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中风病(脑梗塞)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塞)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塞)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案

一、病名:

1、中医病名:中风病。

2、西医病名:脑梗塞。

二、诊断标准:(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应用指导手册》、《2005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一)病名诊断

1、临床表现特点: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2、发病特点:急性起病,好发年龄为40岁以上。

3、辅助检查:(1)CT、MRI扫描可见脑梗塞灶。(2)发病24h内CT扫描未见异常,24h后复查头颅CT可见梗塞灶。

(二)证类诊断

1、中经络

(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主症: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蹇或不语,或口舌歪斜。兼症: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

舌脉: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兼症:头晕目眩。

舌脉: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滑。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兼症: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

舌脉: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气虚血瘀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不语,偏身麻木。兼症: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

舌脉: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5)阴虚风动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兼症: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

舌脉: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中风病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

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中风病诊疗方案

中风病诊疗方案

中风病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011年版脑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2011年版脑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脑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1版)

诊疗方案优化说明(2011版)

一、中风(脑梗死)方案优化

1.疾病诊断标准:目前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基本一致,在脑梗死的治疗上,2010年跟进《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版),进行部分内容修订。

2.急性期中成药治疗:2010年增加银杏叶滴丸。

3.完善专科特色治疗:在黄角愈风糖浆、通腑排气合剂、安神合剂治疗的基础上,2009年对博心通软胶囊防治动脉硬化的疗效进行初步观察有效。2010年在方案中增加了博心通软胶囊用于防治动脉硬化,加强中风病二级预防。

二、眩晕病方案优化

1.中草药治疗:根据临床观察, 2010年增加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红花黄色素注射液等中成药。

三、痴呆方案优化

1.中成药治疗:2010年在口服银杏叶制剂的基础上,增加益脑胶囊、脑得生浓缩丸、培元通脑胶囊等中成药的使用,临床有效。

中风(脑梗死)诊疗方案

中风病是在人体气血虚弱的基础上,多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肥甘厚味及烟酒等为病因,以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病机,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风病的范畴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根据有无意识障碍分为中经络(无意识障碍)、中脏腑(有意识障碍)。脑梗死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

(一)、中医部分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1)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

1.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2.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

1.中经络

(1)肝阳暴亢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风痰阻络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4)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5年版)定义:脑梗死又称缺血性中风,...

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5年版)定义:脑梗死又称缺血性中风,...

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5年版)定义:脑梗死又称缺血性

中风,...

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2015年版)

定义:脑梗死又称缺血性中风, 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相当于中医的中风病范畴。

一、诊断

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参照 2010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制定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进行诊断。

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 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

二、中医治疗

(一)中医辨证施治

1、中经络(无意识障碍)

(1)肝阳暴亢

症状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 舌强语蹇或不语, 偏身麻木, 眩晕头痛, 面红目赤, 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 :平肝潜阳。

方药 :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 12g ,钩藤 12g (后下) ,石决明 15g (先煎) ,黄芩 9g ,栀子 9g ,川牛膝 12g ,杜仲 9g ,桑寄生 9g ,夜交藤 9g ,茯神 9g 。头痛明显者加羚羊角粉 3g (冲服) ,夏枯草 12g 以淸熄风阳;如伴烦躁失眠,手足心热, 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等肝阴虚者加干地黄 12g ,麦冬 12g ,五味子 12g ,生龙骨 20g ,减栀子、黄芩。如偏瘫较重者可加木瓜 12g ,地龙 12g , 鸡血藤 12g , 桑枝 12g 等通经活络之品; 如舌质暗红、脉涩等有血瘀证时减黄芩、栀子加丹参 12g ,桃仁 9g ,土元 12g 以活血化瘀;语言不利甚加菖蒲 9g ,郁金 9g ,远志9g 开音利窍。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医诊疗方案(仅供参考)

目录

第一章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1)

第二节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诊疗方案 (9)

第三节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 (14)

第二章脾胃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19)

第二节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25)

第三节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30)

第三章心血管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34)

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38)

第三节胸痹(心绞痛)诊疗方案 (43)

第四章内分泌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49)

第二节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 (55)

第三节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61)

第五章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68)

第二节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73)

第三节哮病(支气管哮病)诊疗方案 (77)

第六章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肺癌诊疗方案 (83)

第二节胃癌诊疗方案 (88)

第三节乳岩诊疗方案 (92)

第七章外一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 (95)

第二节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99)

第三节肠痈(急性阑尾炎)诊疗方案 (104)

第八章外三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诊疗方案 (107)

第二节水火烫伤(烧伤)诊疗方案 (112)

第三节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 (118)

第九章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124)

脑梗死诊疗指南2021

脑梗死诊疗指南2021

脑梗死诊疗指南2021

引言: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梗死的诊疗指南也在不断更新。本文将介绍2021年的脑梗死诊疗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一、诊断标准

根据2021年脑梗死诊疗指南,脑梗死的诊断应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常表现为突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体征方面则可观察到局部神经功能损害的表现。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MRI、CT等,可明确脑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二、急性期治疗

脑梗死的急性期治疗是关键环节,旨在恢复脑血供和保护脑组织。根据2021年脑梗死诊疗指南,急性期治疗应包括溶栓治疗和血管内治疗。溶栓治疗适用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供。血管内治疗则是通过介入手术将血栓直接清除,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三、预防策略

预防是脑梗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21年脑梗死诊疗指南,

预防策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控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来降低患者的危险因素水平。

2.抗血小板治疗:使用适当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3.抗凝治疗:对于存在心房颤动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考虑抗凝治疗,以预防栓塞事件的发生。

4.脑梗死后的康复: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支持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四、特殊人群的诊疗策略

脑梗死的诊疗策略在特殊人群中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2021年脑梗死诊疗指南,特殊人群包括儿童、孕妇和老年人。对于儿童和孕妇,应根据年龄和生理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安全性。对于老年人,应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和合并症,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脑梗死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医疗)

脑梗死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医疗)

脑梗死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医疗)

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一)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1.应急措施

脑梗死急性期出现神识昏蒙或严重并发症时,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救治。

(1)痰热内闭清窍者可灌服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6-8小时1次,鼻饲。

(2)痰湿蒙塞清窍者可灌服苏合香丸,每次1丸,每6-8小时1次,鼻饲。

(3)出现脱症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具有扶正作用的中药注射液,如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4)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者,急用星蒌承气汤或大承气汤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或鼻饲。

(5)呕血、便血者,予云南白药0.5~1g,或紫地合剂50ml,每日3次,口服或鼻饲。

(6)高热不退者,予紫雪散口服或鼻饲,每次1.5g~3g,每日2次。

(7)呃逆频繁,腑气不通者,予大承气汤煎服。也可配合针刺或耳针治疗。

2.辨证论治

(1)中经络

①风痰阻络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法半夏,白术,茯苓,陈皮,天麻,丹参,川芎,黄芪,僵蚕等。

舌苔黄腻或痰多色黄者,加全瓜蒌、胆南星、天竺黄以清化痰热;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加桃仁、红花、赤芍以活血通络;头晕、头痛,加元胡,石菖蒲以化痰通窍止痛。

②痰热腑实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通腑。

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全瓜蒌,胆南星,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

大黄、芒硝的用量需根据病人的体质而定,以大便通泻为度,不宜过量。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一、概述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 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

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

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相当于中医中风

病范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

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

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

血管病学组制定的《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

指南2010》。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

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躲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

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是一种以脑功能受损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

疾病,它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

卒中的康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为您介绍中风病脑梗死中的中医诊

疗方案。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认为中风病主要由气血不畅所致,常见的病因包括气虚、瘀血、

湿浊等。脑梗死主要是因为脑血管内发生血栓,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

从而引起神经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

1.因病因不同,采取治疗方法有所差异。在综合施治的基础上,中医

中药治疗在脑梗死中具有一定疗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

2.补益气血:中医治疗脑梗死的重点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常用的

中药有血竭、龙胆草、柴胡等。同时,还可以采用灸治、针刺等手段来促

进气血的运行。

3.祛痰湿:湿浊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祛湿是治疗脑

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药如茯苓、砂仁、陈皮等具有祛湿消痰的作用。

4.温通经络:脑梗死多伴有肢体活动能力降低,中医通过温通经络来

改善病情。常用的方法有推拿、腰椎疏通等。

5.针灸疗法:针灸对于脑梗死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常用的穴位有

风池、足三里、合谷等。

三、病例分析

患者陈,男,50岁,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断为气虚血瘀,瘀湿内阻。治疗方案如下:

1.中药治疗:采用当归、川芎、黄芪、桃仁等药物,活血化瘀,温通经络。

2.针灸治疗:选取合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促进气血流通,改善病情。

3.推拿推腰椎:通过推拿技术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促进病情恢复。

4.饮食调理:增加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同时减少高脂肪、高盐的食物摄入。

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诊疗方案

脑梗死后遗症的中医康复治疗

休宁县中医院

汪建军

传统中医把脑梗死称作中风并且对其早有认知,《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中风病是在气血亏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不节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疾病。从病理上分为缺血中风和出血中风两种。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脑梗死诊断标准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92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92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92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1

二、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8

三、眩晕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14

四、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18

五、痿病(吉兰-巴雷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22

六、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26

七、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30

八、中风病(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35

九、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39

十、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4十一、迟脉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8十二、结脉证(房室传导阻滞)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52十三、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57十四、郁病(抑郁发作)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60十五、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65十六、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71十七、肺痿病(肺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77十八、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81十九、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83二十、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89二十一、附骨疽(慢性骨髄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95二十二、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98二十三、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03二十四、外伤性寵关节后脱位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07二十五、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10二十六、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115二十七、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24二十八、瘻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32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医诊疗方案(仅供参考)

目录

第一章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1)

第二节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诊疗方案 (9)

第三节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 (14)

第二章脾胃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19)

第二节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25)

第三节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30)

第三章心血管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34)

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38)

第三节胸痹(心绞痛)诊疗方案 (43)

第四章内分泌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49)

第二节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 (55)

第三节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61)

第五章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68)

第二节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73)

第三节哮病(支气管哮病)诊疗方案 (77)

第六章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肺癌诊疗方案 (83)

第二节胃癌诊疗方案 (88)

第三节乳岩诊疗方案 (92)

第七章外一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 (95)

第二节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99)

第三节肠痈(急性阑尾炎)诊疗方案 (104)

第八章外三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诊疗方案 (107)

第二节水火烫伤(烧伤)诊疗方案 (112)

第三节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 (118)

第九章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一节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124)

脑梗死的康复诊疗方案

脑梗死的康复诊疗方案

脑梗死的康复诊疗方案

脑梗死是指大脑内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的脑组织缺血坏死,是一种严重

的脑血管疾病。康复诊疗方案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可以帮助

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脑梗死的康复诊疗方案。

一、早期康复治疗

1.住院治疗:脑梗死患者需进行早期的住院治疗,以争取最佳的治疗

窗口期。

2.药物治疗:在住院期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溶栓药物等,以减少脑损伤。

二、康复训练阶段

1.早期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可在脑梗死的早期进行,包括肌力训练、

平衡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2.语言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一些患者可能出现语言障碍,包括听

觉理解障碍、说话障碍等。语言康复训练包括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

表达训练等。

3.吞咽训练:脑梗死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这会影响患者

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吞咽康复训练包括口腔肌肉训练、咀嚼训练、吞咽动

作训练等。

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康复训练还要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训练,包括自理能力、步行能力、上下楼梯能力等。

三、长期康复护理

1.定期随访:脑梗死后,患者需要定期随访,以了解康复进展情况,

并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2.家庭康复护理:家庭康复护理是指患者康复回家后,家人的护理和

支持。家庭康复护理包括定期按摩、康复训练协助、提供适宜的日常生活

环境等。

3.良好的生活方式:脑梗死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适量锻炼、戒烟限酒等,以减少再次发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脑梗死的康复诊疗方案包括早期康复治疗、康复训练阶段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 2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 2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

【定义】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

【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就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卒中诊断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症候诊断

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袒侧弦滑而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梳理参考体例

单位及项目名称

病名

编写说明:病名确定要使用内涵、外延明确的疾病名称,并加以说明。

一、诊断

本病种参照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编写说明:基于本病种临床实际梳理中医治疗方法。可按照疾病发展过程,分阶段(分期)进行整理,每个阶段(分期)的治疗措施可包括应急措施、内治、外治、非药物疗法、护理调摄等。

治疗措施按疗效和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分清主次进行排列,同时明确治疗措施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并对疗效水平进行初步评估。

要将本病种临床实际使用的治疗方法体现在本方案中,避免照搬教科书和相关诊疗规范的内容。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编写说明:

(一)在对该病种中医治疗方法、疗效水平进行整体评价的

基础上,提出中医治疗方法不能完全解决或无办法解决的情况。

(二)中医治疗难点的中医应对措施前瞻性分析。针对上述中医治疗难点,确定本病种的主攻方向、创新研究思路和攻克难点的措施方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

脑梗死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 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相当于中医中风病范围。

一.诊断

参照2005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一)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1.应急措施

脑梗死急性期出现神识昏蒙或严重并发症时,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救治。

(1)痰热内闭清窍者可灌服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6-8小时1次,鼻饲。

(2)痰湿蒙塞清窍者可灌服苏合香丸,每次1丸,每6-8小时1次,鼻饲。

(3)出现脱症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具有扶正作用的中药注射液,如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4)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者,急用星蒌承气汤或大承气汤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或鼻饲。

(5)呕血、便血者,予云南白药0.5~1g,或加用大黄粉3g,每日3次,冲服或鼻饲。

(6)高热不退者,予紫雪散口服或鼻饲,每次1.5g~3g,每日2次。

(7)呃逆频繁,腑气不通者,予大承气汤煎服。也可配合针刺或耳针治疗。

2.辨证论治

(1)中经络

①风痰阻络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方药:化痰通络方加减。法半夏9g,生白术9g,天麻12g,胆南星6g,丹参15g,香附9g,酒大黄6g等。

舌苔黄腻或痰多色黄者,加全瓜蒌30g、浙贝母9g、天竺黄6g以清化痰热;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加桃仁9g、红花9g、赤芍15g以活血通络;头晕、头痛,加菊花9g、夏枯草9g以清利头目。

中成药:

可选择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注射液(血塞通或血栓通)、丹参注射液(或丹参粉针)、川芎嗪注射液、苦蝶子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

疗效评估:该类证候为脑梗死急性期的常见证候,据证候学研究资料统计,约占脑梗死患者的60%。化痰通络方在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的研究中作为“中风病系列方药”之一进行了临床疗效的观察,并开展了相关的基础实验研究,探讨其疗效机制。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开展了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治疗方案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其中,化痰通络方在辨证论治综合治疗方案中使用频率最高。该研究成果获得200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②痰热腑实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通腑。

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全瓜蒌30g,胆南星6g,生大黄后下9g,芒硝冲服9g。

大黄、芒硝的用量需根据病人的体质而定,以大便通泻为度,不宜过量,腑气通后改用清热化痰等法治疗。若用药后大便已通,但舌苔剥脱,舌质红或红绛,改用清热养阴法;若采用星蒌承气汤治疗而仍腑气不通时,可改用大柴胡汤,或加入行气之品;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者,加黄连6g、山栀9g以清心除烦。

中成药:

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点,每日1次。

疗效评估:痰热腑实证是中风病急性期的常见证候,在脑梗死中,多见于急性期病情较重的患者。严格掌握化痰通腑法的适应症和用药时机至关重要。本专科主持完成的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将星蒌承气汤作为“中风病系列方药”之一,进行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和相关的基础实验研究,证实了其在治疗中风病中的疗效。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中,该方药仍然是辨证论治综合治疗方案中的代表方药之一。

本专科主持完成的“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痰热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得199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研究成果提出了清热解毒治疗中风急症的新思路,提高了临床疗效。临床实践表明,清开灵注射液适合于中风病痰热证,临床应注意辨证使用。

(2)中脏腑

①痰热内闭证

症状:起病急骤,神识昏蒙,鼻鼾痰鸣,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急,项强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褐黄干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羚羊角汤加减配合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羚羊角粉冲服0.6g,生石决明先煎30g,夏枯草9g,丹皮9g,天竺黄6g,石菖蒲9g,郁金9g,远志9g等。

如大便数日未行,可合用星蒌承气汤或大承气汤治疗以通腑泻热。痰多者,加鲜竹沥、胆南星。

中成药:

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口服或鼻饲,每6-8小时1次。

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点,每日1次。

醒脑静注射液,20ml~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疗效评估:痰热内闭证见于脑梗死急性期重症患者。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化痰,醒神开窍作用。临床实践表明,脑梗死急性期及时恰当地选择安宫牛黄丸治疗,对于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具有积极的作用。清开灵注射液与醒脑静注射液比较,其清热作用较强,临床中如热证明显者宜选择清开灵,而窍闭神昏明显者宜用醒脑静。此类证候如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较重,则往往伴有脑水肿,必要时加用脱水剂。

②痰蒙清窍证

症状:神识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痰声漉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二便自遗,周身湿冷,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法:温阳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涤痰汤配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加减。制半夏9g,茯苓9g,枳实9g,橘红9g,胆南星6g,石菖蒲9g,远志9g,竹茹6g,丹参15g等。

病情演化迅速,或肢体抽搐,加天麻9g,钩藤后下15g以平肝熄风;痰声漉漉,舌苔厚腻者,加苏子9g,瓜蒌15g以化痰降浊。

中成药:

苏合香丸,鼻饲,每次1丸,每日2~3次。

醒脑静注射液,20ml~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疗效评估:该证见于脑梗死急性期重症患者。苏合香丸具有燥湿化痰,醒神开窍作用,对于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醒脑静注射液具有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