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思维下的利他行为研究论文

中庸思维下的利他行为研究论文
中庸思维下的利他行为研究论文

中庸思维下的利他行为研究论文

中庸思维下的利他行为研究全文如下:

前言

随着中国木土心理学的发展,”中庸”从哲学走进心理学。中庸二字最早见于孔子

《论语·雍也》,并随着时代发展而被赋予不同含义。徐克谦对此进行整理,概括指出中

庸思想的3种含义:从西周时代恰到好处遵循刑罚标准到孔子思想的伦理道德观念,并最

终与人的内心状态联系起来。由此可见中庸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思维

方式。

近年来,从心理学视角对中庸实践思维的讨论研究不断深化,研究者依据界定范围大

小及着重点的不同提出不同的”中庸”构念并对其进行测量,如吴佳辉等主张用事前思考

来看中庸;李华香主张冲突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行为来看中庸;杨中芳则视中庸为一套多元

心理层次的思维体系,构建了中庸实践思维体系构念图,在此基础上将其他研究者的研究

纳入该体系之中,对中庸实践思维主要研究进行整合,是当前中庸实践思维研究的代表。

该体系包含2个层而:集体文化思维层而和个体心理思维层而。其中个体思维层而又包括

生活哲学看人论事、生活目标、处事原则、个别事件处理择前审思、策略抉择、执行方式、事后反省自我修养提升、个别事件反省及心理健康。

该构念的效度研究表明:代表处事原则板块的待人守则、拿捏意识和处世信念价值3

个变量与代表具体事件处理的4个变量分别为趋势掌握、多而性、整合性、和谐型呈现显

著正相关,说明个体具有的处世信念将影响个体的具体行为,个体的具体行为也体现其中

庸实践思维。同时,在具体事件处理层次,多而性、整合性及和谐性3个维度直接互为正

相关,表明个体在具体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审思、策略、执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具有中庸生活哲学者,在处理日常生活事件时,更加顾全大局,处事多方衡量,追求

生活和谐。现实利他行为对他人有利,但对个体本身可能会造成损失。具有不同程度中庸

实践思维的人在遇到可能影响到自身和大局的和谐性的利他行为时是否会做出不同的利他

行为呢?由于网络环境和现实环境存在差异,中庸实践思维者在网络利他行为和现实利他

行为的表现是否也会存在差异?现实利他行为由于其环境的现实性,个体在行为之前需要

考虑的因素较多,中庸实践思维者又较倾向于多方衡量做出最佳选择,因此更有可能做出

利他行为。

相比较现实利他行为,虽然个体网络行为受到的约束较少,也无需过多考虑行为对现

实整体和谐性的影响,但个体现实利他行为越多,越容易形成为他人福社考虑,关心他人,在行动上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一种持久倾向,既容易形成利他人格,其做出的网络利他行为

也会比较多。因此,研究作出如下假设:个体的中庸实践思维水平越高,那么其现实利他

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越高;高中庸实践思维组中庸实践思维量表得分前后的网络利他行为

与现实利他行为将显著高于低中庸实践思维组中庸实践思维得分后。

1研究方法

1.1被试

138名有效被试,平均年龄为22.89岁,其中男性被试74名,女性被试64名。

1.2研究工具

1.2.1中庸实践思维量表

采用吴佳辉等编制的中庸实践思维量表,该量表有13个项目,包括多方思考、整合性、和谐型3个维度。量表采用李克氏7点记分“y”为非常不符合,“+7”为非常符合,计分方式是先分别求3个维度得分平均数,相加得到总分,得分越高代表中庸实践思维水

平越高。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

1.2.2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

采用郑显亮编制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该量表有26个项目,包括网络支持、

网络指导、网络分享和网络提醒4个维度,量表采用4点计分“1”为从不,”4”为通常,得分越高代表网络利他行为程度越高。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

1.2.3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

采用李艳芳编制的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问卷含22个项目,包括利他行为责任性、

尊重和关心他人、关心和关注自己、利他行为表现、利己性行为与观念5个维度。采用李

克氏7点记分“1”为完全不符合;“+7”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代表现实利他行为程度越高。研究中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0.81。

1.3施测过程

研究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测试,剔除作答不完整和不认真的问卷。

1.4数据处理

采用描述性统计对量表和问卷得分情况进行统计;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中庸实践

思维得分与现实利他和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得分的相关程度;将中庸实践思维得分的前27%划分为高中庸实践思维组42人,将中庸实践思维得分的后27%划分为低中庸实践思维组39人,分别比较网络利他行为和现实利他行为在中庸实践思维上的差异。

2 结果

2.1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为考察中庸实践思维实践量表,网络利他行为和现实利他r}为的得分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对各个主要变量进行分析。

2.2中庸实践思维得分与现实利他和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得分的相关分析

为考察中庸实践思维得分与现实利他行为、网络利他行为的相关关系,对三者进行相

关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中庸实践思维与利他行为责任性、尊重和关心他人、利他行为表现3个维度显著正相关,而与关心和关注自己、利己行为和观念两个维度

没有显著相关,与整体利他行为显著正相关。说明中庸实践思维程度越高,利他行为观念

和行为表现得分越高,利己的观念和表现与中庸实践思维高低没有相关。中庸实践思维与

网络利他各维度及网络利他行为总分都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中庸实践思维程度越高。网络

利他行为越多。

2.3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在中庸实践思维上的差异比较

为考察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在中庸实践思维高低得分组上的差异,将中庸实

践思维得分的前27%划分为高中庸实践思维组42人,将中庸实践思维得分的后27%划分为

低中庸实践思维组39人,分别比较网络利他行为和现实利他行为在中庸实践思维上的差异。

在现实利他行为上,高中庸实践思维组在利他行为责任性、尊重和关心他人、利他行

为表现以及现实利他行为的整体得分上均显著高于低中庸实践思维组,而在利己行为和观

念上却显著低于低中庸实践思维组,关心和关注自己维度上高中庸实践思维组得分低于低

中庸实践思维组,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在网络利他行为上,高中庸实践思维组的网络支持、网络指导、网络提醒及整体网络利他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低中庸实践思维组。在网络

分享维度两组不存在显著差异。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中庸实践思维与网络利他行为、现实利他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中庸实

践思维越高,利他行为越多。具有中庸实践思维的人做事谨言慎行,顾全大局,但对利益

的思考可能并不局限于与己相关的抉择。中庸实践思维可能也具有道德性、实用性、文化

特定性和社会适应性。中庸实践思维是在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带有特定的文化色彩,中华文化讲究助人,倡导友爱,中庸实践思维个体受文化因素影响更大,在行为过程

中他们更倾向通过行为适应带有该特定文化色彩的社会。因此,中庸实践思维的个体行为

选择除了维护自身和谐,也同时考虑行为的社会期许,考虑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要求。

由于个体容易形成相对稳定的利他人格,也就不难理解中庸实践思维与现实利他和网络利

他皆存在显著正相关。人们在现实中的利他行为与网络环境下的利他行为存在正相关,也

说明这点。

4结论

由于中庸实践思维具有的道德性、实用性、文化特定性和社会适应性,中庸实践思维

越高,利他行为越多。而且利他者更易形成利他人格,所以中庸实践思维与现实利他行为、网络利他行为皆存在显著正相关。

创新思维实践心得体会

材料化学 创新思维实践 个人体会 题目:创新思维实践心得与体会 学生姓名:闫伟光 学生学号: 140231112 指导老师:秦元成 2017年1月

创新思维实践心得与体会 创新一词经常被我们提及,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各大媒体里,我们似乎对它很熟悉,但我们若是静下心来,问一下自己,到底什么才是创新,什么才叫创新思维,我们才会发现原来我们对它是细思极恐的,一个我们经常挂在嘴边,天天念叨的词,我们却连它到底是什么都不知,这样的我们是不是很浅陋,很浮夸。最近学校里组织了几堂关于创新思维实践的讲座,听完之后,我对创新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发现它并不只是一个空泛高大的名词,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对创新思维实践也有几点心得体会,故述之一二。 到底什么才是创新,什么才叫创新思维?这是我从创新思维实践的到的第一个答案。其实“创新”一词并不“新”,早在古代,我国的先哲就曾提出“革故鼎新”,去掉旧的,留取新的,只不过创新一词经过连续不断的发展,如今的含义更加丰富,也更加有时代感。具体说来创新就是从产生新的认识到认识用于实践的过程,前者得到的是认识成果,后者取得的是事实成果,举个例子,爱因斯坦推导出量子力学中重要的质能方程,并在二战时期将该理论用于了裂变式原子弹的研究,最终加速了二战的结束,他所提出的质能方程是前所未有的理论,这相当于创新中的认识成果;而裂变式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则属于创新的事实成果。而什么才叫创新思维呢!由字面上不难看出,创新思维便是指思维上的创新,一个全新的方案、观点、思路,都可以称之为创新思维,其实严格来说创新思维与创新有着不同的含义,创新的包含范围比较广,可以是抽象的想法思路,也可以具体到一件东西,而创新思维则是指思维上的创新,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只是创新的一部分,一个阶段,创新包含了创新思维。那么为什么我们要着重讲创新思维呢!这是由于创新思维是创新的精髓和内核,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有想得到,才能做得到;只有想得好,才能做得好。也就是说没有好的创新思维是很难有好的创新的,好的创新思维给出了创新的思路方法,让创新变得有理可依,不在盲目,更加高效。 我们该如何创新,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这是我得到的第二个心得体会。从第一个答案里我知道了什么是创新和创新思维,可是我们又该如何实现他呢,我们整天喊着口号这要创新,那要创新,但这样我们真的就能够创新吗,显然是不能的。创新首先要求我们要事实求是,不能弄虚作假,自欺欺人,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我个人认为好的创新要先有好的创新思维,培养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洞察力,具体起来,我们要有一定宽度的知识面,这样我们遇到了某些方面的问题,我们

中庸思维下的利他行为研究论文

中庸思维下的利他行为研究论文 中庸思维下的利他行为研究全文如下: 前言 随着中国木土心理学的发展,”中庸”从哲学走进心理学。中庸二字最早见于孔子 《论语·雍也》,并随着时代发展而被赋予不同含义。徐克谦对此进行整理,概括指出中 庸思想的3种含义:从西周时代恰到好处遵循刑罚标准到孔子思想的伦理道德观念,并最 终与人的内心状态联系起来。由此可见中庸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思维 方式。 近年来,从心理学视角对中庸实践思维的讨论研究不断深化,研究者依据界定范围大 小及着重点的不同提出不同的”中庸”构念并对其进行测量,如吴佳辉等主张用事前思考 来看中庸;李华香主张冲突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行为来看中庸;杨中芳则视中庸为一套多元 心理层次的思维体系,构建了中庸实践思维体系构念图,在此基础上将其他研究者的研究 纳入该体系之中,对中庸实践思维主要研究进行整合,是当前中庸实践思维研究的代表。 该体系包含2个层而:集体文化思维层而和个体心理思维层而。其中个体思维层而又包括 生活哲学看人论事、生活目标、处事原则、个别事件处理择前审思、策略抉择、执行方式、事后反省自我修养提升、个别事件反省及心理健康。 该构念的效度研究表明:代表处事原则板块的待人守则、拿捏意识和处世信念价值3 个变量与代表具体事件处理的4个变量分别为趋势掌握、多而性、整合性、和谐型呈现显 著正相关,说明个体具有的处世信念将影响个体的具体行为,个体的具体行为也体现其中 庸实践思维。同时,在具体事件处理层次,多而性、整合性及和谐性3个维度直接互为正 相关,表明个体在具体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审思、策略、执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具有中庸生活哲学者,在处理日常生活事件时,更加顾全大局,处事多方衡量,追求 生活和谐。现实利他行为对他人有利,但对个体本身可能会造成损失。具有不同程度中庸 实践思维的人在遇到可能影响到自身和大局的和谐性的利他行为时是否会做出不同的利他 行为呢?由于网络环境和现实环境存在差异,中庸实践思维者在网络利他行为和现实利他 行为的表现是否也会存在差异?现实利他行为由于其环境的现实性,个体在行为之前需要 考虑的因素较多,中庸实践思维者又较倾向于多方衡量做出最佳选择,因此更有可能做出 利他行为。 相比较现实利他行为,虽然个体网络行为受到的约束较少,也无需过多考虑行为对现 实整体和谐性的影响,但个体现实利他行为越多,越容易形成为他人福社考虑,关心他人,在行动上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一种持久倾向,既容易形成利他人格,其做出的网络利他行为 也会比较多。因此,研究作出如下假设:个体的中庸实践思维水平越高,那么其现实利他 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越高;高中庸实践思维组中庸实践思维量表得分前后的网络利他行为 与现实利他行为将显著高于低中庸实践思维组中庸实践思维得分后。

如何将中庸思想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如何将中庸思想贯彻到 教育教学实践中 作者:周仕民 “中庸”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的解释一番。人们通常只从封建道德卫道士的角度曲解“中庸”,以致于忽略了它积极的价值。其实,“中庸”的核心思想并非中立、平庸、保守、妥协,而是“中和”。何谓“中和”?“中”者,中而有节,强调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即适度;“和”者,和而有度,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和谐。一言以蔽之,中庸思想实则要求分析处理问题时要适度而和谐。《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作为在各个领域都能广泛运用的“至道”,中庸思想对推动“问题式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反映在课堂上,就是要求必须实现“主导—主体”的中和与“预设—生成”的中和。 随着“问题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过犹不及”的现象愈加“丰富”。对于这些并不陌生的现象,我们除了要在实践中寻求知行合一,还应该从其它的视角进行观察和分析,学会从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里汲取精华,做到古为今用。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中庸思想,将有助于实现三维目标的动态平衡,推进问题式教学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将中庸思想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呢? 一、领悟核心理念,实现“主导—主体”的中和。 作为实践新课程的重要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的核心理念十分鲜明: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理念,就必须实现“主导—主体”的中和。此处的“中”要求不能走向主导或主体的极端;此处的“和”强调师生情感共鸣、平等互重。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中”可达“和”,“和”可致“中”。 回顾“问题式教学”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1.有中无和。虽然教师设计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问题,可学生刚“蠢蠢欲动”就立刻“接管”,学生只好“有口难开”,学生的主体性无从谈起。试问,缺少情感沟通的知识又怎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共振、情感的共鸣呢?2.有和无中。教师过于追求“活”、“动”,学生情绪高昂,然而该讲的没讲、该学的不懂,学生的热情在知识的高

创意思维

学院:法学院班级:101 姓名:董俊学号:1002100110 指导老师:杨运鑫 我所理解和实践的创意思维 摘要 这个世界充满着伟大创意和产生伟大创意的人们,毫无疑外的每个人都可以受益于学会如何产生绝妙的创意并把他们应用到实际并结出丰硕的果实。本文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阐述了什么是创意思维,为什么要进行创意思维,怎样培养创意思维,论证了通过正确使用创意思维能最终在生活的各个层面达到成功。关键词:含义重要性培养实践成功 引言:本篇文章主要是由我所学选修—大学生创意思维培训的课程安排而动手写的,既是为了完成作业,也是学好这门课程,明确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更好地学习和实践创意思维,帮助更好地取得成功。 正文: 首先,什么是创意思维呢?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的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称为创意思维,也称创造性思维.它给人带来新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成果,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产物○1。这是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胡雨霞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即通过思维不仅要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产生新颖的、独特的和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具有创造性、求异性、灵感性、灵活性、多维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具体说来,创意思维有如下特点:(一),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新颖的独特的思维过程,它打破传统和习惯,不按部就班,解放思想,向陈规戒律挑战,对常规事物怀疑,否定原有的框框,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人的思维积极活跃,能从与众不同的新角度提出问题,探索开拓别人没认识或者没完全认识的新领域,以独到的见解分析问题,用新的途径、方法解决问题,善于提出新的假说,善于想象出新的形象,思维过程中能独辟蹊径,标新立异,革新首创。(二). 创造性思维的多向性,创造性思维不受传统的单一的思想观念限制,思路开阔,从全方位提出问题,能提出较多的设想和答案,选择面宽广。思路若受阻,遇有难题,能灵活变换某种因

创新实践心得体会4篇

创新实践心得体会4篇 篇一:创新实践心得体会 创新实践心得体会 08110115 李成奇 时光飞逝,转眼间创新实践已经有一年了。回顾这段创新实践的日子,真的感慨万千,有辛酸,有喜悦,当然更多的是收获啦。在这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第一,通过实践真正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了,从实践中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通过自我学习和老师的帮助,加强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精神;第三,在创新实践过程中,我学会了在学习中创新,在学习中成长。 创新实践项目,体现在两个词上面。一个就是“创新”,另一个就是“实践”。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显得极其重要。创新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枢纽、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社会的财富。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是难以适映现代社会的。所以说,勇于创新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实践也很重要。有了新方法,不去实践,也只是夸夸其谈,毫无实际意义。学校之所以重视我们大学

生参加实践活动,就是想让我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将新的创意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有利于我们良好素质的培养。同时,我们创新能力也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且,我们能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知识,只有你亲自做了,体验了,才会有新的感受,“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重于实践也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 我们的课题是关于光伏切割废液,我是一名学习精细化工的学生,当然面对最多的就是研究,实验成了我们的必修课。说到实验,那就是一种实践,自己动手,亲身经历。在大一大二的时候,都是一些基础课的学习。刚开始进行项目的时候,因为实践能力的欠缺,起初做起事来总是笨手笨脚,也觉得挺辛苦,不过在老师和同学的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进步和成长。于是我决定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后来反而觉得轻松了许多。通过虚心请教,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解决了很多专业上和技术难题。 “理论来源于时间,理论最终用于实践”,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平时书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带着自己的疑问去学习了解制作设计塔板、精馏分离提纯等有关方法。在这次实践中都得以解答,并进一步让我深刻地理解、体会和证明了理论知识,让自己有了深刻地记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为一个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学习就是首要任务。学习学不好,事情也很难做好。大学生

中庸调和(五)

中庸调和(五) 中医学或说中国哲学的“中庸调和”思维与西方的“关系思维”有一定的结合点。但笔者不愿意用这种方式来比附甚至论证国学的“中庸调和”,这里只对关系思维作一简单介绍。 所渭关系思维,是指把存在预设为动态关系、存在者预设为潜在因素在关系中的显象,并以此为前提诠释一切的思维,或日“以关系的眼光看待一切”的思维。马克思的辩证法、怀德海的过程哲学、现象学、结构主义等,采取的是典型的关系思维。我国哲学界亦有许多人自觉运用和大力倡导关系思维。张世英先生对“澄明”的诠释、李德顺教授的“关系说”、罗嘉昌研究员的“关系实在论”,以及美籍华人唐力权先生的“权能场有”思想,使用的是典型的关系思维。关系思维有如下典型特点:其一,事物不是孤立的、由固有质构成的实体,而是多种潜在因素缘起、显现的结果。每一存有者都以他物为根据,是一系列潜在因素结合生成的。“现象、实在和存有被限定在一组本质上不可分离的关系结构中”①。其二,生成论与过程思维。其三,存在不只是现实的,更是逻辑的、可能的(例如在维特根斯坦看来,现实世界背后有一个深远广 大得多的“不可说”的神秘世界)。此外,实体思维、关系思维、实践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具备渐进之动态关系。本文不赘述。 现代免疫学、生态学、系统科学研究表明,与人有关的任何致病因子都不是孤立的,疾病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原有的视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是各种“失调”性疾病。如此,如何协调各种关系,使之平衡,就非常接近中医哲学的中庸调和思维。中医治病在于调整阴阳,西医治病在于消除病原;中医考虑的是帮助恢复宏观的人的阴阳平和状态,西医考虑的是如何消灭微观的病毒病菌。中医学在“调和阴阳,以平为期”的治疗原则指导下,在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疗效,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医学财富。这些宝贵的财富要求我们既要重视传承,又要综合创新。但笔者认为,再搞创新,也不要把国学之“中庸调和”诠释成西学之搞“关系”。古董自有古董之价值,何必非要撒上洋香水?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思维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思维 一、创意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创意是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生产领域,是文化艺术设计和商品生产的结合,它推崇创新与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受现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双重制约,现代设计无论怎样发展,都无法脱离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融使用功能、享受功能、欣赏功能于一体,是历史文化与科学技术对现代设计文化提出的高要求。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文化,时刻影响着现代设计运动。 文化一直被设计界所瞩目。设计是将人类的精神意志体现在物中,并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一切文化层面的东西都会通过设计在人的生活方式中得到体现。设计的产品,通过自身的存在,向大众传达各种信息,实现其物质文化的基本功能。设计的过程是设计师审美经验物化的过程。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须具有文化与艺术含量,这一点在产品设计中,是不能忽视的。一个产品的基本使用功能,既能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又能满足消费者的享受需求,而且还应有欣赏功能。设计是在文化的基础上设计,设计在为人创造新的物质用品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 艺术设计是文化创意中一种不可忽视的形式,它包括广告、建筑、工业设计、时装设计、出版、多媒体艺术、工艺品、影视动画等,几乎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领域。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它通过强调创造性与个性,来提高产品的科技、艺术含量和审美附加值,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与市场、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事实证明,今天的艺术设计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和有效途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文化创意的艺术价值也愈加得到重视和彰显。在这种形势下,艺术设计对于产品走向市场、创造产品附加值以及文化建设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艺术设计来说,“创意”是核心要求,那么“产业”则指明了设计发展的方向。艺术设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而发展,能够使其内涵的界定更加清晰,从而有利于推动其向纵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土壤,为艺术设计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必将造就艺术设计的繁荣。同时,艺术设计的繁荣也会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利润。

创新思维方法与创造实践方法的关系与比较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期末作业 创新思维方法与创造实践方法的关系与比较

【摘要】本文通过对创新思维方法与创造实践方法的定义的阐释,进而比较二者的特性与特点,得出了二者的关系:实践归根结底决定思维的发展、新创造实践不断深化创新思维、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制约创新思维的发挥;将二者有机的灵活地结合起来,在思维的过程中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思考,方能正确的进行创新与创造。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造实践;关系;方法 关于思维与实践的比较论述,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哲学家与社会学家对其进行思考与讨论。而当我们涉及到创新思维和创造实践时却显得有些无从谈起。 “创新”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以下内容:①引入新产品②引进新技术③开辟新市场④开拓并利用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⑤实现工业的新组织。”显然,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范围很广,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 而创新思维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是多种对称性思维的复合体,包括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创新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灵活性等品质。 从以上对于创新和创新思维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创新思维即是在思维的基础上加之以创新的特性,让思维具有深刻性,独创性与灵活性。让创新不仅在技术、工业等层面发挥作用,更能于更深处在思维方法上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较而言,创造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的创造发明素养(包括独到见解、独特方法),完成实践环节、学习任务,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技术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谓创造实践能力,其含义要高于“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构成了创造实践能力主体,但不是全部。实践能力应包括对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敢于接触实际、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以及处理工程实际问题时所需要的协调能力。由于创造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就使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 二者一个叫做创新思维,一个叫做创造实践,其本质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更强调思维,后者更强调实践;前者更强调方法,后者更强调计划;前者更强调思维上理论上的创新,后者更强调实践中工作中的创造。

中庸思维与冲突场景应对策略选择关系的探究

中庸思维与冲突场景应对策略选择关系的探究 作者:王飞雪伍秋萍梁凯怡陈俊国学研究来源: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点击数:2778 更新时间:2005-12-8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中庸特质水平下的大学生在冲突场景应对策略的选择,探究中庸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中山大学南校区、珠海校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40 人。结果表明:( 1 )大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中庸思维;(2 )性别、年级对大学生的冲突应对策略的选择不构成主要影响因素;(3 )在面对人际冲突时,大学生更多选择合作性较高、强硬性较低的应对策略,体现了中国人在处理问题时的习惯性思维;(4 )高中庸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合作性的应对策略,而低中庸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妥协性应对策略;(5 )不同中庸特质个体在“沟通障碍”、“习惯差异”、“被侵犯”、“制度结构”、“利益冲突”五种冲突情境下,其应对策略的选择有不同的倾向性。 关键词中庸人际冲突应对策略 1 研究背景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鲜明且重要的哲学思想,它不仅是中国历代以来的伦理道德观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那么,何谓中庸呢?所谓“中”,《说文》在“史”字下释“正也”;段栽注“中者,别于偏之辞也,亦合宜之辞也”;朱熹说:“中者,无过五不以之名”。“庸”者,郑玄注“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易经》有云“庸言之信,庸德之谨”,意亦为常。宋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而所谓中庸之道,综合起来,无非就是不偏不倚,追求自然和谐融洽的内在意识,追求人际和睦、感性与理性平衡协调的愿望。中庸之道运用了折中的思想,但绝不是折中主义。但即使是狭义的“中庸”,即人与人交往之间的模糊状态,用得很滥,经常引起误解, 与折衷主义、平均主义、不彻底主义、庸碌主义、庸俗主义、妥协主义, 甚至所谓投降主义混为一谈( 冯友兰,1940 ; 杨中芳、赵志裕,19 97) 。其实中庸有很强的原则性, 要择善固执, 不偏不倚,而折中主义是一种无原则性的平均。 那么怎样的行为是符合中庸之道的呢?那就要讲究平衡之术,讲究度的把握。中国人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儒家,特别是孔子的中庸思想的理解以及运用对后世的影响较深,他的著作中虽然没有涉及中庸之道的专门内容,但这种思想渗透在他各种语录中。例如:《论语?先进》中有这么一段:“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曰:…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讲的就是对度的把握。他又说: “不得中行而与之, 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 狷者有所不为也” ( 《论语?子路》) 。狂即狂妄冒进, 狷指拘谨退缩, 两者都有所偏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中寨小学:马燕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和解题策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索→猜测→检验→探索→猜测→检验→……其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鼓励“猜测”和“探索”,可以说是“新课标”中的灵魂”。“新课标” 虽然仅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中提到“重视学生检验的习惯”,但我认为,作为数学检验习惯和数学检验能力的培养,理应贯穿数学教学内容的全部,理应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而且如果把探索、猜测和检验有机结合起来,将构成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解题策略。这种解题策略可公式化为:探索→猜测→检验→探索→猜测→检验→……,这种解题策略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解题策略中的“猜测”当然不是毫无依据的瞎猜,而是在探索(至少是初步探索)基础上有一定根据的猜测。既然是猜测,就不一定正确,就有必要进行检验。通过检验,又必然出现两种可能:猜测正确和猜测有误。如果猜测正确(经得起检验),则问题获得解决;倘若猜测有误,就应分析探索猜错的原因,探索改善的途径,并进一步作出新的较为合理的猜测。对新的猜测当然又必须进行新的检验,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求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就是“探索→猜测→检验→探索→猜测→检验→……”的解题策略。 试看下面的例子: 一个笼子里有鸡兔两物,数一数有28个头,有100个足,问鸡兔各几只?这种“鸡兔同笼”的问题,一般都是用“假设法”求解的,但“假设法”的思路(逻辑思维)难以被一般的小学生理解,如果我们运用“探索→猜测→检验→探索→猜测→检验→……”这一解题策略。那么我们可以得到小学低年级学生也能理解和掌握的下列解答。 探索:因为100÷4=25,所以0<兔的只数<25。 猜测:取0~25的中间数13作为兔的只数,则鸡的只数为28-13=15(只) 检验1:总足数=4×13+2×15=82 探索:因为82<100,所以13<兔只数<25。 猜测2:取13~25的中间数19作为兔只数,则鸡的只数为28-19=9(只) 检验2:总足数=4×19+2×9=94。 探索:因为94<100,所以19<兔只数<25。 猜测3:取19~25的中间数22作为兔的只数,则鸡的只数为28-22=6(只) 检验3:总足数=4×22+2×6=100,正好符合题意。 所以笼中有兔22只,有鸡6只。

创新思维与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方法网络视频初级课件增补说明 第一章创新思维与创新思维方法 一、课前介绍 创造性思维技法是人们在创新实践基础上,提出的用于辅助人们产生创新思维的策略和手段,是有效、成熟创造性思维的规律化总结与结构化表达。本章在介绍创造性思维类型的基础上介绍整体思考法、形态分析法和QFD法三种创造性思维技法,为设计人员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创新思维过程提供了具体方法指导。 产品创新的主体是人,所以创造性思维是一切产品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它是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新获得的信息和已储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态或思维方式,克服思维定势,经过对各种信息、知识的匹配、组合,或者从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或者系统地加以综合,或者借助于类比、直觉、灵感等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以产生满足用户某种需求的创意方案的过程。 本章主要介绍设计支持设计人员开展产品概念设计的创新思维技法,它与创新教程中其他章节介绍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知识创新等内容共同构成产品创新的整体系统。思维创新获得的创意方案不仅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产品创新的初始概念,也是其他创新类型在实施过程中不断采用的各种思维模式,为其他创新类型的实现提供源泉。 本章包括两个视频,其中第一个视频首先结合实例分析了企业实

施创新的类型,以及创造性思维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使读者建立起创新的意识和勇气。人们常犯的思维定势,包括从众思维定势、书本思维定势、经验思维定势和权威思维定势,并介绍了突破思维定势的方法——泛化思维视角。介绍了创新思维的形式,具体又包括四种类型: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课程详细介绍了每种类型的思维特征和思考形式,并通过实例对每种类型进行了解释,为读者培养创新性思维提供方法支持。 第二个视频基于创新设计思维类型,介绍了以基于思维操作性的三个创新思维方法:整体思考法、形态分析法和QFD法,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该方法在具体问题中的实施过程,得到了较理想的解决方案。本章通过对基于思维操作性三种创新思维方法及其应用实例的介绍,为设计人员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创新思维过程提供了具体方法指导。 本章共有2个视频,它与《创新方法教程(初)》第二章创新思维与创新思维方法及应用相对应。本章主要解决教程中的三个难点,一是认识人们常犯的的四种思维定势,以及突破这些思维定势的方法——泛化思维视角法;二是掌握创新思维的具体形式,包括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要学会各种思维形式的特点和使用范围,以及每种思维方式的使用流程。三是熟练掌握包括整体思考法、形态分析法和QFD 法在内的三种基于思维流动性的创造性思维技法。 《创新方法教程》中创新思维的设置思路是在初级部分,介绍常

极高明而道中庸_论颜之推的中庸思想和处世之道

Z h e X u e Y a n J i u ☆哲学研究☆ 极高明而道中庸 ———论颜之推的中庸思想和处世之道 程时用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广东510300) 摘要:颜之推作为一个饱读儒家经典的知识分子, 中庸是他的思想核心和处世原则,本文从修身、文学、处世三个层面论述了颜之推的中庸思想和行为哲学,以期对当代社会提倡人的身心发展、协调人际关系、治国安邦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颜氏家训;中庸;修身;文学;处世 中图分类号:I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1—0041—02 作者简介:程时用 (1975-),男,汉族,湖北阳新人,文学硕士,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里所说的“中”,即不偏不倚,“庸”就是“用”的意思。孔子认为“中庸”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所谓“德”,《释名·释言语》:“德,得也,适事宜也”,就是 做事做得适宜、直道中行、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之意。子思在《中庸》中发挥了孔子的这一思想:“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所以,中庸既是一种思想方法,又是一种理想目标。作为思想方法,它指导人们“时而中”;作为理想目标,它可以帮助人们达到“中和”的境界。几千年来,中庸思想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产生了深刻影响。 颜之推出自儒学故乡,“世以儒雅为业”[1] ,他“早传家 业。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 礼传”[2] ,颜之推从小就深受儒学的熏陶并且喜好儒学,尽 管后来他的思想中儒、佛、道三种思想并存,但儒家思想的中心范畴———中庸仍是他思想的核心,是他思想的至极,是超越具体思想的一种哲学原则,这一切体现在他的代表作《颜氏家训》中:“盖序致至终篇,无不折衷今古,会理道 焉”[3],的确,中庸思想贯穿于颜之推生存哲学的各个方面,贯穿于他修身、为学、处世的理论与实践之中。 一 “君子不可以不修身”[4] ,修身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抱负的基础,历来倍受中国传统知识分 子关注。颜之推作为一个“三败其国”的封建士大夫,自然极其注重这一点,在《风操》篇对士大夫修身作了具体阐 述,“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皆有节文,亦为至矣”,他一方面告诫子孙遵循一定的要求,即《礼经》中“礼”为规范,以忠君、孝梯、谦恭、礼让等儒家道德修养为内容。另一方面他又告诫子孙在遵行《礼 经》中修身处世的规范时,要“执两用中”:“世事变改者,学 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5],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 们需要与时俱进,有分寸地把握《礼经》中的规范,获得“中”的适宜,达到“中”的度。反之,如果抱残守缺,不知变通,会适得其反。颜之推列举了一系列反面事实,对墨守成规的“过礼”现象含蓄地进行了批判:“近在扬都,有一士者,呼梧桐树为白铁树,便似戏笑耳”、“吾亲识中有讳襄、讳友、讳同、讳清、讳和、讳禹,交疏造次,一座百犯,闻者辛 苦,无赖焉。”[6]处于“交疏造次,一座百犯”的环境里,颜 之推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冷静地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思考,这正是他一生历任四朝而绝处逢生的主要原因所在。 当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草菅人命的南北朝时期,修身的前提是保全养性,如果没有了生命与身体,修身就无从谈起。颜之推清醒地意识到个体生命存在的重要性,他再三叮嘱子孙,保全养性一定要做到“执两用中”,决 不能像“单豹养于内而丧外,张毅养于外而丧内,前贤所戒也。嵇康着养生之论,而以傲物受刑;石崇冀服饵之征,而 以贪溺取祸,往世之所迷也。”[7]以上四人都是没有把握好 分寸,顾此失彼,颜之推要求子孙以此为戒。他特别指出, 在日常行为规范中,首先要“省事省言”,即“无多言,多言 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8],也就是“君子”养生应“守道崇 德,蓄价待时”,认真把握个人一言一行,扬长避短,做到既 41

中庸实践思维的道德性、实用性、文化特定性及社会适应性

中庸實踐思維的道德性、實用性、文化特定性及社會適應性趙志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文化科學研究所 一九九四年,我剛從美國畢業回到香港,經楊中芳老師的介紹,加入了張德勝先生主持的研究圈,在楊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中庸研究。要理清這個古老概念的現代心理學意義,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當時,我做了些粗淺的理論整理和數據收集,便捨難就易,開發其他研究。而楊老師則在這十多年間,對這課題不離不棄,完成了多層次的理論整合,並動員同儕,對她創立的理論做出系統和細緻的實徵研究。這篇靶子論文,既是楊老師十數載辛勤的成果,也是她令人欽佩的治學精神的表徵。 在這篇靶子論文中,楊中芳老師回顧了在過去數年同儕們受她啟發後對中庸實踐思維的實徵研究,藉此說明她在較早時發表的中庸實踐思維系統構念的基本命題和實證基礎,並提出多種後續研究的可能。這篇文章承先啟後,為瞭解華人的實踐思維提供一個完整的理論框架,同時為本土心理學理論建設做出了一個好榜樣,展示出本土心理學的創新性和科學性。雖然文中回顧的研究有些仍在開發階段,有些研究結果的效度仍待確認,單考慮中庸實踐思維系統構念已啟動的研究的數量和創新性,我們就必須肯定這構念的啟發性。 要評論像這樣完整的理論,難免要畫蛇添足。我擬在本文中突顯這理論框架中一些可以在實徵研究上再發展的面相,並大膽地建議一些測量和研究中庸實踐思維的方法。

一、中庸實踐思維的道德性 我同意楊中芳老師提出,在分析中庸實踐思維的心理意義時,不能拘泥於一書一言。可是,中庸這概念源於中華哲學傳承,一直被視為君子修齊治平的實踐工夫,這點似是不爭之論。職是之故,中庸有豐富的道德內容,既描述了在華人文化中廣受推崇的道德楷模的行止,也表明了文化對個人道德修養的期待。正如陶潛在《祭程氏妹文》中所述:「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閨,可象可效。」程氏妹子作為一位道德楷模,能正能和;但她也是世人仿效的對象。 作為一個心理學構念,中庸實踐思維不再是道統中的指導思想;它踏實地描述一種在特定文化前提下和特定歷史文化環境中產生的思維方式。行使這種思維方式的人,道德情操不一定高於採用其他思維方式的人。 中庸實踐思維的哲學前提為執中無咎。中庸實踐思維背後的天人論強調天、地、人三者間的和諧,認為爭則共損,合則共贏。因此,人貴乎樂天知命,如唐朝孔穎達《周易注疏》說:人們當「順天道之常數,知性命之始終,任自然之理」,又如南朝梁劉孝標《辯命論》所言:君子當「居正體道,樂天知命,明其無可奈何,識其不由智力,逝而不召,來而不距,生而不喜,死而不慼」。在這哲學前提下,人們在處事時當以大局為先,瞻前顧後,進退有據,遇到順境時居安思危,遇到逆境時以退為進。相對於上述的天人論,中庸實踐思維是一種很合適的處世態度。可是,要是我們把上述的天人論變換了,中庸實踐思維便可能會淪為非理性的思維方式。例如在事在人為、人定勝天的前提下,中庸實踐思維似乎不是一種合適的處世態度。因此,中庸思維本身並不比其他思維方式在道德上更具優越性,但相對於華人傳統中的主流天人關係觀,中庸實踐思

创意与创新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7434 创意与创新心得体会Experience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创意与创新心得体会 创意与创新心得体会范文篇1 本学期学习了关于《思维创新与创造力开发》的公共课,收获很多。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创新思维是人们在创造中或在解决问题时产生独创性效果的认识活动过程。它既是非逻辑思维,又与逻辑思维、多维思维相通,是一个辩证的思维统一体。 细细回味我们的教育工作,其实,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绝大部分的创新都来源于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和领悟,那些创新思维比较强的同志,在某种方面讲,仅仅是比一般人更能够关注教育规律。来源于细微之处的创新,这些创新正是来自于对教育规律的关注。 正如教育系统之中,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催生了很多巧妙的教育构想,进而形成了多项教育创新。教育管理工作同样如此,微不足道的小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会解决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创新都在于是否有心去发现,是否能够把知识转化为智慧运用到工作中,让小教育规律产生大的收获! 我们传统教育偏重于知识的授受行,当今讯息万变、知识爆炸的今天,传统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处于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我认

为积极开展加强个体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见与社会经济价值。 创意与创新心得体会范文篇2 时光飞逝,转眼间创新实践已经有一年了。回顾这段创新实践的日子,真的感慨万千,有辛酸,有喜悦,当然更多的是收获啦。在这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第一,通过实践真正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了,从实践中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通过自我学习和老师的帮助,加强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精神;第三,在创新实践过程中,我学会了在学习中创新,在学习中成长。 创新实践项目,体现在两个词上面。一个就是“创新”,另一个就是“实践”。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显得极其重要。创新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枢纽、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社会的财富。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是难以适映现代社会的。所以说,勇于创新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实践也很重要。有了新方法,不去实践,也只是夸夸其谈,毫无实际意义。学校之所以重视我们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就是想让我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将新的创意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有利于我们良好素质的培养。同时,我们创新能力也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且,我们能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知识,只有你亲自做了,体验了,才会有新的感受,“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重于实践也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 我们的课题是关于光伏切割废液,我是一名学习精细化工的学生,当然面对

创新与实践活动总结范文

创新与实践活动总结范文 创新与实践活动总结篇 1 市委市政府组织了创新与超越性思维的专题讲座,在短短的3个小时的学习中,会议室内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创新思维心得体会。王健教授从新时代与创新思维、超越性思维等不同侧面,借助一系列智力问题、游戏和案例,阐述了思维创新的全新理论研究成果,听来既生动有趣又开拓思路。通过学习,使我们对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里,我结合本职工作浅显地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在本职工作中培育创新思维,重点要抓住三个方面。一、要善于发现问题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认识不足。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为创新思维提供素材,创造“入口”。发现问题,最主要的是增强观察能力。一是要善于从高处着眼,看一看你的工作计划、方针、指导思想是否对路,是否符合上级要求,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二是要善于从低处观察,看一看你的工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民-意,群众是否乐意接受和执行。三是要善于在过程中追踪,看一看工作过渡、衔接等是否畅通高效,措施能否有效落实兑现。这样一来,问题就不难被发现。二、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要做到创新思维,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加强训练心得体会。第一,加强学习,注意训练。在当今社会,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学习已

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学习、不进步,就面临被社会淘 汰的危险。要做到创新思维,就要加强学习。同时,在学习 的基础上,注意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开发自己的智力。平时,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要养成经常问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的习惯,从而给自己思维施加压力,使思维保持 在灵活状态,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确保正常运转。第二,对自己的工作要经常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指从全局性、层 次性、动态性、互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方法,系 统思考将引导人们产生一种新的思路,使人们从复杂细节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借鉴比较,寻找启发。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 立存在着的事物。我们要善于从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在历 史和现实之间移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转换,在物与物之间寻找桥梁,在事与事之间搜寻纽带。找到了联系,认识了共性,我们就要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进行借鉴比较,启发自己 的思路,去创新求解。三、要勇于付诸实践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从根本上说,还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如果没有实践,那么再好的思维也是空中楼阁。只有把创新思维与创新 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把工作推向一个新层次、新水平。在实际工作当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亲自 去付诸实践的人却不多,他们缺乏实践的勇气和对工作的使 命感、责任感。所以,在竞争时代,我们迫在眉睫的一项

中庸之道的管理思想

中庸之道的管理思想 (哲学2007级:钟红敏学号:0722110128) 管理是一个文化现象,管理思想也是随着时代变迁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不同时代的管理文化之间存在着历史继承性,因此,当前管理文化要创新,就应该积极向历史学习,向前人学习,从古人(当然也包括外国的古人)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上吸取智慧,丰富我们对现代管理实践的理解。有语曰:“实践出真知,历史出理论。” 从一些现存的古籍来看,孔子首先提出了“中庸”一词,“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是孔子在德行上的要求,反对行为上走极端。孔子还说:“过犹不及。”主张“中行”。在后世儒家学者中也有许多杰出人物对“中庸|”一词做了精辟的解释。程熙对认为“中庸”的意思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在《中庸章句》的开首将其注之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并引用尧授舜的“允执厥中”和舜授禹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对中庸的精髓含意进行深刻阐发,总结出人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应该走极端,要避免过与不及的出现,应从两端入手,抓住问题的“终始本末、上下精细、无所不尽”,再“量度以取中,然后用之”。 “中庸之道”,体现在管理上,就是正确掌握事物发展的“度”,讲究“不偏不倚”、“执两用中”、“适量守度”,其基本精神是通过折中调和的手段,达到消融管理矛盾、避免管理冲突、稳定管理秩序的目的,以实现管理的和谐发展。 虽然以上关于“中庸”的思想基本上是由儒家提出的,但是我想

提的是,中国古代的两大派思想——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在管理上的应用分别会有现代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有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即有一些“过与不及”。按照“中庸”的思想,最好在管理上将两者适当结合,组合运用,达到有效的统一,威力才会更强大。 儒家文化是一种人文文化,它注重天人合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等。儒子们不愿意吧自己与自然看作是相对立的,这就不能对对象进行如实的描述和实验分析,因此很难产生严谨细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讲求“天人合一”的思维方法也导致不能采取强制性的制度或者法律手段来奖惩善恶,使依法治国失去理论依据,也不利于个人自由意志的发展。儒家较强的伦理性强调亲情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对于个人来说偏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种倾向往往导致重德治、轻法治、重人情、轻制度。“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想把求利当成小人的终生目标,把求义当作君子的终生追求,在后来演变成只重义不言利,只重政治排斥经济,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在儒家中,民主常被理解为“为民做主”,而不是我们现今的“由民做主”既主权在民。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以主张“依法治国”的法制而出名,在中国法理学方面做了重要贡献。法家。法家管理以“法”即管理制度为核心,注重“法”、“势”、“术”即管理制度、管理权威与管理技巧的完美结合。但法家明确赞同“法治”而反对“人治”,极力夸大了法律的作用,不讲人情,忽视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强调法的权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