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喜洋洋
音乐 喜洋洋 教案
音乐喜洋洋教案教案标题:音乐《喜洋洋》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音乐《喜洋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活动和互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音乐《喜洋洋》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发音。
3. 运用身体语言和动作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喜洋洋》音乐的录音或视频。
3. 歌曲《喜洋洋》的歌词。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喜洋洋》的音乐。
2. 让学生静静地聆听音乐,引导他们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
歌曲学习:1. 分发《喜洋洋》的歌词给学生,并一起朗读歌词,确保学生理解歌曲的意思。
2. 播放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唱歌。
3. 分段学习歌曲,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发音和节奏。
音乐表演: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例如喜洋洋、美羊羊等。
2. 每个小组根据歌曲的内容和角色特点,设计一个小表演。
3.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练习表演并加入音乐。
4.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鼓励和反馈。
活动延伸:1.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编创一个与《喜洋洋》相关的舞蹈。
2.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设计舞蹈动作,并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排练。
3.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的舞蹈,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鼓励和反馈。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音乐的重要性和音乐表演的乐趣。
2. 鼓励学生继续在日常生活中欣赏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演水平,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2. 收集学生对音乐《喜洋洋》的理解和感受,以评估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扩展:1. 继续学习其他儿童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2. 组织音乐比赛或音乐晚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音乐《喜洋洋》的学习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音乐《喜洋洋》的教案
音乐《喜洋洋》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章《欢快的旋律》,详细内容为《喜洋洋》歌曲的学习。
《喜洋洋》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儿童歌曲,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喜洋洋》的旋律、歌词,学会演唱歌曲。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风格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3. 增进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歌曲《喜洋洋》的旋律、歌词学习。
2. 教学难点:歌曲中民族特色的节奏和旋律,以及歌曲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喜洋洋》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民族乐器和特色节奏。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词。
(2)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特色节奏、旋律,进行反复练习。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讲解相关的音乐知识。
(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小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5. 情感表达(5分钟)让学生结合歌曲内容,谈谈自己对于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喜洋洋》2. 旋律:民族特色旋律3. 歌词: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 节奏:欢快、明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喜洋洋》,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
2. 答案:完成作业后,学生能够熟练演唱《喜洋洋》,并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歌曲的情况,以及对民族音乐的认识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民族音乐作品,了解我国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
大班音乐教案《喜洋洋》
大班音乐教案《喜洋洋》第一章:教学目标1.1 了解《喜洋洋》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
1.2 学会用正确的节奏和音调演唱《喜洋洋》,培养音乐节奏感。
1.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喜洋洋》的歌词学习,理解歌词的意义。
2.2 学习《喜洋洋》的旋律,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调。
2.3 进行《喜洋洋》的歌曲演唱,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热身活动: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3.2 歌曲学习:教唱《喜洋洋》,让幼儿跟唱,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
3.3 歌曲演练:分组进行歌曲演练,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3.4 音乐游戏:结合歌曲《喜洋洋》设计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喜洋洋》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4.2 评价幼儿在歌曲演唱中的发音、节奏和音准,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4.3 搜集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表现,分析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感悟。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邀请家长参加幼儿的音乐演出,让家长了解幼儿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
5.2 组织幼儿参观音乐厅或观看音乐会,拓宽幼儿的音乐视野。
5.3 开展音乐主题的亲子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准备教案、教学PPT、歌曲CD或音频文件、乐谱、教学挂图等教学材料。
6.2 准备录音设备,以便在课堂上录制幼儿的歌声。
6.3 准备教学道具,如小鼓、铃铛等,以增加课堂趣味性。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挂图、道具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7.2 采用分组教学法,让幼儿分组练习演唱,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7.3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音乐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7.4 采用激励评价法,及时给予幼儿表扬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大班音乐《喜洋洋》教案
大班音乐《喜洋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表达能力;2.让幼儿通过唱歌、舞蹈等活动,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培养幼儿的听音感知和节奏感。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喜洋洋》音乐CD;2.教具:音乐播放器、扩音器、小鱼气球。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温暖活动•引导幼儿做身体放松操,准备入学习状态。
2. 歌曲欣赏•播放《喜洋洋》歌曲,引导幼儿跟随节奏摇摆身体,并一起唱歌。
3. 探索乐器•向幼儿介绍乐器,并播放《喜洋洋》中的Live演奏版本,让幼儿听出不同乐器的声音。
4. 舞蹈动作教学•学习《喜洋洋》舞蹈动作,教师示范并引导幼儿跟随学习。
重点教授以下动作:–手舞动作:双手高举向下抬起,像操纵气球一样;–脚舞动作:向前迈步,踮起脚尖,再迈回原位。
5. 分组表演•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练习舞蹈动作并准备一段表演。
教师可为每个小组分派不同的角色,如“带头鸭子”、“乖巧小羊”等。
6. 合奏小组乐器•将幼儿再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小鱼气球,引导幼儿一起演奏节奏。
教师可以敲打节奏进行示范,引导幼儿模仿。
7. 合唱练习•教师带领幼儿合唱《喜洋洋》歌曲,重点训练歌曲的歌词和音准。
8. 教学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学过的内容,并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9. 温暖活动•引导幼儿做舒缓的身体运动,结束本节课。
四、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动机;2.观察幼儿对舞蹈和歌曲的掌握程度;3.观察幼儿在合作和团队合作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延伸1.继续学习其他儿歌和舞蹈,培养幼儿的音乐和舞蹈表达能力;2.鼓励幼儿参加校内外音乐节目,展示所学的音乐和舞蹈作品;3.组织家长参观音乐课堂,了解幼儿在音乐方面的学习情况,加强家校合作。
注:此教案适用于大班幼儿,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以上就是大班音乐《喜洋洋》教案的内容。
希望能够帮助您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的安排。
大班音乐《喜洋洋》教案
大班音乐《喜洋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快乐的日子》,详细内容为学习歌曲《喜洋洋》。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幼儿体验音乐带来的欢乐气氛,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喜洋洋》,并能够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2.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跳跃。
2.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并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歌词卡片、节奏棒。
2. 学具:小铃铛、彩色纸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羊的动作,如跳跃、吃草等,引导幼儿进入音乐情景。
(2)邀请幼儿用彩色纸条制作小羊的装饰品,激发幼儿兴趣。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让幼儿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并指导幼儿正确表达歌曲情感。
(3)幼儿跟随教师演唱歌曲,注意音高和节奏的变化。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节奏变化部分进行讲解。
(2)通过拍手、敲击节奏棒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并掌握节奏。
4.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用小铃铛为歌曲伴奏。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节奏错误。
5. 歌曲表演(10分钟)(1)幼儿佩戴小羊装饰品,分组进行歌曲表演。
(2)教师评价各组表演,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喜洋洋》2. 歌曲节奏:强弱规律、节奏变化3. 歌曲情感:欢乐、轻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为家人演唱歌曲《喜洋洋》,并尝试用动作表现歌曲情感。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学会了歌曲《喜洋洋》。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指导。
中班音乐课教案《喜洋洋》
中班音乐课教案《喜洋洋》教案:《喜洋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章节为第三单元《欢快的旋律》,歌曲《喜洋洋》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民歌,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掌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中国民歌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 通过学习《喜洋洋》,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喜洋洋》。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
学具:乐谱、歌词卡片、彩笔。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幅生动的中国传统节日画面,引导学生谈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歌曲《喜洋洋》。
3. 教学歌曲:教师钢琴伴奏,为学生范唱《喜洋洋》,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然后,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特殊音准和节奏。
4. 学习歌词:教师将歌词分成若干部分,引导学生用彩笔标记出歌曲的高低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歌词。
5. 练习演唱: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书写歌曲《喜洋洋》的,下方标注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歌曲的高低音。
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演唱歌曲《喜洋洋》,感受家庭的温暖。
2. 学生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喜洋洋》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这些环节构成了完整的音乐课《喜洋洋》。
民乐合奏曲《喜洋洋》赏析
民乐合奏曲《喜洋洋》赏析
《喜洋洋》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民乐合奏曲,被誉为马来西亚歌,被多国收录于他们的民乐合奏曲大全之中。
它以温柔、欢快、愉悦、坚定的旋律,表达出一种纯洁、温馨、召唤着和平共处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反映了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思想。
《喜洋洋》由马来西亚著名作曲家Hang Tuah编曲,乐曲的曲调宜人悦耳,简洁明了,但不乏温柔的旋律。
歌词的思想富有家国爱土精神,通过极富抒情性的歌词,表达了对家国美好的向往、对幸福的追求以及热爱祖国的热情。
歌曲的旋律以简单的前奏开始,活泼有力,真实反映了国家的力量和活力。
《喜洋洋》亦被称为民乐合奏曲,它既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由团体合奏。
在演奏过程中,每一件乐器都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乐队的演奏更是动情抒情,热情洋溢。
起初,旋律紧凑、安静而温暖,依次给每一位乐手留出足够的空间展现他们的演奏技巧,随后又拉开序幕,以性感柔和的旋律将各个乐手巧妙地汇聚到一起,演出一曲完美的音乐。
又由他们手指驰骋的旋律醉人耳闻,抚慰听众的心灵,激发他们对家国爱土的力量。
《喜洋洋》在民歌演奏中几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多次出现在各种国际场合,受到世界范围内人们的欢迎。
同时,它也在民间流传,由工厂和农场的劳动者唱响国家的爱国之歌,彰显出跨时代、跨职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贡献精神。
《喜洋洋》的诞生,深深影响着马来西亚的民族性格,也彰显
着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思想。
它引发了和平共处的思想,号召人们拥抱多元文化,热爱家国,把家国之恋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享受幸福。
幼儿园中班音乐《喜洋洋》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园中班音乐《喜洋洋》精品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并学会《喜洋洋》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和集体合作表演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喜洋洋》,让幼儿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喜洋洋》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教学难点:音准、节奏感的培养以及集体合作表演。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音乐播放设备、乐谱、三角铁、铃鼓等打击乐器。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1)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活跃气氛。
(2)播放《喜洋洋》音乐,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2. 学习歌曲部分:(1)教师教授歌曲旋律,引导幼儿学会唱《喜洋洋》。
(2)分组学习,让幼儿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3. 实践表演部分:(1)教师引导幼儿使用打击乐器,为《喜洋洋》伴奏。
(2)全班幼儿集体表演《喜洋洋》。
(1)教师点评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2)让幼儿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反思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音乐表现。
3. 根据反思和家长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课堂表现、课后反馈和幼儿的音乐表现,评价教学效果。
2. 评价方法:观察法、访谈法、演奏法、歌唱法。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喜洋洋》歌曲比赛,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 邀请家长参加音乐会,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和集体合作表演能力。
3. 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九、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喜洋洋》歌曲视频、音频资料。
2. 图书资源:关于《喜洋洋》的绘本、音乐教材。
3. 实物资源:音响设备、乐谱、打击乐器。
十、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学习歌曲旋律,第二课时学习歌词,第三课时实践表演,第四课时进行教学评价。
大班音乐《喜洋洋》教案
大班音乐《喜洋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悉并学会演唱《喜洋洋》这首歌曲。
2.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3.通过歌曲教学,传承我国民间音乐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喜洋洋》歌曲,理解歌曲寓意。
2.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喜洋洋》歌曲音频、歌词卡片。
2.教学工具:钢琴、音响、投影仪。
3.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确保音响效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喜洋洋》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歌曲教学(1)教师引导学生跟随歌曲旋律,用手拍打节奏。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
(3)教师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歌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寓意。
(2)教师简要介绍《喜洋洋》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4.歌曲表演(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排练一个歌曲表演。
(2)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展示所学歌曲。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歌曲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喜洋洋》这首歌曲,达到了教学目标。
2.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歌曲表演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音乐表现力。
4.教学中,教师还需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民间音乐的认知。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和演唱水平。
2.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掌握情况。
3.学生对歌曲寓意的理解程度。
4.学生在歌曲表演中的表现。
七、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间音乐,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2.组织学生参加民间音乐比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邀请民间音乐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间音乐。
4.结合我国传统节日,开展民间音乐主题活动,弘扬民族文化。
本节课以《喜洋洋》这首歌曲为载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歌曲,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幼儿园大班音乐节奏乐教案《喜洋洋》及教学反思五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节奏乐教案《喜洋洋》及教学反思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音乐节奏乐教案《喜洋洋》及教学反思《大班音乐节奏乐教案《喜洋洋》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音乐节奏乐教案《喜洋洋》含反思!活动背景:节奏乐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
乐器也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种玩具,利用不同的节奏型,通过对乐器的演奏,培养孩子们的乐感,感受不同音乐的性质,提高孩子的音乐感受力。
活动目标:1、在理解乐曲的基础上,能用响板、铃鼓演奏两种不同的节奏型为乐曲配伴奏。
2、学习用分奏、合奏等演奏方式表现乐曲,发展协调配合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对《喜洋洋》这首乐曲的内容和特点已有初步的了解。
2、物质准备:响板、铃鼓、喜洋洋乐曲、响板和铃鼓的图片、字卡(强、弱)节奏卡(1):2/4 X X ︳X X ︳节奏卡(2):2/4 X —︳X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学习两种不同的节奏型,并尝试用手和乐器正确的打击节奏。
活动难点:用响板、铃鼓采用分奏和合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不同节奏型完整的演奏乐曲。
活动过程:一、律动:播放《智慧树—我也跳跳跳》,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学习两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能正确的打击节奏。
1、完整的欣赏一遍乐曲,复习乐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重点提问:乐曲的名字是什么?它有几段?哪两段是相同的?相同的两段节奏是快还是慢?第二段呢?2、认识节奏型,并运用节奏型为乐曲伴奏。
(1)出示节奏卡(1):2/4 X X ︳X X ︳讲解节奏型,重点提示幼儿在2/4拍中,第一拍强,第二拍弱。
教师示范打击方法,幼儿跟学。
播放音乐,幼儿徒手练习节奏型(1)。
再次播放音乐,请幼儿拿响板用节奏型(1)为乐曲配伴奏。
(2)出示节奏卡(2):2/4 X —︳X —︳引导幼儿与节奏卡(1)做比较,教师讲解节奏型,并示范正确的打击方法,幼儿跟学。
幼儿园中班音乐喜洋洋教案
幼儿园中班音乐《喜洋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民族乐器,如二胡、笛子等,并能够辨别它们在歌曲《喜洋洋》中的演奏。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够用轻快的声音准确地唱出歌曲,并能够跟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喜洋洋》的歌词及旋律。
2. 民族乐器二胡、笛子在歌曲中的演奏特点。
3. 简单的舞蹈动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喜洋洋》的歌词及旋律,能够用轻快的声音准确地演唱。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民族乐器在歌曲中的演奏特点,以及能够跟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用示范的方式教唱歌曲,让幼儿跟随学习。
2. 讲解法:教师讲解民族乐器的特点及演奏方式,让幼儿了解并认识。
3. 实践法:让幼儿亲身体验舞蹈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喜洋洋》的课件,包括歌词、旋律、民族乐器图片等。
2. 乐器:二胡、笛子等民族乐器。
3. 舞蹈道具:花环、扇子等。
4. 教学录音:歌曲《喜洋洋》的录音。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喜洋洋》的录音,让幼儿聆听并感受歌曲的风格。
2.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歌词的节奏和韵律。
3. 学习旋律:教师教唱歌曲,让幼儿跟随学习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
4. 讲解民族乐器:教师讲解二胡、笛子等民族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式,让幼儿了解并认识。
5. 舞蹈动作教学:教师教授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幼儿跟随学习,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七、课堂实践1. 分组练习: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按照歌曲的旋律进行演奏。
2. 合唱练习:全体幼儿合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3. 舞蹈表演:让幼儿按照学到的舞蹈动作,集体表演歌曲《喜洋洋》。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歌曲《喜洋洋》的歌词、旋律和舞蹈动作。
大班音乐《喜洋洋》教案
大班音乐《喜洋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音乐活动,依据教材《音乐乐园》第5册第四章《可爱的羊》设计,主要详细内容为学习歌曲《喜洋洋》。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以及歌词内容,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唱出歌曲《喜洋洋》,并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引导幼儿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喜洋洋》的旋律、节奏、歌词的掌握。
难点:歌曲中的部分节奏较为复杂,对幼儿来说较难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歌词卡片、节奏卡片、喜洋洋头饰。
2. 学具:小铃铛、沙锤、羊叫声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牧羊人,进入教室,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老师今天扮演了谁?猜猜我在哪里?”(草原)。
然后邀请幼儿一起扮演小羊,跟随音乐做“小羊走路”的游戏。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逐句教唱,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3)分组进行歌曲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5分钟)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节奏,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幼儿用小铃铛和沙锤进行练习。
4. 随堂练习(5分钟)(1)分组进行歌曲表演,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教师挑选部分幼儿佩戴喜洋洋头饰,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引导幼儿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喜洋洋》2. 歌曲节奏:逐句展示歌曲节奏,标注难点节奏3. 歌词:展示歌曲歌词,突出重点词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教爸爸妈妈一起唱《喜洋洋》,并尝试用小铃铛、沙锤为歌曲伴奏。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分组练习等方式,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大班音乐教案《喜洋洋》
大班音乐教案《喜洋洋》大班音乐教案《喜洋洋》通用1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特点,感受喜气洋洋的情绪。
2、听辨三段体的曲式结构,能随音乐做相应动作,表达对三段曲的感受,提高音乐表现力3、学习用音乐与色彩匹配表现欢乐活泼与抒情情趣。
并能准确拍出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
活动准备:彩色纸条、图形节奏图、纸制火柴棒、红黄图卡活动过程:一、由故事《乐器朋友》引出乐曲。
二、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喜洋洋》。
三、幼儿找出适合乐曲情绪的图片,说出乐曲的音乐性质,教师介绍作品。
四、幼儿第二遍完整欣赏乐曲,提出问题:这首乐曲可分几部分,乐曲的前面、中间和后面一样吗?小朋友听了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启发幼儿边听边做动作。
五、分段欣赏乐曲A段:1、节奏快还是慢?有什么特点?2、如果用红色、黄色两种色彩来表示,你觉得哪种颜色更适合于A段的音乐特点?B段:1、节奏有什么变化?快还是慢?有什么特点?2、用什么颜色来表示?重复A段:与哪段相同?用颜色表示。
六、幼儿完整欣赏音乐,并分组做动作。
A段敲锣打鼓或扮小孩做欢庆活动,B段扭秧歌或扮老人做欢庆活动。
七、游戏“放烟花”幼儿打出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八、幼儿模仿放烟花的场面A段放红“焰火”;B段放黄“焰火”九、师幼共同卷成一个花“爆炸”结束活动。
大班音乐教案《喜洋洋》通用2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的欢快、舒展的曲式特点。
2、在教师的引导下,愿意用动作表现乐曲。
活动准备:1、《喜洋洋》音乐及分段音乐。
2、蟹农、蟹、蟹盒等图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情感1、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去野外游玩吧。
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出示蟹塘)2、听,什么声音(欣赏乐曲第一遍)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样?(欢快、喜悦)他们在干什么呀?3、蟹农图片:小朋友们好!我是蟹农。
我们也和蟹农伯伯打个招呼吧!小朋友,其实我听这音乐在捉蟹,现在正是吃蟹的时节,我们正忙着多捉点蟹去卖呢。
哦!原来是蟹农在捉蟹!二、完整欣赏音乐,感知音乐性质。
幼儿园大班音乐《喜洋洋》教案模板范文5
幼儿园大班音乐《喜洋洋》教案模板范文5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快乐的音乐游戏》中的《喜洋洋》。
内容包括歌曲学唱、音乐游戏和简单的乐器演奏。
详细内容为:1. 学唱《喜洋洋》歌曲,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2. 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精神;3. 尝试用简单的乐器演奏《喜洋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喜洋洋》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培养音乐欣赏能力;2. 通过音乐游戏,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情,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变化;2. 教学重点:学唱《喜洋洋》歌曲,进行音乐游戏和乐器演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琴、音响、多媒体设备;2. 学具:小羊手偶、沙锤、铃铛、小鼓等简单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小羊,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喜洋洋》。
引导幼儿关注小羊的活泼可爱,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 歌曲学唱(10分钟)(1)教师播放《喜洋洋》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2)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注意指导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3)分组进行学唱,互相纠正和鼓励。
3. 音乐游戏(10分钟)(1)教师示范音乐游戏,让幼儿观察并模仿;(2)幼儿分组进行音乐游戏,锻炼节奏感和合作精神;(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和节奏。
4. 乐器演奏(5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用简单乐器演奏《喜洋洋》;(2)幼儿分组进行乐器演奏,注意节奏和音量的控制;(3)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喜洋洋》2. 歌曲节奏:强弱强弱强弱弱3. 歌曲旋律:简单五音阶4. 音乐游戏动作要领:模仿小羊跳跃、拍手等5. 乐器演奏:沙锤、铃铛、小鼓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展示今天学唱的《喜洋洋》歌曲和音乐游戏。
答案:幼儿自主完成,家长协助录制视频,教师评价。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喜洋洋》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喜洋洋》教案:《喜洋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大班音乐教材为《喜洋洋》,歌曲轻松欢快,旋律简单易学,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歌曲内容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歌词和旋律传达出喜悦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让幼儿感受和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2. 学习歌曲《喜洋洋》,让幼儿能够唱出歌曲,并理解歌曲的意义。
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唱歌曲《喜洋洋》,能够跟上节奏,准确地唱出歌曲。
难点:理解歌曲的意义,并在歌唱过程中表达出喜悦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乐播放设备、歌谱、图片、手工材料等。
学具:幼儿手工材料、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户外活动,观察春天的景象,如花朵、小鸟等,让幼儿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2. 歌曲学习:教师播放歌曲《喜洋洋》,让幼儿倾听并感受歌曲的欢快旋律。
接着,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引导幼儿跟唱。
3. 歌词理解:教师讲解歌曲的意义,让幼儿理解歌词中描绘的春天景象和喜悦情感。
4. 随堂练习: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歌唱练习,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出喜悦的情感。
5. 手工制作:教师引导幼儿利用手工材料制作与歌曲相关的物品,如制作小鸟、花朵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6. 集体演唱: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演唱,让幼儿在团队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简谱形式呈现,突出歌曲《喜洋洋》的旋律和节奏。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展示所学歌曲,并分享歌曲的意义。
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歌曲《喜洋洋》让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喜悦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音乐的热情。
然而,在歌词理解方面,部分幼儿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春天的主题创作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
《喜洋洋》音乐教案
《喜洋洋》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章《儿童歌曲欣赏与分析》,具体内容为《喜洋洋》歌曲的欣赏与分析。
通过学习《喜洋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喜洋洋》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提高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演唱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旋律跳跃。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的掌握,以及歌曲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
2.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喜洋洋》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名称。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歌曲的旋律: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
(2)学习歌曲的节奏:教师引导学生拍手、跺脚感受节奏,并进行集体练习。
(3)学习歌曲的歌词: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习歌词,注意歌词的发音和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如舞蹈、乐器伴奏等),进行《喜洋洋》的创意表演。
4. 例题讲解: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节奏变化、旋律跳跃,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歌曲的演唱,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集体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喜洋洋》2. 歌曲旋律:五线谱3. 歌曲节奏:拍手、跺脚4. 歌词:逐句展示5. 难点提示:节奏变化、旋律跳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喜洋洋》歌曲,并进行创意表演。
2. 答案:学生提交演唱视频和表演照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类似的音乐作品,进行家庭作业布置,如:欣赏其他动物主题的歌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旋律跳跃。
2024年音乐《喜洋洋》教案6篇
2024年音乐《喜洋洋》教案6篇音乐《喜洋洋》教案篇1活动目的:1、让幼儿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2、通过多种手段来感受和表现三段体的结构和性质;3、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图片、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在教师带领下听音乐,愉快地进场。
2、练声、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1、交待乐曲名称,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说出欣赏后的感受(欢快、优美)。
2、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并讨论有几段。
3、幼儿边听音乐边用拿积木的方式表示段落。
4、幼儿欣赏音乐,听到相同的乐段就拿出相同的颜色的积木,不同的乐段就拿不同颜色的积木。
5、教师小结乐曲的结构和性质。
6、出示图片,幼儿边欣赏音乐,边听教师完整地讲故事,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来理解整段音乐的意境。
7、分段欣赏第一段和第二段音乐,请幼儿想象音乐形象,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8、完整地欣赏音乐,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内容。
9、教师选择两种节奏型,幼儿边欣赏音乐,并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音乐。
三、结束部分1、欣赏音乐;2、幼儿有礼貌地和老师再见。
反思:音乐欣赏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鉴于此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音乐欣赏成了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次活动通过多媒体的直观、生动,视听结合的教学形式来突破难点。
以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
来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形式。
从而丰富幼儿的艺术情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解决孩子难以了解乐曲的乐段、乐句的难点,为孩子营造一个喜洋洋的氛围,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整个活动条理十分清晰,结构严谨,从感受乐曲→理解乐曲→表现乐曲为主线,层层递进,即直观形象的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又创设了丰富的场景,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说、动、演等各种感官,从孩子的身心发展出发,视听结合的进行音乐教育,使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中班音乐喜洋洋教案
幼儿园中班音乐《喜洋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喜洋洋》这首歌曲,知道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和合唱能力,使他们在唱歌时能够做到音准准确、节奏统一。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喜洋洋》,培养幼儿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歌曲中的喜悦和快乐。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名称:《喜洋洋》2. 歌曲主题: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喜悦的心情。
3. 歌曲结构:2/4拍,共4个乐句,每个乐句4小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唱《喜洋洋》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音准和节奏。
2. 教学难点:音准的准确性,特别是歌曲中的跳音和滑音部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钢琴、吉他等乐器,歌谱,图片,花朵等道具。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教室,适当的照明和装饰,使幼儿能够放松心情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喜洋洋》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 歌曲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3. 歌曲练习: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合唱练习,重点关注跳音和滑音的部分。
4. 歌曲表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歌曲表演,可以使用乐器伴奏,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歌唱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学习《喜洋洋》的收获,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演奏乐器、示范唱歌等方式,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3.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歌唱和表演活动。
七、教学步骤1. 认识歌曲:教师播放《喜洋洋》歌曲,让幼儿初步认识和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3. 合唱练习: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合唱练习,重点关注跳音和滑音的部分。
大班音乐教案《喜洋洋》
大班音乐教案《喜洋洋》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体验《喜洋洋》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知道它是一首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歌曲。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和合唱能力,使他们在演唱中能够做到音准准确、节奏稳定。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喜洋洋》这首歌曲,让幼儿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喜洋洋》这首歌曲的歌词,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难点:帮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使他们在演唱中能够做到准确无误。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钢琴、音乐播放设备、歌谱、三角铁、铃鼓等打击乐器。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音乐活动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喜洋洋》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引导幼儿说出歌曲的名字和特点。
2. 教学歌词: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喜洋洋》的歌词,注意讲解歌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含义。
3. 学习节奏:教师示范歌曲的节奏,让幼儿跟随示范进行节奏练习,注意掌握歌曲中的强弱节奏变化。
4. 音准训练:教师采用钢琴伴奏,帮助幼儿进行音准练习,使幼儿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
5. 合唱练习: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进行合唱练习,注意指导幼儿在合唱中保持音量和音准的协调。
6. 表演展示: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表演展示,让他们在集体面前演唱《喜洋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程度和演唱表现,对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 通过合唱练习和表演展示,评价幼儿在音准、节奏和合唱方面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对教案进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通过家长群或家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幼儿在音乐课程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在家中陪伴幼儿练习《喜洋洋》,增进家庭音乐氛围。
2. 主题活动: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或文化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喜洋洋》歌曲的表演,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班音乐教案喜洋洋
中班音乐教案《喜洋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喜洋洋》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欢快和节奏感。
2. 培养学生用歌声表达快乐和积极情感的能力。
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喜洋洋》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欢快节奏和音准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乐谱、音响设备、教学卡片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学生座位有序排列。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引导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学生的热情。
2. 引入歌曲(5分钟):向学生介绍《喜洋洋》这首歌曲,播放歌曲的示范演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
3. 学习歌曲(10分钟):a. 教学生歌词: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
b. 学习节奏:教师示范歌曲的节奏,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拍手。
c. 音准练习:教师弹奏乐器,学生跟随演唱,注意音准的准确性。
4. 实践活动(10分钟):a. 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演唱歌曲,相互观摩和鼓励。
b. 创意表演:学生自由组队,用动作、表情等表现歌曲,展示自己的创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歌曲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 学生对歌曲节奏和音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简单的歌曲,运用欢快的节奏和音调,表达自己的快乐情感。
2.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如“音乐接力”、“音乐猜谜”等,提高学生的音乐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2.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喜洋洋》歌曲,熟悉歌词和节奏。
2. 第二周:进行歌曲演唱练习,提高音准和节奏感。
3. 第三周: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创作简单的歌曲或进行音乐游戏。
九、教学资源推荐:1. 推荐学生观看《喜洋洋与灰太狼》等与歌曲相关的动画片,增强学生对歌曲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内容:大班音乐活动—喜洋洋(欣赏)
活动目标
1、欣赏聆听,初步感受《喜洋洋》ABA结构和B段乐曲,体验乐曲热烈和优美抒情的风格特点。
2、能自由结伴,大胆地跟随音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感受节日里喜庆的氛围。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了解节日里人们的庆祝方式。
2、物质材料准备
音乐《喜洋洋》,PPT
3、环境创设
.幼儿坐成马蹄形
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题,导入活动
师:老师请小朋友听一首乐曲,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我们来听听这是一首什么样的音乐,这首曲子给你什么感觉?
你听完这首曲子心情怎么样?
(每个小朋友听完乐曲的感觉都不一样,老师听完后觉得很快乐。
)
二、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受、理解乐曲。
1.第一遍完整欣赏,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师:这首音乐是不是一直都这么欢快,我们再来听一遍。
你们听出了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吗?
2.第二遍欣赏乐曲,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
师:大家听出来了节奏也不一样,我们再来听一遍。
大家都听出来了,这首乐曲里面有着变化,第一段明快,第二段慢(优美、抒情)第三段又回到了和第一段一样节奏欢快。
3、请小朋友用色彩表达对乐曲感受。
师:平时我们有用色彩表达自己的心情,今天也请小朋友也用色彩说说看自己听完这首乐曲的感受。
4、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师:小朋友除了用色彩表达自己听到乐曲的感受,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教师哼唱,请个别幼儿用动作表达)
听到用欢快的音乐的时候用什么动作,当听到优美的音乐时候用什么动作。
三、播放音乐观看PPT,感受节日喜气洋洋的气氛。
1、观看节日的PPT。
这是一首山西的民歌,节奏欢快活泼,旋律优美,表达一种喜庆洋洋的气氛,经常在传统节日中播放,所以大家给他取了个名字《喜洋洋》,我们新年就快到了,我们看看大人们都在做什么?
2、分组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节日里做的事情。
刚才我们看到了,大人们都在做什么呢?你们能不能把大人们做的事情用动作表现。
欢快的音乐用什么?优美的音乐可以配什么动作。
3、请个别小组配乐表演。
4、集体表演。
四、结束活动,跳着《喜洋洋》,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