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人教版作文多角度立意——《鸿门宴》素材梳理及其内涵挖掘 教案精品版
《鸿门宴》高三一轮复习解析教案资料
• 3.意 • 其意常在沛公也 (意图) • 然不自意先入关破秦 (料想) • 目似瞑,意暇甚 (神情、神态)
基本词语
4.为
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 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 约为婚姻 (动词,成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客何为者?(动词,干、做) 人为刀俎 (动词,是) 何辞为? (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 吾属今为之虏矣 (介词,表被动)
像对待兄长一 样 像鸟张开翅膀一 样 从小路
头发上指
向上
词类活用——使动用法
臣活之
使… …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 …跟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从 使… …停
止
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
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家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
于被宰割的地位。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 沛公欲王关中 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 若入前为寿 刑人如恐不胜 道芷阳间行
驻扎、驻军 称王 造册登记 用眼示意 上前 用刀割刺,即 杀 取道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连夜
吾得兄事之 常以身翼蔽沛公 道芷阳间行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无所……”,即“……没有被……”
2、孰与君少长: “……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
作“……比较……哪一个……”。 3、何辞为:
“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 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项羽——不知忍辱(杜 牧) 项羽——失尽民心(王安石) 项羽——人杰鬼雄(李清照) 项羽——沽名钓誉(毛泽东)
一轮复习人教版作文多角度立意——《鸿门宴》素材梳理及其内涵挖掘 教案精品版
作文多角度立意——《鸿门宴》素材梳理及其内涵挖掘教学目标:1、了解作文的立意要求。
2、指导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和领悟材料。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和领悟材料。
教学手法:讲练结合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课题写作需要素材,而素材却需要在阅读中积累,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要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已经不容易了,又怎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与积累呢?而另一方面,高中语文五册必修课本所选的144篇课文,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写作素材库,却又往往为学生所忽略,以为课本就是课本,空守宝山而不懂得挖掘,这实在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如果能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文中所蕴藏的写作素材,对于素材积累问题的解决不失为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法。
下面我将高中课文《鸿门宴》中的写作素材及其运用角度梳理出来,为同学们做个示范。
《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素材资源,就拿项羽来说吧,联系项羽在鸿门宴前、鸿门宴上、鸿门宴后的表现,至少可以梳理出如下写作素材和运用角度。
二、立意要求(板书)1、立意要准确2、立意要正确3、立意要明确4、立意要深刻集中5、立意要新颖三、素材挖掘素材1:项羽攻入函谷关后,拥有大军四十万,实力强大,士气正旺,颇为自负。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以为刘邦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鸿门宴上坦然接受刘邦恭卑的谢罪,其傲慢轻敌的思想最终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内涵挖掘:素材2:范增向项羽进谏,刘邦“其志不在小,有天子气,急击勿失”;项伯却劝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羽对此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能正确对待两人的不同建议。
内涵挖掘:素材3:在项伯的劝说下,项羽放弃了原先攻打刘邦的计划;鸿门宴上,范增几次暗示项羽要杀死刘邦,项羽默然不应。
内涵挖掘:素材4:鸿门宴上,刘邦卑词“谢罪”,项羽便非常坦率地说出告密者是刘邦手下曹无伤,致使曹无伤被刘邦诛杀。
《鸿门宴》的教案
《鸿门宴》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和思考能力。
4.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鸿门宴》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言特色等。
3. 探讨《鸿门宴》中反映的历史背景、社会风俗、人际关系等。
4. 通过对《鸿门宴》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鸿门宴》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模拟《鸿门宴》中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3. 分析课文,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深入探讨课文中的知识点。
4.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5.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6. 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7.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鸿门宴》,整理自己的学习笔记。
2. 写一篇关于《鸿门宴》的作文,可以是历史评论、文学鉴赏或哲学思考。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提出问题。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鸿门宴》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关系;(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作品中的角色情感和氛围;(3)通过比较分析、讨论交流等途径,探究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思考能力;(3)培养学生对人生、人性、道德等问题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作品《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作品中的关键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 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2. 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3. 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鸿门宴》原文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鸿门宴》原文,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鸿门宴》原文,注意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作品中的关键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分享学习心得;4. 角色扮演:选取作品中的重要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体验作品情感;5. 情景模拟:让学生模拟作品中的情景,感受作品的历史氛围;6.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比较《鸿门宴》与其他相关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7.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探究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8.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表现,归纳总结教学内容;10. 课后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宴会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鸿门宴》的场景。
人教新课标《鸿门宴》优秀教案免费下载
人教新课标《鸿门宴》优秀教案免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新课标《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中的《鸿门宴》。
该篇文章详细记载了秦末楚汉争霸时期,项羽与刘邦之间的一次重要宴会——鸿门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僻字词解析、文章结构与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鸿门宴》的背景、情节及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对古代记叙散文的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古代礼仪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
重点:文章情节的梳理,对项羽、刘邦等人物形象的理解,以及文章主旨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预习检查: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理解,检查预习情况。
3.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古代礼仪,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情节。
4.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物形象,理解各自的特点和文章主旨。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宾客,如何应对鸿门宴的局面。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文章内容理解的例题,指导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人物分析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鸿门宴》2. 主要人物: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
3. 情节发展:宴前、宴中、宴后。
4. 文章主旨:权力斗争、人际关系、人生智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鸿门宴中项羽、刘邦等人物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史记》中的相关内容,了解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加深对《鸿门宴》的理解。
人教版语文鸿门宴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语文《鸿门宴》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背景。
(2)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能够概括和描述鸿门宴的经过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通过探究学习,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古代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鸿门宴》的文意。
(2)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
(3)概括鸿门宴的经过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
(3)对鸿门宴中人物心理和行为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法:以鸿门宴为例,分析人物形象和行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和《鸿门宴》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行为。
(2)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4. 案例分析:(1)以鸿门宴为例,分析人物形象和行为。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课堂小结:(1)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2)布置相关练习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人教版鸿门宴教案
人教版《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特点;(3)能够运用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鸿门宴》;(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刘邦、项羽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2)感受古代士人的忠诚、智勇等优秀品质;(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特点;(3)运用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理解;(2)对文中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的深入剖析;(3)如何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文中生僻词汇和句式进行标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讲解文中生僻词汇和句式的含义;(2)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5. 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2)让学生运用课文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2. 查阅资料,了解刘邦、项羽等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鸿门宴教案
人教版《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3)能够概括人物形象和评价人物性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文章中的历史人物形象;(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古代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3)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文章的篇章结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3. 人物形象和性格的评价。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涉及的古代礼仪、官职等方面的知识;2. 文中比喻、典故等修辞手法的理解;3. 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文章特点;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的其他事迹,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检验学习效果;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内容1. 深入了解《鸿门宴》中的人物关系和地位;2. 分析《鸿门宴》中的重要事件和冲突;3. 探讨《鸿门宴》中的人物心理和动机。
七、教学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人物关系和地位;2. 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重要事件和冲突;3.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理解人物心理和动机。
八、教学资源1. 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鸿门宴》;2. 提供人物关系图,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3. 提供心理分析指南,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心理。
人教版鸿门宴教案
人教版《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3)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本解读能力;(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3)通过对比分析、主题讨论等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尊重;(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 《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文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的分析;3. 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的理解;2. 对文中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把握;3. 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鸿门宴》原文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鸿门宴》原文,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鸿门宴》原文,理解文意;(2)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分配,准备进行角色扮演;(2)学生表演《鸿门宴》的情景,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点。
6. 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课堂学习,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写一篇小论文;(2)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加深对《鸿门宴》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鸿门宴》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异同,如《荆轲刺秦王》等;(2)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鸿门宴》精选优质教案精品(一)
《鸿门宴》精选优质教案精品(一)《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唯一一次在宴会上发生的大规模暗杀事件,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
它的故事情节、艺术价值以及历史意义都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探讨。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份《鸿门宴》的精选优质教案精品,希望能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鸿门宴》故事情节、文化内涵、历史意义。
2. 教学对象:初中历史课程。
3. 教学重点:《鸿门宴》的历史事实和文化内涵。
4.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鸿门宴》的历史意义。
二、教案内容1. 板书设计:鸿门宴(介绍事件)、西楚霸王(介绍项羽)、楚汉之争(介绍事件)、项羽起义(介绍事件)。
2.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式教学、讨论。
3. 教学步骤:(1)了解鸿门宴的事件经过,让学生了解事件的背景、主要人物、事件过程等。
(2)讨论项羽的作用,让学生了解项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介绍楚汉之争,让学生了解这次战争的背景、原因和结果。
(4)了解项羽起义,让学生认识项羽对自己的职责、事业信仰的追求和抱负;认识他对权利的渴望和对女人的放纵。
(5)结合学生讨论,分析《鸿门宴》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让学生体会鸿门宴所表现的关于友情、信仰、合纵连横等的历史价值。
三、教案评价本教案设计完整、科学、紧密结合历史实际。
它涵盖了课程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系统性,深入挖掘了历史事件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教师利用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同时,教师还设置了充分的互动和思考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教学过程更为生动、活泼、有趣。
总体评价:本教案是一份精选优质教案精品,可供广大历史教师借鉴。
人教版语文鸿门宴教案范文
人教版语文《鸿门宴》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文中的重要概念,如鸿门宴的背景、参与者、事件经过等。
(2)能够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如项羽、刘邦、张良等,并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3)能够理解文中运用的成语和典故,如“鸿门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通过对比分析,理解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如对比、烘托等。
(3)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和阅读,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战争的残酷和英雄豪杰的气概。
(2)理解友谊、忠诚、勇敢等传统美德在文中的体现。
(3)增强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1. 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如鸿门宴的背景、参与者、事件经过等。
2. 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性格特点的概括。
3. 文中运用的成语和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人物描写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课内外资料的搜集和阅读。
3.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鸿门宴的背景、参与者、事件经过等。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并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如对比、烘托等,并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5. 课内外拓展:让学生搜集和阅读课外的相关资料,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要概念、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的理解。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如作文、练习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语文鸿门宴教案范文
人教版语文《鸿门宴》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3)能够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3. 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2. 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3. 对历史事件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人物性格等特点。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体会作品魅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本。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形象,联系实际生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字词,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人物形象,联系实际生活,讲解其优秀品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鸿门宴》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人物性格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本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适用,学生学习效果如何。
鸿门宴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鸿门宴》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和背景。
(2)能够分析并评价文章的文学特色和写作技巧。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历史分析法、文学鉴赏法等方法,解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历史的情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与现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鸿门宴》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
(2)课文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课文所体现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礼仪和文化习俗。
(2)课文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
(3)课文的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鸿门宴的图片和相关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2)分析并评价课文的文学特色和写作技巧。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堂学习,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课外阅读,了解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五、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3. 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
3. 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素养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高中语文 《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
《鸿门宴》教案总第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2、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 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
教学难点: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
放录音,X读课文,以求准确认读。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步骤]一、导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知道这是谁的诗吗?〔宋代词人李清照《夏日绝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前面是对项羽卓越功业的钦佩,后面是对其败亡的叹惋〕。
项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早年立志随叔父起兵,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英勇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
然而最终不免陷入韩信30万大军的十面埋伏,面对楚歌其洒泪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假设何!〞叹天灭已,真的吗?有人说是其性格,是其在鸿门宴上一失足酿成了垓下之围、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千古遗憾。
鸿门宴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也预示结局,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史学名篇《鸿门宴》二、作者作品简介〔选一学生回忆初中所学《史记》中的篇目,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突出有关常识。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某某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多角度立意——《鸿门宴》素材梳理及其内涵挖掘
教学目标:
1、了解作文的立意要求。
2、指导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和领悟材料。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和领悟材料。
教学手法: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写作需要素材,而素材却需要在阅读中积累,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要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已经不容易了,又怎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与积累呢?而另一方面,高中语文五册必修课本所选的144篇课文,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写作素材库,却又往往为学生所忽略,以为课本就是课本,空守宝山而不懂得挖掘,这实在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如果能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文中所蕴藏的写作素材,对于素材积累问题的解决不失为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法。
下面我将高中课文《鸿门宴》中的写作素材及其运用角度梳理出来,为同学们做个示范。
《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素材资源,就拿项羽来说吧,联系项羽在鸿门宴前、鸿门宴上、鸿门宴后的表现,至少可以梳理出如下写作素材和运用角度。
二、立意要求(板书)
1、立意要准确
2、立意要正确
3、立意要明确
4、立意要深刻集中
5、立意要新颖
三、素材挖掘
素材1:
项羽攻入函谷关后,拥有大军四十万,实力强大,士气正旺,颇为自负。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以为刘邦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鸿门宴上坦然接受刘邦恭卑的谢罪,其傲慢轻敌的思想最终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内涵挖掘:
素材2:
范增向项羽进谏,刘邦“其志不在小,有天子气,急击勿失”;项伯却劝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羽对此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能正确对待两人的不同建议。
内涵挖掘:
素材3:
在项伯的劝说下,项羽放弃了原先攻打刘邦的计划;鸿门宴上,范增几次暗示项羽要杀死刘邦,项羽默然不应。
内涵挖掘:
素材4:
鸿门宴上,刘邦卑词“谢罪”,项羽便非常坦率地说出告密者是刘邦手下曹无伤,致使曹无伤被刘邦诛杀。
内涵挖掘:
素材5:
项羽讲究仁义,接受项伯的建议,在宴会上不忍杀死刘邦;刘邦参乘樊哙闯入军帐,斥责项羽,项羽也心存仁义,反而赐与酒肉,没有怪罪。
内涵挖掘:
素材6:
鸿门宴上,刘邦隐藏了自己欲王关中的真实政治意图,却推托为是小人的“细说”而致使刘项不合;樊哙闯入军帐,将谎话说得义正言辞。
项羽对刘邦君臣二人的言论没有认真辨析,致使自己受到了蒙蔽。
内涵挖掘:
素材7:
樊哙勇闯军帐,为救刘邦而不顾自己的个人安危,面对项羽也能毫无畏惧地加以斥责。
项羽却对樊哙不畏生死的英雄气概生出惺惺相惜之情,对樊哙的无礼行为不加怪罪,反而赐酒肉、赐座。
内涵挖掘:
素材8:在鸿门宴上刘邦自降身份,曲意逢迎项羽,樊哙更是将项羽与怀王相提并论,项羽的虚荣心和尊严得到大大的满足。
于是,项羽出于“不忍”之心和自得之意,错失了一次杀死刘邦的绝好机会。
内涵挖掘:
四、课堂练笔
学生当堂习做,师生点评。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下面是关于镜子的多元立意,请以“砖”为对象,进行多角度立意。
例:镜子
1、映照事物之前,本身总是洁净的。
2、说真话,实事求是的楷模。
3、即使打成碎片,每片仍是一个世界。
见人哭就哭,见人笑就笑。
4、从不背后论人是非。
5、不过是外界影象的忠实奴仆罢了。
下讲准备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材料挖掘及多元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