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九年级数学下册 27.1 图形的相似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27.2相似三角形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课件人教版
D
l4
B
E
l1
l2 一般到特殊
B
C l3
字母 X 型
归纳
A
D
E
E
D
A
B
C
B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
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
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下图:A DE
ED A
B
C
B
C
“A”型
“X”型
除了刚才的结论,你还能得出△ABC与它平行的线DE 所截得△ADE之间还有什么关系?你能用语言叙述这 个结论?
第二十七章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1课时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知识回顾
(1)相似多边形的判定 (2)什么叫相似比 (3)最简单的相似多边形是什么图形
新课导入
A1
A
要把表示对应角顶点的
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注意
B
C
在△ ABC与△ A1B1C1中
B1
C1
如果 ∠A =∠A1, ∠B =∠B1, ∠C =∠C1,
AB BC AC k A1B1 B1C1 A1C1
∽ 则△ABC 与△A1B1C1 相似,记作△ABC △A1B1C1。
相似的表示方法
符号:∽ 读作:相似于
相似比
A1
A
B
C B1
C1
如果△ABC与△A1B1C1的相似比为( k 如
AB A1B1
=k),
则△A1B1C1与△ABC的相似比为
l1
AB AC
DE DF
,
上 全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重要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重要知识点总结27.1 图形的相似1、相似的定义如果两个图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相似。
(相似的符号:∽)2、相似的判定如果两个多边形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3、相似比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叫相似比。
相似比为1时,相似的两个图形全等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7.2相似三角形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重难点)(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三边对应成比例(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4)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常考题型: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测量塔高、河宽2、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常用模型A字型、8字型、三等角模型3、相似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比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4.多边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27.3位似1、定义: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2、位似的相关性质(1)位似图形的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它们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2)位似多边形的对应边平行或共线。
(3)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4)位似图形的中心可以在任意的一点,不过位似图形也会随着位似中心的位变而位变。
(5)根据一个位似中心可以作两个关于已知图形一定位似比的位似图形,这两个图形分布在位似中心的两侧,并且关于位似中心对称。
★易错点1、位似是一种具有位置关系的相似,所以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必定是相似图形,而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2、两个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只有一个;3、两个位似图形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两侧,也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一侧;4、位似比就是相似比.利用位似图形的定义可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位似;5、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位似。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知识集锦(带答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知识集锦单选题1、如图,△ABC与△A1B1C1位似,位似中心是点O,若OA:OA1=1:2,则△ABC与△A1B1C1的周长比是()A.1:2B.1:3C.1:4D.1:√2答案:A分析:根据位似图形的概念得到ΔABC∽△A1B1C1,AC//A1C1,进而得出ΔAOC∽△A1OC1,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ΔABC与△A1B1C1位似,∴ΔABC∽△A1B1C1,AC//A1C1,∴ΔAOC∽△A1OC1,∴ACA′C′=OAOA′=12,∴ΔABC与△A1B1C1的周长比为1:2,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图形的概念、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位似图形是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是解题的关键.2、一个四边形的各边之比为1∶2∶3∶4,和它相似的另一个四边形的最小边长为5cm,则它的最大边长为()A.10cm B.15cm C.20cm D.25cm答案:C分析:设它的最大边长为x cm,根据相似图形的性质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解:设它的最大边长为x cm,∵两个四边形相似,∴15=4x,解得x=20,即该四边形的最大边长为20cm.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牢记“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相等”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小明周末晚上陪父母在马路上散步,他由灯下A处前进4米到达B处时,测得影子BC长为1米,已知小明身高1.6米,他若继续往前走4米到达D处,此时影子DE长为()A.1米B.2米C.3米D.4米答案:B分析: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DE的长.如图,∵FB∥PA,GD∥PA,∴△CFB∽△CPA,△EGD∽△EPA.∴FBPA =BCAC,GDPA=DEAE.∵FB=GD=1.6米,AB=BD=4米,BC=1米,∴AC=AB+BC=4+1=5(米),AE=AB+BD+DE=4+4+DE=(8+DE)米,∴BCAC =DEAE=15.∴AE=5DE,即8+DE=5DE,解得:DE =2.即此时影长为2米.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是AD 上一点,AE =2ED ,连接BE 交AC 于点G ,延长BE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则BG GF 的值为( )A .23B .12C .13D .34 答案:A分析: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B ∥CD ,则可判断△ABG ∽△CFG ,△ABE ∽△DFE ,于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AE =2ED 即可得结果.解:∵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 ∥CD ,∴△ABG ∽△CFG ,∴BG GF =AB CF ∵△ABE ∽△DFE ,∴AE DE =AB DF ,∵AE=2ED,∴AB=2DF,∴ABCF =23,∴BGGF =23.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解题.5、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沿两长边中点所在的直线对折,如果得到的两个矩形都与原矩形相似,则原矩形长与宽的比是()A.2:1B.1:2C.3:2D.√2:1答案:D分析:表示出对折后的矩形的长和宽,再根据相似矩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比例式,然后求解即可.解:设原来矩形的长为x,宽为y,如图,则对折后的矩形的长为y,宽为x2,∵得到的两个矩形都和原矩形相似,∴x:y=y:x2,解得x:y=√2:1.故选:D.小提示:本题主要利用相似多边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需要熟练掌握.6、如图,△ABC中,DE//FG//BC,且AD:DF:FB=1:1:1,则△ABC被分成的三部分面积之比S1:S2:S3=()A.1∶1∶1B.1∶2∶3C.1∶3∶5D.1:√2:√3答案:C分析:由已知证得△ADE∽△AFG∽△ABC,其相似比分别是1:2:3,则面积的比是1:4:9,可求S1:S2:S3=1:3:5.解:根据DE//FG//BC,得到△ADE∽△AFG∽△ABC,∵AD:DF:FB=1:1:1,∴AD:AF:AB=1:2:3,即△ADE、△AFG、△ABC的相似比是1∶2∶3,∴△ADE、△AFG、△ABC的面积比是1∶4∶9,设△ADE的面积是a,则△AFG的面积是4a,△ABC的面积是9a,则S1=a,S2=4a−a=3a,S3=9a−4a=5a,∴S1:S2:S3=1:3:5.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熟知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还要熟练掌握比例的性质.7、如图,在△APM的边AP上任取两点B,C,过B作AM的平行线交PM于N,过N作MC的平行线交AP于D.若PAPB =43,则PCPD的值为().A .32B .43C .2D .3答案:B分析:根据AM ∥BN ,可以得到PM PN =PA PB =43,再根据MC ∥ND ,即可得到PC PD =PM PN =43. 解:∵AM ∥BN ,∴PM PN =PA PB =43, 又∵MC ∥ND ,∴PC PD =PM PN =43, 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8、在比例尺为1∶1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图距是2cm ,它的实际长度约为( )A .100kmB .2000mC .10kmD .20km答案:B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列出算式,再进行计算即可.解:2÷1100000=200000(cm )=2(km ),答: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2000m .故选:B .小提示:此题考查了比例线段,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单位的换算.9、如图,△ABC与△DEF位似,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3.若△ABC的周长为4,则△DEF的周长是()A.4B.6C.9D.16答案:B分析:根据周长之比等于位似比计算即可.设△DEF的周长是x,∵△ABC与△DEF位似,相似比为2:3,△ABC的周长为4,∴4:x=2:3,解得:x=6,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位似的性质,熟练掌握位似图形的周长之比等于位似比是解题的关键.10、在△ABC中,∠ACB=90°,用直尺和圆规在AB上确定点D,使△ACD∽△CBD,根据作图痕迹判断,正确的是()A.B.C.D.答案:C分析:要使△ACD∽△CBD,则∠ADC=∠CDB,即可推出∠ADC=∠CDB=90°,则CD是AB边的垂线即可,由此求解即可.解:当CD是AB的垂线时,△ACD∽△CBD.∵CD⊥AB,∴∠CDA=∠BDC=90°,∵∠ACB=90°,∴∠A+∠ACD=∠ACD+∠BCD=90°,∴∠A=∠BCD,∴△ACD∽△CBD.根据作图痕迹可知,A选项中,CD是∠ACB的角平分线,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CD不与AB垂直,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CD是AB的垂线,符合题意;D选项中,CD不与AB垂直,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作垂线,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填空题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y轴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C′,使它与△ABC位似,且相似比为3:1.若四边形OA′C′B′是边长为6的菱形,则点A的坐标为______.答案:(√3,1)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3√3,3),通过相似比即可得A的坐标.解:若四边形OA′C′B′是边长为6的菱形,.∵ΔA′B′C′是等边三角形∴∠A′OC′=30°则A′(3√3,3)∵ΔA′B′C′∼ΔABC,且相似比为3:1∴A(√3,1)所以答案是:(√3,1)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位似图形的性质,掌握相关知识并灵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ABC沿AC平到△A'B'C',A'B'交BC于点D,若AC=6,D是BC的中点,则C'C=_____.答案:3分析:证明AA′=CA′=3,即可得出结论;由平移的性质可知:AD′//AB,∵ D的为BC的中点,∴ BD=CD,∵AC=6,∴AA′=CA′=3,∴CC′=AA′=3,所以答案是:3.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13、在Rt△ABC中,∠ACB=90°,AC=6,BC=8,过点B作射线BM∥AC.动点D从点A出发沿射线AC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E 从点C 沿射线AC 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过点E 作EF ⊥AC 交射线BM 于F ,G 是EF 中点,连接DG .设点D 运动的时间为t ,当△DEG 与△ACB 相似且点D 位于点E 左侧时,t 的值为_____________.答案:3或23##23或3分析:若ΔDEG 与ΔACB 相似,分情况讨论,则DE EG =AC BC 或DE EG =BC AC ,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解:如下图:∵EF =BC =8,G 是EF 的中点,∴GE =4.点D 位于点E 左侧时,即AD <AE ,∴3t <6+2t ,解得:t <6,∴DE =AE −AD =6+2t −3t =6−t ,若ΔDEG 与ΔACB 相似,则DE EG =AC BC 或DE EG =BC AC ,∴ 6−t 4=68或6−t 4=86, ∴t =3或t =23所以答案是:3或23.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14、如图,在△ABC 中,AB =8cm ,AC =16cm ,点P 从A 出发,以2cm/s 的速度向B 运动,同时点Q 从C 出发,以3cm/s 的速度向A 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AQ=_______;(2)当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时,运动时间t=________答案:16−3t##−3t+16167秒或4秒分析:(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表示出AQ的长度.(2)此题应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APQ∽△ABC时;②当△APQ∽△ACB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解:(1)由题意可知:AQ=16−3t,(2)连接PQ,∵∠PAQ=∠BAC,∴当APAB =AQAC时,△APQ∽△ABC,即2t8=16−3t16,解得t=167;当APAC =AQAB时,△APQ∽△ACB,即2t16=16−3t8,解得t=4.∴运动时间为167秒或4秒.所以答案是:16−3t;167秒或4秒小提示: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不要漏解.15、如图,AD⊥BC,垂足为C,BF⊥BC,点P为线段BC上一动点,连接AP,过D作DE⊥AP交BF于E,连接PE,若AC=BC=4,CD=1,则PE长的最小值为______.答案:√5分析:设DE 交AP 于点Q ,DE 交BC 于点H ,根据DE ⊥AP ,确定点Q 在以AD 为直径的圆周上运动,得到当点Q 与点P 重合时,PE 最小,此时,点Q 、点P 与点H 重合,取AD 的中点O ,连接OP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P ,再证明△CDP ≌△BPE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答案.解:设DE 交AP 于点Q ,DE 交BC 于点H ,∵DE ⊥AP ,∴∠AQD =∠EQP =90°,∴点Q 在以AD 为直径的圆周上运动,当点Q 与点P 重合时,PE 最小,此时,点Q 、点P 与点H 重合,取AD 的中点O ,连接OP ,∴OA =OD =OP =52,OC =32,∴CP =√OP 2−OC 2=√(52)2−(32)2=2, ∵AD ∥BF ,∴△CPD ∽△BPE ,∵BP =CP =2,∴△CDP ≌△BPE ,∴PE =PD =√CD 2+CP 2=√5,所以答案是:√5.小提示:此题考查图形中的动点问题,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正确理解点Q的位置与点P的位置确定PE的最小值位置是解题的关键.解答题16、已知:a:b:c=3:4:5(1)求代数式3a−b+c2a+3b−c的值;(2)如果3a﹣b+c=10,求a、b、c的值.答案:(1)1013;(2)a=3,b=4,c=5分析:(1)根据比例设a=3k,b=4k,c=5k(k≠0),然后代入比例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2)先设a=3k,b=4k,c=5k(k≠0),然后将其代入3a-b+c=10,即可求得a、b、c的值.(1)∵a:b:c=3:4:5,∴设a=3k,b=4k,c=5k(k≠0),则3a−b+c2a+3b−c =9k−4k+5k6k+12k−5k=10k13k=1013;(2)设a=3k,b=4k,c=5k(k≠0),代入3a﹣b+c=10得:9k-4k+5k=10,解得k=1.则a=3k=3,b=4k=4,c=5k=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利用“设k法”求解更简便.17、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在边AB,AC,BC上,连接DE,EF,已知四边形BFED是平行四边形,DE BC =14.(1)若AB=8,求线段AD的长.(2)若△ADE的面积为1,求平行四边形BFED的面积.答案:(1)2(2)6分析:(1)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证明△ADE∽△ABC,得到DEBC =ADAB即可求出;(2)利用平行条件证明△ADE∽△EFC,分别求出△ADE与△EFC、△ADE与△ABC的相似比,通过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分别求出S△EFC、S△ABC,最后通过S▱BFED=S△ABC−S△EFC−S△ADE求出.(1)∵四边形BFED是平行四边形,∴DE∽BC,∴△ADE∽△ABC,∴DEBC =ADAB,∵DEBC =14,∴ADAB =14,∴AD=14AB=14×8=2;(2)∵四边形BFED是平行四边形,∴DE∽BC,EF∽AB,DE=BF,∴∠AED=∠ECF,∠EAD=∠CEF,∴△ADE∽△EFC∴S△ADES△EFC =(DEFC)2,∵DEBC =14,DE=BF,∴FC =BC −DE =4DE −DE =3DE ,∴DE FC =DE 3DE =13, ∴S △ADE S △EFC =(DE FC )2=(13)2=19,∵△ADE ∽△ABC ,DE BC =14,∴S △ADES △ABC =(DE BC )2=(14)2=116, ∵S △ADE =1,∴S △EFC =9,S △ABC =16,∴S ▱BFED =S △ABC −S △EFC −S △ADE =16−9−1=6.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灵活运用平行条件证明三角形相似并求出相似比是解题关键.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3,点E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靠近点A ),点F 为线段CD 的三等分点(靠近点C ),且CE ⊥AB .将△BCE 沿CE 对折,BC 边与AD 边交于点G ,且DC =DG .(1)证明:四边形AECF 为矩形;(2)求四边形AECG 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7√34分析:(1)由已知可得AE =13AB ,CF =13CD ,能得到AE =CF ,AE ∥CF ,再由CE ⊥AB ,即可证明四边形AECF 为矩形;(2)由折叠可知B 'E =BE =2,求得AB '=1,先证明∠B '=∠B 'GA ,能得到AB '=AG =1,再由AB '∥CD ,得到B ′G CG =AG DG 即B ′G 4−B ′G =13,得到B 'G =1,能得到△AGB '是等边三角形,所求四边形AECG 的面积等于直角三角形EB 'C 与等边三角形AGB '的差.(1)证明:∵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点E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靠近点A),∴AE=1AB,3∵点F为线段CD的三等分点(靠近点C),∴CF=1CD,3∴AE=CF,又∵AE∥CF,∴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CE⊥AB,∴四边形AECF为矩形;(2)∵AB=3,∴AE=CF=1,BE=2,∵将△BCE沿CE对折得到△ECB',∴B'E=BE=2,∴AB'=1,∵DC=DG=3,∴∠DGC=∠DCG,∵BB'∥CD,∴∠DCG=∠B',∴∠B'=∠DGC,∵∠DGC=∠B'GA,∴∠B'=∠B'GA,∴AB'=AG=1,∴DA=BC=B'C=4,∵AB '∥CD ,∴B ′G CG =AG DG , ∴B ′G4−B ′G =13, ∴B 'G =1,∴△AGB '是等边三角形,∴A B '=AG =B 'G =1,作GH ⊥A B '于H ,则AH =12A B '=12,∴GH =√AG 2−GH 2=√32, 在Rt △BCE 中,BC =4,BE =2,∴EC =√BC 2−BE 2=2√3,∴S 四边形AECG=S △EB'C -S △AB 'G =12×2×2√3−12×1×√32=7√34. 小提示: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确定△AGB '是等边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27章 相似 知识点经典讲解
相似图形图形相似的定义:我们把形状相同的图形叫作相似图形。
注意:1、相似图形只针对形状,不谈大小;2、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3、相似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全等图形是特殊的相似图形;4、图形的相似与图形的位置无关。
特殊图形——相似多边形:如果它们的角对应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相似多边形。
图文说明: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1111D C B A ,1A A ∠=∠,1B B ∠=∠,1C C ∠=∠1D D ∠=∠,11111111D A ADD C CD C B BC B A AB === 则四边形ABCD 相似于四边形1111D C B A 相似; 记作:四边形ABCD ∽四边形1111D C B A(注意要把表示对应角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注意: 1、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称为相似比,一般用 k 表示;2、若已知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1111D C B A 的相似是k ,那么四边形1111D C B A 与四边形ABCD 的相似比是k1。
比例线段定义: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即它们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dcb a =(即bc ad =),我们就说这四段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其中a 、b 、c 、d 叫组成比例的项;a 、d 叫比的外项,b 、c 叫比的内项, 当比的内项相等时,即cbb a =或c b b a ::=,线段 b 叫做线段a 和c 的比例中项。
解题策略:1、抓住比的内项乘积等于比的外项乘积,进行一些比的变换; 2、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需要将这四条线段从小到大先排列,再判断前两条线段的比与后两条线段的比是否相等即可;3、成比例的线段是有顺序的,比如:a 、b 、c 、d 是成比例的线段,则只能写成d c b a =,而不能写成cd b a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章相似小结与复习课件(共19张PPT)
而∠AFC=∠BFA,
解析: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通过构造相似 的面积之比为
.
◑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成比例的两三角形相似。
1下2三面给出角C.了一形些关.于相似利的命用题,相其中真似命题三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解答即可.
(2)
;
解:过A点作AH⊥DE,交CF于G,交DE于H. 如图,△ABC 是一块锐角三角形材料,边 BC=120 mm,高 AD=80 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 BC 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 AB、AC 上,这个正方形零
答:电视塔的高DE是33.6 m。
小题热身
要点梳理(五、位似的性质及应用)
1. 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位似图形的个数为 ( C)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知识要点5 5.位似的性质及应用
(1)如果两个图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那么这样的两
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也称为位似比)。 (2)性质: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对
件的边长是多少?
由题意可得△AFG∽△AEH = _________。
◑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下列图形中,属于相似图形的是( )
要点梳理(四、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 AG FG 即 下列图形中,属于相似图形的是( )
如图(1),在 □ABCD 中,点 E 在边 BC 上,BE : EC =
上,已知此人眼睛距地面1.6 ∴ AC2=AD·AB
故球能碰到墙面离地 5.
m,标杆为3.2
m,且BC=1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带答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如图,在四边形ABDC中,不等长的两对角线AD、BC相交于O点,且将四边形ABDC分成甲、乙、丙、丁四个三角形.若OA:OB=OC:OD=2:3,则此四个三角形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与丙相似,乙与丁相似B.甲与丙相似,乙与丁不相似C.甲与丙不相似,乙与丁相似D.甲与丙不相似,乙与丁不相似答案:A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得到即OAOC =OBOD,加上对顶角相等,则可判断△AOB∽△COD;再利用比例性质得到AOOB=OCOD,而∠AOC=∠BOD,所以△AOC∽△BOD.解:∵OA:OB=OC:OD=2:3,即OAOC =OBOD,而∠AOB=∠COD,∴△AOB∽△COD,∵OAOC =OBOD,∴AOOB =OCOD,∵∠AOC=∠BOD,∴△AOC∽△BOD.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2、两个相似六边形,若对应边之比为3:2,则这两个六边形的周长比为()A.9:4B.9:2C.3:1D.3:2答案:D分析:根据相似图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解:因为这两个六边形相似,所以这两个六边形的周长比=对应边之比=3:2,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即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对应边的比是解题的关键.3、若ab =cd=−2,则a−cb−d=()A.−2B.2C.−12D.12答案:A分析:根据ab =cd=−2,可知a=﹣2b,c=﹣2d,将a和c的值代入求值的代数式化简即可.解:∵ab =cd=−2,∴a=﹣2b,c=﹣2d,∴a−cb−d =−2b+2db−d=−2(b−d)(b−d)=−2.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将a和c用b和d正确表示.4、在比例尺为1:50的图纸上,长度为10cm的线段实际长为()A.50cmB.500cmC.150cm D.1500cm答案:B分析:根据成比例线段的性质求解即可.解:∵1:50=10:500,∴长度为10cm 的线段实际长为500cm , 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成比例线段,掌握比例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线段AB 的长为2,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则线段AC 的长可能是( ) A .√5+1B .2﹣√5C .3﹣√5D .√5﹣2 答案:C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点的定义,知AC 可能是较长线段,也可能是较短线段,分别求出即可. 解:分两种情况讨论 (1)如图,∵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B =2, ∴AC =√5−12AB =√5−12×2=√5﹣1, 或如图,AC =2﹣(√5﹣1)=3﹣√5,故选:C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黄金分割的定义,熟记黄金分割的比值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ABC 中,∠ABC =90°,以点A 为圆心,以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交AC 于点D ,连接BD ,再分别以点B ,D 为圆心,大于12BD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AP 交BC 于点E ,连接DE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DE垂直平分AC B.△ABE∽△CBAC.BD2=BC⋅BE D.CE⋅AB=BE⋅CA答案:D分析:根据作图可知AP是∠BAC的角平分线,AB=AD,根据SAS证明△ABE≌△ADE,可得EB=ED,∠ADE=∠ABE=90°,根据面积法可得S△ABES△AEC =12AB⋅BE12AC⋅DE=12AB⋅BE12AB⋅EC,可得ABAC=BEEC即可判断D选项正确,其他选项无法证明.解:根据作图可知AP是∠BAC的角平分线,AB=AD,∴∠EAB=∠EAD,在△ABE与△ADE中,{AE=AE∠EAB=∠EADAB=AD,∴△ABE≌△ADE,∴EB=ED,∵∠ABC=90°,∴∠ADE=∠ABE=90°,∴BE⊥AB,ED⊥C,∵S△ABES△AEC =12AB⋅BE12AC⋅DE=12AB⋅BE12AB⋅EC,∴ABAC =BEEC,即CE⋅AB=BE⋅CA.A,B,C选项无法证明.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作角平分线,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面积公式,证明两三角形相似,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理解基本作图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AG:GD=3:1,BD:DC=2:3,则AE:EC的值是()A.8:7B.6:5C.3:2D.8:5答案:B分析:过点作DF∥BE交AC于点F,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分别求出CFFE =CDDB=32,AEFE=AGGD=3,进而得到答案.解:如图,过点作DF∥BE交AC于点F,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则CFEF =CDDB=32,AEEF=AGGD=3,∴CF=32EF,AE=3EF∴EC=CF+EF=52EF∴AE∶EC=3EF∶52EF=6:5,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灵活运用定理、找准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l1∥l2∥l3,若ABBC =23,DF=15,则EF=()A.5B.6C.7D.9答案:D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ABBC =DEEF,根据题意,DE=DF−EF,进而求解.∵l1∥l2∥l3,∴ABBC =DEEF.∵ABBC =23,∴DEEF =23,∵DE=DF−EF,DF=15,∴15−EFEF =23,∴EF=9.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灵活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9、如图,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BC),且BC=2,则AB的长为()A.2√5+2B.2√5﹣2C.√5+1D.√5﹣3答案:C分析:黄金分割比定理: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较长的线段为全线段与较短线段的比例中项,这样的线段分割叫做黄金分割,它们的比值为√5−12,叫黄金分割比,由此进行求解即可.解: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BC=2 ,AC<BC∴ACBC =BCAB=√5−12∴AC=2×√5−12=√5−1∴AB=AC+BC=√5−1+2=√5+1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黄金分割定理,理解黄金分割定理的概念,熟悉比值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点D、E分别在△ABC的边AB、BC上,下列条件中一定能判定DE∥AC的是()A.ADDB =BECEB.BDAD=BEECC.ADAB=CEBED.BDBA=DEAC答案:B分析: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A.由ADDB =BECE,不能得到DE∥BC,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由BDAD =BEEC,能得到DE∥BC,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由ADAB =CEBE,不能得到DE∥BC,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由BDBA =DEAC,不能得到DE∥B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填空题11、如图,在△ABC中,点E在BC上,且BE=3EC.D是AC的中点,AE、BD交于点F,则AFEF的值为______.答案:43分析:过E点作EH∥AC交BD于点H,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由EH∥CD得到EHCD =34,由于AD=CD,则EH AD =34,然后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AFEF的值.过E点作EH∥AC交BD于点H,如图:∵EH∥AC,∴EHCD =BEBC,∵BE=3EC,∴EHCD =3CE4CE=34,∵D为AC的中点,∴AD=CD,∴EHCD =EHAD=34,∵EH∥AD,∴AFEF =ADEH=43.故答案为43.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12、如图是测量河宽的示意图,AE与BC相交于点D,∠B=∠C=90°,测得BD=120m,DC=60m,EC=50m,求得河宽AB=______m.答案:100分析:由两角对应相等可得△BAD∽△CED,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两岸间的大致距离AB的长.解:∵∠ADB=∠EDC,∠ABC=∠ECD=90°,∴△ABD∽△ECD,∴ABEC =BDCD,即AB=BD×ECCD,解得:AB=120×5060=100(米).故答案为100.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13、如图,矩形ABCD中,AB=6,BC=8,对角线BD的垂直平分线EF交AD于点E、交BC于点F,则线段EF的长为 __.答案:152##7.5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BD,证明△BOF∽△BC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比例式,求出EF即可.解: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90°,又AB=6,AD=BC=8,∴BD=√AB2+AD2=10,∵EF是BD的垂直平分线,∴OB=OD=5,∠BOF=90°,又∠C=90°,∴ΔBOF∽ΔBCD,∴OFCD =BOBC,∴OF6=58,解得,OF=154,∵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90°,∴∠EDO=∠FBO,∵EF是BD的垂直平分线,∴BO=DO,EF⊥BD,在ΔDEO和ΔBFO中,{∠EDO=∠FBOBO=DO∠EOD=∠FOB,∴ΔDEO≅ΔBFO(ASA),∴OE=OF,∴EF=2OF=15.2.所以答案是:152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矩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矩形的四个角是直角、对边相等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在▱ABCD中,点E在AB上,CE,BD交于点F,若AE:BE=4:3,且BF=2,则DF=_________.答案:143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B∥CD,AB=CD,继而可判定△BEF∽△DC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BF:DF=BE:CD问题得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AE:BE=4:3,∴BE:AB=3:7,∴BE:CD=3:7.∵AB∥CD,∴△BEF∽△DCF,∴BF:DF=BE:CD=3:7,即2:DF=3:7,∴DF=14.3故答案为14.3小提示: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判定△BEF∽△DCF,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求解.15、如图,已知AB、CD、EF都与BD垂直,垂足分别是B、D、F,且AB=1,CD=3,则EF的长为_______.答案:34分析:易证△DEF∽△DAB,△BEF∽△BC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FAB =DFDB,EFCD=BFBD,从而可得EFAB+EFCD=BF BD +DFBD=1,然后把AB=1,CD=3代入即可求出EF的值.解:∵AB、CD、EF都与BD垂直,∴AB∥CD∥EF,∴△DEF∽△DAB,△BEF∽△BCD,∴EFAB =DFDB,EFCD=BFBD,∴EFAB +EFCD=BFBD+DFBD=1,∵AB=1,CD=3,∴EF1+EF3=1,∴EF=34,所以答案是:34.小提示: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解答题16、如图,小明同学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纸板DEF测量树的高度AB,他调整自己的位置,设法使斜边DF保持水平,并且边DE与点B在同一直线上、已知纸板的两条边DF=0.5m,EF=0.3m,测得边DF离地面的高度AC =1.5m,CD=10m,求树高AB.答案:树高AB是9米分析:先证得△DEF∽△DCB,可得BCEF =DCDE,再由勾股定理可得DE=0.4m,可得BC=7.5m,即可求解.解:∵∠DEF=∠BCD=90°,∠D=∠D,∴△DEF∽△DCB,∴BCEF =DCDE,∵DF=0.5 m,EF=0.3 m,AC=1.5m,CD=10 m,由勾股定理得DE=√DF2−EF2=0.4 m,∴BC0.3=100.4,∴BC=7.5m,∴AB=AC+BC=1.5+7.5=9(m),答:树高AB是9m.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ΔABC内接于⊙O,∠CBG=∠A,CD为直径,OC与AB相交于点E,过点E作EF⊥BC,垂足为F,延长CD交GB的延长线于点P,连接BD.(1)求证:PG与⊙O相切:(2)若EFAC =58,求BEOC的值;(3)在(2)的条件下,若⊙O的半径为4,PD=OD,求EC的长.答案:(1)见解析;(2)54;(3)6−√13.分析:(1)要证PG与⊙O相切只需证明∠OBG=90°,由∠BAC与∠BDC是同弧所对圆周角且∠BDC=∠DBO可得∠CBG=∠DBC,结合∠DBC+∠OBC=90°即可得证;(2)求BEOC需将BE与OC或OC相等线段放入两三角形中,通过相似求解可得,作OM⊥AC、连接OA,证△BEF∽△OAM得EFAM =BEOA,由AM=12AC、OA=OC知EF12AC=BEOC,结合EFAC=58即可得;(3)Rt△DBC中求得BC=4√3、∠DCB=30°,在Rt△EFC中设EF=x,知EC=2x、FC=√3x、BF=4√3﹣√3x,继而在Rt△BE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的,从而得出答案.(1)证明:如图,连接OB,∵OB=OD,∴∠BDC=∠DBO,∵∠BAC=∠GBC、∠BDC=∠BAC,∴∠GBC=∠BDC,∵CD是⊙O的直径,∴∠DBC=90°,∴∠DBO+∠OBC=90°,∴∠GBC+∠OBC=90°,∴∠GBO=90°,∴PG与⊙O相切;(2)解:过点O 作OM ⊥AC 于点M ,连接OA ,∵OC =OA ,OM ⊥AC ,∴∠AOM =∠COM =12∠AOC ,∵ AC ⌢=AC ⌢,∴∠ABC =12∠AOC ,∴∠EBF =∠AOM ,又∵∠EFB =∠OMA =90°,∴ΔBEF ∽ΔOAM ,∴ EF AM =BE OA ,∵AM =12AC ,OA =OC ,∴ EF 12AC =BE OC ,又∵ EF AC =58,∴ BE OC =2×EF AC =2×58=54;(3)解:∵PD =OD ,∠PBO =90°,∴BD =OD =4,在RtΔDBC中,BC=√CD2−BD2=√82−42=4√3,又∵OD=OB,∴ΔDOB是等边三角形,∴∠DOB=60°,∵∠DOB=∠OBC+∠OCB,OB=OC,∴∠OCB=12∠DOB=30°,∴EC=2EF,由勾股定理FC=√EC2−EF2=√4EF2−EF2=√3EF ∴设EF=x,则EC=2x、FC=√3x,∴BF=4√3−√3x,∵BEOC =54,且OC=4,∴BE=5,在RtΔBEF中,BE2=EF2+BF2,∴25=x2+(4√3−√3x)2,整理得4x2−24x+23=0△=242-16×23=208>0解得:x=24±4√132×4=6±√132,∵6+√132>4,舍去,∴x=6−√132,∴EC=6−√13.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圆的综合问题,涉及圆周角定理、圆心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等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性质与定理进行解题是关键.18、如图,矩形ABCD中,点E在DC上,DE=BE,AC与BD相交于点O.BE与AC相交于点F.(1)若BE平分∠CBD,求证:BF⊥AC;(2)找出图中与△OBF相似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3)若OF=3,EF=2,求DE的长度.答案:(1)证明见解析(2)△ECF,△BAF与△OBF相似,理由见解析(3)3+√19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找到相应的角度相等即可得出;(3)根据△OBF∽△ECF得出3OA=2BF+9,根据△OBF∽△BAF得出BF2=3(OA+3),联立方程组求解即可.(1)证明: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矩形,∴∠2=∠3=∠4,∵DE=BE,∴∠1=∠2,∴∠1=∠3,又∵BE平分∠DBC,∴∠1=∠6,∴∠3=∠6,又∵∠3与∠5互余,∴∠6与∠5互余,∴BF⊥AC;(2)解:△ECF,△BAF与△OBF相似.理由如下:∵∠1=∠2,∠2=∠4,∴∠1=∠4,又∵∠OFB=∠BFO,∴△OBF∽△BAF,∵∠1=∠3,∠OFB=∠EFC,∴△OBF∽△ECF;(3)解:∵△OBF∽△ECF,∴EFOF =CFBF,∴23=CFBF,∴3CF=2BF,∵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相互平分,图中OA=OC=OF+FC=3+FC,∴3OA=2BF+9①,∵△OBF∽△BAF,∴OFBF =BFAF,∴BF2=OF⋅AF,∵在矩形ABCD中AF=OA+OF=OA+3,∴BF2=3(OA+3)②,由①②,得BF=1±√19(负值舍去),∴DE=BE=2+1+√19=3+√19.小提示:本题考查矩形综合问题,涉及到矩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度的互余关系、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知识点总结(超全)(带答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DEF和△ABC是位似图形,点O是位似中心,点D,E,F分别是OA,OB,OC的中点,若△DEF的面积是2,则△ABC的面积是( )A.2B.4C.6D.8答案:D分析:先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到DE=12AB,从而得到相似比,再利用位似的性质得到△DEF∽△ABC,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求解即可.∵点D,E分别是OA,OB的中点,∴DE=12AB,∵△DEF和△ABC是位似图形,点O是位似中心,∴△DEF∽△ABC,∴SΔDEFSΔABC =1 4,∴△ABC的面积=2×4=8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2、下列图形中不一定相似的是()A.两个矩形B.两个圆C.两个正方形D.两个等边三角形答案:A分析:两个多边形相似,是指边数相同的两个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根据此定义即可判断.A、两个矩形不一定相似,由于对应边不一定成比例,故符合题意;B、两个圆一定相似,故不满足题意;C、根据两个图形相似的定义,两个正方形相似,故不满足题意;D、根据两个图形相似的定义,两个等边三角形相似,故不满足题意;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两个图形的相似,关键是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3、如图所示,网格中相似的两个三角形是()A.①与②B.①与③C.③与④D.②与③答案:B分析:分别根据网格的特点求得各三角形三边的长,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判断两三角形相似即可.解:根据网格的特点,①号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2,√10,②号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5,3,③号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2√2,2√5,④号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3,√17,∵√22=2√2=√102√5√22,∴①与③相似,故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正确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网格中判断相似三角形,分别求得各三角形的边长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所示,某校数学兴趣小组利用标杆BE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已知标杆BE高1.5m,测得AB=1.2m,BC=12.8m,则建筑物CD的高是( )A .17.5mB .17mC .16.5mD .18m答案:A分析:先求得AC ,再说明△ABE ∽△ACD ,最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方程解答即可.解:∵AB =1.2m ,BC =12.8m∴AC=1.2m+12.8m=14m∵标杆BE 和建筑物CD 均垂直于地面∴BE//CD∴△ABE ∽△ACD∴AB BE =AC CD ,即1.21.5=14CD ,解得CD=17.5m . 故答案为A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正确判定相似三角形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方程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已知线段AB 的长为2厘米,点P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线段PB 的长是( )A .√5−12B .√5−1或3−√5C .3−√5D .√5−1答案:B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的定义和黄金比值√5−12,分PB 为较长线段和PB 为较短线段求解即可.解:∵线段AB 的长为2厘米,点P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PB = √5−12AB = √5−12×2=√5−1,或PB =2-(√5−1)=3−√5,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黄金分割的定义: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CB (AC >BC ),且AC 为AB 和BC 的比例中项(即AB:AC=AC:BC),叫做把线段AB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C= √5−12AB,熟记黄金比值√5−12是解答的关键.6、如图,△ABC与△A1B1C1位似,位似中心是点O,若OA:OA1=1:2,则△ABC与△A1B1C1的周长比是()A.1:2B.1:3C.1:4D.1:√2答案:A分析:根据位似图形的概念得到ΔABC∽△A1B1C1,AC//A1C1,进而得出ΔAOC∽△A1OC1,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ΔABC与△A1B1C1位似,∴ΔABC∽△A1B1C1,AC//A1C1,∴ΔAOC∽△A1OC1,∴ACA′C′=OAOA′=12,∴ΔABC与△A1B1C1的周长比为1:2,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图形的概念、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位似图形是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等腰△ABC中,∠ABC=∠ACB=α,BC=12,点D是边AB上一点,且BD=4,点P是边BC上一动点,作∠DPE=α,射线PE交边AC于点E,当CE=9时,则满足条件的P点的个数是()A.1B.2C.3D.以上都有可能答案:A分析:由已知得∠ABC=∠ACB=α,再证明∠EPC=∠PDB,则可判断△PDB∽△EPC,利用相似比得到BD:PC =PB:CE,设PB=x,则PC=10﹣x,CE=9时,所以x2﹣12x+36=0,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得到Δ=0,即原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即可选出答案.解:∵△ABC为等腰三角形,∴∠ABC=∠ACB=α,∵∠DPC=∠B+∠PDB,即∠DPE+∠EPC=∠B+∠PDB,而∠DPE=α,∴∠EPC=∠PDB,而∠ABC=∠ACB,∴△PDB∽△EPC,∴BDPC =PBCE,设PB=x,则PC=12﹣x,当CE=9时,∴412−x =x9,∴x2﹣12x+36=0,∵Δ=(﹣12)2﹣4×36=0,原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点P有且只有一个,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8、如图,直线AB ∥CD ∥EF ,若AC =3,CE =4,则BD BF 的值是( )A .34B .43C .37D .47 答案:C分析: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直接得到答案.解:∵AB ∥CD ∥EF∴BD BF =AC AE ∵AC =3,CE =4∴BD BF =37, 故选C .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9、神奇的自然界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动物学家在鹦鹉螺外壳上发现,其每圈螺纹的直径与相邻螺纹直径的比约为0.618.这体现了数学中的( )A .平移B .旋转C .轴对称D .黄金分割答案:D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的定义即可求解.解:动物学家在鹦鹉螺外壳上发现,其每圈螺纹的直径与相邻螺纹直径的比约为0.618.这体现了数学中的黄金分割.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黄金分割的定义,黄金分割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为√5−12,约等于0.618,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熟知黄金分割的定义是解题关键.10、若ab =cd=−2,则a−cb−d=()A.−2B.2C.−12D.12答案:A分析:根据ab =cd=−2,可知a=﹣2b,c=﹣2d,将a和c的值代入求值的代数式化简即可.解:∵ab =cd=−2,∴a=﹣2b,c=﹣2d,∴a−cb−d =−2b+2db−d=−2(b−d)(b−d)=−2.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将a和c用b和d正确表示.填空题11、如图,已知△ABC与△DEF位似,位似中心为O,且△ABC的面积与△DEF的面积之比是16:9,则AO:OD=_____.答案:4:3##43分析:根据位似图形具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果.解:∵△ABC与△DEF位似,位似中心为O,且△ABC的面积与△DEF的面积之比是16:9,∴AO:OD=4:3,所以答案是:4:3.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正确掌握位似变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已知一组平行线a//b//c,被直线m、n所截,交点分别为A、B、C和D、E、F,且AB=3,BC=4,EF=4.8,则DE的长为__.答案:3.6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列出比例式,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解:∵a∥b∥c,∴DEEF =ABBC,即DE4.8=34,∴DE=3.6,所以答案是:3.6.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择比例式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在△ABC中,AB=8cm,BC=16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运动,速度为2cm/s;动点Q 从点B开始沿BC边运动,速度为4cm/s;如果P、Q两动点同时运动,那么经过______秒时△QBP与△ABC 相似.答案:0.8或2##2或0.8分析:设经过t秒时,△QBP与△ABC相似,则AP=2tcm,BP=(8−2t)cm,BQ=4tcm,利用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进行分类讨论:BPBA =BQBC时,△BPQ∽△BAC,即8−2t8=4t16;当BPBC=BQ BA 时,△BPQ∽△BCA,即8−2t16=4t8,然后解方程即可求出答案.解:设经过t秒时,△QBP与△ABC相似,则AP=2tcm,BP=(8−2t)cm,BQ=4tcm, ∵∠PBQ=∠ABC,∴当BPBA =BQBC时,△BPQ∽△BAC,即8−2t8=4t16,解得:t=2;当BPBC =BQBA时,△BPQ∽△BCA,即8−2t16=4t8,解得:t=0.8;综上所述:经过0.8s或2s秒时,△QBP与△ABC相似,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两组对应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题意列出方程求解.14、已知a2=b3=c5,则a+bc的值为_____.答案:1分析:由比例的性质,设a2=b3=c5=k,则a=2k,b=3k,c=5k,然后代入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解:根据题意,设a2=b3=c5=k,∴a=2k,b=3k,c=5k,∴a+bc =2k+3k5k=1,所以答案是:1.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比例的性质进行解题.15、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且ADDB =32,AEEC=12,射线ED和CB的延长线交于点F,则FBFC的值为________.答案:13分析:过B作BG∥AC交EF于G,得到△DBG∽△ADE,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GAE =BDAD=23,推出BG:CE=13,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过B作BG∥AC交EF于G,∴△DBG∽△DAE,∴BGAE =BDAD=23,∵AEEC =12,∴BGCE =13,∵BG∥AC,∴△BFG∽△CFE,∴BFFC =BGCE=13.故答案是:13.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解答题16、如图,BD,AC相交于点P,连接AB,BC,CD,DA,∠DAP=∠CBP.(1)求证:△ADP∽△BCP;(2)直接回答△ADP与△BCP是不是位似图形;(3)若AB=8,CD=4,DP=3,求AP的长.答案:(1)见解析;(2)不是位似图形;(3)6分析:(1)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2)根据位似图形的定义判断,即可;(3)根据△ADP∽△BCP,得到APDP =BPCP,再证明△APB∽△DP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出比例式,代入计算得到答案.(1)证明:∵∠DAP=∠CBP,∠DPA=∠CPB,∴△ADP∽△BCP.(2)解:△ADP与△BCP不是位似图形.理由是: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ADP与△BCP的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个点,∴△ADP与△BCP不是位似图形.(3)解:∵△ADP∽△BCP,∴APDP =BPCP,∵∠APB=∠DPC,∴△APB∽△DPC,∴APPD =ABCD,∴AP3=84,解得AP=6.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变换的概念、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7、已知线段a、b满足a:b=3:2,且a+2b=28(1)求a、b的值.(2)若线段x是线段a、b的比例中项,求x的值.答案:(1)a=12,b=8;(2)x=4√6.分析:(1)利用a:b=3:2,可设a=3k,b=2k,则3k+4k=28,然后解出k的值即可得到a、b的值;(2)根据比例中项的定义得到x2=ab,即x2=96,然后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解.解:(1)∵a:b=3:2∴设a=3k,b=2k,∵a+2b=28,∴3k+4k=28,∴k=4,∴a=12,b=8;(2)∵x是a:b的比例中项,∴x2=ab=96,∵x是线段,x>0,∴x=4√6.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比例线段,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即它们的长度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a:b=c:d(即ad=bc),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意利用代数的方法解决较为简便.18、已知△OA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将△ABO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90°得△OA1B1;(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OA1B1在原点异侧按位似比2:1进行放大得到△OA2B2.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先找到A、B的对应点A1、B1,然后顺次连接O、A1、B1即可;(2)先找到A1、B1的对应点A2、B2,然后顺次连接O、A2、B2即可;.(1)解:如图所示,△OA1B1即为所求;(2)解:如图所示,△OA2B2即为所求.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再坐标系中画旋转图形,画位似图形,熟知画旋转图形和画位似图形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三角形》教材梳理
知识·巧学一、相似三角形1.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例如:在△ABC 与△A′B′C′中,如果∠A=∠A′,∠B=∠B′,∠C=∠C′,k A C CAC B BC B A AB =''=''='',则△ABC 与△A′B′C′相似. 2.记作△ABC ∽△A′B′C′,相似比为k. 3.读作△ABC 相似于△A′B′C′.4.这里要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对应相等的角的顶点是对应点.以一对对应顶点为端点的边是对应边,也可以说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 二、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1.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截出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1)平行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形状相同.如图27.2-1,DE ∥BC ,直线DE 的位置有三种,总有△ABC ∽△ADE.图27.2-1(2)如图,DE 在AB 、AC(或它们的延长线)上截得的线段成比例, 即∵DE ∥BC,∴ECAEBD AD =. (3)用几何画板演示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构成的相似关系,操作步骤如下: ①新建几何画板文件;②选取“画点”工具画三个点;③选中这三个点,由菜单“作图”→“画直线”,可以画出经过这三点的直线,标上标签; ④选取“画点”工具,在直线AB 上作点D ,标上标签;⑤选中点D 和直线AB ,由菜单“作图”→“平行线”,可以画出经过点D 的AB 的平行线,选取平行线与直线AC 的交点,标上标签E ; ⑥隐藏直线AB 、BC 、CA 、DE ;⑦用“画线段”工具,分别作线段AB 、BC 、CA 、AD 、AE 、DE(△ABC 的三边用粗线,AD 、AE 用虚线,DE 用细线表示);⑧选中线段AB 、BC 、CA 、AD 、AE 、DE ,由菜单“度量”→“长度”,量出△ABC 和△ADE 的边长(还可以计算各内角的度数);⑨由菜单“度量”→“计算”,分别计算两个三角形对应边的比.拖动点D ,就能看到点D 在AB 上自由的移动,同时DE 也始终保持与BC 平行(内错角相等),△ADE 各边的长度不断变化,但两个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不变(如图27.2-2).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根据定义判定.判定两个多边形相似的条件是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两条缺一不可.但是,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有其特殊性,可以适当减少一些条件.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如图27.2-3).图27.2-3(1)这个比就是相似比.等边三角形都是相似三角形.(2)把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先都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最短边与最短边对应,最长边与最长边对应,来计算它们的比值 (作分子的都是同一个三角形的边,同样,作分母的都是另一个三角形的边);只要三个比值都相等,就可断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了. 辨析比较 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 相仿. 当k=1时,即三组边对应相等时,两三角形全等.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图27.2-4(1)如图27.2-4,在△ABC 和△A′B′C′中,k A C CAB A AB =''='',∠A=∠A′, 求证:△ABC ∽△A′B′C′.证明:在线段A′B′(或它的延长线)上截取A′D=AB ,过点D 作DE ∥B′C′,交A′C′于 点E ,则△A′DE ∽△A′B′C′.∴.A C EA CB DE B A D A '''=''=''' ∵A′D=AB ,∴.B A BA B A D A '''=''' ∵k A C CA B A AB =''='',∴A C CAA C E A ''='''..∴A′E=AC. 又∵∠A=∠A′,∴△A′DE ∽△ABC. ∴△ABC ∽△A′B′C′.(2)等腰直角三角形都是相似形.(3)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 相仿.一定是夹角相等,非夹角不能判定相似(如图27.2-5).图27.2-55.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1)这是识别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最简单方法.(2)只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但一定相似. (3)特殊三角形的相似.①有一个锐角相等的直角三角形相似; ②顶角(或底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相似. 四、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1.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2.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对应高之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五、跟相似有关的主要结论上述结论可以由圆周角、弦切角等构成相似三角形得到.2.射影定理(见第29.1《问题·探究》)图27.2-10 如图27.2-10,在Rt △ABC 中,∠C=90°,CD ⊥AB ,垂足为D , 求证:(1)AC 2=AD·AB ;(2)AB 2=BD·AB ;(3)CD 2=AD·BD. 证明:∵∠A+∠B=90°,∠A+∠ACD=90°, ∴∠B=∠ACD.在Rt △ACD 与Rt △ABC 中,∵∠B=∠ACD ,∠ACB=∠ADC=90°, ∴ Rt △ABC ∽Rt △ACD. ∴ADACAC AB ,即AC 2=AD·AB. 类似地,可证Rt △ABC ∽Rt △CBD ,Rt △ACD ∽Rt △CBD. 于是有AB 2=BD·AB ,CD 2=AD·BD.3.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和两条邻边成比例.已知△ABC 中,∠BAD=∠DAC ,AD 交BC 于D.求证:ACABDC BD =图27.2-11证明:过C 作DA 的平行线CE 交BA 延长线于E(如图27.2-11). ∵CE ∥DA ,∴AEBADC BD =. 又∵∠E=∠BAD ,∠ACE=∠DAC ,∠BAD=∠DAC ,∴ ∠E=∠ACE.∴AC=AE. 代入上面的比例式,得ACABDC BD =. 六、相似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进行测量、计算那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和距离. 要点提示 太阳光下,同一时刻不同物体及影长与光线构成的三角形是相似的. 知识拓展 视点、视线、盲区: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由视点发出的线称为视线,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 问题·探究问题1 相似三角形高之比等于相似比吗?导思:如图27.2-12所示,如果△ABC ∽△A′B′C′,AD 是BC 边上的高,A′D′是B′C′边上的高,且k B A AB ='',可以猜想k D A AD=''.图27.2-12探究:猜想要经过证明才能作为结论使用. 老师:通过三角形相似证明比例式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先要看所证的比例式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这里AD 、A′D′分别是在Rt △ABD 与Rt △A′B′D′中,只需要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要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具备了哪些条件,还差哪些条件?丁婷: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对直角相等,还差一对锐角相等,但从问题的已知条件△ABC ∽△A′B′C′看,知道∠B=∠B′,所以可以先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得到一组角相等,从而为证另一对三角形相似提供了一个条件,证明过程如下: 证明:∵△ABC ∽△A′B′C′, ∴∠B=∠B′.又∵AD 是BC 边上的高,A′D′是B′C′边上的高, ∴∠ADB=∠A′D′B′=90°. ∴△ABD ∽△A′B′D′.∴k D A ADB A AB =''=''. 老师:请大家用语言来总结这个结论.李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丁聪:我认为还可以总结得更一般些: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的比都等于相似比.老师:首先对这种思考方式表示赞赏,非常不错.但要说明的是,根据一些特殊的结论来进行推广,属于我们合情推理的一部分,但这种推理有些是正确的,而有些会产生错误.能不能再举例子说明你们这个结论的正确性?余童:还有对应角平分线与中线可以用来证明这个结论. 老师:好的,来看一看,如何证明? (上述结论都可以证明)问题2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等图形,它们各自能相似吗?如果不相似,添加几个条件就可以判断它们相似呢?导思: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定义,需要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判定.在判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作对角线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探索. 探究:从特殊图形入手,逐渐减少对应条件. (1)角的条件:①矩形(含正方形)的角都相等;②平行四边形(含菱形)以及等腰梯形只要有一个内角相等,其它的三个角也就对应相等了. (2)边的条件:①两个菱形(含正方形)的边都是对应成比例的; ②平行四边形(含矩形)需要知道两邻边对应成比例; ③等腰梯形需要知道腰、上底、下底三边的比是否相等.结论:(1)有一个角对应相等,并且两邻边的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相似; (2)两邻边的比相等的矩形相似; (3)有一个角对应相等的菱形相似; (4)任意正方形相似;(5)有一个角对应相等,并且腰、上底、下底长的比都相等的等腰梯形相似. 典题•热题例1 (2006辽宁大连中考) 如图27.2-13,若A 、B 、C 、D 、E 、F 、G 、H 、O 都是5×7方格纸中的格点,为使△DME ∽△ABC ,则点M 应是F 、G 、H 、O 点中的( ) A.F B.G C.H D.O图27.2-13思路解析:在格点中可以知道三角形的边长和大致形状,本题中,△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它相似的△DME 也必须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各选项中,只有点G 符合要求. 答案:B变式方法 在格点中给定一组三角形,判定哪些相似.如图27.2-14,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l ,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 相似的是( )图27.2-14同一个三角形中把边长按大小顺序排列,分别与△ABC 的三边比较,若它们的比相同,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选B.例 2 (2006浙江嘉兴中考) 如图27.2-15,∠C=∠E=90°,AC=3,BC=4,AE=2,则AD=_________.图27.2-15思路解析:图中Rt △ABC ∽Rt △ADE ,写出已知线段和所求线段的有关比例式. ∵∠CAB=∠DAE ,∴Rt △ABC ∽Rt △ADE.∴AC ∶AE=AB ∶AD. 在Rt △ABC 中,AB 2=BC 2+AC 2,所以AB=5. 把AC=3,AE=2,AB=5代入比例式,得AD=310. 答案:310 深化升华 用相似性质计算线段长时,一定要注意线段的对应;计算中,只需选定与已知线段和所求线段有关的比例式.例3 如图27.2-16,小明在打网球时,使球恰好能打过网,而且落在离网5米的位置,求球拍击球的高度.图27.2-16图27.2-17思路解析:把三角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结合图形,标上相应的字母;根据题目的意思,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运用相似三角形的边对应成比例就可以求出这个高度了. 解:如图27.2-17所示,分别用BD 表示球网,CE 表示球拍的高度,∵∠A=∠A(公共角),∠ABD=∠ACE=90°,∴△ABD ∽△ACE(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CE BD AC AB =,即h8.01055=+. 解得h=2.4(米).答:球拍击球的高度为2.4米.误区警示 本题中不要把BC 当作是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常见错误:图27.2-18如图27.2-18,∵ DE ∥BC ,∴BCDEEC AE BD AD ==. 错误原因是把BD 、EC 作为三角形的对应边了.例4 (2006北京中考) 如图27.2-19,在⊙O 中,弦AC 与BD 交于E ,AB=6,AE=8,ED=4,求CD 的长.图27.2-19思路解析: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本题中,△ABE ∽△DCE ,列出比例式.解:∵弦AC 与BD 交于E ,所以A 、B 、C 、D 是⊙O 上的点,∴∠B=∠C ,∠A=∠D(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ABE ∽△DCE. ∴DE AE AC AB =.∴486=DC .∴CD=3. 深化升华 在圆的问题中,有关比例线段问题都可以用圆周角、弦切角转化为相似三角形问题(见本节“知识·巧学”第五点)例5 (2006湖北武汉中考) 如图27.2-20,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G ,E 为AD 的中点,连接BE 交AC 于点F ,连接FD ,若∠BFA=90°,则下列四对三角形:①△BEA 与△ACD ;②△FED 与△DEB ;③△CFD 与△ABG ;④△ADF 与△CFB.其中相似的为( )A.①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图27.2-20 图27.2-21思路解析:本题涉及的三角形较多,其中由矩形的性质可以得到有两组全等形,另外较特殊的是直角三角形.①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得到几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相等,因此图中的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的. ②由Rt △BEA ∽Rt △AEF ,得到EFAEAE BE =,因为E 为AD 的中点,所以AE=ED ,则EFEDED BE =, 在△FED 与△DEB 中,因为EDBFEF ED =,∠FED=∠DEB ,所以△FED ∽△DEB. ③根据△FED ∽△DEB ,得到∠EDF=∠EBD ,它们的余角相等(∠FDC=∠BGA),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FCD=∠BAG ,所以△CFD ∽△ABG . ④△ADF 与△CFB 的形状不同,不能相似. 答案:D深化升华 ①如图27.2-21,若DE 2=EF·EB 时,则△DFE ∽△EBD ; ②比例中项问题通常换成比例式,转化为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线段的比.例6 (2006安徽中考) 汪老师要装修自己带阁楼的新居(图27.2-22,右图为新居剖面图),在建造客厅到阁楼的楼梯AC 时,为避免上楼时墙角F 碰头,设计墙角F 到楼梯的竖直距离FG 为1.75 m.他量得客厅高AB=2.8 m ,楼梯洞口宽AF=2 m ,阁楼阳台宽EF=3 m.请你帮助汪老师解决下列问题:(1)要使墙角F 到楼梯的竖直距离FG 为1.75 m ,楼梯底端C 到墙角D 的距离CD 是多少米? (2)在(1)的条件下,为保证上楼时的舒适感,楼梯的每个台阶高小于20 cm ,每个台阶宽要大于20 cm, 问汪老师应该将楼梯建几个台阶?为什么?图27.2-22思路解析:根据图中的字母与尺寸,把实际问题数学化.本题的数据集中在△ABC 和△GFA 中,可以看出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的,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台阶宽度之和等于楼梯的总长,高度之和等于楼梯的总高,根据题目中的要求,可以列出不等式组,用不等式组解决问题.解:(1)根据题意,有AF ∥BC ,∴∠ACB=∠GAF. ∵∠ABC=∠AFG=90°,∴△ABC ∽△GFA. ∴FGABAF BC =.得BC=3.2(m),CD=(2+3)-3.2=1.8(m). (2)设楼梯应建n 个台阶,则⎩⎨⎧<>.2.32.0,8.22.0n n 解得14<n<16.楼梯应建15个台阶.方法归纳 生活中,有很多直角三角形相似问题,而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只要有一组锐角相等即可.找到能解决问题的三角形是关键,尽量把数据集中到少数三角形中.。
第27章 相似小结 (课件)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相
似
三
角
形
的
应
用
利用影长测量物高
利用标杆测量物高
利用平面镜测量物高
构造相似三角形测距离
知识梳理
定义
位
似
图
形
画图步骤
坐标变化规律
确定位似中心,找关键点,作关键点的
对应点,顺次连接所作各点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如果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画出一
个与原图形位似的图形,使它与
原图形的相似比为 k,那么与原图
(2)借助标杆测量物体的高度:
测量原理:利用标杆与被测物体平行构造相似三角形.
(3)利用平面镜的反射测量物体的高度:
测量原理:利用平面镜的反射,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
角”构造相似三角形.
知识梳理
4.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4)利用相似测量宽度:
测量原理:测量不能直接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常常构
造“X”型或“A”型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
相交于点 M,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x mm.
∵ EF//BC,
A
∴△AEF∽△ABC,
EF AM
.
∴
BC AD
又∵ AM=AD-MD=80-x,
x
80 x
,
则
120
80
E
B
解得 x = 48.即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 48 mm.
G
M
F
DH
C
深化练习
2.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CE 是外角平分线,点
(3)
A
AD AC
2 = AD ·AB
或
AC
AC AB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27.2相似三角形27.2.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课件新版新人教版(1)
A.a ∵∠DAC=∠B.12Ba,∠C=∠C,C.13a
D.25a
关闭
∴△ACD∽△BCA.
∴������������
������������
=
2 4
=
12.
因此△ACD 与△BCA 的相似比是1,即面积比是1.设△ACD
2
4
关闭
的C 面积为 S,则△ABC 的面积为 S+a,因此������+������������ = 14,解得 S=13a.
所以S△CDF=9×8=72(cm2). 点拨(1)借助平行四边形对边的平行性,可以得到相似三角形,因 此可以计算线段的比以及图形面积的比. (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之比、对应中线之比、对应角平分线之比、 对应周长之比,都等于相似比,而其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这 一点必须注意,以避免混淆出错.
1
1
2
3
4
5
6
7
(1)证明: ∵四边形EFGH为矩形, ∴EF∥GH,∠AHG=∠ABC. 又∠HAG=∠BAC, ∴△AHG∽△ABC.
∴������������
2
3
4
5
6
7
轻松尝试应用
1.如图,在▱ABCD中,E是AD边上的中点,连接BE,并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于点F,则 △EDF与△BCF的对应角平分线之比为( )
A.1∶2 B.1∶3
C.1∶4 D.1∶5
关闭
在▱ABCD 中,AD=BC,AD∥BC,又 E 是 AD 的中点,所以 DE=12AD=12BC.由 AD∥BC,得△EDF∽△BCF.它们的对应角平
则它们底边上对应高的比为( A )
A.3∶4
B.4∶3
九年级数学下册 27.1 图形的相似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素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在解答某些与中点有关的几何说理题时,若能根据题意巧妙地作出中位线,就会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下面结合几道例题予以说明:一、说明角相等例1已知,如图1,四边形ABCD 中,AB =CD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BA 、FE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 ,CD 、FE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 。
试说明:∠AME =∠DNE 。
解:连结BD ,取BD 的中点O ,连结OE 、OF 。
易得EO =21AB 且EO ∥AB ,FO =21CD 且FO ∥CD 。
所以∠OEF =∠AME ,∠OFE =∠DNE ,又因为AB =CD ,所以EO =FO ,所以∠OEF =∠OFE , 所以∠AME =∠DNE 二、说明线段相等例2 已知,如图2,四边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且AC =BD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EF 分别交AC 、BD 于点M 、N 。
试说明:OM =ON 。
解:取AB 的中点P ,连结EP 、FP 。
易得EP =21BD 且EP ∥BD ,FP =21AC 且FP ∥AC 。
所以∠DNE =∠PEN ,∠CMF =∠PFM , 又因为AC =BD ,所以PE =PF ,所以∠PEN =∠PFM ,所以∠DNE =∠CMF , 所以OM =ON 。
三、说明面积相等例3 已知,如图3,△ABC 的中线AD 、BE 交于点G 。
试说明:S △ABG =S 四边形CEGD 解:连结DE ,易得DE ∥AB , 所以S △ABE =S △ABD 。
又因为AD 是△ABC 的BC 边上的中线, 所以S △ABD =S △ACD ,OABF CDNM E图12D BCOE F MNP 图3B AEG所以S △ABE =S △ACD 。
所以S △ABE -S △AEG =S △ACD -S △AEG , 即S △ABG =S 四边形CEGD 。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七章相似全章讲学稿
27.1.1图形的相似(一)一、学习目标:1.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图形概念.2.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相似图形的概念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难点:成比例线段概念.三、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1.观察右边几组几何图形,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相似图形定义:这种形状相同的图形叫.2.对上题中的3组相似图形,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做由另一个图形或得到。
练一练:1.在下面的图形中,形状相似的一组是( )2.下列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的是( )A.任意两个菱形B.任意两个正三角形C.两个等腰三角形D.两个矩形(二)探究新知:问题:如图在矩形ABCD中,边AB=2cm,BC=3 cm,这两条线段的比= .归纳:1.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的比.例1一张桌面的长a=1.25m,宽b=0.75m,那么长与宽的比:ab=(1)如果a=125cm,b=75cm,那么长与宽的比:ab=(2)如果a=1250mm,b=750mm,那么长与宽的比:ab=小结:⑴上面分别采用m、cm、mm三种不同的长度单位,求得的ab的值是的,所以说,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但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必须(2)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2.成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即:a cb d=(或::a b c d=),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或者说四条线段a,b,c,d成比例,【注意】比例线段是四条线段之间的特殊关系;3.比例的基本性质:若四条线段满足:a cb d=(或::a b c d=),则有,即比例内项之积等于比例外项之积。
练一练:1.已知32=yx,则______=+yyx,______=+yxx,______=+-yxyx;2.若43=-yyx,则______=yx;若045=-yx,则x∶y=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七章《相似》阶段核心归类 巧用“基本图形”探索相似条件 习题课件
巧用“基本图形”探索相似条件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见习题 2 见习题 3 见习题 4 见习题
答案显示
1.如图,在△ABC中,BE平分∠A
(1)求证:AE·BC=BD·AC; 证明:∵ED∥BC,∴△ADE∽△ABC. ∴AACE=DBCE.∵BE 平分∠ABC,∴∠DBE=∠EBC. ∵ED∥BC,∴∠DEB=∠EBC. ∴∠DBE=∠DEB.∴DE=BD. ∴AACE=BBDC,即 AE·BC=BD·AC.
∴AACB=DDBA,∠BAD=∠C. ∵AD⊥BC,E 为 AC 的中点,∴DE=EC. ∴∠BDF=∠CDE=∠C.∴∠BDF=∠BAD. 又∵∠F=∠F,∴△DBF∽△ADF.
∴DADB=DAFF.∴AABC=DAFF.
4 . 如 图 , 已 知 ∠ DAB = ∠ EAC , ∠ ADE = ∠ABC.求证: (1)△ADE∽△ABC;
(2)如果S△ADE=3,S△BDE=2,DE=6,求BC的长.
解:∵SS△△ BADDEE=32,∴ABDD=32.∴AADB=35. ∵△ADE∽△ABC,∴DBCE=AADB=35. ∵DE=6,∴BC=10.
2.如图,点 D,E 分别为△ ABC 的边 AC,AB 上的 点,BD,CE 相交于点 O,且EBOO=DCOO,试问△ ADE 与△ ABC 相似吗?请说明理由.
解:相似.
理由:∵EBOO=DCOO,∠BOE=∠COD,∠DOE=∠COB, ∴△BOE∽△COD,△ DOE∽△COB. ∴∠EBO=∠DCO,∠DEO=∠CBO. ∵∠ADE=∠DCO+∠DEO,∠ABC=∠EBO+∠CBO, ∴∠ADE=∠ABC.又∵∠A=∠A, ∴△ADE∽△AB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
在解答某些与中点有关的几何说理题时,若能根据题意巧妙地作出中位线,就会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下面结合几道例题予以说明:
一、说明角相等
例1已知,如图1,四边形ABCD 中,AB =CD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BA 、FE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 ,CD 、FE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 。
试说明:∠AME =∠DNE 。
解:连结BD ,取BD 的中点O ,连结OE 、OF 。
易得EO =
21AB 且EO ∥AB ,FO =2
1
CD 且FO ∥CD 。
所以∠OEF =∠AME ,∠OFE =∠DNE ,
又因为AB =CD ,所以EO =FO ,所以∠OEF =∠OFE , 所以∠AME =∠DNE 二、说明线段相等
例2 已知,如图2,四边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且AC =BD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EF 分别交AC 、BD 于点M 、N 。
试说明:OM =ON 。
解:取AB 的中点P ,连结EP 、FP 。
易得EP =
21BD 且EP ∥BD ,FP =2
1
AC 且FP ∥AC 。
所以∠DNE =∠PEN ,∠CMF =∠PFM , 又因为AC =BD ,所以PE =PF ,
所以∠PEN =∠PFM ,所以∠DNE =∠CMF , 所以OM =ON 。
三、说明面积相等
例3 已知,如图3,△ABC 的中线AD 、BE 交于点G 。
试说明:S △ABG =S 四边形CEGD 解:连结DE ,易得DE ∥AB , 所以S △ABE =S △ABD 。
又因为AD 是△ABC 的BC 边上的中线, 所以S △ABD =S △ACD , O
A
B
F C
D
N
M E
图1
2
D B
C
O
E F M
N
P 图3
B
A
E G
所以S △ABE =S △ACD 。
所以S △ABE -S △AEG =S △ACD -S △AEG , 即S △ABG =S 四边形CEGD 。
四、说明线段垂直
例4 已知,如图4,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AB ,M 是CD 的中点。
试说明:AM ⊥BM 。
解:取AB 的中点N ,连结MN 。
易得MN =2
1
(AD +BC )。
又因为AD +BC =AB , 所以MN =
2
1
AB =AN =BN , 所以AM ⊥BM 。
图4
B
C
M
N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