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_》说课稿

合集下载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但病虫害较少。
地形 包括高原、平原、山地;黑 ①地形影响农业类型,利于农业
土壤
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层 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多种经营;
水源
②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单产高。
工业:工业基础好
为农产品提供市场;为农业提供 化肥、农药和机械设备
社会 经济
交通:交通发达,对外 联系方便
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机遇
条件 历史人口:开发晚,人 ①利于机械化、大规模生产
口密度低
②利于绿色农业、大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的思路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
社会经济条件 扬长补短
科技
方向Leabharlann Baidu
二、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特点
➢ 区域内部差异导致区域内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思考:
1、描述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 东北地 区降水 量分布 规律
➢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 节性强的特点,为农 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 什么有利条件?
➢ 生产集中在夏季,有利于农忙 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 业生产;
➢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 业收入,还可进行农田基本建 设和水利建设等。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简析地形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的有利影响。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热量
水分
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 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
农业布局特点
林业和特产区 四大优势: 全国最大的林区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 宜林地区广泛 森林树种丰富
农业布局特点
畜牧业区 农牧条件好,品种优良
活动:1
耕作业
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仅能一年一熟。
农业发展方向
人口激增所产生的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核心:森林资源保护 方法: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目的: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活动:
主要有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
思考
3、与我国主要农业………………什么启示?
劣势: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只能种植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
优势: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且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
地理条件
地形、土壤条件: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社会、经济条件
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
联系了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 利用了塘泥、蚕沙、蔗叶等副产品;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 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讲义

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讲义

30º N
23º26′N
南方低山丘陵 区的位置范围:
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
要素
具体内容
优势
光合作用潜力 强大 一年二至三熟 保证农业生产 用水
日照 在1400~2300小时 之间 热量 年均气温14.5~ 22℃,生长期长 水分 年降水量1000~ 2000 mm,且地 表水丰富
5(2013山东文综)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
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 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 上江南”的美誉。图6 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7 为 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3)指出自贺兰山至黄 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 主要农业类型。(8分)
重点、难点
• (1)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本节的重点:东北 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特点 • (2)此外,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还应学会 知识的迁移,会分析其他区域地理条件及 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学情分析
• 高二学生对于知识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把握, 大多存在着问题,虽然从本册地理课开始 就一直在强调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然后 应用于其他地区,举一反三,但是很多同 学仍然就教材学教材,很难从一个更高的 高度统揽全局,学习本节,就仍然需要再 强调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垂直温度带
亚热带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说课稿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说课稿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101271147 郭玉军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选自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我的说课紧紧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完必修三前两单元关于区域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必修二第二单元产业活动中关于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以东北地区为例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农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问题,也是国家政府比较关心的问题,并且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大豆和木材基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地位比较重要。学习本节内容更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发展问题,认识农业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托教材,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从而学会迁移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⑵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从而理解农业布局的因地制宜原则。

⑶通过分析东北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现状,总结东北农业生产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学会科学地看待农业发展的前景。

⑷了解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从而学会应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去实现不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科学准确的地理语言表达、概括能力。

⑵指导学生阅读各种图表,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提高学生学会从图表所隐藏的地理要素中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的能力。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质课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质课

• 交通条件
• 人口密度
工业
农 牧 兴 工 工 促 农 牧
农业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 方便
开发晚 人口密 度低
活动: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 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 棉花生产基地 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 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 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2、自然条件
(1)地形、土壤条件
①地形条件→农业生产类型
平原地区-→ 种植业 山地丘陵-→ 林牧业
②东北地区高原、平原、山

分布广
农业多种经营

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2、自然条件 (2)地形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大兴安岭 山地 北——小兴安岭 东——长白山地 主要地形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 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或其他服务业活动,促进经济 多元化发展,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进行农田基本 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3、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农业区相比,热量条 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热量条件也可以 说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分析举例说明。 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 第三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 第三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

第1讲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最新考纲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

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

进展的方法与途径。

考纲解读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

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

题。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理

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

续进展的方法和途径。

微专题一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条件分析

1.地理条件

(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

①气候

②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深度思考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答案对气候带来很大影响的地理位置主要指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较高,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较高纬度打算了该地区是气温较低;海陆位置上,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侧接近海洋,打算了该地区是季风气候,距离海洋远近,打算了该地区降水量多少。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可用下图表示:

2.农业布局特点

(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①耕作农业区:A松嫩平原——玉米、大豆、春小麦、水稻、甜菜。

B三江平原——春小麦、大豆。

C辽河平原——水稻、冬小麦、棉花、苹果。

②林业和特产区: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

③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54必修③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54必修③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平原区
面向国内,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a.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b.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c.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
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a.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b.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布局特点
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为农业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畜牧业区
命题探究
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下图为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读图完成1~2题。
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A.生产规模小 B.科技水平高C.商品率高 D.精耕细作

区域农业生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4.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下图,回答下题。
区域农业生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2014年7月,在北京市延庆区召开的第11届葡萄大会上,延庆与张家口市怀来县签订了葡萄产区合作协议,打造“延怀河谷·葡萄酒乡”品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简述“延怀河谷”协同发展葡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

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二、地理条件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最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最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课例撰写:丁利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一、教学背景说明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相关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环境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依据课标要求,我认为本节教学内容从知识层面上看:包括区域农业条件分析、区域农业布局特征,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分析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四部分,而且这四部分内容之间有着明显的逻辑关系。从能力培养上看:既有资料图表分析能力,又有综合归纳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看:学生在案例比较分析、探究体验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本节课着重设计第二课时的内容,即在第一课时学生分析农业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农业发展问题及解决途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开放性。

本节教材在高中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必修三是在必修一、二基础上,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让学生把所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从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两个维度,分析农业发展、工业城市发展与环境发展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

本节教材运用必修二有关农业区位理论分析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及存在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从一个侧面来探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下图)

影响

教材的设计思想: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源于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两者的和谐发展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主线。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连续进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势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等值线的读图方法,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探究和合作讨论以及读图摸索了解东北农业生产情形,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东北地区进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地区气温、降水等值线分布图。

课时安排

共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导入:

你明白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哪里吗?你明白我国最大的林区在哪里吗?

这一地区依旧我国闻名的牧业基地。那个地区有哪些地理条件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它们又是如何进展的呢?让我们带着好奇,先看一段视频,了解东北地区进展农业的条件及农业的布局特点。

读图:

大伙儿明白东北地区的范畴和差不多地理位置吗?请同学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概况。

读课本60页第三段和图4.1,4.3,

1.东北地区包括哪些省区?

2.说出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临海、邻国?

3.找出东北地区的三列山脉,重要的河流,以及三大平原?

4.东北地区是我国哪三大农业生产基地?

知识回忆从《地理必修Ⅱ》中可知,阻碍农业区位选择的要紧因素有哪些?

阻碍农业区位选择的要紧因素有气候、土壤、地势、水源等自然条件,有市场、劳动力、机械、政策、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条件。

合作讨论:

1.东北地区什么缘故能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板书: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阻碍

平原宽敞,地势平坦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机械化水平高

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①农业生产新疆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的主要原因。 ②“海南一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的主要原因。 ③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的主要 原因? ④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林牧业、坡度<25° ,可适当开梯田,山地只适于林业主导因素? ⑤西北内陆降水少,绿洲农业产量稳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什么?
(2)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 产效率的高低 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促进了商 品农业的发展 人口密度决定人均占有耕地,影响商品率 生产技术影响产量、品质和竞争力 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
欧洲奶酪市场大,奶酪产业规模 大
内容导航
基础梳理
考点再现
方法指导
练出高分
夯实基础· 整合体系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优化整合
有序识记
对点训练
1.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图中限制农业生产的共同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B)
D)
C.土壤 D.光照
(2)甲、乙两图中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自然因素分别是( A.机械化水平高;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地广人稀;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地势平坦;热量充足
掌握核心
有的放矢
考点二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地理条件

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

(1)气候:

(2)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温馨提示]

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大的不足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只能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生长。但这里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大,而且土壤肥沃,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所以人均产粮多,粮食的商品率高,达60%以上,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虽然东北的农业生产条件不如南方地区,但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二、农业布局特点

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

①分布: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

②地位: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

(2)林业和特产区: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

(3)畜牧业区:

①分布: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②地位:农牧和林牧结合条件良好,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章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章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考纲考点

考题考情命题规律

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2019·全国Ⅱ卷,36(3)

2019·全国Ⅲ卷,3~5

2019·北京卷,36(3)

2019·天津卷,14(3)

多以区域某农业发展案例为背景考查农

业发展条件的评价分析。

2.区域农业生产

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与途径2019·全国Ⅱ卷,36(4)

2018·天津卷,14(3)

2017·全国Ⅲ卷,36

多以区域图、区域农业发展典型案例为载

体考查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途径。

了解区域发展条件

范围和条件

1.东北地区的范围和特点

2.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2)地形条件: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

单元,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

(3)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

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状元笔记] 东北地区的热量条

件对农业的影响,如下所示:

有利影

不利

影响

温带

湿润、

半湿

润季

风气

①夏季

温暖,

基本上

可以满

足一年

一熟作

物的需

②夏季

①热

量不

足,只

能一

年一

②农

作物

生长

3.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日照时

间长,

光照较

强,粮

食品质

③冬季

寒冷,

病虫害

少,有

利于绿

色生产

容易

受到

低温

冷害

的影

①集中

于夏

季,雨

热同

期,利

于作物

生长

②春季

季节性

积雪融

水,有

利于缓

解春旱

降水

变率

大,易

产生

旱涝

灾害

分析区域发展现状

布局和 1.主要农业生产区域[状元笔记]

商品粮

基地建

(1)耕作农业区

名称主要农作物

A松嫩平原玉米、大豆、甜菜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积温高。
5、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 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平原要丰富。
二、农业布局特点:
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 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生产 主要分布地 区域 区
启示: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完成P61思考题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 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 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或其他服务业活动,促进 经济多元化发展,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 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2、地形、土壤:——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地面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率比较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 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东北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如2001年全国4个农村户平均每人出售粮食超过500千克的 省份中,3个是东北的3个省,其中吉林和黑龙江是仅有的 两个超过1000千克的省份。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商品 粮总量的1/3.
地形、土壤条件——影响区域农业生 产的类型 工业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 人口
1、气候条件——制约农业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气候类型: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降水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 影响: 作物一年一熟 低温冷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篇一: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教案(整套)

绥阳中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案(整套)

目录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011-9-27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区域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说课

万宁中学地理组蔡林丽

一、教学背景说明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相关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环境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依据课标要求,我认为本节教学内容从知识层面上看:包括区域农业条件分析、区域农业布局特征,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分析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四部分,而且这四部分内容之间有着明显的逻辑关系。从能力培养上看:既有资料图表分析能力,又有综合归纳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看:学生在案例比较分析、探究体验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本节课着重设计第二课时的内容,即在第一课时学生分析农业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农业发展问题及解决途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开放性。

本节教材在高中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必修三是在必修一、二基础上,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让学生把所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从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两个维度,分析农业发展、工业城市发展与环境发展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

本节教材运用必修二有关农业区位理论分析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及存在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从一个侧面来探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

教材的设计思想: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源于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两者的和谐发展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主线。

本节课内容包含:一是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分析;二是区域发展方向与策略分析。

我在教学设计中着力体现地理学空间观念、综合联系的观念、因地制宜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等地理学的核心价值观。

(二)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知识与能力:通过初中地理的学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具备初步的东北区域地理背景知识;在必修一中已经学习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必修二学习了农业区位的基本理论;必修三第一节了解了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二学生具备较强的运用资料的分析能力、图表分析的能力。

存在困难及问题:缺乏详细的区域的自然环境背景知识,缺乏有关农业生产的基本生活体验;尤其是如何针对具体的农业问题找到解决方法对学生而言比较困难。

何解决问题的设想:依托三江平原的案例进行分析,补充具体区域的背景信息,通过

图片、文字等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具体区域的农业生产活动的情况,分析归纳存在问题。通过案例讨论感受农业发展的解决办法。

(三)教学准备

确定案例研究的具体区域---三江平原,查找合适的案例---抚远县,查阅文字资料、数据、绘制图表。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说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说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通过对三江平原的案例分析,说出东北平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3.通过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问题的分析及抚远县的案例解剖,能够掌握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分析方法,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逐步树立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2.教学难点

如何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

1.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2.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三、教学过程说明

教学流程:

东北农业分布图

设计意图:布局特征,引出问题。资料分析,落实重点。

案例研讨,突破难点。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引子: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资料1:东北农业分布图

资料2: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突破

万亿斤大关,其中松嫩和三江大平

原贡献最大,产粮达900亿斤,所

提供商品粮超过660亿斤。但是在

辉煌背后却潜在许多问题。

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分析了东北

农业区分布形成的条件和布局特点。

本节课我们将以三江平原为例深入探讨东北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设计意图:

承上启下、落实区域,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题。

学习新知识:

环节一:探究三江平原农业发展问题

资料呈现:

资料一: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地在初垦时,黑土层有60~80厘米厚,最深可达1米,当时人们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然而仅过了50多年,这里的黑土层就几乎薄了一半,一些地方只剩下薄薄的一层,颜色也慢慢由黑变黄,个别地方甚至已成为遍布沙石的不毛之地。

资料二:

资料三:

抚远县位置图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依据图文资料信息展开讨论

问题1:三江平原土地肥力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三江平原旱涝灾害从1949年—2007年发生了怎样变化?原因是什么? 问题3:概括目前制约三江平原农业发展的问题有哪些?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形成问题链,问题链引领思维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及

解读信息的能力,体现区域空间及自然环境特征,突出地理学科综合联系的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每组派一名同学发言。

主持人:引导大家讨论;记录员:记录大家的观点,整理讨论要点;发言人:简要说明问题及产生原因。

要求:讨论过程有评价记录。

设计意图:落实教学目标中的“问题与原因分析”,培养学生对资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及综合分析与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体现教学过程性评价,关注生成性问题。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目前该地区农业

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1)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开垦沼泽,旱涝灾害多

发,影响农业的稳产高产。

(2)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土地肥力下降,导致农

业生态环境退化。

(3)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技术落后,农产

品不适应市场需求。

第三个问题的得出难度较大,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提炼和完成。

环节二:探究三江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呈现案例:

“日前,佳木斯市抚远县国家级三江平原自然 保护区管理执法人员,依法铲除了保护区核心区非法耕种的30亩大豆。 这块湿地两年前还草木茂盛,如今却被人为的破坏掉了。保护区工作人员于今年春天在这块被破坏的湿地上栽种了2500余株树苗,使之尽快恢复原始状态。如今又有农民私自拔出树苗,种植了大豆。 据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介绍,这块湿地如果得不到及时恢复,将导致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引发乌苏里江沿岸的坍塌,最终导致国土流失。”

设计意图

以真实的案例呈现矛盾的情境,以小冲突(农民与保护区人员的冲突)凸显大矛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