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道子的民间传说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吴道子的民间传说故事
导读:本文关于吴道子的民间传说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烙馍的启示】
传说,吴道子小时候并不聪明。

他喜欢画画,但是画不好,一次画不好,二次画不好,三次还是画不好……,最后连他自己也灰心丧气了,认为自己不是那个材料,永远也画不出什么名堂了。

这一天,他怀着苦闷心情,没精打采地出门游玩散心。

他来到一座庙里,进了大殿,看见有两个妇女正在烙馍。

年老的坐在大殿东头做馍,年轻的坐在大殿西头烧鏊子鏊子:烙饼的家什。

只见年老的把面团用小擀面杖擀成了薄馍,随手又用小擀面杖一挑,那馍就像长了眼睛一样,从东头飞到西头,正好落在那年轻妇女面前的鏊子上。

年轻的妇女一面烧火,一面用竹片翻。

馍熟了,她也像年老的一样,随手一挑,那馍就飞起来,一丝不差地落在大殿中间的一块木板上,叠得整整齐齐。

吴道子看得呆了。

吴道子看了一会,就走近那年老妇女的身边,问道“奶奶,你看都不看,馍就会一丝不差地飞落在西头的鏊子上,这么难的事,你是怎么学会的呢?”那老年妇女看了他一眼,说:“这没有什么诀窍,也不过是天天烙,月月烙,专心一意,功夫练得久一点熟一点罢了。

”她说完,又忙着烙馍去了。

吴道子一听,恍然大悟,从那妇女的话里,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无论作什么事,都要专心,都要下苦功,“功到自然成”是很有道理的。

从那以后,他勤学苦练,见山画山,见水摹水,见人描人,见树绘树。

天长日久,他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名的大画家。

被人们称为“画圣”,他画的画也在人们的传说里成了“神画”
【卧虎桥】
唐朝时候,许昌称许州,城西北角有一汪湖水,俗称“小西湖”。

每到夏天,岸边垂柳成荫,湖中荷花盛开,九曲石桥连着湖心凉亭,不但风景秀丽,也是消暑胜地,不少文人学士常到这里流连观赏、吟诗作画。

大画家吴道子本是禹州人,他的画天下闻名。

那真是画鱼鱼戏水,画鸟空中飞,画的树能结果,画的叫驴会拉磨。

人们都称他为“画仙”。

那一年,皇帝把吴道子请到京里,让他在宫中作画。

画一幅《天子行乐图》,画上的歌舞美女飘飘欲仙;画一幅《百官侍宴图》,那杯中美酒,好像要流出来。

文武百官交口称赞。

皇帝也十分欢喜,要封他大官,让他留在宫中。

可吴道子是山珍海味不吃,绫罗绸缎不穿,黄金美女不爱,骏马高官不受,一心记挂着乡亲父老。

他辞谢了皇上,仍旧布衣草鞋转回家乡。

禹州本和许州搭界,吴道子回家路过许州小西湖,见这里风光宜人,是个作画的好地方。

他一连游玩了几日,又看到这里民风淳朴,物产富饶,便爱上了这里。

况且这里离家也不远。

他就邀了几个朋友,在小西湖附近住了下来。

他每天到湖边观景作画,或和友人谈古论今。

他为人和善,从不摆架子,和邻里乡亲处得很好,生活上倒也逍遥自
在。

有一天,吴道子在小西湖岸边临大路的一座小桥上歇息。

这时,夕陽衔山,晚霞如火,清风徐徐吹来,湖水荡着金色的波纹。

他正入神地揣摩着画一幅《小西湖落照图》,只见一个老汉匆匆走来,劝他赶快回家,说是最近有一伙歹人,夜聚明散,拦路抢劫,污辱良家妇女,桥头成了是非之地。

说完他就慌忙走了。

吴道子听后微微一笑。

他略一沉吟,便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画笔和颜色,在桥头山石上画了一幅画。

第二天,许州城内外便传开了,说是夜里桥上卧了只斑斓猛虎。

那虎两眼放光,像两盏灯笼;张着血盆大口,明晃晃一对虎牙,像两把利剑;尾巴一竖,像立一根旗杆。

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附近村庄,人人谈虎色变。

有十几个胆大的后生,带着刀槍弓箭,成群结队,吆吆喝喝地要到桥上看个究竟。

远远的果见一只猛虎张牙舞爪,威猛异常。

这伙人弓上弦,刀出鞘,大气也不敢出,慢慢地摸到跟前,仔细一瞅,原来是一幅画。

这画画得也太像了,看着比真老虎还吓人。

所以,人人点头咂舌,惊叹不止。

忽然,从人群中走出个老汉,他呆愣愣地看了一会儿画,猛然想起,昨晚上吴道子走得最晚,便捋着胡子哈哈大笑道:“这准是画圣吴道子画的,是吓那伙歹人的。

”他一边笑着,一边十分得意地把昨晚上遇见吴道子的情景,一五一十说给众人听。

这样一讲,消息不翼而飞,越发传得远了。

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来看这只画虎。

嘿!大白天还虎视眈眈令人胆寒,别说夜里,不吓掉魂才怪哩!那伙儿歹人
心虚,听说有虎,便逃走了。

日子久了,卧虎桥的名字也就传下来了。

扩展阅读:
人物生平
年少刻苦
吴道子大约生于约公元685年左右(唐高宗时期),少年时孤苦穷困,随书法大家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后发奋改攻绘画,渐渐掌握了绘画的妙法。

由于他的刻苦好学,年未弱冠之时,已“穷丹青之妙”。

公元709(景龙三年),韦嗣立擢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逍遥公。

这时吴道子在其属下任小吏。

他“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

后来,又任瑕丘(今山东兖州)县尉。

约在开元初年,吴道子不再做官,开始“浪迹东洛”。

入宫作画
由于他能“穷丹青之妙”,在画坛上有些名气,公元713年左右,即被唐玄宗召到京都长安,入内供奉,充任内教博士,并命他“非有诏不得画”。

后官至“宁王友”。

吴道子入内供奉之后,多在宫中作画,有时也随从玄宗巡游各地。

一次,他随驾去东都洛阳,会见了将军裴旻和书法家张旭,三人各自表演了自己的绝技:裴旻善于舞剑,当即舞剑一曲;张旭长于草书,挥毫泼墨,作书壁;吴道子也奋笔作画,“俄顷而就,有若神助”。

公元725(开元十三年),唐玄宗东封泰山,吴道子陪同前往。

事后还至潞州(今山西长治),车驾过金桥,御路“曲折萦转”。


宗见数千里间“旗鲜洁,羽卫整肃”,心中非常兴奋,对左右侍从说:“张说言‘勒兵三十万,旌旗千里间,陕右上党,至于太原’。

真才子也。

”左右皆呼万岁。

于是召来吴道子、韦无忝、陈闳等,命他们三人共同绘制《金桥图》。

陈闳主画玄宗真容及所乘照夜白马,韦无忝主画狗马、骡驴、牛羊等动物之类,而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树、雁鸟、器仗、帷幕等主题部分则由吴道子主画。

《金桥图》绘成后,“时谓三绝”。

吴道子壁画
公元742—755(天宝年间),唐玄宗忽然想起蜀中嘉陵江山清水秀,妙趣横生,遂命吴道子乘驿传赴嘉陵江去写生。

到了嘉陵江,吴道子漫游江上,纵目远眺,此地好山好水,一幕一景地掠过,当时的体会与感受,便深深铭记在心上,并没有绘制一张草图。

当吴道子游览了嘉陵江的山山水水之后回到长安,玄宗问他绘画的情况时,他回答说:“臣无粉本,并记在心。

”玄宗命他在大同殿壁上绘画。

吴道子不是将嘉陵江山水表面罗列一番,而是把握住嘉陵江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引人入胜的境界,即把这一带的山川壮丽优美与自然特色作了高度的概括,凝神挥笔一日而成,嘉陵江三百里的旖旎风光跃然纸上,玄宗看了啧啧称赞。

在此之前,大画家李将军(思训)擅长山水画,也曾在大同殿壁上画嘉陵江山水,虽然画得也十分奇妙,但却“数月方毕”,不如吴道玄画得又快又好。

因此,玄宗颇为感慨地说:“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玄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

”可见吴道子画技高超,笔法娴熟。

吴道子不仅善于画山水画,画动物也颇能传神。

他在
大同殿上曾画了五条龙,“麟甲飞动,每欲大雨,即生烟雾”,真是生龙活现。

晚年传奇
公元758—759(乾元年间),吴道子尚健在。

卢稜伽是吴道子的门生,“乾元初,于殿东西廊下画行道高僧数堵”。

后又在庄严寺三门绘画,“锐思张开,颇臻其妙”。

吴道子见了卢稜伽的绘画,觉得他有很大的长进,酷似自己的笔法,于是惊叹说:“此子笔力,当时不及我,今乃类我。

是子也,精爽尽于此矣。

”由于卢稜伽竭尽全力,呕心沥血地绘画,过了一个来月,即离开了人世。

乾元年间,吴道子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了。

至于以后吴道子的生平仕履,因史籍失载,也就无从考证了。

约公元759年左右(唐肃宗时期),吴道子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