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标准
沉降观测规范篇
沉降观测标准
沉降观测标准精选2篇〔一〕
沉降观测标准是指进展沉降观测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沉降观测标准:
1. 观测点的选择:观测点应具有代表性,可以真实反映监测区域的沉降情况。观测点
应选择在土地沉降较为显著的区域。
2. 观测仪器选择:应选择高精度的沉降仪器进展观测。观测仪器的测量精度应满足实
际要求,并且应定期进展校准和检验。
3. 观测时间:观测时间应至少包括建立前、期间和建立后的阶段。观测时间应长达数
年以获得准确的沉降数据。
4. 观测频率:观测频率应根据详细情况确定,通常建议每月观测一次。在建立期间,
观测频率可以适当增加。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观测数据应经过严格的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采集、校正、滤波
和拟合等步骤。应采用适宜的数学模型进展数据分析,以得到准确的沉降结果。
6. 数据记录与报告:观测数据应详细记录并进展备份。观测结果应及时报告,并编制
详细的观测报告,包括观测过程、仪器校准、数据处理方法、结果分析等内容。
7. 观测误差控制:应采取措施降低观测误差,包括仪器的校准、环境条件的控制、操
作人员的培训等。观测误差应根据要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请注意,这些标准仅为一般性建议,实际的沉降观测标准可能因详细情况而有所不同。建议在进展沉降观测前,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最新的准确标准。
沉降观测标准精选2篇〔二〕
沉降观测标准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观测范围:规定测点的布设范围,包括垂直和程度方向。
2. 测点数量:确定需要设置的测点数量,以保证对沉降变化的全面观测。
3. 测点布设:规定测点的位置、间距和深度,以保证测点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点设置标准
沉降观测点设置【1】
(摘自《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外、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2022年3月23日;第1页共1页
沉降观测规范
请结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与《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进行查看。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30天/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此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是否会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是指在土地开发和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土地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对土地沉降进行监测和观测的一套规范要求。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沉降观测规范要求的示例,总字数超过了1000字。
1. 观测目的和范围
沉降观测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土地沉降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观测范围应包括土地开发和建设区域以及周边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
2. 观测设备和要求
2.1 观测设备应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沉降测量仪器,能够满足相关测量要求。
2.2 观测设备应经过校准和检验,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2.3 观测设备应具备数据采集和存储功能,能够满足数据分析和应用的需要。
2.4 观测设备的安装位置应在可能发生沉降的区域,且应避免干扰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3. 观测点选择和设置
3.1 观测点的选择应根据工程规模、性质和要求等因素确定。
3.2 观测点的设置应尽可能覆盖整个开发和建设区域,包括潜在的沉降隐患区域。
3.3 观测点的数量和密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得少于3个。
3.4 观测点的设置应注意选择稳定的地质地貌和土层,避免影
响观测结果。
4. 观测方法和频次
4.1 观测方法应选择合适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如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GPS测量等。
4.2 观测频次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确定,一般建议进行初次观测、定期观测和专项观测。
4.3 初次观测要在土地开发或建设前进行,用以确定基准值和变化趋势。
4.4 定期观测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进行,以便及时掌握土地沉降的情况。
4.5 专项观测要在土地发生较大沉降或异常变化时进行,以研究其原因和影响。
房屋沉降观测规范
房屋沉降观测规范
房屋沉降观测规范是为了确保房屋沉降观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下面将对房屋沉降观测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1. 观测设备要求:
(1) 观测仪器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有有效的校准证书。
(2) 应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能够满足观测要求,具备较高
的灵敏度和精度。
(3) 观测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2. 观测点选择:
(1) 观测点应选择在房屋结构的关键部位和重要构件上。
(2) 观测点的数量应足够,能够全面反映房屋的沉降情况。
(3) 观测点应尽量避免受到外力的影响,如地震、风等。
3. 观测方法和周期:
(1) 应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如土壤中水平位移法、水准法等。
(2) 观测周期应根据房屋的变形情况进行确定,一般不应少
于一个季度。
(3) 观测过程中应确保数据采集和记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数据处理和分析:
(1) 观测数据应进行及时的整理和汇总,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2) 应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平均值法、拟合法等,
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3) 观测数据的处理结果应进行可靠性评估,确保其准确性和可信度。
5. 结果评价和报告编制:
(1) 观测结果应进行综合评价,对房屋的沉降情况进行分析和描述。
(2) 应编制详细的观测报告,包括观测过程、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等内容。
(3) 观测报告的编制要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包含必要的图表和数据资料。
总结:房屋沉降观测规范是确保房屋沉降观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依据。在观测设备的选择、观测点的确定、观测方法和周期的安排、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结果评价和报告编制等方面都需要遵循相关规范和要求,确保房屋沉降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沉降观测稳定的标准
沉降观测稳定的标准
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测试方法,用于监测土地或结构物的沉降情况。它是通过测量某个点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水平位移来确定地面或结构物的变形情况。在工程建设和地质勘测中,沉降观测的结果对于了解土层的变形特性以及结构物的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沉降观测时需要遵循一些稳定的标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沉降观测的设备和仪器需要经过准确的校准。这包括水平仪、测量杆、水准仪等设备的校准工作。校准计量设备可采用JJG标准或相应的国家标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其次,选择观测点的布设需要经过科学的规划。观测点应根据工程或地质情况确定,布设应尽可能均匀分布于被观测区域,且考虑到地质特征和结构的影响。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适当,以覆盖整个观测区域,尽量避免封闭环路或重复观测点的设置。同时,观测点应尽量设置在稳定的地基上,避免设置在非均质土层或高风险地区。
观测时的测量间隔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一般情况下,沉降观测的测量间隔应根据工程或地质情况确定,但通常选择较短的间隔时间,以获得更为精确的观测结果。在短周期观测过程中,测量数据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更容易获得。
为了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条件的稳定。尽量避免观测点附近有明显的振动或震动源,如交通流量、机械设备运行等。同时,观测点的周围环境应保持稳定,如避
免有松软土地、施工活动等可能对观测产生干扰的情况。
最后,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是确保测量结果稳定的关键步骤。观测数据在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据去噪、数据对比等。同时,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结论,观测数据应进行统计分析,如平均值、方差等指标的计算。使用科学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能够提高观测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仪标准
沉降观测仪标准
一、概述
沉降观测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建筑物、桥梁、路基等工程建筑物沉降量的仪器。其原理是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通过测量建筑物表面的位移变化,计算出沉降量。由于沉降观测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沉降观测仪的标准也至关重要。
二、技术要求
1. 精度要求
沉降观测仪的精度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一般来说,其精度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即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0.05mm。同时,在观测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观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传感器要求
沉降观测仪所使用的传感器应具有高灵敏度、低零漂、高分辨率等特点,同时应具备防尘、防水、防震等性能,以保证在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
3. 仪器稳定性要求
沉降观测仪应具有稳定的性能,即在长时间连续观测过程中,其测量结果应保持一致。此外,仪器还应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
4. 外观要求
沉降观测仪的外观应简洁、美观,操作界面友好,方便用户使用。同时,仪器应具有一定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损坏。
三、使用要求
1. 观测点设置
在进行沉降观测前,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点位置,并确保观测点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对于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观测点的设置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2. 观测周期与频率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频率应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使用要求确定。一般来说,在施工期间应每2-3天观测一次,而在使用期间则应每周观测一次。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应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数。
3. 数据记录与分析
沉降观测的数据应准确记录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出建筑物的沉降量以及沉降速度是否正常。同时,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还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沉降观测稳定的标准
沉降观测稳定的标准
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地基和土壤的沉降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土壤的承载能力和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下面是沉降观测的稳定的标准和相关参考内容。
1. 沉降速率:
沉降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地表或建筑物的沉降量。工程建设中,沉降速率会影响土壤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通常情况下,沉降速率应保持稳定,不应出现突然的加速沉降。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地基筑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87-2008)中对不同类型土地基的沉降速率要求的规定。
2. 极限沉降:
极限沉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土壤或建筑物的沉降达到的最大值。极限沉降的判断和评估对于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对建筑物的极限沉降限制值的规定。
3. 沉降差异:
沉降差异是指不同位置或不同时间的沉降量之间的差异。当土壤或建筑物的沉降差异过大时,可能会导致结构的倾斜和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工程的稳定性。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对差异沉降的要求和
规定。
4. 形变:
形变是指土壤或建筑物由于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变形。土壤和建
筑物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形变的大小和稳定性是评估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参数之一。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对土壤和建筑物形变限制的规定。
5. 监测方法和设备:
沉降观测通常使用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监测方法的选择和设备的精度对于沉降观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对沉降观测方法和设备的要求和规定。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
控和评估手段之一。本文将就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标准及验收规范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
1. 观测设备选用,在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时,应选择精度高、稳定可靠的观测
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常用的观测设备包括水准仪、全站仪、测斜仪等。
2. 观测方案制定,在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前,应制定详细的观测方案,包括观
测时间、观测频次、观测点位、观测参数等内容,确保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 观测数据处理,观测数据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数据的采集、
存储、分析和报告,确保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建筑物沉降观测验收规范。
1. 观测设备检定,在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前,应对观测设备进行检定,确保设
备的精度和稳定性符合要求。
2. 观测人员资质,观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资质和经验,熟悉观测设备的使用和
操作,确保观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记录和报告,观测记录和报告应详细、准确,包括观测数据、观测过程
中的异常情况和处理措施等内容,确保观测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验证性。
4. 观测结果评定,观测结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评定,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确保评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5. 观测报告审查,观测报告应经相关部门或专家进行审查,确保观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三、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意义。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对建筑结构安全和工程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建筑物沉降引起的安全隐患,为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施工沉降观测规范
工程施工沉降观测规范
一、总则
1.1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是指对建筑物及其周边地面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1.2 沉降观测应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进行,同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
1.3 沉降观测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测量单位或者专业人员进行,观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观测准备
2.1 观测方案设计
观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特点、地质条件、施工进度等因素进行设计,包括观测点的位置、数量、观测方法、仪器设备及观测周期等。
2.2 仪器设备
沉降观测应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仪器设备,并应经过检定和校准。观测仪器应具备足够的精度和稳定性,以满足观测要求。
2.3 观测点设置
观测点应设置在能反映建筑物和地面沉降特征的位置,如建筑物的角点、中线、重要支撑点等。观测点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观测方案的规划。
三、观测实施
3.1 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可采用水准测量、电磁测量、激光测量等方法。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观测要求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3.2 观测步骤
观测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测定初始值:在施工前,对观测点进行初始值的测定,作为后续观测的基准。
(2) 施工过程中的观测:按照观测方案确定的周期和时间点进行观测,记录观测数据。
(3) 施工后的观测:工程竣工后,对建筑物和地面进行长期观测,直至沉降稳定。
3.3 观测数据记录和整理
观测数据应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观测时间、观测点编号、观测值、观测人员等信息。观测数据应真实、准确、完整。
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1.观测目标和范围:
2.观测周期:
3.观测方法和仪器:
4.观测点的选择和布置:
观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变形特征,应避免遮挡干扰和地质条件差异。观测点的布置应均匀分布在建筑物主体结构和基础上,并确保能够同时观测到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沉降。
5.数据采集与处理:
观测数据应定期采集并储存,以便后期的比对和分析。数据处理应包括数据质量控制、数据校正和数据分析等步骤。数据处理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
6.观测报告:
7.安全措施:
总之,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是确保建筑物安全运行和使用的重要准则。遵守这些规范要求,可以有效地监测和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修复措施,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性。
路基沉降观测规范标准
路基沉降观测规范标准
路基沉降是指道路路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的沉降现象。路基沉降观测是为了及时发现路基沉降情况,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措施,保障道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为了规范路基沉降观测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观测规范标准,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将对路基沉降观测规范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观测设备和工具的准备。
在进行路基沉降观测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观测设备和工具。首先是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全站仪、测距仪等,这些设备要求精度高、稳定性好。其次是观测工具,如标尺、铁锤、支架等,这些工具要求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在准备设备和工具的同时,还需要对观测现场进行勘察,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布设方式。
二、观测点的设置。
观测点的设置是路基沉降观测的关键环节。观测点应该选择在路基沉降可能发生的位置,如路基边坡、桥梁下部等。观测点的设置要均匀分布,以全面反映路基的沉降情况。在设置观测点的同时,还需要确定好观测点的编号和坐标,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观测方法和步骤。
路基沉降的观测方法主要包括水准观测和全站仪观测两种。水准观测是通过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全站仪观测是通过全站仪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测量。在进行观测时,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包括设站、测量、记录等。观测数据应该及时上传到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路基沉降观测的关键环节。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校核和筛选,去除异常数据和误差数据。在数据分析时,需要绘制
沉降曲线和变形图,以直观反映路基的沉降情况。同时,还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路基沉降的趋势和规律。
基础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基础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基础沉降观测是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在于监测土地或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为了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基础沉降观测有一系列的规范要求。下面将具体介绍这些规范要求。
一、观测点的选择
1.观测点应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包括建筑物主体结构、土体变形特征明显的区域等。
2.观测点的设置应考虑沉降区域的不均匀性,覆盖全部可能的沉降区域。
3.观测点的选择应满足观测设备的布置要求,便于观测操作和数据采集。
二、设备与方案的选择
1.观测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使用精密仪器进行测量。
2.观测设备的配置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包括自动观测系统、手动观测仪器等。
3.观测方案应综合考虑经济性、实用性和准确性,确保能够全面观测到该工程的沉降情况。
三、观测周期与次数的确定
1.观测周期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包括工程的施工周期、建筑物结构的变形特点等。
2.观测次数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需要进行确定,可以分为周期观测和
临时观测两种形式。
四、观测数据的处理
1.观测数据应定期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的录入、校核和分析等步骤。
2.观测数据的处理应根据相应的规范和方法进行,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观测数据分析要注重长期趋势的分析和变化规律的研究,预测未来
的沉降趋势。
五、观测结果的报告
1.观测结果应及时进行整理和总结,并编写成观测报告。
2.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结果、数据的分析和解释以
及对未来可能的沉降情况的预测等内容。
3.观测报告应通过合适的方式和途径进行传达,以便有关方面进行决
沉降观测要求
5.1 建筑物沉降观测
一、5.1.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
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1.2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外、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1.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宾馆等高级建筑物)等型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C次表C.0.1条规定执行。
沉降观测测地基承载力标准
沉降观测测地基承载力标准
一、观测点设置
1. 观测点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10~15米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个独立基础或每道工序的每次作业区域的两侧各布置不少于2个观测点。
2. 观测点钢筋笼与主筋焊接牢固,顶部锯平,高度与保护层厚度相符,不得高出或低于混凝土面。
3. 观测点的埋设深度与建筑物一致。
二、观测周期
1. 第一次观测必须在设备安装或基坑开挖后24小时内完成。
2. 在施工期间,应每增加荷载5000N增加一次观测,如果沉降观测点中间有间断,在再次施工前应重新进行观测。
3. 沉降观测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定时进行,一般性项目,应在设备安装或单体调试完毕后进行第一次观测,其后第一个月应至少观测一次。一般可按每一观测周期不超过±3mm的精度要求,按最后一次沉降观测点调整后逐次累计计算出本工程的结构沉降完成量。
三、观测精度
沉降观测应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进行,精度不应低于二级。其中观测点测量精度不低于二级,各变形阶段相邻周期的变形量及沉降速率的测量精度不低于三级。
四、数据记录
每次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校核,并制作沉
降观测表。同时应利用沉降数据绘制沉降曲线,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分析沉降情况。
五、数据分析
根据每次观测的数据变化情况,分析原因和趋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施工方案或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加固等处理。同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出建筑物的地基最终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等参数。
六、异常处理
当发现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如数据变化大、出现负值、不收敛等),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重新设置观测点、延长观测周期、增加观测频率等。同时应及时向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报告情况并共同协商处理方案。
沉降观测规范
沉降观测规范
沉降观测是地基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用于监测地表或建筑物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垂直位移变化。沉降观测的规范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一份关于沉降观测规范的参考文档,共计1000字。
一、概述
1.1 本规范适用于地基工程中的沉降观测。
1.2 沉降观测应在地基施工前后进行。
1.3 观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分析和评价,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
的措施。
二、观测设备和仪器
2.1 观测设备和仪器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并具备合格证明。
2.2 观测设备和仪器应进行校准,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2.3 观测设备和仪器应放置在稳定的基础上,并采取防震措施。
三、观测点选择
3.1 观测点应选择在工程影响范围内的代表性位置。
3.2 观测点应具备稳定的地基条件,并远离潜在的干扰源。
3.3 观测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观测深度。
3.4 观测点应密集布设,以便对整个工程进行全面评价。
四、观测方法
4.1 观测方法应根据实际工程特点选择。
4.2 常见的观测方法包括沉降柱法、测斜仪法和超声波法等。4.3 观测方法应与其他相关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
五、观测数据处理与评估
5.1 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并按照规定格式进行整理。
5.2 观测数据应进行初步处理和筛选,排除异常数据。
5.3 观测数据应进行统计分析和趋势预测。
5.4 观测数据应与变形限值进行对比和评估。
5.5 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应编制成专业报告。
六、安全措施
6.1 在进行地基施工和沉降观测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6.2 观测点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防止观测设备受损。
6.3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易
新闻微博邮箱相册阅读有道摄影爱拍优惠券云笔记闪电邮手机邮印像派网易识字
更多
博客
手机博客博客搬家博客VIP服务
LiveWriter写博word写博邮件写博短信写博
群博客博客油菜地博客话题博客热点博客圈子找朋友
发现
小组
风格
网易真人搭配社区iStyle
下载最文艺的手机博客APP>
下载最文艺的手机博客APP>
创建博客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
微博》 | 关闭
淡然微笑
仙桃市天祥测量标志厂
导航
•首页
•日志
•相册
•音乐
•收藏
•博友
•关于我
日志
学会高傲的活着
建筑物沉降观测存在问题及处理
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标高宜为多少
2010-01-21 11:19:08|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标高宜为多少
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
1、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
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观测时间: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
行。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
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 m,前后视距差≤1.0m,
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1.0mm,
6、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
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