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6-2017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6-2017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 .10cm/s B .9cm/s C .8cm/s D .7cm/s 10.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11.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快慢、幅度无关12.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C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D .记录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13.在四个完全相同的啤酒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啤酒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不图学校: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不同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14.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教室的地面到天花板的距离约为10m B.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cmC.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40cm D.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1.5m1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错误的事()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B.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C.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D.误差和错误一样,都是可以避免的16.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 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C. 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1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18.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19.以下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时,关上门窗B.市区里要种草植树C.戴上防止噪声的耳塞 D.市区里汽车喇叭禁鸣20.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如图是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

天津市三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天津市三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天津三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南辕北辙 B.夸父追日 C.顺水推舟 D.精忠报国2.人民币中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A.3μm B.3mm C.3cm D.3dm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大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4.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5.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 B.小明爸爸C.地面 D.自家小车6.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7.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D.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8.做匀速运动的两物体,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1,运动的路程之比是1: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A.3:4 B.4:3 C.12:1 D.1:129.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50m,羚羊2min内奔跑2.4k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10.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11.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12.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13.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课桌的高度为80cm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C.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为8mD.正常人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1min14.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二、不定项选择题15.“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B.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少C.在相同的时间内,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D.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所用的时间短1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少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D.用力敲打鼓面,纸面上的纸屑会跳起17.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C.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18.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对三、填空题19.如图所示,秒表的度数为,合s.20.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读数为cm.21.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有关.22.2016年2月23日,印尼华语歌手协会成功举办了“2016年华语歌唱比赛”.有的评委形容歌手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歌手声音的比较独特.23.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四、综合题24.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点,图中AB段的距离S AB= cm,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局速度v AB= cm/s;(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4)v BC v AC(填”>“、”<“或”=“).25.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地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游玩迪士尼乐园,9:36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图所示,求:(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2)G1386次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2016-2017学年天津三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南辕北辙 B.夸父追日 C.顺水推舟 D.精忠报国【考点】机械运动.【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我们说物体做了机械运动,据此分析答题.【解答】解:A、“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的是我国古代某人要去南方,却向北走了起来,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夸父追日”这个成语中的夸父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顺水推舟”这个成语中的舟和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精忠报国”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将个人理想信念和国家的理想信念连接在一起,没有机械运动,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2.人民币中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A.3μm B.3mm C.3cm D.3dm【考点】长度的估测.【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中学生大拇指的宽度在2cm左右,一元硬币的直径比2cm大一些,在3cm=30mm=0.3dm=3×104μm左右.故选C.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大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音色.【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到;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液体次之;声音的特征有音色、音调、响度.【解答】解: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声,但是频率不同,不是所有频率的声音都能听到,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C错误;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故D错误.故选:B.4.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考点】响度.【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答】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也就是说声音特别大,因此它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故选A.5.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 B.小明爸爸C.地面 D.自家小车【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解: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说明汽车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以另一个物体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在选项中,自家小车相对于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而相对于小明爸爸、地面、和自家小车,其位置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选A.6.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解决此实验需要利用放大法进行分析,即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解答】解:发声的音叉振动较弱,不易观察,但可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就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选C.7.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D.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考点】声与能量.【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还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结石;(2)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医生利用听诊器来听病人的心肺就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解答】解:A、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工件是否完好,使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不符合题意;B、医生用“超声”排石,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特点.符合题意;C、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D、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说明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故选B.8.做匀速运动的两物体,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1,运动的路程之比是1: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A.3:4 B.4:3 C.12:1 D.1:12【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先列出时间与路程的比例,再根据速度公式就可算出它们的速度之比.【解答】解:已知:t1:t2=4:1,s1:s2=1:3,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 ==×=×=.故选D.9.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50m,羚羊2min内奔跑2.4k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我通常比较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的大小).【解答】解: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50m,则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v人===10m/s.羚羊2min内奔跑2.4km,则羚羊的平均速度为:v羊==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则v车=54km/h=15m/s.∵运动员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汽车的速度小于羚羊的速度,∴选项A、B、D不正确.故选C.10.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考点】音调.【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解答】解:A、用湿手摩擦杯口,水量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生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B、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会增大鼓面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不能改变频率,不能改变音调,符合题意;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D、对着试管口吹气,管内水量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不符合题意;故选B.11.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路程不相等,物体做变速运动,速度不断变化,分析图示其情景答题.(2)(3)(4)比较甲乙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判断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甲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300m、300m、300m、30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甲车的路程相等,故甲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观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故甲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图示可知,在30~40s内,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小.故B错误;C、由图示可知,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3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D、由图示可知,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可知,其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故选D.12.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④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车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时的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A错误;B、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甲===2m/s;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B正确;C、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所以,如果两车反向运动,则5s可能相遇;如果两车同向运动,则两车不能相遇.故C错误;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速度均不变.故D错误.故选B.13.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课桌的高度为80cm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C.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为8mD.正常人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1min【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符合实际;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与一层楼差不多,在3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8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14.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解答】解: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A、B、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不定项选择题15.“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B.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少C.在相同的时间内,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D.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所用的时间短【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物体前进的距离,即距离与时间的比值,若要比较速度的大小应先控制变量,如: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或相等路程内所用时间的长短.【解答】解: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意思有两个:①相同时间内,骑车人比步行人通过的路程大;②通过相等路程,骑车人所用时间少.故选BC.1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少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D.用力敲打鼓面,纸面上的纸屑会跳起【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解答】解:A、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符合题意.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不符合题意.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物体发声时振动.符合题意.D、用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说明物体发声时振动.符合题意.故选C、D.17.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C.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静止的;(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解答】解:A、兔子在前半程比乌龟用的时间少,在整个路程则比乌龟用的时间长,运动较慢,故A选项说法错误.B、选择地面上的树木等为参照物,乌龟与参照物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同样说明乌龟是运动的,故B说法错误.C、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若以乌龟为参照物,则兔子是运动的,此C说法错误.D、在全程中,兔子与乌龟运动路程相同,而乌龟用的时间少,所以平均速度大,故D说法正确.故选ABC.18.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对【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因为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关,因此要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当物体的速度不变时,比较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解答】解:A、B、已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其速度大小不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其速度不随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而变化.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C、在速度一定时,由v=变形公式s=vt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此选项正确;D、选项B错误.此选项错误.故选A、C.三、填空题19.如图所示,秒表的度数为5min37.5s ,合337.5 s.【考点】时间的测量.【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停表的小表盘分度值为0.5min,指针所指时间在5min与6min之间(且超过5.5min);大表盘分度值为0.1s,指针所指时间在37.5s处;即停表的读数为5min37.5s=337.5s.故答案为:5min37.5s;337.5.20.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物体的读数为 2.48 cm.【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②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解答】解:①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②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5.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7.48cm,物体的长度L=2.48cm.故答案为:B;2.48.21.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当纸片滑动较快时,纸片振动较快,音调就会越高,这就说明了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故答案为:高,振动频率.22.2016年2月23日,印尼华语歌手协会成功举办了“2016年华语歌唱比赛”.有的评委形容歌手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歌手声音的音色比较独特.【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物质的特征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会不同.【解答】解:每个人发声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人的声音.因此有的评委形容歌手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歌手声音的音色比较独特.故答案为:音色.23.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丙、乙、甲、丁.。

(名校调研系列卷)吉林省(市命题)_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名校调研系列卷)吉林省(市命题)_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吉林省名校调研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正常情况下,人走两步路的时间约为()A.1s B.10s C.50s D.1min2.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使同学们非常熟悉彼此,可以“闻其声,知其人”,识别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3.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灯 B.路边的树木C.小明 D.驶来的校车4.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A.蜡B.铁块 C.松香 D.玻璃5.如图所示,是同一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运动位置的照片,则小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6.如图所示是一款驱狗器,只要将超声波的喇叭指向附近的狗狗,使其耳朵感到不舒服,狗狗便会离开,这说明超声波()A.穿透能力强B.传播距离远C.能传递信息D.能传递能量7.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一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8.下列情况中,因为误差而引起测量结果不准确的是()A.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够精密B.读数是没有估读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9.夏天,小明雄超市的冰柜中拿出一瓶带有冰碴的矿泉水,则在冰碴完全熔化前()A.冰、水的温度都升高B.冰、水的温度都不变C.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D.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10.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s﹣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A.135m/s B.168.75m/s C.2.25m/s D.2.5m/s二、填空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1.“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12.用体温计测得甲同学的体温是38.7℃,然后没有甩就直接测量乙同学的体温(实际为36.5℃),则体温计的示数是℃,体温计(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被测人体读数.13.发生海啸时会伴有声波产生,声音由水进入空气,其传播速度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菜不易被冻坏,这是因为水(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时,要(吸热或放热),使窖里的温度不致过低.15.学校教室的走廊内常挂有如图所示的标识,这是为了在控制噪声,学校走廊内的广播可以改变声音的.16.如图所示,工人们正在给长春市高架桥安装隔音板,这是为了在控制噪声,此外,高架桥的桥面每隔一段距离就留有一条缝隙,若用刻度尺测量某条缝隙的平均宽度,应在缝隙的(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从冬季到夏季,由于温度升高,该缝隙会变(选填“宽”或“窄”).17.两辆汽车匀速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我们能通过观察它们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来直观比较车速的大小,冬天路面易结冰,汽车刹车后很难立即停下来,汽车刹车后做的是直线运动;因此,护路工人常向路面撒盐除冰,这是利用(选填“升高”或“降低”)熔点的方法来使冰熔化.18.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的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在此过程中,振动发声的物体是,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分别是.19.小王在旅游时,坐在以10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的观光车上,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正在向他靠近,则他是以为参照物的;若他对着高山喊一声,4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此时他距离高山m.(假设空气温度是15℃)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40分)20.一列火车以144km/h的速度沿直线匀速通过一座长880m的铁桥,共用时25s.求这列火车的长度.21.小明一家驾车旅游经过某处时,发现一个交通指示牌,如图所示,求:(1)若小明爸爸驾车从此处到达净月潭用了0.6h,则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指示牌到净月潭最快需要多长时间?22.(1)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两个木条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其中对木条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cm.(2)如图2所示,秒表的示数为min s,合s.2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1)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选填“高”或“低”).(2)若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轻拨与重拨,则钢尺发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不同.(3)在月球表面(选填“能”或“不能”)完成该实验.(4)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24.温度计是人们常用的测量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1)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的主要步骤有: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到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估测水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稍候,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取出温度计;E.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读取示数.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填字母).(2)如图甲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时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冰块的温度是℃.25.如图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1)如图甲所示,将悬挂的泡沫塑料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料多次被音叉弹开,且声音消失时,泡沫塑料球便会停止运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2)甲实验装置除了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和的关系.(3)小明进一步探究,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说明空气(选填“能”或“不能”)传声,且声音能够传递.26.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而且萘的湿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如图2所示是萘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萘的熔化过程共持续了min,此过程中,萘一直吸热,温度,萘的熔点是℃.(3)第6min时,萘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27.某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电子表等器材“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在测量过程中小车经过的A、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的时刻,格式是“时:分:秒”.(1)为了便于操作,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选填“大”或“小”).(2)通过数据计算可知: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从B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为m/s.(3)在测量小车从A点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这种做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2016-2017学年吉林省名校调研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市命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正常情况下,人走两步路的时间约为()A.1s B.10s C.50s D.1min【考点】时间的估测.【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时间过程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时间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解答】解:正常情况下,人的步速在100步/分钟左右,走两步的时间在1s左右.故选A.【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2.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使同学们非常熟悉彼此,可以“闻其声,知其人”,识别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定性思想;声现象.【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解答】解:不同的人在说话或唱歌时,由于声带结构的差异,发声的音调和响度可以相同,但音色不会完全相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音色的应用,类似的还有区分不同的乐器、根据敲击声判断瓷器的品质等.3.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灯 B.路边的树木C.小明 D.驶来的校车【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运动和力.【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站在路边的小丽相对于小明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以小明为参照物时,小丽是静止的;以驶来的校车为参照物,小丽与汽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她是运动的.故选D.【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A.蜡B.铁块 C.松香 D.玻璃【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食盐、固态的酒精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解答】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蜡、玻璃、松香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是非晶体;各种金属都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是晶体.故选B.【点评】(1)识记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2)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5.如图所示,是同一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运动位置的照片,则小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解答】解:A、在相等时间间隔里位置没有变化,即静止;B、已知时间间隔相同,相同时间段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C、已知时间间隔相同,相同时间段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小,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D、已知时间间隔相同,每个时间段内通过的距离也相同,说明物体在这一时间内可能做匀速运动.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真正的匀速直线运动包含两层意思: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相同.物体作绝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很少,大部分情况下都作变速运动.6.如图所示是一款驱狗器,只要将超声波的喇叭指向附近的狗狗,使其耳朵感到不舒服,狗狗便会离开,这说明超声波()A.穿透能力强B.传播距离远C.能传递信息D.能传递能量【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将超声波的喇叭指向附近的狗狗,狗狗的耳朵会受到了超声波的影响,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狗狗的耳朵感到不舒服.故选:D.【点评】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是20Hz~20000Hz之间,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7.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一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参照思想.【分析】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骑自行车的人和汽车都由南向北运动,关键看两者之间是否发生位置改变.【解答】解: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一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骑自行车的人和汽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汽车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并且骑自行车飞人在汽车的南面离汽车越来越远,以汽车为参照物骑自行车的人向南运动.故选B.【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8.下列情况中,因为误差而引起测量结果不准确的是()A.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够精密B.读数是没有估读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专题】定性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①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②测量方法不够科学;③测量者的估读等.【解答】解:A、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可知,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会产生误差,从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符合题意;B、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这属于读数错误,产生的不是误差.不合题意;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这属于使用错误,产生的不是误差.不合题意;D、通常根据被测长度两端靠近的刻度线的间隔来读数,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也可以读出物体的长度,不会引起结果不准确,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误差的产生原因,并能区分误差与错误.误差与错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而错误是能够避免的.9.夏天,小明雄超市的冰柜中拿出一瓶带有冰碴的矿泉水,则在冰碴完全熔化前()A.冰、水的温度都升高B.冰、水的温度都不变C.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D.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性: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解答】解:冰是晶体,从冰柜中拿出的带冰碴的矿泉水属于冰水混合物,温度为冰的熔点,冰碴完全熔化前,处于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故选:B【点评】掌握晶体与非晶体的不同特性和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本题的解题关键.10.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s﹣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A.135m/s B.168.75m/s C.2.25m/s D.2.5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信息给予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有图象得出小华行驶的路程及时间,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解答】解:有图象知,小华在0~3min,运动了300m,3~5min,静止,继续运动到1350m,小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S=1350m,小华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总时间,t=9min=9×60s=540s,v===2.5m/s.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s﹣t图象,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平均速度,具有一定难度,解题关键在于认识图象.二、填空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1.“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解答】解: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用手指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优美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故答案为:音调;空气【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声音传播的条件,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12.用体温计测得甲同学的体温是38.7℃,然后没有甩就直接测量乙同学的体温(实际为36.5℃),则体温计的示数是38.7 ℃,体温计可以(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被测人体读数.【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解答】解:一个体温为36.5℃的病人,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38.7℃的体温计测量,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注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38.7℃.故答案为:38.7;可以.【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温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3.发生海啸时会伴有次声波产生,声音由水进入空气,其传播速度会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声现象.【分析】(1)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次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解答】解:海啸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由于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小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声音从水传到空气中,即从液体到气体中,其传播速度将变小.故答案为:次;变小.【点评】此题是一道关于次声波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基础题,解答时把握好在声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14.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菜不易被冻坏,这是因为水凝固(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时,要放热(吸热或放热),使窖里的温度不致过低.【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专题】应用题.【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解答】解: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故答案为:凝固;放热.【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应用题.15.学校教室的走廊内常挂有如图所示的标识,这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学校走廊内的广播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据此判断.【解答】解:学校教室的走廊内常挂有禁止大声喧哗的标识,这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学校走廊内的广播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使更多的同学都能听清.故答案为:声源处;响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防治噪声途径的应用,以及对声音特性的辨别,难度不大.16.如图所示,工人们正在给长春市高架桥安装隔音板,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此外,高架桥的桥面每隔一段距离就留有一条缝隙,若用刻度尺测量某条缝隙的平均宽度,应在缝隙的不同(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从冬季到夏季,由于温度升高,该缝隙会变窄(选填“宽”或“窄”).【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长度的测量.【专题】应用题;声现象;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2)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3)绝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解答】解:(1)工人给高架桥安装隔音板,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2)若用刻度尺测量某条缝隙的平均宽度,应在缝隙的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这样可有效减小误差;(3)从冬季到夏季,由于温度升高,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该缝隙会变窄.故答案为:传播过程中;不同;窄.【点评】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物体热胀冷缩的应用等.17.两辆汽车匀速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我们能通过观察它们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直观比较车速的大小,冬天路面易结冰,汽车刹车后很难立即停下来,汽车刹车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因此,护路工人常向路面撒盐除冰,这是利用降低(选填“升高”或“降低”)熔点的方法来使冰熔化.【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熔点和凝固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简答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二是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用时长短.(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向结冰的路面撒盐可降低冰的熔点.【解答】解:(1)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距离的越长,速度越快,所以我们能通过观察它们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直观比较车速的大小;(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汽车刹车后,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摩擦力作用,故汽车刹车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3)向结冰的路面撒盐可降低冰的熔点,有助于冰的熔化.故答案为:路程;变速;降低.【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和速度公式的应用,理解速度的公式的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的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在此过程中,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空气柱,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分别是丙、乙、甲、丁.【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瓶中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因为声音是由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由图可知,空气柱由长到短的排列是:丙、乙、丁、甲;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丙、乙、甲、丁.故答案为:空气柱;丙、乙、甲、丁.【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是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知道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19.小王在旅游时,坐在以10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的观光车上,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正在向他靠近,则他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若他对着高山喊一声,4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此时他距离高山660 m.(假设空气温度是15℃)【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定量思想;声现象;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根据题意可知,声音在4s内传播的路程减去观光车在4s内行驶的路程之差的一半即为他听到回声时到高山的距离.【解答】解:坐在观光车上时,以自己为参照物,高山和自己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故以自己为参照物高山正在向他靠近;由v=可得,4s内观光车行驶的路程:s=vt=10m/s×4s=40m,4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s′=v′t=340m/s×4s=1360m,则听到回声时到高山的距离:s″=(s﹣s′)=×=660m.故答案为:自己;660.【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关键是弄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差的一半即为他听到回声时到高山的距离.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40分)20.一列火车以144km/h的速度沿直线匀速通过一座长880m的铁桥,共用时25s.求这列火车的长度.【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火车行驶的速度和通过大桥所用时间,可以得到火车通过的总路程;已知火车通过的总路程和大桥的长度,两者之差就是火车的长度.【解答】解:v=144km/h=144×m/s=40m/s,由v=得火车通过的总路程:s=vt=40m/s×25s=1000m,火车的长度为L车=s﹣L桥=1000m﹣880m=120m.答:这列火车的长度为100m.【点评】此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其中知道火车过桥时通过的路程是桥长加车长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21.小明一家驾车旅游经过某处时,发现一个交通指示牌,如图所示,求:。

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与实际相符是()A.一幢普通楼房的高度200mB.橡皮擦从课桌掉到地面的时间为5sC.一张卷纸的厚度大约100μmD.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为5dm2.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B.C.D.)4.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流水 D.河岸5.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6.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沉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5μm=2.5um×10﹣6m B.2.5μm=2.5×10﹣5dmC.2.5μm=2.5×10﹣6cm D.2.5μm=2.5×109m7.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时间t越少C.v的大小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D.上述说法都正确8.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操作方法不正确产生B.测量工具和测量人都会带来误差C.只要态度端正,操作规范就不会产生误差D.减小误差最主要的方法是尽可能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9.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A. B.C. D.10.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断11.寓言《龟兔赛跑》中说,兔子在和乌龟赛跑的过程中,因为骄傲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时,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在整场比赛过程中()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1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二、填空与图示题(每空2分,共28分)13.小明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四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26.08cm,26.04cm,26.62cm,26.07cm.四次测量中,错误的是,小明测量物理书的长度是mm.14.图中物体的长度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5.道路上有很多交通标志,一重型汽车行至桥头,司机看见如图甲警示标志立在桥头,警示的内容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100”的含义是,“机场30km”的含义是,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小时才能到达机场.16.小明坐在一辆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中,他看见路旁的树木纷纷向后退,这个观察结果是以为参照物的;如图所示是路途中这辆汽车上的速度计的情况,此时该车的行驶速度是km/h;安岳到重庆的距离约为180km,若这辆车保持图示速度不变,从安岳到重庆大约需要的时间是h.17.如图所示,停表所记录的时间是s.18.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和;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三、实验与探究(共13分)19.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照片.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路程S/mm 012.0 22.2 34.2 61.2(1)根据图中的情景,表格中空白的数据应该是 ;(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 运动;整个50s 内的平均速度是 mm/s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0.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不是做匀速运动,原因是 .(3)在该实验中所用的基本测量工具有 和 .(4)实验中,保持很小的坡度最主要是为了 .四、综合计算与应用(共23分)21.一艘潜水艇静止在海面上.当潜艇发现正前方9km 处有一艘航空母舰正以40km/h 的速度向潜艇驶来,马上向航母发射了一枚速度为140km/h 的鱼雷,多长时间后鱼雷可能击中航母?22.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 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9时05分;到达B 地时,钟表显示为9时35分.求:(1)轿车从A 地到B 地用多少小时?(2)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 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23.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1)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受超声波信号用了0.4s,求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24.一列长210m的列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过长1400m的铁路桥,求:(1)列车的过桥时间是多少?(2)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3)车上一乘客在窗口观察到他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2016-2017学年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城南九义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与实际相符是()A.一幢普通楼房的高度200mB.橡皮擦从课桌掉到地面的时间为5sC.一张卷纸的厚度大约100μmD.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为5dm【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一般普通楼房有5到6层,每层的高度在3m左右,所以一幢普通楼房的高度在15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课桌的高度在0.8m左右,橡皮擦从课桌掉到地面的时间在1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人的头发的直径在100μm左右,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μm左右.故C符合实际;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铅笔的长度略小于18cm,在15cm=1.5d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2.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B.C.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①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②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③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解答】解:A、零刻线磨损的可以从其他的整刻线开始测起;但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A错;B、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所以B错;C、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所以C错;D、刻度面紧贴被测物体,起始端从零开始,故D正确;故选D.)A.m B.cm C.nm D.mm【考点】长度的估测.【分析】长度单位的换算:1m=102cm=103mm=109nm,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4cm左右,以此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判断四个选项中的答案是否正确.【解答】解: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4cm左右,约合0.24m、2.4×10﹣7nm,240mm,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4.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流水 D.河岸【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A、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A 错;B、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B是正确的;C、以流水为参照物,虽然山与流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但无法直观地说明“山向船尾跑去”,故C错;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错.故选B.5.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先观察图象,明确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各是什么,然后结合选项逐一去分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正确;B、4s~8s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D、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不同,因此它们的速度不相等;故D错.故选D.6.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沉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5μm=2.5um×10﹣6m B.2.5μm=2.5×10﹣5dmC.2.5μm=2.5×10﹣6cm D.2.5μm=2.5×109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解答】解:A、2.5μm×10﹣6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此选项错误;B、C、D、∵1μm=10﹣6m=10﹣5dm=10﹣4cm,∴2.5μm=2.5×10﹣6m=2.5×10﹣5dm=2.5×10﹣4cm.故选B.7.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时间t越少C.v的大小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D.上述说法都正确【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解答】解: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故A、B错误;由公式V=可知,速度的大小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故C正确.故选C.8.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操作方法不正确产生B.测量工具和测量人都会带来误差C.只要态度端正,操作规范就不会产生误差D.减小误差最主要的方法是尽可能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1)误差是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它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但不能消除;(2)知道误差的影响因素,即测量方法、测量仪器、测量的人.所以在测量中我们经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解答】解:(1)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误差不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造成的,故A、C错误;(2)误差的原因,主要与测量工具和测量的人有关,故B正确;(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减小误差最主要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故D错误.故选B.9.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A.B.C.D.【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对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需要借助于一些其他器材.因为是圆形的圆柱体,直径不好测量,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找出它的直径,再通过两块直角三角板在刻度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用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的刻度值求出圆柱体的直径.用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中间的长度代替了圆柱体的直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解答】解:A、刻度尺容易发生倾斜,这样测量出的数值不准确,故A不是最佳测量方法;B、因为是测量圆柱体的直径,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用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中间的长度代替了圆柱体的直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圆柱体的直径.故B正确C、无法测出圆柱体的直径,且刻度尺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故C错误;D、方法正确,但是刻度尺的起始端或末端没有对准一个整数刻度线开始测量,故D不是最佳测量方法.故选B10.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断【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解答】解: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这时飞机无论是停在空中还是向上运动,若跳伞运动员以自己作为参照物,则飞机运动状态都是向上运动的.所以,当以地面为参照物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无法判断,A、B、C三种可能都有.故选D.11.寓言《龟兔赛跑》中说,兔子在和乌龟赛跑的过程中,因为骄傲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时,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在整场比赛过程中()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采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解答】解: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是相同的,乌龟先到达终点,用时比较少,平均速度大.故选D.1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解答】解: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错误;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B错误;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乙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乙运动快,故C正确;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与图示题(每空2分,共28分)13.小明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四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26.08cm,26.04cm,26.62cm,26.07cm.四次测量中,错误的是26.62cm ,小明测量物理书的长度是260.6 m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2)去掉偏差较大的,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算出结果,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解答】解:(1)观察数据发现,26.62cm数据的分度值与其余三次记录的数值不一样,因此是错误的;(2)物理书长度的平均值为≈26.06cm=260.6mm.故答案为:26.62cm;260.6.14.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61cm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1.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2)物体A的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11.00cm,物体的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12.61cm,物体长度为12.61cm﹣11.00cm=1.61cm.故答案为:1.61cm;1mm.15.道路上有很多交通标志,一重型汽车行至桥头,司机看见如图甲警示标志立在桥头,警示的内容是载重不能超过30t ,一位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100”的含义是行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100km/h ,“机场30km”的含义是此标志牌处距离机场还有30 km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0.3 小时才能到达机场.【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据桥头限重的标志分析即可判断;(2)根据对交通标志牌含义的掌握分析答题.(3)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汽车的行驶时间.【解答】解:据限重标志牌的含义可知,甲牌表示:载重不能超过30t;标志牌上的“100”指:行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100km/h,“机场30km”的意思是:此标志牌处距离机场还有30km;v=,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到达机场的最短时间t===0.3h;故答案为:载重不能超过30t;行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100km/h;此标志牌处距离机场还有30km;0.3.16.小明坐在一辆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中,他看见路旁的树木纷纷向后退,这个观察结果是以车上的乘客为参照物的;如图所示是路途中这辆汽车上的速度计的情况,此时该车的行驶速度是90 km/h;安岳到重庆的距离约为180km,若这辆车保持图示速度不变,从安岳到重庆大约需要的时间是 2 h.【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1)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2)从这辆汽车上的速度计上看,指针位于90﹣100之间,所以可以判定此时该车的行驶速度是90km/h.(3)根据该车的行驶速度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将已知数值代入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以车上的乘客为参照物,它和路旁的树木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此时乘客是静止的,树木是运动的,所以他看见路旁的树木纷纷向后退;(2)从这辆汽车上的速度计上看,指针位于80﹣100中间,所以可以判定此时该车的行驶速度是90km/h;(3)∵v=,∴t===2h.故答案为:车上的乘客;90;2.17.如图所示,停表所记录的时间是3min37.5 s.【考点】时间的测量.【分析】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由图所示停表可知,分针在3min和4min之间,分针示数为3min,由于分针示数超过0.5min,则秒针示数为37.5s,停表所记录的时间是3min37.5s;故答案为:3min37.5s.18.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甲和丙;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乙.【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根据第一个图象,分析出甲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求出甲的运动速度;根据第二个图象,分析出乙和丙的运动速度;比较三者的大小关系,得出第一个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都运动5s,谁的速度大,谁运动的路程就长,谁就在最前面.【解答】解:由第一个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个定值,当甲运动的路程为20m时,运动的时间是5秒,运动的速度v甲===4m/s;由第二个图象可知,乙、丙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v乙=6m/s,丙的速度v丙=4m/s;由分析可知: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的;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为乙的速度是最大的,经过5s,乙运动的路程就是最长的,所以乙在最前面;故答案为:甲;丙;乙.三、实验与探究(共13分)19.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照片.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路程S/mm 0 12.0 22.2 34.2 61.2(1)根据图中的情景,表格中空白的数据应该是48.6mm ;(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 变速 运动;整个50s 内的平均速度是 1.2 mm/s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会用刻度尺读数,完成表格数据,然后根据平均速度公式v=求解平均速度.【解答】解:(1)根据照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则第四张照片蜗牛通过的路程s=5.86cm ﹣1.00cm=4.86cm=48.6mm ;(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蜗牛做的是变速运动,在整个t=50s 内的路程s=61.2mm , 蜗牛在整个50s 内的平均速度:v==≈1.2mm/s ;故答案为:(1)48.6mm ;(2)变速;1.2.20.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不是做匀速运动,原因是 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小车全程做的不是匀速运动 .(3)在该实验中所用的基本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 和 秒表 .(4)实验中,保持很小的坡度最主要是为了 方便计时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由图读出小车从甲到乙用的时间、小车从乙到丙走的距离、小车从甲到丙用的时间和走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的速度,填入表格;(2)由表中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的速度大小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3)测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刻度尺测物体的路程,用钟表(秒表)测物体的运动时间;(4)斜面倾角越大,小车运动越快,不便于计时;斜面倾角越小,小车运动越慢,便于计时.【解答】解:(1)由图可知,小车从甲到乙用时t 1=2s ,则v 1===13cm/s ;小车从乙到丙用时t 2=4s ,走的距离s 2=64cm ,则v2===16cm/s;小车从甲到丙用时t=6s,走的距离s=90cm,则v===15cm/s;(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小车全程做的不是匀速运动;(3)该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需要用刻度尺测物体的路程,用秒表测物体的运动时间;(4)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尺;秒表;(4)方便计时.四、综合计算与应用(共23分)21.一艘潜水艇静止在海面上.当潜艇发现正前方9km处有一艘航空母舰正以40km/h的速度向潜艇驶来,马上向航母发射了一枚速度为140km/h的鱼雷,多长时间后鱼雷可能击中航母?【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航空母舰以40km/h的速度与速度为140km/h的鱼雷在相同的时间内共同行使了9km,据此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解答】解:由题知,潜艇与航空母舰的距离:s=8km,v舰=40km/h,v雷=140km/h,由v=得:s艇=v艇t,s雷=v雷t,s=s艇+s雷=v艇t+v雷t=9km,即:(40km/h+140km/h)t=9km,解得:t=0.05h=3min.答:3min后鱼雷可能击中航母.22.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9时0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9时35分.求:(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3'×12=36')1.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大约为5sB.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0m/sC.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D.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5cm2.如图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B.C.D.3.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A.风驰电掣 B.大步流星 C.日行千里 D.迅雷不及掩耳4.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A.B.C.D.5.如图,小明用此体温计一直忘了甩就去分别测量高烧38.5℃的妈妈和正常体温36.8℃的爸爸,其结果分别是()A.38.5℃和37.3℃B.38.5℃和36.8℃C.37.3℃和38.5℃D.38.5℃和38.5℃6.“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少声音的()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7.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8.2016年8月里约奥运会女子双人三米板决赛中,我国选手吴敏霞、施廷懋以总分345.60获得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如图所示的是她们比赛时的场景,说她们同步,是指()A.她们相对于跳台始终是静止的B.吴敏霞相对于施廷懋始终是静止的C.施廷懋相对于吴敏霞始终是运动的D.她们相对于水面始终是静止的9.根据你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错误可以消除,误差不能消除C.平均速度能精确的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工具的原因所造成的错误10.下列仪器或设备工作时,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是()A.声呐探测鱼群B.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C.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1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经过6s,甲在乙前面0.6m处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12.图中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乙和丙声音的音色相同C.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D.丁声音属于噪声二、填空题(1'×24=24')13.给下列数字填上适当的单位:小明的身高160 ;他早上刷牙用时120 .14.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搭载着天空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时天宫二号相对于运载火箭是的;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这时天宫二号相对于运载火箭是的.(以上两空均填“运动”或“静止”)15.速度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km/h,合m/s,其物理意义表示.16.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运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运动速度之比是;若甲、乙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以后在相同的时间内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7.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1.如图甲所示的是等大的圆形纸被剪去的扇形大小不等的剩余部分,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准备研究纸锥下落的快慢.(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此时应该拿至图乙的所示的位置释放,同时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或测出纸锥下落相同的时间运动的,就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2)小华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丙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m/s.三、实验探究题(2'*13'=26')22.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中除了图中已经有的器材,还需要两个主要的测量工具是、.实验原理是.(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坡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3)测出如图三段路程s1、s2、s对应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v2、v,这三个速度的大小关系是.(4)关于实验操作中的一些细节,小明有以下观点,你认为正确的一项.A、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得AB段的平均速度偏小B、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得AB段的平均速度偏大C、测小车运动BC段所用的时间,让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测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D、测小车运动BC段所用的时间无法直接测出,而应该用全程的时间减去AB段所用时间.四、计算题(4'+3'+3'+4'=14')24.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纳”),它的探测系统将所测出的数据送到中央运算器运算.如果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每秒1500米,超声波发出后经4秒收到反射回的信号,请计算沉船处的深度.25.国庆期间,小明乘火车去游玩时,他乘坐的火车总长为200m,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他坐在车上测出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80s.求:(1)此隧道有多长?(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多长时间?(3)若该火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长为1200m的大桥,求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2016-2017学年桐城市黄岗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3'×12=36')1.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大约为5sB.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0m/sC.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D.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5cm【考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解答】解:A、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比赛的成绩不可能为5s,故A不符合实际;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故B不符合实际;C、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cm,故C不符合实际;D、物理课本的宽度大约是18.5cmcm,故D符合实际.故选D.2.如图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B.C.D.【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一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二是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三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解答】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故A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表面相平,故C正确;D、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C.3.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A.风驰电掣 B.大步流星 C.日行千里 D.迅雷不及掩耳【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要判断哪个成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就看哪个成语中既有时间又有路程.【解答】解:这四个选项中的成语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非常得快,但在这四个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一日千里”,因为这个成语中既有时间又有路程,“一日”指的是时间,“千里”指的是路程.故选:C.4.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A.B.C.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①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②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③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④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⑤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⑥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解答】解:A、图中刻度尺没有从零刻度线处开始,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A错误.B、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所以B正确;C、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C错误;D、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倾斜了),所以D错误.故选B.5.如图,小明用此体温计一直忘了甩就去分别测量高烧38.5℃的妈妈和正常体温36.8℃的爸爸,其结果分别是()A.38.5℃和37.3℃B.38.5℃和36.8℃C.37.3℃和38.5℃D.38.5℃和38.5℃【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作成的,它在玻璃泡处有一个小缩口,所以在使用之前,必须将水银柱甩到35℃以下,如果没有甩,那么测量结果有可能是不准确的.【解答】解:由图可知体温计初始温度是37.3℃,忘了甩去测38.5℃的妈妈,妈妈的体温高于初始温度,所以温度计的示数应是38.5℃;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保持在38.5℃,再去测36.8℃的爸爸,因为一直忘了甩,爸爸的体温低于该温度,所以温度计的示数还是38.5℃.故选D.6.“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少声音的()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考点】响度.【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点,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少声音的响度.故选:C.7.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考点】熔点和凝固点.【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需要知道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物质在熔点时,可能处于三种状态,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这种“神奇物质”是一种晶体,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种晶体能使水温在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这种晶体的熔点为55℃,所以55℃的这种物质可能是固态(达到熔点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态(刚刚熔化结束),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熔化过程中),所以A、B、C是错误的,D正确.故选D.8.2016年8月里约奥运会女子双人三米板决赛中,我国选手吴敏霞、施廷懋以总分345.60获得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如图所示的是她们比赛时的场景,说她们同步,是指()A.她们相对于跳台始终是静止的B.吴敏霞相对于施廷懋始终是静止的C.施廷懋相对于吴敏霞始终是运动的D.她们相对于水面始终是静止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右图所示的是她们比赛时的场景,可以看出,她们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相同,她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吴敏霞相对于施廷懋始终是静止的,她们相对于跳台、水面的位置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她们相对于跳台或水面是运动的.故选B.9.根据你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错误可以消除,误差不能消除C.平均速度能精确的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工具的原因所造成的错误【考点】匀速直线运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平均速度和错误的成因来解决此题.【解答】解:A、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快慢不变的运动,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故A错误;B、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工具或设备的使用规则,采用不正确的方法而造成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以消除的,只能减小,故B正确;C、平均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不能准确反映物体的运动快慢,故C错误;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工具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故D错误.故选:B10.下列仪器或设备工作时,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是()A.声呐探测鱼群B.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C.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考点】声与能量.【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解答】解: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B、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C、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D、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选B.1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经过6s,甲在乙前面0.6m处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2)读图可知,经过6s后甲乙的路程,得出甲在乙前面的距离;(3)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乙为参照物,判断甲的运动状态.【解答】解:A、由图象知v甲===0.2m/s,乙的速度v乙===0.1m/s,v甲>v乙,故A错误.BC、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因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1.2m﹣0.6m=0.6m处,故B错误、C正确;D、因为v甲>v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12.图中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乙和丙声音的音色相同C.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D.丁声音属于噪声【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丙振动频率大,丁振动频率更大,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由图可以看出乙和丙的音色是不同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甲振幅最小,丁的振幅较大,乙和丙振幅相同,故乙丙响度相同,甲的响度最小.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丁图是无规则的振动,所以丁图属于噪音.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24=24')13.给下列数字填上适当的单位:小明的身高160 cm ;他早上刷牙用时120 s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解答】解: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小明在160cm左右;一般刷牙的时间在2min=120s左右.故答案为:cm;s.14.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搭载着天空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时天宫二号相对于运载火箭是静止的;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这时天宫二号相对于运载火箭是运动的.(以上两空均填“运动”或“静止”)【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这两个物体间的位置有无变化,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就说明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就说明是静止的.【解答】解:发射时天宫二号相对于运载火箭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这时天宫二号相对于运载火箭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运动.15.速度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90 km/h,合25 m/s,其物理意义表示汽车在1s内所走的路程是25m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1)汽车速度计的单位是km/h,读出速度值,再进行单位换算.(2)速度表示物体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解答】解:由汽车的速度计算出汽车的行驶速度:v=90km/h=90×m/s=25m/s.其物理意义表示:汽车在1s内所走的路程是25m;故答案为:90;25;汽车在1s内所走的路程是25m;16.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运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运动速度之比是9:2 ;若甲、乙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以后在相同的时间内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9:2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根据v=,将比值带入公式中可求出速度之比和路程之比.【解答】解:它们的速度之比:====;由v=得,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 ==.故答案为:9:2; 9:2.17.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1m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3.80 cm.如图乙中,停表的读数为3min4.4s .【考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分析】(1)刻度尺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体的长度;(2)秒表分针与秒针示数之和是秒表的示数.【解答】解: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图示物体左侧与6.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指在9.80处,物体的长度是9.80cm﹣6.00cm=3.80cm;由图示秒表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4.4s,因此秒表读数为3min4.4s;故答案为:1mm;3.80;3min4.4s.19.在声音的三个特性中,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的是音调;与声源振动幅度有关的是响度.【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①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②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和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声音的三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答案为:音调;响度.20.现代城市在主要街道上装有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装置显示的示数为50.62,这个数字的单位是分贝,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变大.(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考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的强弱,即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用分贝来表示,噪声越大,分贝数越大.【解答】解: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的单位是分贝;当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噪声增强,所显示屏上的数据将变大;故答案为:分贝,变大.21.如图甲所示的是等大的圆形纸被剪去的扇形大小不等的剩余部分,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准备研究纸锥下落的快慢.(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此时应该拿至图乙的 A 所示的位置释放,同时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或测出纸锥下落相同的时间运动的距离,就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2)小华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丙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0.16 m/s.【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1)若使纸锥从同一高度落下,应使纸锥的尖端位置在同一水平高度处.比较快慢时,即可采用相同时间比距离,也可采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2)从纸锥下落的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时间间隔内,纸锥照片间隔距离越近说明速度越慢,相反,说明速度越快,如果间隔距离不变,则说明是在匀速下落.再根据AB间的距离和时间,利用公式v=可求出纸锥下落的速度.【解答】解:(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乙B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A的位置释放.实验中即可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也可测出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距离;(2)从图中可以看出,同样在间隔时间为0.2s时,纸锥下落的距离先小后大,最后保持不变,因此,也说明其速度的变化应该是先变大后不变的.从图中A位置到B位置,照相机共曝光2次,距离为 6.40cm,故其速度v===0.16m/s.故答案为:(1)A;时间;距离;(2)先变大后不变;0.16.三、实验探究题(2'*13'=26')22.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均匀受热;(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B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42 ℃;(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吸收(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增加(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月考试卷】2016-2017年八年级物理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新人教版

【月考试卷】2016-2017年八年级物理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十二月份月考八年级物理(考试用时8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班级总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表中)1、如图为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B、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C、运动员冲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D、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比看到“白烟”开始计时更准确2、观察水边风景照片,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要暗一些,这是由于()A、入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B、眼睛的一种习惯性感觉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D、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3、假如小雨乘坐一颗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旅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雨用体温计测体温B、小雨相对于青岛的崂山是静止的C、小雨用照相机给月球拍照D、小雨绕地心转动一周约需365天4、下列估测合理的是()A、我国国歌演奏一遍的时间约为5s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C、一个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D、人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39℃5、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如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6、在下列几组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吸热的是()A、熔化、升华、汽化B、液化、汽化、升华C、升华、汽化、液化D、凝固、液化、凝华7、下列现象所发生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水的形成C、秋天,早晨大雾弥漫的形成D、冬天,窗上冰花的形成二、填空题(本大题6小题,每空1分,共23分)8、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现象,后者是光的现象,所看到的都是(填“实像”或“虚像”)9、物理课中使用幻灯机投影,投影屏幕上得到了放大的(选填“虚像”或“实像”);投影屏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这是利用光在白布上发生(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可以使教室里各个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

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新人教版

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42分)1.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A.米B.秒C.米/秒D.牛顿2.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70℃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D.初中生跑100m约需7s3.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的闪光照片,图中的黑点表示在不同时刻物体的位置,箭头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C.D.4.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A.6.2分米B.62厘米C.6.20分米D.620.0毫米5.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6.如图,两个小纸盒、一根铜线做成的“土电话”表明()A.气体能够传声 B.固体能够传声C.电流能够传声 D.只有纸盒能够传声7.某乘客坐在一列火车里,他看见窗外另一列火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乘客坐的火车一定向西行驶 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东行驶C.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西行驶 D.窗外的火车有可能静止8.“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彩云 B.轻舟 C.高山 D.两岸9.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图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10.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11.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调及响度12.如图,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 B.频率 C.音调 D.音色1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枕着牛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14.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A.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C.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二、填空题(共21分)15.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能够传声.16.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不能传声.17.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传播的.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18.单位换算:2h15min= s;108km/h= m/s.19.据报道,有一天在某工地上,工人在一幢高190m的大楼上施工时,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引起数千人惊叫狂奔.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是这些人以为参照物,所以他们以为大楼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0.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21.日常用语中的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高”是指.22.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3.研究运动的时候,地面、树木、太阳、人体自身都可以作为运动的参照物.毛泽东主席写的“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著名诗句,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理解,是以为参照物,判断运动了八万里.2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只昆虫,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从图象可知,昆虫的速度大;5s内昆虫乙通过的路程是m.25.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汽车沿平直公路同向而行,他们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乘坐的汽车静止不动,乙看见丙乘坐的汽车离自己远去,丙看见甲乘坐的汽车在后退.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时,汽车运动得最快.三、实验题(共11分)26.如图所示,小明在鼓面上放几颗小石子,然后用不同的力敲鼓,可以判断图中鼓的振幅大,判断的依据是.27.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cm.28.冬冬同学骑自行车上学:(1)以冬冬的书包为参照物,地面是的.(填“运动”或“静止”)(2)自行车的轮胎表面凹凸不平,是为了摩擦.(3)某次上学过程中,冬冬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冬冬同学上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m/s.29.图中为八(2)班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传播的一些场景.甲图说明声音在中能传播;乙图中的声音通过介质传到耳朵里去的;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中不能传声.30.某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敲响右力的音叉,结果发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敲响右边的音叉,右边的音叉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左边音叉,使左边音叉振动发声,左边音叉振动使紧靠在左边音叉的泡沫球弹起.为什么泡沫球弹起?假设在月球上重做这个实验,我们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6分)31.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定义为1马赫.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m/s?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多少时间?32.向阳红10号科学探测船为了测量南沙群岛附近的海水深度,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波所用的时间是4s,这海底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m/s)2016-2017学年甘肃省武威五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2分)1.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A.米B.秒C.米/秒D.牛顿【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是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m/s.【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即m/s.故选C.2.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70℃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D.初中生跑100m约需7s【考点】温度;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声速.【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洗澡水的温度比人体温度略高,大约在40℃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声音中的传播速度为0;故B不符合实际;C、课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般,约为80cm左右,故C符合实际;D、初中生跑100m所需的时间在15s左右,不会达到7s,就连世界百米冠军的成绩也在9s 以上;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3.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的闪光照片,图中的黑点表示在不同时刻物体的位置,箭头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C.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分析】物体沿直线做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A、物体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不是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不同,所以速度在变化,不是匀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和A图一样,物体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不是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故选D.4.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A.6.2分米B.62厘米C.6.20分米D.620.0毫米【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长度测量时,读数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该小组使用的是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A、6.2分米估读到分米的下一位,故A错误;B、62厘=6.2分米,估读到分米的下一位,故B错误;B、6.20分米=62.0厘米,估读到了厘米的下一位,故C错误;D、620.0毫米=62.00厘米,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故D正确.故选D.5.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声音在固态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远小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6.如图,两个小纸盒、一根铜线做成的“土电话”表明()A.气体能够传声 B.固体能够传声C.电流能够传声 D.只有纸盒能够传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解答】解: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土电话”利用连接两个小纸盒的铜线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将说话的同学发出的声音通过铜线振动传播到另一个同学的耳朵里.故选B.7.某乘客坐在一列火车里,他看见窗外另一列火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乘客坐的火车一定向西行驶 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东行驶C.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西行驶 D.窗外的火车有可能静止【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首先要选择参照物;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未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乘客坐在火车中,看到窗外的另一火车向东行驶,乘客是以自己乘坐的车厢为参照物,则可能情况有:①该火车处于静止,则另一列火车向西行驶;②乘客坐的火车相对地面向西行驶,窗外的火车相对地面静止;③乘客坐的火车相对地面向西行驶,窗外的火车相对地面向东行驶;④乘客坐的火车和窗外的火车相对地面都向东行驶,但窗外的火车行驶速度快.由此可见选项B、C、D说法都是正确的,A说法错误.故选A.8.“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彩云 B.轻舟 C.高山 D.两岸【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解答】解: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即人相对于船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故是选择船(轻舟)为参照物的.故选B.9.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图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对选项中的每个图象进行分析,明确各自表达的物理意义,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图象中,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速度,由图知:A、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是变速运动.不符合题意;B、时间虽然变化,但速度保持不变,属于匀速运动.符合题意;C、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初速度不为零,变速速度匀速增加,是变速运动.不符合题意;D、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初速度为零,变速速度匀速增加,是变速运动.不符合题意.故选B.10.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考点】响度;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分析】首先我们要知道各个成语的含义,然后根据我们对于声学知识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A、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太大了,将要把耳朵震聋了,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所以A是正确的;B、隔墙有耳指的是隔着墙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B是错误的;C、掩耳盗铃指的是捂住耳朵去偷铃铛,自己听不到,但别人可以听到,不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所以C是错误的;D、耳熟能详指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声音就可以知道是谁,靠的是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D是错误的.故选A.11.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调及响度【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距声源的远近和振幅有关;音色又叫音品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该题中老师觉得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即想让他说话声音大一些,故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响度.故选:C.12.如图,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 B.频率 C.音调 D.音色【考点】音色.【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见其人闻其声音,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解答】解:兔子和狼发声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故小白兔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不是它的外婆;故选D.1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枕着牛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里的,不符合题意;B、“枕着牛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是通过固体(大地)传播到人的耳朵里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里的,不符合题意;D、岸上的讲话声是通过水传播到潜水员耳朵里的,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符合题意;故选D.14.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A.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C.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的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解答】解:A、铃声减小是因为抽去了钟罩内的空气,当钟罩内为真空时,则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不合题意.B、当拨动琴弦振动时,吉他会发出声音,同时会将弦上的小纸片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C、小号属于管乐器,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控制了空气柱的长短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不合题意.D、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所以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能听到声音.不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共21分)15.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液体能够传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液体、气体和固体都是传播声音的媒介.【解答】解:由于液体能传播声音,所以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故答案为:液体.16.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月球上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宇航员不能直接进行对话,需要利用无线电交流;故答案为:真空.17.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 2 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 3 .【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解答】解: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会听到两次敲击声.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声音会在钢管、水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所以会听到三次敲击声.故答案为:2;钢管;空气;3.18.单位换算:2h15min= 8100 s;108km/h= 30 m/s.【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此题考查时间、速度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解答】解:①∵1h=3600s,1min=60s,∴2h15min=2×3600s+15×60s=8100s;②∵1km/h=m/s,∴108km/h=108×m/s=30m/s.故答案为:8100;30.19.据报道,有一天在某工地上,工人在一幢高190m的大楼上施工时,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引起数千人惊叫狂奔.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是这些人以乌云为参照物,所以他们以为大楼是运动(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楼要倒了!”,被研究的物体是楼房,楼房和地面(自己)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地面(自己)为参照物,大楼是静止的.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大楼和乌云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乌云为参照物,大楼是运动的,所以造成“楼要倒了!”的错觉.故答案为:乌云;运动.20.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300 Hz,人类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翅膀2s内振动了600次,可以求出频率.(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解:(1)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f==300Hz(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0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故答案为:300;能.21.日常用语中的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音调,“高”是指响度.【考点】音调;响度.【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男低音是指声带振动频率慢,发出的音调低;放声高歌是指声带振动幅度大,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故答案为:音调;响度.22.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考点】音色;响度.【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抓住以上知识,并深入体味生活中的一些说法,就可解题.【解答】解: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手机时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主要是改变声音的响度(即声音的大小或强弱);故改变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故答案为:音色;响度.23.研究运动的时候,地面、树木、太阳、人体自身都可以作为运动的参照物.毛泽东主席写的“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著名诗句,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理解,是以地轴为参照物,判断人运动了八万里.【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①“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毛泽东《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本意是人坐地(不动),但每昼夜随地面运行八万里路程.②把地球绕太阳一周的轨道近似看成圆,轨道半径1亿5千万公里,地球绕太阳一周按365天计算,连接日地的半径每天绕过的圆心角约1度,于是地球运行的路程(弧长)=2πR/365=250万公里=500万里!即地球上的人相对于太阳日行500万里,而不是8万里.③考虑到地球的自转,“坐地”的人相对于地心(地轴)日行路程是多大呢?地球赤道半径约6371公里,地球自转一周,人行的路程为周长值:2πr=2π×6471公里=40100公里=80200里.。

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A.实心球成绩为40 m B.立定跳远成绩为10 mC.跳绳1 s跳100次 D.1 000 m跑步用时4 min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品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3.以下四种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海市蜃楼B.笔在水中“折断”C.凿壁偷光D.水中的“月亮”4.自然界中有许多有趣的光现象,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空游泳池中注水后,看起来变浅了B.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C.开凿隧道时,工人们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D.雨后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5.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烧水时,壶嘴喷出的“白气”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不见了C.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没有了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6.张亮同学乘坐公交车上学,发现路边树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边树木 B.远处高山 C.公路路面 D.他自己7.2015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应邀到俄罗斯红场参加纪念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彰显国威、军威.仪仗队整齐列队时利用了光的()A.直线传播 B.反射 C.折射 D.色散8.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9.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见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10.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11.身高1.70m的李洋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镜中的像与他相距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像相对于他后退m,则镜中像高为cm.12.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只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这是观众根据声音的进行判断的;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声音减弱噪声.13.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14.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为参照物的.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s,则动车速度是m/s,已知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是m,所需要的时间是s.15.小明带着弟弟去翠湖看海鸥,湖面如镜映出海鸥的像(填“虚”或“实”),随着海鸥飞离湖面,它们在湖中的像的大小将(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16.一条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反射角为,若保持镜面不动,入射光线方向改变2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4小题,共31分)17.(1)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一条光射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A点.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2)在图2中画出光从玻璃进入空气时的折射光线.(3)在图3中画出光线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18.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填“左”或“右”)图.(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99℃,说明此时的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19.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2)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做什么运动?.(3)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m/s.(4)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20.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一条规律是.A.光沿直线传播 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一条即可).(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方向射出,说明.21.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仪器外,还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2)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放置,沿玻璃板画一条直线MN代表的位置,然后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所成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形成的.(3)图乙是某小组同学用白纸记录的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关系.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有同学将白纸沿直线MN对折后发现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重合,所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又可表述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4)该小组为什么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5)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两个像,形成两个像的原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四.综合题(3小题,共25分)22.草原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捕食战.野兔在草地上以10m/s的速度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同时秃鹰在野兔后方110m处以30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通过计算判断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23.汽车以36Km/h的速度驶近一座高山,司机在行驶过程中按一下喇叭,5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司机按喇叭时距高山的距离是多少?(气温15℃)24.汽车从甲站出发头20s前进了100m,然后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min,以后又用4s前进了50m,到了乙站停车.求:(1)汽车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最后4秒内的平均速度.(3)汽车在整个路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2016-2017学年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待补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A.实心球成绩为40 m B.立定跳远成绩为10 mC.跳绳1 s跳100次 D.1 000 m跑步用时4 min【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中学生掷实心球的成绩在10m左右,不可能达到40m.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在2m左右,不可能达到10m.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1min跳绳可达180次,1s跳3次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1000m跑的成绩一般在3min40s左右,速度慢的需要4min.故D符合实际.故选D.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品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音品也就是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解答】解:A、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此选项正确;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而不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此选项不正确;C、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品不同的原因,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品来辨别主人的.此选项正确;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此选项正确.故选B.3.以下四种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海市蜃楼B.笔在水中“折断”C.凿壁偷光D.水中的“月亮”【考点】光的反射.【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B、从水中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B不符合题意;C、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D、平静水面上月亮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4.自然界中有许多有趣的光现象,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空游泳池中注水后,看起来变浅了B.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C.开凿隧道时,工人们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D.雨后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解:A、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B、平静的水面能形成岸上景物清晰的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C、开凿隧道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烧水时,壶嘴喷出的“白气”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不见了C.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没有了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根据我们对于各物态变化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A、烧水时,壶嘴喷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合题意;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不见了,是冰块发生了熔化现象,不合题意;C、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水发生了汽化现象,不合题意;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是升华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6.张亮同学乘坐公交车上学,发现路边树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边树木 B.远处高山 C.公路路面 D.他自己【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解:张亮同学乘坐公交车上学时,他以他自己为参照物时,他与路边的树木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他看到路边的树向后运动;远处高山、公路路面与路旁的树木没有位置变化,以远处高山、公路路面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D正确.故选D.7.2015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应邀到俄罗斯红场参加纪念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彰显国威、军威.仪仗队整齐列队时利用了光的()A.直线传播 B.反射 C.折射 D.色散【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很多,例如:(1)小孔成像;(2)射击瞄准;(3)激光准直;(4)排直队要向前看齐等;(5)影子的形成;(6)日月食的形成.【解答】解:仪仗队整齐列队时,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故选A.8.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④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车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时的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A错误;B、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甲===2m/s;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B正确;C、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所以,如果两车反向运动,则5s可能相遇;如果两车同向运动,则两车不能相遇.故C错误;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速度均不变.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9.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一定(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见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虚(选填“虚”或“实”)像.【考点】光的反射;光反射的可逆性.【分析】后视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所成的是虚像;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据此判断.【解答】解: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一定了也能看见小明;后视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所以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虚像.故答案为:一定;虚.10.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的色散.【分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2)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七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解答】解:(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故答案为:3×108;色散.11.身高1.70m的李洋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2 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像相对于他后退 1 m,则镜中像高为 1.70 cm.【考点】平面镜的应用.【分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则物到像的距离是物到平面镜距离的两倍;因为李洋同学距平面镜的距离是1m,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1m×2=2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像也后退0.5m,则像相对于他后退1m;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不变,高度仍为1.70m.故答案为:2;1;1.70.12.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只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这是观众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判断的;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音色;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解答】解:“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只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这是观众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判断的;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答案为:音色;20Hz~20000Hz;传播过程中.13.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内侧.(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要判断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要看车内外的温度高低情况: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高,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内侧;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低.车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外侧.【解答】解: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夏天,打开了车内的空调,车外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车窗的内侧.故答案为:外侧;内侧.14.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自己(或动车)为参照物的.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s,则动车速度是50 m/s,已知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是1150 m,所需要的时间是23 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1)被研究的物体和选定为参照物的物体之间发生位置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2)①知道大桥的长度和通过大桥的时间,根据v=求出动车速度;②动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是动车长度与桥长之和,求出动车的路程;③已知动车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解答】解:小明以自己(或动车)为参照物时,车窗外的树木与自己(或动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故观察到树木是运动的.动车的速度:v===50m/s.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s=s桥+s车=1000m+150m=1150m.由v=得,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t′===23s.故答案为:自己(或动车);50;1150;23.15.小明带着弟弟去翠湖看海鸥,湖面如镜映出海鸥的虚像(填“虚”或“实”),随着海鸥飞离湖面,它们在湖中的像的大小将不变(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与距离无关.【解答】解:水面上出现的海鸥的倒影就是海鸥在水面上成的虚像,随着海鸥飞离湖面,它们在湖中的像的大小将始终不改变,与海鸥大小相等.故答案为:虚;不变.16.一条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反射角为0°,若保持镜面不动,入射光线方向改变2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50°.【考点】光的反射.【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因为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所以入射角等于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为0°.若保持镜面不动,入射光线方向改变25°,此时入射角、反射角都为2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25°+25°=50°.故答案为:0°;50°.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4小题,共31分)17.(1)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一条光射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A点.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2)在图2中画出光从玻璃进入空气时的折射光线.(3)在图3中画出光线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1)先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确定入射点,在此基础上即可确定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2)根据折射定律: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完成光路图.【解答】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点光源S在水中成的像S′,由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过像点S′,连接AS′,其与水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O.过O点做出法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2)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规律,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3)先作出法线,过入射点作的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再过二次入射点作法线后,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新人教版

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总分48分)1.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2.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几乎立即消失了,这是因为()A.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了 B.锣面停止了振动C.锣的振动频率变低了D.锣的响度变小了3.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人对着相距425m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需经过的时间是{}()A.2.5s B.0.625s C.0.8s D.1.25s4.向一个空的暖水瓶中灌水时,瓶中的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随着空气柱由长变短时,空气柱发出的声音的哪个特征会明显发生变化()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无法确定5.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6.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 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C.挂在胸前的哨子D.手臂振动7.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8.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9.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A.人耳有故障B.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波响度不够大C.翅膀振动不产生声波D.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小10.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大地﹣﹣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C.大地﹣﹣水﹣﹣鱼 D.水﹣﹣鱼11.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12.噪声对人类有很大危害,保证工作和学习时,应控制噪声不超过()A.50分贝B.70分贝C.80分贝D.90分贝13.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7.8℃,未经甩过,又先后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6.8℃和38.6℃,则在测量时两次读数分别是()A.36.8℃和38.6℃B.37.8℃和38.6℃C.37.8℃和37.8℃D.36.8℃和37.8℃14.某温度计的示数是“﹣18℃”,正确的读数是()A.零下18度B.摄氏零下18度C.负摄氏18度D.负18摄氏度15.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一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温,也可能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16.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拿出冰柜的饮料瓶外出现的水珠B.绕在半山腰的云雾C.春天早晨操场边树叶上的露珠D.身上的汗水变干了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3分)17.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min内振动了7200次,频率是Hz,人类听到该频率的声音(选填“能”或“不能”).18.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为,乙温度计的示数为,丙温度计的示数为,丁温度计的示数为.19.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测量室温时,甲温度计的玻璃泡有用酒精浸湿的棉花,乙没有,则的读数较大,的示数表示当时室温.这个现象说明了.20.阅读下面数据回答问题: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1)空气中的声速是m/s(当时的温度为15℃).(2)看到闪电后5s听到雷声,我估计雷电发生处离我m.(3)在一根装水的自来水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可以听到次声音,第一次是通过传来的.(4)空气中的深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我得出的规律是:每升高1℃,声速每秒变化m.(5)深度大小的影响因素是:、.21.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表示音调最高的图是,表示响度最大的图是(坐标轴对应的刻度疏密程度均相同)22.“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琴声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收集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三、实验题(每空一分,共16分)23.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若在月球上做甲乙实验,能看到球被弹起是实验.24.有四支温度计,测量范围分别是:A.﹣10~110℃B.35~42℃C.﹣20~50℃D.0~50℃(1)若要测量沸水的温度应选;(2)若要来测量滨海气温应选;(3)某同学准备用温度计来测量某液体的温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A、选择适当的温度计,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B、估计被测物的温度;C、让玻璃泡跟液体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F、整理器材;请在横线上将这些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25.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的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是材料有关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和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26.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水沸腾时,准确测量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水的沸点为℃,当时的大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3)a、b两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通过图象可知,b组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请写出一个可能原因:.(4)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通过实验可得: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四、计算题(共13分,解题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只写出结果不能得分)27.有甲、乙两人想利用回声测量河岸到峭壁的距离.乙站在河岸边,甲站距峭壁更远处.甲、乙连线与峭壁垂直,相距50m.先甲放一枪,乙测出听到两次枪声的时间差为4s.求河岸到峭壁的距离.28.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50格均匀的刻度.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30格处;将它放到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80格处.则:(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2)第100格处表示的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刻度范围是多少?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电子科技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总分48分)1.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决定的;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解答】解:音量不变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不变,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加快,声音的音调变高.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选C.2.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几乎立即消失了,这是因为()A.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了 B.锣面停止了振动C.锣的振动频率变低了D.锣的响度变小了【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解答】解: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所以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手迫使锣面停止了振动,发声也就停止了,响声几乎立即消失了.故选B.3.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人对着相距425m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需经过的时间是{}()A.2.5s B.0.625s C.0.8s D.1.25s【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分析】回声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度被听到的声音.所以回声所走的距离至少是声音处到障碍物的来回距离.【解答】解:由回声定义可知,设时间为t,t===2.5s.故选A.4.向一个空的暖水瓶中灌水时,瓶中的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随着空气柱由长变短时,空气柱发出的声音的哪个特征会明显发生变化()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无法确定【考点】音调.【分析】先确定振动的物体,振动的物体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频率越快,音调越高.【解答】解:往暖水瓶中灌水时,是由暖水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的,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因此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选C.5.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解答】解: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但声音在这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气体中的块,所以当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时,另一个人会先后听到由铁管和空气传过来的声音,则听到两个敲打声.故选 D.6.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 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C.挂在胸前的哨子D.手臂振动【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能够发声的物体不是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才是声源,分析题干中涉及的物体,是正在发声的就是声源.【解答】解: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发出声波,故是声源;不选A;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发出超声波,是声源;不选B;C、挂在胸前的哨子,没有发出哨声,不是声源;故选C;D、手臂振动发声,是声源;不选D.故选C.7.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当发声体的振幅越大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故选B.8.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B错误;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故C正确.D、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9.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A.人耳有故障B.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波响度不够大C.翅膀振动不产生声波D.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小【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波声,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解答】解:蝴蝶在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发出的是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故选D.10.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大地﹣﹣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C.大地﹣﹣水﹣﹣鱼 D.水﹣﹣鱼【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且V固>V液>V空气.【解答】解:空气传导慢且衰减快,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传播速度在比空气中快,因此脚步声应先经过固体在经过液体传到鱼的听觉器官.故选C.11.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解答此题需掌握:(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使用温度计之前一定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解答】解:A、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此选项错误.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此选项错误.C、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此选项错误.D、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每一大格代表10℃,每一大格分成10小格,所以每一小格代表1℃,即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水银柱在0℃以上,示数为32℃.此选项正确.故选D.12.噪声对人类有很大危害,保证工作和学习时,应控制噪声不超过()A.50分贝B.70分贝C.80分贝D.90分贝【考点】噪声及来源.【分析】噪声的等级强弱用分贝来表示,0分贝是人们刚能听到的声音,30﹣40分贝是理想的安静环境,70分贝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90分贝以上会影响人的听力.【解答】解:根据噪声强弱等级的划分,超过70分贝的声音就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所以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故选B.13.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7.8℃,未经甩过,又先后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6.8℃和38.6℃,则在测量时两次读数分别是()A.36.8℃和38.6℃B.37.8℃和38.6℃C.37.8℃和37.8℃D.36.8℃和37.8℃【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温度计有一特殊的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缩口,液柱不能自动下降.【解答】解:由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可知:体温计在使用前必须用力向下甩一下,如果没有甩,直接测病人的体温,如果被测病人的体温比原来病人的体温高,则准确,如果比被测病人的体温低,液柱不会下降,则仍然是原来的示数.故选:B.14.某温度计的示数是“﹣18℃”,正确的读数是()A.零下18度B.摄氏零下18度C.负摄氏18度D.负18摄氏度【考点】温度.【分析】﹣18℃读作零下18摄氏度或负18摄氏度.【解答】解:某温度计的示数是“﹣18℃”,正确的读数是零下18摄氏度或负18摄氏度.故选:D.15.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一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温,也可能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主要有液体的温度、蒸发的表面积、空气的流动,对照这三个因素,分析选项中的描述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解答】解:热风干手器在吹热风时,既提高了水的温度,又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当风力足够大时会增大水的表面积,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6.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拿出冰柜的饮料瓶外出现的水珠B.绕在半山腰的云雾C.春天早晨操场边树叶上的露珠D.身上的汗水变干了【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拿出冰柜的饮料瓶外出现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B、绕在半山腰的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春天早晨操场边树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D、身上的汗水变干了,是汗水发生的汽化现象,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3分)17.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min内振动了7200次,频率是60 Hz,人类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选填“能”或“不能”).【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分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翅膀2min内振动了7200次,可以求出频率,其计算公式.(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解:(1)昆虫的翅膀在2min内振动了7200次,所以其翅膀振动的频率;(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6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故答案为:60;能.18.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为﹣15℃,乙温度计的示数为15℃,丙温度计的示数为﹣5℃,丁温度计的示数为38.4℃.【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解答】解:甲: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上方,液柱靠近零刻度,是零下,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15℃.乙: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15℃.丙:液柱靠近零刻度,是零下,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5℃.丁: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示数是38.4℃.故答案为:﹣15℃;15℃;﹣5℃;38.4℃.19.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测量室温时,甲温度计的玻璃泡有用酒精浸湿的棉花,乙没有,则乙的读数较大,乙的示数表示当时室温.这个现象说明了蒸发吸热.【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酒精在常温下会蒸发,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汽化要吸热,所以包有酒精浸湿的棉花的温度计示数比较低.【解答】解:甲温度计的玻璃泡有用酒精浸湿的棉花,棉花上的酒精会发生蒸发,由于蒸发是吸热的,所以包有棉花的甲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乙温度计的玻璃泡位于空气中,测量的是室温.故答案为:乙;乙;蒸发吸热.20.阅读下面数据回答问题: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1)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当时的温度为15℃).(2)看到闪电后5s听到雷声,我估计雷电发生处离我1700 m.(3)在一根装水的自来水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可以听到 3 次声音,第一次是通过铁管传来的.(4)空气中的深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我得出的规律是:每升高1℃,声速每秒变化0.6 m.(5)深度大小的影响因素是:介质种类、介质的温度.【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分析】(1)温度为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为340m/s.(2)根据公式s=vt可以计算出打雷的地方离人的距离.(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4)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5)影响声速的因素有两个:介质种类和介质的温度.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解答】解:(1)当时的温度为15℃,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2)由v=得,打雷的地方离人的距离:s=vt=340m/s×5s=1700m;(3)在一根有水的长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水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所以会听到三次敲击声,首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铁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水传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4)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空气的温度为15℃时,声音的速度340m/s…空气的温度为25℃时,声音的速度346m/s…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温度每升高10℃,声音的传播速度就会增加6m/s.则每升高1℃,声速每秒变化0.6m.(5)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影响声速的因素有两个:介质种类和介质的温度.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1)340;(2)1700;(3)3;铁管;(4)增大;0.6;(5)介质种类;介质的温度.21.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表示音调最高的图是甲,表示响度最大的图是丙(坐标轴对应的刻度疏密程度均相同)【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振幅影响响度,频率(振动快慢)影响音调;波形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从而说明响度的大小;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对比四幅图得出结论.【解答】解:从甲乙丙丁四幅图可以看出,在相同时间内,甲振动的次数是最多的,因此甲表示音调最高;对比四幅图可以看出,丙图的振动的幅度最大,因此丙图的响度最大.故答案为:甲;丙.。

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下列一些介质中的声速最大的是()A.真空 B.钢铁 C.海水 D.空气2.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变为1米/秒,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B.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将变得很混乱C.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3.先轻敲一下鼓,再用力敲一下鼓,两次听到鼓发出的声音()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以上三者都有4.小明在家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他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水是否满的?()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5.鼓浪屿因其西南面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所得名.“擂鼓”一词生动描述了声音的两种特性,分别是()A.响度与音色B.响度与音调C.乐音与噪声D.超声与次声6.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B.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7.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8.古代打仗的士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情况,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人耳B.马蹄踏在地面时,会使地面振动C.马蹄声可以向四面传播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9.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A.A处应是紫光B.只有AB之间有光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10.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11.住房外面马路上声音很嘈杂,关上门窗后,听见马路上的声音小了,这是因为()A.噪声在声源处减弱了B.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C.噪声在人耳处减弱了D.噪声在声源处和传播过程中都减弱了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考期间,学校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利用手机听音乐时,调节音量按键实质上是在改变声音的响度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13.晴天在茂密树荫的地面上,常会看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A.树叶间小孔的像B.太阳的像C.太阳的影子D.树叶的影子14.如图所示,有个过路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长 D.逐渐变短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红色的物体才会发出红外线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C.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16.冬天,在商店购买的红外线烤火炉,看起来它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A.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淡红色的光B.烤火炉的电热丝的温度超过标准,因此在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红色的光,红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看见的淡红色的光并不是红外线C.红外线中有一部分是看得见的,有一部分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那部分是淡红色的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17.如图,A1B1为发光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将平面镜向下移动,则平面镜中的像A1B1将()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C.当平面镜顶端移到B点下方时,成像消失D.像的大小和位置都不发生变化18.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A.1点20分B.10点20分C.10点40分D.11点20分19.如图所示,正确的平面镜成像图是()A.B.C.D.20.王勇同学在宾馆饭店看到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王勇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王勇同学根据探究试验的结果,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猜想是()A.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B.自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C.自动门本身能发射出一种红外线信号,当此种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会实现自动开闭D.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产生一种压力传给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19分)21.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使其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可以产生声音.22.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很大;“闻其声,知其人”,是由于他们的不同.23.很多青少年喜欢戴耳机听音乐,虽然这样做不会影响他人,但却不利于自身健康,因为用耳机听音乐时耳道内声音的很大,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会损伤听力.24.小强同学到银行取款.他想知道当时是几点了,由于人很多,银行的电子钟被挡住了,他向上看时,发现光滑如镜的天花板上倒映出电子钟的影像为,则实际的时间应是.25.身高为1.8m的小明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平面镜中他的像高为m;当他向后退1m 时,他在镜中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他与他的像相距m.26.如图,医生在为小红同学检查视力,小红观看的是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她离视力表像的距离应是m.27.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m.28.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29.如图所示的二维码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它可实现很多功能,当手机扫时,黑色部分将光(选填“反射”或“吸收”),白色部分将光(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手机解码就可以获取相关信息.30.模特身穿白色衬衫,头戴红色发夹站在橱窗中,人们隔着蓝色的橱窗玻璃看到的是模特身穿色衬衫,头戴色发夹.31.“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柳絮白如雪,怎是片片红呢?这是因为颜色的光照射到白色的柳絮上被柳絮反射,从而形成“片片红”的醉人景色.为拍摄美丽的自然风光,在照相机镜头前常加滤色镜,若在镜头前加红色滤色镜,只会让色光通过,而吸收其他颜色的色光,从而达到照片偏暖色调的艺术效果.三、作图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32.如图所示,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在镜MN中所成的像.33.如图所示,小孔前有一物体AB,请画出AB经过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并在光屏MN上标出AB所成的像.34.如图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天空的范围.35.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所示).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2)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足够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次敲打的声音.其中,第一次声音是由传来,最后一次声音是由传来.37.小明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影响声音的因素.(1)在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中,要注意使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此过程中所用的研究方法是.(2)由实验得出:物体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3)接着他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每次都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使拨动钢尺的力,听其发出声音的大小.由此得出:振动幅度越大,响度.38.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A、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B、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2)如果有3mm厚和1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4)把点燃的蜡烛固定在某个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分析数据,得结论:“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40.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内部压力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压,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4)如图中,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m/s.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越江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下列一些介质中的声速最大的是()A.真空 B.钢铁 C.海水 D.空气【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真空不能传声.由此在上述介质中传播声速最大的是固态的钢铁.故选B.2.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变为1米/秒,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B.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将变得很混乱C.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考点】回声;声速.【分析】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用变化后的声速以及产生的现象与现实情况相对比,进行判断.【解答】解:假设学生离教室6m远,教师发出声音后,经过6s学生才能听到,不会更清楚,故A错;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变为1米/秒,是正常时的,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将变得很混乱;汽车的喇叭声传播的太慢,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客机声音传来,飞机早看不到了.故B、C、D正确.故选A.3.先轻敲一下鼓,再用力敲一下鼓,两次听到鼓发出的声音()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以上三者都有【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和振幅有关.【解答】解:先轻敲一下鼓,再用力敲一下鼓,因两次敲鼓的振幅不同,所以听到鼓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故选A.4.小明在家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他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水是否满的?()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往水壶里面倒水时,水壶发出的声音是水壶内空气柱的振动形成的,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当往水壶里面倒水时,水壶发出的声音是水壶内空气柱的振动形成的,空气柱的长短不同,其发出的声音即不同;倒水时,水越来越满,空气柱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高,音调逐渐升高;所以我们便可以根据不同空气柱的发声不同来判断热水壶中的说水是否满了;故选A.5.鼓浪屿因其西南面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所得名.“擂鼓”一词生动描述了声音的两种特性,分别是()A.响度与音色B.响度与音调C.乐音与噪声D.超声与次声【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超声波与次声波;噪声及来源.【分析】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物体.【解答】解:A、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发出声音,声如擂鼓,说明声音很大,指响度.像鼓声指音色.符合题意.B、A中分析声音很大指响度.但由于没有指出鼓声的高低,没有反映声音音调.不符合题意.C、海蚀洞受到浪潮的冲击是没有规则的,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D、超声和次声人们都无法听到,人们听到的声音如擂鼓,不属于超声或次声.不符合题意.故选A.6.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B.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考点】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分析】(1)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声能传递能量,声波具有能量;(2)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声音的强弱表示声音的响度;(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入耳处.【解答】解:A、“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因此不是超声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B、该声波的响度是145dB以上,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B.7.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考点】音调.【分析】解答本题要知道:dou.1 ruai.2 mi.3 fa.4四个音阶的音调越来越高,dou.1 的音调最低,fa.4的音调最高;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解答】解:因为dou.1 和 mi.3 两个音阶的音调越来越高,dou.1 的音调低,mi.3 的音调高,说明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快.故选B.8.古代打仗的士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情况,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人耳B.马蹄踏在地面时,会使地面振动C.马蹄声可以向四面传播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产生.【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并且固体传声比液体和气体快.【解答】解:由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因此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能更早的听到敌人骑兵的活动情况,从而及早的发现敌情.这个现象说明了:①振动的物体可以发声,②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快.故选A.9.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A.A处应是紫光B.只有AB之间有光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考点】光的色散.【分析】(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色散;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在紫光之外是紫外线;(2)红色光之外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解答】解: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A的外侧是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由于紫外线会使底片感光,而紫光外侧为紫外线,因此将底片放在紫光外侧.则底片会感光.综上所述,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故选D.10.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解答】解:A、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戴耳机是为了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B.11.住房外面马路上声音很嘈杂,关上门窗后,听见马路上的声音小了,这是因为()A.噪声在声源处减弱了B.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C.噪声在人耳处减弱了D.噪声在声源处和传播过程中都减弱了【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关上门窗可阻断噪声的传播,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故选B.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考期间,学校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利用手机听音乐时,调节音量按键实质上是在改变声音的响度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3)音量键可以控制声音的响度大小;(4)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说法错误;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说法错误;C、利用手机听音乐时,调节音量按键实质上是在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说法正确;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音调越高,而不是响度越大,故D说法错误.故选C.13.晴天在茂密树荫的地面上,常会看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A.树叶间小孔的像B.太阳的像C.太阳的影子D.树叶的影子【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光斑是太阳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像,树叶缝隙就是小孔,所成的是太阳的实像.【解答】解:晴天在茂密树荫的地面上,常会看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成的太阳的像,所以光斑是太阳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因此不是小孔的像,也不是太阳的影子,更不是树叶的影子.故选B.14.如图所示,有个过路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长 D.逐渐变短【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解答】解: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故选B.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红色的物体才会发出红外线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C.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考点】红外线;紫外线.【分析】(1)一切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2)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紫外线的有杀菌的作用,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解答】解:A、一切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越强,A选项说法不正确.B、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越强;接受红外线的照射,物体的内能会增加.B选项说法正确.C、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C选项说法正确.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使皮肤粗糙、变黑,甚至引起皮肤癌.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16.冬天,在商店购买的红外线烤火炉,看起来它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A.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淡红色的光B.烤火炉的电热丝的温度超过标准,因此在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红色的光,红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看见的淡红色的光并不是红外线C.红外线中有一部分是看得见的,有一部分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那部分是淡红色的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考点】红外线.【分析】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但是红外线通常伴随着红光而出现.【解答】解:电热丝的温度较高时,会放出红外线;由于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所以看到的淡红色的光并不是红外线.故选B.17.如图,A1B1为发光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将平面镜向下移动,则平面镜中的像A1B1将()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C.当平面镜顶端移到B点下方时,成像消失D.像的大小和位置都不发生变化【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解答】解: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将平面镜向下移动,像的大小和位置都不发生变化.故选D.18.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福建省漳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福建省漳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2016-2017学年某某省某某市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合适的选项.每小题2.5分,共30分)1.图为“神舟”飞船发射腾空时的照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B.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C.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2.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青山相对出”的参照物是()A.岸上的树 B.江岸C.作者所在的小船D.太阳3.小华对身边的物体的长度估测结果中合理的是()A.课桌高度约为 B.圆珠笔的长度约为12dmC.小X同学身高 D.物理课本长度25mm4.下列时间中,最短的是()A.写一个字 B.心脏跳动一次 C.正常呼吸一次 D.眨一下眼睛5.一个正常运动的物体速度约为5m/s,该物体可能是()A.蜗牛 B.步行的人 C.自行车D.汽车6.下列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 C. D.7.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线路从某某开往某某,若从某某到某某的平均速度相等,则()A.某某到某某的行车时间一定相等B.在途中的行车速度一定保持不变C.行驶途中两车之间距离保持不变D.在途中任何一段路程上行驶的快慢程度都相同8.下列项目中,用“在相同的时间中比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员快慢的是()A.跳远B.100m赛跑时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较快C.跳高D.100m赛跑时裁判认为先到终点的运动员较快9.下列机械运动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从同学手上掷出去的实心球B.小球被细线系住,在桌面上匀速转动C.公共汽车沿路边停靠到站台边上D.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前进,每s前进25m10.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过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A.猎豹最大 B.褐海燕最大C.旗鱼最大 D.三者一样大11.率先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太空,得出天体运行的相关数据,有力地支持了“日心说”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B.伽利略C.牛顿 D.爱因斯坦12.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我们()A.继承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扬科学精神B.跟着古人的脚印,对科学重新探索C.学习更多的古人的主X和学说D.多学习历史,了解古人二、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36分)13.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水里游动的鱼、天空飞翔的雄鹰,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物理学里称这种现象为.14.公共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如果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如果以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则车上的乘客是.(选填“运动”或“静止”)15.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是.16.换算下列单位:(1)=×103s=h;(3)72km/h=m/s;(4)/s=km/h.17.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18.图为汽车某时刻速度计的示数,此时汽车的速度是km/h.若汽车以这个速度行驶2h,它通过的路程为km.1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5,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他们的速度之比为;若通过相同的路程,则他们所用时间之比为.20.如图是用按一定时间间隔闪光的光源拍摄的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甲物体做的是直线运动,乙物体做的是直线运动.(选填“变速”或“匀速”)三、问答题:(本题4分)21.“五一”节期间,小丽随父母乘车到某某探望爷爷和奶奶.她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脸望去,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可不大一会,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为参照物.(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是以为参照物.(3)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四、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22.司机小林驾车前往某某,在某路口处看到如图标志.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小林到达某某最快需要多少时间?23.某某金茂大厦主楼高88层,乘运行速度为9m/s的直达电梯到达楼顶需要45s的时间,求主楼约高多少米?五、实验探究题:(22、23小题各3分,其余每个空格2分,共30分)24.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以下方法中可以有效减小误差的是()A.只测量一次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C.提高测量的熟练程度D.防止看错示数25.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在下图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26.测某物体长度,三次测量结果分别为、、,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测量对象的真实值更接近于cm.27.刻度尺是测量物体的基本工具.如图所示的刻度尺:(1)它的零刻线(选填“有”或“没有”)磨损;(2)它的量程是cm;(3)它的分度值是mm;(4)物体A的长度是mm.28.图是小X同学测量细金属丝直径的图示,金属丝在铅笔上绕成的线圈共有匝,线圈的长度是mm,细金属丝的直径是mm.29.小陈用停表测量小林50m跑的成绩,如图所示.小林跑这50m的时间是s.他的速度是m/s.2016-2017学年某某省某某市龙海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合适的选项.每小题2.5分,共30分)1.图为“神舟”飞船发射腾空时的照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B.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C.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和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火箭是运动的,故A错误;B、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和火箭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飞船是静止的,故B错误;C、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和发射塔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火箭是运动的,故C正确;D、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发射塔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C2.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青山相对出”的参照物是()A.岸上的树 B.江岸C.作者所在的小船D.太阳【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必须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是静止.【解答】解:“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运动状态是“出”,青山是运动的,相对于船来说的.故选:C.3.小华对身边的物体的长度估测结果中合理的是()A.课桌高度约为 B.圆珠笔的长度约为12dmC.小X同学身高 D.物理课本长度25mm【考点】长度的估测.【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75cm=左右.故A符合实际.B、圆珠笔的长度约为12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小X同学身高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物理课本长度25c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4.下列时间中,最短的是()A.写一个字 B.心脏跳动一次 C.正常呼吸一次 D.眨一下眼睛【考点】时间的估测.【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运动或变化过程经历时间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时间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解答】解:A、写一个字的时间大约在2s左右;B、正常情况下,心脏1min跳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C、正常情况下,人1min呼吸16~20次,呼吸一次的时间在3s左右;D、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过得快,眼睛眨一次的时间在0.3s左右;综上所述,D的时间是最短的.故选D.5.一个正常运动的物体速度约为5m/s,该物体可能是()A.蜗牛 B.步行的人 C.自行车D.汽车【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根据我们对于物体运动速度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A、5m/s的速度表示物体在每秒内要通过5m 的路程,蜗牛显然达不到,因此选项A可以排除.B、步行人一秒大约为一步距离,因此人步行的速度约1m/s,则B选项错误;C、自行车的速度约5m/s,故C选项正确;D、描述汽车的速度常用km/h作单位,单位换算可得5m/s=5×=18km/h,这与我们通常认识的汽车每小时行驶几十公里相差也比较远,故D选项错误.故选C.6.下列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 C. 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s﹣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根据图象的形状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解答】解:A、s﹣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则知该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该图象的斜率为零,说明速度为零,物体静止不动,故B错误.CD、s﹣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则知该物体的速度变化,物体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D错误.故选:A7.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线路从某某开往某某,若从某某到某某的平均速度相等,则()A.某某到某某的行车时间一定相等B.在途中的行车速度一定保持不变C.行驶途中两车之间距离保持不变D.在途中任何一段路程上行驶的快慢程度都相同【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解答】解:A、两辆车沿同一线路从某某开往某某,即路程相等,且平均速度相等,由t=可知,两车行车时间一定相等,故A正确;BD、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变化的,所以BD 错误;C、两辆汽车在途中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行车速度不能保持不变,所以相同时间通过路程也不同,所以两车的车距是变化的,故C错误.故选A.8.下列项目中,用“在相同的时间中比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员快慢的是()A.跳远B.100m赛跑时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较快C.跳高D.100m赛跑时裁判认为先到终点的运动员较快【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用时越少,运动越快.(2)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经过路程越长,运动越快.(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解答】解:A、跳远是看谁跳的距离长,与时间无关,故A错误;B、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地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观众是根据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大小得出结论的,故B正确;C、跳高是看谁跳的高度达,与时间无关,故C错误;D、终点裁判是,看谁最先到达终点,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得快;裁判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得出结论的,故D错误;故选B.9.下列机械运动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从同学手上掷出去的实心球B.小球被细线系住,在桌面上匀速转动C.公共汽车沿路边停靠到站台边上D.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前进,每s前进25m【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不变、方向不变.【解答】解:A、手中掷出去的实心球在空中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在变化,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小球被细线系住,在桌面上匀速转动,方向时刻变化,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公共汽车沿路边停靠到站台边上,处于静止状态,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前进,每s前进25m,方向和速度没有变化,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过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A.猎豹最大 B.褐海燕最大C.旗鱼最大 D.三者一样大【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根据v=求出猎豹、褐海燕和博尔特的运动速度,将速度单位换算统一,进行比较.【解答】解:旗鱼的速度v1=108km/h=108×m/s=30m/s;猎豹的速度v2===40m/s;褐海燕的速度v3==≈/s;比较可知,褐海燕速度最大.故选B.11.率先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太空,得出天体运行的相关数据,有力地支持了“日心说”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B.伽利略C.牛顿 D.爱因斯坦【考点】物理常识.【分析】知道物理学家的名字并且知道物理学家的贡献,可顺利做出解答.【解答】解:伽利略最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故选B.12.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我们()A.继承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扬科学精神B.跟着古人的脚印,对科学重新探索C.学习更多的古人的主X和学说D.多学习历史,了解古人【考点】物理常识.【分析】根据我们对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理解来作答.【解答】解:“巨人”指的是我们的科学家前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说要我们继承科学家的探究结果,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在古人的基础上发明创造.故选A.二、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36分)13.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水里游动的鱼、天空飞翔的雄鹰,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物理学里称这种现象为机械运动.【考点】机械运动.【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解答】解: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水里游动的鱼、天空飞翔的雄鹰,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物理学中把这种物体位置变化的现象叫机械运动.故答案为:变化;机械运动.14.公共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如果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运动;如果以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则车上的乘客是静止.(选填“运动”或“静止”)【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此题研究的是乘客的运动状态,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关键看他与哪个物体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关键看他与哪个物体之间的位置没发生了变化.【解答】解: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乘客与树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乘客是运动的.以公共汽车为参照物,乘客与公共汽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乘客是静止的.故答案为:运动;静止.15.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m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根据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对应单位的掌握作答.【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故答案为:m;s.16.换算下列单位:(1)=×10﹣3×103s= 0.67 h;(3)72km/h= 20 m/s;(4)/s= 45 km/h.【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本题根据长度、时间、速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解:(1)因为1mm=10﹣3m,所以×10﹣3m;×103×103×h=h≈0.67h;(3)1km/h=m/s,所以72km/h=72×m/s=20m/s;(4)1m/s=,所以×=45km/h.×10﹣3;(2)0.67;(3)20;(4)45.17.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用字母v 表示.【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根据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符号分析答题.【解答】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用字母v表示;故答案为:快慢;v.18.图为汽车某时刻速度计的示数,此时汽车的速度是60 km/h.若汽车以这个速度行驶2h,它通过的路程为120 km.【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由速度计的示数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根据s=vt求出汽车以这个速度行驶2h通过的路程.【解答】解:由速度计的示数可知,此时汽车行驶的速度v=60km/h,由v=可得,汽车以这个速度行驶2h通过的路程:s=vt=60km/h×2h=120km.故答案为:60;120.1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5,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他们的速度之比为3:5 ;若通过相同的路程,则他们所用时间之比为5:3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已知路程之比和时间之比,根据公式v=可求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已知路程相同,还知道速度之比,根据公式t=可求所用时间之比.【解答】解: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3:5,当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5:3.故答案为 3:5;5:3.20.如图是用按一定时间间隔闪光的光源拍摄的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甲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选填“变速”或“匀速”)【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的,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物体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的,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物体进行的是变速直线运动.【解答】解:如图,甲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甲球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乙球进行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匀速;变速.三、问答题:(本题4分)21.“五一”节期间,小丽随父母乘车到某某探望爷爷和奶奶.她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脸望去,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可不大一会,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对面客车的乘客为参照物.(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是以站台为参照物.(3)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解答】解:(1)小丽以对面客车的乘客为参照物,她与对面的客车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所以感觉自己坐的客车开动了;故答案为:对面客车的乘客.(2)小丽以站台为参照物,她与站台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所以,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故答案为:站台.(3)这个现象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或参照物选择不同,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就往往不同)(其他说法合理即可).四、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22.司机小林驾车前往某某,在某路口处看到如图标志.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小林到达某某最快需要多少时间?【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从图示中可知从此处到某某的路程和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时间.【解答】解:“某某24km”的含义是从此处到达某某的路程为24km;“40”是限速标志,限速40km/h;由v=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到某某的时间:t===0.6h.答: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林到达某某最短用时0.6h.23.某某金茂大厦主楼高88层,乘运行速度为9m/s的直达电梯到达楼顶需要45s的时间,求主楼约高多少米?【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已知运行速度和所需时间,根据公式S=Vt可求主楼的高度.【解答】解:主楼的高度h=Vt=9m/s×45s=405m.答:主楼约高405m.五、实验探究题:(22、23小题各3分,其余每个空格2分,共30分)24.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以下方法中可以有效减小误差的是()A.只测量一次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C.提高测量的熟练程度D.防止看错示数【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科学地改进实验方法、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可以有效减小误差.【解答】解:A、只测量一次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误差,不合题意;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有效减小误差,符合题意;C、提高测量的熟练程度,可以防止在测量中出现错误,但不是有效减小误差的方法,不合题意;D、防止看错示数,属于避免错误的出现,不是减小误差的方法,不合题意.故选B.25.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在下图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B【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被测对象,0刻度线磨损的可任选一刻度线作为0刻度线;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物体.【解答】解: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错误;B、刻度尺的使用规X,方法正确,故B正确;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靠近被测物体,故C错误;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错误.故答案为:B.26.测某物体长度,三次测量结果分别为、、,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测量对象的真实值更接近于25.02 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①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三个测量结果应该符合这一原则;②物体长度的平均值等于测量数据之和除以测量的次数.【解答】解:在测量数据中,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数字的“0”对应的单位是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0”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的长度为L=≈.故答案为:1;25.02.27.刻度尺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工具.如图所示的刻度尺:(1)它的零刻线有(选填“有”或“没有”)磨损;(2)它的量程是0~10 cm;(3)它的分度值是 1 mm;(4)物体A的长度是45.0 m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使用刻度尺之前首先要了解刻度尺:①量程是多少;②零刻度是否磨损;③分度值是多少;使用时:①刻度尺的零刻线要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解答】解:刻度尺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由图知:(1)刻度尺1cm以前的刻度无法显示,说明此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磨损;(2)在此刻度尺上,最小示数是,最大示数是,说明其量程为0~10cm;(3)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4)物体A左端与对齐,右端与对齐,估读为,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L=﹣==.故答案为:长度;(1)有;(2)0~10cm;(3)1;(4)45.0.28.图是小X同学测量细金属丝直径的图示,金属丝在铅笔上绕成的线圈共有32 匝,线圈的长度是50.0 mm,细金属丝的直径是1.6 m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细铜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图所示,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 L,则细铜丝直径d=【解答】解:由图知金属丝在铅笔上绕成的线圈共有32匝;左端起始位置与刻度线对齐,右端终止位置与刻度线对齐,则线圈的长度L=﹣==,细金属丝的直径d=≈;故答案为:32;50.0;1.6;.29.小陈用停表测量小林50m跑的成绩,如图所示.小林跑这50m的时间是10 s.他的速度是5 m/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2)根据v=算出平均速度.【解答】解:(1)由图可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5min中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30”即“0”上,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5s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1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0s,即停表的读数为10s;(2)小林跑50m的平均速度为:v===5m/s.故答案为:10;5.。

2016-2017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备课组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1.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南辕北辙B.夸父追日C.顺水推舟D.精忠报国2.同学们估测教室里讲台的高度,结果正确的是()A. 80mB.80dmC.80cmD.80mm3.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不同B.音色不同C.音调不同D.回声大小不同4.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二、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5.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是()A. B. C. D.6.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A.声音的音调B.声音的响度C.传播声音的物质D.物质的温度三、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7.速度是表示______ 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是______ .8.如图是2012年6月18日14时左右天宫一号和神州九号对接的模拟画面,开始时“神九”离“天宫”越来越近,这时以“天宫”为参照物,“神九”是______ 的;二者锁定后,再以“天宫”为参照物,“神九”是______ 的.9.田径跑道的周长是400m,小明匀速跑一圈用时80s,则小明的速度为______ m/s.小明以原速与小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反向匀速跑步,当小丽的速度为3m/s时,小明与小丽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是______ s.10.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 (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cm.11.人们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女高音”的“高”和“女低音”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 高低;“引吭高歌”的“高”和“低声细语”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 大小;女歌手“声音清脆”,男歌手“声音浑厚”,“声音清脆”和“声音浑厚”是由于女歌手和男歌手发出声音的______ 不同.12. 百米赛跑时,甲、乙运动员从同一起跑线同时起跑,某时刻位置如图所示,可知运动较快的是______ ,你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13.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第3分钟至5分钟小华的运动状态为______ ,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14.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 ,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有关.15.夜深人静,走进小巷,为什么总像有脚步声跟着自己?白天为什么听不见?答:这是因为人在小巷行走时,脚步声通过小巷两侧墙壁______ 形成回声,小巷较窄,回声不断______ ,听起来就像一串串“咚咚”声跟着自己.白天这种回声被周围嘈杂声所淹没,因而听不见.1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表示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1)“小孩子的尖叫声刺耳”指的是声音的______ ;(2)“你的声音真好听”指的是声音的______ .四、简答与计算题(共20分,第17小题4分,第18、19小题各5分,第20小题6分)17.德国著名钢琴家贝多芬晚年耳聋,他用一根棒来听取钢琴的演奏,他把棒的一端触到钢琴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这样做的原因?18. 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游玩迪士尼乐园,9:32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图所示,求:车次南昌西开上海虹桥到运行距离G1346 09:43 13:18 780kmG1386 10:05 13:59 780kmG1348 10:26 13:41 780km(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19.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若管长931m,两次响声间隔2.5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结果保留整数)20.一小球在光滑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问:(1)小球前8秒的速度?(2)小球前8内通过的路程?(3)通过60m所用的时间?五、实验探究题(共40分,每小题8分)21. 左图为小红、小辉用自制的土吉它研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______ .(2)若他们选择a和b是为了研究______ .(3)他们能否选择c和d进行研究,答______ ;理由是______ .(4)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______ 进行哪项研究:______ .22.如图所示的广口瓶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1)此时,你能听到音乐声吗?答:______ .(2)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音乐声有什么变化?答:______ .(3)推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答:______ .由此我们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3.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______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 ,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 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______ 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 .24.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变化: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25. 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实验中测量小球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填写公式)______ ;(2)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______ (选填“大”或“小”),是为了______ .(3)小车从甲点运动到丙点用时______ s,滑过的距离为______ m;(4)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5)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______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和解析【答案】1.D2.C3.B4.C5.AD6.CD7.物体运动快慢;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8.运动;静止9.5;5010.B;1.3511.音调;响度;音色12.乙;相同时间内,乙运动的距离长13.静止;2.514.高;振动频率15.反射;加快16.音调高;音色好17.答:钢琴弹奏时产生的振动通过木棒传到牙齿,引起牙齿的振动,再通过口腔内的骨骼传递引起听小骨的振动,同样能使听觉中枢产生兴奋,产生听觉.说明固体能够传声.18.解:(1)由图知,s=30km,限速v=60km/h,由v=得,驾车到南昌西站所用的最少时间:t===0.5h=30min,爷爷9:35开车出发,经过30min后到达南昌西站的时间为10:05,由于到站时火车G1386正好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爷孙俩只能上G1348车次;(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348到达上海虹桥站所用时间:t′=13:41-10:26=3h15min=3.25h,总路程s′=780km,所以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v′===240km/h.答:(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爷孙俩最快能赶上G1348车次;(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40km/h.19.解:∵管长931m,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1==;∵两次声响相隔2.5s,且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比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少.∴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t2=t1-2.5s=-2.5s.∴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v铁==≈3908m/s.答:铸铁中的声速为3908m/s.20.解:(1)小球的速度v===10m/s,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则前8s的速度是10m/s.(2)∵v=,∴小球前8s内的路程:s1=vt1=10m/s×8s=80m.(3)∵v=,∴通过60m所用的时间:t2===6s.答:(1)小球前8秒的速度是10m/s.(2)小球前8内通过的路程80m.(3)通过60m所用的时间6s.21.a、d;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不能;材料不同,长度也不同;a、c;研究音调的高低与材料的关系22.能;音乐声逐渐减弱;不能;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23.高;高;频率;变大;变大;振幅;24.(1)乒乓球多次弹开,物体发声时在振动;(2)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转换法;(3)①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②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5.v=;小;便于测量小球运动所用的时间;6;0.9;0.15;变速直线运动【解析】1. 解:A、“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的是我国古代某人要去南方,却向北走了起来,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夸父追日”这个成语中的夸父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顺水推舟”这个成语中的舟和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精忠报国”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将个人理想信念和国家的理想信念连接在一起,没有机械运动,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我们说物体做了机械运动,据此分析答题.本题将物理知识和语文知识联系起来,这类题能提高学生的做题兴趣,也能很好的利用学生其它方面的知识,达到学习物理的目的.2. 解: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讲台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800mm左右.故选C.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3. 解:生、熟西瓜因其内部瓜瓤熟的程度不同,所以拍打时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相同;选项A、C、D 是错误的,选项B正确;故选B.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本题考查了音色的应用,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最重要的依据.4. 解:“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选C.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声现象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说法相联系,深入理解音调和响度的概念.5. 解:由v=可知,v一定时,s和t成正比,v不随s和t的变化而变化.所以s-t图象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v-t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选A、D.解答图象问题首先要明确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图象特点进行判断.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本题关键抓住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图象和速度图象的特征进行选择,不能漏解.6. 解: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不同介质传播声音快慢不同,同一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故选C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本题考查了影响声音传播快慢的因素,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7. 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是速度;故答案为:物体运动快慢;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根据速度的定义与物理意义分析答题.本题考查了速度的定义与物理意义,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8. 解:开始时“神九”离“天宫”越来越近,“神九”现对于“天宫”的位置不断变化,以“天宫”为参照物,“神九”是运动的;二者锁定后,“神九”现对于“天宫”的位置不变,再以“天宫”为参照物,“神九”是静止的.故答案为:运动;静止.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本题考查了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道基础题,知道“物体相对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是正确解题的关键.9. 解:(1)小明的速度为:v小明===5m/s;(2)设小明与小丽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为t′,根据题意可得:v小明t′+v小丽t′=s,代入数据可得:5m/s×t′+3m/s×t′=400m,解得t′=50s.故答案为:5;50.(1)已知跑道的周长和匀速跑一圈用时,利用v=计算其速度;(2)根据小明与小丽所跑的路程之和等于田径跑道的周长,利用速度公式列出等式,即可求得明与小丽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根据小明与小丽所跑的路程之和等于田径跑道的周长,利用速度公式列出等式.10. 解:①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②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0.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1.35cm,物体的长度L=1.35cm.故答案为:B;1.3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②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做题时关键要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1. 解:声音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由于男女声带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音调也会不同,即会有女高音与男低音;“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响度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声音清脆”和“声音浑厚”是由于女歌手和男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音调;响度;音色.①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②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掌握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这三个特征的含义,以及其影响因素.12. 解:由图可知,甲、乙两人同时从起点出发,在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距离比甲长,所以乙的速度快.故答案是:乙;相同时间内,乙运动的距离长.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二是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用时长短.该题考查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难度不大.13. 解:由图象可知第3分钟至5分钟,小华的速度是0,所以小华的运动状态是静止的;图象中1200m到1500m之间有两个格,图线指在1200m和1500m中间,所以整个路程s=1350m,时间t=9min=540s,整个过程平均速度:v===2.5m/s.故答案为:静止;2.5.从图上读出全程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对于此类图象题,一定要明确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抓住其中的关键点、关键线段结合相应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14. 解:当纸片滑动较快时,纸片振动较快,音调就会越高,这就说明了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故答案为:高,振动频率.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决此类问题要利用频率和音调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15. 解:回声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人耳能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人在小巷行走时,脚步声通过小巷两侧墙壁反射形成回声,小巷较窄,回声不断加快,听起来就像一串串“咚咚”声跟着自己.白天这种回声被周围嘈杂声所淹没,因而听不见.故答案为:反射;加快.小巷较窄,人的脚步声通过空气这一介质传到墙上,再反射到人耳的声音较强,能够使人听到,而直接由空气中传到人耳的声音会比反射的声音到达人的听觉神经的速度较快,所以人就听到两次脚步声,从而误以为有脚步声跟着自己.本题考查回声的形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回声的特点.16. 解:(1)“小孩尖叫声刺耳”说明小孩的声音频率高,音调高.(2)“你的声音真好听”说明声音的音色好.故答案为:(1)音调高;(2)音色好.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细而尖的刺耳的声音音调高,低沉而浑厚的声音音调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根据音色能分辨物体音质的好坏.音调和响度容易混淆,句子中的“高”不一定指音调高,可能指响度大,要根据句子的含义,判断是指声音的高低,还是声音的大小17.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骨传声,以及骨传导原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8.(1)由交通标志牌可得,到南昌西站的路程和最快速度,利用v=求到南昌西站最少时间,进而求出到达南昌西站的时间,据此选择车次;(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所选车次到达上海所用时间及总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交通标志牌和列车时刻表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19.由速度的计算公式v=,得:t=,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距离S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由两次声响相隔2.5s,可以计算出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根据速度计算公式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及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20.(1)已知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小球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已知速度,可以求出前8s的速度.(2)已知速度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小球的路程.(3)已知速度与路程,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小球的运动时间.本题考查了求小球的速度、路程与运动时间,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21. 解:(1)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选择a和d.(2)选择a和b,材料和长度相同,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3)选择c和d,不能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无法进行控制变量.(4)选择a和c,长度和粗细相同,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故答案为:(1)a、d;(2)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3)不能;材料不同,长短也不同;(4)a、c;研究音调的高低与材料的关系.弦乐的音调跟弦的长度、材料、松紧、粗细有关,在探究琴弦和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量不变.实验中琴弦的松紧一定,要探究音调高低跟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要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时,保持材料和长度相同.要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时,保持长度和粗细相同.掌握弦乐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琴弦音调跟琴弦长度、粗细、材料、松紧的关系.22. 解:(1)因为气体和固体都能传声,所以广口瓶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后,音乐声仍然能通过广口瓶软木塞和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人能听到音乐声.(2)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3)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能;(2)音乐声逐渐减弱;(3)不能;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真空不能传声,事实上把瓶内空气全部抽净是不可能的,所以总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人们只是根据抽气过程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进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种办法在物理学中叫理想实验法.23. 解:(1)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锯条的振幅越大,听其响度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人耳感觉不到.故答案为:(1)高;高;频率;(2)变大,变大,振幅,发出的声音是次声.(1)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响度与振动幅度、距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动幅度越大、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3)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此题考查了的音调和频率、振幅与响度的关系及人耳的听觉范围的判断,是一道声学综合题.24.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用小球被弹开的角度表示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方法是转换法.(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小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3)加大敲击音叉时,乒乓球弹起的越高,音叉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实验可以说明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是: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答案为:(1)乒乓球多次弹开,物体发声时在振动;(2)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转换法;(3)①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②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5. 解:(1)在该实验中,测出小球的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用的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小球的平均速度,因此该实验的原理是:v=;(2)斜面坡度越大,小球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是为了便于测量小球运动所用的时间;(3)由图知,由甲点到丙点所用的时间为:t=00:50:10-00:50:04=6s以小球的左端为基准,甲丙的路程为:s=90.0cm=0.9m(4)v===15cm/s=0.15m/s(5)甲乙的平均速度v甲乙===13cm/s乙丙的平均速度v乙丙===16cm/s由此看见,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1)v=;(2)小;便于测量小球运动所用的时间;(3)6;0.9;(4)0.15;(5)变速直线运动.(1)测出小球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根据对长度及时间测量工具的掌握选择测量工具.。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2021学年)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2021学年)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016—2017学年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屯脚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小明在学校运动会100m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他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ﻩB.6.25m/sﻩC.12m/sﻩD.7.5m/s2.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A.8 cmﻩB.8 mm C.8dm D.8μm3.小云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真实值是()A.3。

2cmﻩB.3。

30cm C.3。

3 cmﻩD.3.5 cm4.在商场内乘坐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A.商场内的收银员ﻩB.上升的电梯C.地面D.货架上的商品5.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6.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C.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不可能避免D.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7.如图所示为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ﻩB.C. D.8.甲、乙两名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前4 min乙同学的速度比甲同学的速度大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m/s、C.乙同学第4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 m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3分,共36分)9.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步行速度约为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某同学正确测量出木块的长为18.52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8.52cm B.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52cmC.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02cm D.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5cm2.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月球绕着地球转B.公路上行驶的汽车C.空气的流动D.洒在水里的糖使水变甜3.一位跳伞运动员从直升飞机上跳下时,看到地面向他扑来,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 B.直升飞机C.直升飞机驾驶员D.自己4.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距离或长度的是()A.B.C.D.5.有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这个物体的2s内的速度一定是()A.2.5 m/s B.5 m/s C.20 m/s D.40 m/s6.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较大的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比速度较小的物体所通过的路程()A.长B.短C.二者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D.无法比较7.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10:3 B.3:10 C.8:15 D.15:88.小王和小强练习敲鼓,小王大力敲,小强用较小的力敲,鼓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9.08年的CCTV青年歌手太奖赛中有道辩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歌手能判断出用哪种乐器演奏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三者均可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11.下图所示的几种测量中,刻度尺放置最符合要求的是()A.B.C.D.12.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进行太空行走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的D.宇航员为了省力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3.请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值:(1)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为30 ;(2)人的头发直径约为70 ;(3)我们学校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 m.14.两辆汽车一前一后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相同.若以后面的车为参照物,则前面车上的乘客是的,路边的树是的.15.“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这是以为参照物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是的.16.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17.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8.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9.男低音歌唱时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与女高音相比较,男低音的响度(填“大”或“小”),女高音的音调(填“高”或“低”).20.夏秋时节来到田野里,耳边会传来悦耳的鸟叫和蛙鸣.青蛙“呱呱”的叫声是由于它的鸣囊在.我们根据能分辨出鸟叫和蛙鸣.21.在学习“有趣的声现象”时,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发生原因的是;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填序号)三、分析交流:每题4分,共8分.22.我国古代的一部小说里写了这样一件事:某人说去年的一阵大风把我家院内的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墙外了.”在学习了运动学的有关知识后,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理解的?23.如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李家沱需要多少分钟?四、实验探究:每空2分,共18分.24.为测量某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有位同学这样做:先测出整本书的厚度,记为1.78cm,然后翻到书的最后一页,记下页码为356,于是他算得每张纸得厚度为:1.78cm/356=0.005cm.(1)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2)这种测量的思路还可以用在哪些地方?请举一例:.25.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长度是.26.我省小学生聂利为了探究“蜜蜂靠什么发声?”她剪去蜜蜂的双翅,蜜蜂依旧发出“嗡嗡”的声音,结果表明:蜜蜂并不是靠发声的.她用大头针捅破了蜜蜂翅膀下的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聂利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小黑点,不管聂利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学习她的.27.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是:.(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五、综合应用:第28题4分,第29-30题每题7分,共18分.28.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如图所示,经过4s后收到回波.求此处海底有多深?(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29.公共汽车从甲站经过乙站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1200m,乙、丙两站相距2160m.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用2min.在乙站停车1min后再开往丙站,再经过3min到达丙站.求:(1)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这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汽车从乙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汽车从甲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0.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则:(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2016-2017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六中、新峪煤矿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某同学正确测量出木块的长为18.52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8.52cm B.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52cmC.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02cm D.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5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用刻度尺测长度,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记录的数据上分析,最后一位是估读的.【解答】解:木块的长度是18.52cm,则最后的0.02cm是估计值,18.5cm为准确值.故选C.2.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月球绕着地球转B.公路上行驶的汽车C.空气的流动D.洒在水里的糖使水变甜【考点】机械运动.【分析】运动是大家所熟悉的现象之一,我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运动有关的感性认识.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解答】解:A、B、C中都存在物体位置之间的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D选项中的洒在水里的糖使水变甜,是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但不属于机械运动;故选D.3.一位跳伞运动员从直升飞机上跳下时,看到地面向他扑来,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 B.直升飞机C.直升飞机驾驶员D.自己【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员和伞一起向下运动,现在运动员看到地面在运动,是把自己当做参照物.因为地面和运动员或伞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选D.4.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距离或长度的是()A.B.C.D.【考点】物理常识.【分析】交通标志牌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含义,对我们的安全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根据我们对于各种交通标志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A、图的标志是禁止自行车行驶,是为了安全,与距离或长度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图是挂在桥上的限重标志,是为了桥的安全,与距离或长度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图是禁止鸣笛的标志,是为了减少噪声的污染,与距离或长度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图表示的是此地距广州还有20km,表示的是两地之间的路程,与距离或长度有关,故D 符合题意.故选D.5.有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这个物体的2s内的速度一定是()A.2.5 m/s B.5 m/s C.20 m/s D.40 m/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知道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速度大小;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时间内物体的速度都是相同的进行判断.【解答】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物体的运动速度:v===2.5m/s.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时间内物体的速度都是相同的,所以,该物体在2s内的速度一定是2.5m/s.故选A.6.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较大的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比速度较小的物体所通过的路程()A.长B.短C.二者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D.无法比较【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运动物体经过的路程跟速度、时间同时有关,只有速度大小无法确定物体运动的距离.【解答】解:∵v=,∴s=vt,可见,运动物体经过的路程跟速度、时间同时有关,此时只知道速度大小关系,不知道时间关系,是无法判断物体运动的路程的.故选D.7.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10:3 B.3:10 C.8:15 D.15:8【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已知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及路程关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解答】解:∵v=,∴t=,∴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故选D.8.小王和小强练习敲鼓,小王大力敲,小强用较小的力敲,鼓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考点】响度;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解答】解:由于两个人敲鼓的力不同,所以鼓面振动的幅度也就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选C.9.08年的CCTV青年歌手太奖赛中有道辩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歌手能判断出用哪种乐器演奏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三者均可【考点】音色.【分析】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解答】解:由于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特色不同,所以可以依据音色的不同判断是哪种乐器在演奏.故选B.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分析】一切声音都是振动产生的,但振动产生的声音不一定都被人听到,可能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可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声介质.【解答】解:A、声音在一切固、液、气体介质中都能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B、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产生的,不是舌头,声源位置理解错误,故B错误;C、振动发声可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可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声介质,所以有听不到的可能性,故C错误;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D正确.故选D.11.下图所示的几种测量中,刻度尺放置最符合要求的是()A.B.C.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正确使用刻度尺要牢记以下几点:(1)观察零刻线,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3)零刻线磨损时,要从其他刻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解答】解:A、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此选项错误;B、刻度尺未放正.此选项错误;C、刻度尺左边的零刻线(或其他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此选项错误;D、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且物体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此选项正确.故选D.12.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进行太空行走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的D.宇航员为了省力气【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传播需要媒介,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飞船内有空气,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是真空,所以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故选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3.请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值:(1)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为30 m/s ;(2)人的头发直径约为70 μm ;(3)我们学校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 3 m.【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长度的估测.【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物理量的重要数据、单位的认识;对于速度可以联系生活中常见汽车的速度,同时应注意km/h和m/s的单位换算;对于长度可联系自己所掌握的1m的长度,再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1)由于1m/s=3.6km/h,所以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不可能是30km/h,故应是30m/s;(2)人的头发的直径是用肉眼直接看到的,故其直径不可能是70nm,更不能是70mm,应该是70μm左右;(3)据实际情况可知,我们学校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3m.故答案为:(1)m/s;(2)μm;(3)3;14.两辆汽车一前一后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相同.若以后面的车为参照物,则前面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路边的树是运动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若选取平时我们看上去是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那么我们可以先假设这个参照物是静止的,然后在判断被研究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的运动情况时,我们既要考虑到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速度大小关系,还应该考虑到运动方向的关系,以此做出正确的判断.【解答】解:两车的速度相同,以后面的车为参照物,前面车上的乘客和后面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前面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路边的树与汽车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说路边的树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运动.15.“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这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是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1)“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被研究的物体是卫星,卫星是静止的,必须选择一个和卫星之间位置没有变化的物体做参照物,选择地球为参照物,卫星和地球之间发生了位置没有变化,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2)地球不停的绕太阳运动,卫星也不停的绕太阳运动,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卫星是运动的.故答案为:地球;运动.16.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2:1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2:1 .【考点】速度的计算.【分析】由速度公式可知,时间相同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路程相同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解答】解:(1)时间相同时,路程之比是2:1,所以速度之比为2:1;(2)路程相同时,时间之比是1:2,所以速度之比为2:1;故答案为:2:1;2:1.17.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 5 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10m/s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6.7m/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①已知全程距离和前、后半程所用时间,利用公式V=得到前后半程的运动速度;②已知全程距离和所用时间,利用公式V=得到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前===5m/s;物体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后===10m/s;物体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6.7m/s.故答案为:5;10;6.7m/s.18.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拨动尺子时,尺子会振动发出声音;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发声的音调也不相同;故答案为:振动;音调.19.男低音歌唱时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与女高音相比较,男低音的响度大(填“大”或“小”),女高音的音调高(填“高”或“低”).【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正确区分响度与音调.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是由振幅决定的,而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从听觉上若感觉声音比较尖、细,便是音调高,否则便是音调低.【解答】解:男低音,是指音调低,女高音是指音调高,轻声伴唱,说明女高音的声音比较小,即响度小.而男低音要放声歌唱,所以男低音的响度大.故答案为:大、高.20.夏秋时节来到田野里,耳边会传来悦耳的鸟叫和蛙鸣.青蛙“呱呱”的叫声是由于它的鸣囊在振动.我们根据音色能分辨出鸟叫和蛙鸣.【考点】声音的产生;音色.【分析】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不同的发声体,即使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都相同,但我们仍然能分辨它们,我们分辨声音靠的是音色.【解答】解: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只有当物体振动时才会产生声音.青蛙“呱呱”的叫声是由于它的鸣囊在振动而产生的.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上的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所以我们是根据音色来分辨出鸟叫和蛙鸣的.故答案为振动,音色.21.在学习“有趣的声现象”时,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发生原因的是②;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①.(填序号)【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是因为空气越来越少.可以验证真空不能传声.(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是由于音叉振动造成的.所以可以证明物体振动发出声音.(3)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而且笛子柱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振动频率不断变化,造成音调的改变.所以笛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是指声音的音调不同.故答案为:②;①.三、分析交流:每题4分,共8分.22.我国古代的一部小说里写了这样一件事:某人说去年的一阵大风把我家院内的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墙外了.”在学习了运动学的有关知识后,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理解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答】答:人之所以看到“井”会被“吹到篱笆外去”,说明说这句话的人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井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井是静止的,即一般人不相信一口井会被大风吹到篱笆外去.23.如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李家沱需要多少分钟?【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交通标志牌“40km/h”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过40km/h;“李家沱12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李家沱还有12km;(2)已知汽车的最大速度和到李家沱的距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李家沱需要的时间.【解答】解:(1)标志牌上的数字“40km/h”表示的意思: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李家沱12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李家沱还有12km;(2)∵v=,∴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李家沱至少需要时间:t===0.3h=18min.答:“40km/h”表示该路段汽车速度不能超过40km/h;“李家沱12km”表示标志牌处距李家沱12km;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李家沱需要18min.四、实验探究:每空2分,共18分.24.为测量某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有位同学这样做:先测出整本书的厚度,记为1.78cm,然后翻到书的最后一页,记下页码为356,于是他算得每张纸得厚度为:1.78cm/356=0.005cm.(1)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他把纸的页数当成了纸的张数.(2)这种测量的思路还可以用在哪些地方?请举一例: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1)此题是利用累积法测物体的长度,当一个物体得长度太小无法测量时,可以测量n个相同物体的长度后除以n得一个物体的长度.要注意的是:课本的页码数不是课本的张数,一张纸是两页.(2)在物理中用到累积法来测量的地方很多,例如: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等.【解答】解:(1)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他把纸的页数当成了纸的张数.因为一张纸有两页.(2)利用累积法测量的地方有: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等.故答案为:(1)他把纸的页数当成了纸的张数;(2)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25.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物体的长度是 3.50cm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