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_六年级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教案

|六年级音乐上册导教案定西市平定区仁化学校----赵光照|六年级音乐上册教课进度周次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周围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十周围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第十八周第十九周●第二十周时间8.25—8.29教课内容课时数歌曲茉莉花 1歌曲东边升起月亮 1赏识魔法师的弟子 1歌曲小河淌水 1歌曲木偶冰进行曲 1歌曲月亮姐姐快下来 1基础知识吧发声练习 1知识与技术西洋乐器分类 1京剧知识解说 1期中复习 1期中考试 1京剧行当解说 1歌曲今日是你的诞辰 1赏识黄河颂五彩斑斓的大地 1歌曲萤火虫 1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1歌曲七色之光 1知识与技术西洋管乐队摆列图 1期末复习 1期末考试 1小学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芳香茉莉》教课方案教课目的 :一、接触多首以 " 茉莉花 " 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 " 茉莉花 " 为代表的中公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绚丽的明珠,进一步采集并认识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要素。

二、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感情来演唱依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三、赏识《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感情、风格上的差别。

四、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此中担当当务。

教课重、难点:一、让学生用赏识茉莉花清爽、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二、倾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觉。

教具准备:光碟、多媒体设施、电子琴。

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部分教课内容:赏识歌曲《茉莉花》、赏识《东边升起月亮》教课目的:1.经过赏识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2.经过为旋律画小节线和为歌词配旋律培育学生的音乐修养及兴趣.3、从外国人唱《茉莉花》引起学生骄傲感,进而更为仔细得去感觉歌曲的优美。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完整版本)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完整版本)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最新修订完整版本)目录第1课芬芳茉莉《茉莉花》教学设计《茉莉花》教学设计欣赏《东边升起月亮》教学设计第2课悠扬民歌《小河淌水》教学设计聆听《小河淌水》/《迪克西岛》教学设计《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第3课美丽童话学唱《木偶兵进行曲》、聆听《波斯市场》教学设计《木偶兵进行曲》教学设计学唱《月亮姐姐快下来》教学设计《魔法师的弟子》教学设计第4课京腔京韵《京剧唱腔连奏》、《包龙图打坐开封府》教学设计《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教学设计《校园小戏迷》教学设计第5课赞美的心《五彩缤纷的大地》教学设计学唱《今天是你的生日》《龙的传人》教学设计第6课两岸情深《丢丢铜仔》教学设计《半屏山》教学设计《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第7课七色光彩《木星——欢乐使者(片段)》教学设计《日出》教学设计《七色光》教学设计《萤火虫》教学设计(1)《萤火虫》教学设计(2)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第一学期)一、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已经打下了扎实基础,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

这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提高。

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对音乐又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

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准不佳,连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

这些学生对音乐课虽感兴趣,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不仅自己学不好,而且影响大家的学习。

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了解秧歌、长调、短调、小调、劳动号子以及中国民歌、外国民歌的相关知识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会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简单的指挥手势。

人教精通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

人教精通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

人教精通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Unit 1: 音乐与我1.1 音乐的种类和功能- 研究不同种类的音乐(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 了解音乐的不同功能(娱乐、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等)1.2 音乐元素- 研究音乐的基本元素(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 通过听辨练来识别不同的音乐元素Unit 2: 乐器的分类与演奏2.1 乐器的分类- 研究不同乐器的分类(弦乐器、管乐器、击乐器等)- 了解每个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式2.2 乐器的演奏技巧- 研究不同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按弦、吹奏、敲击等)- 通过模仿和实践来掌握乐器的演奏技巧Unit 3: 音乐欣赏与表演3.1 音乐欣赏- 研究欣赏不同类型音乐作品(交响乐、歌曲、舞曲等)- 分析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3.2 音乐表演- 研究基本的音乐表演技巧(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 在小组内进行音乐表演的实践活动Unit 4: 节奏与编曲4.1 节奏感的培养- 研究节奏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通过打节拍、跳舞等活动培养节奏感4.2 编曲与创作- 研究基本的编曲和创作技巧- 进行小型编曲和创作实践活动Unit 5: 音乐与舞蹈5.1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研究音乐与舞蹈的相互关系- 了解音乐对舞蹈的引导作用5.2 舞蹈表演- 研究基本的舞蹈技巧(舞姿、舞步等)- 进行舞蹈表演的实践活动Unit 6: 类型音乐与曲风6.1 类型音乐介绍- 研究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摇滚、爵士、民谣等)- 分析不同类型音乐的曲风和表现形式6.2 自选曲目演奏- 研究自选曲目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法- 在班级中进行自选曲目的演奏展示以上是《人教精通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的大纲,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种类、功能和表现形式,并培养音乐欣赏和演奏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他们还将能够培养自己的音乐表演、编曲和舞蹈技巧。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通用5篇)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通用5篇)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通用5篇)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篇一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杨颖一、教材分析本学期共有七课,分别是《同一首歌》、《草原牧歌》、《多彩的美洲》、《芬芳茉莉》、《神奇的童话》、《劳动的歌》《诗韵》。

其中演唱歌曲让学生接触并了解中国的几首优秀的儿童节歌曲和外国出色的歌曲,乐谱,歌谱,曲谱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合唱等。

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让学生欣赏几首乐曲,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另外本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学生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册音乐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乐谱,歌谱,曲谱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学生们的唱歌习惯比上学期要好,喊唱的现象减少了。

但是创编动作的时候往往是女生比男生活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地喜欢上欣赏课,但是有些复杂、很古典的乐曲,他们有时还是会耐不住性子。

(一)感受与鉴赏1、音乐表现要素(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歌谱,五线谱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

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的女声和男声。

乐谱歌谱曲谱知道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不同类型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乐谱,简谱,歌谱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乐谱歌谱曲谱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歌谱,五线谱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音乐教学计划(通用13篇)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音乐教学计划(通用13篇)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音乐教学计划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音乐教学计划(通用13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何不赶紧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音乐教学计划(通用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音乐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课程研究为抓手,校本培训为依托,坚持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部指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充分体现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教学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六年级共有学生36人,这些学生大都来自于本乡镇,一少部分转于其他乡镇学校,他们都是少先队员。

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

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

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如一个升号的调,升记号和还原记号等,使学生学习起来确实不容易,但它又为今后的五线谱学习做好了伏笔。

三、教材分析在这个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两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如一个升号的调,升记号和还原记号等,为今后的五线谱学习做好了伏笔。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音乐反映了人类的生活。

音乐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丰富人的想象力,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

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价值观,本册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进入多声部合唱练习。

2、巩固小学期间学到的全部歌唱知识。

3、注意学生变声期的嗓音保护。

全册总课时:32课时课题《同一首歌》教学内容:聆听《大中国》表演《同一首歌》;编创与活动教学目标:掌握歌曲并会演唱。

1、感受歌曲,了解音乐的性质,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

2、激发儿童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录音机、彩带第一课时1-1教学内容及过程:组织教学:师生音乐问好新学期寄语: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今天每一个同学都精神饱满,喜气洋洋,踏着春的脚步,伴着春的歌声,开始了我们新的生活。

同学们,新学期新任务,你有信心做好吗?好,老师忠心希望你们勇于开拓,敢于进取,在学习中一马当先,在生活中吉顺呈祥。

最后,祝愿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茁壮成长,像登鹳鹊楼一样步步高!复习上册教材歌曲。

第二课时1-2一、新课导语:说说我们的大中国:“我们进行了《我是中国人》的主题,大家已经了解了中国的许多知识,你觉得我们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可以从多方面叙述)二、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性质:“你们讲的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中国很大。

今天,我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大中国》,让我们听一听。

”提问:这首歌曲听上去有什么感觉?三、感受、理解歌曲:1、欣赏歌曲一遍。

(仔细倾听)提问:(1)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呢?(2)歌曲中用了一个比喻,把中国比做一个家,那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是指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国大家庭里,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2、欣赏歌曲第二遍,帮助理解歌词:(1)你听到歌里唱了哪些美丽景色?(教师以歌词做归纳,同时出示多媒体风景图片)(2)“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麽说?(3)我们中国的什么山峰是世界最高山峰?(教师以歌词总结)(4)长城在古代是派什么用处的?(抵御敌人的入侵)(5)歌曲中为什么说“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还辽阔”?(6)“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是什么意思?(祖国经历了很多磨难,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好好珍惜。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12篇)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12篇)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12篇)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规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课程改革、学科素养教育理论为指导,明确学校艺术教育对于进展学生的全面素养和共性,培育开朗活泼、积极向上的心情、情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增加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以“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最优化”特色教学为目标,兴奋精神,开拓进取,开创音乐教学的新局面。

二、学情分析这个学期我担当六年级的音乐课。

从这个班的总体来说,女生对音乐中的音准与节奏及动作的仿照力量普遍比男生要好。

学生们的唱歌习惯不是很好,喊唱的现象还比拟多。

他们的识谱力量很差,一首比拟简洁的曲谱对他们来说也比拟困难。

而且我发觉学生的节奏感不是很好,唱歌时还不是很明显,特殊是跟音乐做动作时就算经过教师的反复提示、强调、练习还是会有许多的学生跟不上节奏。

三、教材分析本册音乐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共有10课,让学生接触并了解中国的几首优秀的儿童节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合唱等。

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加的群体意识和相互敬重的合作精神。

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力量。

另外本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学生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制造的力量。

四、教学目标(一)感受与鉴赏1、音乐表现要素(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奇怪和好玩,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展仿照。

能随着熟识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响。

(2)能听辨不同的女声和男声。

知道常见的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区分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凹凸、快慢、强弱。

2、音乐心情与情感(1)听辨不怜悯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洁描述。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本册教材所学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音辨音能力、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第一单元:音乐学习基础a. 学习内容:音乐的定义、特点及分类;乐谱的基本元素;音乐的节奏与音域。

b. 学习活动:- 听音乐,观察音乐家演奏乐器,讨论音乐的特点和分类。

- 使用乐谱,学习乐谱上的基本元素,尝试演奏简单旋律。

- 分组合作,制作简单的乐谱,让同学们合奏演奏。

c.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乐谱的基本元素。

d.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合作演奏简单的乐曲。

2. 第二单元:音乐的表达与传达a. 学习内容:音乐中的情感表达;音乐与文字表达的联系;探索音乐与视觉艺术的关系。

b. 学习活动:- 听不同类型的音乐,通过声音的特点和旋律的变化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 听音乐,通过绘画和写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 观察音乐和视觉艺术的融合,学习音乐与视觉艺术的表达方式。

c.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d.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音乐与文字、视觉艺术进行联结。

3. 第三单元:合奏与合唱a. 学习内容:合奏与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学习合奏与合唱的常见乐器和声部。

b. 学习活动:- 分组合作演奏乐曲,学习合奏技巧和合奏中的分工合作。

- 学习和练习合唱歌曲,通过合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

- 比较不同类型的合奏与合唱表演,学习合奏与合唱的特点和技巧。

c.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合奏与合唱能力和合作协作能力。

d.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协作演奏和合唱,形成整体的音乐表达。

三、教学方法:1. 听观法:通过听音乐、观察音乐家演奏乐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2. 实践法:通过演奏乐器、合奏、合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和合作协作能力。

六年级上册音乐表格式教案-3木偶兵进行曲-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表格式教案-3木偶兵进行曲-人音版
其次,我发现学生们在集体合唱时,音准和音色的控制还有待加强。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歌曲还不够熟悉,或者是发声方法不够正确。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专门的发声练习,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共鸣位置,改善音色。
课堂上,小组讨论的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同时也说明学生们对于音乐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后,我可以更多地设计一些创作类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进行曲风格的把握:理解进行曲的节奏特点,如强弱分明、步伐感强,以及其雄壮、庄严的音乐氛围。
-正确的发声方法:教授学生运用适当的呼吸支持和共鸣位置,以形成悦耳的音色。
-集体合唱技巧:强调声部协调、节奏统一,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举例:《木偶兵进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如进行曲式的强弱韵律,以及旋律中的跳跃和连续音符,是学生需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的内容。
4.激发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保持原作风格的基础上,尝试对歌曲进行创造性改编,培养创新精神。
5.增进文化理解,了解进行曲的历史背景,使学生认识到音乐与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木偶兵进行曲》的旋律与节奏辨识:学生需掌握歌曲的主要旋律线条和节奏型,以便于准确演唱。
在学生小组讨论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这部分学生,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和支持,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学习环境。
此外,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讲解,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表达可能还不够清晰,导致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用更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讲解,同时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举例:在教授节奏时,教师可以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和练习复杂的节奏型。对于高音区的演唱,可以通过适当的热身练习和技巧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困难。在情感表达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歌曲背景和进行情景模拟,引导学生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

学年第一学期年级六年级任教班级 601、602 任课教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班级情况分析:通过一个学年的新课程教学,学生对开放性的教学方式适应能力有较大提高,自主性学习能力还不理想,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与上一届学生一样兴趣很大。

本届学生中有更多的学生参加了音乐兴趣组,这部分学生大大的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使他们形成了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

学期教学目标: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

2、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3、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对前奏作出反应。

用自然地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和参与齐唱,能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4、学习碰钟、木鱼等打击乐器,用这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并能够用打击乐器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5、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能将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能初步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6、感受生活中的音乐,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

教学措施:1、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要贯穿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是音乐教学的中心环节。

2、与课外音乐兴趣学习、音乐性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

3、以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4、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差别、因材试教。

对所有的学生都要给予热情的关怀和鼓励。

音乐课六年级(上册)进度表小学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芬芳茉莉【教学目标】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

教案 人音版 音乐 六年级 上册 《校园小戏迷》

教案 人音版 音乐 六年级 上册 《校园小戏迷》

教案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校园小戏迷》一. 教材分析《校园小戏迷》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校园生活为背景,描绘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对京剧的热爱和痴迷。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京剧特色,易于学生演唱和表现。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学生应已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音符、节奏、唱名等。

此外,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乐于表达和分享。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学会演唱《校园小戏迷》,提高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升团队精神。

4.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表达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京剧特色的演唱技巧,如韵味、发音等。

2.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3.理解歌曲寓意,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观看京剧表演,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和掌握演唱技巧。

3.练习法: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寓意,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乐谱、京剧表演视频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京剧表演。

3.教学用具:如指挥棒、节拍器等。

4.分组标志:如颜色不同的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京剧表演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为学生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展示《校园小戏迷》的乐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京剧特色,如韵味、发音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运用示范法,展示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技巧。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全册)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全册)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第一课时教学计划课题聆听《东方升起月亮》课型欣赏课时 1《茉莉花》是最早传到外国的一首中国民歌。

1840年,英国首任驻华大使的秘书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在他所写的《中国旅行》一书中记录了教材这首民歌,书中特别提到《茉莉花》。

由于《中国旅行》的巨大影响,186分析 4年至1937年间,欧美出版的多种歌曲选本和音乐史著述里,都引用了《茉莉花》从此,在国外就把它作为中国民歌的典范广泛传播。

六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体验、学情感受与探索创造活动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所以在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对分析音乐的整体感受为主。

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1、通过欣赏歌曲《东边升起月亮》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喜爱中国民歌。

教学 2、在欣赏《东边升起月亮》中引发学生自豪感,从而更加认真的去感受歌目标曲的优美。

3、欣赏并哼唱歌剧《图兰朵》中的《东边升起月亮》,能说出它与哪首《茉莉花》的旋律相似。

教学重点:欣赏并哼唱歌剧《图兰朵》中的《东边升起月亮》,能说出它与哪首《茉莉花》的旋律相似。

重点教学难点:通过欣赏歌曲《东边升起月亮》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更深入的难点了解,进一步喜爱中国民歌。

通过故事了解歌剧内容,在课件的帮助下让学生知道歌剧《图兰朵》教学的音乐背景。

通过音响的聆听感受曲调与中国歌曲《茉莉花》相同,并了策略解情绪和速度的不同。

真正感受到《东方升起月亮》给我们带来的不同魅力。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想课前补改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学生准备上课,唱上课问好歌。

二、导入新课师: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1、播放第一张幻灯片学生边看课件边师: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听故事。

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公主,名叫图兰朵,很美丽动人,但也很残酷。

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半屏山》-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半屏山》-人音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半屏山》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描绘我国山水风光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它体现了音乐与自然美景的完美结合,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半屏山》这首歌曲,来感受歌曲中的山水之美。同时,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了解其音乐特点。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半屏山》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让学生们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山水之美,这个方法很有效,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新课讲授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音准、节奏的掌握不够准确,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合唱练习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但我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较为内向,发言不够积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水平。
3.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了解歌曲背后的家乡情怀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发展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合唱过程中进行即兴创作,激发创新思维。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集体合唱活动,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合唱技巧: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包括声部的和谐、音量的控制、气息的运用等。
举例:《半屏山》中有几处旋律起伏较大,学生需要重点练习这些部分,以达到流畅自然的演唱效果。
2.教学难点
-音准控制:对于小学生来说,准确把握音高是一大挑战,尤其是在旋律变化较大的地方。
-情感融入: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歌曲背后的深层情感,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情境创设和情感引导来帮助学生体验和表达。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全册)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全册)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全册)【教案】课题: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一、教材内容: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全册)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掌握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的基本知识。

(2) 完成上册音乐教材的习题和演奏、歌唱等活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2) 能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和分享成果。

三、教学内容:根据上述目标,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划分。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唱歌、演奏乐器等活动,让学生放松身心,积极参与音乐课堂。

2. 教学主体:根据教材内容,逐节进行教学,包括歌曲教学、乐器演奏、音乐鉴赏等。

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既要讲解音乐知识,也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3. 深化活动:选取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4. 总结与评价:每节课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并与同学互相评价,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通过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六、教学资源:1.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全册)2. 乐器、音乐播放工具等七、注意事项:1. 上课前准备充分。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以上是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的基本框架,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我的祖国》教案三篇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我的祖国》教案三篇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我的祖国》教案三篇篇一1.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其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渐强、强音记号)。

教学过程:一、听赏歌曲——《我的祖国》1.导入新课师:在你的印象中,祖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谈祖国留给自己的印象。

轻声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师:有一位歌唱家,用自己平实的语言、甜美的歌声描绘祖国,就像在唱自己的妈妈一样。

她就是的歌唱家郭兰英老师,请听她的演唱的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

2.聆听《我的祖国》师: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配乐。

)3.介绍歌曲相关知识(1)首唱者——郭兰英师:歌唱家郭兰英1930年出生在山西平遥的一个叫“香乐”的小村子里。

她的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

《我的祖国》是她为电影《上甘岭》演唱的插曲。

(2)歌曲创作的背景师:电影讲述1952年秋,为了夺取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志愿军某部八连忍饥挨饿,坚守上甘岭二十四天,终于迎来大*的全面胜利。

上甘岭战役非常惨烈,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敌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向上甘岭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舰载炮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

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打退了拥有世界上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

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

(学生了解电影创作背景。

)4.跟唱《我的祖国》老师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学生跟唱《我的祖国》,再次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二、学习《国歌》歌词。

1.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师:这是一幅平静恬美的生活画面,可就在这时一场灾难发生在中国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学期六年级音乐教案《同一首歌》教学目的: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教学内容:演唱和欣赏《同一首歌》教学重点:一、通过学习歌曲《同一首歌》,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能够辨别出不同歌曲的明显不同的风格。

教学难点:能够用连贯的抒情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感情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抒发学生对祖国的深情。

2、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教学重、难点:根据歌曲的需要调整、控制声音的力度。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复习第十册教学内容。

1、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的歌曲。

2、学生自选两首印象比较深的歌曲进行演唱。

三、新授(一)新授1、听录音范唱2、随琴学唱歌曲旋律,并找出视唱中出现的难点,师指导演唱技巧3、学生分组自学师巡视指导4、学生分组练习5、完整试唱歌谱6、个别汇报7、学生分组练习8、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表演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有什么变化教学重、难点:1、了解歌曲所描写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能感受出这是一首抒情歌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1、欣赏歌曲<<我的祖国>>。

2、给学生讲解这首歌曲写的是人民志愿军英勇战胜敌人的故事。

3、介绍词曲作者及演唱者。

4、聆听时让学生去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5、教师加以引导点评说明6、复听,加深印象。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欣赏合唱歌曲《大中国》2、能够说出这首歌曲与我的祖国之间在风格上有什么区别。

教学重、难点:1、能够基本上哼唱出来歌曲。

2、比较一下两首歌的区别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1、先听录音合唱《大中国》2、说说歌词中描写了什么画面。

3、大声朗读歌词,认真体会歌词的含义。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波斯市场-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波斯市场-人音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波斯市场》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乐曲的背景和音乐元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很乐意去了解和探索不同文化的音乐风格,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反思。
首先,关于乐曲复杂节奏的教授,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模仿和感知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这说明我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杂的音乐节奏。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2.提高课堂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增加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4.持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音乐。
四、教学流程斯市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逛市场时,有没有注意过市场的热闹气氛和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波斯市场》乐曲中的音乐奥秘。
3.分析乐曲的调式、节奏、旋律等音乐元素;
4.学习乐曲中的主题及变奏,提高音乐辨识能力;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合作意识,提高音乐表现力。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欣赏《波斯市场》的过程中,提高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审美情趣,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通过欣赏《波斯市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通过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音乐情感。
举例说明:
-在讲解《波斯市场》的背景时,重点强调凯特尔贝的创作意图和音乐风格特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

音乐宫-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音乐宫-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音乐宫-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材使用情况本教案适用于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了解到不同节奏型的节拍,进一步加深对乐理的理解。

2.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乐器及其特点,并能初步演奏乐器。

3.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及自信心,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4.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欣赏具有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不同节奏型的节拍,进一步加深对乐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类型的乐器及其特点,并能初步演奏乐器。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环节1.老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倾听,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节奏与旋律。

2.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摇动身体,跟随音乐中的节拍摆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中的节奏。

第二步:传统乐器的介绍和演奏1.老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传统乐器及其特点,如二胡、扬琴、琵琶、古筝等。

2.老师请一些乐器专业的学生带领,演奏一些传统乐器,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及特点。

第三步:乐器的制作和演奏1.老师向学生介绍如何制作简单的乐器,如口哨、竹笛、手鼓等。

2.学生们按照老师的指导制作乐器,再进行简单演奏,让学生感受乐器制作的乐趣,并进一步理解乐器原理。

第四步:合唱歌曲的学习1.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一首合唱歌曲,如《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

2.学生们逐步掌握歌曲的歌词、曲调、节奏和情感表达,最终进行全班合唱。

第五步:乐曲鉴赏1.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肖邦的《夜曲》等。

2.学生们认真听取音乐作品,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最终进行合理的表达和发散思维。

五、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听取能力、跟奏能力、演奏能力和合唱能力。

2.作品创作:学生们根据课程内容学习到的知识,自行制作具有创意的乐器或作品,进行交流和展示。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不同类型的乐器以及音乐的基本元素和原理,激发了学生们的音乐兴趣和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同一首歌教学目标: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重、难点:1、继续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2、自己设计秧歌动作。

3、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

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开课:观看在《同一首歌》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

三、学习歌曲1、跟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随机指导。

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

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

四、设计演唱形式:1、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

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

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2、表演。

第二课时一、复习《同一首歌》。

二、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2、随录音唱歌词。

3、引导学生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

4、随音乐模仿指挥。

三、布置作业:课后合作找资料,了解中国秧歌的舞蹈特点,并自己学习几个动作。

第三课时一、导入,让学生各自把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老师先跟着音乐,即兴表演一段秧歌舞。

三、进行合作排练。

四、全班跟着音乐进行秧歌表演。

五、分组进行展示、评价。

六、总结。

第四课时一、跟着音乐表演秧歌舞二、学习音乐知识1、结合《我的祖国》和《大中国》两首歌曲学习合唱音乐知识。

2、懂得二声部的位置。

三、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平时知道的有些有关合唱的音乐知识。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草原牧歌教学目标: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能够根据《银杯》及《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四、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

教学重、难点:1、继续训练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学习五声调式,并进行创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我们平时过节都是怎么过的呀?二、学习歌曲《银杯》1、歌曲简介: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

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

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聆听《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5、完整的演唱歌谱。

6、自由朗读歌词。

7、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

8、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9、完整演唱。

三、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1、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2、创设情境,随音乐进行蒙古族关节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

四、演唱《银杯》,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一、复习《银杯》二、对比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

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求感受其情绪、风格。

2、学生讨论、交流,并提出在音色上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女声演唱的不同之处。

3、对比聆听《天堂》,请学生思考,与上一首歌曲在风格、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跟着音乐的第一、二乐句划旋律线再次感受。

5、再次完整聆听音乐。

三、边播放录音,边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一、开课:1、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

2、谈话: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请学生复习长调与短调的含义,找出不同支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鹂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

二、学习歌曲《小黄鹂鸟》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简单介绍歌曲。

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

5、自由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

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

8、随机纠错。

9、完整演唱。

三、音乐活动1、找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兴创作旋律。

五、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一、观看蒙古舞蹈录象——筷子舞二、简介: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

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

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

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

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

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

三、跟着音乐,学动作。

四、随音乐舞蹈。

五、分组展示。

六、小结。

第三课多彩的美洲教学目标:一、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

二、能够演唱歌曲《拉库卡拉查》和《红河谷》,能表现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歌。

三、聆听《平原,我的心》和《化装舞会》,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四、结合歌唱、欣赏活动,参与敲打节奏等创造性活动。

教学重、难点:1、歌曲《拉库卡拉查》后半拍开始的节奏特点是这首歌的重点和难点。

2、让学生领会、体验国标舞蹈的风格。

3、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红河谷》。

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竞猜游戏开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啊我要给大家猜个谜语,打一个国家的名字,给四个提示:1、它是美洲的一个国家;2、它位于伽勒比海岸边;3、他们国家最著名的舞蹈是“草帽舞”;4、著名的“玛雅”文化就是他们的印第安人发明的。

(墨西哥)二、导入:那么下面就跟着一段桑巴舞的音乐,让我们尽情的舞蹈吧。

(放《拉库卡拉查》录音)三、学习歌曲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旋律,思考“拉库卡拉查”是什么意思?2、老师简介歌曲,并解释“拉库卡拉查”的含义。

3、再次聆听录音,感受歌谱旋律。

4、跟着伴奏演唱歌谱。

5、有感情朗读歌词。

6、学习歌曲。

7、纠错。

8、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让学生创编自己的“拉库卡拉查“。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拉库卡拉查〉〉。

二、欣赏乐曲〈〈化装舞会〉〉1、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2、初步聆听乐曲,说感受。

3、再次分部分聆听。

4、举行化装舞会(1)化装晚会将各自扮演哪些角色?学生开始分组讨论,确定自己的角色,故事情节。

有的说要扮演童话故事的人物,有的说要扮演语文书中的故事,有的说要扮演动画片中动物,有的说自己创编角色。

说着说着有的学生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表演,真让人羡慕啊! (2)、怎样打扮自己呢?用什么材料更能突出角色?有的学生用皱纹纸做衣服,把自己变成美人鱼,有的学生用塑料袋披在身上,把自己装扮成天使,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各组分工合作制作,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看到孩子们奇思妙想,真让人高兴呀!(3)、纷纷上台表演。

孩子们穿上各种表演的服装,带上面具或头饰,扮演成各种角色,然后开始表演,你看那有的表演憨态可鞠,有的表演绘声绘色,有的组分配非常合理,行动统一,有表演,有拿道具,欢声、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真让人感慨啊!三、结束新课第三课时一、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来聆听一首歌曲,如果听过的同学可以举手告诉老师,如果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演唱。

二、学习歌曲《红河谷》1、教师用爵士乐的风格演绎全曲,伴随竖笛吹奏激趣2、复听范唱,让学对歌曲有完整印象3、先用mu哼唱全曲4、朗读歌词5、把歌词带入乐谱6、纠错7、有感情演唱8、视唱两声部乐谱――强调歌曲弱起处整齐的进入――引导学生解决呼吸、句法及音色问题三、简单跟着录音学唱英文歌词。

四、老师小结第四课时一、复习歌曲《红河谷》二、欣赏乐曲《平原,我的心》1、初听2、讲解歌曲的一些历史,并引导学生去感受歌曲。

3、复听。

4、可以根据歌曲的舞蹈特即兴表演。

三、进行音乐练习。

第四课芬芳茉莉教学目标: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乐于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

4、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开课1、播放《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听辨和我国哪首民歌相似?(茉莉花)2、简介它是歌剧《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我们在下一节课将会欣赏到。

3、让学生说说他们对我国民歌代表《茉莉花》的认识、了解。

4、导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学习新课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茉莉花》的曲调可以用什么戏曲的动作来表示并说说为什么?2、老师简介小调的相关知识。

3、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演唱不一样。

4、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歌谱5、学生自己演唱歌谱。

6跟着奔走把歌词朗读一遍,并想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的香、小读出来。

7、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试着演唱。

8、老师指导、纠错,尤其是演唱这种江南小调的咬字方面要强调。

9、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如何在歌曲中把茉莉花的清新、秀丽、小巧的风格演唱出来。

10、分小组讨论并示范,随机进行评价。

11、完整的演唱。

三、随着《茉莉花》的音乐,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茉莉花》。

二、欣赏《东边升起月亮》1、初步介绍歌剧《图兰朵特》的创作故事背景、作曲家等等有关资料。

2、初听,让学生寻找歌曲中哪些地方和《茉莉花》一样,听到了请举手示意。

3、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试着哼唱歌谱。

4、学唱歌曲。

三、老师小结。

第三课时一、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风格1、阅读音乐练习。

2、聆听三个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

3、自由讨论不同的感受。

4、完成音乐练习。

二、聆听儿童合唱版第五课神奇的童话教学目标:1、喜欢以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洛列莱》、《魔法师的弟子》和《黄鹤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