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歌谣
元宵佳节的传统民间歌谣
元宵佳节的传统民间歌谣
元宵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人们都会欢聚一堂,庆祝这个喜庆的节日。除了欣赏灯笼和元宵的美丽,传统的民间歌谣也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流传至今的元宵佳节的传统民间歌谣。
1.汤圆歌
汤圆,汤圆,元宵吃汤圆。
包上糖馅或是豆沙,甜甜蜜蜜更可口。
元宵庆佳节,全家团圆乐陶陶。
汤圆形状圆又圆,祈福好运长盈盈。
2.花灯歌
灯笼扬起高,家家户户挂。
红灯串串连,五彩缤纷亮。
龙凤呈祥寓意吉,猪年春节财运旺。
花灯高高乐翻天,欢声笑语浩如烟。
3.打花灯
打花灯,迎新年,五彩缤纷照亮天。
喜庆的节日来了又一年,古老传统越来越久远。
灯笼高,烛光亮,月光下舞动璀璨灯。孩童高举花灯打,好运接踵而来到。
4.猜灯谜
猜灯谜,闹元宵,灯谜藏玄机。
纸上谜题难猜度,题目简单排列成。
聪明智慧来东猜,大家齐心带笑颜。
猜中了灯谜笑到夜,贴对红灯谜更称心。
5.元宵节
元宵高,花灯好,灯谜猜猜看。
吃汤圆,说祝愿,祈福口中念。
舞龙灯,舞狮灯,灯光下热闹的年。
欢声笑语随灯光,元宵节气啦满天。
6.共贺元宵
团团圆圆庆元宵,人人欢笑齐同好。
共贺元宵佳节日,家家户户欢心荡。
饱食大餐吃元宵,甜甜馅料美口腹。
快乐幸福享盛宴,佳节共度无限好。
元宵佳节的传统民间歌谣,流传至今,富有浓厚的节日氛围。通过歌谣的传唱,人们在欢庆元宵节的同时,也体会到团聚、喜庆和美好的祝愿。无论是吃汤圆、猜灯谜,还是打花灯和欣赏花灯,民间歌谣都为元宵佳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氛围。让我们在这个元宵佳节中,一起唱响这些传统的民间歌谣,感受到节日的喜悦和温馨。
重阳节的民间歌谣
重阳节的民间歌谣
重阳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于中国古代的重阳祭祀习俗。这一节日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被誉为老人节,旨在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庆祝重阳节的过程中,人们不仅会祭祀祖先、登高、赏菊,还会通过唱民间歌谣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下面介绍几首与重阳节相关的民间歌谣,以此纪念这个特殊的节日。
一、《重阳歌》
重阳逢寒食,登高乐多情。
九秋菊花放,十里一枝红。
男儿三杯酒,女儿两行泪。
行人去旧游,无处不堪题。
悠然景色好,依旧多少愁。
重阳来临处,愿上天之乐也。
二、《重阳》
重阳佳节庆团圆,九九登高共放鲜。
踏青采菊欢欣逸,亲情友情聚满天。
享年丰福即时恩,欢笑声声洒五洲。
祈愿国泰民安康,重阳普天共祥瑞。
三、《重阳欢乐歌》
久违寒食秋日晴,力行重阳护送登。
高楼揽镜偷风月,三杯白酒祝平安。
插茱萸枝迎吉祥,赏黄菊花景良长。
天地共乐缘重阳,幸福人生播温香。
四、《重阳颂》
阳欢逢重尽,寿与福齐全。
赏菊感时芳,红枫落叶肃。
敬老怜无倦,播撒大爱魂。
登山金秋至,吉庆迎天仙。
五、《重阳》
清风送度九九秋,菊花风姿愈娇羞。
重阳佳节传爱意,尊老敬老表真情。
登高赏菊饮美酒,欢笑聚首喜团圆。
家庭美满人心暖,幸福人间谱新章。
重阳节的民间歌谣既表达了人们对节日的喜庆庆祝,又传递了对亲情、友情和尊老敬老的情感表达。这些歌谣以优美的旋律和有趣的词句,让人们在欢乐中感受到重阳节的独特魅力。通过保留和传承这些
民间歌谣,人们可以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对老人的尊重和关爱,同时也增强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感。
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的潮流下,重阳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
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
1)落雨大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珍珠蝴蝶两边排.排排都有十二粒,粒粒都係解放牌.
2)排排坐
排排坐,吃果果,猫衣担凳比姑婆坐,坐烂个屎忽,唔好赖我,赖番隔离个二叔婆
3)捉大贼
点指兵兵,点指贼贼,点着谁人做大兵,点着谁人做大贼.
4)跳橡筋
董存瑞,十八岁,为国牺牲炸堡垒,炸到堡垒咯咯脆,全国人民流眼泪.
5)月光光
月光光,照地堂,虾崽你乖乖瞓落床
听朝阿妈要捕鱼虾啰,阿爷看牛要上山坡
哦哦哦......
阿崽你快高长大啰帮手阿爷去看牛羊
哦哦哦......
月光光,照地堂,虾崽你乖乖瞓落床
听朝阿妈要捕鱼虾啰! 阿嫲织网要织到天光
哦哦哦......
虾崽你快高长大啰撑艇撒网就更在行
哦哦哦......
6)点虫虫
点虫虫,虫虫飞,飞到荔枝基,荔枝熟,摘满屋,屋满红,陪住个细蚊公.
7)氹氹转
氹氹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
鸡仔大,摞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
8)猜呈沉
呈沉剪,呈沉包,呈沉糯米叉烧包.老鼠唔食香口胶,要食豆沙包.
9)骑牛牛
骑牛牛,牛牛走,牛牛响前咪回头,若然回头就打箩柚.
10)掟砖头
掟砖头,斗大够,一掟掟到西门口,溅起浪花抛浪头.
11)劈友
劈友,劈友,快啲走,走得快,好世界,走得磨,无鼻哥.
12)咕碌咕碌
纸皮纸皮打纸皮,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咕碌咕碌一,咕碌咕碌二,咕碌咕碌三,准备开炮打敌人!
13)拍大骳
拍大骳,唱山歌,人人话我无老婆,嘀起心肝娶返个,有钱娶个娇娇女,
无钱娶个豆皮婆,豆皮婆,食饭食得多,屙屎屙两箩,屙尿冲大海,屙屁打铜锣.
(整理)民间歌谣精选--生活歌谣
《民间歌谣精选》
民歌民谣是宝贵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歌谣精选》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叙事歌)、生活歌、情歌与儿歌,是中国民歌民谣的大全与精选,为爱好者提供收藏、为研究者及大学毕业论文撰写提供资料。
《民间歌谣精选》之
生活歌谣
唱唱山歌散散心
唱唱山歌散散心,
你当我是快活人?
吃了上顿没下顿,
黄莲树下来操琴。
吃鱼要吃大鱼鳞
【秧歌五句半】
吃鱼要吃大鱼鳞,莫吃小鱼戳嘴唇。
撩郎要撩光棍汉,莫撩有妇有妻人,
小妹子,一生一世名要紧。
东家的稀饭真过劲
东家稀饭真“过劲”,
半天涝不到白米星。
上头照见人,底下淹死人,
喝得肚子圆滚滚。
锄头还没有扛上肩,
一泡尿撒的光光净,
狗日的再进你家门!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
七九冰冻开,八九燕归来,九九八十一,家里盛饭外头吃,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数完天九数地九,地九数完麦到手。
姑娘生来本性穷
姑娘生来本性穷,找个公婆象人熊。
当了三天抱女子,挨了九回吹火筒。
说实话
天上下雨打炸雷,
家后挖窟就有贼;
瞎闺女找个瞎女婿,
一辈子谁也不认识谁。
十八姐儿九岁郎
十八姐儿九岁郎,
夜夜要我抱上床。
不是看到公婆面,
一脚把他踢下床。
他做儿子我做娘。
小女婿
十八大姐三岁郎,
夜夜睡觉抱上床。
睡到半夜要吃奶,
劈头盖脸几巴掌:
“俺是你媳妇不是你娘!”
十七岁女儿三岁郎
十七岁女儿三岁郎,天天晚上抱三趟;
不是公婆在前头,两脚把你蹬下床。
十八岁大姐周岁郎
十八岁大姐周岁的郎,把尿把屎抱上床,半夜三更要喝奶,楼住婆娘喊亲娘
十八岁大姐周岁的郎,怀抱小郎泪汪汪,等到郎大姐已老,等到花开叶又黄。
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1、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
你拍二,我拍二,二个小孩卖冰棍。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吃饼干。
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打蚊子。
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小孩齐打鼓。
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小孩分石榴。
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小孩做游戏。
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小孩看西瓜。
你拍九,我拍九,九个小孩捉泥鳅。
你拍十,我拍十,十个小孩来猜谜。
2、对扳子
对、对、对板子,俺家娶个花婶子,
样儿美来手又巧,两把剪子对着铰。
剪只桃儿桃有毛,剪罢黄杏剪樱桃,
剪串葡萄甜又酸,剪朵红花艳丹丹,
剪只蝴蝶飞上天。
3、板凳摞摞
板凳板凳摞摞,里头坐个大哥。
大哥出来买菜,里头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烧香,里头坐个姑娘。
姑娘出来摸爬蚱,里头坐个小娃娃。
娃娃吃来掂尿罐儿,乒嚓两半儿。
你一半儿,我一半儿,咱俩回家做豆馅儿。
4、小宝宝
小宝宝,快点睡,明天跟妈去赶会,
会上给你买支枪,挎到脖里上战场。
上战场,当英雄,多给妈妈我争光。
5、月下玩玩
月儿圆,月儿亮,我在月下玩手枪。
月儿照,影儿长,我对影儿开一枪。
影儿一点没变样,我伸臂,它伸膀,
我举拳头它投降,姿势和我一个样。
我跑步,它跟上,我俩玩了一晚上。
6、布娃娃
小朋友,布娃娃,红嘴巴,黑头发。
眼睛转,不说话,个子老是这么大。
妈妈演节目,她也要参加。
我给缝个新花褂,又把小辫扎。
再戴一只大蝴蝶,忽闪忽闪美极了。
7、小金鱼,爱打扮
小金鱼,穿缎缎,不学习,爱打扮。
东玩玩,西转转,摇头摆尾好清闲。
老师考他红了脸,吐出一串零蛋蛋。
小白兔,说他懒,嘴巴笑成三瓣瓣。
8、小花孩
小花孩,砍柳橼,柳条苦,卖豆腐。
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
一、你我他,胖子妈,白雪公主嫁给他。
二、点兵点将,点到哪家是我大兵大江。
三、点只煤炭,梅国花碳,鸡冠鸭水,鸭冠退堂,还有一碗冷稀饭,一个喝一口,喝完就开走。
四、炒菜炒菜切切切,包饺子包饺子捏捏捏,横三刀,竖三刀……(扑过去挠痒痒)
五、我叫阿里巴巴,身高一米七八,可怜可怜我吧,叫我一声爸爸。
六、丢,丢,丢手绢,轻轻地丢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七、赛赛,乒乓球比赛,阿姨叫我买菜,买了一把烂菜,阿姨打我,阿姨骂我。
七夕节的民间歌谣和传统舞蹈
七夕节的民间歌谣和传统舞蹈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在这一天,
人们以各种方式来庆祝和纪念牛郎织女的传说,其中包括唱歌和跳舞。本文将介绍七夕节的民间歌谣和传统舞蹈,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一、民间歌谣
1. 《天上牵织女,天涯牵牛郎》
这是七夕节最经典的歌谣之一,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描述了牛郎
织女相识、相爱、相离的故事,让人流连忘返。这首歌谣常常在七夕
节晚会上被演唱,让人们感受到爱情的美妙与情感的深切。
2. 《七夕星》
这首歌谣讲述了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歌词中充满了温馨的情感,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期待和祝福。歌曲节奏轻快,容易让人跟随节拍
一起唱和,增添了七夕节的活力和快乐。
3. 《鹊桥仙》
这是颇具代表性的一首七夕节歌谣,也是唐代文学家秦观所作。
歌词以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为主题,娓娓道来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首歌谣曲调悠扬,词藻华美,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爱情的执着和
追求。
二、传统舞蹈
1. 牛郎织女舞
牛郎织女舞是七夕节最受欢迎的传统舞蹈之一。在这个舞蹈中,男舞者扮演牛郎,女舞者扮演织女,通过优美的动作和舞姿展示他们相遇、相爱和分离的故事。舞蹈灵动轻盈,寓意着爱情的美好和坚持不懈的追求。
2. 鹊桥舞
鹊桥舞是另一个有趣的七夕节传统舞蹈。舞蹈中的舞者身穿传统华丽的服装,模仿鹊桥上的鸾凤鸣舞。他们通过跳跃、转身等动作,展示他们对牛郎织女之间爱情故事的祝福和崇敬。
3. 纸扇舞
纸扇舞是七夕节期间常见的集体舞蹈。舞者手持彩绘纸扇,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轻盈地舞动纸扇。这个舞蹈象征着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喜庆和祝福。舞者的舞步优雅,配以五彩斑斓的纸扇,给人们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愉悦。
七夕节的民间歌谣
七夕节的民间歌谣
七夕节,又称“牛郎织女节”或“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以各种方式庆祝牛郎织女的相会,表达对爱情的祝福和向往。而在七夕节的庆祝活动中,民间歌谣起着重要的角色。下面将以七夕节的民间歌谣为主题,介绍其中几首经典的歌谣。
歌谣一:《七夕》,曲:清光绪年间民间曲艺家
七夕七夕星,鹊桥互相倾。
织女夜空降,牛郎情欲醒。
银河宽似海,缺月半如镜。
两情相悠悠,心心两相知。
这首歌谣描绘了七夕节当晚的浪漫景象。在这一天,人们相信牛郎织女会在银河两岸相会,因此称之为鹊桥相会。歌谣表达了牛郎和织女相爱相思的情感,以及他们两人重逢的喜悦之情。
歌谣二:《七夕拜星》
七月干草长,牛郎织女恋。
织女穿银针,牛郎负瑶琴。
东风一夜雨,花似织女真。
三载牵东望,双星共天辰。
这首歌谣较为简短,却道出了七夕节与爱情的不解之缘。歌谣以形
象生动的方式描绘了牛郎和织女相爱相思的情景,同时暗示了他们因
为天人之隔而不能长久相守的悲哀。
歌谣三:《七夕好行云》
七夕好行云,织女相爱真。
银河联两岸,牛郎望妻身。
独守年年夜,忍泪泪满衿。
土林人勤锄,木仙希望频。
此歌谣以优美的词句描绘了七夕节中牛郎和织女的相思情感。歌谣
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牛郎的期盼与织女的等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祝福。
以上所列的民间歌谣代表了七夕节庆祝活动中广泛传唱的歌曲。这
些歌谣以简练的语言、优美的旋律,抒发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思念
之情。在七夕节的庆祝活动中,歌谣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和祝福的重
要手段,也为这个浪漫的节日增添了一份特殊的韵味。无论是逢年过
【民间歌谣大全100首】民间歌谣(多篇)
【民间歌谣大全100首】民间歌谣(多
篇)
民间歌谣(一):
《诗经》中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是:
“风” 、“雅” 、“颂”三部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而划分的.“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
民间歌谣(二):
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从《诗经》里的《国风》到解放后搜集出版的各种民歌选集,数量是相当多的。至于目前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歌谣和新民歌更是浩如烟海,各具独特的形式:苗歌瑶歌古朴浑厚,藏歌傣歌光丽优美;蒙古族民歌健朗悠扬,鄂伦春族民歌则粗犷有力;同是汉族民歌,北方的以豪放见长,南方的则比较委婉。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各地区的文化具有各自的特征③在我国,民歌是指少数民族的歌谣④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断融合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A
此题以我国民歌的发展,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从民歌的数量、独特的形式上,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各具特色,可见①②符合题意;而③本身是错误的,民歌包括各民族的歌谣,不仅仅指少数民族的;④在本题中没体现出来。所以此题应该选A项。
民间歌谣(三):
关于长征的民间故事、传说、成语、谚语、民间歌谣【民间歌谣】
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
传统节日的民间歌谣
传统节日的民间歌谣
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节日
庆祝活动。而与传统节日紧密相关的民间歌谣,是人们在欢庆节日时
传承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传统节
日的民间歌谣,它们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传统节日的起源
传统节日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了历史和传统的底蕴。每个传
统节日都有其特定的起源,从古代的祭祀活动发展而来。比如春节,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除夕祭祀活动。随着
时间的推移,这些起源于祭祀的节日逐渐演变为人们欢庆丰收、祈求
吉祥和纪念历史事件的方式。
二、民间歌谣的特点
民间歌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简单明了、易于
传唱的方式,将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赞美、祝愿和寄托情感表达出来。这些歌谣一般有韵律感强、字数简洁、歌词含义深刻的特点。通过歌
谣的重复和传唱,人们将节日的喜悦、祈福和美好的祝愿传递给身边
的家人和朋友。
三、春节的民间歌谣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民间歌谣的重要来源之一。春
节的民间歌谣既有各地区各民族的独特歌谣,也有广为流传的普通民
众共同唱和的歌谣。比如《恭喜恭喜》、《贺新年》等,这些歌词简
单却富有寓意,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四、中秋节的民间歌谣
中秋节,又称“月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与中秋节相关的民间
歌谣以赞美月亮、家庭团聚和思念远方亲人为主题。比如《月儿明》、《静夜思》等,这些歌谣通过优美的旋律和富有情感的歌词,将人们
对于亲情和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五、端午节的民间歌谣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有着丰富的民间歌谣。这些歌谣以
民间歌谣精选
民间歌谣精选
小情哥,抓住千万莫再丢!
姐姐生来像枝梅
姐姐生来像枝梅,小郎变成蝴蝶飞,飞去又飞回。
一直飞到花园里,脚脚攀枝手攒梅,哪怕大风吹。
哪怕刮风下大雨,哪怕咔嚓响炸雷,宁死也不回。
死也死在花丛里,葬也葬在梅花堆,甘做风流鬼。
姐想郎
正月里来姐想郎,
不知情哥哥在何方,
莫不是有了新板壁,
记不得妹妹芦笆墙。
情哥呀,不见你人来我好心伤。
姐在房中绣荷包
【绣荷包调】
姐在房中绣荷包,千针绣来万针描:一绣天上星闪闪,二绣春燕双归巢。
三绣狮子盘绣球,四绣喜鹊占树梢,五绣乌龙双戏水,六绣鸳鸯水上漂
七绣牛郎会织女,八绣八仙赴蟠桃,九绣郎,十绣姐,金丝用了万千条。
奴将荷包送予你,天天挂在小郎腰,走南闯北跟着你,时时记住小奴娇。
姐在河边
姐在河边洗蒜苗,一双白手水上漂,顺带一个白米淘。
三寸金莲站跳板,八幅罗裙顺风飘,车轴身子水蛇腰。
南面来个撑船汉,撑着撑着掉了篙,船头忙到船后艄。
又想抬头去望姐,又想低头去捞篙,捞着捞着淌远了。
你是哪家裙钗女,你是哪家女娥姣,把我真魂勾去了。
姐在塘边槌衣裳
郎在田里薅黄秧,
姐在塘边槌衣裳,
郎望姐,
姐望郎,
棒棒槌在石板上!
就怕情哥不真心
一出家门千条路,任哥走来任哥行。
有心莫怕路难行,就怕情哥不真心。
看花灯
合:正月里来是新春,我和哥哥/妹妹哎去看花灯。
男:人来又人往啊,我的妹子哎,
你我快快地行啊,去晏了看不成。
11
女:妹妹我听开了声,叫一声我的哥哥(音gai)听分明,不是妹妹脚步子慢啊,我的哥哥,处处**人挤人啊,脚头踢脚跟啊。
合:这边一行舞龙灯,翻上翻下如腾云。
男:看灯要当心啊,妹子,
中国的传统民间歌谣
中国的传统民间歌谣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中传统民间歌
谣作为一种独特形式的文化艺术,在中国的乡村中广泛传唱。民间歌
谣以其朴实、真挚的歌词和优美、动听的旋律,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乡
村百姓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民间歌谣的特点
和魅力,并举例几首经典民间歌谣。
中国传统民间歌谣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们真实地记录
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感受。这些歌谣通常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了
农民的劳作、爱情、友情、希望等各个方面的主题。通过朴实的歌词,人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农村生活的辛酸、乐趣和希望,增强了人们彼
此之间的情感联系。此外,这些歌谣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
着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中国传统民间歌谣的旋律优美动听,常常以琅琅上口的方式传递给
后代。这些歌谣的旋律通常由简单的曲调构成,易于人们记忆和传唱。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家庭聚会、社区活动中,人们经常通过歌
唱的方式传递并享受这些歌谣。这些动听的旋律不仅给人们带来欢乐
和舒适的心情,还促进了社区凝聚力和文化传承。
下面,让我们聆听几首经典的中国传统民间歌谣:
《茉莉花》
茉莉花,茉莉花,你是西子洗过的花。
水面月,月上人,人在月中央。
这首歌谣以茉莉花为主题,表达了对花的赞美之情。歌词简洁明了,旋律优美悠扬,让人感受到了花香的清新和美丽。
《葫芦娃》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
风吹雨打,都不怕,奔跑在黄土高坡。
这首歌谣描绘了七个葫芦娃奋勇抵抗困难的故事。歌中表达了乐观
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时勇于迎接挑战。
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
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
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以及民间故事都是流传于民间且容易记又便于传颂的民间文化,通常流传的歌谣以及民间故事以民间的节日或发生的故事为内容,再进行加工,就成为我们现在的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来认识一下。
民间歌谣一
《元宵月正圆》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民间故事一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终于团圆。
民间故事二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民间故事三
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歌谣
民间歌谣
一、中秋节
八月十五是中秋,有人欢喜有人愁,富有人家(当+刂)牲口,穷苦人家食芋头,今年希望明年好,年去年来不自由。
二、卖懒歌
卖懒袋,等齐来,眉豆句,菊花开,今晚齐齐来卖懒,明朝早早拜新年,拜完新年赏大吉,赏完大吉赏银钱。
三、流水歌
水滴滴,水流流,一朵红花在面头。大姐有银嫁得远,二姐无银嫁惠州。嫁得惠州好水路,拔起竹篙船就流,流流流,流到水南头。问你水南起乜嘢屋?青砖起屋洒门楼。石英门趸两边竖,一对牙鹰站两头。长棒去返打榄仔,短棒去返拣石榴。石榴生仔丁丁响,菠萝生仔结成球。阿妈落船煮宴昼,外婆返去唔住久,三朝两日好回头。
四、娶新娘歌
摇摇橹,娶新抱,新抱几时归,后日归,有乜归,有鱼龙硬饼与生鸡,阿婆唔食生鸡肉,阿公过海买猪蹄,买到猪蹄煲薏米,人人食碗去担泥,担得泥归芋仔,芋仔出芽浸浸齐,芋仔留返阿妈食,芋仔用来派通围。
五、摇钱树
摇钱树,到我家,我家富贵享荣华,丁财两进随时发,金银珠宝尽归家。
六、洒碌仔
洒碌仔,洒碌儿,今晚游鱼真着时,阿妈有油添俾我,一直游到二更时,长大将来去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
七、月光光
月光光,照地堂,年三十晚,食槟榔,阿妹今年大一岁,阿哥今年上学堂,爹娘今年添一岁,身体越老越健康。
八、落雨大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买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珍珠蝴蝶两边排。
九、鸡公仔
鸡公仔,尾弯弯,做人新抱好艰难,早早起身都话宴,洗碗洗碟洗猪栏,担尿去坑啰(扌+罗)猪菜,返来煮饭无时闲。
十、龙船歌
团团转,菊花园,阿妈带我睇龙船,龙船唔好睇,睇班肋赤仔。
(注:以上是白话)
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
————————————————————————————————作者:————————————————————————————————日期:
民间歌谣
摇摇船
摇,摇,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对我笑,
叫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
吃完饼儿还有糕。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就是不让冬冬去。不让去,也得去,骑着小车赶上去。
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小老鼠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哭着叫着喊妈妈,叽哩咕噜滚下来。
真稀奇
稀奇稀奇真稀奇,蚂蚁踩死大公鸡,爸爸睡在摇篮里,宝宝唱着摇篮曲。
张打铁
张打铁,李打铁,
打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
我要回去打毛铁。
推磨摇磨
推磨,摇磨,
推豆子,磨豆腐,
么闰儿要吃菜豆腐。
打碗米来煮,
煮又煮不熟,
抱着罐罐哭。
小小子儿
小小子儿,
坐门墩儿,
哭哭啼啼要媳妇儿,
要媳妇儿,干什么?
点灯说话儿,吹灯作伴儿, 到明儿早晨,梳小辫儿。
哪边高
哪边高?这边高。
哪边矮?这边矮。
一锅豆腐做成十二块。
嫩豆花,好的菜,
今天做来明天卖。
排排坐
排排坐,吃果果,
幼儿园里朋友多。
你一个,我一个,
大的分给你,小的留给我。
新年到
新年到,放鞭炮,
噼噼啪啪真热闹。
耍龙灯,踩高跷,
包饺子,蒸甜糕,
奶奶笑得直揉眼,
爷爷乐得胡子翘。
五指歌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见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七个阿姨来摘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个阿姨来摘果,
七只篮子手中提。
七种果子摆七样:
苹果、桃儿、古榴,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歌谣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歌谣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唐朝,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人们在这一天会登高、赏菊、插茱萸、佩艾蒿等,而传统的民间歌谣也是庆祝重阳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重阳节的传统民间歌谣。
第一首歌谣:《阳关三叠》
重阳日,晴阳关。
一层两层叠楼台,
绝壁岩高犹未改,
古关遗韵今犹在。
峰回路转更峥嵘,
壮士勇登迎香炉,
齐举康桥灯万盏,
古离汉朝广陵口。
这首歌谣以描述重阳日登高晒太阳的传统活动为主题。歌谣的开头描绘了阳光明媚的重阳日和壮丽的阳关景色,接着表达了人们登高望远的豪情壮志,最后提及了康桥灯的璀璨辉煌和广陵口的历史渊源。
第二首歌谣:《重阳节》
重阳重阳倍康乐,
老人赏菊歌呀笑。
乘船上山花红落,
插戴艾草孩童戴。
桃花映水飘余香,
佩蒿接连挂树枝。
家家户户阖家欢,
重阳重阳万象新。
这首歌谣以庆祝重阳节、赏菊、插茱萸以及佩艾蒿等传统习俗为主题。歌谣中歌颂了重阳节的欢乐与幸福,老人赏菊、孩童戴艾蒿的场景生动有趣,同时也描绘了桃花映水、家庭团聚的喜庆景象。
第三首歌谣:《重阳日》
九月九日重阳天,
家家户户登高山。
张罗红蒿迎嘉客,
对酒当歌放笑颜。
黄叶飘飘秋意浓,
远客相聚共欢欣。
重阳祝愿传千古,
国庆佳节伴重阳。
这首歌谣着重强调了重阳节重要的登高活动,同时也提及了插茱萸、对酒畅谈等传统习俗。歌谣中融入了国庆佳节与重阳节的祝愿,寄托
了人们对国家繁荣和家庭幸福的期盼。
第四首歌谣:《赏菊词》
重阳到来百花艳,
赏菊游人满大街。
花海芬芳吸路人,
金边锦簇妆秋姿。
醉看繁花临水渡,
倾心伴月共欢喜。
重阳节日兴欢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歌谣
民间短篇诗歌。包括抒情性的民歌与民谣。歌﹑谣分称﹐最早见于《诗经‧园有桃》:“心之懮矣﹐我歌且谣。”关于歌与谣的不同﹐主要有两种解释:“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毛诗故训传》)﹔“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韩诗章句》)。一般说来﹐歌因为配乐和受曲谱制约﹐歌词有与之相适应的句法章法结构﹐节奏一般比较徐缓。谣不配乐﹐没有固定曲调﹐取吟诵方式﹐章句格式比较自由﹐节奏一般比较紧促。古人对歌与谣﹐也常联用﹐统称为“歌谣”﹐简称“民间歌谣”为“民歌”。
民歌起源
民歌起源于人类维持生存的物质活动﹐特别是生产劳动。它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口头创作形式。初期民歌创作﹐往往与音乐密不可分。有的还与舞蹈﹑音乐三位一体。后来的民歌﹐仍然与音乐有密切关系﹐如歌词的重叠﹑衬字等﹐都是因为歌唱的关系而形成的特点。
民间歌谣的定义和特点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属于民间文学中可以歌唱和吟诵的韵文部分。它具有特殊的节奏、音韵、章句的曲调等形式特征,并以短小或比较短小的篇幅和抒情的性质与史诗、民间叙事诗、民间说唱等其它民间韵文样式相区别。(钟敬文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
民歌分类
民歌种类繁多﹐因分类标准不一﹐有各种不同的分类。从内容出发﹐结合某些特殊功能﹐大致分为﹕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五类。又因服务对象的不同﹐又有儿歌一类。
劳动歌
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号子﹐以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和直接促进劳动的功用为其基本特征。广义的包括在劳动中唱的歌﹐如草原牧歌﹑采茶歌等。后一类歌﹐有些也配合劳动动作而歌唱﹐一般对劳动也能起一定的鼓舞和调节情绪的作用﹐但无明显的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广义的劳动歌﹐有时也可归入生活歌中。
仪礼歌
伴随民间祈年庆节﹑贺喜禳灾﹑祭祖吊丧等仪式及日常迎亲送友等习俗活动而吟诵演唱。大致有诀术歌﹑仪式歌﹑习俗歌三类。诀术歌﹐是被认为具有法术作用的民间歌诀与咒语﹐如“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哭夜郎﹐过路君子吟三遍﹐一觉睡到大天光”之类。仪式歌﹐是与节令庆祝﹑其他祭祀等仪式相结合而诵唱的歌﹐主要内容为祭神求福﹑祈保丰收等。如祭灶王爷求福﹑祭龙王爷求雨所唱的歌。习俗歌﹐用于婚娶﹑生子﹑祝寿﹑送葬﹑造房等红白喜事和迎宾待客的场合﹐如撒帐歌﹑哭嫁歌﹑盖房歌﹑敬酒歌等。这是仪礼歌中数量居多﹑迷信色彩较少﹑文学价值较高的部分。
时政歌
主要内容是反映人民群众对某些政治事件﹑人物的认识和态度的。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中国古代的时政歌谣﹐不少以童谣形式出现﹐其书面记录﹐较多见于各朝史书的《五行志》中。
时政歌谣大致可分三类﹕
①揭露讽刺统治者的歌谣﹐这类作品数量最多﹔
②赞扬廉洁﹑爱国官吏的歌谣﹔
③历代农民起义的歌谣﹐这类歌谣﹐体现农民的觉醒最充分﹐政治色彩最浓。
生活歌
反映人民一般的社会家庭生活和日常劳动生活的各方面﹐尤以表现农民和妇女生活的为多。关于农民生活的歌﹐反映了广大农民在旧社会所过的非人生活﹐揭露地主残酷剥削和贪婪吝啬的本质。流传相当普遍的《十二月长工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长工与地主的尖锐矛盾。妇女生活歌﹐大部分出自民间妇女之口。女性从一出生即受歧视的童年﹐到像货物一样被买卖的出嫁﹔从备受虐待摧残的小媳妇生涯﹐到熬成婆后仍无幸福可言的毕生悲惨遭遇﹐在妇女生活歌中都有所反映。在大量的苦情歌中﹐又常蕴含著对美满生活的憧憬。在资本主义兴起后的近代歌谣中﹐常迸发出反抗的时代强音。
情歌
据有些学者的看法﹐大概最早产生于对偶婚与对偶婚从夫居的一夫一妻制的交替时期﹐是民间歌谣中数量最多﹐也更加脍炙人口的一种﹐在历代劳动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的爱情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倾诉互相爱恋之情和表明选择爱人标准的﹐如《丝线牵桥妹敢过》﹑《金银不是如意郎》。
②抒发离别﹑想念之情的﹐如《把你画在眼睛上》﹑《和来捏作一个人》。
③表达誓不分离的坚贞爱情的﹐如《情愿挨打不丢郎》﹑《出了衙门手牵手》。
④告诫和批评的怨情歌﹐如:“要学苋菜红到老﹐莫学花椒黑了心”﹑《小妹郎多乱了心》。
⑤为数甚多的“家花不如野花香”之类的偷情歌﹐虽含某些不健康的思想情感﹐但往往也表现了被剥夺正常爱情生活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儿歌
中国“五四”以后才普遍使用。古代称为“孺子歌”﹑“小儿谣”等。儿歌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由儿童自己创作以及由大人教唱但内容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的歌。广义的还包括由妈妈奶奶等教唱﹑反映旧社会大人特别是妇女生活情感的﹑但由儿童传唱开来的歌。具有时政歌谣性质的所谓“童谣”﹐一般非真正的儿歌。儿歌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三类﹕游戏儿歌﹑教诲儿歌﹑训练语言能力的绕口令等。
儿歌的特点:一是,在语言形式上适合儿童说话发音的习惯,都用短句,尤其多用三字句,易上口。二是,内容适合儿童思维特点,单纯、浅显而形象,有些富于魔幻色彩,适合儿童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