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五年级上地方教案(精选五篇)
五年级上地方教案(精选五篇)
第一篇:五年级上地方教案
五年级上地方教案
第一单元
黔山秀水
贵州在祖国的位置,懂得“黔山秀水”的含义,看看贵州为什么被叫做山的王国,体会贵州美丽的喀斯特风光和宜人气候的精彩和可爱之处,并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感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贵州在哪儿
2、山的王国教学目标:
了解贵州在全国的位置,贵州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的西南,北毗湖南,南邻广西,西接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贵州是一个“开门见山”的地方,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打开窗户,就可以见到巍峨的群山,这些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我们贵州最美丽的风景画。
教学过程:
1、教学贵州在哪儿
贵州在全国的位置,贵州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的西南,北毗湖南,南邻广西,西接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全省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474.6万。现辖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4个地级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3个民族自治州和毕节、铜仁2个地区,88个县(市、区),省会是贵阳市。
2、教学山的王国
贵州是一个“开门见山”的地方,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打开窗户,就可以见到巍峨的群山,这些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我们贵州最美丽的风景画。山中还有无尽的宝藏,是
我们贵州人民生存的根。
贵州境内的山脉主要有西北部的乌蒙山、北部的大娄山、东北部的武陵山、中部的苗岭和中西部老王山五大山脉。
韭菜坪是乌蒙山的主峰,海拔2900.3米,它是贵州的最高峰,素有“贵州屋脊”之称。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篇一:五年级地方课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教学进度表 1、节约一滴水珍惜一粒粮教学目标: 1、通过互动学习,使学生懂得浪费粮食、浪费水资源的严重性和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节俭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动态,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经常性的反思,从而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反思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前奏
1、同学们,你们平时关注新闻报道吗?你能和老师说说你最近听到或看到哪些新闻吗?
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近听到的新闻。
新闻前沿
1、下面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闻前沿,关注我国民生,了解时事动态。
2、出示西南五省旱灾图片,教师进行新闻报道。
校园视角
1、现在我们再把视角转向我们校园,看看我们的校园发生了什么。
2、出示校园中学生在洗涮时费用水的视频资料。
3、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件?
4、学生自由谈一谈。
畅谈感想
1、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可能有话要说(学生在观察上面的图片时可能会发出一些惊叫或是一些笑声,教师可以仔细观察然后引导学生把看图片时的情形表达出来),那就请你把刚才的情感表达出来吧!
行动在线
1、精打细算
从刚才的图片中,可能有的同学还没有意识到我们节约的重要性, 那们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算一笔帐。
(1)一毫升的水大约是20滴。一个水龙头滴水,1小时就滴水800 毫
升,像这样计算,你知道一个水龙头一年滴水多少毫升吗?
(7008000 毫升)(2)一个人每天喝水量约为2500毫升,照此计算,这一年的滴水可以使多少人得以生存一天吗?(约2803人)
地方课程五年级上册教案
1、云南的矿产资源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
2、知道人们为什么把云南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3、知道云南矿产资源的特点。
4、感受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
【教学重点】
了解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和矿产资源的特点。
【教学难点】
知道云南矿产资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你对云南的矿产资源有哪些了解。
2、揭示课题:
云南不仅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美称,还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1至5页。
思考:
(1)观察第1页图,说说云南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其中楚雄州主要分布了哪些矿产资源昆明呢
(2)云南为什么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3)云南的矿产资源分布有哪些特点?
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在家长指导下收集矿石标本。
2、焊接大王——锡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锡。
2、知道锡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
知道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了解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看见过修理电器的工人师傅在焊接导线时使用的焊锡丝吗?
2、揭示课题:
焊接大王——锡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6至11页。
思考:
(1)锡是一种什么样的金属?
(2)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3)谈谈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找一段焊锡丝来观察它的颜色,用小刀切割试试硬度。
3、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铜
【教学目标】
1、了解铜的特点。
2、感知铜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年级地方教案(共五篇)
五年级地方教案(共五篇)
第一篇:五年级地方教案
第学习目标:
1课在灾害面前
1、了解地震、洪水、泥石流、雪崩等各种灾害带来的危害。
2、初步掌握一些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措施。
3、通过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资料,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地震自救演习等实践活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自然灾害的有关资料活动过程:
1、揭示课题:在灾害面前
讲述贾师傅的回忆,唐山大地震的后怕。
2、提出问题:
贾师傅的话,给了我们一些什么启发?
3、学生反馈交流。
4、你还知道哪些地震或其他灾害来临前的征兆呢?
5、讨论在灾害面前自护自救①.不能慌,就近找掩体,保护自己
②利用地震间隙,消除火灾隐患③在人多地方听从警卫指挥④不坐电梯⑤其他
6、讨论其他灾害的自救自护措施。①小组合作②温馨提示
7、课外延伸刊出板报模拟演习
1 第2课当我们面临恶劣天气
学习目标:
1、了解雷击、台风等灾害和灾害性天气的危害。
2、初步掌握一些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措施。
3、通过资料收集活动,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灾害性天气情况的资料气象知识活动过程:
一、呈现资料,恶劣天气的危害数据
二、讲述浙江的天气情况特点
春季阴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时常出现大风,主要气象灾害在暴雨、
冰雹、大风、倒春寒
夏季高温多雨,台风雷暴大风频繁秋季冷暖变化大、台风、暴雨、阴雨大雾冬季晴冷少雨、空气干燥
三、揭示课题
本地最主要危害天气表现为雷电、台风
讲述近年来的雷击真实事例,说明普及恶劣天气中的自我保护知识已经刻不容缓。
四、提出问题讨论探究
1、在雷雨天气中,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安全呢?讨论交流: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篇一:五年级地方课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教学进度表
教学目标:
1、通过互动研究,使学生懂得浪费粮食、浪费水资源的
严重性和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节俭意识,养成良好生活惯。
2、通过研究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社
会动态,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经常性的反思,从而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及反思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前奏
1、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报道,并询问学生最近听到或看到的新闻。
2、学生自由发言。
新闻前沿
1、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并出示西南五省旱灾图片进行新闻报道。
校园视角
1、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内的浪费行为,并出示学生在洗涮时浪费水资源的视频资料。
2、引导学生讨论类似的浪费行为。
畅谈感想
1、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图片和视频的感受和想法。
行动在线
1、通过计算水资源和粮食的浪费情况,引导学生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分享节约的做法和方法。
3、强调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观念。
篇一:五年级地方课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教学进度表
教学目标:
1、通过互动研究,让学生认识到浪费粮食和水资源的严重性,以及节约粮食和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和良好生活惯。
2、通过研究,让学生积极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动态,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经常性的反思,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和反思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前奏
1、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报道,并询问学生最近听到或看到的新闻。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历史和地理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家乡的概况
1.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行政区划和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
1. 讲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三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
1. 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传统建筑。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第四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
1. 讲述家乡的历史名人及其事迹。
2. 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品质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五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
1. 介绍家乡的主要农作物、特色手工艺品。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特点。
三、教学方法:
1.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各个方面。
2. 利用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resources,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评价: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
2. 参考资料: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料、名人故事、特色产业等相关资料。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
五年级地方教案设计
五年级地方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了解地方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 掌握自己所在地方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等基本信息;
c. 了解自己所在地方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等;
d. 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地方的热爱和归属感。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c.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
d.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b.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
c. 培养学生的珍惜家乡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a. 学习地方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 探究自己所在地方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等基本信息;
c. 了解自己所在地方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等。
2. 教学难点:
a. 学生对地方的认识可能存在片面性和模糊性;
b. 学生对地方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
a. 地理教科书;
b. 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
c. 电子设备和互联网资源。
2. 教学环境:
教室或多媒体教室,保证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教学材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约10分钟)
a.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地方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b. 导入地方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地方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习地方的基本知识(约20分钟)
a. 通过教科书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地方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 引导学生思考:地方与国家、大区的关系,地方的划分标准等。
3. 探究自己所在地方的地理信息(约30分钟)
五年级地方课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家乡的自然风光、地理特点、历史沿革。
2. 家乡的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特色美食。
3. 家乡的名人古迹、历史故事、文化传承。
三、教学重点
1. 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点。
2. 家乡的传统节日和民俗风情。
四、教学难点
1. 家乡历史沿革的掌握。
2. 家乡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
五、教学方法
1. 采用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
2.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采访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点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自主学习
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点。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对家乡美景的感悟。
三、课堂讲解
1. 教师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美丽和独特。
2. 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四、互动环节
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家乡地理特点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
1. 学生绘制一幅家乡自然风光的画,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家乡的传统节日和民俗风情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家乡传统节日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民俗风情。
二、自主学习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1按时上学守时守纪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要按时上学。
2.知道有事有病要请假。
3.懂得按时上学是遵守学校常规的表现。
情感:
以按时上学为荣,愿意按时上学。
行为:
1.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上学路上不贪玩,按时上学。
2.不随便缺课,有事有病请假。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怎样才能做到按时上学。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小学生为什么要做到按时上学。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初步知道小学生应该按时上学的道理)
1.思考:开学以来,自己能做到天天按时上学吗?
2.小组交流:开学已经快一个月了,你做到了天天按时上学吗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全班交流。
4.小结:开学还不到一个月,大多数同学已经做到了按时上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板书:按时上学
过渡语:那怎样才能做到按时上学呢?下面请李小芳告诉你。
二、说一说(使学生知道怎样才能做到按时上学。)
(4)同学谈感受。
(5)自己定“按时上学”的小计划,每周一评。
访一访
问问学校里的大同学,请他们谈谈自己是怎么坚持做到按时上学的。
习题精选
一、夸一夸
夸夸班中按时上学的好孩子。
选一选
(在你认为对的答案后画“√”)
1.要想做到按时上学,应该:
(1)按时起床。()(2)按时睡觉,按时起床。()(3)按时睡觉,按时起床,路上不贪玩。()
2.有病不能上学,应该:
(1)主动和老师请假。()(2)病好了,上学再跟老师请假。()
3.遇到天气不好时,应该:
(1)等天气好些了再去上学。()(2)找个理由请假,不去上学了。()(3)坚持按时到校上课。()
五上地方课_魅力辽宁教(学)案
《魅力辽宁》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辽宁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的改革工作组编写的,主要结合五年级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倍加明确我们的历史责任,从更加努力的学习,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持续提升我们家乡的魅力,为建设美丽的辽宁,美丽的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尽一份力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对学生进行习惯与生活的基础知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使学生掌握辽宁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环境与从文农业与工业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教学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古迹,阅读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地方课的学习,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并为建设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同事进行热爱生活,树立远大理想的爱国教育。
教学进度表
《魅力辽宁》教学设计
《人与社会》教学设计
《人与自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四个单元十课。第一单元为行为习惯引导;第二单元注重青春期心理健康;第三单元主要是卫生防疫健康;第四单元则是注重安全知识。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大多进入青春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理心理上都发生微妙的变化。本册中全面考虑学生年龄差异和心理变化差异及时进行健康安全引导。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养成珍惜时间,专心致志、尊重理解老师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控制情绪,自我调节。
3.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启蒙教育。
4.引导学生学习流感预防、胃肠疾病和防寒保暖方法。
5.对学生进行预防溺水、远离危险品的安全教育。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第一周8.28——9.3
教学内容:
黑暗岁月苦难多
教学目标:
1、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历史事实,渗透基础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巧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强烈意识。明史。
教学重点:
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历史事实,渗透基础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教学难点:
巧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强烈意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新课
阅读角:“血泪树”下的控诉
A、1951 年 12 月 15 日,伊宁县吐鲁番的农民参加了人民政府召开的公审大会。在那颗被叫作“血泪树”的老榆树下,他们控诉了大恶霸地主买苏木压迫、剥削人民的罪行,目睹了人民政府对他的依法惩罚......
B、让学生通过阅读角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当时的农民在地主恶霸的奴役和剥削下,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欢笑,没有歌声,过着暗无天日的苦难生活。
(自己家人的情况是学生最熟悉的,从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入手引入新课。)
C、让学生通过阅读角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当时生活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了解家人的童年生活。
思考题
1、查找资料,了解一下新中国成立前,广大农民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岁月?
2、小组汇报交流查阅资料的内容。
探究窗:达翰尔老人抚今追昔
让学生通过达翰尔老人抚今追昔及新疆农村新旧面貌图对比出改革开放后新疆的变化。
活动园:
A、你看过电视剧《阿娜尔罕》吗?
五年级地方教案设计
五年级地方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
1. 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3. 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地方的热爱和归属感;
4. 提高学生的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方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地方的热爱和归属感。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a. 教学课件或教学PPT;
b. 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c. 与本地区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d. 与本地区相关的风土人情资料。
2. 学生准备:
a. 学生需要提前了解自己所在地方的一些基本情况;
b. 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a.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与本地区相关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来引起学生的
兴趣;
b.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你们知道自己所在地方的地理位置吗?你们知道自己所在地方的历史文化有哪些吗?”
2. 介绍地理位置(15分钟)
a. 教师通过地图展示自己所在地方的位置,并与其他地方进行比较,让学生
了解自己所在地方的地理位置;
b. 教师可以使用教学PPT或教学课件,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自己所在地方的
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3. 介绍历史文化(20分钟)
a.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自己所在地方的历史文化,如历史名人、古迹等;
b.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寻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历
史文化知识。
4. 介绍风土人情(20分钟)
小学五年级地方课程
小学五年级地方课程<国学启蒙>教案
2009年01月16日星期五 19:21
13、成语
1、成语探源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及其出处,理解它们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2.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巧变数字为成语:
33322﹙﹚1*1﹙﹚1=10﹙﹚
7/8 ﹙﹚0000﹙﹚1% ( )
2.看来同学们现在一定积累了不少成语,可是你知道在我们的汉语言中一共有多少成语吗?(三万多个)看来我们懂得的只不过是九牛一毛啊。怎么样,想不想知道这些成语都是怎么来的?
二、趣探其源:
A、探究来源一:历史故事
1、艺海拾贝
﹙1﹚自读原文两遍。
﹙2﹚借助注释了解内容,小组交流。
﹙3﹚班内交流讲故事。
﹙4﹚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哪个成语?
﹙5﹚你了解这个成语现在的含义吗?能用它来说几句话吗?
2.温馨点击
﹙1﹚默读
﹙2﹚判断是否是成语的标准是什么?
﹙3﹚为什么要探究成语的来源?
3.活动广角
﹙1﹚分组交流课前搜集的下列几组成语的来源及其含义。﹙历史故事﹚
韦编三绝悬梁刺股洛阳纸贵
四面楚歌夜郎自大请君入瓮
﹙2﹚你还知道哪些是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举出例子。
B.探究来源二:古典文学作品
1.下面这些唐宋诗句,都与成语有关,你能写出这些成语吗?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唐〕秦韬玉《贫女》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唐〕杜甫《赠李白》
老来世路浑谙尽,露宿风餐未觉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篇一:五年级地方课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教学进度表
1、节约一滴水珍惜一粒粮
教学目标:
1、通过互动学习,使学生懂得浪费粮食、浪费水资源的严重性和节
约粮食、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节俭意识,养成良好生活
习惯。
2、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动态,并
能结合实际进行经常性的反思,从而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反思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前奏
1、同学们,你们平时关注新闻报道吗?你能和老师说说你最近听到
或看到哪些新闻吗?
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近听到的新闻。
新闻前沿
1、下面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闻前沿,关注我国民生,了解时事动态。
2、出示西南五省旱灾图片,教师进行新闻报道。
校园视角
1、现在我们再把视角转向我们校园,看看我们的校园发生了什么。
2、出示校园中学生在洗涮时费用水的视频资料。
3、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件?
4、学生自由谈一谈。
畅谈感想
1、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可能有话要说(学生在观察上面的图片时
可能会发出一些惊叫或是一些笑声,教师可以仔细观察然后引导学
生把看图片时的情形表达出来),那就请你把刚才的情感表达出来吧!
行动在线
1、精打细算
从刚才的图片中,可能有的同学还没有意识到我们节约的重要性,
那们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算一笔帐。
(1)一毫升的水大约是20滴。一个水龙头滴水,1小时就滴水800
毫升,像这样计算,你知道一个水龙头一年滴水多少毫升吗?(7008000毫升)
(2)一个人每天喝水量约为2500毫升,照此计算,这一年的滴水
可以使多少人得以生存一天吗?(约2803人)
(3)如果我国13亿人每人每天节约一滴水,可以让多少人生活一
天吗?(约520000人)可以让多少人生活一年?(约1424人)(4)750克的大米可以使一个人生活一天。750大米大约30000粒,照此计算,一人一天节约一粒米,13亿人一天可以节约多少粒大米?可以使多少人生活一天?可以使多少人生活一年?
2、通过刚才的计算,大家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
3、学生畅谈节俭做法。
(1)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2)盛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饭吃干净,做到不随便
剩饭剩菜。在学校食堂就餐的同学更是如此,刷了饭卡,打了饭,
就一定要吃完。
(3)提倡饮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
(4)跟随家长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打包
带回家。
(5)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积极监督身边
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6)对垃圾进行分类,尽量减少垃圾排放,减少耕地污染。
(7)积极参加田间劳动,在家中帮助家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
4、教师小结:节约是一组数据,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尊重他人
劳动成果的体现,节约更是一种可以让更多的人得以生存的选择。
行动延续
我建议:让我们携起手来发出倡议,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让这种节
俭精神得以延续。
教学板书:
1、节约一滴水
珍惜一粒粮
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对节约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学习了节约用水等的好多方法,较好地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边塞诗人岑参
教学目的: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为西域文化作出贡
献对历史人物
“边塞诗人岑参”。增强学生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边塞诗人岑参的一生。
教学准备:师:资料、版图、图片。生: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前面我们已学过几位历史人物为西域的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生:已有三位历史人物为西域的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又一位历史人物为西域文化作出了巨大
贡献“边
塞诗人岑参”。
二、新课:
1、阅读课文。
2、介绍“边塞诗人岑参”为西域作出的贡献:
学生汇报:唐代是一个怎样的时期?
“边塞诗人岑参”是当时时代怎样一个人物?
他出身在怎样的一个家庭?
岑参为西域作出怎样的贡献?
他写下了哪些诗歌为后人永远歌颂?
3、全班阅读两首诗。
4、思考:你知道岑参最有代表性的两首诗吗?
谈谈这两首的感受?
三、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知道了他的身世,还知道了他成为诗人的原因及为西域文化作
出了巨大
成就。
小结: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学习伟大诗人岑参为西域文化献身的精神。教学板书:
代表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山雪歌》
教学反思:
本课时对学生课外知识的补充较多,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西域高僧鸠摩罗什
导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鸠摩罗什对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作出的重
大贡献。
导学重点:介绍高僧鸠摩罗什在西域所作出的贡献。
导学准备: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先驱的足迹”五个历史人物为西域作出的巨大的贡献,下面我们继续学习为西域的文学等发展又有哪些历史人物作出了巨大贡献呢?
阅读:历史画卷。
板书课题:《西域高僧鸠摩罗什》
二、新课:
1、讲述:高僧鸠摩罗什的背景。
2、交流:高僧鸠摩罗什的才华。
3、会报:为西域的佛教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略)
4、讨论:他对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作出了什么贡献?(略)
5、观看:幻灯片。
三、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呢?
生:他为西域的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教学板书:
3、西域高僧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
真谛、
玄奘、
不空
并称为我国四大佛经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