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一词多义练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全汇总【例析】

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负势竞上。
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
轩,高。邈,远。这两个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孟子·富贵不能淫》
富贵不能淫。
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贫贱不能移。
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
《桃花源记》
渔人甚异之
异:以......为异;对......感到惊异
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到......的尽头。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方位词作状语,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潭西南而望。
西南:方位词作状语,向西南
一词多义
《世说新语·陈太首与友期行》
去:
待君久不至,已去(离开)
意与日去(流逝,逝去)—《诫子书》
与:
陈太丘与友期行。(和,跟)
意与日去。(随,伴随)—《诫子书》
《论语》十二章
之:
学而时习之。(代词,代学习的内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代学问和事业)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疑问语气词
《礼记·虽有嘉肴》
学学半“学”通“敩”,教导。
《兑命》“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礼记·大道之行》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寡,老而无皆有所养。妻的人
《马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第16课 短文两篇(第02课时)

知识1.理解下面词语的含义。
(1)一词多义①之无丝竹之.乱耳()②何陋之.有()(2)词类活用①有仙则名.()②无丝竹之乱.耳()③无案牍之劳.形()④苔痕上.阶绿()2.理解通假字的含义。
(1)一词多义鲜:①陶后鲜有闻()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外:①中通外直()②遂与外人间隔()出: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不复出焉()远:①香远益清()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词类活用①不蔓.不枝.()②香远.益清()参考答案2重点1.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
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于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
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2.《陋室铭》第一层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又用了哪些修辞?起何作用?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第一层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虚衬实。
以“仙”“龙”暗喻品德高尚的君子,同时又是事物的类比。
将“陋室”比作“不高”之“山”、“不深”之“水”,暗示因为3“吾”之“德馨”,使“陋室”具有了“名”和“灵”。
“陋室”紧扣题目,“德馨”则统领全篇,点明全文主旨。
3.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
②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
③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很多。
以此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
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正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
部编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含答案

需掌握的文言实词(共136 个,按拼音排序)【安】1.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2.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4.君谓计将安出?怎么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6.多歧路,今安在?哪里7.子曰“汝安知鱼乐”哪里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9.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10.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卑】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被】1.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2.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本】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本来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3.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本来4.庄子曰:“请循其本”根源【比】1.曹操比与袁绍相比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相比3.其两膝相比者靠近4.比至陈等到【鄙】1.先帝不以臣卑鄙见识短浅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毕】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全、都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全、都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完毕4.吾与汝毕力平险用尽【别】1.士别三日分别2.与世无别区别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告别4.驱之别院另外【兵】1.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器2.上使外将兵士兵【病】未果,寻病终. 得病【策】1.执策而临之鞭子2.策之不以其道鞭打3.策勋十二转记录【曾】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加强否定语气2.曾不吝情去留加强否定语气3.计其长曾不盈寸加强否定语气4.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尝】(书中该词都解释为曾经)1.未尝识书具曾经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长】1.惟长堤一痕与“短”相对2.舟首尾长八分有奇长度3.北山愚公长息曰长久4.而或长烟一空大片5.幼有所长成长6.以君为长者敦厚7.宋无长木多余的【朝】1.朝服衣冠早晨2.山间之朝暮也早晨3.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4.皆朝于齐朝拜【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3.帝感其诚诚心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如果【出】1.卷石底以出露出2.奋袖出臂露出3.水落而石出者露出4.不复出焉出去5.皆出酒食拿出6.君谓计将安出产生7.不敢出一言以复发出8.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使出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10.方出神脱离【初】1.初极狭起初2.初,权谓吕蒙曰当初3.每至晴初霜旦刚4.令初下刚刚【辞】1.未尝稍降辞色言辞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脱3.旦辞爷娘去告辞【从】便舍船,从口入自问所从来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跟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战则请从跟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跟从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听从从民欲也顺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当余之从师也跟...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从流漂荡顺、随鲦鱼出游从容不急迫溯洄从之追寻【达】1.达于汉阴到达2.乡书何处达传达3.不求闻达于诸侯显达4.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旦】1.旦辞爷娘去早晨2.每至晴初霜旦早晨3.旦日第二天【当】1.当是时在2.当奖率三军应当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应当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5.今当远离将要6.今当涂掌事主持7.木兰当户织对着8.咨臣以当世之事当今9.会当凌绝顶终当【道】1.任重而道远道路2.不足为外人道也。
部编版上下册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9.可
不可不学(《孙权劝学》)
可以
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值得(引申义/语境)
10.去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离开
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距离(引申义/语境)
意与日去(《诫子书》)
消失(引申义/语境)
11.引
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牵,拉
引喻失义(《出师表》)
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失义,不合道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完成
部编版七年级上下册古文一词多义梳理
一词多义,指古文中的字词含义由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组成。
(一)注音
文言实词
读音
释义
例句
1.舍
shě
舍弃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停留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shè
房屋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文言实词
具体语境
释义
1.顾
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
回头看
顾野有麦场(《狼》)
看,视
2.治
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
修养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孙权劝学》)
研究
3.方
方欲行(《狼》)
才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代称面积的用语
4.就
蒙乃使就学(《孙权劝学》)
表动作趋向性,此处可以译为“开始从事”
7.数
shǔ
数数,点算
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佛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shù
2022语文七年级下册,一词多义,整理

2022语文七年级下册,一词多义,整理
1.乳:①动词,喂奶,妇抚儿乳;②名词,乳头,儿含乳啼。
2.绝:①副词,极,以为妙绝;②动词,尽、消失,群响毕(全,都)绝。
3.妙:①名词,妙处,众妙毕备;②形容词,好,好处以为妙绝。
4.指:①名词,指头,手有百指;②动词,指出,指明,不能指其一端。
5.作:①拟声词,有鼠作作索索;②开始
6.间:①动词,夹杂,中间有力拉崩倒之声;②动词,间断,遂与外人见隔。
7.是:①介词,这,当是时;②判断动词,问今是何世。
8.为:①动词,是,此不为远者;②作,化为邓林;③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9.耳:古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只增笑耳。
今为耳朵。
10.股:①古义为大腿,身已半入,只露尻尾;②今为屁股。
11.止:①只有,止有剩骨;②停止,一狼得骨止。
12.敌:①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恐前后受其敌;②名词,敌人,盖以诱敌。
13.之:①补充音节,无义,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②代词,指狼,又数刀弊之。
14.意:①神情、态度,意暇甚;②动词,企图,打算,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15.前:①前面,其一犬坐于前;②动词,上前,狼不敢前。
16.恐:①担心,恐前后受敌;②恐怕,不治将恐深。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下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总结。
古今异义:1.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古义:边远的地方;今义:鄙视)2.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古义:雇船;今义:购买)3. 西蜀之去南海 (古义:距离;今义:前往,到某地去)4. 僧富者不能至 (古义:穷;今义:贫穷)5. 顾言语于富者 (古义:告诉,对…说;今义:用言语表示或表达)6. 吾欲之南海 (古义:往,到;今义:的)7. 越明年 (古义:及,至;今义:越过)8. 贫者语于富者曰 (古义:贫穷的人;今义:物质上缺乏的人)9. 若为佣耕 (古义:你;今义:若,假如)10. 子何恃而往 (古义:凭什么;今义:依赖,依靠)一词多义:1. 之a. 吾欲之南海(往,到)b. 富者语于贫者曰(告诉,对…说)c. 子何恃而往(凭什么)d. 蜀之鄙有二僧(的)2. 欲a. 吾欲之南海(想)b. 富者欲归母(想要)3. 若a. 若为佣耕(你)b. 若夫淫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类似“至于”的词语)c.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假如)d. 不若与先也(比得上)4. 自a.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b.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c. 西蜀之去南海(从)d. 吾欲之南海(前往)5. 得a.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能够)b. 得无异乎(肯定)c. 不得而知也(能够)d.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最终)6. 因a. 因往晓之(于是)b. 因问日:“汝何所恃而往?” (于是)c. 因以为号焉(因此)d.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因此)7. 于a. 于昼夜何?而告日:“奚若?” (对)b.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对于)c. 日中如探汤,沸鼎不足形容也(到)d. 子墨子九距之,墨子之守圉有余焉(在)8. 顾a.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却)b.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怎么,难道)c. 顾玩其辞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仔细)9. 志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志向)b.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c.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志向)d.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孙权劝学》1.文学常识《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表反问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掌事:“涂”通“途”,道路,仕途。
亦作当权。
3.词类活用蒙辞以军中多务辞: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
4.一词多义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当:但当涉猎。
(应当)当涂掌事。
(掌管)见:见往事耳。
(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5.古今异义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古义:推辞。
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及鲁肃过寻阳过:古义:到。
今义:经过。
即更刮目相待更: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但当涉猎但: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但当涉猎涉猎: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自以为大有所益大:古义:很。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蒙乃始就学就:古义:从事。
今义:就。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古义:认清。
今义:看见。
6.特殊句式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蒙以军中多务辞。
(介词结构后置)反问句卿言多务,孰若孤?即: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吗)!《木兰诗》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木兰诗》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2.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通“伙”,伙伴。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卖油翁》PPT课件含重点词语、句子翻译、阅读思考、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

尝射于家圃 但微颔之
古义:曾经;今义:尝试,品尝。 古义:只;今义:但是。
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怎么;今义:安全。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古义:于是,就;
今义:原因。
一词多义
尔安敢轻吾射 代词,你
尔 但手熟尔 同“耳”,相当于“罢了”
以我酌油知之 介词,凭、靠
以
以钱覆其口 介词,用
以此自矜 介词,因为
阅读思考
卖油翁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睨之”写出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技不屑一顾的神 态。卖油翁的“睨”,与前文的“自矜”形成对比,引 出了下文陈尧咨的不满。
阅读思考
卖油翁
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
在不慌不忙的应答之间,卖油翁流露出藐视之意。
阅读思考
卖油翁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阅读思考
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有什么反应?他是怎样评价的?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
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阅读思考
陈尧咨
态度
吾射不亦精乎?(我的射箭技术是 相当精湛的!)
反感
尔安敢轻吾射!(你真是有眼不识 泰山!)
1.省略句
自钱孔入 句首省略主语“油”
2.倒装句
尝射于家圃 状语后置,应为“尝于家圃射”
地点: 家圃 人物: 卖油翁 陈尧咨
故事要素
起因: 陈尧咨善射,卖油翁“但微颔之”。 经过: 陈尧咨认为卖油翁轻视他的射技,卖油翁以自己娴
熟的倒油本领告诉陈尧咨“熟能生巧”的道理。
结果: 陈尧咨明白了道理,笑着把卖油翁打发走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专题09 七(下)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孙权劝学》(一)文学常识1.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世称涑水先生。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传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编年体通史共29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3.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改写而成的,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
建安十五年(公元20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胜曹军。
不久,周瑜病死。
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联刘拒曹,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东吴大将吕蒙由于出身行伍再加上军务繁忙,还没有自觉学习的意识。
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二)通假字1.“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可译为“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涂”通“途”,道。
(卿今当涂掌事)(三)古今异义1.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孤单,孤苦。
2.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3.但古义:副词,只。
(但.当涉猎)今义:转折连词。
4.往事古义:历史。
(见往事..耳)今义:过去的事情。
5.及古义: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今义:以及。
6.过古义:到。
(及鲁肃过.寻阳)今义:经过。
(四)一词多义1.当动词,掌管。
(当.涂掌事)副词,应当。
(但当.涉猎)2.就从事。
(蒙乃始就.学)完成。
(指物作诗立就.)3.见了解。
(见.往事耳)认清,识别。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 以介词,用。
(蒙辞以.军中多务)与“为”连用,“认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②阅十余岁________③转转不已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答案】(1)倒塌;经过;停止(2)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3)D【解析】【分析】(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1)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1)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
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仔细阅读选文,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断2处)。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太夫人以荻画地________②教以书字________③或因而抄录________④抄录未毕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
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4)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 欧阳修聪明过人B. 欧阳修刻苦攻读C. 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 太夫人教子有方【答案】(1)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2)用,拿;写;有时;完毕(3)以至于白天忘记吃饭,晚上忘记睡觉,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
(4)B【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译为: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2)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书”:写。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毕”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完毕”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昼”:白天。
“寝”:睡觉。
还有“唯读书是务”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4)“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可分析“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等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欧阳修刻苦攻读。
所以选B。
故答案为:⑴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⑵用,拿;写;有时;完毕;⑶以至于白天忘记吃饭,晚上忘记睡觉,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⑷B。
初一部编版《论语十二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论语》十二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君子古:有才德(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2.朋古:(同门为朋)志同道合的人今:朋友
3.三古:多次今:二加一的数字
4.可以古:可:可以;以:凭借今:可能,许可
5.殆古:疑惑今:大概,几乎
6.疏古:粗糙今:疏通
7.水古:冷水今:冷水和热水
三、词类活用
(一)种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2.名词用作状语
3..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5.形容词作名词
6.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二)文中的词类活用句子
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4.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1.为可以为师矣成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3. 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4.乐不亦乐乎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
乐亦在其中矣乐趣
5.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他的
人不堪其忧那种
6.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
于我如浮云对于。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二、一词多义三、通假字四、词类活用五、特殊句式正文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将为您提供一份关于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详细总结。
一、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文言文,这些文言文中包含了许多古今异义词。
例如,“止”在古代的意义是“只”,而今天的意义是“停止”;“稍稍”在古代的意义是“渐渐”,而今天的意义是“稍微”。
这些古今异义词的存在,使得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对词语的古今义进行准确的理解和判断。
二、一词多义在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中,许多词汇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
如“之”字,既可以作为代词,表示“这、那”,也可以作为介词,表示“在、向”等。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言文的阅读难度,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判断词语的具体意义。
三、通假字通假字是指在古代文献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如“说”通“悦”,“销”通“宵”等。
对于通假字,我们需要在阅读时,根据语境来判断其真实意义。
四、词类活用在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较为常见。
如“名”作为名词,表示“名字”,但在“姓名”的词组中,则作为动词,表示“起名字”。
词类活用使得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更加灵活多样,但在阅读时,我们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词语的词性和意义。
五、特殊句式在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等。
这些特殊句式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需要我们在阅读时,了解其特点和用法,以便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总之,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文言文包含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多种语言现象。
我们在阅读时,需要对这些现象进行准确的理解和判断,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意义。
七年级语文下文言文一词多义字词汇总归纳

七年级下文言文一词多义字词汇总归纳1、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蒙乃始就学(接近,靠近)还来就菊花(接近,靠近)2、当但当涉猎(应当)当求之于上流(应当)木兰当户织(对,对着)当窗理云鬓(对,对着)卿今当涂掌事(担当,承当)3、可可以调素琴(可以)可爱者甚蕃(值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可据理臆断欤(可以)不可不学(可以)三军可夺帅也(可以)4、以以观沧海(来)以为顺流下矣(认为)蒙辞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以刀劈狼首(用)盖以诱敌(用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非学无以广才(用来)以我酌油知之(凭)以钱覆其口(用)5、见昨夜见军帖(看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了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看见)6、大公大笑乐(大声)可汗大点兵(大规模)自以为大有所益(非常,十分)大惊曰(非常,十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年长)屠大窘(非常,十分)7、市愿为市鞍马(购买)东市买骏马(市场)8、尔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但手熟尔(罢了)尔安敢轻吾射!(你)9、射尝射于家圃(射箭)吾射不亦精乎(射技)尔安敢轻吾射(射技)10、而出淤泥而不染(表转折,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却)相委而去(表顺承,而后)学而时习之(表顺承,而后)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而后)五十而知天命(表顺承,而后)温故而知新(表顺承,而后)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却)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而后)结友而别(表顺承,而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转折但是)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转折但是)久而不去(表修饰,不译)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表修饰,不译)康肃笑而遣之(表修饰,不译)11、远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远处)缀行甚远(距离远)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大目标)1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众服为确论(认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愿为市鞍马(为此)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13、清濯清涟而不妖(清澈)香远益清(清香)通假字练习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二)卢庄道,范阳人也,天下称为名家。
聪慧而敏悟,冠于今古。
父彦与高士廉有旧。
庄道少孤,年十二,访士廉。
廉以故人子,引令坐。
会上有上书者,庄道窃窥览,谓士廉曰:“此文庄道所作。
”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请诵之,果通。
复请倒诵,又通。
乃跪谢曰:“此文实非庄道所作,向傍窥而记耳。
”士廉取他文及案牍,命读之,一览而倒诵。
士廉称叹久之。
(节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释担而立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④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⑤引令坐________⑥复请倒诵________(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乃跪谢曰________ A.道歉 B.推辞 C.感谢 D.辞别②向傍窥而记耳________ A.朝向 B.先前 C.假如 D.窗户(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4)两文末,陈尧咨“笑而遣之”与高士廉“称叹久之”分别体现了二人对卖油翁、卢庄道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
【答案】(1)放下;气愤的样子;怎么;慢慢地;拉;再,又(2)A;B(3)①(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②高士廉责怪他说:“小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课外文言文全解全练 (七~九年级适用)第1部分 七年级下册 2、卖油翁欧阳修

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用
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语文
首页
末页
语文
首页
末页
语文
首页
末页
【参考译文】陈尧咨擅长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
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
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
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
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
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
听射箭的方法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
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楚王的左
边出现,麋在楚王的右边出现。楚王拉弓准备射,有一只天
鹅从王旗上面飞过,翅膀像低垂的云彩。楚王把箭搭在了弓
上,不知道应该射什么。养叔进言说道:‘我射箭的时候,
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
而今你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
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语文
首页
末页
5.结合选文,说说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打他。 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 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 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
讲述了______的故 事。 3.启示:这篇文章
中非臣所能必④矣。’”
启示我们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 _________。
部编版新人教版七下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七下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班级:姓名:《孙权劝学》【作家作品】司马光,字,(朝代)史学家。
本文选自《》,是我国一部重要的体通史。
【主题探究】本文描写 (人名)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字词】1.初.,权谓.吕蒙曰()()2.卿今当涂掌事....()()3.蒙辞.以军中多务() 4.肃遂.拜蒙母()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6.但当涉猎..() 7.见.往事..耳()()8.卿言多务,孰若..孤() 9.蒙乃.始就学()10.及.鲁肃过.寻阳()()11.卿今者才略..()1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1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略,见往事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问题探究】1.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
(2):。
2.文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他们分别有什么性格特征?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4.孙权告诉吕蒙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是:、。
(用原文词语填空)5.孙权是怎么劝勉吕蒙学习的?6.学了本文给你什么启示?《木兰诗》【文学常识】《木兰诗》选自(朝代)(人名)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方的一首民歌,与,合称为“乐府双壁”。
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不慕名利、忠孝两全的女英雄形象。
【通假字】:对镜帖花黄:通,。
【古今异义】1.卷卷有爷名爷:古义:今义:2.双兔傍地走走:古义:今义: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今义:4.出郭相扶将郭:古义:今义:5.木兰当户织户:古义:今义:【一词多义】1.市:愿为市鞍马:()东市买骏马:()2.愿:愿为市鞍马:()愿驰千里足:()【词语活用】1.策勋十二转策:()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重要实词】1.木兰当户织当:()2.问女何所忆忆:()3.昨夜见军帖帖:()4.唯闻女叹息唯:()5.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6.旦辞爷娘去旦:()7.朔气传金柝朔:()8.策勋十二转策勋:()9.赏赐百千强强:() 10.出郭相扶将扶将:()12.著我旧时裳著:() 13.当窗理云鬓云鬓:()1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迷离:()【特殊句式】1.省略句:愿为市鞍马。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言文复习

五、选择题:
⑴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 一项是( A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 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 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 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 士归来了。
2020/9/18
一、直接默写 1.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2.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4.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5.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 6.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7.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8.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9.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10.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1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1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1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⑷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 是( B)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只2、是应但当当粗涉略地猎阅,读见,往了解事一耳下。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__哥__为_什__么_认__清__事_物__这_么晚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文言文一词多
义练习
1、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蒙乃始就学(接近,靠近)
还来就菊花(接近,靠近)2、当但当涉猎(应当)
当求之于上流(应当)
木兰当户织(对,对着)
当窗理云鬓(对,对着)
卿今当涂掌事(担当,承当)3、可可以调素琴(可以)
可爱者甚蕃(值得)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
可据理臆断欤(可以)
不可不学(可以)
三军可夺帅也(可以)
4、以以观沧海(来)
以为顺流下矣(认为)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以刀劈狼首(用)
盖以诱敌(用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
非学无以广才(用来)
以我酌油知之(凭)
以钱覆其口(用)
5、见昨夜见军帖(看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了解)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看见)
6、大公大笑乐(大声)
可汗大点兵(大规模)
自以为大有所益(非常,十分)
大惊曰(非常,十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年长)
屠大窘(非常,十分)7、市愿为市鞍马(购买)
东市买骏马(市场)
8、尔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
但手熟尔(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你)
9、射尝射于家圃(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射技)
尔安敢轻吾射(射技)
10、而出淤泥而不染(表转折,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却)
相委而去(表顺承,而后)
学而时习之(表顺承,而后)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而后)
五十而知天命(表顺承,而后)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而后)
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却)
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而后)
结友而别(表顺承,而后)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转折但是)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转折但是)
久而不去(表修饰,不译)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表修饰,不译)
康肃笑而遣之(表修饰,不译)11、远香远益清(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远处)
缀行甚远(距离远)
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大目标)
1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
众服为确论(认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
愿为市鞍马(为此)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13、清濯清涟而不妖(清澈)
香远益清(清香)
通假字练习
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贴上
2、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
3、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尔”通“耳”,罢了
4、徐以杓酌油沥之.
“杓”通“勺”,勺子
5、不亦颠乎
【颠】通“癫”,疯狂.
古今异义练习请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含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古: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一种学位
2、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
古:指历史. 今:过去的事
3、阿爷.无大儿
古:父亲今:爷爷
4、双兔傍地走.
古:跑今:行走
5、爷娘闻.女来
古:听见今:用鼻子嗅
6、安.能辨我是雄雌?
古:怎么今:安定,平安7、可以调.素琴
古义(调弄)今义(调动)
8、阅.十余岁
古义:经历. 今义:阅读
.
9尔辈不能究物理
..
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指物理学,一门学科.
10、渐沉渐深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11、是非
..木沛
古义:这不是.(是:这;非:不是.)
今义:对错.
12、求之下流
..
古义:河的下游. 今义:卑鄙,龌龊.
词类活用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生枝杈.
2、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显得清幽
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4、无丝竹之乱.耳
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5、棹.数小舟
本义“船桨”;这里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划船”
6、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
本义“急涨”.这里为动词活用为名词,“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