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考点: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原则

合集下载

2020年安全知识复习讲义: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措施

2020年安全知识复习讲义: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职业危害预防

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必须发挥政府、生产经营单位、工伤保险、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防治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由全社会加以监督,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职业卫生“三级预防”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

(一)一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从根本上杜绝职业危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即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利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工人接触的机会和程度。将国家制订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等作为共同遵守的接触限值或“防护”的准则,可在职业病预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前期预防的要求,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有与职业危害防护需求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5)设备、工具、用具及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国家实行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主持的职业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即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提交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这些措施均属于第一级预防措施。

职业卫生服务原则

职业卫生服务原则

职业卫生服务原则

职业卫生服务是指为了保护职业人群的健康与安全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和措施。在职业环境中,各种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等都可能对员工的健康产生影响。因此,为了保障职业人群的健康与安全,职业卫生服务需要遵循一些原则。职业卫生服务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是职业卫生服务的核心原则,旨在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来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和职业伤害的发生。这包括对职业环境进行评估和监测,了解职业危害因素的特点和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培训员工有关危害防护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个人防护装备等。

职业卫生服务应以科学为依据。职业卫生服务需要依据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标准。只有依据科学的依据和方法进行评估和监测,才能准确了解职业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影响,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

第三,职业卫生服务应以个体为中心。每个职业人群的身体状况和对危害因素的敏感程度可能不同,因此职业卫生服务需要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评估和管理。对于某些特殊群体,如孕妇、老年人、残疾人等,需要更加关注他们的特殊需求和保护措施。

第四,职业卫生服务应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职业卫生服务需要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职业环境的健康与安全符合法律

的规定。同时,职业卫生服务也需要积极参与和支持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职业人群的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第五,职业卫生服务应以持续改进为目标。职业卫生服务需要不断学习和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同时,职业卫生服务也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推动职业卫生的发展和进步。

注安管理考点总结2018

注安管理考点总结2018

海因里希法则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系统原理动态相关性原则运动和发展、联系又制约、静止不发生事故

整分合原则整体下分工、分工上综合

反馈原则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

封闭原则连续封闭回路、相互制约的回路

人本原理动力原则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物质、精神、信息)动力

能级原则根据单位和个人的能量大小安排工作

激励原则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工作动力(内在、外部、工作吸引)

行为原则行为规律、需要→动机→行为→目标→满足

预防原理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随机、同类事故不一定相同后果、偶然性

因果关系原则诱发因素在、发生是必然、时间上或迟或早

3E 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

本质安全化原则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可能性、可应用于建设项目

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安全工作放首位、矛盾时安全为主、其他工作服从安全

监督原则法律法规落实、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人100%)

轨迹交叉理论(人50% 物50%)

系统安全理论(物100% 观点)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区分)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技术措施)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现代因果连锁理论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总则

一、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卫生与安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使公司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员工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为公司员工提供安全卫生工作环境和条件。

三、本制度规定从公司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部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四、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人员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一、主要负责人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公司员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卫生与安全.

2、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八条的规定,设置与公司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公司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3、每年向员工代表大会报告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员工对公司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解决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4、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和制订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

5、组织建立、健全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018年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教材考点:第五章第四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2018年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教材考点:第五章第四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2018年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教材考点:第五章第四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第四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考核点要求:

一、了解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基本要求

二、了解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职业卫生工作职责分工情况

1、建国至今,我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先后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一直到1998年,原劳动部门与卫生部门共同管理;

第二阶段,1998年机构改革后,原劳动部门承担的职业卫生监察职能划转至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阶段,2003年,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职能又

由卫生部门划转到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目前主要是三个部门(卫生部、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职责;

还有全国总工会作用。

卫生部主要拟定职业病法律法规等及卫生防治方面;

安全监管总局:具体监管法规及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监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合同实施监管和职业病人的社会保障等工作。

还有全国总工会:作用。

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是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有效落实职业危害预防控制主体责任,促进依法开展各项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一) 分级管理、属地管理

(二) 监管人员的权力

(三) 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职业卫生法规》PPT课件

《职业卫生法规》PPT课件

4.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 (2)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
监督管理 (3)监察机关的监督 (4)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 (5)社会公众的监督 (6)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监督 (7)新闻媒体的监督
5.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 (2)有关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 (3)有关人员应立即赶到重大生产安全事 故现场组织、指挥事故抢救 (4)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 原因,查明事故性质、责任及失职、渎职 行为的行政部门的法律责任
二、职业安全卫生法规的重要作用
1.确保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合法权益 2.加强职业安全卫生法制化管理 3.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建设发展 4.保持社会稳定
第二节 主要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
我国安全生产相关重要法规简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七、《刑法》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第61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 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 的劳动。对怀孕七 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 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第62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3.关于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 殊保护的规定

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方针

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方针

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方针

1.健康优先:将员工的健康放在首位,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并提供必要的保健服务和支持。

2.预防为主: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包括培训、安全设备和工

作环境改善,减少工作相关疾病和事故的发生。

3.法律合规:遵守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政策,确保企

业的管理和操作符合法规要求。

4.全员参与:鼓励所有员工积极参与职业健康管理,提高他

们对健康和安全的意识,并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5.定期评估:定期评估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职业健康管理

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

6.健康教育:开展针对员工的职业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他们

对职业病防治和健康管理的认知水平。

7.紧急响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并提

供必要的紧急援助和支持。

8.社会责任:关注企业在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责任,促进可持

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2021职业卫生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共5篇]》

《2021职业卫生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共5篇]》

《1职业卫生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共5篇]》第一篇:1职业卫生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xx厂(公司)职业卫生工作

计划与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精神以及长治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职业健康监督工作的要求,结合本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制订职业卫生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结合本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加强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和宣传,切实把企业职业卫生工作落实到实处,积极配合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做好职业卫生的监督和检查工作,日常工作实行闭环管理,及时消除职业卫生监督工作中隐患,决不留死角,从而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做好每年接触有危害因素职工健康检查和各类职工健康普检工作,职工就业前体检率达到100%;在岗职工体检率达到100%;

离岗前职工体检率达到100%;各种职业禁忌症调离率-1- 达到100%,并建立健全职工个人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达到

2、在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充实,有危害因

素作业场所工作环境检测率达100%。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警示标志覆盖率达到100%,在主要生产车间的醒目位置设立警示牌;

3、职工个人防护用品发放率达到100%,使用率达到95%,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某种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为了

保障职工的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预防为主。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首要方针是预防为主。这意味着在职业病

防治工作中,预防措施要放在首位,通过技术、管理、个人防护等手段,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工的危害,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其次,综合治理。职业病防治工作要综合治理,包括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价、控制,对职业病病例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以及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治理。

再次,科学管理。职业病防治工作要科学管理,包括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制

度和标准,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制定科学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能力。

最后,维护职工权益。职业病防治工作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包括建立健全

的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保障职工的职业健康权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总之,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维护职工权益。只有坚持这些方针,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健康。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共同努力,为建设健康的职业环境而努力。

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

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

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

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是在工作场所中保护员工健康与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目标是预防事故、职业病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生产效率和质量。

职业卫生是研究和控制在工作中可能对员工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科学。职业卫生主要通过识别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评估员工的暴露水平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保护员工的健康。

安全生产是指在工作中防止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和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活动。安全生产的重点在于识别和控制工作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在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工作中,以下几个方面非常重要:

首先,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雇主应该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政策和流程,建立并维护一个有效的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体系。这样可以确保所有员工在工作中能够获得必要的保护和支持。

其次,进行危险因素评估。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出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制定控制措施和改善措施的依据。

再次,加强员工培训。培训员工有关职业卫生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非常重要。只有员工具备了正确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

地识别和应对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减少事故的发生。

最后,持续改进和监督。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监督。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作场所的卫生与安全达到最佳状态。

总结起来,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是保护员工健康和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它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加强员工培训,持续改进和监督。只有全面提升工作场所的卫生与安全水平,才能更好地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幻灯片PPT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幻灯片PPT
3. 生产环境。指作业场所环境,包括按工艺过程建立的室 内作业环境和周围大气环境,以及户外作业大自然环境。
4. 工作场所。也称作业场所,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 部地点。
5. 职业性有害因素。也称职业性危害因素或职业危害因素,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 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 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第五章 职业危害 预防和管理
张兴容
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基本要求:运用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标准和 评价方法, 检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 设置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告知和申报职业危害, 建 立职业卫生档案, 采取职业危害防护控制措施, 选用个体防护装备, 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 价。
本章内容:
3.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指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建立的劳动 者职业健康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 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 料。
( 五 ) 职业性病损和职业病
1. 健康。指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 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2. 职业性病损。劳动者职业活动过程中接触 到职业危害因素而造成的健康损害,统称职 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 病。
3. 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 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 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或有害因 素等而引起的疾病。如在职业活动中,接 触铍可引致铍肺,接触氟可致氟骨症,接 触氯乙烯可引起肢端溶骨症,接触焦油沥 青可引起皮肤黑变病等。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针汇总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针汇总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针汇总

一.安全、健康、绿色、守法、创新

二.保护环境造福人类健康安全预防为主遵守法规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造福人类造:在生产及服务活动中实施污染预防,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全员参与,保护环境(杜绝能源、资源的浪费;尽可能采用环保材料,达标排放,减少废弃物排放),为人类社会发展作贡献。

健康安全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文明生产,减少职业危害,确保员工的健康安全。

遵守法规持续发展:遵守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建立、实施、保持QEH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促进公司持续发展

三.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以人为本,健康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实责任,全员参与;科学管理,依法治企;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四.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1)

质量至上、诚信服务、达到顾客满意

节能降耗、污染预防、净化生存环境

安全生产、全员参与、降低职业风险

守法经营、持续改进、创新安港面貌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2)

提高意识确保质量打造安港品牌

竭诚服务完善管理超越顾客需求

遵章守法节能降耗改善工作环境

防治污染持续改进强化风险控制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3)

精心服务,质量创优,满足顾客需求;

清洁生产,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资源;

以人为本,健康安全,风险辩识预控;

遵守法纪,规范行为,绩效持续改进。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4)

提供优质先进服务确保健康安全生产

创建绿色文明环境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五.遵守法律法规,以人为本,持续改进,确保体系有效。

以顾客为中心,保护环境,预防事故,创建满意工程。

六.安全方针: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强化管理。

安全生产职业卫生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职业卫生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职业卫生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企业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等各类人员。

第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四条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条企业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和设备,确保员工的安全生产环境。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制度,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第七条企业应当建立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安全事故,防止事故扩大。

第八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估体系,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第十条本规章制度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执行,必要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二章安全生产规定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流程等。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和设备,确保员工的安全生产条件。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环境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安全事故,防止事故扩大。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

1. 引言

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建立健全的

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不仅是企业经营的需要,也是对员工生

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在本文中,我将就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

规章制度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您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洞察。

2. 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的意义

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基石。任何一个企业,无论大小,都应该把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而建立健全的安

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则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和

疾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3.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意味着规范员工在生产劳动

中的行为,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不仅是对员工负责,也是对企业自身的负责。

4. 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应包括的内容

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 《安全生产规定》: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 《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项生产作业的安全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事故应急预案》:规定各类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 《职业卫生规定》:明确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 《职业病防护措施》: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和防护措施。

5. 如何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

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企业需要首先重视安全

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以安全为先,预防为主。要明确安全生产和职

《安全管理知识》学习提纲

《安全管理知识》学习提纲

时间:2014年2月26日

地点:公司会议室

参加人员:各部门主管(谭勇、郑伟、杜健、税奇懿、李熊波、何建兴、张勇)主讲:杨林

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内容提要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三章安全评价

第四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第五章事故应急救援

第六章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第七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1.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对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熟悉程度;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和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的熟悉程度。

1.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

1.1劳动保护

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环境、不安全设备和设施、不安全环境、

不安全场所和不安全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在生

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总称。

1.2 安全生产

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

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1.3职业安全卫生

职业安全卫生是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的统称,它是以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以及在法律法

规、技术、设备与设施、组织制度、管理机制、宣传教育等方面所有措

施、活动和事物。

1.4 安全

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1.5 安全生产管理

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四章第一节讲义课件全考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四章第一节讲义课件全考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四章第一节讲义课件全考点

第一节职业病危害概述

一、职业病危害基本概念

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

产生的其他职业危害。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1按来源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按来源分为三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生

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D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例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化学有毒物质,

例如铅、汞、镒、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醵等。

2)物理因素,例如,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3)生物因素,例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

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

(2)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例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

(二)职业接触限值(OE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值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极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超限倍数四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管理》考点: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原则

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原则

(一)职业危害因素预防控制工作的目的。

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利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判断职业危害对职业人群的影响,评价工作环境是否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二)职业危害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职业卫生“三级预防”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是从根本上杜绝职业危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即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利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工人接触的机会和程度。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前期预防的要求,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有与职业危害防护需求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

5.设备、工具、用具及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里健康的要求。

6.法律法规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国家实行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主持的职业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即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提交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第二级预防,又称发病预防。

是早期检测和发现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其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对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程度,控制职业危害,使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职业性疾病损害,早期鉴别和诊断。

第三级预防,是在病人患职业病以后,合理进行康复处理。包括对职业病人的保障;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

第一级预防是理想的方法,针对整体的或选择的人群,对人群健康和福利状态均能起根本的作用,一般所需投入比第二级预防和第三级预防要少,且效果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