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第六章
计算机导论-第6章 数据结构
单击此处添课程名 ⑵线性结构。该结构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
⑶树型结构。该结构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多的关系。
⑷图型结构。该结构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多对多的关系, 图形结构也称作网状结构。
具有特殊的意义,称为栈顶。相应地,表尾 称为栈底。不含任何元素的栈称为空栈。
2. 栈的数学性质
假设一个栈S中的元素为an,an-1,..,a1,则 称a1为栈底元素,an为栈顶元 素。栈中的
元 时素 候按 ,单出a ,a栈击2,的..此,元an素-处1,都an添是的栈次课顶序程元进素栈名。。换在句任话何
第六章 数单据击结此构处添课程名
第6章 数据结构
•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 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其他 课程,如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管理
系的统 。、 数软 据单件 结击工 构程主此、要处人研工究添智数能据课等表程都示是 与名十 存储分的有方益
法、抽象的逻辑结构及其上定义的各种基本 操作。数据的逻辑结构常常采用数学描述的 抽象符号和有关的理论。如使用串、表、数 组、图等结构和理论来表示数据在存储时的 逻辑结构,研究这些结构上定义的各种操作 。
本章内容
• 6.1 数据结构的概念 • 6.2 几种典型的数据结构 • 6.3 查找
• 6.4 单排序击此处添课程名
6.1 数据结构的概念
• 在系统地学习数据结构知识之前,先对一 些与数据结构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赋予 确切的含义。
• 数 算机据单识(别D击at、a此)存是储处信和添息加的工课载处体理程,。名它它能是够计被算计机 程序加工的原料,应用程序处理各种各样 的数据。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六章课件白中英版
66MHz的Pentium,基本非流水线总线周期
64÷2×66×106 bps=264 MB/S
66MHz的Pentium,2-1-1-1猝发读周期
32÷5×66×106 B/S=422.4 MB/S
【例1】(1)某总线在一个总线周期中并行传送4个字 节的数据,假设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总线时钟周期, 总线时钟频率为33MHz,则总线带宽是多少?
STROBE*(选通)信号
•输出低有效,才能使打印机接收数据
ACK*(响应)信号
•打印机接收数据结束回送负脉冲响应信号
BUSY(忙状态)信号
•打印机忙于处理接收到的数据,不能接收新的数据
6.3.3 总线数据传送模式
读数据传送:数据由从设备到主设备 写数据传送:数据由主设备到从设备 猝发传送(数据块传送)
演示
每个数据位都需要单独一条传输线。二进制数 “0”或“1”在不同的线上同时进行传送
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将数据分解成二进制位用一条信号 线,一位一位顺序传送的方式
串行通信的优势:用于通信的线路少,因而在 远距离通信时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
通信协议(通信规程):收发双方共同遵守
解决传送速率、信息格式、位同步、字符同步、 数据校验等问题
发送8位数据:59H=01011001B,偶校验、两个停止位
6.3.1 总线的仲裁
主设备(Master):控制总线完成数据传输 从设备(Slave):被动实现数据交换 总线仲裁:决定当前控制总线的主设备
•集中仲裁:中央仲裁器负责 •分布仲裁:比较各个主设备仲裁号决定
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主设备控制总线, 其它设备此时可以作为从设备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随着TCP/IP体系结构在网络中的广泛应用,标 志Internet的诞生。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六章计算机网络 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第四个阶段 :以下一代Internet为中心的 新一代网络。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六章计算机网络 基础
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
2.城域网(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连接方式:与局域网类似, 距离:10-100公里的区域。
城域网列为单独一类的原因是有了独立的可 实施标准。
比如:重庆电大的网络系统就是一个城域网。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六章计算机网络 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以主机为中 心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 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 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 内存。
其他常见产品:VAX 计算机。 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六章计算机网络 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第二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以通信 子网为中心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的计算 机分组交换网ARPAnet,ARPAnet标志着计算机 网络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使计算机网络的概 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被认为是Internet的前 身。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考课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六章计算机网络 基础
第六章考试内容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Internet基本知识 网络连接
第6章计算机网络知识
大学计算机基础
各层次最主要功能归纳
应用层——与用户应用进程的接口,即相当于“做什么? ” 表示层——数据格式的转换,即相当于“对方看起来像什 么?” 会话层——会话的管理与数据传输的同步,即相当于“轮 到谁讲话和从何处讲?” 传输层——从端到端经网络透明的传送报文,即相当于“ 对方在何处?” 网络层——分组交换和路由选择,即相当于“走哪条路可 到达该处?” 数据链路层——在链路上无差错的传送帧,即相当于“每 一步该怎么走?” 物理层——将比特流送到物理媒体上传送,即相当于“对 上一层的每一步应该怎样利用物理媒体?”
大学计算机基础
网络传输介质与网络设备
4.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通信介质中的红外线、激光、微波或其他无 线电波由于不需要任何物理介质,非常适用于特殊场 合。它们的通信频率都很高,理论上都可以承担很高 的数据传输速率。 (1)无线电短波通信 (2)微波传输 (3)红外线
大学计算机基础
网络传输介质与网络设备
6.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总线型结构 在总线型拓扑结构中,局域网的各结点都连接 到一条单一连续的物理线路上,如图2-2所示。网上 任何一个结点的信息都可以沿着总线向两个方向传 输扩散,并且能被总线中任何一个结点所接受。
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结构简单灵活 方便设备扩充 网络速度很快 设备量较少 价格低廉 安装方便 共享资源能力强 便于广播式工作 缺点: 对线路故障敏感 只能有一个节 点来发送数据 线路上任何一处 故障会导致整个 网络的瘫痪
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6.1 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 6.1.1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网络设备和通讯线路把分布在 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运行网络 系统软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通信的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六章总线系统
数据传送以字符为单位,字符之间没 有固定的时间间隔,发送方和接收方 不需要使用相同的时钟信号。
总线的仲裁机制
集中仲裁
使用一个中央仲裁器来管理总线的访问,例如:计数器、链表或优先级队列。
分布仲裁
没有中央仲裁器,而是通过硬件电路或软件算法来实现总线的访问控制。
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
并行传输
数据在多个通道上同时传输,每个通道传输一部分数据。
确定总线的控制方式
根据总线上主设备和从设备的数量和通信需求,选择合适的总线控制 方式,如同步控制或异步控制。
确定总线的仲裁方式和优先级
根据总线上主设备的数量和通信需求,设计合适的仲裁方式和优先级 确定机制。
硬件实现
选择合适的芯片和元件
01
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芯片和元件来实现总线系统的硬件
部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六章总线 系统
• 总线系统的概述 • 总线的基本工作原理 • 常见总线系统介绍 • 总线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 实验与实践:设计一个简单的总线
系统
01
总线系统的概述
总线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 线,是多个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
分类
根据传输方式,总线可分为单向 总线和双向总线;根据连接的部 件数目,总线可分为局部总线和 系统总线。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线系统的基本组成
总线控制器
负责协调各个部件的通信,管 理总线的使用。
数据总线
用于传输数据,通常由双向线 组成。
地址总线
用于传输地址信息,确定要访 问的内存单元或I/O端口。
控制总线
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如读写信 号、中断信号等。
计算机原理 第六章输入输出系统
1
2
3
为保证总线所传输的信息的有效性,总线 信息应具有单一性:在同一时刻至多只能有一 个部件向总线发送信息,但可以有多个部件同 时接收总线信息。
1. 总线电路: 输出挂在总线上的部件需通过“总线电路” 向总线发送信息。
总线电路由三态输出器件(TSL器件)承担。 input TSL control output
1. ISA总线:用于IBM PC/XT 微机系统,(8086),一共62根信号线, 其中20根地址线,8根数据线,4个读写信号,6个中断请求线,3 路DMA请求,还包括时钟、电源线和地等,总线带宽 8.33 MB/s。
2.EISA总线 (80386), 数据线扩展到了32位,带宽达到了33.3MB/s。 3. PCI总线:(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ion)(外围部 件互连) 总线频率为33 MHZ→66MHZ→133MHZ, 可以直接连接高速外部 设备。 同步时序总线,对地址信号和数据信号分时复用, 64根线,采用集中式的总线仲裁方式。 4.AGP总线(加速图形接口总线) AGP总线把主存和显存连接起来,不再走PCI总线。 5.USB总线(通用串行总线)主要用于连接低速输入输出设备。 带宽为1.5MB/s。
3. 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 控制总线用来传送各类控制/状态信号。
包括I/O读写命令,MEMR/W存储器读写命令,应答信号,总线请求与 总线使用信号,复位信号,时钟信号等。
4. 电源线
许多总线标准中都包含了电源线的定义,主要有+5V逻辑电源;GND逻 辑电源地;-5V辅助电源;±12V辅助电源。
2.计数器查询方式
在计数器查询方式中,总线上的任一设备申请使用总线时,通过 BR线发出总线请求。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6章
第6章中央处理器
图 6-6 指令周期与 CPU 周期的包含关系
第6章中央处理器
6. 1. 4 指令执行流程 指令的执行是从取指周期开始的。取指周期主要完成从
内存取出要执行的指令,并使指针指向下一条指令,即 PC=PC+ “ 1 ”,这里的“ 1 ”表示当前这条指令的实际字长。 取指完成后,对指令进行译码,再转入具体的指令执行过程。 指令在执行过程中如果采用间接寻址方式,还需要增加间址 周期,如图 6-5 所示。
第6章中央处理器
3. 时序控制 每一条指令在执行的过程中,必须在规定的时间给出各 部件所需操作控制的信号,才能保证指令功能的正确执行。 因此,时序控制就是定时地给出各种操作信号,使计算机系统 有条不紊地执行程序。 4. 数据加工 数据加工是指对数据进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或其他处 理。
第6章中央处理器
第6章中央处理器
图 6-7 所示是一个采用总线结构将运算器、寄存器连 接起来的控制器内部数据通路。其各部件与内部总线 IBUS 和系统总线 ABUS 、 DBUS 的连接方式如图中所示,图中的 “ o ”为控制门,在相应控制信号(信号名称标在“o ”上)的控 制下打开,建立各部件之间的连接。GR 是通用寄存器组, X 和 Z 是两个暂存寄存器。
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第6章资料课件
6.6 打印工作表
• 当制作好工作表后,通常要做的下一步工 作就是把它打印出来。利用Excel 2007提供 的设置页面、设置打印区域、打印预览等 打印功能,可以对制作好的工作表进行打 印设置,美化打印的效果。本节将介绍打 印工作表的相关操作。
• 打印预览 • 打印输出
6.6.1 打印预览
• Excel 2007提供打印预览功能,用户可以通 过该功能查看打印后的实际效果,如页面 设置、分页符效果等。若不满意可以及时 调整,避免打印后不能使用而造成浪费。
• Excel 2007的工作界面 • 工作薄与工作表 •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 单元格的基本操作
6.1.1 Excel 2007的工作界面
• Excel 2007的工作界面主要由Office按钮、标 题栏、快速访问工具栏、功能区、编辑栏、 工作表格区、滚动条和状态栏等元素组成。
6.1.2 工作薄与工作表
• 公式的语法和运算符 • 运算符的优先级 • 公式的输入与引用
6.3.1 公式的语法
• 在Excel 2007中,公式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 所有的公式都以等号开始。 • 输入公式后,在单元格中只显示该公式的
计算结果。 • 选定一个含有公式的单元格,该公式将出
现在Excel 2007的编辑栏中。
• 单击Office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打 印】|【打印】命令,即可打开【打印内容 】对话框,如图6-74所示。在该对话框中, 可以选择要使用的打印机还可以设置打印 范围、打印内容等选项。设置完成后,在 【打印内容】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 即可打印工作表。
习题
1. 在【学生成绩统计】表中将所有学生的“ 语文”成绩按照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如果“ 语文”成绩相同,那么按照“总成绩”, 从高到低排列。
第六章 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六
第六章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数据库一、单项选择题1.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_______。
A.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的数据相互独立B.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其逻辑结构相互独立C.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D.系统的逻辑结构与数据存储结构相互独立【答案】C【解析】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和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相互独立。
2.下列实体集的联系中,属于一对多联系的是_______。
A.学生和课程的联系B.学号与学生的联系C.学生与教室座位的联系D.教研室和老师的联系【答案】D【解析】联系有三类: ( 1)一对一联系( 1∶1) :对应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至多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和实体集B具有1∶1联系。
( 2)一对多联系( 1∶n) :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与之联系;而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至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 存在1∶n的联系。
( 3)多对多联系:若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与之联系;而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m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该两个实体集A、B之间存在m∶n联系。
A选项:一个学生可以选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有多个学生选择,所以学生和课程之间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
B选项:一个学号只能被一个学生使用,反过来讲,一个学生也只能有一个学号,所以学号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是“一对一联系”。
C选项:一个学生在教室里只能有一个属于他的座位,反过来讲,一个座位也只能被一个学生坐,所以学生与教室座位的联系是“一对一联系”。
D选项:一个教研室可以有多个老师,反过来讲,一个老师只从属于一个教研室,所以教研室和老师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
3.数据模型是在数据库领域中定义数据及其操作的一种抽象表示,下面关于数据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计算机科学概论》第6章 程序设计语言
传统的程序设计概念
2.数据结构
抽象的描述:数据的概念形态或布局。 通俗的理解:
当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一组数据结合在一起使用时,可以使 用某种方式将它们组织起来,这种数据的组织方式就叫做数据结构。
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数组,数组有: 同构数组(homogeneous array) 异构数组(heterogeneous array)
字符(character)类型 用来指称符号组成的数据 比较、查找、连接等运算
布尔(Boolean)类型 指称只有真和假两种值的数据项
传统的程序设计概念
1.变量和数据类型-说明变量的一般形式:
数据类型 变量名; 例如: int Height;
int Height, Width; int height = 100;
例如:Z = X + Y; Z := X + Y;
运算符优先(operator precedence) 赋值语句中的表达式的运算次序是借助运算符的优先级实现的 例如:2*4+6/2
重载(overloading):一个运算符的多重使用称为运算符的重载 例如: “abc” + “ok” 结果是:“abcok”
历史回顾
程序设计范型
程序设计范型代表了在构建问题的解决方法时的不同方法。 范型影响了整个软件的开发过程。我们应该称为软件开发范型。
历史回顾
程序设计范型
历史回顾
程序设计范型- 命令型范型 (过程型)
是一种传统的程序设计方法 这种范型告诉我们的程序设计方法是:先找到解决问题的算法,
然后用命令序列表示这个算法。 C、Pascal、BASIC…
过程的目的是要产生一个值,而不是一个动作。 例如: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六章(答案)
1、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MS)三者间的关系是(B)A. DB包括DBS和DBMSB. DBS包括DB和DBMSC.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D. DBMS包括DB和DBS2、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其水平方向上的行称为元组,也称(B)A. 字段B. 记录C. 分量D. 域3、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其垂直方向上的列称为属性,也称(D)A. 域B. 分量C. 记录D. 字段4、在表中选择记录形成新表,属于关系运算中的(C)A. 复制B. 投影C. 选择D. 连接5、DBMS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A. 网络连接B. 数据操纵C. 数据定义D.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6、(A)是一种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A. 概念模型B. 关系模型C. 层次模型D. 数据模型7、在表中选择不同的字段形成新表,属于关系运算中的(A)A. 投影B. 复制C. 连接D. 选择8、用于RDBMS的模型是(B)A. 数据模型B. 关系模型C. 概念模型D. 树状模型9、下列(D)不属于常用的DBMS数据模型A. 层次模型B. 网状模型C. 关系模型D. 线性模型10、下列属于关系基本运算的是(B)A. 并差交B. 选择投影C. 选择排序D. 连接查找11、关于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的数据来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 数据库的数据可以来源于多个异种数据源,而数据仓库的数据一般来源于同种数据源B. 两者都可以来源于多个异种数据源C. 两者一般来源于同种数据源D. 数据库的数据一般来源于同种数据源,而数据仓库的数据可以来源于异种数据源12、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其水平方向上的行称为(D)A. 分量B. 属性C. 域D. 元组13、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所管理的关系是(C)A. 一个表文件B. 若干个数据库文件C. 若干个二维表D. 一个数据库文件14、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其垂直方向上的列称为(A)A. 属性B. 域C. 分量D. 元组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由一对导体组成,它们是按“同轴”的形式构成 线对,最里面是内导体,外包一层绝缘材料,外面再套一 个空心的圆柱形外导体,最外面则是起保护作用的塑料外 皮。内导体和外导体构成一组线对,外导体也可由编织线 来实现。
光缆
光缆由包裹在一起的一根或多根光纤构成。光纤是一根很 细的可传导光线的纤维媒体,其半径仅几微米至一二百微 米。制造光纤的材料可以是超纯硅、合成玻璃或塑料。
主机号,也叫做主机地址,用于标识同一个网络上的各个计算 机。
IP地址有二进制和十进制两种格式。十进制格式是由二 进制翻译过来的,用十进制表示为了便于使用和记忆。 二进制的IP地址共有32位,如:11001010 01100011 01100000 01000100,若将每个字节用一个十进制数表 示,并用“.”分隔,上例就变为 202.99.96.68。
收点(目的)之间构成一条实际连接的专用物理线路,最 典型的电路交换网络就是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 (2)报文交换网络 报文交换又称为存储转发技术,该方式不需要建立一条专 用的物理线路。信息先被分解成报文,然后一站一站地从 源头送达目的地,这有点类似通常的邮政寄信方式。 (3)分组交换网络 分组交换网络的基本原理与报文交换相同,它也不需要建 立专用的物理线路,但信息传送的方式不是报文而是分组, 分组的最大长度比报文短得多。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组成计算机网络的计算 机、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的物理布局,即 计算机网络是怎样构成的一种图示。
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主要有四种:总线型、 星型、环型、网状型。实际网络的拓扑结 构可以是这些基本结构的扩展或混合使用。
总线型
总线结构是使用同一条通信线路连接所有计算 机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所有计算机共用同 一条通信线路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六章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六章第六章数据库技术基础1.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以下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50年代中期以前);文件系统阶段(50 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数据库系统阶段(60年代后期以来)。
人工管理阶段当时外存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软件没有操作系统,数据的处理是批处理。
人工管理数据具有如下特点:1)数据不保存2)数据需要由应用程序自己管理,没有相应的软件来处理数据3)数据不共享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在操作系统中有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一般称为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是数据库系统发展的初级阶段。
用文件系统管理数据具有如下特点:1)数据可长期保存2)简单的数据管理功能3)数据共享性差4)数据的独立性差。
数据库系统阶段60年代末期,人们对文件系统进行了扩充,研制了一种结构化的数据组织和处理方式,才出现了真正的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如下:1)数据的集成性2)数据的高度共享性与低冗余性3)数据独立性高2. 数据的独立性包括:①物理独立性:是指数据的物理结构的改变,如存储设备的更换、物理存储的更换、存取方式改变等都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从而不致引起应用程序的改变。
②逻辑独立性:是指数据的总体逻辑结构改变时,如修改数据模式、改变数据间的联系等,不需要修改相应的应用程序。
3.数据库的基本术语(1)数据(Data)定义: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表现形式不仅是数字,还包括字符(文字和符号)、图表(图形、图像和表格)及声音、语言等。
信息是从原始数据中经过筛选、提炼等加工后,产生的对决策有影响的数据。
(2)数据库(Database)定义:数据库(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有以下特点:1)数据结构化2)实现数据共享3)减少数据的冗余4) 数据独立。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定义: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OS)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负责数据库中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数据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接口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六章
指令周期的基本概念
节拍的宽度取决于CPU完成一次基本的微操作的时 间,如:ALU完成一次正确的运算,寄存器间的一 次数据传送等。
不同的指令,可能包含不同数目的机器周期。 一个机器周期中,包含若干个时钟周期(节拍脉冲
或T脉冲)。 CPU周期规定,不同的计算机中规定不同
2. 每条指令的指令周期不同
➢译码器经过对指令进行分析和解释,产生相应的控 制信号提供给时序控制信号形成部件。
机器周期、工作节拍、脉冲及启停控制线路
➢由脉冲源产生一定频率的脉冲信号作为整个机器的 时钟脉冲
时序控制信号形成部件
➢时序控制信号形成部件又称微操作信号发生器,真 正控制各部件工作的微操作信号是由指令部件提供 的操作信号、时序部件提供的时序信号、被控制功 能部件所反馈的状态及条件综合形成的。
2. 微操作:是微命令的操作过程。
– 微命令和微操作是一一对应的。 – 微命令是微操作的控制信号,微操作是微命令的操作过程。 – 微操作是执行部件中最基本的操作。
由于数据通路的结构关系,微操作可分为相容的和互斥:
1. 互斥的微操作,是指不能同时或不能在同一个节拍内并行执行的 微操作。可以编码
2. 相容的微操作,是指能够同时或在同一个节拍内并行执行的微操 作。必须各占一位
联合控制方式
– 大部分指令在固定的周期内完成,少数难以确定的操作采 用异步方式
– 机器周期的节拍脉冲固定,但是各指令的机器周期数不固 定(微程序控制器采用)
微程序控制原理
1. 微命令:控制部件向执行部件发出的各种控制命令叫作 微命令,它是构成控制序列的最小单位。
– 例如:打开或关闭某个控制门的电位信号、某个寄存器的打入脉 冲等。
读写时序信号的译码逻辑表达式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6章 中央处理器
9、制造工艺 线宽是指芯片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可 以用线宽来描述制造工艺。线宽越小,意味着芯 片上包括的晶体管数目越多。Pentium Ⅱ的线宽 是0.35μm,晶体管数达到7.5M个;Pentium Ⅲ的 线宽是0.25μm,晶体管数达到9.5M个;Pentium 4的线宽是0.18μm,晶体管数达到42M个。近年 来线宽已由0.15μm、0.13μm、90nm一直发展到 目前最新的65nm,而45nm和32nm的制造工艺 将是下一代CPU的发展目标。
4、前端总线频率 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 示,它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最主要通道,主 要指连接CPU和北桥芯片,因此前端总线的数据 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作用很大。 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前端总线频率与外 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频率为外 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需要前端总线频率 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 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使得前端总线频率成 为外频的2倍、4倍甚至更高。
从程序运行的角度来看,控制器的基本功能 是对指令流和数据流在时间与空间上实施正确的 控制。
对指令流的控制: 指令流出的控制 指令分析与执行的控制 指令流向的控制
对数据流的控制主要应包括对数据的流入 与流出的控制;对数据变换、加工等操作的控 制。
对于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而言,数据流 是根据指令流的操作而形成的,也就是说数据 流是由指令流来驱动的。
… 状态寄存器 节拍发生器 译码器 地址形成中断控制逻辑
指令结束 中断请求
时钟
操作码
地址码
1、指令部件 指令部件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取指令并分析指 令。指令部件包括: ⑴ 程序计数器(PC) ⑵ 指令寄存器(IR) ⑶ 指令译码器(ID):指令译码器又称操作码译 码器或指令功能分析解释器。暂存在指令寄存器 中的指令只有在其操作码部分经过译码之后才能 识别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指令,并产生相应的控 制信号提供给微操作信号发生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六章)
• • • • 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主要用来完成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功能; 寄存器:用来存放中间结果、缓冲作用 控制器是全机的指挥中心,在在它的控制下,计算机总是遵循“取指令, 执行指令,取下条指令,执行下条指令…”这样周而复始地工作直到停机 为止。 控制器对指令的执行过程的控制有三种方式: – 同步控制方式
• 现代计算机系统广泛采用的方式 • 基本思想:将每个指令周期分成多个机器周期,每个机器周期中再分成 多个节拍,于是各条指令可取不同的机器周期数作为各自的指令周期。 如简单指令包含一个机器周期,复杂指令可包含多个机器周期。 • 这种方式不浪费很多时间,控制上又不十分复杂。
二、控制器的功能与组成 1、控制器的功能
WE M
RD M
RD M
ZF=1?
IR(ADR)→PC
写入操作
读出操作
AC+MDR→AC
读出操作
AC∩MDR→AC
0→启停逻辑
第六章 中央处理器 (10)
四、时序部件
– 指令的执行过程严格按照指令操作流程图所规定的时序定时; – 时序部件用来产生必要的时序信号为机器周期和节拍信号定时; – 根据组成计算机各部件的器件特性,时序信号通常采用“电位-脉 冲”制。 – 时序部件的构成
C0~C31
译码器
Hale Waihona Puke XXXXX 控制字段源部件地址
目标部件地址
地址字段
第六章 中央处理器 (19)
(2)、微指令的地址字段 – 微程序有两种不同的顺序控制方式:断定方式和增量方式。两种方 式下地址字段的设置不同。 – 断定方式
• 微指令在CM可不顺序存放 • 外部测试条件的考虑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6章
程序由两局部组成:说明局部和 执行局部。
说明局部主要包括程序名、参数 〔常量、变量〕及其参数类型的 说明;
执行局部是程序的主体,完成具 体的计算和处理任务。
printf("circle_area=%f", circle_area);
}
主要内容
计算机程序与 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设计过程 及方法
算法基础
❖ 面向对象语言将客观事物看作具有属性和行为的对象,通过抽象找 出同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和行为,形成类。通过类的继承与多态可以 很方便地实现代码重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程序的复用能力和程序开 发效率。面向对象的语言有C++、Java、Visual Basic等。
编译与解释
❖ 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计算机不能直接识别和执行源程 序。在执行源程序前需要通过翻译成机器语言形式的目标程序,这种 “翻译〞通常有两种方式,即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特征
表达式
❖ 表达式是程序中进展计算并取值的根本单位,它由常量、变量、函 数调用和运算符组成。通常表达式由假设干个运算符把一些运算对 象连接在一起。
❖ 例如,圆半径r,求圆面积的C语句如下:
s=PI*r*r;
其中,PI*r*r就是一个表达式,r和s都是变量,PI是符号常量。=是 赋值运算符。
按功能将该任务分解成4 个子任务,即 ① 输入子任务; ② 计算平均成绩子任务; ③ 降序排序子任务; ④ 输出子任务。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特征
对象的作用域
❖ 对象的作用域是指变量使用的有效范围,它与定义对象的位置和过 程的构造有关。
例如
在C语言程序中,定义在函数内的变量称为局部变量,它的使 用范围只局限于定义它的函数体内,定义在函数外的变量称为 全局变量,它的使用范围是从定义该变量的地方开始生效。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答案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例题与解析】1、一个办公室中有多台计算机,每个计算机都配置有网卡,并已经购买了一台网络集线器和一台打印机,一般通过()组成局域网,使得这些计算机都可以共享这一台打印机。
A 光纤B 双绞线C 电话线D 无线【解析】B,参见局域网的组成,在一个办公室中,通过双绞线连接集线器和计算机网卡,然后对计算机进行协议配置和打印机共享配置,则所有的计算机都可以共享这一台打印机。
2、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网站分别为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他们同属于中国教育网B 它们都提供www服务C 他们分别属于两个学校的门户网站D 他们使用同一个IP地址【解析】D,域名是层次化的。
cn代表中国,edu代表教育网,pku代表北京大学,tsinghua代表清华大学,www代表提供www服务的主机名,两台www主机不可能使用同一个IP地址。
3、提供可靠传输的运输层协议是()。
A TCPB IPC UDPD PPP【解析】A,在TCP/IP协议簇中,有两个互不相同的传输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它安全,可靠,稳定但是效率不高,占用较多资源。
UDP协议是无连接方式的协议,它的效率高,速度快,占资源少,但是传输机制为不可靠传送,必须依靠辅助的算法来完成传输的控制。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Internet计算机必须是个人计算机B Internet计算机必须是工作站C Internet计算机必须使用TCP/IP协议D Internet计算机在相互通信时必须运行同样的操作系统【解析】C,任何计算机,从掌上PC到超级计算机都可以使用TCP/IP连接到Internet。
且上网的计算机可以运行任何使用TCP/IP协议的操作系统进行相互通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036.1大纲考点1、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关系、关系运算、属性、域、元组、码、分量、关键字的概念。
2、Access数据库的组件。
6.2知识点一、PowerPoint基础知识1.PowerPoint 概述PowerPoint 是Microsoft Office 中的一个组件,用来创建和编辑演示文稿。
一个演示文稿是由若干张幻灯片组成的,其扩展名为.PPT。
当前流行版本是PowerPoint2003。
2.PowerPoint的启动与退出(1)启动方法“开始”→“程序”→“MicrosoftPowerPoint”;“开始”→“运行”,用命令方式启动;双击桌面上的快捷图标;打开任意一个PowerPoint文档。
(2)退出方法单击标题栏右上角的关闭按钮;选择“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双击标题栏左上角的控制菜单按钮;按Alt+F4组合键。
3.演示文稿的新建(1)用“内容提示向导”创建启动PowerPoint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内容提示向导”单选框,在7种演示文稿类型中选择一种,然后按照向导提示一步步完成创建。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修改其中的内容,或添加新的幻灯片,以便得到自己所需的演示文稿。
(2)用“设计模板”创建启动PowerPoint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设计模板”单选框,选择模板→“确定”→“新幻灯片”对话框,在此为幻灯片选择版式,并输入内容。
在“新建演示文稿”对话框中若选择“演示文稿”选项卡,窗口中也列出了许多模板类型,用户可从中选择一种。
“演示文稿”与“设计模板”选项卡不同之处在于,“演示文稿”不仅提供设计方案,还建议实际内容。
(3)用“空演示文稿”创建启动PowerPoint→“空演示文稿”单选框→“确定”→“新幻灯片”对话框,在此为幻灯片选择版式,并输入内容。
4.演示文稿的打开与保存(1)打开演示文稿启动PowerPoint→“打开已有的演示文稿”单选框→“确定”→“打开”对话框→选择驱动器和文件夹→在列表框中用鼠标双击需要的文件名。
(2)保存演示文稿保存新建的演示文稿:“文件”→“另存为”→“另存为”对话框→设置想保存演示文稿的驱动器和文件夹→在“文件名”文本框中键入所需的文件名。
保存已有演示文稿的修改,则使用选择“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或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
5.视图方式PowerPoint提供了普通视图、大纲视图、幻灯片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幻灯片放映视图和备注页视图6种视图。
可使用“视图”菜单或幻灯片编辑区左下角的视图按钮进行视图方式的切换。
(1)普通视图包含大纲窗格、幻灯片窗格和备注窗格三种窗格。
大纲窗格:显示各张幻灯片的文字,不包含图形等其他对象。
可用大纲窗格输入并组织演示文稿内容。
在大纲窗格中可根据需要降低和提升大纲的级别。
幻灯片窗格:显示一张幻灯片外观,可以编辑文字、移动文字或标题位置、添加图形或表格、创建超级链接以及添加动画等。
备注窗格:用来编辑备注文字。
(2)幻灯片视图与普通视图相似,只是以更大的窗格显示一幅幻灯片,同样可以进行文本编辑和插入图片、背景、颜色、阴影等静止对象。
(3)大纲视图与普通视图相似,只是大纲窗格更大。
(4)幻灯片浏览视图显示演示文稿中的所有幻灯片缩图,可以观察到所有幻灯片的外貌、风格及演播顺序。
可以组织幻灯片的顺序,添加、删除、移动幻灯片,设置切换效果等。
但不能对幻灯片的内容直接进行修改。
(5)备注页视图可输入文字及图形注释内容,注释在演示时不显示。
但幻灯片在此不能被编辑。
(6)幻灯片放映视图整个屏幕显示一张幻灯片,演示放映效果。
可按Esc键或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结束放映”命令项随时结束放映。
二、PowerPoint操作1.建立和编辑幻灯片(1)插入幻灯片方法1:单击“插入”菜单的“新幻灯片”命令项,选择版式,单击“确定”。
方法2:单击“插入”菜单的“幻灯片副本”命令项。
方法3:在大纲窗格中,单击下一张的幻灯片标记右边,按Enter键,则就在该幻灯片前插入一张新幻灯片。
方法4: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幻灯片(从文件)”命令项,将插入另一个演示文稿中的全部或部分幻灯片。
(2)删除幻灯片在大纲视图或幻灯片浏览视图中选择了一张或多张幻灯片后,按Delete键。
(3)移动和复制幻灯片可用剪贴板或用鼠标拖动。
在大纲视图中,可用“大纲”工具栏中的工具移动幻灯片或部分标题。
(4)输入在幻灯片中,单击占位符,输入文本、图表、表格等内容。
如需要在幻灯片的其他位置添加文本,可利用文本框或改变原有的版式。
(5)幻灯片的选择选择整张幻灯片:在大纲视图中,单击幻灯片标记;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单击幻灯片。
选择连续幻灯片:在大纲视图中,先单击第一张幻灯片标记,再按住Shift键,单击最后一张幻灯片标记;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先单击第一张幻灯片,再按住Shift键,单击最后一张幻灯片。
选中某标题以及它的各层子标题:在大纲视图中,单击该标题行的项目符号或其左侧。
2.组织结构图建立(1)使用组织结构图幻灯片版式在“插入”菜单上,单击“新幻灯片”,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组织结构图”幻灯片版式。
双击组织结构图占位符,使用组织结构图的工具和菜单可进行设计。
(2)插入组织结构图显示要添加组织结构图的幻灯片,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图片”,然后单击“组织结构图”。
即显示“Microsoft 组织结构图”对话框,使用组织结构图的工具和菜单进行设计即可。
3.设计模板的使用(1)应用设计模板“格式”菜单→“应用设计模板”→在弹出的“应用设计模板”对话框中选择合适模板,则整个演示文稿的幻灯片都按照选择的模板进行改变。
(2)创建设计模板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演示文稿保存为设计模版。
保存的方法只是在保存对话框的“保存类型”选择框中选择“演示文稿设计模板”即可,演示文稿模版的扩展名为.POT。
(3)创建内容模板创建内容模板的方法与创建设计模板的方法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是在创建内容模板时,只能打开已有的演示文稿或模板作为新模板的基础。
4.幻灯片母版的设置母版可分为四类:幻灯片母版、标题母版、讲义母版和备注母版。
(1)幻灯片母版这是最常用的母版,控制除标题幻灯片以外的所有幻灯片的格式。
幻灯片母版上有五个“占位符”,分别用来更改文本格式、设置页眉、页脚、日期及幻灯片编号、向母版插入对象以确定幻灯片母版的版式。
(2)标题幻灯片母版标题幻灯片母版控制的是演示文稿的第一张幻灯片,它必须是“新幻灯片”对话框中的第一种“标题幻灯片”版式建立的。
(3)讲义母版用于控制幻灯片以讲义形式打印的格式。
(4)备注母版提供演讲者备注使用的空间以及设置备注幻灯片的格式。
5.配色方案的设定选择要改变配色方案的幻灯片,单击“格式”菜单的“幻灯片配色方案”命令项,在“配色方案”对话框的“标准”选项卡中选择配色方案,也可在“自定义”选项卡中定义各项颜色。
新的配色方案可以只应用于当前幻灯片,也可以应用于全部幻灯片。
6.动画效果的设置(1)设计基本动画选择需要动态显示的对象或占位符,选择“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预设动画”命令的相应选项完成设置。
(2)自定义动画设计可以较为灵活地更改幻灯片上对象出现的顺序,并设置每个对象的播放时间、动态显示图表中的各个元素。
可以使用“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自定义动画”命令,在打开的“自定义动画”对话框中完成动画的自定义。
(3)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也可以利用“幻灯片浏览”工具栏设置动画。
7.切换效果设置方法1:使用“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幻灯片切换”命令。
换页方式可以设定为“单击鼠标换页”或“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自动换页。
方法2: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可以利用“幻灯片浏览”工具栏,设置切换效果。
8.超级链接选择要创建超级链接的对象,单击“插入”菜单中的“超级链接”命令项,或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插入超级链接”按钮,或快捷菜单中的“超级链接”命令项,可建立与Web 页、文本文件、E-mail、磁盘中其他文件等的链接。
超级链接可以被修改和删除。
9.动作设置在幻灯片中可以创建动作按钮来完成幻灯片的播放组织。
创建动作按钮可使用“幻灯片放映”菜单上的“动作按钮”命令。
三、PowerPoint的放映与打包1.演示文稿的放映(1)启动放映方法1:单击演示文稿窗口左下角视图按钮中的“幻灯片放映”按钮,从插入点所在幻灯片开始放映。
方法2:使用“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观看放映”命令项。
方法3:使用“视图”菜单中的“幻灯片放映”命令项。
(2)将演示文稿保存为以放映方式打开的类型可以将演示文稿保存为幻灯片放映的文件(扩展名为.PPS),在“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中双击该文件可直接播放。
2.演示文稿的打包如果不知道要放映文稿演示的计算机是否安装的PowerPoint,则可以使用PowerPoint提供的“打包”功能,选择包含“PowerPoint 播放器”的选项,使没有安装PowerPoint 的计算机上放映幻灯片。
方法: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包”命令项,按向导提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