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探究

合集下载

精选浅谈“梳理与探究”教学

精选浅谈“梳理与探究”教学

什么是梳理与探究?梳理是指学生对多年接触和积累的零散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而探究则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拓展的能力、发现的能力。

对高中生来说,以前所学的知识大都是无序零散的,很少有整体感、系统性,而“梳理与探究”让我们有了一个回顾的机会,一个反刍的过程,它使初高中的学习有了一个延续,也让课本、课堂、学校内外的知识有了一个很好的沟通。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由“教”到“导”进行转化,既不包办代替,也不放手不管,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

比如在关于“奇妙的对联”的梳理中,我从郭沫若偷桃被老师罚对对子和东坡与佛印互相出对子戏谑对方的故事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联系生活中写春联的习俗讲述对联的来历,开拓学生的思维;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收集自己喜欢的对联,用一节课展示学生的成果(在黑板上展示或打印成小集子),并辅之以对联的知识;接着让学生四人一组完成老师布置的题目(老师给例子学生模仿完成),比如一字对,墨——泉;两字对,虎啸——龙吟;三字对,水底月——镜中花,循序渐进;最后学写对子,评出最佳给予奖励。

例如,以必修一所学内容为题,我出上联:“烛之武巧言利舌退秦军”,学生们对出了“荆武士赤手空拳刺嬴政”,“刘沛公单人独骑回军营”等较好的下联。

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完成了对联知识的归纳整理,还掌握了写作对联的方法。

同学间的交流还让大家积累了不少好的对联。

在这个快乐的过程中,既有知识的增长,也有素质的培养,学生受益匪浅。

除了老师的改变,学生也要养成合作探究、倾听和交流的习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践行者、实施者。

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事先布置,让学生有相对充足的时间组合、分工协作。

例如,必修二的“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的梳理探究,我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任务,理出提纲让学生收集资料,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小组整理工作(每组打印或者手抄一份收集的成语),最后我用两张考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以积累的成语数量多少决定胜负。

高中语文教材“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板块古诗文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教材“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板块古诗文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教材“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板块古诗文教学策略研究摘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下古诗文教学需要强调学生自主积累、梳理与探究。

教学设计首先要引导学生独立积累.提高学生逐步梳理的能力;其次,创设典型的情境,在设身处地的情境中实现主动积累、梳理与探究;最后,设置自主多样的任务活动,引领学生主动、高效地积累、梳理与探究。

在集腋成裘、熟读精思的过程中,通过积累文言词汇、文言句式,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灵活积累逐步梳理多样探究语言情境教学模式“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是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核心概念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中的重要一项,贯穿整个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积累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初步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使用规律,增强对汉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力,提高语言研究、发现的能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这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相映照,可见它在语文教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

新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一理论阐述是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关注学生语言积累及语感和思维发展”要求的继承和扩延。

但由于教育教学、高考体制的改革对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教学产生了诸多的影响,因此,在研究当前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在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以2020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与学习要求为出发点,探究“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的有效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探究教学策略的原则(一)重视积累,逐步梳理1、引导学生灵活积累古诗文学习中的积累,需要通过对古诗文材料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活动,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保持、运用,使之转化为新经验、新语言材料,并形成良好语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梳理探究”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梳理探究”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梳理探究”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梳理探究”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大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梳理探究”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顾之川摘自:《新浪博客----丁海榕的博客》为了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套必修课教科书设计了一个“梳理探究”板块,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和“名著导读”相并列。

“梳理探究”的设计并非空穴来风,分别有初中和高中两条线索的承续关系:一是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至九年级)》中的“综合性学习”一脉相承,二是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

一、编写意图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为此,两个语文课程标准分别做出规定。

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则以“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的形式呈现,而且要求更加具体、也更加明确。

比如,“积累.整合”要求“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思考.领悟”要“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浅谈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教学方法新课改中的“梳理探究”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专项活动,“梳理”是指学生对多年接触和积累的零散知识进行系统整理,通过梳理,学生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并从中掌握一些规律;“探究”是指重视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样看来,“梳理探究”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长期以来接触和积累的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且做到条分缕析,不断拓展的过程,也是学生把语文知识转化成语文能力的一项重要活动,它重在培养学生的梳理整合、探究发现的能力。

那么,在组织开展“梳理探究”活动中,要采取哪些办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一是教师要找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臵,这是做好梳理探究的前提。

以“优美的汉字”这一节为例,笔者认为,本节内容以梳理整合为主,重在提高学生梳理整合的能力,感受汉字的优美,掌握汉字的多种特点,形成对汉字全面、系统的认识。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是整个教学流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指导学生做好梳理整合的前期准备、帮助学生确定梳理整合的大致思路、为学生在梳理整合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拨或点评,而不要包办代替,教师包办得越多,学生获得的知识及体验越少。

课堂不再只是教师的主阵地,如果教师把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知识一一传授给学生,那学生只能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不能在头脑中形成系统和完整的有关于汉字的知识体系。

二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践行者,这是做好梳理探究的关键。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践行者。

以“优美的汉字”为例,课前要组织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搜集有关“汉字”的资料,思考筛选,再经过个人或小组梳理整合,在课堂上汇报展示,从而让学生领悟到汉字的音、形、意的优美。

这样就能使学生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能力就会日益提高。

在开展“修辞无处不在”教学活动时,要以修辞活动为纲,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使用修辞的各种例子串联在一起,比如初中、高中课本以及课外阅读中所积累的优美语句、广告语、歌词、日常生活用语等等,长期以来,学生对修辞的学习更多地停留在辞格学习的狭小圈子里,导致学生对修辞的理解很片面,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早就指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

2022语文新课程标准曹爱卫:第一学段“梳理与探究”课程目标解读

2022语文新课程标准曹爱卫:第一学段“梳理与探究”课程目标解读

2022语文新课程标准曹爱卫:第一学段“梳理与探究”课程目标解读本篇逻辑:为什么要进行第一学段梳理与探究?无论生活中还是课程中,正式还是非正式场合,语言运用都极为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中要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而“梳理与探究”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语言文字现象、发现问题(语理),并从中找到语言文字规律(语感),从而达成语言运用的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怎样落实梳理与探究呢?围绕三条目标生成三种不同模式:第一围绕汉字特点进行梳理和探究,基本模式是积累、梳理、运用(结合课例一下《小青蛙》);第二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梳理和探究,基本模式是发现、探究、总结(结合课例《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二上《语文园地七》字词句运用》);第三根据问题跨学科进行梳理与探究,模式是质疑、探究、讨论(结合课例《我要的是葫芦》、《太空趣事多》)。

本篇框架: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梳理与探究的意义阐释;二第一学段梳理与探究目标解读;三第一学段梳理与探究的实践探索。

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方面——梳理与探究的意义阐释。

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都离不开听、说、读、写以及文学活动。

这些活动大家发现没有:它都离不开语言运用,比如我们邻里之间的交流,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交流,会议当中大家发表看法,甚至在图书馆阅览式读书,这些是不是都离不开语言运用?语文课程中的语言运用和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到底有什么不同?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是这样解释的,他说语言文字运用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语文课程中的语言运用是一种教育活动,它与生活中的语言运用不同。

在语文课程中,不是把生活中的语言搬进课堂,而是要培养学生观察语言文字现象、发现问题,并从中找到语言文字规律的能力。

显然,我们课堂当中的语言文字重在的是干什么——引导学生去发现语言文字的现象,并且从这些文字现象当中去发现问题,找到语言文字规律,从而促进我们自己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所以语言的梳理与探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2022语文课程标准专家解读及学习心得:第二学段“梳理与探究”

2022语文课程标准专家解读及学习心得:第二学段“梳理与探究”

2022语文课程标准专家解读及学习心得:第二学段“梳理与探究”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专题是第二学段梳理与探究目标要求的解读。

下面我从内涵理解、目标定位和实施路径三个部分和大家一起做分享。

首先是梳理于探究的内涵的理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第一次提出了梳理与探究和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并列为三种语文学习方式。

我认为这是语文听说读写的升级版。

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沿用了这一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我认为识字与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是语文的两种非常重要的实践方式,就像语文学习的两根支柱。

而梳理与探究则是依托融入了识字与写字、阅读意见上表达与交流这三种语文实践方式之中,成为促进可以优化语言的积累、内化表达的重要桥梁。

那么怎么理解梳理与探究呢?我觉得梳理是将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和积累的语言材料结构化,将言语经验转化为语言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是经历回顾、辨析、整理和归类,由散到整、由点到类、由孤立到联系的这样的一个语文实践过程。

探究则重在发现生活学习中的语言文字运用问题,通过观察比较、预测、推理、判断、合作等语文或以语文为基础的跨学科学习手段,探究原因、查找资料、寻求对策、解决问题,从而建构新的经验。

正如课标组核心专家陆志平先生说的那样,通过学习者自身对于所学知识的梳理,将所学知识结构化融入并改善大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

梳理与探究指向主动个性探究,建构指向知识的情境化,结构化也离不开语文素养的每一个方面。

简而言之,梳理与探究作为一种语文实践方式,它指向整合、融通、关联、优化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将聚沙式的言语经验转化为结构化的方法策略,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自觉运用方法策略去完成新任务、解决新问题,建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追求,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梳理是探究的基础,梳理是为了更好的探究,探究是梳理的升华,是梳理成果在新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的创造性的使用。

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优秀实用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优秀实用课件)

名词 名词
动词 作状语
使动

名 词 意动
类 动 词 动词 动词
名词 使动

形容词 名词
用 形容词 形容词 动词 形容词 使动
形容词 意动
其他
为动用法 数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的活用
动词
作状语
使动
意动
名词 动词
1、名词+名词+名词 例:天雨雪
2、名词+代词 例: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3、副词(遂、不、弗、既、乃、已等)+名词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元载以为自己有清除恶人的功绩,就贬损前贤,认为
(天下人的)文才武略,没有谁比得上他。(是非:偏义
复词,偏义于“非”,非议、贬损。以为:认为。才略:
才能、谋略。)
文言实词
(五)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类词在特
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 另一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 产生出和语境相适合的意义。
名词
名词
古义:特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金就砺则利。
词义缩小
古义:泛指一切金属;今义:专指黄金。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词义转移
先帝不以臣卑鄙 词义感情色彩变化
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义:品质恶劣。
文言实词
(三) 通假字
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 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 这种现象叫通假。
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庠序”,同义复词,两者都是学校,只 是时代 不同叫法不同,故合译为“学校”
【对点训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 B. C. D.

人教课标教材(必修)“梳理探究”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

人教课标教材(必修)“梳理探究”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
为 了 落 实 新 课 程 的 精 神 , 明确 。 如 , 积 累 ・ 合 ” 求 “ 培 比 “ 整 要 能 项 重 要 内 容 的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 否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意 识 和 实 践 能 力 , 围 绕 所 选 择 的 目 标 加 强 语 文 积 则 ,就 将 与 语 文 课 的 教 学 目标 相 积 极 倡 导 自主 、 作 、 究 的 学 习 累 , 积 累 的 过 程 中 , 重 梳 理 。 游 离 。 因 此 , 内容 的选 择 上 , 合 探 在 注 在 我 方 式 ,这 套 必 修 课 教 科 书 设 计 了 根 据 自 己 的 特 点 , 长 补 短 , 步 们 主 要 侧 重 于 语 言 、 文 学 和 文 化 扬 逐
养 学 生 搜 集 和 处 理 信 息 的 能 力 、 册 安 排 3个 专 题 。如 必 修 1 优 美 《
问 题 的 能 力 以及 交 流 与 合 作 的 能 与 流 行 文 化 》 必 修 2 成 语 : , 《 中华
2 符 合 学 生 实 际 , 加 趣 味 . 增 高 中 生 经 过 九 年 义 务 教 育 阶
纲 要 ( 行 ) 强 调 : 倡 导 学 生 主 语 文 专 题 活 动 的 形 式 呈 现 的 , 词 语 和 句 式 等 语 文 知 识 进 行 梳 理 试 》 “ 全 书 5个 专 题 , 探 究 、 累 运 用 。 每 积 动 参 与 、 于 探 究 、 于 动 手 , 套 教 N- 共 设 计 了 1 乐 勤 培
获 取 新 知 识 的 能 力 、 分 析 和 解 决 的汉 字 》 奇 妙 的 对 联 》 新 词 新 语 性 。 《 《
力 ” 为 此 , 个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对 文 化 的 微 缩 景 观 》 修 辞 无 处 不 段 的 学 习 , 言 、 学 知 识 面 日渐 。 两 《 语 文

梳理探究:语文学习方式转变的新视角

梳理探究:语文学习方式转变的新视角
功近利 的 。语 文课 程改 革 的基 本 理念 之一 是全 面提 高 学
艺术 、 文地 理 、 治军 事 、 天 政 礼仪 习俗 、 衣食 住 行 、 物 动 植 物进 行梳理 等 , 告诉 学生 要 用辩 证 的 眼光 、 还 发展 的 观点
来对 待成 语 。
四 、 出 语 文 实 践 突

教 材 教 法
也 不 求统一 , 家只要 努 力实 践 , 照指 示 的方法 认真 去 大 按
做, 必定会 有 收获 。当然 , 师在 过 程 中要时 时给 学 生方 教 向的 指导 , 能放任 自流 。在 每个 专题 中 , 涵 了很 多方 不 蕴

凸显 整 合 理 念
“ 合” 整 是本 次课 程改 革 的基本理 念之 一。 合什 么? 整 简 言之 , 整合 目标 、 内容 、 方法 。就语 文 学科 而言 , 调 整 强 合 是对过 去语 文学 科教 学 的 “ 反拨 ” 。过去 的高 中语文 教 学 以考纲 为方 向, 生出一 系列 知识 点和 能 力训 练点 , 衍 语
生的 语文 素养 , 素养 源 于 积 累 , 累 贵在 梳 理 , 理 实 现 积 梳 了语文 学 习 由量 变到 质变 的飞跃 。梳 理探 究 ” 1 个 专 “ 的 5
题中, 7 前 个专题侧重梳理 , 对学生以前学习中遇到的语
言现 象和语 文知 识进 行总 结梳 理 。这 种梳 理 就是 整合 学 习 内容 和方 法 , 当然 也涉及 目标 。 汉字 、 语 、 成 文言 词语 和 句式 、 古代 文化 常识 , 这些 语 文 的基 本 元 素 , 们 一直 在 我 课文 中接 触 、 习 , 缺 少 对 其进 行 系 统 的 梳理 , 个 专 学 但 7 题告 诉我 们怎样 进行 梳理 、 整合 。 《 美 的汉字 》 如 优 从汉 字 的起 源 、 形体 、 构成 、 文化 等方 面全 面 介绍 了汉 字 , 学生 使 对祖 国 的文字 有 了全 方位 的 了解 , 高 了兴趣 , 强 了 民 提 增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梳理探究》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梳理探究》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梳理探究》说课稿一、教材简介《梳理探究》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的教材之一,本册教材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梳理探究》中各篇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内容和主题。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思想和价值观。

•熟悉诗歌、散文和小说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写作思维。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引导,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内涵。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把握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文学意境。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批评和评价。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课时:《荀子悲秋散文引导》•第三课时:《茅盾小说《子夜》》2.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师准备的教学课件,系统地介绍文学作品的背景、内容和主题。

•分组讨论法: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分成小组进行文学作品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和理解。

•朗读表演法:学生选择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片段进行朗读表演,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能力。

•写作训练法:教师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引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导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题和背景。

《梳理探究》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梳理探究》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梳理探究》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梳理探究,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章节一:词语辨析与应用教学重点: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正确运用词语。

教学难点:辨别近义词,恰当使用词语。

2. 章节二:句子仿写与修改教学重点: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学会仿写句子。

教学难点:修改病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章节三:语法知识梳理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词性、句子成分等。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复杂的语法规则。

4. 章节四:修辞手法解析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修辞手法丰富文章表达。

5. 章节五:阅读理解技巧教学重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理解的策略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和练习。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教学过程1. 章节一:词语辨析与应用导入:通过游戏或故事引入词语的概念。

讲解:讲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举例说明。

练习:学生进行词语辨析和运用练习。

2. 章节二:句子仿写与修改导入:通过例句引导学生思考句子的结构。

讲解:讲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和仿写技巧。

练习:学生进行句子仿写和修改练习。

3. 章节三:语法知识梳理导入:通过句子示例引入语法知识。

讲解:讲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如词性、句子成分等。

练习:学生进行语法知识的梳理和运用练习。

4. 章节四:修辞手法解析导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引入话题。

讲解:讲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练习: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练习。

5. 章节五:阅读理解技巧导入: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讲解:讲解阅读理解的策略和方法。

练习: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梳理探究》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梳理探究》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梳理探究》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梳理探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层次和写作特色。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升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梳理文章脉络,分析文章结构层次。

2. 探究文章的写作特色,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3.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段落进行解读和分析。

4.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评价文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梳理探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层次和写作特色。

2.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段落进行解读和分析。

3.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让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3.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分析文章结构层次。

4.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段落进行解读和分析。

5.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6. 教师总结评价,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指导。

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设计注意事项:1. 教学目标要明确,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内容要全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教学方法要得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教学过程要紧凑,注重课堂纪律和教学效果。

5. 课后作业要适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结构层次和写作特色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问题提出和解决能力。

3. 评价学生对文章重点句子、段落的解读和分析能力,以及对文本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资源1. 教学文本: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确保文本质量。

《梳理探究》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梳理探究》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梳理探究》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梳理探究,使学生掌握文本中的关键信息,提高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文本解读: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提炼出核心观点和关键信息。

2. 梳理探究: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文本结构和逻辑关系。

3. 问题设计:针对文本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故事或现实案例,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文本,提取关键信息,梳理文本内容。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4. 成果展示:邀请学生代表展示梳理探究成果,评价他人的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给出建议和意见,促进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五、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精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文本,确保文本质量。

2. 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等教学工具,辅助教学。

3. 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六、教学策略1. 问题驱动: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掌握知识点,提高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脉络,提高信息整合能力。

七、教学步骤1.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题相关的趣味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梳理探究课 传统节日和文化寻根教案

梳理探究课           传统节日和文化寻根教案

梳理探究课——传统节日和文化寻根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2. 掌握各个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3. 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

4. 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重点:1. 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2. 各个节日的庆祝活动和习俗。

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教学难点:1. 传统节日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概念。

2. 学生分享对于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印象。

二、春节(10分钟)1. 教师介绍春节的起源和意义。

2. 学生了解春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

三、端午节(10分钟)1. 教师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

2. 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四、中秋节(10分钟)1. 教师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

2. 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如赏月、吃月饼、团圆等。

五、国庆节(10分钟)1. 教师介绍国庆节的起源和意义。

2. 学生了解国庆节的庆祝方式和活动,如升国旗、放假庆祝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掌握各个节日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方式。

学生也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端午节(10分钟)1. 教师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

2. 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七、中秋节(10分钟)1. 教师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

2. 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如赏月、吃月饼、团圆等。

八、清明节(10分钟)1. 教师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和意义。

2. 学生了解清明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如扫墓、踏青、祭祖等。

《梳理探究》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梳理探究》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梳理探究》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梳理探究,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自湖南省县级优课教材,具体篇目待定。

2.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结构,分析作者论证方法,提炼文章主旨。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及其效果。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

3. 问题驱动: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组内讨论。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及其效果。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6.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

六、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湖南省县级优课教材相关篇目。

2.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

3.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文章、评论、背景资料等,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更多学习资料,促进教学互动。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座位编排以小组合作形式为主,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梳理探究板块教学的认识

梳理探究板块教学的认识

梳理探究板块教学的认识新疆乌鲁木齐市第23中学王媛媛梳理探究是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板块之一,教科书中“梳理探究”部分实际上是一些语文专题活动。

新课程标准设置这一内容,有的是专题性质的讨论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与新课程标准的原则和宗旨是一致的,即“探究部分”。

有的侧重于梳理,就是引导学生对以前的所学的文学文化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对今后的学习有巩固和提高的作用。

远程培训清华附中崔琪老师的讲座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对优美的汉字的梳理与探究。

从繁简字、错别字的滥用等入手,尤其是解读汉字的演变和结构时,从音形义的角度包括六书的讲解,这样的内容非常丰富,也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了解了含义之后当然就知道该如何使用字词,也让我受益匪浅。

在高中语文必修二的梳理探究部分,有一个专题是: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讲座中的方法,在期中考试之后,先让学生完成了《语文学习评估表》,一方面是对高一前半学期的内容总结与思考,另一方面则是掌握学生的层次,激发其内在的潜能。

具体落实到成语板块的学习上,第一节课由教师做范例,先写一个成语,解释清楚其具体的意义和用法,再将该成语的出处、典故和相关故事讲给大家听,讲完之后还可以请学生补充发言,大概就是五分钟左右的时间。

此后,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就是固定的成语时间,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成语,给大家讲,听的人记在积累本上,现在已有两个月的时间了,除了能积累学生的成语储备,也能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表现能力,他准备这五分钟的演讲,本身就是自身知识的积累,该如何以好的方式表现出来,则是提高的过程。

教师在这里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引导者,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的设想就是在学期末的时候,用一节课的时间做一个成语的专题,以成语接龙、小组活动等形式对积累的成语进行总结和巩固。

梳理探究的部分本身就由若干个专题组成,也可以同组的老师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不应让这一部分成为教学上的负担,而应该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 荆轲 杜甫 范仲淹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司马迁 诗 圣 著 千 秋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四面湖山归眼底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蒲松龄
万家忧乐到心头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洵父子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
下面有几副对联,想想它们属于什么类别:



三、对联分类
对联分类,还缺少明确的理论研究,许多情况 下,对联分类都带有比较明显的任意性,没有 统一的划分标准,不同类型对联的内涵往往模 糊不清,对联之间的外延往往互相重合,等。 明确对联分类,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明确对 联分类的标准;二是在某一标准下的分类,必 须明确不同类型对联的概念内涵和外延。
下联: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 树边红雨, 此间有舜日尧天。
练习2、下面的词句是成都武侯祠上下两联的组成 部分,顺序已经打乱,请把它们整合成内容顺畅、 对仗工整的两联。
1、六出七擒 2、取西域定南蛮 3、中军帐里 4、 点四十九盏明灯 5、水面偏能用火功 6、收二川 排八阵 7、五丈原前 8、东和北拒 9、变金木土 革爻卦 10、一心只为酬三顾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 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域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 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功。

上联:书山 有路 勤 为径, 词性:名名+动名+形+动名, 结构:偏正+动宾+形+动宾 下联:学海 无涯 苦 作舟。 词性:名名+动名+形+动名 结构:偏正+动宾+形+动宾




反对:上下联意思相反或者相对的对联形 式。如


上联:横眉冷对千夫指, 下联:俯首甘为孺子牛。
上联:横眉 冷对 千夫指, 词性:动名+形动+ 名名, 结构:动宾+主谓+联合,
根据对联的写作技巧或修辞手法,可划分出
嵌字联、回文联、谜语联、集句联、隐字 联、押韵联等。 根据对联的内容和用途划分。大体上可将其 分成节令联、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行 业联、题赠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九 大类,每一类又可分为若干子类。
请说说下列对联中涉及什么人。
鹿野舟沉王业兆 督亢图中不杀人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云霄 草 堂 留 后 世 鸿门半碎霸图空 咸阳殿上空流血
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这是梁章钜为江苏常熟草圣祠写的对联。唐
张旭曾为常熟县尉,善草书,嗜酒,每大醉 呼叫狂走,乃下笔,世称“草圣”。此联将 张旭的书酒风格写活了,如见其人,如观其 字。
6、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




那堪忧患余生 萍水因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 赢得英雄知己 桃花颜色亦千秋
行业联
名胜联
六七八九
8、夕阳无限好
高处不胜寒 集句联
练习1、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打乱,请根据 上联内容调整下联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 上联对仗工整。
下联内容:红雨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 唤起 看绿树池边 此间有舜日尧天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 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阕?
这是小凤仙挽蔡锷联。情词并茂,款款道 来,儿女情长而不减英雄本色。论者以为非 小凤仙所作,究竟出自何人手笔尚待考证。 燕支即燕脂,与鹏翼相对。因缘比姻缘意义 更广。
7、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Leabharlann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这是伊秉绶所作扬州平山堂集句联。上联集
范仲淹《岳阳楼记》和欧阳修《醉翁亭记》 中句,下联集王禹翶《黄冈竹楼记》中句, 天然浑成。读一副好的名胜集句联,不仅卧 游胜地,而且重温名著,一举两得,其乐无 穷。
4、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朱熹是宋代理学家,
但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道貌岸然。此联很 有人情味,很幽默,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居 住条件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 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上联写 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
5、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
一、对联的基本知识
“对联”也叫“楹联”“楹贴”“楹 对”,简称“对”,俗名“对子”或 “联语”。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 “上联”也叫“出句”或“上比”,下 联也称作“对句”或“下比”。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
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开始,明清
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 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 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 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 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到了五 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 了降鬼大神的名字。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 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到了明代,明太祖
8、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
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匡庐瀑布合宇宙奇 观绘我斋壁 青莲诗摩诘画右军书左氏传南华经 马迁史薛涛笺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 艺置吾山庄
这是明李东阳题书斋联。此联与众不同的是
大量使用三言句式,以最简练的文字,网罗 宇宙奇观,古今绝艺,绘我斋壁,置吾山庄。 这确是联坛奇观,联家绝艺。
3、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 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
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方是袁世
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有 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 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方把东家捧为孟尝 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 确是大手笔的杰作。王君实先生在二十世纪 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 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
可将其分成单句联、复句联和句群联三种。 单句联,上下联皆由一个单句组成的对联,一 般是短联。 复句联,上下联皆由两个以上分句组成复句 的对联,一般介于长短联之间。 句群联(语段联),上下联皆由两个以上复 句组成句群(语段)的对联, 一般是长联。
3、宽对、工对、巧对、绝对
宽对,格律要求比较宽松或有所变通、对仗
石为迎宾开口笑
山能做主乐天成
当句对,也称句中对、自对。一般在多 句联(或长联)使用,对联不但要做到上 下相对,本句之内前后也相对。 将军报国,宰相和戎, 义愤动千秋,臣节无惭追 壮缪; 庙拓明湖,陵依霞岭, 馨香绵万载,孤忠共喻有 蕲王。
借对就是利用汉语的特殊性,在一词语同 时具备两种意义的状态下,作者在联中用 的是甲义,又借用它的乙义同另一词相对.
1、长联和短联
根据对联字数多少可分成长联和短联。 长联,上下联皆由较多字数组成的对联。 短联,上下联皆由较少字数组成的对联。 一般以全联30字或40字作为长联字数之下限。 实际上,长联与短联属于模糊概念的范畴, 没有必要也很难在字数上划定二者的界限。
2、单句联、复句联和句群联
根据对联的句子多少及句子间的相互关系,
10、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
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 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 风鬟云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 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 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 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 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 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全国(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卷对联题: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 下联。 第一题 树一代新风 上联:扫千年旧习,___________ 神州面貌新 下联:祖国江山好,___________
第二题
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 春雨润物长城内外百花香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合作的万松岭行宫新
联。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 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 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 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 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 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虽 是奉承之作,可谓对联极品。

福建题(06年) : 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 构相似的下联 (平仄不论)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下联: 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________________ (05年福建)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 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 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
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
系列之五
先来赏析经典对联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在无锡
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 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 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 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 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 琅。
1、时序更新千门喜 春阳除旧万户欢 2、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3、江河大地存忠骨 哀泪悲歌悼英灵 4、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5、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6、窗含西岭千秋雪 7、二三四五 门泊东吴万里船 文学联
谐讽联 名胜联 哀挽联 喜庆联
9、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
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 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 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 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 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 岁以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