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出版政策
政策学教案
《政策学》授课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政策学产生和发展的概况及学习政策学的重要意义。
难点是阐明当代政策学发展的趋势及政策学的研究如何走一条学科化——组织化——产业化的道路。
[各节安排]第一节政策学的产生第二节政策学的发展第三节政策学在中国的传播第四节学习政策学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节政策学的产生政策是人类社会的一项最基本的管理手段,政策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
它伴随人类社会管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学习政策科学时,不能单纯依靠逻辑推论的方法掌握其知识,更要结合历史考察,通过了解政策活动及人们对政策认识的历史发展,逐步深入认识政策相关问题并理解政策的本质。
一、政策研究的沿革(一)政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政策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国家产生以后,政策成为国家管理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人们对政策的认识研究源远流长在中国和西方的思想史上,都有关于政策的丰富的研究成果。
19世纪未行政学产生时,已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区分政治与行政。
(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政策的认识形成科学二、政策学产生的条件(一)实践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政府面临复杂的社会管理问题,要求建立政策学指导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这是政策学产生的社会条件或称现实基础。
(二)理论条件战后各门学科特别是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产生,为政策学的产生提供了学科条件。
(三)组织条件现代,政策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各国纷纷建立专门的政策机构。
政策研究走上一条学科化——组织化——产业化的道路。
有力地促进了政策学的产生和发展。
(重点)三、政策学产生的标志P12:一门学科产生的三大标志:核心研究对象;概念范畴;社会需求的满足。
1951年美国出版的由拉斯韦尔与勒纳合著的《政策科学:范围与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是政策学产生的标志。
第二节政策学的发展一、从内容的扩展来看(重点)政策学内容的扩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政策学的内容主要集中于研究政策制定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第二版PPT (6)[31页]
三:工农政府的决议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列宁起草的关于出 版自由的决议写道:
“工农政府认为,出版自由就是使报刊摆脱资本 的压迫,把造纸厂和印刷厂变成国家的财产, 让每一个达到一定人数(如1万人)的公民团体 都享有使用相应数量的纸张和相当数量的印刷 劳动的同等权利。”
第二个“摆脱了资本”,解决的是资产阶级出版自由对资本的 依赖;
第三个“摆脱了名位主义”,其中“名位主义”主要是指在前 两个对出版自由控制的范围内,出版自由变成少数追求名利、 地位的文化人(而不是全体公民)的自由;
第四个“摆脱了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的个人主义”,特指带有 俄国特色的无政府主义对出版自由的理解和实践。
在列宁的著作里,使用“政治自由”比“出版自由”更多些, 前者包含后者,通常是指言论、出版、信仰、集会、结社、罢 工这六项自由的权利。十月革命前,列宁对西方各国政治自由 的评价很高。
三:列宁后期对出版自由的批判
背景原因:十月革命胜利后,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报刊和通讯社 在对苏维埃俄国共产主义存在偏见和对其感到恐惧的氛围笼罩 下,散布了许多关于苏维埃俄国及其主要领导人列宁、托洛茨 基的谣言,即使报道了事实,多数也是片面的或带有明显的偏 见。
第一节 列宁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基本思 想
一:两次提到出版自由的定义 二:关于政治自由 三:列宁后期对出版自由的批判 四:列宁关于出版自由的理想 五:四个“摆脱”
一:两次提到出版自由的定义
在列宁1896年、1899年和1903年起草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纲 领中,“绝对的出版自由”(又译为“出版自由不受限制”)被列为 党的最近的奋斗目标之一。这种表述,一直沿用到1917年6月 列宁为党的六大写修改党章的材料,这期间一直没有被改动过,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研究的是整体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地体现在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与波动等方面。
宏观经济理论正是要通过对整个经济运行的分析说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宏观经济政策正是要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总之,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1、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将为后续课程提供分析框架及分析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经济思想及经济学的方法来看待和解释客观经济现象。
2、本课程的教学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注意培养学生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能力。
3、本课程的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就各宏观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根据我国的国情,积极探索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具体应用的条件和规律。
三、教学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想学生说明如何把这些结论运用到他们生活的世界中。
因此,在教学中应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注意培养学生进行总量分析的能力。
强调理论知识与实用方法的结合,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练习题等多种方式进行。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等章节。
五、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四章 公共政策执行3
3、执行:作为一个被管理的过程 执行管理涉及到组织、动员、战略与战术选择等。 执行管理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战略与战术。 对行动的有效控制是执行的重要内容。政策执行被视 为对某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在诸多活动中, 以解释、组织和实施三者最为重要。解释活动是把政 策内容转化为民众能理解且接受的东西;组织活动是 要建立执行政策的组织机构;实施活动是由执行机构 提供一定资源和服务。(琼斯 )
2、郭锦等人的府际关系模型
1990年,郭锦(Malcolm L.Goggin)等人提 出了府际关系模型,该模型认为:第一、中央 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具有冲突或合作关系;第 二、州政府具有自主裁量权,可以解释联邦计 划的内容也能够了解地方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不同时间或不同管辖权下具有不同的执 行模式。
2、缺点
第一,过分的强调基层官员的自由裁量权。 第二,自下而上的主张者一开始关心的并非 是政策执行问题(即政策执行了没有),而是 关注在一个特殊的政策领域,实际的行动者之 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对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的批评有失公 正,过分夸大了许多因素;有些政策确实具有 明确的目标,因此,弄清楚这些目标是否实现 是相当重要的。
埃莉诺博文的修正
第一,应该允许继续坚持。仅由于某一特殊参与者或 在某一特殊节点上拒绝达成一致,并不必然意味着该 是议案就此结束。执行机构可以反复出发出请求。 可以将项目的各要素整合成一揽子方案,而不是分别 作出决定。 一个提议仅仅由于似乎将会获得批准,就会获得更多 的支持。 尽管官僚机构分解成大量的独立行动者,但是他们对 政府却采取整体论的立场,即为了完成执行一项政策, 该政策的所有要素都必须得到批准。
新闻学概论12: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第十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第一节:新闻自由的涵义 第二节: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 第三节: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第四节:新闻法规
思考:
新闻自由就是媒介可以传播它想传播 的内容吗?为什么? 新闻自由该怎样界定?谁来界定? 如何正确理解新闻自由的相对性?
第一节 新闻自由的涵义
一、freedom of press
党委领导 政府管理 行业自律 新闻出版单位依法运营
放松管制(de-regulation)
市场 (1979-) 媒体集团(1996-) 资本 (2003-)
非公有制资本 (私人、合资、外资)---出版、发 行、广告等
内容多样化
新闻法规——国家管理的主要形式
新闻法规以立法形式通过的法律条文和行政 颁布的规定、规则。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以不同形式宣布出版自由,言论 自由。 用法律条文保障出版自由。
国王不得干涉人民的言论自由 ——英国,1689《权利法案》
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剥夺言论自 由或出版自由 ——美国,1792《人权》法案
“思想与意见的自由交换,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因 此,每一个公民享有言论、著作和出版自由。” “但在法律限制内,须担负滥用此项自由的责任。” ——法国,1789《人权宣言》
第三节 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谁拥有新闻自由? 新闻媒介? 新闻媒介是为人民的新闻自由服务的机构。 新闻自由权属于人民所有。 每一个公民都拥有新闻自由权。
第三节: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一、新闻自由是一种权利,属于人民所有
二、为了满足公众对各种信息的需求,新闻媒介必须拥 有一定的新闻自由即出版权、采访权、发表权。
新闻学概论12: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英国都铎王朝1586年颁布的《星法院法令》
第二时期(17世纪到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 期——实践出版自由,言论自由
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先有后,但在此时期,敌对双方的宣传需 要以及市民对了解错综复杂局面的需要,使得报刊活跃一时, 从而大大推动报刊的发展。
国会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保皇派
第三时期(17世纪到19世纪) 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新闻单位的保密制度
第一,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制度。自审与送审 相
结合
自审:新闻出版单位和提供信息的单位,对拟公开
出版、报道的信息,根据有关保密规定自己进行审 查。这是新闻单位编辑责任制的延伸。
送审: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界限不清的信息,送交
有关主管部门或其上级机关、单位审定。
第二,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 制度。
社会责任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修正和修补
P8-9
三、自由是有条件的
1、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而不是绝对的、抽 象的; 2、新闻自由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并不是亘古 不变的; 3、新闻自由始终伴随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第二节: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
出版自由不仅仅是报刊的专利,它决定着人们的信 仰、思想自由,信息交流的自由,人身自由。
三、新闻法规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是:
保护新闻自由,同时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 从而确保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 鼓励新闻媒介满足公众需要,促进国家发展。 保护新闻自由是中国在内的现代国家最大、 最主要的一条新闻法规。
四、为防止新闻自由危害国家和公众,各国新闻 法规对新闻报道和评论作了一定的限制。
2、现行宪法:
欧洲新闻传播史
一、早期的现代报刊
俄国没有从民间新闻纸转向官方报刊 的新闻传播的发展过程,加上西欧早已出 现现代报刊,所以俄国最早的现代报刊是 由沙皇钦命创办的。
二、在沙皇“放宽—收紧”政策中顽强发展 的俄国新闻传播业
21二德国实现新闻出版自由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一神圣罗马帝国时期二18151918年霍亨索伦王朝被迫缓慢地放宽新闻出版政策宽新闻出版政策三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新闻出版自由政策四19331945年法西斯主义的专制主义新闻政策五1949年联邦德国最终确立新闻出版自由体制22三从神圣罗马帝国到第三帝国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一神圣罗马帝国后期新闻传播业缓慢发展二18151871年间的新闻传播业二18151871年间的新闻传播业三德意志帝国时期的新闻传播业大众报纸兴起报团出现四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新闻传播业政党报刊与大众报刊并行发展五法西斯第三帝国的新闻传播业23四19451990年民主德国联邦德国新闻传播业的不同体制一民主德国的新闻体制民主德国的新闻体制二联邦德国的新闻体制24五德国统一后新闻传播业的基本格局一报纸二通讯社二通讯社三广播电视台四媒介集团25第五节意大利新闻传播史意大利曾有过辉煌的古代新闻传播史
一、四个地区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发展
(一)第一个地区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步早、发展迅速、 对世界影响巨大
(二)第二个地区的新闻传播活动和平渐进、内向发 展,水平很高但对世界影响不大
(三)第三个地区新闻传播活动萌芽较早,但长期发 展较缓,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四)第四个地区新闻传播活动历史上受专制主义影 响较大,发展不快,经过20世纪90年代政治制度变 革的混乱阶段,现已逐步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 。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406004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经济学(转本)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经济学、金融学专业的基础性理论课,也是经济类、管理类等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有较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经济、金融从业者以及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正确观察、分析和解决当前经济、金融领域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鉴于本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所以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的单纯以讲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与现实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与政策相结合,综合运营案例教学法、课程实验法、研讨性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等多种课程教学方式。
课程评价要侧重综合能力的评价,采取理论考核、论文考核部分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方式,构建科学、合理、适用的考核机制。
(三)开发思路按照南京晓庄学院关于“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以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能力、写作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内容,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以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出版专业实务-数字基础
【出版专业实务】第二节数字出版产业现状(考点)第二节数字出版产业现状(了解)按目标市场,数字出版可以分为数字大众出版、宇教育出版和数字学术出版三类;按载体形式,数字出版可以分为电子阅读器、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按数。
字出版产品形态,•数字出版可以分为电子书出版、数字期刊出版、数字报纸出版、网络游戏出版、数字动漫出版、数字音乐出版和网络广告,知识点一、电子书出版电子书( Electronic Book , eBook)是数字出版产品的典型形态,也是大众消费者最熟悉的数字出版产品准:(一)电子书概述电子书就是利用计算机、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等终端阅读设备进行读取的数字化图书,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是电子书的内容二是电子书阅读器三是电子书的阅读软件电子书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第一,容量大。
第二第三,成本低第四,软硬件设备依存度高。
史大四校在电子书出版的组织架构中,包括电子书内容生产加工企业和电子书内容分销与传播企业电子书出版的主要业务活动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电子书内容的加工制作,即电子书内容生产活动。
二是电子书分籍与传播活动,主要油及电子书六盒订闭、推送与读者服务等相关工作(二)电子书发展历程电子书出版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纯文本电子书发展阶段.第二阶段,电子书阅读软件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电子书阅读器发展阶段。
在我国,2006-2013年电子书出版增长迅速;值从2006年的1.5亿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38亿元,8年时间产值规模增长了25倍,在出版总产值和数字出版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快速提升。
期刊出版是传统出版业的三大支柱之一。
在数字出版时代,数字期刊出版同样是数字出版的一个重要领域。
知识点二、数字期刊出版(一)数字期刊概述所谓数字期刊,是指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于光、磁等介质或网络中并通过数字媒体进行发行和阅读使用的型架签型数字出版产品。
因此,致宇期刊心孩具备陽不基本要素一是数字期刊必须是一种连续性出版物;二是数字期刊的整个出版流程以及读者的阅读使用是以数字化方式实现的。
《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订)课程编号:070088英文名: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前置课:《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后置课:《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西方经济学名著选读》等学分:3学分课时:54课时主讲教师:郭海儒选定教材:Stanley L. Brue, 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Thought, Fort Worth, TX: The Dryden Press, 2000.课程概述:本课程采用清晰和有趣的方式结合现实讲述经济学的历史,分别介绍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历史学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学派、凯恩斯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形成背景、主要原则、代表的阶级利益、存在的合理性,并结合实际做出客观评价,同时有选择地介绍斯密、李嘉图、马尔萨斯、萨伊、小穆勒、李斯特、罗雪尔、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杰文斯、瓦尔拉、门格尔、马歇尔、凯恩斯、凡伯伦、诺斯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和主要贡献,较好地总结经济学流派兴衰交替的一般规律,深化对当代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理解与反思,奠定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能力。
教学目的:全面了解和把握经济思想史上主要流派的形成过程和主要思想,了解各大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熟悉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也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功底,客观地看待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思想流派的兴亡,充分认识经济自由和国家干预思想产生的具体条件和互补性,甄别西方宣传的“华盛顿共识”——市场自由化、政府最小化和私有化的缺陷,初步掌握经济思想发展的规律,形成正确的认知视角和分析能力,为解决我国面临的失业、市场风险、公有与私有之争等热点问题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
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经济史、西方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全面分析经济思想的起源、发展和衰亡的背景和原因,注重分析和比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把过去和当代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分析;双语教学,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英文课件教授,既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原义,又能够培养学生运用英文原版材料独立研究的能力;随堂的思考题主要培养学生的反思分析能力,是提高学生思想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
出版概论第三讲-出版工作的基本方针与原则
第一节 出版工作的基本方针
基本方针与政策不同时期特点各不同:
1949年10月 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 为人民大众服务 1950年9月 第一次全国出版工作会议 为人民大众利益服务是人民
出版事业的基本方针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 "以阶级斗争为纲" 1983年 《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为人民
广为传播成为可能的人、组织、机构等,如广告主、企业、政府部门等 。 Kurt Lewin 库尔特·卢因:把关人(Gatekeeping)
守门人 传播过程中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选择、加工和传播的组织或是组织化了 人 出版者是出版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
第一节 出版传播的要素
信息知识:
信息:能够消除人们不确定性的讯息,非物质、能量,是客观存在物 讯息:借助于某种传播媒介表达完整意义 DIKW体系
第一节 出版传播的要素
信息知识:
DIKW体系
第一节 出版传播的要素
信息知识:
OECD对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噪音(Noise):
序号
分类
详细
1 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 事实、数据等方面的知识
2 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 3 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
做事情的技巧和能力 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科学理论
出版概论第三讲-出版工作的基本方 针与原则
第一节 出版工作的基本方针
基本方针:
在社会主义基本方针与基本政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指导出 版业工作开展的纲要和准则,它指明了社会主义出版业的 发展方向,是开展各项出版工作的中心。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古主今用、洋为中用”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性质:经济类(包括经济、金融、财政、管理及其相关财经类)专业必修课,针对已具备高等数学和微观经济学知识的本科生开设。
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
作为经济类专业2年级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深入和扩展、前沿课题讨论三大部分,旨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经济学知识奠定扎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宏观经济理论是系统介绍国民经济运行、结构、核算和循环的理论,系统介绍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并据此介绍失业、通货紧缩、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等国民经济的基本理论。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以及政策调整、政策使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三、教学基本要求1、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理论讲述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2、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命题体现经济学专业的特点,注意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理论应用能力的考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3、学期期末采用标准化闭卷考试。
四、教学总时数:72学时五、教材和主要参考文献1、《宏观经济学》,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高鸿业2、《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比较研究引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4月第1版。
布莱恩.斯诺登等:3、《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魏埙,刘俊民,南开大学出版社4、《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宏观经济学》,Olover Blanchard,清华大学出版社6、《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斯蒂格利茨7、《经济学小品和案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斯蒂格利茨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名义GDP,实际GDP,GDP的意义及缺陷,以及与GDP有关的其他宏观经济学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支出法计算GDP。
第二章 我国出版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1976—1985年 出版业发展相关数据表
1988年4月中 共中央宣传部 新闻出版署联 合发布《关于 当前出版社改 的若干意见》
重要文件 确立了出版社内部机制改革的原则
中共中央宣传 部、新闻出版 署颁发了《关 于当前图书发 行体制改革的 若干意见》
提出“三放一联”思路
放权承包,搞活国营书店;放开批发渠道, 搞活图书市场;放开购销形式和发行折扣, 搞活购销机制;推行横向经济联合,发展 各种出版发行企业群体和企业集团。
第二节 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 1999—今天,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这一时期的主要表现: 1.改革出版管理机构,转变政府职能 2.推动出版集团化建设 3.以转企改制为主线,全面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
革
①改革出版管理机构,转变政府职能
出版管理 机构改革
2001年4月,国务院决 定将国家新闻出版署调 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 闻出版总署,升格为正 部级。
新中国成立后,商 务积极完成公私合营 改造,在中央政府的 大力支持下开始了新 的奋斗历程。
(二)新中国出版事业的特征
1.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出版力量 拥有书刊出版权的单位都是国家审批的事业单位; 书刊定点印刷厂中,国有企业占大多数; 流通机构中拥有一级批发权的单位全是国有书店; 图书零售中新华书店销货店的零售额占市场零售 总额的80%以上。
2001年8月,中央办公
厅、国务院办公厅发 布《关于转发中央宣 传部、国家广电总局、 新闻出版署<关于深化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 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
2002年7月,两办再 次转发《中央宣传部、2002年6月,新闻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 出版总署发布 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版 《关于新闻出版 工作的若干意见》 业集团化建设的 (中办发〔2002〕17 若干意见》
经济学基础教案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示范操作□课堂讨论 □习题讲解□案例分析 □其他
其他:
本次授课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及核算方法(40分钟)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2.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3.名义GDP及实际GDP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恒等式(25分钟)
1.两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式
第三节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45分钟)
1.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2.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 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分析
4. 完全垄断市场的长期均衡分析
参考案例:垄断者就该上天堂?——评歌华有线随意涨价
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45分钟)
1.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2.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分析
参考案例: 朝三暮四的故事
第四讲生产者行为理论
本次授课的目的和要求:
明确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及产量的关系和两种具有替代性的要素投入及产量 关系有关基本理论。阐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和规模报酬的变动规律。
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
1.生产函数
2.单一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
3.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利用
4.规模经济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几个基本总量,了解国民收入的基本恒等式。
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
1.国内生产总值GDP及核算方法
2.国民收入的基本恒等式
3.其他宏观经济指标
本次授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国内生产总值,基本恒等式,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及相互关系
难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供需理论及供需理论的基本原理,掌握均衡原理以及均衡原理的应用,了解常用的价格政策。
出版概论第三讲 出版工作的基本方针与原则
接收器
讯 息
信宿
号
噪源
第二节 出版传播的过程模式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模式:
1957年,美国传播学者韦斯特利(B.H.Westley)和麦克莱恩(M.S.Maclean)整理当时已有的 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适合于大众传播研究的有系统的模式。
第二节 出版传播的过程模式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模式:
x:代表社会环境中的任何事件或事物,传播这些事件或事物的信息要借助大众媒介。 a:有意图的传播者,如政治家、广告客户、新闻来源等,是“鼓吹者”角色。 c:指媒介组织或其中的个人,也称把关人,它们从a或x处选择信息,传播给b(受众)。 b:指受众或“行为”角色,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还可以是一个社会系统。 x’:指传播者为进入信息渠道而作出的选择。 x”:指媒介组织向受众传递的加工过的信息。 fba:指受众(b)向原始信源(a)的反馈。 fbc:指受众通过直接接触或受众的研究向传播组织的反馈。 fca:指传播者(c)流向鼓吹者(a)的反馈。
第三节 出版传播效果
主要理论模式:
梅尔文·德福勒(Melvin DeFleur):
(一)文化规范理论
媒介不仅直接地作用于个人,而且还影响文化、知识的贮存,一个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 媒介提供了一系列概念、思想和评价,受众成员可以从中选择自己的行动方向。
(二)心理动力理论
有效劝服的关键在于改善个人内部的心理结构,通过这种改进过程,将取得期望的行为反应 研究受众的心理与需求,以影响受众之态度、意见乃至行为
维纳:《控制论》 反馈机制
反馈是受众对传播信息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影响传播者传播行为,且具有 延迟性、间接性、零散性和累积性等特点。
第一节 出版传播的要素
王云多宏观经济学教案.答案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案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主讲教师王云多一、课程介绍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为核心,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理论。
具体来说,它主要研究国民收入问题、失业问题、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开放经济问题(国际收支平衡和贸易平衡问题)及宏观经济政策问题等。
宏观经济学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为分析总体宏观经济行为和政府调控经济提供解释和指导。
所以,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一般包括国民收入的核算、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经济增长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经济周期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等。
宏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既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又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大量使用总量分析法、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经济模型等。
二、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一般包括国民收入的核算、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经济增长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经济周期和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等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教学重点与难点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8、教学进程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
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讲授主要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增加讨论课和习题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习题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习题巩固讲授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课:安排每章后。
第5章 出版类法律法规
四、电子出版物的出版
1、设立条件: (1)有出版单位的名称、章程; (2)有符合新闻出版署认定的主办单位 及其必要的上级主管部门; (3)有确定的业务范围; (4)有必需的资金和设备; (5)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6)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
2、申请程序 流程:申请单位——省级新闻出版局— —新闻出版署(180日)、许可证——工商 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1、设立条件 (1)有出版单位的名称、 章程; (2)有符合国务院出版行 政部门认定的主办单位及其主 管机关; (3)有确定的业务范围; (4)有30万元以上的注 册资本和固定的工作场所;
(5)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 构和符合国家规定的资格条件的编辑 出版专业人员;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 件。
七、法律责任 (一)刑事法律责任 1、相关行政部门的失职行为 2、未经批准,擅自从事音像制品的相关活 动 3、走私音像制品
(二)行政法律责任 1、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 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 证、吊销营业执照等5种 2、行政处分:降级、撤职、开除
1、设立条件 (1)有进口单位的名称、章程; (2)有符合新闻出版署认定的主办单位及其必 要的上级主管部门; (3)有确定的业务范围及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 组织机构和八人以上熟悉电子出版物进口业务并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其中三人以上应 当具有高级职称、有必需的资金和设备、有固定 的工作场所。
(三)进口管理 1、版权制度 2、禁止行为 3、语言文字规范 4、备案要求
六、音像制品的批发、零售和出租 1、设立音像制品分销单位的条件 2、设立音像制品分销单位的申请和审批 3、音像制品分销单位的变更 4、音像制品的分销管理 ——中外合作制品音像分销企业 ——禁止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版政策 国家根据需要制定的有关发展和 管理出版事业的方针、原则、措施和行动准则 它是调整出版活动并借以指导、推动整个出版 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是国家对出版活动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出版政策与出版法规的联系
出版政策与出版法规有很多共同点 出版政策是出版法规的依据和指导 出版法规是出版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工具
共同点
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应, 体现的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政治方向 以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 服务对象 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 社会作用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 会主义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出版政策与出版法规的区别
两者制定的机关与程序不同 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两者的调整范围、方式不同 两者的稳定性程度不同 两者本质属性和功能不同
正确处理出版政策和出版法规的关系
两者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在认识和处理出版政策与出版法规的关系问题 时,既不要把两者简单等同,也不要把两者完 全割裂、对立起来。 当它们两者在实践中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我们 既要维护出版法规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又要根 据新的出版政策的精神适时地对出版法律法规 做出修订,以使两者在内容和原则上协调一致。
第二节:出版政策与出版法规
219、367宿舍代表队
主讲人:李晓鹏
本节要点:
一、出版政策的概念 二、出版政策与出版法规的联系 三、出版政策与出版法规的区别 四、政策? 什么是出版政策?
政策 就是国家或者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 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制定机关: 执政党代表大会或领导机关(政策) VS 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法规) 表现形式: 民法通则、刑法、单行法律法规(法规) VS 决定、决议、规定、意见、通知(政策)
调整范围、方式:特定领域、方式固定(法规) VS 广泛领域、方式灵活(政策) 稳定性 : 稳定(法规)VS 灵活(政策) 本质属性:强制力(法规)VS 非强制力(政策) 功能:制约(法规)VS 导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