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寂寞教学设计
小学校本课程陶渊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陶渊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第四册,第二单元“名人长廊”第5课《陶渊明》。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陶渊明处所的时代背景,对陶渊明这个人物有初步的认识。
2.理解《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的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五柳先生传》的意思。
难点:体味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
【教学准备】
1.陶渊明的生平资料。
2.采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准备环节:
课前游戏导入——击鼓传花
宝盒,里面藏着3个密函,就是关于我们今天上课的内容,看看幸运花落谁家,能大家提供重要线索。
绣球里的三个线索:
①东晋诗人
②开创“田园诗”被称“田园诗人”第一人,线索说完了?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谈话:通过这三个线索,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吗?
预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同学们学习过的古诗,所以能够判断出其作者为陶渊明?
一、学习陶渊明生平、文学成就。
过渡谈话,揭示课题。这个人就是陶渊明。
1.生平
教师谈话: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所以我们还可以怎样称呼他?
预设: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说出来又名“陶潜”,“陶元亮”教师拓展。
谈话:又名“潜”我们也可以叫他陶潜。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提到的“陶潜”就是陶渊明。
充提补示:有个人叫诸葛亮,字孔明,所以许多人叫他诸葛孔明。
还可以怎样称呼陶渊明:陶元亮
教师奖励评价: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分享的资料,给你一个锦囊,先别打开,后面它可要派上大用场。
2.文学成就
教师谈话:陶渊明是东晋诗人,他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其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结合陶渊明生平,感受诗中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师生梳理诗意,品析诗人写作缘由,探究诗人的情感归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归隐田园、独善其身”的人生选择,从而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提供参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品味诗句意思,理解诗中抒发的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悲寂之情
难点:探究诗人选择归隐的必然性,从而感受陶渊明抒怀诗的质与真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一个人内心最柔软处、最深刻处、最真情处的体现,所有文学体裁中,只有诗歌才能让我们看见一个精彩的灵魂穿越时空不朽而来。
(二)初赏诗歌,品其诗意
1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PPT逐句显示诗句,学生品析,教师指导)
此句“沦”为落下,“河”也作“阿”;“素月”指白月。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
一落一升,时光匆匆;起笔日月,心有乾坤。首句就能体现诗人笔力之巨。
2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学生品析,教师指导)
“遥遥”,高远貌,写出纵向距离之远;“荡荡”,广大貌,写出横跨空间之广,月洒清辉,无限光明,荡荡辉景,光明澄澈。此二句,亦可见渊明笔力之巨。
问题1:此时美景可能触发诗人怎么的情怀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
答:自然永恒广大,岁月如梭,时光流逝。
3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学生分析,教师指导)
“房户”指房门,风吹入户,枕席生凉。貌似诗人并没有我们直接,反而宕开一笔,由室外转室内,让我们在感受广大的月色之后,聚焦一点。夏去秋来,季节轮回,岂止月色让人生悲,四季匆匆,气候易变,不也让人哀叹。
陶渊明《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i.了 解 诗 眼 、物我 两 忘 的 中 国 传 统 诗 歌 美 学 概 念 ;2. 学 会 判 断 “有 我 之 境 ”和 “无我之 境 ”的诗歌;3.把握诗歌及其他类 型文学作品的评价最高标准是 “真 ”(即“物我两忘”的境界)。
二.整体感悟:寻一段味道 为 什 么 陶 渊 明 能 排 在 “古代 诗 人 榜 ”的 榜 首 呢 ?让我 们 从 他 的 经典作品《饮 酒 (其 五 )》中去寻找 答案。 活动二 1 . 齐 读 诗 歌 ,感受诗歌的味 道。 提 问 :如果用一两道菜品来 形容这首诗,你觉得会是哪道菜? (教师PPT上 展 示 菜 品 选 项 ,学生 可从 选 项 中 选 择 ,也可以另外说 菜品。) 预 设 :陶渊明这首诗像是清 淡 口 味 的 菜 品 ,比 如 清蒸豆腐,水 煮 白 菜 。虽 淡 ,但却不是淡而无 味 ,是淡中有原味。有点像广东人 对 白 切 鸡 的 最 高 评 价 是 — “这 鸡 有 鸡 味 !” (设 计 意 图 :让 中 职 学 生 说 出 “冲淡”“恬 淡 ”等表示诗味的词是 有 困 难 的 ,即 便 少 数能说出,也未 必是真正“品 ”到 了 诗 味 。本环节 运 用 类 似 “通 感 ”的 手 段 ,让学生 用 菜品 比 喻 陶 诗 ,直 观 生 动 ,由浅 人深。) 2. 诗人简介 陶诗为什么这么清淡呢?可 能 因 为 太 穷 了 ,吃 得 很 寡 淡 ,所以 诗 歌 也 变 得 “淡 ” 了— 开个玩
陶渊明教学设计方案
《陶渊明失意人生的诗意栖居》讲座课教学设计
【课前互动】1、陶公其人知多少?能讲讲你所了解的陶渊明吗?
2、陶公其事知多少?能讲一两则故事与大家分享吗?
3、陶公其诗知多少?能背诵你所熟悉的诗作吗?
一、【课前导入】
从先秦到晚清,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诗人不胜枚举,因此有人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诗人有哪几位?今天我们所要讲的就是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人之祖的陶渊明。下面就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结合其不同阶段的诗作,探寻他的人生轨迹。在那段动乱不堪的年代里,是什么使得他的才情得以蒸馏?又是哪些经历让他放弃仕途,甘愿过舒淡自然,躬耕自资的生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陶渊明失意人生的诗意栖居。
陶渊明的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出仕前的青少年时期,出仕游宦时期和隐逸时期。我的讲解也依着此三部分来展开,主要有四方面内容构成:分别是清贫家世少有大志、乱世傲骨时仕时隐、归隐田园抱朴归真、田园诗人旷世独立。
二、【详解其人】
板块一:清贫家世少有大志
【板块热身】
1、你知道陶渊明心目中的两位“偶像级”人物是谁吗?
2、青少年时期的陶渊明有哪些小故事呢?
3、青年时期的陶渊明有哪些名作传世呢?
1
家道渐趋中落。家道的中落,使陶渊明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充裕的生活条件。祖上留下的产业虽少,但还能让他潜心读书,孜孜向学。陶渊明成年之后回忆往事时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陶渊明的青少年时代,是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时代。那时,他“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希望能展翅腾飞,遨游苍穹,希望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搏取像他曾祖父陶侃那样的丰功伟业。“少时壮且厉,
陶渊明归隐诗教案教学设计
陶渊明归隐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陶渊明的归隐诗,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归隐心态,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珍惜现有生活和回归内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归隐心态;
2.分析归隐诗的意境和内涵;
3.培养学生的自然情感和向往。
三、教学难点
1.理解陶渊明的归隐心态和对自然的热爱;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
1.陶渊明的相关诗歌和生平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导入】
1.通过幻灯片展示陶渊明的画像和相关诗作,激发学生对陶渊明的
兴趣和好奇心;
2.播放一段陶渊明的音乐或者自然景观的视频,营造自然的氛围。
【呈现】
1.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和归隐心态,让学生对陶渊明的背景和心境有
初步了解;
2.分析归隐诗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的描述进入陶渊
明的内心世界;
3.呈现诗歌,逐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和诗人的情感;
4.分组讨论,让学生就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展开深入探讨,提出自己
的见解。
【实践】
1.给学生提供一些农村或自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描写来感
受自然之美;
2.组织学生外出采风,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用自己的方
式记录所见所闻;
3.让学生在诗的基础上创作自己的小诗,表达对自然的情感和向往。
【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的小诗和采风成果,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老师评价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的创作和表达。
【总结】
总结陶渊明的归隐诗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收获,强调珍惜现有生活和
回归内心的重要性。
六、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陶渊明的归隐诗,背诵并写下自己的
陶渊明杂诗(其二)教案教学设计
陶渊明杂诗(其二) 教案教学设计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知道魏晋门阀士族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压制、迫害;细心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诗歌的艺术构思和意境创设。
过程与方法:教师范读提示字音、节奏,学生参照注释朗读分析初通大意,师生共同探究主题、手法、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归隐田园、独善其身”的人生选择,感受作者寂寞、苦闷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教法教学重点:朗读品味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抒发的悲哀寂寞的情感。教学方法:涵咏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意味,讨论作者人生选择的意义。教学设想:读一读,想一想,评一评,议一议l
一、课前导入: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其中写到: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下面让我们与陶公对饮畅叙。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诗 中 景 物 ,教 师 在 黑 板 上 圈 画 出
A :用 第 三 人 称 ,诗 人 ……
词 语 。把同学心中的田园与陶渊
B : 尝 试 用 第 一 人 称 ,“我 ”
明身处的田园略做比较。
板 书 :庐 、菊 、篱 、南 山 、山 气 、
教 师 点 评 、小 结 。
夕 阳 、飞鸟
配 乐 ,教 师 组 织 、设 计 朗 诵 。
“心 中 的 田 园 ”。
教 师 示 范 :简 陋 的 草 庐 、疏疏
3.
陶 渊 明 是 中 国 第 一 位 田 园落 落 的 篱 笆 ……
诗 人 ,大 家 大 声 朗 读 《〈饮 酒 〉(其
学 生 互 助 ,完 成 任 务 ,并 百度文库 明
五 )》,看 看 你 心 中 的 田 园 景 象 ,与 理 由 。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 庐 在 人 境 ,而 无 车 马 喧 。 问 君 何 能 尔 ,心 远 地 自 偏 。 采 菊 东 篱 下 ,悠 然 见 南 山 。 山 气 日 夕 佳 ,飞 鸟 相 与 还 。 此 中 有 真 意 ,欲 辨 已 忘 言 。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讨 论 ,互 助 回 答。 教师小结。 四.吾心安处,欲 辩 忘 言 有 一 位 哲 学 家 说 :“人 执 双 重
会 联 想 到 哪 些 景 或 物 呢 ?请同学
采 菊 东 篱 下 ,悠 然 见 南 山 。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设计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理解作者不满现实,反抗黑暗,不与当时黑暗的上流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他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把握诗歌意象,欣赏诗歌的意境,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知人论世,诗人简介
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会赏诗,还要学会品人。我们要学会知人论世,知人论文。对于诗人陶渊明,大家都比较熟悉,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
而陶渊明的作品大多都是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的赞美,因此有隐逸诗人之宗的美称。并且他还开创了田园诗一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从此,田园诗不断发展,唐代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又被称为田园诗人。
三、朗读诗歌,释题。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归园田居》也就是他退隐后做的《归园田居》诗一组里的第一首。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归”)那题目的意思是?(回到田园生活)
2、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已经明确告诉我们陶渊明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的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从题眼展开,通过思考下面四个问题来解读诗歌。
①从何而归②为何而归③归向何处④归去如何
3、下面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并思考这四个问题。
四、诗歌分析
(1)从何而归? (官场)
1.诗中作者把官场比喻成什么?(尘网、樊笼)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1.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陶渊明“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有心出仕,
但又厌倦官场世俗的束缚,总处在出仕与归隐的心理冲突之中。他29岁开始人仕,时官时隐13年,这种“一心处两端”的矛盾贯穿一生,所以鲁迅说他“并非浑身是静穆”。
2.《饮酒》诗是陶渊明诗歌成熟时期的作品,42岁辞官归乡至此53岁作《饮酒》诗回归以往,内心产生积累复杂矛盾而又无法克服的心境的表露。正所谓其诗非属回顾往事,又非尽在言理,正是即景生情,有所感怀而作。《饮酒》共二十首,此诗为第五首。写作时间大约是417年。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
逍遥自在陶渊明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逍遥自在陶渊明归园田居教学设计逍遥自在——陶渊明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引言】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农学家,他以他的诗篇和农业研究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其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更是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推崇。本文将根据陶渊明归园田居的主题和意义,设计一堂关于陶渊明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经典。
【活动一:背诵与解读】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归园田居》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主题和情感。
活动流程:
1. 背诵环节:老师为学生分发《归园田居》,并鼓励他们熟记其中的诗句和段落。
2. 解读学习:学生们就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句型和修辞手法展开讨论,以理解陶渊明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活动二:田园体验】
活动目标: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更加贴近陶渊明的创作背景和陶渊明的理念。
活动流程:
1. 诗歌创作: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前往校园内的田园区域,观
察周围的景色和大自然元素,并尽可能用诗歌写下对这些景物的感受
和体验。
2. 诗歌分享:学生们将自己创作的诗歌进行分享,并互相点评和欣赏。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借鉴彼此的创作,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
水平。
【活动三:文学素养培养】
活动目标:通过学习陶渊明的诗词和相关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
学素养和批评能力。
活动流程:
1. 作品欣赏:学生们根据老师分发的陶渊明的其他诗作,进行在课
堂上进行朗读和讨论。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深入思考。
2. 批评写作:鼓励学生们撰写有关陶渊明作品的评论文章,让学生
们进一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见解。
【活动四:农业体验】
高中语文_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归案园田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以及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
诵读体会和关键句翻译鉴赏分析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适时点拨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教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洲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作品《<归园田居>其一》.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出声朗读
三、初读文章
重点字音的把握。
四、整体把握
一首诗的标题往往能反映是个核心内容“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以归于为核心解读诗歌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我相信同学们对诗歌的内容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痛恨官场的生活。“尘网”,“樊笼”。整个官场如同一张捕捉鸟兽的罗网束缚着他,用这种比喻,写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对诗人的束缚。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
(封面)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品味诗的意境美,感悟陶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2、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陶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体会“陶诗”的思想意义及创作风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陶渊明的生平、故事、饮酒诗和田园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古代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有着高尚的品格,往往与社会的浊流产生矛盾,与官场上的黑暗相对立,于是他们大多数会选择一条路——辞官归隐。东晋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他弃官归田后,做了许多悠然自得的诗,来表明他的心志,我们就以“走近陶渊明”为题,学习《饮酒》诗,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意境,体会他的内心世界。也认识一下作者的风格。
二、学生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1、讲述陶渊明生平、故事。
2、陶渊明的田园诗。
3、陶渊明的饮酒诗。
三、朗读、体会这首诗
陶渊明阅读教学设计
测验与考试:通过测验和 考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 陶渊明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程度
通过测验和考试的 方式,检查学生对 陶渊明诗歌的理解 和掌握程度。
测验和考试是评价学 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 段,可以客观地反映 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测验和考试,教 师可以了解学生对陶 渊明诗歌的掌握程度 ,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效果。
角色扮演:让学 生扮演陶渊明或 其作品中的角色, 通过亲身体验来 感受和理解作品
结合方式:在情 境模拟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角 色扮演,实现情 境与角色的有机 结合
教学效果:增强 学生的参与感和 体验感,提高学 生对陶渊明作品 的兴趣和理解能 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网络资 源利用
利用多媒体技 术,展示陶渊 明诗歌的创作
的有效性。
反思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 高学习效果。
改进教学策略: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持续学习与提升: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 地指导学生。
感
谢
观汇
看
报 人 :
XXX
测验和考试可以激 励学生认真学习陶 渊明诗歌,提高学 习效果。
教师自我反思:根据学生 的表现和评价,反思自己 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一 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 注 学 生 的 反 馈 : 根 据 学 生 的 表 现 和 评 价 , 了 解 他 们 对 教 学 内 容 的 掌 握 程 度 , 以 及 教 学 方 法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引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点击阅读。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讲—赏—评—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和理解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媒体] 播放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
(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
通过诵读、讲解、讨论、比较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引导学生体会陶渊明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自然美学观念,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与要求
陶渊明《饮酒》诗歌的解读与赏析;陶渊明的其他代表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介绍;陶渊明诗歌风格与特点的分析与比较。
01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解读陶渊明及其作品,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2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陶渊明《饮酒》等作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课程背景及意义
学生能够掌握陶渊明《饮酒》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了解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创作背景
《饮酒》以酒为引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追求。诗中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追求真我的思想境界。
主题
《饮酒》创作背景及主题
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以自然、质朴、清新著称。《饮酒》一诗中,他以平淡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感受。
原文朗读
教师对诗中的生僻字、难词进行注释讲解,帮助学生疏通文意,理解诗歌内容。
陶渊明诗(归园田居-饮酒)教学设计一等奖
陶渊明诗(归园田居-饮酒)教学设计一等奖
《陶渊明诗(归园田居-饮酒)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陶渊明诗(归园田居-饮酒)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有关田园诗及其代表作家的知识;
(二)体会陶诗两首的意境和思想意义;
(三)领会陶诗两首的风格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字词释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少,年少,从小。适,适应。俗,世俗。韵,气质、性格、情趣。性,本性,性格。本,本来。丘山,这里指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大自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尘网,尘世的罗网,指仕途。仕途有如罗网一样,使人不得自由。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荫,这里作动词,遮蔽。罗,排列。在后檐和堂前的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户庭,门庭,家里。尘杂,灰尘杂物,这里比喻做官时乱糟糟的繁杂之审。虚室,空室,静室。余闲,空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庐,建房子。人境,人居住的地方。车马,这里泛指人世间的繁杂之事。喧,喧闹,干扰。
(二)难句注译。
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被束缚于笼中的鸟。池鱼,被养于池中的鱼。这里是诗人以羁鸟和池鱼来比喻自己过去仕途生活的不自在。旧林、故渊,比喻诗人向往的田园,即下文的自然。全句可译为;被(从树林里抓回来)关在笼子里的鸟想回到原来的林子里去,被(从大河里捕回来)养在池塘里的鱼想回到原来的大河里去。
(三)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陶渊明诗歌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
分析:从这两首诗看,陶渊明的诗歌最明显的艺术风格就是平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的寂寞教学设计
Tao Yuanming's lonely teaching design
陶渊明的寂寞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陶渊明大约是很寂寞的,把他
引为知己者应该已经很少。人们要关心收入、职称、住房,关心
孩子的学习、就业、婚姻,关心上司的意图甚至神情,关心自己
的仕途升迁……心被各种现实问题塞满的现代人,哪里有闲工夫
如陶老夫子一样去观松赏菊,引酒赋诗呢?特别是在某些以所谓
弘道济世、气干青云自诩的人的心中,这“中国第一大隐”官场
失意便避世无为的态度更让他们不屑,比起杜甫的“安得广厦千
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来,那不啻有霄壤之别。
观念的偏滞决定生活底蕴的浅薄。当人们在尘世之海中翻滚
打拼的时候,他们日渐发现其灵魂在岁月之风的磨蚀下已变得粗
糙不堪,曾经那样容易感动的内心早已波澜不惊,任何的风吹都
不能泛起丝毫涟漪;饱经沧桑的脸上写满的是严肃的符号,或者
刻着世故的微笑,叫你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万花筒般令人眼花缭
乱的场景,诱惑人心,使人言不由衷、身不由己……当人们不得
不在躯体与灵魂分离的状态下活着的时候,内心的痛苦就会不约
而至,由痛苦而自嘲,由自嘲而麻木,由麻木而渐渐地自赏,失去本真的生命在哪里去找到安放灵魂的归属呢?丧失家园带来的焦虑、无助、怀疑造成了生命深刻的悲剧感,让它为自己的渺小而忧惧烦恼、自暴自弃。
我们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穿越时间隧道,在陶渊明的南野田园中飘荡,与寂寞的诗魂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
且让我们想像一下陶夫子归家时的情景。宽袍大袖,迎着轻爽的河风,立于船头的陶公,在这样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居。他的神态是那样的幸福、轻松、安详、超脱,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呢!
从繁华的官场抽身而退,谁能理解他的寂寞?作为晋大司马陶侃之后,步入仕途、承续家风乃是社会的通常要求;而对一个少有高趣,心存不灭理想的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来说,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也须得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即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生活,也得去做官。实际上,自陶渊明四十一岁归田到他六十三岁辞世,这漫长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未尝一日忘却澄清天下的理想:“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杂诗》其
五、其四);“少时壮且厉,抚剑独游行。谁言行游近,张
掖至幽州。”(《拟古》其
八);“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
八)……鲁迅曾经提醒人们注意冲淡平和的陶渊明,背后还
有刚猛雄放的一面,就是要我们理解陶渊明不曾一日淡忘他少年
时的抱负。而且,他并非没有再度出仕的可能。统治者曾在他四
十九岁和五十四岁时两次征召他为著作郎,他都毫不动心。江州
刺史檀道济上任后亲自带着米肉去看望他,也算礼贤下士了。但
陶夫子不买帐,将其米肉挥而去之。
将自我放逐,他走得这样的彻底,没有一点藕断丝连。是什
么使得陶渊明意志如此坚决,再也不愿将自己厕身官场?从他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表白,以及“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的倾诉,可以感受到他的孤洁高傲的人格理想与污
浊昏朽的社会现实的背道而驰。正是经历了丑恶官场的历练,感
到深深厌倦之后,才有毅然背弃的举动。“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是一个天性
热爱自然,不喜逢迎的人,置身名利场,无异于笼中之鸟,有何
快意可言?“世与我而相违”,“门虽设而常关”,从寂静的树
木草丛中,从袒露的石头泥土中,从悠悠的空气和风中,从“农
人”“亲戚”的“情话”中,陶渊明真正领受到了生命回复本性
的快乐和幸福。
弃绝浮华,返璞归真,在寂寞之中安放疲累的灵魂,陶渊明
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人说陶夫子是以虚张的诗意消解田园的艰辛,以朦胧的醉眼
忽略生活的重荷,或曰他在狭小的天地中与世无争,放弃自身的
责任,泯灭生命的意志。我却要说,乱世中,当我们见多了沽名
钓誉、贪饵吞钩、奴颜屈膝、背信弃义等等卑劣无耻的行径之后,他这样安守寂寞,独善其身,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他并非对稼
穑之艰、耕作之苦视而不见,从他归隐到去世,经历了丧妹、火灾、荒年等一系列打击,甚至以乞讨度日,他却仍然无怨无悔,“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萧统语),执著地坚守着他
的精神家园,将种豆、采菊、饮酒、读书、睡眠、行路、乞食等
日常生活和草木、飞鸟、片云、鸡鸣、狗吠等日常景物诗化,甚
至于将死亡也诗化,“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有什么能够
和这诗化人生相比的呢?
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
真行为。要做到这一个真字,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在矢志
不移和随波逐流之间,在现实利益和神圣价值发生冲突时,选择
的天平最终将偏向哪一端?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问题。“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