D.1.51-2-311-2-325.如图1-2-32,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M是AD的中点.若AB=5,AD =12,则四边形ABOM的周长为________.6.在矩形纸片ABCD中,AD=4 cm,AB=10 cm,按如图1-2-33所示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DE=________ cm.1-2-331-2-347.如图1-2-34,在矩形ABCD中,BC=20 cm,点P和点Q分别从点B和点D出发,按逆时针方向沿矩形ABCD的边运动,点P和点Q的速度分别为3 cm/s和2 cm/s,则最快________s后,四边形ABPQ成为矩形.8.如图1-2-35,在四边形ABCD中,∠A=∠BCD=90°,BC=CD,CE⊥AD,垂足为E.求证:AE=CE.图1-2-359.如图1-2-36,在矩形ABCD中(AD>AB),E是BC上一点,且DE=DA,AF⊥DE,垂足为F,在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A.△AFD≌△DCE B.AF=12AD C.AB=AF D.BE=AD-DF1-2-361-2-3710.如图1-2-37,△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B于点D,F,BE⊥DF交DF的延长线于点E,已知∠A=30°,BC=2,AF=BF,则四边形BCDE的面积是( )A.2 3 B.3 3 C.4 D.4 311.如图1-2-38,在△ABC中,AB=6,AC=8,BC=10,P为边BC上一动点(且点P 不与点B,C重合),PE⊥AB于点E,PF⊥AC于点F,则EF长的最小值为( )图1-2-38A.4 B.4.8 C.5.2 D.612.如图1-2-39,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D,BC于点E,F,已知AD=4 cm,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总和为6 cm2,则对角线AC的长为________cm.1-2-391-2-4013.如图1-2-40,M是矩形ABCD的边AD的中点,P为BC上一点,PE⊥MC于点E,PF⊥MB于点F,当AB,BC满足条件____________时,四边形PEMF为矩形.14.如图1-2-41,在△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连接AD,AE∥BC,DE∥AB,连接CE,DE交AC于点G.(1)求证:四边形ADCE为矩形;(2)点F在BA的延长线上,请直接写出图中所有与∠FAE相等的角.图1-2-4115.如图1-2-42,在矩形ABCD中,AB=2,BC=5,点E,P分别在AD,BC上,且DE =BP=1.求证:四边形EFPH为矩形.图1-2-4216.如图1-2-43,在矩形ABCD中,将点A翻折到对角线BD上的点M处,折痕BE交AD于点E.将点C翻折到对角线BD上的点N处,折痕DF交BC于点F.(1)求证:四边形BFDE为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BFDE为菱形,且AB=2,求BC的长.图1-2-4317.如图1-2-44,在△ABC中,分别以AB,AC,BC为边在BC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D,等边三角形ACE,等边三角形BCF.(1)求证:四边形DAEF是平行四边形.(2)探究下列问题(只填满足的条件,不需证明):①当△ABC满足条件:____________时,四边形DAEF是矩形;②当△ABC满足条件:____________时,四边形DAEF是菱形;③当△ABC满足条件:____________时,以D,A,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不存在.图1-2-441.D 2.A 3.A 4.D 5.20. 6.5.8. 7.48.证明:如图,过点B作BF⊥CE于点F.∵CE⊥AD,∴∠D+∠DCE=90°.∵∠BCD=90°,∴∠BCF+∠DCE=90°,∴∠BCF=∠D.在△BCF和△CDE中,∠BCF=∠D,∠BFC=∠CED=90°,BC=CD,∴△BCF≌△CDE(AAS),∴BF=CE.∵∠A=90°,CE⊥AD,BF⊥CE,∴四边形AEFB是矩形,∴AE=BF,∴AE=CE.9.B 10.A . 11.B 12.513.2AB=BC14.解:(1)证明:∵AE∥BC,DE∥AB,∴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AE=BD. ∵D为BC的中点,∴BD=CD,∴AE=CD,∴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AB=AC,D为BC的中点,∴AD⊥BC,即∠ADC=90°,∴四边形ADCE是矩形.(2)∵AB=AC,∴∠B=∠ACB.∵AE∥BC,∴∠AED=∠EDC,∠EAC=∠ACB,∠FAE=∠B,∴∠FAE=∠B=∠ACB=∠AEG=∠EAG=∠GDC.15.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D∥BC.又∵DE=BP,∴四边形DEBP是平行四边形,∴BE∥DP.∵AD=BC,DE=BP,∴AE=CP.又∵AD∥BC,即AE∥CP,∴四边形AECP是平行四边形,∴AP ∥CE ,∴四边形EFPH 是平行四边形.∵在矩形ABCD 中,∠ADC =∠ABP =90°,AD =BC =5,CD =AB =2,DE =BP =1,∴CE =5,同理BE =2 5, ∴BE 2+CE 2=BC 2, ∴∠BEC =90°, ∴四边形EFPH 为矩形.16.解:(1)证法一:∵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 =∠C =90°,AB =CD ,AB ∥CD , ∴∠ABD =∠CDB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BE =12∠ABD ,∠CDF =12∠CDB ,∴∠ABE =∠CDF .在△ABE 和△CDF 中,⎩⎪⎨⎪⎧∠A =∠C ,AB =CD ,∠ABE =∠CDF ,∴△ABE ≌△CDF (ASA), ∴AE =CF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D =BC ,AD ∥BC , ∴DE =BF ,DE ∥BF ,∴四边形BFDE 为平行四边形. 证法二:∵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B ∥CD ,AD ∥BC , ∴∠ABD =∠CDB ,DE ∥BF .由折叠的性质得∠EBD =12∠ABD ,∠FDB =12∠CDB ,∴∠EBD =∠FDB ,∴BE ∥DF . 又∵DE ∥BF ,∴四边形BFDE 为平行四边形. (2)∵四边形BFDE 为菱形, ∴BE =DE ,∠FBD =∠EBD =∠ABE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D =BC ,∠A =∠ABC =90°, ∴∠ABE =∠FBD =∠EBD =30°. 在Rt △ABE 中,∵AB =2,∴AE =23=2 33,BE =2AE =43 3,∴BC =AD =AE +DE =AE +BE =2 33+43 3=2 3.17.解:(1)证明:∵△ABD 和△BCF 都是等边三角形, ∴∠ABC +∠FBA =∠DBF +∠FBA =60°, ∴∠ABC =∠DBF . 又∵BA =BD ,BC =BF , ∴△ABC ≌△DBF , ∴AC =DF =AE .同理可证△ABC ≌△EFC , ∴AB =EF =AD ,∴四边形DAEF 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①∠BAC =150° ②AB =AC ≠BC③∠BAC=60°3 第1课时正方形的性质1.如图1-3-1,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DC上,DE=4,EC=2,则AE的长为________.1-3-11-3-22.如图1-3-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DC上,AE平分∠DAC,EF⊥AC,F为垂足,那么FC=________.3.如图1-3-3,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F分别是AB,AD上的一点,且BF⊥CE,垂足为G.求证:AF=BE.图1-3-34.如图1-3-4,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则∠AEB的度数为( ) A.10° B.12.5° C.15° D.20°1-3-41-3-55.如图1-3-5,E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一点,且BE=BC,则∠DCE=________°.6.如图1-3-6,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BC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ABE≌△DCE;(2)求∠AED的度数.图1-3-67.若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4,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A.8 B.4 2 C.8 2 D.16图1-3-78.如图1-3-7,三个边长均为2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O1,O2是其中两个正方形的中心,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9.如图1-3-8,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F分别为DC,BC的中点.(1)求证:△ADE≌△ABF;(2)求△AEF的面积.图1-3-810.如图1-3-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的顶点O,B的坐标分别是(0,0),(2,0),则顶点C的坐标是( )A.(1,1) B.(-1,-1) C.(1,-1) D.(-1,1)1-3-91-3-1011.如图1-3-10,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BE=2,AE=3BE,P是AC上一动点,则PB+PE的最小值是________.12.如图1-3-11,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BFC的度数为( )A.45° B.55° C.60° D.75°1-3-111-3-1213.如图1-3-1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连接AC,AE平分∠C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E,FA⊥A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则EF的长为________.14.如图1-3-13,将边长为8 cm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E处,点A落在点F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的长是________.1-3-13 1-3-1415.如图1-3-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1的正方形OA1B1C1的两边在坐标轴上,以它的对角线OB1为边作正方形OB1B2C2,再以正方形OB1B2C2的对角线OB2为边作正方形OB2B3C3,以此类推,则正方形OB2017B2018C2018的顶点B2018的坐标是________.16.如图1-3-15,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在OD,OC上,且DE=CF,连接DF,AE,AE的延长线交DF于点M.求证:AM⊥DF.图1-3-1517.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EAF=∠CEF=45°.(1)将△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如图1-3-16①),求证:△AEG≌△AEF;(2)若直线EF与AB,A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M,N(如图1-3-16②),求证:EF2=ME2+NF2.图1-3-161.213 2.2-13.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 =BC ,∠A =∠CBE =90°. ∵BF ⊥CE ,∴∠BCE +∠CBG =90°. ∵∠ABF +∠CBG =90°, ∴∠BCE =∠ABF .在△BCE 和△ABF 中,∠BCE =∠ABF ,BC =AB ,∠CBE =∠A , ∴△BCE ≌△ABF (ASA), ∴AF =BE .4.C 5.22.56.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BC 是等边三角形, ∴BA =BC =CD =BE =CE ,∠ABC =∠BCD =90°,∠EBC =∠ECB =60°, ∴∠ABE =∠ECD =30°.在△ABE 和△DCE 中,AB =DC ,∠ABE =∠DCE ,BE =CE , ∴△ABE ≌△DCE (SAS). (2)∵BA =BE ,∠ABE =30°, ∴∠BAE =12×(180°-30°)=75°.∵∠BAD =90°,∴∠EAD =90°-75°=15°, 同理可得∠ADE =15°,∴∠AED =180°-15°-15°=150°. 7.A 8.29.解:(1)证明:∵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AD =AB ,∠D =∠B =90°,BC =DC . ∵E ,F 分别为DC ,BC 的中点,∴DE =12DC ,BF =12BC ,∴DE =BF .在△ADE 和△ABF 中,AD =AB ,∠D =∠B ,DE =BF , ∴△ADE ≌△ABF (SAS).(2)由题知△ABF ,△ADE ,△CEF 均为直角三角形,且AB =AD =4,DE =BF =12×4=2,CE =CF =12×4=2,∴S △AEF =S 正方形ABCD -S △ADE -S △ABF -S △CEF = 4×4-12×4×2-12×4×2-12×2×2=6.10.C 11.10 12.C 13.4 14.3 cm 15.(0,21009)16.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OD =OC . 又∵DE =CF ,∴OD -DE =OC -CF ,即OE =OF .在△AOE 和△DOF 中,AO =DO ,∠AOE =∠DOF ,OE =OF , ∴△AOE ≌△DOF (SAS), ∴∠OAE =∠ODF .∵∠OAE +∠AEO =90°,∠AEO =∠DEM , ∴∠ODF +∠DEM =90°, 即AM ⊥DF .17.证明:(1)∵△ADF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 , ∴AG =AF ,∠GAF =90°. ∵∠EAF =45°,∴∠GAE =∠GAF -∠EAF =90°-45°=45°,即∠GAE =∠EAF .在△AEG 和△AEF 中,⎩⎪⎨⎪⎧AG =AF ,∠GAE =∠EAF ,AE =AE ,∴△AEG ≌△AEF (SAS).(2)把△ADF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 ,如图,连接GM ,则△ADF ≌△ABG , ∴DF =BG .由(1)知△AEG ≌△AEF , ∴EG =EF . ∵∠CEF =45°,∴△BME ,△DNF ,△CEF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E =CF ,BE =BM ,NF =2DF , ∴BE =DF , ∴BE =BM =DF =BG , ∴∠BMG =45°,∴∠GME =45°+45°=90°, ∴EG 2=ME 2+MG 2.又∵EG =EF ,MG =2BM =2DF =NF , ∴EF 2=ME 2+NF 2.第2课时 正方形的判定1.如果要证明平行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那么我们需要在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 )A.AB=BD且AC⊥BD B.∠A=90°且AB=ADC.∠A=90°且AC=BD D.AC和BD互相垂直平分2.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C=90°,若使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则还需加上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3.在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的是( )A.OA=OC,OB=OD B.OA=OB=OC=ODC.OA=OC,OB=OD,AC=BD D.OA=OB=OC=OD,AC⊥BD图1-3-174.如图1-3-17,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打开.如果要剪出一个正方形,那么剪口线与折痕成( )A.22.5°角B.30°角 C.45°角D.60°角5.如图1-3-18,有4个动点P,Q,E,F分别从正方形ABCD的4个顶点出发,沿着AB,BC,CD,DA以同样的速度向B,C,D,A各点移动.请判断四边形PQEF的形状.图1-3-186.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使其成为正方形.(只填一个即可)图1-3-197.如图1-3-19所示,一张矩形纸片,要折叠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小明把矩形上的一个角沿折痕AE翻折上去,使AB与AD边上的AF重合,则四边形ABEF就是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他判定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如图1-3-20所示,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BC=∠OCB.(1)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2)请添加一个条件使矩形ABCD为正方形.图1-3-209.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 )A.矩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C.菱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图1-3-2110.如图1-3-21,在△AB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于点D,交AB于点E,且BE=BF.添加一个条件,仍不能判定四边形ECFB为正方形的是( )A.BC=AC B.CF⊥BF C.BD=DF D.AC=BF图1-3-2211.如图1-3-2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在各边上顺次截取AE=BF=CG=DH=5,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 )A.30 B.34 C.36 D.4012.如图1-3-2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BD延长线上的点,且△ACE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AED=2∠EAD,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图1-3-2313.如图1-3-24,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D,AN是△ABC外角∠CAM 的平分线,CE⊥AN,垂足为N.(1)求证:四边形ADCE为矩形;(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E为正方形?并给出证明.图1-3-2414.观察如图1-3-25所示图形的变化过程,解答以下问题:图1-3-25如图1-3-26,在△ABC中,D为BC边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两点重合),DE∥AC 交AB于点E,DF∥AB交AC于点F.(1)试探索当A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DF为菱形,并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DF为正方形?为什么?图1-3-2615.如图1-3-27,在四边形ABCD中,E,G分别是AD,BC的中点,F,H分别是BD,AC的中点.(1)当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2)当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是菱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当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图1-3-271.B 2.AB=BC(答案不唯一)3.D 4.C .5.解:在正方形ABCD中,AP=BQ=CE=DF,AB=BC=CD=DA,∴AF=BP=CQ=DE.又∵∠A=∠B=∠C=∠D=90°,∴△AFP≌△BPQ≌△CQE≌△DEF,∴FP=PQ=QE=EF,∴四边形PQEF是菱形.∵△AFP≌△BPQ,∴∠APF=∠BQP.∵∠BPQ+∠BQP=90°=∠BPQ+∠APF,∴∠FPQ=90°,∴四边形PQEF为正方形.6.AB=BC或AC⊥BD(答案不唯一)7.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8.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OBC=∠OCB,∴OB=OC,∴AC=BD,∴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2)AB=AD(或AC⊥BD,答案不唯一).9.D 10.D 11.B12.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CO.又∵△ACE是等边三角形,∴EO⊥AC,即AC⊥BD,∴四边形ABCD 是菱形.(2)∵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O =CO .又∵△ACE 是等边三角形, ∴EO 平分∠AEC ,∴∠AED =12∠AEC =12×60°=30°.又∵∠AED =2∠EAD , ∴∠EAD =15°,∴∠ADO =∠EAD +∠AED =15°+30°=45°.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DC =2∠ADO =90°,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13.解:(1)证明:∵在△ABC 中,AB =AC ,AD ⊥BC , ∴∠BAD =∠DAC .∵AN 是△ABC 外角∠CAM 的平分线, ∴∠MAE =∠CAE ,∴∠DAE =∠DAC +∠CAE =12×180°=90°.又∵AD ⊥BC ,CE ⊥AN , ∴∠ADC =∠CEA =90°, ∴四边形ADCE 为矩形.(2)当△ABC 满足∠BAC =90°时,四边形ADCE 为正方形. 证明:∵AB =AC ,∠BAC =90°, ∴∠ACB =∠B =45°.∵AD ⊥BC ,∴∠CAD =∠ACD =45°,∴DC =AD .又∵四边形ADCE 是矩形, ∴矩形ADCE 是正方形.∴当∠BAC =90°时,四边形ADCE 是正方形.14.解:(1)当AD 平分∠BAC 时,四边形AEDF 为菱形. 理由:∵AE ∥DF ,DE ∥AF , ∴四边形AEDF 为平行四边形. ∵AD 平分∠BAC , ∴∠EAD =∠FAD . 又∵DE ∥AF , ∴∠FAD =∠ADE , ∴∠EAD =∠ADE , ∴AE =DE ,∴平行四边形AEDF 为菱形.(2)当∠BAC =90°时,菱形AEDF 是正方形.因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15.解:(1)当AB ⊥CD 时,四边形EFGH 是矩形.证明:∵E ,F 分别是AD ,BD 的中点,G ,H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 ∴EF ∥AB ,EF =12AB ,GH ∥AB ,GH =12AB , FG ∥CD .∴EF ∥GH ,EF =GH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AB ⊥CD ,∴EF ⊥FG ,即∠EFG =90°,∴四边形EFGH 是矩形.(2)当AB =CD 时,四边形EFGH 是菱形.证明:∵E ,F 分别是AD ,BD 的中点,H ,G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 ∴EF =12AB ,GH =12AB ,FG =12CD ,EH =12CD .又∵AB =CD , ∴EF =FG =GH =EH , ∴四边形EFGH 是菱形.(3)当AB =CD 且AB ⊥CD 时,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 证明:∵E ,F 分别是AD ,BD 的中点, ∴EF ∥AB ,EF =12AB ,同理,EH ∥CD ,EH =12CD ,FG =12CD ,GH =12AB .∵AB =CD , ∴EF =EH =GH =FG , ∴四边形EFGH 是菱形. ∵AB ⊥CD ,∴EF ⊥EH ,即∠FEH =90°, ∴菱形EFGH 是正方形.1 第1课时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ax 2+bx +c =0 B .3x 2-2x =3(x 2-2)C.x3-2x-4=0 D.(x-1)2+1=02.若关于x的方程(m-2)x2+mx-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3.一元二次方程3x2-2x-5=0的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分别为( )A.-5和2 B.3和-2 C.3和2 D.3和-54.一元二次方程3x(x-3)=2x2+1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5.王叔叔从市场上买了一块长80 cm,宽70 cm的矩形铁皮,准备制作一个工具箱.如图2-1-1,他将矩形铁皮的四个角各剪掉一个边长为x cm的正方形后,剩余的部分刚好能围成一个底面积为3000 cm2的无盖长方体工具箱,根据题意列方程为( )图2-1-1A.(80-x)(70-x)=3000B.80×70-4x2=3000C.(80-2x)(70-2x)=3000D.80×70-4x2-(70+80)x=30006.《算学宝鉴》中记载了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提出的一个问题:“直田积八百六十四步,之云阔不及长十二步,问长阔共几何.”译文:“一个矩形田地的面积等于864平方步,且它的宽比长少12步,问长与宽的和是多少步.”如果设矩形田地的长为x步,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7.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bx2-(a+1)x=x(x-1)的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1,求a+b的值.8.已知关于x的方程(m2-9)x2+(m+3)x-5=0.(1)当m为何值时,此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并求出此时方程的解;(2)当m为何值时,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并写出这个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中考一轮2018-2019初中数学九年级教师一对一辅导讲义(全册)
2018-2019初中数学九年级教师一对一辅导讲义(全册)学员编号:12345678 年级:九年级课时数:3学员姓名: xxx 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授课类型一对一教学目标掌握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应用星级★★★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x年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数形结合思想“数(代数)”与“形(几何)”是中学数学的两个主要研究对象,而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体现在数学解题中,包括“以数助形”和“以形助数”两个方面.“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占重要的地位.要在解题中有效地实现“数形结合”,最好能够明确“数”与“形”常见的结合点,,从“以形助数”“以数助形”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结合点:(1)利用数轴、坐标系把几何问题代数化(在高中我们还将学到用“向量”把几何问题代数化);(2)利用面积、距离、角度等几何量来解决几何问题。
例如:利用勾股定理证明直角、利用三角函数研究角的大小、利用线段比例证明相似等.典例:已知反比例函数y=3x(x>0)的图象经过点(m,y1)、(m+1,y2)、(m+2,y3),则下列关于y1+y3与2y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y1+y3 >2y2(B)y1+y3 < 2y2 (C)y1+y3=2y2(D)不能确定法一:特殊值法法二:做差法法三:数形结合课前检测一轮复习3------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应用知识梳理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__________,竖直的数轴叫__________,整个坐标平面被x轴、y轴分割成四个象限为象限。
注意:(1)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2)建立的坐标系,可以选择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在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3)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全册优质教学课件
A C2 C1 B1 B2
由感性到理性
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
(1).Rt△AB1C1和Rt△AB2C2有什么关系?
B1C1 B2C2 (2). 和 有什么关系? AC1 AC2
B2 B3 B1
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 (如B3C3 )呢?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3
C2
C1
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 A ┌ C
tanB;
(2)若tanA=tanB,则∠A = ∠B.
课后作业
见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
首页
新北师大版版 九年级数学下(BS) 全册优质教学课件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2课时 正弦与余弦
情景 引入 合作 探究 随堂 训练 课后 作业
情景引入
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
A的对边 BC 1 斜边 AB 2
可得AB=2BC=70m,也就是说,需要准 备70m长的水管.
合作探究
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0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B' B 30m A C 50m
老师提示: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称为 坡角,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 度的比称为坡度i(或坡比),即坡 度等于坡角的正切.
60 3 i tan . 100 5
i
α
60m
100m
┌
课堂小结
• 定义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tanA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是一个锐角(注 意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 2.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表示∠A的正切,习惯省去 “∠”号; 3.tanA是一个比值(直角边之比.注意比的顺序,且 tanA﹥0,无单位. 4.tanA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 边长无关. 5.角相等,则正切值相等;两锐角的正切值相等,则这 两个锐角相等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
解:由已知得DC EB 20m, tan ADC tan 42 AC , DC
AC DC tan 42,
AB AC CB 20 tan 42 1.6.
这里的tan42°是多少呢?
D 42°
C
1.6m
E
20m
B
讲授新课
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1.求sin18°.
第一步:按计算器
sin
水平宽度
A
铅 直 高 度
C
合作探究1 问题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
倾斜角越大——梯子越陡
A
E
B
CF
D
问题2:如图,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当铅直高度一样,水平宽度越小,梯子越陡 当水平宽度一样,铅直高度越大,梯子越陡
乙 甲
问题3:如图,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4
解 : 如图, tan A BC 3 3k . AC 4 4k
3k 2 4k 2 152.
A
25k 2 225.
k 3.
BC 3k 33 9, AC 4k 43 12.
B
15
3k
4k ┌ C
7.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N在BC上,M、N两点关于对角线AC对 称, 若DM=1,求tan∠ADN的值.
tan
键,
第二步:输入角度值30,分值36 (可以使用 °' ″ 键),
屏幕显示答案:0.591 398 351;
第二种方法:
第一步:按计算器
tan 键,
第二步:输入角度值30.6 (因为30°36'=30.6°)
屏幕显示答案:0.591 398 351.
九年级一对一教案-第10讲-一次函数及其应用19版
第10讲一次函数1.一次函数的概念2.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知识点一 :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性质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1.一次函数的相关概念(1)概念:一般来说,形如y =kx +b (k ≠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特别地,当b =0时,称为正比例函数.(2)图象形状:一次函数y =kx +b 是一条经过点(0,b )和(-b /k ,0)的直线.特别地,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是一条恒经过点(0,0)的直线.例:当k =1时,函数y =kx +k -1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定义】【例题1】 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是( )A .y=+2B.y=﹣2x C .y=x 2+1D .y=ax +a (a 是常数)【例题2】 当m= 时,函数y=(m +3)x 2m +1+4x ﹣5(x ≠0)是一次函数.【练习1】 y=(2m ﹣1)x 3m ﹣2+3是一次函数,则m 的值是 .【练习2】 当m= 时,函数y=(2m ﹣1)x 3m ﹣2是正比例函数.【经典例题】关于直线y=kx+k (k ≠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点在上B: 经过定点C: 当>0时,随的增大而增大 D: 经过第一、二、三象限2.一次函数的性质k ,b 符号 K >0, b >0K >0, b <0K >0,b =0k <0, b >0k <0, b <0k <0, b =0(1)一次函数y =kx +b 中,k 确定了倾斜方向和倾斜程度b 确定了与y 轴交点的位置. (2)比较两个一次函数函数值的大小:A.性质法,借助函数的图象,B.也可以运用数值代入法. 例:已知函数y =-2x +b ,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填“增大”或“减小”).大致 图象经过象限 一、二、三一、三、四一、三 一、二、四二、三、四二、四 图象性质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3.一次函数与坐标轴交点坐标(1)交点坐标:1.求一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只需令y =0,解出x 即可;2.求与y 轴的交点,只需令x =0,求出y 即可.故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是⎝⎛⎭⎫-bk ,0,与y 轴的交点是(0,b );(2)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恒过点(0,0). 例:一次函数y =x +2与x 轴交点的坐标是(-2,0),与y 轴交点的坐标是(0,2).【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例题1】(2017秋•雨城区校级期中)如图,三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对应的解析式为①y=ax,②y=bx,③y=cx,则a、b、c的大小关系是()A.a>b>c B.c>b>a C.b>a>c D.b>c>a【例题2】(2017•天桥区三模)若kb>0,则函数y=kx+b的图象可能是()A.B.C.D.【例题3】正比例函数y=kx(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一次函数y=x+k的图象大致是()A.B.C.D.【例题4】已知k>0,则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大致是()A.B.C.D.【一次函数性质】【例题1】已知一次函数y=﹣x+2,当1≤x≤4时,y的最大值是()A.2B.C.D.﹣6【例题2】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可能是()A.y=2x+4B.y=3x﹣1C.y=﹣3x+1D.y=﹣2x+4【例题3】直线y=﹣2x+b经过点A(x1,y1),B(x2,y2),若x1<x2,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A.y1>y2 B.y1=y2 C.y1<y2 D.y1与y2的大小关系取决b的值【例题4】若点P(a,b)关于x轴的对称点P′在第三象限,那么直线y=ax+b 的图象不经过()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例题5】(2016•长沙模拟)已知正比例函数y=(m+1)x,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A.m<﹣1B.m>﹣1C.m≥﹣1D.m≤﹣1【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特征】【例题1】若点A(1,a)和点B(4,b)在直线y=﹣2x+m上,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A.a>b B.a<b C.a=b D.与m的值有关【例题2】(2017秋•平阳县期末)在直角坐标系中与(2,﹣3)在同一个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是()A.(2,3)B.(﹣2,﹣3)C.(4,﹣6)D.(﹣4,﹣6)【例题3】已知正比例函数y=﹣x图象上的两点(x1,y1)、(x2,y2),若x1<x2,则有()y1<y2B.y1≤y2C.y1>y2D.y1≥y2A.【例题4】(2017•碑林区校级模拟)已知A(﹣2,m)、B(n,)是正比例函数y=kx图象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则k的值为()A.B.﹣C.3D.﹣3【例题5】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A.(0,3)B.(3,0)C.(,0)D.(,0)【例题6】(2017春•夏津县期末)已知点(﹣2,y1),(﹣1,y2),(1,y3)都在直线y=﹣3x+b上,则y1,y2,y3的值的大小关系是()y1>y2>y3B.y1<y2<y3C.y3>y1>y2D.y3<y1<y2A.知识点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条件(1)常用方法:待定系数法,其一般步骤为:①设:设函数表达式为y=kx+b(k≠0);②代: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解方程或方程组;③解:求出k与b的值,得到函数表达式.(2)常见类型:①已知两点确定表达式;②已知两对函数对应值确定表达式;③平移转化型:如已知函数是由y=2x平移所得到的,且经过点(0,1),则可设要求函数的解析式为y=2x+b,再把点(0,1)的坐标代入即可.(1)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两组条件,而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只需一组条件即可.(2)只要给出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坐标即可得出b的值,b值为其纵坐标,可快速解题.如:已知一次函数经过点(0,2),则可知b=2.5.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③一次函数图象平移前后k不变,或两条直线可以通过平移得到,则可知它们的k值相同.③若向上平移h单位,则b 值增大h ;若向下平移h 单位,则b值减小h.例:将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的函数关系式为y=-2x+2.【函数图像的几何变换】【例题1】把直线l;y=﹣x﹣1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l′,则l′的表达式为()A.y=x+1B.y=x﹣1C.y=﹣x﹣1D.y=﹣x+1【例题2】(2017秋•鄞州区期末)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直线l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直线解析式是y=2x+2,则原来的直线解析式是()A.y=3x+2B.y=2x+4C.y=2x+1D.y=2x+3【例题3】(2017•毕节市)把直线y=2x﹣1向左平移1个单位,平移后直线的关系式为()A.y=2x﹣2B.y=2x+1C.y=2x D.y=2x+2【例题4】(2017•历城区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y=2x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是()A.y=2x+1B.y=2x﹣1C.y=2x+2D.y=2x﹣2【例题5】(2017•莒县一模)将直线y=2x+1变成y=2x﹣1经过的变化是()A.向上平移2个单位B.向下平移2个单位C.向右平移2个单位D.向左平移2个单位【例题6】(2017•碑林区校级模拟)已知直线l:y=﹣x+1与x轴交于点P,将l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得到直线l′,则直线l′的解析式为()A.B.y=2x﹣1C.D.y=2x﹣4【例题7】(2017•碑林区校级一模)把一次函数y=x﹣3的图象绕点(1,0)旋转180°,则所得直线的表达式为()A.y=x+3B.y=﹣x+3C.y=x+1D.y=x﹣1知识点三: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的关系6.一次函数与方程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根就是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例:(1)已知关于x的方程ax+b=0的解为x=1,则函数y=ax+b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2)一次函数y=-3x+12中,当x>4时,y的值为负数.7.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两个一次函数y=k1x+b和y=k2x+b图象的交点坐标.8.一次函数与不等式(1)函数y=kx+b的函数值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kx+b>0的解集(2)函数y=kx+b的函数值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kx+b<0的解集【一次函数与方程】【例题8】(2016春•孝义市期末)已知一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3,0),则一元一次方程ax+2=0的解为()A.x=3B.x=0C.x=2D.x=a【例题9】(2017秋•徐州期末)如图,已知直线y=3x+b与y=ax﹣2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则关于x的方程3x+b=ax﹣2的解为x=.y=k2x+by=k1x+b【例题10】(2016•阿坝州)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3和y=﹣x+b的图象交于点P(2,4),则关于x的方程kx+3=﹣x+b的解是.【例题11】(2017秋•建平县期末)如图,已知直线y=ax+b和直线y=kx交于点P,则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一次函数与不等式】【例题12】(2017•乌鲁木齐)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A.x<2B.x<0C.x>0D.x>2【例题13】(2017•福田区一模)一次函数y=kx+b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为()A.x<﹣5B.x>﹣5C.x≥﹣5D.x≤﹣5【例题14】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kx+b>﹣1解集是()A.x>﹣2B.x<﹣2C.x>0D.x<0【练习1】(2017春•泉州期末)如图,函数y=kx(k≠0)和y=ax+4(a≠0)的图象相交于点A(2,3),则不等式kx>ax+4的解集为()A.x>3B.x<3C.x>2D.x<2【练习2】(2017春•碑林区校级期末)如图,函数y1=﹣2x与y2=ax+3的图象相交于点A(m,2),则关于x的不等式﹣2x>ax+3的解集是()A.x>﹣2B.x<﹣2C.x>﹣1D.x<﹣1【练习3】(2017春•莱城区期末)如图,一次函数y1=k1x+b与一次函数y2=k2x+4的图象交于点P(1,3),则关于x的不等式k1x+b>k2x+4的解集是()A.x>1B.x>0C.x>﹣2D.x<1【练习4】(2017春•莒县期末)如图,经过点B(﹣3,0)的直线y1=kx+b与直线y2=4x+2相交于点A(﹣1,﹣2),则不等式y2<y1的解集为()x<﹣1B.x<﹣C.x>﹣1D.x>﹣A.【练习5】(2017秋•成安县期末)矩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且顶点O 为坐标原点,已知点B(3,2),则对角线AC所在的直线l对应的解析式为.【待定系数求解析式】【例题1】(2017秋•薛城区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B(6,0)的直线AB与直线OA相交于点A(4,2),动点M沿路线O→A→C运动.(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求△OAC的面积.(3)当△OMC的面积是△OAC的面积的时,求出这时点M的坐标.【例题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M(1,3),N(﹣2,12)两点.(1)求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点P(2a,﹣6a+8)是否在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例题3】已知y﹣2与x+1成正比例函数关系,且x=﹣2时,y=6.(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x=﹣3时,y的值;(3)求当y=4时,x的值.【练习1】(2017春•巢湖市期末)已知y﹣2与x成正比,且当x=1时,y=﹣6(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点(a,2)在这个函数图象上,求a.【练习2】已知y﹣3与x+5成正比例,且当x=2时,y=17.求:(1)y与x的函数关系;(2)当x=5时,y的值.【练习3】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1,﹣5),且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2,a).(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y=kx+b的表达式.第11讲一次函数3.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4.一次函数的应用知识点四: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9.一般步骤(1)设出实际问题中的变量;(2)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关系式;(4)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5)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求相应的值,对所求的值进行检验,是否符合实际意义;(6)做答.一次函数本身并没有最值,但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往往有一定的限制,其图象为射线或线段.涉及最值问题的一般思路:确定函数表达式→确定函数增减性→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最值.10.常见题型(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方案问题.【例1】(2017•莱芜)某网店销售甲、乙两种防雾霾口罩,已知甲种口罩每袋的售价比乙种口罩多5元,小丽从该网店网购2袋甲种口罩和3袋乙种口罩共花费110元.(1)该网店甲、乙两种口罩每袋的售价各多少元?(2)根据消费者需求,网店决定用不超过10000元购进甲、乙两种口罩共500袋,且甲种口罩的数量大于乙种口罩的,已知甲种口罩每袋的进价为22.4元,乙种口罩每袋的进价为18元,请你帮助网店计算有几种进货方案?若使网店获利最大,应该购进甲、乙两种口罩各多少袋,最大获利多少元?【例2】(2017•长沙)自从湖南与欧洲的“湘欧快线”开通后,我省与欧洲各国经贸往来日益频繁,某欧洲客商准备在湖南采购一批特色商品,经调查,用16000元采购A型商品的件数是用7500元采购B型商品的件数的2倍,一件A型商品的进价比一件B型商品的进价多10元.(1)求一件A,B型商品的进价分别为多少元?(2)若该欧洲客商购进A,B型商品共250件进行试销,其中A型商品的件数不大于B型的件数,且不小于80件.已知A型商品的售价为240元/件,B型商品的售价为220元/件,且全部售出.设购进A型商品m件,求该客商销售这批商品的利润v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m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欧洲客商决定在试销活动中每售出一件A型商品,就从一件A型商品的利润中捐献慈善资金a元,求该客商售完所有商品并捐献慈善资金后获得的最大收益.【例3】(2017秋•平阳县期末)如图,直线l的解析式为y=﹣x+b,它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其中点B坐标为(0,4).(1)求出A点的坐标;(2)在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QBA=90°?若存在,求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动点C从y轴上的点(0,10)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向负半轴运动,求出点C运动所有的时间t,使得△ABC为轴对称图形(直接写答案即可)【例4】(2017秋•普宁市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4,0),点B的坐标为(0,b)(b>0),点P是直线AB上位于第二象限内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C⊥x轴于点C,记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Q.(1)当b=3时,①求直线AB的表达式;②若QO=QA,求P点的坐标.(2)设点P的横坐标为a,是否同时存在a、b,使得△Q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a、b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5】(2017•盘锦)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M,N,高为3的等边三角形ABC,边BC在x轴上,将此三角形沿着x轴的正方向平移,在平移过程中,得到△A1B1C1,当点B1与原点重合时,解答下列问题:(1)求出点A1的坐标,并判断点A1是否在直线l上;(2)求出边A1C1所在直线的解析式;(3)在坐标平面内找一点P,使得以P、A1、C1、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P点坐标.【例6】(2017•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和图形M,给出如下的定义:若在图形M上存在一点Q,使得P、Q两点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则称P为图形M的关联点.(1)当⊙O的半径为2时,①在点P1(,0),P2(,),P3(,0)中,⊙O的关联点是.②点P在直线y=﹣x上,若P为⊙O的关联点,求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C的圆心在x轴上,半径为2,直线y=﹣x+1与x轴、y轴交于点A、B.若线段AB上的所有点都是⊙C的关联点,直接写出圆心C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例7】(2017•鞍山)如图,一次函数y=x+6的图象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ABO的平分线交x轴于点C,过点C作直线CD⊥AB,垂足为点D,交y轴于点E.(1)求直线CE的解析式;(2)在线段AB上有一动点P(不与点A,B重合),过点P分别作PM⊥x轴,PN⊥y轴,垂足为点M、N,是否存在点P,使线段MN的长最小?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免费名师教学讲解毕业班总温习
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免费名师教学讲解毕业班总温习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免费名师教学讲解毕业班总温习家教录像上课实录、课堂实录教学视频教师多媒体优质课公布课示范课研讨课视频录像、观摩课音频精品课例名师教学实录、在线视频免费下载播放由绿色圃教育网整理,提供中学初二八年级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科教案课后练习题试题答案PPT课件试卷教学设计导学案教学反思说课稿听课评课稿!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船有触礁的危险吗》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测量物体的高度》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二次函数》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结识抛物线》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温习二次函数y=ax2+bx+c》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特级教师辅导视频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何时取得最大利润》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最大面积是多少》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一)》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圆的对称性》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确信圆的条件》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二)》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圆的切线的性质》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圆的切线的判定》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弧长与扇形面积》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侧面积》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统计与概率》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哪一种方式更合算》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游戏公平吗》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温习》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免费名师教学讲解毕业班总温习家教录像上课实录、课堂实录教学视频教师多媒体优质课公布课示范课研讨课视频录像、观摩课音频精品课例名师教学实录、在线视频免费下载播放由绿色圃教育网整理,提供中学初二八年级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科教案课后练习题试题答案PPT课件试卷教学设计导学案教学反思说课稿听课评课稿!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船有触礁的危险吗》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测量物体的高度》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二次函数》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结识抛物线》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温习二次函数y=ax2+bx+c》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特级教师辅导视频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何时取得最大利润》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最大面积是多少》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一)》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圆的对称性》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确信圆的条件》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二)》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圆的切线的性质》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圆的切线的判定》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弧长与扇形面积》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侧面积》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统计与概率》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哪一种方式更合算》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游戏公平吗》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温习》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免费名师教学讲解毕业班总温习家教录像上课实录、课堂实录教学视频教师多媒体优质课公布课示范课研讨课视频录像、观摩课音频精品课例名师教学实录、在线视频免费下载播放由绿色圃教育网整理,提供中学初二八年级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科教案课后练习题试题答案PPT课件试卷教学设计导学案教学反思说课稿听课评课稿!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船有触礁的危险吗》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测量物体的高度》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二次函数》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结识抛物线》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温习二次函数y=ax2+bx+c》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特级教师辅导视频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何时取得最大利润》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最大面积是多少》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一)》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圆的对称性》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确信圆的条件》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二)》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圆的切线的性质》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圆的切线的判定》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弧长与扇形面积》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侧面积》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统计与概率》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哪一种方式更合算》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游戏公平吗》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温习》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讲解。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PPT课件(精心整理汇编)
=
A
5,B3C=3,则tan A的值是( 4 )
A. 4 3
C. 5
B. 3 4
D. 5
知1-练
2 【中考·包头】在Rt△ABC中,∠C=90°,若斜
边AB是直角边BC的3倍,则tan B的值是( D )
A. 1 3
C. 2
4
B. 3
D. 22
知1-练
3 如图,在△ABC中,∠C=90°,BC∶AC= 1∶3,则tan B的值A 是( )
3
A3 .
4
B54.
5
C5.
6
D3.
4
4
3
知2-练
2 【中考·崇左】如图,在Rt△ABC中,∠C=90°,
3
AB=13,BC=12,则下列三角函数表示正确
的A
4
s是in(A 1)2
5
A. cos
A
13 12
6 B. 13
7
tCa.n
A
5 12
8
tDa.n B 12
5
知2-练
3 已知在Rt△ABC中,∠C=90°,如果BC=2,
解:∵∠C=90°,AC=12,BC=5,
∴AB= AC2 BC2 122 52 13.
∴sin A= BC 5 , cos A= AC 12 .
AB 13
AB 13
总结
知2-讲
在直角三角形中,求锐角的正弦和余弦时,一定 要根据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求解.其中未知边的长度往 往借助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知1-讲
知1-讲
1. 当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为锐角A时,
tan A=
梯子的竖直高度 水平宽度 ,
初中数学一对一教案
初中数学一对一教案教案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并巩固数学基础知识;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解答;4.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幂的运算等;2. 几何图形:三角形、矩形、圆形等;3. 方程和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4. 概率与统计:概率的基本概念、统计图表等;5. 其他:函数、平面几何等。
教学步骤:1. 了解学生情况:在课程开始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习惯、学习目标等,以便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
2.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确定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例如掌握某个数学知识点、解决某个数学问题等。
3. 教学内容的讲解: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点的讲解,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练习和解答:在讲解完相关知识点后,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同时,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5. 反馈和调整: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
6. 总结和布置作业:在课程结束时,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2. 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3. 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集 北师大版17
第2课时§1.2.1 公式法教学目标1、 初步掌握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 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0()(2≥=-b b a x 的方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0()(2≥=-b b a x 的方程难点:方程为何有两个解教学过程设计一、 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一元二次方程。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它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课本介绍了四种解法,这节课我们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种解法:直接开平方法。
二、 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1、 复习旧知识1、 4的平方根是 。
2、 072=-y ,则y 为 。
2、 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042=-x 解:移项得:42=x 因为x 是4的平方根, 所以 2±=x 即 21=x 、22-=x这种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3、 例题讲解例1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2142=-x ; 2)01822=-x ; 3)218212-=-x ; 4)0332=-y 分析:此题是对“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第一个例子的讲解,其它方程的解答就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
例2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4)3(2=+x ; 2)2)3(2=+x ; 3)09)1(42=--x分析:此题的难度在于学生能否把括号里面的式子看成是一个整体,若能的话,这题就是用上面的方法求方程的解。
例3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5)32(2=-x ; 2)25)16(2=-x ; 3)012)1(2=-+x ; 4)036)5(2=--x5)24)3(62=+x ; 6)32)12(42=-x ; 7)0100)43(42=--x分析:这部分题的难度较大,不能直接求得结果,需要通过变形,才能得出结果。
三、 随堂练习1、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0452=-t ; 2)14)1(72=+m ; 3)04)221(2=-+x ; 4)14)1(72=+p ; 5)05)12(2=--y ;四、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种解法:直接开平方法。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集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集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教学目标】1.掌握菱形的概念、性质。
2.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3.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探索菱形的对称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菱形的性质.难点:菱形的轴对称需要用折叠和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观察以下由火柴棒摆成的图形,议一议:(2)与图一相比,图二与图三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目的是让学生经历菱形的概念,性质的发现过程,并让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要使学生明确图二、图三都为平行四边形;(2)引导学生找出图二、图三与图一在边方面的差异.二、探究新知再用多媒体教科书中有关菱形的美丽图案,让学生感受菱形具有工整,匀称,美观等许多优点.菱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除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这个定理要求学生自已完成证明,可以根据菱形的定义推出,课堂上只需让学生说说理由就可以了,不必写证明过程.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课时例:已知: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求证:AC⊥BD,AC平分∠BAD和∠BCD,BD平分∠ABC和∠ADC.分析:由菱形的定义得ΔABD是什么三角形?BO与OD有什么关系?根据什么?由此可得AC与BD有何关系?与∠BAD有何关系?根据什么?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菱形的定义),BO=O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AC⊥BD,AC平分∠BAD(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同理,AC平分∠BCD,BD平分∠ABC和∠ADC,∴对角线AC和BD分别平分一组对角.由定理2可以得出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另外,还可以从折叠来说明轴对称性.同时指出以上两个性质只是菱形不同于一般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性质.菱形还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共性,比如: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三、范例点击例: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BAC=30°,BD=6,求菱形的边长和对角线AC的长.分析:本题是菱形的性质定理2的应用,由∠BAC= 30°,得出ΔABD为等边三角形,就抓住了问题解决的关键.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菱形的定义),AC平分∠BAD(菱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又∵∠BAC= 30°,∴∠BAD=60°,∴ΔABD为等边三角形,∴AB=BD=6.又∵OB=OD=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AC⊥BD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由勾股定理得AO²+BO²=AB²,∴AO=3√3AC=2AO=6√3.第2【教学目标】1.经历菱形的判定定理的发现过程.2.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4.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并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向学生渗透几何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菱形的判定定理.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课本“做一做”既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又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提问: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定义:一组邻边对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性质:除具备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可根据什么来判定?定义,此外还有两种判定方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菱形的判定.(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按P6“做一做”中的图的方法对折两次,并沿第3个图中的斜线剪开,展开剪下的部分,猜想这个图形是哪一种四边形?一定是菱形吗?为什么?剪出的图形四条边都相等,根据这个条件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 四、巩固练习教材P4随堂练习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一个定义(菱形的定义),二条定理(菱形的性质定理),二个结论(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六、布置作业教材P4~5习题1. 1课时结论: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板书)三、探究新知例1:已知:如图,在ABCD中,BD⊥AC,O为垂足.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分析:在已知是平行四边形的情况下,要证明是菱形,只要证明一组邻边相等.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CO(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D⊥AC,∴AD=CD,∴四边形ABCD是菱形(菱形的定义).结论: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猜想: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不是菱形?启发:通过四个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得到四条边相等结论: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例2: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AD,BC分别交于点E,F,求证:四边形AFCE 是菱形.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集启发:已知对角线互相垂直,还需什么条件就能说明四边形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E//FC(矩形的定义),∴∠1=∠2.又∵∠AOE=∠COF,AO=CO,∴ΔAOE≌ΔCOF,∴EO=FO,∴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EF⊥AC,∴四边形AFCE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巩固练习1.教材P7、P9随堂练习.2.思考题:如图,ΔABC中,∠A=90°,∠B的平分线交AC于D,AH、DF都垂直于BC,H、F为垂足,求证:四边形AEFD为菱形.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学生讨论归纳后,由教师板书):(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4)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2.想一想:说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区1. 教材P7习题1.22.教材P9〜10习题1. 3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矩形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有关性质.2.经过探索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意识;掌握几何思维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矩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难点:理解矩形的特殊性.把握平行四边形的演变过程,迁移到矩形概念与性质上来,明确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形象感知【显示投影片】教师活动:将收集来的有关长方形图片播放出来,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定义出矩形的概念.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也就是小学学习过的长方形)教师活动:介绍完矩形概念后,为了加深理解,也为了继续研究矩形的性质,拿出教具,同学生一起探究下面问题:问题1:改变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将框架夹角α变为90°,平行四边形成为一个矩形,这说明平行四边形与矩形具有怎样的从属关系?(教师提问)学生活动:观察教师的教具,研究其变化情况,可以别与联系.发现:矩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属于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问题2:既然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那么矩形是否具有它独特的性质呢?(教师提问)学生活动:由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以及刚才α变为90°,可以得到α的补角也是90°从而得到: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评析:实际上,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四个角都是90°,这里学生不难理解.教师活动:用橡皮筋做出两条对角线,让学生观察这两条对角线的关系,并要求学生证明(口述).学生活动:观察发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口述证明过程是:充分利用(SAS)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口述:∵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CB= 90°,AB=DC.又∵B C为公共边,∴ΔABC≌ΔDCB(SAS),∴AC=BD.教师提问:AO=AC, BO=BD呢?BO是RtΔABC的什么线?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后发现AO=1/2AC,BO=1/2BD,BO是RtΔABC的中线.由此归纳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师生回忆).【设计意图】采用观察、操作、交流、演绎的手法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二、范例点击例1:如图,在矩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D=120°,AB=2. 5,这个矩形对角线的长. (投影显示)分析:利用矩形对角线相等且平分得到OA=OB,由于∠AOB=60°,因此,可以发现ΔAOB为等边三角形,这样可求出OA=AB=2. 5,∴AC=BD= 2OA=5.【活动方略】教师活动:板书例1,分析例1的思路,教会学生解题分析法,然后板书解题过程(课本P13).学生活动:参与教师讲例,总结几何分析思路. 【问题探究】(投影显示)如图,ΔABC中,∠A=2∠B,CD是ΔABC的高,E 是AB的中点,求证::D E=1/2AC.分析:本题可从E是AB的中点切入,考虑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必需找到另一个中点.分析可知:可以取BC中点F,也可以取AC的中点G为尝试.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引导、启发学生的分析思路,教会学生如何书写辅助线.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探索,想出几种不同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集的证法.证法一:取BC的中点F,连接EF、DF,如图(1).【设计意图】补充这道演练题是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一题多解的意识,形成几何思路.三、随堂练习教材P13随堂练习四、应用拓展已知:如图,从矩形ABCD的顶点C作对角线BD的垂线与∠BA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求证:AC=CE. ∠FAB .现在只要证明∠BAF=∠DAC即可,而实际上,∠BAF=∠BDA=∠DAC,问题迎刃而解.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因此矩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C D
A
F
B 图5 一对一教案
学生
学 校
年 级 九年级
教师
授课日期
授课时段
课题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二)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难点: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一、课前检测:
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AB 中点,EF 交AC 于G ,交AD 于F ,AF FD =13 则CG
GA
的比值是( )
(A )2 (B )3 (C )4 (D )5
2、如图,在ΔABC 中,D 为AC 上一点,E 为延长线上一点,
且BE=AD ,ED 和AB 交于F 求证:EF ∶FD=AC ∶BC
3、如图5,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边BC 上的点,AE 交BD 于点F ,如果
2
3
BE BC =, 那么
BF
FD
= .
三、主要练习: 【例题】:如图,小明为了测量一高楼MN 的高,在离N 点20m 的A 处放了一个平面镜,小明沿NA 后退到C 点,正好从镜中看到楼顶M 点,若5.1=AC m ,小明的眼睛离地面的高度为1.6m ,请你帮助小明计算一下楼房的高度(精确到0.1m ).
【课堂练习】:
A B
D E
C
如图,为了估算河的宽度,我们可以在河对岸选定一个目标作为点A,再在河的这一边选点B和C,使
BD米,60
DC米,
=
= BC
AB⊥,然后再选点E,使BC
EC⊥,确定BC与AE的交点为D,测得120
EC米,你能求出两岸之间AB的大致距离吗?
=
50
【例题】:
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然后回来交流各自的测量方法.小芳的测量方法是:拿一根高3.5米的竹竿直立在离旗杆27米的C处(如图),然后沿BC方向走到D处,这时目测旗杆顶部A与竹竿顶部E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又测得C、D两点的距离为3米,小芳的目高为1.5米,这样便可知道旗杆的高.你认为这种测量方法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课堂练习】:
如图,为了求出海岛上的山峰AB的高度,在D和F处树立标杆DC和FE,标杆的高都是3丈,相隔1000步(1步等于5尺),并且AB、CD和EF在同一平面内,从标杆DC退后123步的G处,可看到山峰A 和标杆顶端C在一直线上,从标杆FE退后127步的H处,可看到山峰A和标杆顶端E在一直线上.求山峰的高度AB及它和标杆CD的水平距离BD各是多少?(古代问题)
【知识点】:斜边上的高线是两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项;每一条直角边是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斜边的高分直角三角形所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直角三角形相似.
射影定理:
CD²=AD·BD,
AC²=AD·AB,
BC²=BD·BA
(在直角三角形的计算和证明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题】:
如图,在Rt ΔABC 中,∠ACB=90°,
CD ⊥AB 与D ,AC=6,BC=8, 则AB=--------,CD=---------, AD=---------- ,BD=-----------。
,
【课堂练习】:
1、在Rt ΔABC 中,∠C=90°,CD ⊥AB 于D ,下列等式中错误的是( ) (A )AD • BD=CD 2 (B )AC •BD=CB •AD (C )AC 2=AD •AB (D )AB 2=AC 2+BC 2
2、Rt ΔABC 中,CD 是斜边上的高线,AB=29。
AD=25,则DC=---------
3、如图,在Rt ΔABC 中,∠ADB=90°,CD ⊥AB 于C ,AC=20CM,BC=9CM,求AB 及BD 的长
【知识点】:黄金分割点 【例题】:已知P 、Q 是线段AB 的两个黄金分割点,且AB =10cm ,则PQ 长为( )
A 、)15(5-
B 、)15(5+
C 、)25(10-
D 、)53(5-
【课堂练习】: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555-,且AC >BC ,求线段AB 与BC 的长。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等性质。
【例题】:
1、已知两个三角形相似,请完成下列表格 相似比 2 周长比 1
3
面积比 10000
94
2、已知:如图4-24,△ABC ∽△A ′B ′C ′,且相似比为k. 求证:△ABC的周长△A′B ′C ′的周长 =k ,△ABC的面积△A′B ′C ′的面积 =k 2
2、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8和6,则他们面积的比是( )
A
B
C D
A
B C
A ′
B ′
C ′
3、如图,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ADE =∠B ,AG ⊥BC 于点G ,AF ⊥DE 于点F.若AD =3,AB =5,求:
(1)AG
AF ;
(2)△ADE 与△ABC 的周长之比; (3)△ADE 与△ABC 的面积之比.
【课堂练习】:
1、有一张比例尺为1:4000的地图上,一块多边形地区的周长是60cm ,面积是250cm 2,则这个地区的实际周长-------- m ,面积是----------m 2
2、有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为3,4,5,另一个和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小边长为7,则另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面积是-------------
3、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的长分别为10cm 和20cm ,若它们的周长的差是60cm ,则较大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若它们的面积之和为260cm 2,则较小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 cm 2
4、在Rt △ABC 中,∠C 为直角,CD ⊥AB 于点D,
BC=3,AB=5,写出其中的一对相似三角形是 和 ; 并写出它的面积比 .
四、课后练习:
(1)某一时刻树的影长为8米,同一时刻身高为1.5米的人的影长为3米,则树高 .
(2)铁道的栏杆的短臂为OA=1米, 长臂OB=10米,短臂端下降
AC=0.6米,则长臂端上升BD= 米。
3.(深圳市中考题)如图:小明在打网球时,要使球恰好能打过网 ,而且落在离网5米的位置上,则拍击球的高度h 应为( ) 。
A 、2.7米
B 、1.8米
C 、0.9米
D 、 6米
D
C
B
A A
B
C
D
E F
G
A O
D B C 0.9m
h
4、如图,已知ABC DBE △∽△,68AB DB ==,, 则:ABC DBE S S =△△ .
5、点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的中点,则:ADE ABC S S =△△( ) A .1
2
B .13
C .
14
D .
22
6、已知743c b a ==,且0≠⋅⋅c b a ,求c
b a
c b a 432234-+-+的值。
A
B D
C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