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思维下的利他行为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中庸思想取舍有度的智慧

中庸思想取舍有度的智慧

中庸思想取舍有度的智慧智慧是人类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之一,而中庸思想所倡导的取舍有度则是一种具有深厚哲学内涵的智慧。

中庸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儒家学说,强调人的做事应该有所取舍,不能过分偏激。

在人生的各个方面,中庸思想都体现了智慧与平衡的精髓。

本文将从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探讨中庸思想取舍的智慧。

一、工作中的中庸思想在工作中,中庸思想告诉我们应该避免过分极端的态度,要充分权衡利弊,选择适度的方法与策略。

工作往往涉及复杂的问题和人际关系,对于领导者来说,尤其需要有度的智慧。

首先,中庸思想提醒我们要有合理的工作节奏。

过分急进往往会导致工作质量下降,而过分迟缓则可能造成错失良机。

因此,领导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时间规划,不要盲目追求速度,而是以结果为导向,注重解决问题的质量与效率。

其次,中庸思想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个人的价值是无法与团队合作相比的。

中庸思想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倾听不同意见,通过平衡、整合团队的不同资源与能力,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在困难时,也要学会适时放权,打造合作共赢的氛围。

最后,中庸思想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保持中正之心。

中庸思想认为,一个领导者不能轻易受到外界诱惑,要有自己的原则和道义准绳,正确把握事情的轻重缓急,遵循正道而行。

二、生活中的中庸思想中庸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过于苛求和追求完美往往会让人陷入痛苦与焦虑之中,而中庸思想则提供了一种更为平衡的生活方式。

首先,中庸思想告诉我们要有度的享受生活。

人生苦短,应该珍惜每一天的时光。

适度的追求物质享受,可以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但不应该过度沉迷其中,忽视了生命的其他意义。

中庸思想要求我们保持内心的平和和谐,不被功利主义和攀比之心所折磨。

其次,中庸思想强调养生与保健的重要性。

在追求成功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身体健康。

中庸思想认为,身心健康是一切幸福的基础,只有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与大学中庸有关的哲学论文

与大学中庸有关的哲学论文

与大学中庸有关的哲学论文《中庸》以它独特的方式直指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这种核心思想随着人们对它的包容、领会,逐渐便构成了中国人主要的行为方式。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与大学中庸有关的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与大学中庸有关的哲学论文篇一摘要:一个伟大民族文化生命的精髓所在,往往蕴藏与经典之中,笔者选择了《中庸》对其作出深度诠释。

《中庸》以它独特的方式直指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这种核心思想随着人们对它的包容、领会,逐渐便构成了中国人主要的行为方式。

笔者从《中庸》一书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两方面入手,度诠释了《中庸》思想的哲学意义。

关键词:中庸思想本体论辩证中图分类号:B2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一、孔子的中庸思想中庸思想源于史前传说时期。

《中庸》一书包括本体论、宇宙观和功夫论三方面,通过性、命、人、天贯穿始终。

牟宗三先生将其称为本体宇宙论。

笔者将重点从宇宙观和方法论两方面来深度诠释《中庸》思想的哲学意义。

二、《中庸》的宇宙观(一)诚者天之道也――由人生哲学向世界观的转换“诚”乃《中庸》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诚”有属性义和实体义两种解释。

前者是“真实无妄”之意,“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中庸》第二十章)后者则释为真实无妄之诚体。

从精神意义的层面看,诚是仁的全部显现。

《中庸》中的“诚体”便是“仁体”。

含有运动和创造的性能。

因此便有了:“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第二十二章)这里的诚之“至”即是性之“尽”。

只有至诚、尽性才能将“仁”之本体得以充分展现。

而此天命在赋予人之性的同时,也赋予了物质性。

尽人之性与尽物之性看似孤立无依,实则是“尽性”这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两者同时进行,却又独立存在。

(二) “与天地参矣”与“唯天下至诚为能也”――《中庸》物与人的整体性思想“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关于中庸的800字议论文5篇

关于中庸的800字议论文5篇

关于中庸的800字议论文5篇关于中庸的800字议论文篇1《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它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修,修道之谓教”的性、道、教三者为根本,深入阐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和。

“中庸乃人生成败的智慧根本”、“诚于中,信于外”、“君子当慎独中立”、“仁者爱人,仁者无敌”、“诚则明,明则诚”、“和为贵,不自弃”六个方面展示《中庸》的思想和理论。

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

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意思很容易理解。

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

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

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

那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

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忠恕宽容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之一。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中所提倡的思想,如“不偏不倚”、“至诚无息”、“内省慎独”、“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和而不流”、“素位而行”等君子之道,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

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

“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

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

高中议论文中庸之道义与利

高中议论文中庸之道义与利

中庸之道在中国人心中居极重要之位置,盖他们自名其国号曰“中国”,有以见之。

中国两字所包含之意义,不止于地文上的印象,也显示出一种生活的规范。

什么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并不是“折中、不上进”,不是一把尺子取其中点。

它追求的是无过无不及的思想和做人处事的大智慧。

中庸之道,是为了改造社会,是为了追求真理,如果能够在真理和美德上走得更远,即使冒着巨大的风险,他也决不犹豫。

在社会地位和财产上,没有大的成就,被世人视为无用之人,但自己觉得这种生活更体现了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对真理的追求,因此也决不感到自卑。

孔子“中庸”思想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

”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

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

至少我们可以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偏激教训中,体会到孔子这一思想的深刻性。

朱熹说:“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程颢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这就是说,中庸一要不偏不倚,二要无过无不及,控制好合适的程度。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者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者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清末时期,我们自称“天朝上国”,闭关自守;而五十年代的大跃进又有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不履行中庸之道让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面对今天许许多多的新问题,又该怎么办?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争输赢,而是希望大家正确认识中庸之道,它作为儒家思想的精髓,作为科学的哲学观,时刻都指引着大家做出任何正确的决定,只有提倡它才会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中庸之道不仅被永久的载入历史的功劳簿,以后也必将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论中庸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论文(推荐阅读)

论中庸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论文(推荐阅读)

论中庸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论文(推荐阅读)第一篇:论中庸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论文中庸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摘要中庸思想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近些年来“国学”的研究逐渐成为热门,受到国内外的密切关注和极大兴趣。

本文就中庸思想的源流和逻辑结构、中庸思想被曲解的原因,中庸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以及对未来中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试图以哲学和文化的视角来寻找其中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为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为创建未来社会的和谐和全面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庸思想;传统文化;逻辑结构;民族心理中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学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它形成到现在,一直为民族精神的构建、民族智慧的繁衍、民族文化的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且中庸思想也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播到世界范围,为全世界追求智慧和进步的民族输送着营养,可以说中庸思想的内核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的认可和研究。

但是,我们却惊奇地看到,中庸思想却在其诞生的地方日益式微,在很大程度上被误解、歪曲乃至于攥改,以致于人们提到中庸就联想到调合、折衷和不偏不倚。

换句话说,学术上的显学却在现实中逐渐成为险学,成为人人敬而远之的陈年旧帐。

一、中庸思想的源流和逻辑结构(一)中庸思想的源流“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据不完全统计,《论语》中提到“仁”的地方有109处,而提到“中庸”一词却只有此一处,所以学者一般认为,“中庸之为德”并非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命题,他们认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就在于“仁”,“仁”与“中庸”的关系在《论语》中并不明晰,直到战国时期,从孔子的学说中分裂出荀子学派和思孟学派,孔子的“中庸”思想由思孟学派的重要著作《中庸》体系化并发扬光大,“中庸”方成一个独立的哲学范畴。

和《大学》一样,《中庸》也是后人从《礼记》中分裂出的一章,它出自《礼记第九中庸》篇,到宋代,理学大兴,程颢、程颐重新注释《中庸》,到了朱熹,将《中庸》列为经部,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并且逐渐以儒学十三经为主要内容,融诸子百家,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体系。

中庸中的平衡思维在领导力发展中的应用

中庸中的平衡思维在领导力发展中的应用

中庸中的平衡思维在领导力发展中的应用领导力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概念,它涉及到领导者的能力、技能和态度。

而在领导力发展中,平衡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中庸中的平衡思维。

本文将探讨中庸中的平衡思维在领导力发展中的应用,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发挥其潜力。

一、中庸中的平衡思维的概念中庸是一种思想观念,源自于中国古代儒家文化。

中庸强调的是一个理性、恰当、和谐的状态,追求的是在各个方面取得平衡。

而中庸中的平衡思维就是在各种情况下保持稳定、和谐的思考方式。

在领导力发展中,中庸中的平衡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领导者需要在工作与家庭、事业与个人成长之间取得平衡,并在各种工作场景中保持冷静与理智。

二、1. 理性决策中庸思维强调的是合理而理性的决策。

领导者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需要做出明智的决策。

中庸中的平衡思维可以帮助领导者保持冷静和理性,在各种信息的干扰中找到平衡点,做出对组织和团队最有利的决策。

2. 团队管理团队管理是领导力发展中的重要方面。

中庸中的平衡思维可以帮助领导者处理团队内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领导者应该注重平衡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让团队保持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状态,并在竞争与合作之间寻求平衡点。

3. 激励与批评激励和批评是领导者常常需要处理的问题。

中庸中的平衡思维可以帮助领导者在激励与批评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

领导者需要用激励来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同时也需要给予批评来纠正错误和提高工作质量。

而中庸中的平衡思维可以帮助领导者在两者之间找到恰当的比例,使得激励和批评都能够发挥作用。

4. 自身成长作为领导者,个人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中庸中的平衡思维可以帮助领导者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保持平衡。

领导者应该平衡学习与实践的关系,注重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升,同时也要关注个人生活的平衡,保持身心健康。

三、结论中庸中的平衡思维在领导力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理性决策、团队管理、激励与批评以及自身成长等方面的应用,领导者可以更好地发挥其领导力潜力。

中庸中的中庸思维与领导力发展的探讨

中庸中的中庸思维与领导力发展的探讨

中庸中的中庸思维与领导力发展的探讨中庸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领导者来说,掌握中庸思维并运用于领导力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调动团队积极性和提升绩效。

本文将探讨中庸中的中庸思维与领导力发展的关系,并讨论如何运用中庸思维来提升领导力水平。

一、中庸思维的特点中庸思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的是“至诚、和而不同”的原则。

中庸思维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以中和为重:中庸思维追求的是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既不偏激也不偏庸,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把握节奏和平衡利益。

2. 辩证思维:中庸思维注重综合考虑问题,不偏听偏信,能够全面看待问题的各个方面,寻求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3. 诚实守信:中庸思维强调诚实守信的原则,认为一个人要做到言行一致,信守承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

二、中庸思维与领导力的关系1. 平衡利益:中庸思维能够帮助领导者在处理利益关系时保持中庸之道,既不偏袒某一方面,也不损害整体利益。

领导者需要在各方面的利益之间把握平衡,做出公正合理的决策。

2. 辩证思考:中庸思维要求综合各种因素来考虑问题,领导者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需要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全面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3. 诚信管理:中庸思维强调诚实守信,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遵守诺言,树立良好的榜样。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有效地领导团队并达到组织目标。

三、运用中庸思维提升领导力水平的方法1. 保持心态平衡:领导者要在工作中保持冷静客观的心态,不被情绪左右,能够理性地思考和决策,避免偏激和偏庸。

2. 多角度思考问题:领导者需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充分了解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以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3. 与团队建立信任关系:领导者应该言行一致,信守承诺,与团队建立起诚信的关系。

通过团队的信任和支持,领导者可以更好地发挥影响力,实现组织目标。

以先秦儒家中庸思想研究哲学论文

以先秦儒家中庸思想研究哲学论文

以先秦儒家中庸思想研究哲学论文一、讨论方法问题孔子尝有言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对此,本文则认为,他的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思想史的讨论与写作的实际;也就是说,学术讨论工作本身并不例外,它同样也需要“先利其器”,把握并运用好肯定的技术手段和讨论方法。

详细就“先秦儒家中庸思想”这一详细课题的讨论工作而言,在方法论上,我们则主要根据如上所述张岂之先生在详细谈及金景芳先生的治学方法时所深刻总结出的所谓“留意三个结合”的讨论方法,致力于留意将“先秦儒家中庸之道”这一重要思想史课题的讨论与中国文献学、经学和史学的讨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整地统一起来;与此同时,在讨论方法上,我们还非常留意对古人思想的切身体认和感悟,直接追溯到人们最原初的生活阅历里去,而不是在纯粹的思辨畛域里来构建所谓的思想体系;当然,也不是在庸俗的理论碎片中去拼凑所谓的“吃饭哲学”。

换句话说,是通过“神游冥想”,与古人会睹、与古人为友、与古人对话,并“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2];或者说,要更像古人理解他们自己那样去理解他们的作品。

而其中的理由和依据便是:对此,唯恐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人性是相通的,古今是相通的,中外是相通的;否则,那也并不等于就是什么所谓“天灾”而是“人祸”——也就是说,它是人为对此而最终促成的一种莫大的误会和扭曲及其由此而最终相应带来的败笔和恶果。

关于这一点,假如我们征引《吕氏春秋察今篇》中的话说,那就是“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而假如再用《荀子非相篇》中的话说,便叫做:“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也。

类不悖,虽久同理。

家乡乎邪曲而不迷,观乎杂物而不惑,以此度之”等等等等……诸如此类,可谓史不绝书。

或许正是在这样一个意义上,《诗商颂长发》之中才要作如是观:“帝命不违,至于汤齐。

”此之谓也。

因此,与其说这一熟悉和看法本身,仅仅是一种属于个人性的主观意向的话,那么倒不如说它可能是古典历史文本本身所深刻内涵着的一种思想解放和价值诉求,是古典哲人退藏于密、深埋其中的一些“真实的谎言”或“名贵的谎言(the noble lie)”。

中庸中的中立思维与决策能力的提升

中庸中的中立思维与决策能力的提升

中庸中的中立思维与决策能力的提升中庸作为一种智慧的境界,追求中立、平衡、稳定的思维方式,对我们的决策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抉择,有时会因情绪、偏见或他人的影响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如何提升中立思维与决策能力,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庸中的中立思维与决策能力的提升,并提出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了解中庸的概念中庸,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强调“不偏不倚、兼顾两极”。

中庸思维指的是超越个人情感和偏见,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

而中立思维则是中庸思维的具体表现,意味着不偏不倚地审视问题,不受情绪和个人立场的左右。

二、培养中立思维的重要性1. 消除情绪影响:情绪是我们决策的一大障碍,容易使我们偏离客观和理性。

培养中立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抵制情绪的冲动,做出理性决策。

2. 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中立思维要求我们全面考虑问题,不偏重于某一个方面或利益集团,以兼顾各方利益为目标。

这样的决策才能更加全面和持久。

3. 减少误判风险:中庸的中立思维意味着我们能够避免偏见和错误的判断,更加客观和准确地看待事物。

这样就能减少决策时的风险和失误。

三、提升中立思维的方法1. 视野开阔:要提升中立思维,首先要拓宽自己的视野。

多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立场,避免知识的局限,做到客观公正。

2. 倾听他人意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倾听,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视角,有助于做出更中立的决策。

3. 思考问题的多个方面:在决策过程中,要考虑问题的多个方面,包括各方利益、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长远发展等。

全面思考问题,能够更好地保持中立思维。

四、提升决策能力的关键1. 收集信息:在做出决策前,要充分收集信息,了解问题的背景和各方面的情况。

只有掌握全面的信息,才能做出准确的决策。

2. 分析与权衡:将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权衡,明确问题的关键因素和可能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可以辨别真伪,并选择最优方案。

中庸理念对个人幸福与成就的追求

中庸理念对个人幸福与成就的追求

中庸理念对个人幸福与成就的追求中庸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对于个人幸福与成就的追求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中庸的研究心得有以下几点。

首先,中庸强调的是人的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中庸认为,人应该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和谐,同时在外在行为上追求适度与中庸。

这种内外统一的追求,对于个人的幸福与成就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因为追求物质与权力而忽视了心灵的修养,导致内心的不平衡与焦虑。

而中庸的理念提醒我们,在追求外在成功的同时,要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保持心灵的平静与宁静,这是个人幸福与成就的基础。

其次,中庸强调的是人与天地的和谐关系。

中庸认为,人应该顺应天道,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

这种和谐关系的追求,对于个人的幸福与成就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视了与自然界的联系,过度追求个人的欲望与利益。

而中庸的理念提醒我们,要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这是个人幸福与成就的基础。

再次,中庸强调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亲和。

中庸认为,人应该尊重他人,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

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幸福与成就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视了与他人的互动与关怀,过度追求个人的利益与竞争。

而中庸的理念提醒我们,要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这是个人幸福与成就的基础。

最后,中庸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与责任担当。

中庸认为,人应该追求道德的完善与责任的担当。

这种道德修养与责任担当的追求,对于个人的幸福与成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视了道德的价值与责任的担当,过度追求个人的私利与享乐。

而中庸的理念提醒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是个人幸福与成就的基础。

总之,中庸理念对于个人幸福与成就的追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修养内心、保持与天地的和谐关系、与他人保持和谐的互动、追求道德的完善与责任的担当,个人可以实现真正的幸福与成就。

中庸智慧学习与探讨(精选3篇)

中庸智慧学习与探讨(精选3篇)

中庸智慧学习与探讨(精选3篇)中庸智慧学习与探讨篇1《中庸》是一篇重要的儒家哲学经典文献,它从本体论、主体论、伦理政治论、宇宙论四个向度展开了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经道德本体作为始基,以道德主体作为核心,阐述了秉具天命之性的人在社会和自然中的立身原则和行为规范,最终将天人、内外之道归结为一“诚”。

我是个对传统文化,经典非常感兴趣的同学,自小到大对传统文化的接触也比较多。

上个学期凭着对国学的热情而选了王文凯老师的传统文化与协同力培养,感触良多,并自觉受益匪浅。

本学期又再一次选择了国学经典之一——《中庸》记得第一次课上,蒋老师就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背完了整篇将近四千字的《中庸》,背诵时犹如行云流水,口齿清晰,几乎没有打断的地方,令我十分敬佩。

由此更加深了我对这门课的兴趣。

蒋老师多次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尊贤,说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时代,那些有知识有文化即所谓贤能的人都应该是被尊重的,因为这部分人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动力,一个国家的成败取决于此,中国古代许多朝代都是因为尊贤而兴,整个宋代甚至做到了不杀一士。

而明代以明初开始,朱元璋杀功臣,朱棣诛方孝孺十族,清代更是盛行文字狱,因此,从明代开始,中国就逐渐衰弱了。

说的近一点,文革十年,中国社会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大肆批判,把孔子,老子,释迦摩尼从神坛上请下来,让我们这个民族没有信仰,行事处世没有了准则,再来看看今天中国人的道德素养,当时的做法是多么的无知不言而喻。

我们今天一再强调复兴民族文化,却也只能感叹:“非一日之功。

”再来说说中庸。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即谓之和。

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

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我所理解的“中”就是和谐,不一定是不偏不倚,但必须保证在一定范围内的平衡。

在这里蒋老师还提到了一个“方圆之说”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内方外圆。

我们对外处事要圆,圆了才能滑,才能行得更远,为人处世若是过方,那必将与他人产生许多碰撞与摩擦,人生也必将产生更多的挫折。

中庸中庸之道如何做到极度运用中庸之道来处理各种事务从心态到行为的运用

中庸中庸之道如何做到极度运用中庸之道来处理各种事务从心态到行为的运用

中庸中庸之道如何做到极度运用中庸之道来处理各种事务从心态到行为的运用中庸之道,是儒家学派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庸之道追求的是一种平衡的状态,既不偏激于极端,又不盲从于平庸,而是在各种事务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中庸之道,以实现和谐与进步。

本文将探讨如何做到极度运用中庸之道来处理各种事务,从心态到行为的运用。

一、心态的运用在处理事务中,良好的心态是极为重要的。

运用中庸之道处理事务,首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被情绪所控制,避免陷入极端的情绪波动。

同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因自己的主观偏见而拒绝接纳其他观点。

二、行动的运用除了心态的调整,运用中庸之道处理各种事务还需要在行动上下功夫。

首先,要注重实践,而非只停留在理论层面。

中庸之道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庸之道。

其次,要注重平衡和调和。

中庸之道追求的是一种平衡状态,因此在处理事务时,我们应该把握度的原则,既不能过于偏激,也不能过于妥协,而是在各种因素之间寻求平衡点。

三、人际关系的运用中庸之道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与他人沟通和交往时,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权益和感受,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的利益。

同时,要注重平等和合作。

中庸之道倡导的是和谐共赢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该通过合作和协商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对抗和冲突来达到目的。

四、处理矛盾的运用在现实生活中,矛盾和冲突是难以避免的。

运用中庸之道处理矛盾,需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矛盾,并寻求解决的平衡点。

首先,要冷静客观地分析和认识矛盾的本质和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偏袒一方。

其次,要注重调和矛盾。

中庸之道强调的是和谐与平衡,我们应该通过妥善地解决矛盾,实现各方的利益均衡。

五、价值观的运用中庸之道也包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运用中庸之道处理各种事务,我们应该弘扬正向的价值观,如诚信、公正、忍让等。

利己利他的高中议论文

利己利他的高中议论文

利己利他的高中议论文篇一:利己利他的高中议论文人是利他的还是利己的?人的本质利他还是利己?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

人一定是利己的。

事实上,利己是世间一切生物的本质。

不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草树木,利己是保障种族繁衍的必然条件,用达尔文的观点来看,生物间充满了竞争,为了生存,每个物种的每个个体首要为自己考虑,或许对于某些动物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但是对于人类这样的社会性动物来说,利己无疑是一个真理。

因为利他一定意味着自己资源的减少,而这在激烈的种间竞争是致命的。

有人会反驳,如果人的本质是利己,那么我们将无法解释原始社会种种利他行为,更无法解释如今越来越多的志愿活动,再有甚至,还无法解释那些或在电影中或在现实里的令人感动的为了他人牺牲自己瞬间。

对于原始社会的利他行为,更准确的说法是互利行为。

将采摘的果实送给邻人,也意味着从邻人那拿到他的果实,这种表面上的利他,其实可以看成早期的无意识的交换行为,为的是满足双方的需求。

即便是单纯的赠予,也是为了在部族中有更好的人缘声誉,归根结底都是利己披着利他的外衣罢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无私地为他人奉献自己的力量。

就算我再怎么相信人的本质是利己,也不能否认这种利他行为的存在。

但是请注意,本质是利己,不意味着利他的不存在。

我们应该论的是,是什么让人克服了利己的本质呢?我们常说现在的社会充满了太多诱惑,人们变得越来越势利,其实,造成人们势利和如今利他行为的增加的客观原因都是一样的,那便是人类文明的全方位进步。

但这怎么会导致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呢?答案也很简单:有的人不满足,他们性格上渴望更多,更好,有的人满足了他们安于安逸的生活。

对于后者而言,可以理解为对于生物来说一切竞争,威胁都大抵消失时,生物的利己属性被压缩到了最小。

再加上教育,社会鼓励或者个人兴趣等因素,这些人便成为了我们的楷模。

我这番自认为客观的分析或许还会遭到反驳,事实上,我确实漏了一点那就是人类是一个感情动物,亲情、友情、爱情在我们眼中往往重于一切。

论中庸中学生议论文600字精选5篇2019

论中庸中学生议论文600字精选5篇2019

论中庸中学生议论文600字精选5篇2019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中庸中学生议论文600字精选5篇2019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论中庸中学生议论文精选5篇2019(一)无所不及的“百度日报”近日发表了这样一篇刊文——《灵异事件,科学如何解释》。

这篇文章的核心理论是这样解释灵异事件的——“鬼魂就是人类死后记忆残存的能量,在人类的身体被破坏而导致其记忆无法继续寄存后,这种能量便会脱离人体而失去能量供应,从而形成了鬼魂,促成所谓灵异事件的发生。

”在这篇文章的评论栏里,读者们就此问题拉开了一场激烈而又持久的辩论赛,他们各执一词,众说纷纭,胜负难分。

有的读者态度坚定,认为世界上绝不会有鬼魂的存在,灵异事件更是空谈。

而有的读者又坚定地认为世界上有鬼魂的存在,甚至还有人扬言自己曾亲身经历过。

而剩下的读者则保持着一份质疑的态度,站在中间的立场——作为读者,我也是其中之一。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答案(这句话也是相对而论的)。

显然,读者们如此激烈的辩论已经证明,上述这个被科学化了的结论已暴露出它过于绝对的本质,自然不能够有力地使读者们信服。

依我看,“鬼”这个汉字的创造会有它的原始根据,聪明伟大的华夏先祖亦不会凭空创造出这样一个文字。

在此之前,我做过一个合理的猜想:一枚普通的硬币需要两个面才能构成完整。

同硬币一样,世间万物的无尽循环也许是一种不可见的平衡在作用,构成这种平衡的条件是非单面性的,少则两面,多则无尽,它们相生相克,不断地相互补充和完善,才使得万物的循环得以平稳运行。

而人们常说的男女、阴阳、水火、天地等这类包含着平衡之意的词汇似乎也突出了构成这种平衡所需要的本质性条件——多面性构成。

所以,世间万物的循环之所以能够亘古不变地平稳运行和发展,其存在形态也就不会仅有单一的表现形式了,若仅为单一的表现形式,事物(简单来说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情和物体)的本质就会因为构成不全面而失去平衡,导致其无法正常运行和循环。

中庸议论文——精选推荐

中庸议论文——精选推荐

‎‎‎‎‎中庸议论‎文篇一‎:‎高中议‎论文:‎ 2‎中庸之道‎义与利‎中庸之‎道在中国‎人心中居‎极重要之‎位置,盖‎他们自名‎其国号曰‎“中国”‎,有以见‎之。

中国‎两字所包‎含之意义‎,不止于‎地文上的‎印象,也‎显示出一‎种生活的‎规范。

‎‎什么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并不是‎“折中、‎不上进”‎,不是一‎把尺子取‎其中点。

‎它追求的‎是无过无‎不及的思‎想和做人‎处事的大‎智慧。

中‎庸之道,‎是为了改‎造社会,‎是为了追‎求真理,‎如果能够‎在真理和‎美德上走‎得更远,‎即使冒着‎巨大的风‎险,他也‎决不犹豫‎。

在社会‎地位和财‎产上,没‎有大的成‎就,被世‎人视为无‎用之人,‎但自己觉‎得这种生‎活更体现‎了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对‎真理的追‎求,因此‎也决不感‎到自卑。

‎‎孔子“‎中庸”思‎想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

”‎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

‎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

至少‎我们可以‎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偏‎激教训中‎,体会到‎孔子这一‎思想的深‎刻性。

‎‎朱熹说:‎‎“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程颢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这就‎是说,中‎庸一要不‎偏不倚,‎二要无过‎无不及,‎控制好合‎适的程度‎。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者‎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者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清末‎时期,我‎们自称“‎天朝上国‎”,闭关‎自守;而‎五十年代‎的大跃进‎又有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不履行中‎庸之道让‎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面对今天‎许许多多‎的新问题‎,又该怎‎么办?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争输赢‎,而是希‎望大家正‎确认识中‎庸之道,‎它作为儒‎家思想的‎精髓,作‎为科学的‎哲学观,‎时刻都指‎引着大家‎做出任何‎正确的决‎定,只有‎提倡它才‎会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中庸为人处世作文

中庸为人处世作文

中庸为人处世作文一、中庸之道的内涵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它主张在处理事物、待人接物时,应追求“中道”,既不过分,亦不偏激,以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

这种思想强调在矛盾中寻求统一,在差异中寻求共识,以达到社会和谐、个人内心平衡的目的。

二、中庸之道在为人处世中的应用1. 适度为要,不偏不倚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秉持中庸之道,既不过于热情,也不过于冷漠。

对于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我们应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回应,既不过分干涉,也不过于疏离。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时,我们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既不偏激,也不模棱两可。

2. 和谐共处,化解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中庸之道告诉我们,面对矛盾和冲突时,我们应寻求和解而非对抗,以和为贵,化解分歧。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应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寻求一个平衡点,让各方都能接受并满意。

3. 内敛克制,谦逊低调在为人处世中,我们应避免炫耀和张扬,保持谦逊低调的态度。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埋没自己的才华和成就,而是要学会在适当的时机展现自己,同时尊重他人的成就和地位。

通过内敛克制的表现,我们可以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中庸之道的意义与价值中庸之道作为一种古老的哲学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我们应保持平和的心态,理性地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

通过遵循中庸之道的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四、结论中庸之道是一种深邃而实用的哲学思想,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积极践行中庸之道,以适度的态度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以和谐的心态与他人相处,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中庸之道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指南,为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增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总结中庸范文

总结中庸范文

总结中庸引言中庸,即“中正之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核心观念。

中庸的思想源自《论语·中庸篇》,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一。

它强调了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统一,主张在一切事物中寻求平衡和中正。

本文将探讨中庸的核心思想,并总结中庸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中庸的核心思想1.中和平衡中庸主张人的行为应该追求和谐的平衡。

在行为中,过度的任何一种情绪或行为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过于好斗或过于退让都是不可取的。

中庸倡导在交往中保持适度的和谐平衡,避免极端的偏执。

2.中庸处世中庸提倡个人在处理事物时要顺应自然,尊重宇宙和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中庸主张人应该顺势而为,不过分地干涉和改变外部环境。

它强调顺应自然之道,与环境相融合,避免强行改变事物的本质。

3.中庸的道德观中庸的道德观是建立在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身行为的修炼上的。

中庸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逐渐向上的循环过程。

通过修身,个人可以达到和谐自洽的境界;通过齐家,个人可以实现和睦家庭的理想;通过治国,个人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通过平天下,个人可以追求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庸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1.平衡生活与工作在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是许多人面临的问题。

中庸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其中的平衡点。

通过寻求工作与生活之间的中和平衡,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同时拥有更充实和满足的个人生活。

2.和谐人际关系中庸的思想也对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起到积极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中庸的原则,避免极端的行为和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并以和谐的态度去与他人沟通和交往。

这样能够增进相互理解,减少冲突,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3.个人成长和修炼中庸强调了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成长和修炼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通过追求中庸的道德观,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追求内在的和谐与平衡。

这种修炼方式将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指导。

4.社会和谐与稳定中庸的道德观在社会层面上也有重要的意义。

与大学中庸有关的哲学论文2

与大学中庸有关的哲学论文2

与大学中庸有关的哲学论文2内容提要:《福乐智慧》是维吾尔“智学”的处世哲学,创作的目的是劝谕君主和臣民规范自己的行为。

以信道行善、惠人惠己为理想境界和行为准则,以极大的爱心和公正无私的胸怀为立人济世的人格标准,强调克制欲望、取舍有度;和睦人生、稳定社会。

《中庸》是汉族儒家的处世哲学,创作目的是为了处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防止和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以保证社会的和谐。

它们具有很多可比性。

引子《福乐智慧》是维吾尔族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创作的长篇劝谕诗,目的是劝谕君主和臣民规范自己的行为。

以信道行善、惠人惠己为理想境界和行为准则,以极大的爱心和公正无私的胸怀为立人济世的人格标准,强调克制欲望、取舍有度;养护百业、辅助众生;和睦人生、稳定社会的实践要求,从而为通向“福乐之道”铺平道路。

《中庸》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北宋时期经程颢、程颐的推崇而上升为儒家经典。

二程认为它是“孔门传授心法”,是“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

”[1] 《中庸》是儒家的行为准则,创作目的是为了处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防止和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以保证社会的和谐。

其以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等为具体实践目标,通过这些具体实践目标的实现,达到社会安定和谐的理想境界。

《福乐智慧》与《中庸》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具有很多可比性。

一、中庸之道与四时之道“中庸”的“中”,是恪守中道,不偏不倚的意思;“庸”,就是常。

“中庸”即常守中道。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是世界伦理哲学或处事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中庸思想主要有“过犹不及”、“执两用中” “权变”乃至“和”的意思,其中“过犹不及”是中庸思想的理论核心,而“和”是中庸思想追求的理想境界。

这就是“中庸之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庸思维下的利他行为研究论文
中庸思维下的利他行为研究全文如下:
前言
随着中国木土心理学的发展,”中庸”从哲学走进心理学。

中庸二字最早见于孔子
《论语·雍也》,并随着时代发展而被赋予不同含义。

徐克谦对此进行整理,概括指出中
庸思想的3种含义:从西周时代恰到好处遵循刑罚标准到孔子思想的伦理道德观念,并最
终与人的内心状态联系起来。

由此可见中庸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思维
方式。

近年来,从心理学视角对中庸实践思维的讨论研究不断深化,研究者依据界定范围大
小及着重点的不同提出不同的”中庸”构念并对其进行测量,如吴佳辉等主张用事前思考
来看中庸;李华香主张冲突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行为来看中庸;杨中芳则视中庸为一套多元
心理层次的思维体系,构建了中庸实践思维体系构念图,在此基础上将其他研究者的研究
纳入该体系之中,对中庸实践思维主要研究进行整合,是当前中庸实践思维研究的代表。

该体系包含2个层而:集体文化思维层而和个体心理思维层而。

其中个体思维层而又包括
生活哲学看人论事、生活目标、处事原则、个别事件处理择前审思、策略抉择、执行方式、事后反省自我修养提升、个别事件反省及心理健康。

该构念的效度研究表明:代表处事原则板块的待人守则、拿捏意识和处世信念价值3
个变量与代表具体事件处理的4个变量分别为趋势掌握、多而性、整合性、和谐型呈现显
著正相关,说明个体具有的处世信念将影响个体的具体行为,个体的具体行为也体现其中
庸实践思维。

同时,在具体事件处理层次,多而性、整合性及和谐性3个维度直接互为正
相关,表明个体在具体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审思、策略、执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具有中庸生活哲学者,在处理日常生活事件时,更加顾全大局,处事多方衡量,追求
生活和谐。

现实利他行为对他人有利,但对个体本身可能会造成损失。

具有不同程度中庸
实践思维的人在遇到可能影响到自身和大局的和谐性的利他行为时是否会做出不同的利他
行为呢?由于网络环境和现实环境存在差异,中庸实践思维者在网络利他行为和现实利他
行为的表现是否也会存在差异?现实利他行为由于其环境的现实性,个体在行为之前需要
考虑的因素较多,中庸实践思维者又较倾向于多方衡量做出最佳选择,因此更有可能做出
利他行为。

相比较现实利他行为,虽然个体网络行为受到的约束较少,也无需过多考虑行为对现
实整体和谐性的影响,但个体现实利他行为越多,越容易形成为他人福社考虑,关心他人,在行动上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一种持久倾向,既容易形成利他人格,其做出的网络利他行为
也会比较多。

因此,研究作出如下假设:个体的中庸实践思维水平越高,那么其现实利他
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越高;高中庸实践思维组中庸实践思维量表得分前后的网络利他行为
与现实利他行为将显著高于低中庸实践思维组中庸实践思维得分后。

1研究方法
1.1被试
138名有效被试,平均年龄为22.89岁,其中男性被试74名,女性被试64名。

1.2研究工具
1.2.1中庸实践思维量表
采用吴佳辉等编制的中庸实践思维量表,该量表有13个项目,包括多方思考、整合性、和谐型3个维度。

量表采用李克氏7点记分“y”为非常不符合,“+7”为非常符合,计分方式是先分别求3个维度得分平均数,相加得到总分,得分越高代表中庸实践思维水
平越高。

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

1.2.2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
采用郑显亮编制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

该量表有26个项目,包括网络支持、
网络指导、网络分享和网络提醒4个维度,量表采用4点计分“1”为从不,”4”为通常,得分越高代表网络利他行为程度越高。

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

1.2.3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
采用李艳芳编制的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

问卷含22个项目,包括利他行为责任性、
尊重和关心他人、关心和关注自己、利他行为表现、利己性行为与观念5个维度。

采用李
克氏7点记分“1”为完全不符合;“+7”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代表现实利他行为程度越高。

研究中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0.81。

1.3施测过程
研究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测试,剔除作答不完整和不认真的问卷。

1.4数据处理
采用描述性统计对量表和问卷得分情况进行统计;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中庸实践
思维得分与现实利他和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得分的相关程度;将中庸实践思维得分的前27%划分为高中庸实践思维组42人,将中庸实践思维得分的后27%划分为低中庸实践思维组39人,分别比较网络利他行为和现实利他行为在中庸实践思维上的差异。

2 结果
2.1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为考察中庸实践思维实践量表,网络利他行为和现实利他r}为的得分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对各个主要变量进行分析。

2.2中庸实践思维得分与现实利他和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得分的相关分析
为考察中庸实践思维得分与现实利他行为、网络利他行为的相关关系,对三者进行相
关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中庸实践思维与利他行为责任性、尊重和关心他人、利他行为表现3个维度显著正相关,而与关心和关注自己、利己行为和观念两个维度
没有显著相关,与整体利他行为显著正相关。

说明中庸实践思维程度越高,利他行为观念
和行为表现得分越高,利己的观念和表现与中庸实践思维高低没有相关。

中庸实践思维与
网络利他各维度及网络利他行为总分都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中庸实践思维程度越高。

网络
利他行为越多。

2.3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在中庸实践思维上的差异比较
为考察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在中庸实践思维高低得分组上的差异,将中庸实
践思维得分的前27%划分为高中庸实践思维组42人,将中庸实践思维得分的后27%划分为
低中庸实践思维组39人,分别比较网络利他行为和现实利他行为在中庸实践思维上的差异。

在现实利他行为上,高中庸实践思维组在利他行为责任性、尊重和关心他人、利他行
为表现以及现实利他行为的整体得分上均显著高于低中庸实践思维组,而在利己行为和观
念上却显著低于低中庸实践思维组,关心和关注自己维度上高中庸实践思维组得分低于低
中庸实践思维组,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

在网络利他行为上,高中庸实践思维组的网络支持、网络指导、网络提醒及整体网络利他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低中庸实践思维组。

在网络
分享维度两组不存在显著差异。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中庸实践思维与网络利他行为、现实利他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中庸实
践思维越高,利他行为越多。

具有中庸实践思维的人做事谨言慎行,顾全大局,但对利益
的思考可能并不局限于与己相关的抉择。

中庸实践思维可能也具有道德性、实用性、文化
特定性和社会适应性。

中庸实践思维是在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带有特定的文化色彩,中华文化讲究助人,倡导友爱,中庸实践思维个体受文化因素影响更大,在行为过程
中他们更倾向通过行为适应带有该特定文化色彩的社会。

因此,中庸实践思维的个体行为
选择除了维护自身和谐,也同时考虑行为的社会期许,考虑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要求。

由于个体容易形成相对稳定的利他人格,也就不难理解中庸实践思维与现实利他和网络利
他皆存在显著正相关。

人们在现实中的利他行为与网络环境下的利他行为存在正相关,也
说明这点。

4结论
由于中庸实践思维具有的道德性、实用性、文化特定性和社会适应性,中庸实践思维
越高,利他行为越多。

而且利他者更易形成利他人格,所以中庸实践思维与现实利他行为、网络利他行为皆存在显著正相关。

高中庸实践思维对和谐性的要求较高,比低中庸实践思维有更多的现实利他行为;利他行为具有成本,高中庸实践思维者在网络支持、网络提醒和网络指导上的利他行为显著高于低中庸实践思维者。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