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探讨高中语文大单元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探讨高中语文大单元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探讨高中语文大单元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摘要:大单元教学是基于课程标准、以大任务群为基本单位,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导向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是一个有机整体,使教与学各环节有机衔接,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来保证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最终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以“写作”为例,大单元写作教学应遵循“确定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评价反馈”这一路径。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制定大单元写作目标、设计写作任务单、开展多元评价反馈等环节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关键词:大单元;写作;大任务群;评价反馈引言“教学评一致性”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评价方法。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教学设计与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和表现,对其做出适当的评价。

基于大单元写作教学,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以确定学生在学习中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大单元写作教学的特点,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分析自身的学习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一、高中语文大单元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完成特定任务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素养。

“教学评一致性”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确定目标、选择评价方式和设计评价任务。

“教学评一致性”在高中语文大单元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确定相应目标,再根据目标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最后通过任务驱动、成果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

“教学评一致性”在高中语文大单元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活动与评价活动相结合,通过学生参与度、完成度来对其进行评价,从而为学生提供准确且具体的评价标准和反馈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高三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与思考

高三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与思考

高三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与思考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

在高三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写作不仅是一种学科要求,更是为将来升学、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的必备技能。

因此,高三语文写作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实践和思考两个方面探讨高三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一、实践篇:提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对于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写作主题、启发性的写作活动和有趣的范文欣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通过培养学生对写作的热爱,可以激发他们自觉主动地进行写作实践,进而提高其写作水平。

2.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高中学生是基础知识掌握相对较好的阶段,但仍需要强化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并巩固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写作基础。

只有打好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构建自己的文章框架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强化写作技巧的培养写作技巧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写作技巧的教学视频、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了解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和技巧要点,并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写作过程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方法。

4. 鼓励多样化写作实践写作实践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组织各类写作活动,如写作比赛、主题写作讨论等,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多样化的写作实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线上写作交流和展示,扩大他们的写作影响力,激发其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思考篇:探讨解决高三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高三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应给予关注和解决。

以下为一些思考和建议:1. 综合性评价的引入传统的语文写作评价更注重作文的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能力,而综合性评价将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步法——习作评改课新模式

四步法——习作评改课新模式

四步法——习作评改课新模式1. 引言1.1 四步法——习作评改课新模式四步法——习作评改课新模式旨在通过设立明确的评改流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在实践中积极推动学生的写作素养提升。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一新模式的理论基础、实施步骤、效果评估、教学反思和案例分享,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当今教育领域,写作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写作,并且通过评改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反思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则显得尤为重要。

四步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评改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写作不足,还可以通过多次修改和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文章。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将探讨四步法在写作教学中的意义、实际操作的步骤、实施后的效果评估以及教学反思和案例分享。

通过深入挖掘这一新模式,我们希望可以为写作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提升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示。

2. 正文2.1 理论基础四步法——习作评改课新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评改理论:教学评改理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作业进行评改的理论依据。

评改作业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四步法则是一种系统的评改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2. 交互式教学理论:交互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四步法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习心理学理论: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学生通过思维和理解来获取知识。

四步法通过评改练习作业,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从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2 实施步骤实施步骤是四步法——习作评改课新模式中的关键环节,其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教学目标。

在进行习作评改课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需要提高的写作技能和知识点,以便在评改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第二步:制定评改标准。

针对不同的写作类型和学生水平,制定相应的评改标准,包括内容完整性、语言表达、逻辑结构等方面,以便评价学生的习作并给予有效的反馈。

开题报告范文-《高中学生作文课研究与实验》

开题报告范文-《高中学生作文课研究与实验》

开题报告范文-《高中学生作文课研究与实验》研究背景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在这个时代,文化建设愈加重要,人们对于文化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而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之一,其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作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中生作文的质量普遍较低。

在教育部门对1300份历年高考作文进行分析后发现,考生的作文内容贫乏、论据不足、结构混乱且句式模式单一,未能体现出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进行高中学生作文课研究与实验,对于提升学生语文水平、提高作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次研究旨在:通过探究高中学生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一种科学、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

具有以下意义:1.促进高中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质量;3.探寻适合高中学生的作文教学模式和方法,为高中学生的作文教学提供新思路;4.增进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为更好的教育提供依据。

研究内容本次研究将涉及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分析高中生自身的作文问题,了解高中生写作的困难点与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2.多角度提高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从生活、文学、社会等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写作。

3.探寻一种适合高中学生的作文教学模式和方法,包括:课堂教学、作业指导、个性化辅导等方面。

4.通过实验,检验探寻到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从而为高中生写作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研究计划本次研究计划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分别是:文献调研、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

具体如下:第一阶段:文献调研1.学习作文教学相关理论,了解高中学生作文教学和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2.查阅大量的作文教学案例和文献资料,收集不同学者和教师对于高中学生作文教学的观点,思考如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3.分析高中生作文的难点和问题,了解高中生的写作习惯、文学素养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因素对于作文的影响。

用生活教育理论破解高中作文教学难题

用生活教育理论破解高中作文教学难题

用生活教育理论破解高中作文教学难题【摘要】在我国的教育中,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以其先知的教育思想感染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思想。

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生活作文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生活教育理论是让学生体验生活的意义,在教学中,通过生活化的作文教学,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意识,从而优化作文教学的训练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生活教育高中作文教学我国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基本教育理论就是生活教育理论,这也是教育思想的核心。

与现代的教育思想相比,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十分相符的,而生活教育理论应用于作文教学,更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高中教学中,这种教学理论可以帮助教师解决作文教学中遇到的各大难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师生的教与学的问题。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学生在写作的过程,总是习惯于生搬硬套,习惯于靠一些虚假的内容来编造故事。

学生的写作,内容很空洞,学生在选择作文题材方面缺乏新颖,题材很虚假,无法反映生活的时代气息。

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喜欢用虚华无实的辞藻来进行写作,写作内容与真实的生活相差甚远,学生作文造假生情,以华丽的语句来掩饰对生活理解的贫乏,而且学生在写作时,脑子里空空如也,真正能够将作文的真实内容写出来的却是很少,学生的作文不能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现实。

这种写作思想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由于教师的作文教学一直墨守成规,没有与生活的实际相接轨,不能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

二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和传统。

从教学过程看,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都是以命题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精心地讲解常年不变的写作常识,却对学生本次写作的内容泛泛而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脱节,教师的教学过程没有以生活教育为指导。

因此,学生的作文缺乏生活的气息。

二、生活教育理论与作文教学的关系一方面,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探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渐进式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探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渐进式教学模式的探究

- 122-校园英语 / 基础教育研究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探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渐进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云霄一中/柳劲雄【摘要】教育部颁布的2013年《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无论新课标的规定,还是历年高考对书面表达的考查,写作教学始终是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然而,实践中可以看到,写作教学中关于语篇意识的培养仍处于空白地带,因此学生很难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因此,探索更好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显得十分必要。

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若想有效提高学生的语篇意识、写作能力,就必须认真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写作教学基础,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高中英语写作渐进式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英语写作教学过程,并且充分领会自主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并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实践表明: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写作教学基础,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高中英语写作渐进式教学模式对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建构主义 渐进式写作教学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手段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个性化的语文教案设计

个性化的语文教案设计

个性化的语文教案设计。

一、认识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就是让教学内容和方法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学习舒适区内得到最大的进步。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的是个性和差异,追求的是因材施教,以人为本。

从个性化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优势,比如: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和学习状态,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差异化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教学强调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有机会得到尽可能多的提高。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扩展学生的学科知识,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不同,教师在个性化教学中,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让学生感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可以真正得到展现。

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个性化语文教学的价值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全面衡量学生成就的基础。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然而,如今的学生个性多样,教师需要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情况开展个性化教学。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体验式教学、绘本教学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2.发现学生的差异在个性化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通过观察学生的不同表现、交流、测试等方式,发现每位学生的差异,及时进行调整。

3.强化教学效果个性化语文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个性化语文教学的实施方法在实施个性化语文教学方案时,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具体学习目标,并根据这些因素,量身打造个性化教学方案。

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及对当下高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及对当下高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得到公认的,因为从作文本身来说,它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更是表达、逻辑和创新等各种能力的综合展示。然而,纵观现今的高中语文教育,在作文教学一事上虽不能说不重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朱自清先生对语文教育的实践和研究长达29年。他结合自身写作和编辑的经验,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深入探究,因此他对作文教学的理解细致而实用。本文认为,他对作文教学的目的、价值和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这些理念并没有被时代的洪流淘汰,反而对现阶段的作文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基于高中作文教学研究语文教育家朱自清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研究内容为四篇:绪论、理论篇、现状篇和启示篇。绪论主要概述本论题的研究缘起、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理论篇通过分析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形成的基础和梳理朱自清作文教学在目的、价值、态度和方法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具体阐述和挖掘朱自清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内涵;现状篇主要通过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中一些重要观点在新课标中的体现展示其在当下具有实践的环境和空间,并在此理论基础上以调查问卷的数据为依据分析当前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启示篇主要从理念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朱自清先生作文教学思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走出现实作文教学困境的启示,在具体实践上结合自身教学,展示这些措施的可行性。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高中教育阶段,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成为了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然而,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机械练习,忽视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导致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升缓慢。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期为改进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对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合作学习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适用性。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合作学习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优势与挑战。

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并实施了一项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通过对比实验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探讨了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本文也指出了合作学习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等。

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进一步完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高中英语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同时也为教育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合作学习理论基础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源于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以及教育社会学等。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认为通过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批判性思维。

社会心理学则强调合作学习中的社会互动和群体动力,认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信息共享、情感支持和互惠互利。

试论高中作文教学模式

试论高中作文教学模式

作文题 目的确定应 以教师命题与学生 自命题相结合。 在 由教师确定命题时 ,确定的命题要达到一个使学生有话 可说的效果 ,这就需要教师在命题 时注意 以下 问题 :其一 是, 命题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 不可选定与学生丝毫 无联系的命题 , 否则会使创造出来的文章空洞 , 缺乏真情实 感; 其二是 , 命题应与学生所浏览 的内容相关联 , 让学生抒 发 自己的读后感 , 比如 , 要求学生在阅读完《 千年一叹》 后, 地读 , 是有节奏地读 , 在读 中生疑 , 在读 中感悟 , 在朗读 中想 象, 在朗读中实现感情的升华 。它要求学生在符合语音、 词 汇、 语法规则的基础上 , 更准确 、 更恰 当地表情达意 。 在所有 的语言实践 中, 朗读是一个重要 的方面 , 它在语文教学中有 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 它既能提高学生说普通话 的能力 , 又能 帮助学生理解 文章的思想 内容, 丰富学生的想象 , 激发学生 的情怀 ,培养学生的健康 的审判观和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 情操。 其次, 还应重视默读和速读。 默读是一种无声的阅读 , 默读时学生可将通过视觉所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大脑内 部 的思维活动。默读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 ,有利于加快阅 读速度 。速读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文章内容的一种 快速阅读方式 。阅读速度快而正确 ,是阅读能力强的重要 标志。速读可 以节省时间, 加快理解 , 增强识记 , 丰富知识 , 提高阅读能力 。默读与速读, 都要有专题训练 , 一个阶段一 个阶段地进行 , 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速度 。再次 , 应当 以精读训练为主 , 略读 、 浏览则为精读的重要补充 。精读是 认 真仔细地研读 , 揣摩探究 , 有时甚至要咬文嚼字 , 结合联 想和想象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略读和浏览可以用较少 的 时间浏览到大量的信息 , 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 获得对阅 读材料 的认识 , 俗话说的“ 一 目十行 ” 就是这种“ 走马观花” 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四、 优化 学法 指导 是提 高 阅读 教学 有效 性 的“ 抓手 ”

个性化教学是什么意思

个性化教学是什么意思

个性化教学是什么意思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基于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旨在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兴趣、学习风格和能力定制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学习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统一的、一刀切的,忽视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而个性化教学则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定制化的学习。

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原则•尊重个体差异: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不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个学生达到同样的学习目标,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关注学生需求: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个性化教学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工具,例如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个别辅导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不断反馈和调整:个性化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应该不断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有效的学习支持。

个性化教学的优势个性化教学有着许多显著的优势,能够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好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提高学习效果:个性化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到最适合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促进个体发展:个性化教学能够更好地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开展更加积极的师生交流和互动,建立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

个性化教学的实践在实际教学中,个性化教学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和学校不断努力和探索。

基于参与式理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参与式理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参与式理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作者:零秀萍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5年第8期广西横县第二高级中学(530300)零秀萍[摘要]参与式理论主张学生的主体参与,而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从作文题目构思的参与、作文正文表达参与、作文修改方式参与和作文展示交流参与等方面阐述参与式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希望抛砖引玉。

[关键词]参与式理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40004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是难点之一,经过多次的尝试和改革依然处于教学效率低下的状态,因此寻求改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论在教育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

一、参与式理论与教学特点参与式学习的特征主要可以概括为在参与平等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环境中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在社会沟通中体现自我个性。

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自己的主人,而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就是营造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分组、问答、情境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体验参与学习的乐趣。

高中语文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参与性。

这里所指的参与性包括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

每一位参与的主体都存在其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教师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学生是主动学习的主体,学生与教师之间要建立全新的沟通模式,以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情境性。

参与式写作教学的基础是问题情境,因此教师就要根据写作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来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3.合作性。

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可以与学生相互沟通,学生在小组内沟通,也可以与其他小组沟通。

合作性成为参与式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桥梁。

4.创造性。

参与式写作教学本身就具有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写作方式、写作成果以及写作内容上的创新。

新课标下的说作文

新课标下的说作文

新课标下的说作文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出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

在整个作文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支配地位,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服从地位。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改“写”为“说”,即师生说作文,效果不错。

一、理论基础首先,说作文教学理论的提出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需要。

其次,说作文教学是顺应社会发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

最后,说作文概念的提出是以素质教育为理论依据的。

二、现实基础1.作为职中生,多次的学习挫折,许多人失去自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同时,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宠爱,使他们的独立性、自觉性、主动性受挫伤。

就如他们所说的,在家靠父母、在校靠教师、在社会上靠单位。

一旦形成了这种依附心理,就缺少成就动机,避免失败比成功的需要更为强烈,抗挫心理差。

对这一些“学习困难学生”的矫治和教育,成功教育提供了很好经验,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理论。

而成功者的心理基础是“成功心理”。

成功心理培养需要“实力化”,对一个职中生来说,成功心理应从平时的细微进步中去培养,提供“小成功”、“小鼓励”,给学生以“你能行”的期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作文的地位得到加强,不但形成独立的训练体系,而且增添了口语交际这一新形式。

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塑造能说会道的高素质人才,我们有必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实施步骤1.实施教学新结构。

我运用系统科学、“掌握学习” 和最优化理论,进行了作文教学新结构的探索。

几经反复与提炼,形成了“一六三”作文教学模式,即一个核心:教学目标;六步程序:说前准备→独立试说、自评→师生质疑评议→激励、矫正补救→消化吸收→评价;三个始终:情感培养渗透始终,因材施教体现始终,反馈矫正贯穿始终。

具体课时分配为:说前准备15分钟。

要求学生列好提纲,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注意学情,物色范文;独立试说、自评→师生质疑评议50分钟。

作文教学评一体化理论基础与依据

作文教学评一体化理论基础与依据

作文教学评一体化理论基础与依据English Answer: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Composition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Integration.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integration theory is grounded in the following theoretical principles:Constructivism: Learning is an active process in which students construct their own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through engagement with their environment. In a composition classroom, this means that students should be given opportunities to explore and experiment with language in order to develop their own writing abilities.Social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is a social process that occurs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In a composition classroom, this means that student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work together and share their ideas in orderto improve their writing.Authentic assessment: Assessment should be based on students' performance on tasks that are authentic, meaningful, and relevant to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In a composition classroom, this means that students should be assessed on their ability to write for a variety of purposes and audiences.Evidence for Composition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Integration.There is 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that supports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osition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integration. For example, a study by Hu & Wang (2019) found that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a composition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integration program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ir writing skills.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program were more motivated to write and had higher levels of confidence in their writing abilities.In addition to research studies, there is also anecdotal evidence from teachers who have implemented composition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integration in their classrooms. These teachers report that students are more engaged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that they are producing higher quality writing.Conclusion.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integration theory is a sound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writing instruction that is supported by research and anecdotal evidence. This approach can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writing skills, increase their motivation, and develop higher levels of confidence in their writing abilities.Chinese Answer:作文教学评一体化理论基础与依据。

作文教学评一体化理论基础与依据

作文教学评一体化理论基础与依据

作文教学评一体化理论基础与依据English Response: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Integrated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Writing.Integrated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writing (ITEW) theory 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theoretical frameworks: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ITEW emphasizes the activ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by learners through engagement with authentic tasks and feedback.Sociocultural Theory: ITEW acknowledge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of writing and evaluation, recognizing the role of collaboration and multiple perspectives.Assessment for Learning: ITEW employs formative assessment strategies to provide feedback that supports student learning and growth.Genre Theory: ITEW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genre conventions in writing and evaluation, guiding students in producing purposeful, effective texts.Evidence Supporting ITEW.Empirical research supports the effectiveness of ITEWin improving student writing outcomes:Improved Writing Quality: Studies indicate that ITEW enhances students' writing proficiency, coherence, and fluency.Enhanced Writing Motivation: ITEW fosters students' intrinsic motivation to write by connecting writing to meaningful learning experiences.Increased Student Engagement: ITEW promotes active student involvement by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engage with authentic tasks and receive timely feedback.Improve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TEW encourages students to evaluate their own writing and the writing of others, foster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metacognitive skills.Reduced Anxiety: ITEW's focus on formative assessment can reduce writing anxiety by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expectations and opportunities for growth.中文回答:作文教学评一体化理论基础与依据。

运用支架式教学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

运用支架式教学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
写作质量。
写作后阶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评和点评 ,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
改进和提高写作水平。
运用支架式教学
03 提高高中生英语 写作能力的教学
设计
教学设计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水平和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标明确
教学设计应明确教学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掌握 写作技巧、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等。
6. 总结与反思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和指导,对自己的写作进行总结和 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写作打下 基础。
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高中英语教师在教授记叙文写作时,先为学生提供了一篇范文,并引导学生分析范文的情节、人物 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然后让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最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3. 学生独立探索和写作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思考 和探索写作方法和技巧,完成初稿。
4. 小组合作与交流
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原则,相互交流和分享写作心得和 经验,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
5. 教师指导与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 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的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通过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实现从现有水平
向潜在水平的跨越。
02
支架式教学的定义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通过设计符合学生
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

03
支架式教学的实施步骤
包括预热、探索、实施和总结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教学任
案例二
某高中英语教师在教授议论文写作时,先为学生提供了论点、论据等方面的支持,并引导学生分析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初稿,最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开展作文教研活动总结

开展作文教研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作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提升作文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观摩研讨、专家讲座等形式,全面提升教师作文教学能力。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活动首先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了集体备课。

各备课组围绕作文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教材和学情,共同研讨教学方案。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备课内容包括:(1)作文教学目标的确立:明确作文教学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作文教学内容的选取: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选取适合的作文教学内容。

(3)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4)作文教学评价的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观摩研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年级选派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观摩课涵盖了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多种文体,充分展示了教师们的教学风采。

课后,全体教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共同分析课堂中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3. 专家讲座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作文教学水平,我校邀请了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主要包括:(1)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解读作文教学的相关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念。

(2)作文教学策略:分享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能力。

(3)作文教学评价:探讨作文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论文交流活动期间,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了多篇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

在论文交流环节,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活动成果1. 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作文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

第五单元写作 个性和创造 教案

第五单元写作 个性和创造 教案

第五单元写作个性和创造教案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个性和创造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表达的个性化程度。

教学内容1. 个性和创造的定义和特点介绍2. 如何在写作中展现个性和创造力3. 练写作个性化和创意的手法教学步骤引入- 通过引入一段有趣的短文或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个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你认为什么是个性化的写作?创造力对于写作有何影响?讲解1. 定义个性化的写作:在写作中展现个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2. 解释创造力的作用:创造力可以使写作更富有创意和表现力。

3. 介绍个性化和创意写作的重要手法:- 多样化的词汇和句式选择- 独特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利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运用个人经历和情感等元素示范- 通过展示一些个性化和创意写作的范例,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如何运用这些手法。

实践1.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主题,要求他们用个性化和创意的方式进行写作,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2. 个体练:学生个别完成一篇个性化和创意的短文,并交流分享。

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强调个性化和创意写作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发挥个性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个体练中展示的写作作品,评估其是否能够运用个性化和创意的手法。

- 通过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评估学生对于个性和创造的理解程度。

扩展活动-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创造力。

- 提供一些创意写作的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锻炼个性化和创意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摘要:写作是最富个性色彩的精神活动,其本质应是写作主体的“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显现、生命情感的表达,是一种心路历程的再现,它永远是一种与精神的发展、生命力创造力同行的文字显现,而个性是文章的灵魂。

那么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在呢?它在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写作学等。

关键词: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理论基础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317-02任何一种学说都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个性化作文教学也不例外。

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教育学、写作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

其中,教育学是从教育角度对一位现代国民在写作上的基本要求;写作学是从写作本身来讲作为写作者必须尊重写作的基本规律;心理学从心理角度要求教育者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因材施教;哲学则从个性与共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的角度,论述在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社会学则从个性化与社会化的角度来要求教育者尊重个体的个性,促进个体的发展。

一、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的学说:(一)人的本质“人是有个性的存在。

人既是一种类存在,也是一种个体的存在。

人不仅以其作为类的共同体和特征而区别于非人的存在,也以其个性而区别于他人”[1]264。

(二)人的价值“人的需要是人的价值的根据和前提。

人的价值也离不开对人的需求。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不过首先是满足生存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发展的需要”[1]266-267。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个体依照自身愿望和有效条件而得到解放和发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平等交流,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个人的独有的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挥,使他们得到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

二、教育学基础——素质教育理论(一)“素”、“质”的含义及素质的含义、特征、分类1.“素”的含义:《说文解字》:“白致缯也,从系取其泽也,凡素之属皆从素,桑鼓切。

”“素”[2]273的本义是:未经染色的白色丝绢。

2.“质”的含义:《说文解字》:“质:以物相赘,从贝从斤斤阕,之日切”[2]130“质”的本义是:抵押,如《战国策·赵策》:“必以长安君为质”。

3.素质的含义:a.在古代汉语中,它一般泛指事物的天然性质或者人的天赋。

如晋代的张华的《励志诗》:“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斫,终负素质。

”这里“素质”本来指梓木的品质,但借此比喻一个人的天赋、才质。

b.《心理学大词典》解释为:“素质指有机体先天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

”[3]650c.教育学中的“素质”:狭义指人的身体器官及其机能上的特点;广义指以先天遗传的生理特点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包括教育)的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身体和精神各方面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

d.在英文中的“disposition”,德文中的”anlage”,法文中的”aptitude”,都是称为素质,是一个极其多义的概念.日本最权威的《新教育学大事典》:“素质一般是作为与环境对立的概念使用,各种倾向的综合体是素质。

它分为身体性素质、精神性素质,特别是精神性素质又被分成智力性素质(智能)、感情性素质(气质)、意志性素质和精神活动三大种类,而这些概念属于此系统各种能力、各种倾向、各种素质的概念。

”(二)素质教育的含义、特点及主要观点1.素质教育发端于基础教育的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它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全体发展、有个性发展的教育。

2.素质教育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不断创新的。

科学性是它的内容,丰富性是它的内涵,多样性是它的形式,创新性是它的灵魂,优化教育过程,使之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则是其精神实质。

当然,“素质教育”是由“素质”加“教育”构成的一个偏正短语,也是一个集合概念,所以内容广泛,涵盖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自我创造;“包括文化知识、音乐美术、劳动技能、为人处事、忠孝仁爱廉耻的教育;也包括家法家规、族规族法、乡规民约、传统习俗的教育;还包括胎儿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工程”[4]197。

“每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时时、处处、事事都在接受素质教育;或者说在素质教育范围内进行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工作、生活、做人等”[5]53-58。

3.素质教育的特点。

素质教育的特点是:a.主体性与成功性;b.基础性与发展性;c.全面性与个别性;d.全体性与个体性;e.内化性与外化性;f.理论性与实践性;g.交互性与层次性。

[5]53-58。

4.素质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个性化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包括两个方面:a做人;b.做事。

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我们的素质教育就是首先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当然了解、尊重这些个体之间的差异不是为了消灭他们的个别差异,更不是把他们置于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模式中加工出一个标准件,而是要根据他们的各自特点,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的需要,分别给予支持、鼓励、引导、帮助,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和谐、统一的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将缺乏生机、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转变为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心理学理论基础(一)建构主义1.建构主义教学观:a.教学评价:由于个人经历、成长过程、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人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也会不同,个体知识的形成取决于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而形成的理解。

因此,评价学生对知识建构的标准,往往是看其对事物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教学目标:教师的责任是促进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

建构主义教学更应该注重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从人出发,以人为本,真正把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放在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的首位。

c.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d.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情景性教学。

2.建构主义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给予者”。

3.建构主义学生观: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经验、知识,这些知识、经验包括大量的错念、先见、另类框架等,它们是学生学习新的科学知识的唯一基础。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其个体差异,在合作、探究活动中传授知识、塑造人格。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学习观点。

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够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且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教育、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过程;学习是人格的发展,人的本质是积极向上的、能够自我实现的,学习是人的固有潜能的自我实现过程。

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学习者的愿望,提出不同的作文要求,采用有差异的评价方法,不断激励学生,从而不断满足他们的需求,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三)社会学理论基础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就是指个体在特定的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6]48。

其实质就是人的需要与教育的辨证统一,是个体自我选择与社会教化的矛盾的有机结合,是个体和社会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学生的自主与需求,进而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写作学理论基础1.现代写作学认为:从形式上看,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抒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从本质上说,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而且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2.个性是不可重复的,而每一个人、每一个作家的这种个性的独特性,正是他(她)进行审美体验的个人独特性的基础。

所以说文学创作只能在个体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个体体验是包括文学创作在内的一切艺术创作活动的唯一途径。

3.写作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生命运动,就是一种鲜活的生命个体在言说生命和完成生命,是对自身充满了痛苦、欢乐等复杂感情的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立地写作的权利,要让他们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让他们在作文中无拘无束地倾泻思想感情的潮水,用一颗善良之心、真诚之心,去拥抱寻常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触摸时代的脉搏,寻觅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将它们诉诸笔端,这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最高追求。

参考文献:[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63.[3]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陈磊.素质教育新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97.[5]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53—58.[6]邹害燕、柳礼泉、张君.社会心理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48.[7]曹明海、李洪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8]程达.教学目标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9]段建军、李伟.写作思维学导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0]杜书瀛.文学原理——创作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1]文戈.作文教学的多角度立意例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20).[12]徐同.从生命的发展解读作文与作文教学——作文个性化教学刍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