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杨修之死》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杨修之死》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杨修之死》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杨修之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人物描写和情节发展分析人物性格。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理解不同人物的命运和选择。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课文简介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讲述了杨修因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导致被曹操杀害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3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关系。

对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

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2 阅读理解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3 分析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4 词语解释

教师解释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四章:作业布置

学生回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杨修之死的短文。

第五章: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六章:教学评价

初中语文《杨修之死》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杨修之死》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杨修之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深入研究杨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语文素养。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课文《杨修之死》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

(1)课文中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杨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研究。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三国时期的故事和人物。

(2)简要介绍杨修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杨修之死》,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杨修的生平和历史评价。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2)全班交流讨论,总结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4. 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四、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写一篇关于杨修的人物分析文章,深入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初中语文《杨修之死》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杨修之死》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杨修之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学会分析人物性格、心理和行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历史人物杨修的生平事迹,感受其忠诚、聪明、勇敢的品质。(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性格、心理和行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

(1)深入解读课文,理解杨修为什么而死。

(2)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要介绍杨修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认为杨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回答导学问题,检查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成果,互相启发。

4. 课堂讲解

(1)讲解杨修为什么而死,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情感教育

(1)引导学生学习杨修的忠诚、聪明、勇敢品质。

(2)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作业布置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学习杨修的忠诚、聪明、勇敢品质。

五、教学反思

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

2022年《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

2022年《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

2022年《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理清__脉络,能够简要复述事件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3、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

①理清__脉络,能够简要复述事件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三、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二)、信息快递

1、注音:

鸡肋主簿恃才放旷谮害

绰刀夏侯惇讫曹丕

2、简介常识知识

《三国演义》作者,(朝代)小说家。它是我国第一部小说,描写了的历史故事,集中体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全书鲜明的反映了的思想。

3、背景简介: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等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文本探究

读课广文思考

1、杨修被杀的直接导火线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件事,杨修会被杀吗?从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来?属于什么记叙顺序?

导火线:“鸡肋”事件,扰乱军心。

知识精点:

记叙的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的:

1、训练学生概括事例的能力。

2、理解插叙在文章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思想水平。

教学方法:朗读、概括、比较、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言:

大家喜欢猜字谜吗?下面我们和三国时期的曹操一起来猜一则字谜。

话说曹操有一次出征,看到一块石碑,碑文写的很好,在碑文的后面著名的文学家蔡邕写下这样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就问随从的人,你们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中有一个人说:“我知道了”。曹操说:“你先不要讲出来,让我想一想。”大家都猜一猜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大家猜出来了么?这样,走了30里路,曹操才明白过来,说:“我也想出来了。咱们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吧。”于是这个人就写道:“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臼,受辛也,这是一个‘辞’(‘辤’同‘辞’)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可以用小黑板出示)曹操一看,跟自己写的完全一样,便十分感慨地对他说:我的才能差你三十里!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杨修。对这个人就是杨修!那么这样一位大才子,他的人生命运又会如何?大家可以想一想,(生可以七嘴八舌的说说)到底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修之死》

板书课题作者。

二、先清大家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提出你的阅读疑问,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生读课文,找生概括内容。

适当点评后明确:曹操借“鸡肋事件”为借口,杀了杨修。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课文内容,简要语言复述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杨修、曹操人物形象学会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了解内容:通过讨论探究人物性格;通过拓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辩证的评价历史事件,客观公正的看待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

教学难点:客观公正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大屏幕播放欣赏《三国演义》篇首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简介作品及作者:《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

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重点叙述了魏、蜀、吴三国互相征战的历史故事。塑造了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周瑜、黄盖、夏侯惇等众多人物形象,其故事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广远。

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3、请学生说出其中熟悉的情节以及作者。

(如:“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赔了夫人又折兵”、“千里走单骑”、“三顾草庐”、“火烧赤壁”、等等。)4、介绍有关杨修的资料。

杨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博学多才,思维敏捷。

5、检查预习

杨修之死教案及教学设计(附教学总结)

杨修之死教案及教学设计(附教学总结)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杨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败,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课文简介

《杨修之死》是一篇描述杨修生平故事的文章,通过杨修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悲剧命运。

2.2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分析杨修的人物形象和命运

2.3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和意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杨修的兴趣,引发思考

3.2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杨修的生平事迹和人物形象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3.3 合作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杨修之死的原因和意义

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3.4 课堂讲解

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出改进措施

第四章:教学评价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测试,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第六章:教学资源

6.1 教材

课文《杨修之死》及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

注释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6.2 辅助材料

杨修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研究

有关杨修的其他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概括人物性格。

2、小组讨论,分析杨修死因。

3、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分析语言,分析概括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性格。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难点】

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要点】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资料助读,了解背景;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并简要复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杨修的死因,明确人物的性格特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开拓延伸,借助网络了解《三国》;联系实际,反观自我,知得失、明方向,谱写人生新篇章。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请欣赏下面这首诗:

杨修之死

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这首诗评价了历史人物杨修,认为杨修才能卓著,最终招致杀身之祸。杨修到底因何而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走进《杨修之死》。

二、出示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概括人物性格。

2、讨论、分析杨修死因。

3、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三、资料助读

展示相关背景资料:(说一说)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

罗贯中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这部著作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

Creative imitation is not about others, but about transcendence and re-creation.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

删)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一些重点字词,如:适数忌如但即的不同用法。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阅读──辩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难点:

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或小黑板

2、素材储备:《三国演义》中有关杨修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历史上的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只要能为他的政权效力,即使像陈琳那样曾为袁绍著大骂他祖宗的人,他都愿意接纳,更何况是位才智过人的杨主簿呢?杨修之死,是何原因?

二、新授

1、阅读、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并探讨杨修的死因。

2、小组互动,合作探究。

⑴复述故事:

①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

A、鸡肋的故事;

B、改修花园;

C、一盒酥。

②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

A、梦中杀人;

B、簏中物;

C、斩吏出门;

D、代作答教。

⑵小组竞赛、完成必答题(抽签选作答学生)

明确:

①给字注意、释义:

幻灯投影或小黑板示题:

A、鸡肋(lèi):胸部两旁的骨头

B、辕门外(yuán):军营的大门,

C、数犯曹操之忌(jì):对某些言语举动或事情有所顾及所形成的禁忌。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18.《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概括主要事件。

2.品析人物形象,探讨杨修死因。

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学会谦逊做人。

【教学重难点】

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人们常说:三国看智,水浒看勇。《三国演义》中有无数的智者,其中有被重用的幸运者,也有被埋没甚至被残杀的不幸者。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关注杨修的命运。

2.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梳理情节,概括主要事件。

2.分析概括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学会谦逊做人。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完成自学任务。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在文中圈点勾画。)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红笔标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解决。(朗读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场合,要读出感情来。)

2.课文用哪几件事表现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请以小标题的形式概述出每一件事,曹操的反应用原文回答。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

1.自学完成后,自主完成自学检测题。

2.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

3.用红笔改错,不明白的求助于小组其他成员。

自学检测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庖.官佯.惊问曹丕.大簏.伺.察恃.才放旷谮.害邺.城叱.退麾.军高阜.拈.弓搭箭弃弓绰.刀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

篇一:《杨修之死》公开课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篇二:《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营建情境

1、让生讲讲《三国演义》明白的人物及相关的故事。导入:再来进一步理解其中另外一个人物的故事,它是——“杨修之死”(师板书课题)。

二、品读课文

1、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总结一下文中一共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几件事,并试着用简约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速读文章)

(有改门事件、分酥事件、曹操梦中杀人事件、揭露曹丕阴事、斩门吏事件、教曹植作答、鸡肋事件)

杨修死因:鸡肋事件

生活之事:园门阔—心甚忌之一盒酥——心恶之梦中杀人—愈恶之

政治之事:藏吴质—愈恶之试才能——亦不喜植作答教——大怒,有杀修之心

2、杨修由于哪件事才被杀的?

3、那么通过这些事情,大家认为杨修是如何样的一个人呢?(特别聪明,但是他却聪明反被聪

明误。逞能,应该是爱卖弄本人的小聪明。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数”应该读shuò,是屡次、屡次的意思。)

4、接下来大家能不能抓住文章中的有关事例来深化地谈一谈他是如何“恃才放旷”的呢?★在“一合酥”事件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杨修的聪明之处在于:把“合”字拆开来读,他能用

他的才吃到东西;不过他胆子也太大了,居然把塞北送来的酥给吃完。通过“竟”和“讫”两字,说明他也太放肆了。

5、试想:假设曹操当时质征询杨修,杨修应该是什么样的神情来应对呢?(他外表上应是一

副“委屈”的神态。由于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本人并没有过错。但他内内心应该是

洋洋得意。)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范文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杨修之死》,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 课文《杨修之死》的主要内容和大意。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

1. 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杨修之死》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

(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课堂练习: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教师批改课后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

杨修之死教案及教学设计(附教学总结)

杨修之死教案及教学设计(附教学总结)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

1.1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3. 领悟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

1. 课文《杨修之死》的阅读与理解。

2. 杨修的性格特点分析。

3. 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2.1 教学重点

1. 课文《杨修之死》的阅读与理解。

2. 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3. 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

2.2 教学难点

1. 对杨修复杂性格的理解和分析。

2. 对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杨修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2 教学手段

1. 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合作学习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

4.1 教学步骤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杨修之死》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杨修的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性格特点分析: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杨修的形象。

4.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分享自己的感悟。

4.2 教学活动

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优秀6篇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优秀6篇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优秀6篇

《杨修之死》教案篇一

《杨修之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教学设想]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本文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这是培养学生欣赏小说作品能力的良好教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

能正确找出文中顺叙与补叙部分,并能具体分析补叙的作用。

评析曹操和杨修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后,让学生一起背诵曹操的《龟虽寿》和《观沧海》,拉近与曹操的距离。再找同学讲几个关于曹操的故事,初步感受曹操的性格。

2、学习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问:通过阅读你发现课文有什么突出的特点?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都可分析。学生回答后,根据学生的分析,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果老师事先预想的目标学生没有提到,老师可适当补充。

4、学习目标确定后,进行分组讨论。每四个同学组成一个课题攻关小组,每人都是研究员。每个学习目标就是一个课题,课题攻关小组任意选择,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所选课题,可以是一个,也可是多个。所选课题研究完了,还有剩余时间,再去研究其他课题。

3.《杨修之死》语文授课方案

3.《杨修之死》语文授课方案

3.《杨修之死》语文授课方案。

一、教材内容

《杨修之死》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则小故事。具体情节是:曹魏时期,当时的权臣大将军曹爽与文学家杨修在道德方面存在巨大分歧,最终导致杨修遭曹爽处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杨修之死的背景和情节;

2.理解杨修和曹爽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差异;

3.掌握本故事的表达和揭示方式;

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

1.教材分析

本篇故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文化思潮的分歧,更是揭示了当时排除异己的政治现象。

2.教学策略

2.1.掌握时代背景

通过对东汉末年时代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杨修之死所反映的文化环境和道德规范。

2.2.理解主要人物

在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杨修和曹爽之间思想差异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两者所代表的文化价值观念,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思考这些价值观念与当下现实的联系。

2.3.思考表达方式

取材于文学作品,表达方式也非常值得关注。在节选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式进行分析,逐步增加学生对于文学叙事的认识。

2.4.引导批判思维

此次课程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过渡到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让学生的思想得以开拓,逐渐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

四、课堂教学设计

1.教案设计

单元名称:《杨修之死》语文授课方案

授课年级:高一

授课时间:90分钟

教学目标:了解杨修之死的背景和情节;理解杨修和曹爽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差异;掌握本故事的表达和揭示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语文教学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施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分组演绎,课外阅读和写作等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8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8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8篇)

《杨修之死》是九年级人教版语文第17课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古代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如下是可爱的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独立读、述、评、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目标1、2、3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

二、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较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庖官主簿谮绰刀恃才放旷

(给加粗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

四、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城二中考评课教学设计

姓名齐连花学科语文年级初三

课题:《杨修之死》

教材分析: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课文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既十分奸诈,又深谋远虑。《三国演义》属于历史小说,取材于史实又有虚构,不受史实限制。要注意研究虚构情节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倾向,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专题学习过,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他们对古典文学名著积累不足以及对小说所体现的三国时代的背景认识不足是学习本课的一大障碍,尤其在探讨杨修死因以及概括人物形象时,学生往往会局限于课文之中或对文章进行表面化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本课时要适当做点背景介绍,在杨修死因分析和人物形象分析上应进行一定的点拨、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

2.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1.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2.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培养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

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难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问题导读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