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整合】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整合】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1d27e94431b90d6d85c705.png)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理解:通过经济开放区的建设业绩,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
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和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学习要求:(1)认真阅读课本,做好读书标记,掌握基本知识点。
(2)小组讨论时,要求人人发言,其他同学给予纠正或补充。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二)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对内改革1.农村改革:(1)目的:调动农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尝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负盈亏。
(2)改革:2.城市改革: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
(1)初期改革:1985年开始。
①所有制形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管理体制:实行______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分配方式:实行以____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改革深化: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后。
①目的: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制。
②内容: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___________,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知识点二对外开放1.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___________和管理经验,进行___________。
2.过程:(1)1980年,建立___________(对外开放的“窗口”)、珠海、汕头和___________四个经济特区。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9课 改革开放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9课 改革开放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2b51a14afe04a1b071deb0.png)
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理念依据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讨论与交流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课程;通过新颖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并在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主体活动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在问题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课程标准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通过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教学。
●学法指导1、教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写出重点和难点。
2、对课文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主要史实,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
3、教师布置“从我们身边的变化看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的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500-800字的小论文。
(材料可以引用课本中的,可以到网上查找,可以到图书馆查找,也可以进行调查访问。
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加工,并形成观点。
把观点和材料结合,撰写成文。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1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539c7da9a0116c175f0e486e.png)
第9课改革开放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经济特区的建立和意义。
2、通过建国以来我党几次农村政策的调整,认识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并且深入理解方针政策的制定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3、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变化,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刻苦学习奉献进取的人生理想。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本环节由同学自主学习完成)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完成下面问题。
(一)对内改革: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_____ 开始。
1978年,_____ 18户农民首先实行分田___ ,自负盈亏。
农村逐步实行以__ ___为主的责任制。
(2)意义:2、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__ __ 的改革。
(2)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___ __ 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国有企业实行_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____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 _体制的目标,大中型企业开始推行_____ 、,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对小型企业采取、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二)对外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开始_____年,我国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_ __ 、__ __、、 _ )(2)意义:(3)扩大:1984年,开放广州、上海等____个沿海城市,增设_____ 经济特区,开放了_____、_____、_____等经济开放区,后来又设立开发区形成格局:二、引导求知(本环节主要由老师引导,结合小组合作完成)三、合作探究(本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由老师适当引导完成)探究一:建国以来农村政策的调整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子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97cdd3dd88d0d233d46ac1.png)
第9课 改革开放一、对内改革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影响: ①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②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③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开始 时间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内容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深化 背景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容 ①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②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二、对外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2.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3.过程(1)起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经济特区;其中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2)扩大:开放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
(3)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问题1】 为什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国有企业实行经营责任制后,生产都大大发展了?探究:(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大大得到发展的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
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导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33888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66.png)
课新讲课课题第 9 课《改革开发》年级八年级型主备人张德玉备课时间讲课时间【学习目标】1、识记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基本史实;2、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及作用||,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华富强的强国之路||。
(要点、难点)3、认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作用||。
【讲堂教课流程】【教案自学梳理知识】任务一:联合教材 ||,达成自学检测试题 ||,识记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基本史实||。
(一)经济特区的成立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 _________ 的步伐 ||。
2.开始: 1980 年 ||,中央决定在 _________、福建两省创办深圳、珠海、汕头、_________4 个经济特区 ||。
3.特色:推行 _________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系||,同意外国公司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 ||,并在出入口、减免税等方面供给优惠条件||。
4.典型: _____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5.影响:建立经济特区 ||,对引进外资、 _________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沟通 ||,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扩大:( 1) 1984 年 ||,进一步开放_________个沿海城市 ||。
( 2) 1985 年 ||,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_________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 1988 年 ||, _________经济特区成立 ||。
(4) 1990 年 ||,上海 _________开发区也成立起来 ||。
(5) 1992 年 ||,对外开放的地区向 _________推动 ||,接踵开放了一些沿江城市、陆地边疆城市、_________ 和自治区首府||。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be5d3d10a6f524ccbf857c.png)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学法指导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逐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预习案》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和政府开始实行 政策。 改革先从 开 始 2、方式:农村逐步实行 责任制 3、目的:调动农民 ,促进 发展。 4、影响:农民有了 , 大大提高 了。 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农村 也迅速发 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 开辟了新路。 (二)国企改革 1、开始:从 年开始,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改革。 2、内容:①所有制方面以 为主体, 共同 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 ,逐步扩大企业 的 ,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制度。② 年,党的 提出建立 ,在大中型企 业推行 、 ,向建立 迈进;小型企业采 取 、 等 (三)对外开放 1、目的:吸收 、 引进先进 和 , 进行 2、过程:①1980 年,我国在广东的 、 、 和福建的 建立了 个经济特区。 ②1984 年开放了 、 等 14 个沿海城市, 1988 年, 增设了 经 济特区,1990 年设立 开发区,已成为国际化 中心和 中心。③开放 了 三角洲、 三角洲、 等经济开放区,后来开放区 向 发展。 3、开放格局:我国形成了 —— —— — — ,这样一个 、 、 的对外开放格局。 《探究案》 讨论:我们今天的对外开放与清朝后期开放的通商口岸,在目的和作用方面有何不同?
《检测案》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 ) A、“文革”结束之初 B、中共八大后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经济特区建立后 2、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① 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上海⑤厦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3、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颂扬的 历史人物是( ) A、孙中山 毛泽东 B、毛泽东 邓小平 C、邓小平 江泽民 D、江泽民 胡锦涛 3.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引进外国的( )①资金 ②先进科学技术 ③企业管理经验 ④思想意识形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 它就是( ) A、厦门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7a52259b7360b4c2e3f6492.png)
第9课改革开放【课程导入】同学们,请看左下面的照片,你知道照片中的老农为什么那样高兴吗?“承包”和“农村生产责任制”是怎么回事儿?它给农民带来的是什么?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个城市?经济特区是怎么出现的?它“特殊”在什么地方?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到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为了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取得了哪些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就会找到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
老农陈立章家承包了8亩地1990年4月,上海正式宣布开发和开放浦东【知识网络】【学习探索】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你知道我国进行的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吗?农村改革取得了什么效果?2.邓小平说:“对外开放,是会有苍蝇、蚊子飞进来,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新鲜空气。
”“新鲜空气”指什么?“苍蝇、蚊子”又指什么?请结合实际情况,谈谈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对外开放。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请调查一下自己的父母,看看改革开放给你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
A.“文革”结束之初B.中共八大后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经济特区建立后2.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上海⑤厦门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二、材料解析题材料一1985年6月,邓小平同志说:“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路子走得是否对,还要看一看。
它是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
这是个很大的试验,是书本上没有的。
”材料二1985年8月,邓小平同志又说:“至于吸收外国资金,这是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不用担心它会冲击社会主义制度。
部编本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导学案(无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导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e238f4aeaad1f346933f4e.png)
历史科
导学案 审核组长:
集体备课
备注
课题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9 课《对外开放》导学案
课型
新课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 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 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 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2、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三、自学检测 1.1980 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 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对引进 发展社会主义 3.(1) 年,开放了 14 个 、 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 、汕头、 4 个经济特区。 成为经济特
(2)1985 年,把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 (3)1988 年增设 (4) 经济特区。
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5)1992 年,相继开放“ — — — ”的 、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 年 12 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5.为了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于何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 ) A.1991 年 1 月 B.2001 年 1 月
C.1991 年 12 月
D.2001 年 12 月
6.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个城市?经济特区是哪年开始建立的?第一批 经济特区有哪几个?它“特殊”在什么地方?经济特区起到了什么作用?到目前,我 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9课 对外开放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9课 对外开放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48906dde80d4d8d15a4f82.png)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导学案【学习目标】 1.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2.知道对外开放格局逐步扩大的过程3.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重点:对外开放的目的,步骤,成效难点:首先在深圳等地创办经济特区的原因及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汕头、 4个经济特区。
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对引进、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1)年,开放了14个。
(2)1985年,把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
(3)1988年增设经济特区。
(4)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5)1992年,相继开放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4.形成了“———”的、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为我国参与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6.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上海⑤厦门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7.“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颂扬的历史人物是()A.孙中山毛泽东B.毛泽东邓小平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上海浦东开发区D.海南经济特区9.云南省属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内地10.为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于何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1991年1月B.2001年1月C.1991年12月D.2001年12月参考答案:一、1.珠海厦门深圳 2.外资先进技术现代化事业 3.(1)1984 沿海城市(2)沿海经济开放区(3)海南岛(4)1990 4.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 5.2001 6.经济全球化二、前提不同: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4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4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62855765ce0508763213fe.png)
改革开放学习目标:一、把握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要紧内容,加深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的熟悉。
二、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体进程,明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大体特点,明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进展情形,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阻碍。
4、感受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的庞大转变,加深对人类历史进展进程的明白得,养成踊跃进取的人一辈子态度。
学习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经济特区的成立。
学习难点: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教学进程:一、相关知识链接。
一、年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召开。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定:思想上:完全否定“”的方针,从头确立、的思想线路;政治上:停止利用“”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战略决策;组织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事实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二、预习交流。
一、农村改革前的情形如何?有何短处?二、党和人民如何解决那个短处?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成效(所起的作用)。
五、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在哪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标志是什么?六、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什么?7、经济体制改革的大体任务是什么?八、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九、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10、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什么?1一、成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步骤。
1二、在对外开放示用意上找出5个经济特区和14个开放城市,看它们的地理散布有什么特点?三、明确目标:学生依照预习情形展现学习目标。
四、分组合作。
一、农村改革前的情形如何?有何短处?(一组)二、党和人民如何解决那个短处?(一组)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二组)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成效(所起的作用)。
(二组)五、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在哪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标志是什么?(三组)六、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97e93881c758f5f71f6710.png)
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的改革2、过程与方法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3、情感态度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生巨变的事实,证明了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有志者应当学好本领,沿着这条道路完成民族复兴大业;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
青年学生必须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才能肩负起实现伟大理想的重任学习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过程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开始,以调动农民积极性。
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2、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扩大,开放了广州、上海的等14个,增设了经济特区,设立经济开发区。
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从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改革。
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实行的制度。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2ccec25901020206409cd5.png)
第9课改革开放【课程标准】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42-—47,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学情分析】学生对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很陌生,关于经济特区已经在地理课中学过了。
因此教师在安排本课教学时,尽可能地提供大量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资料、看录像、看图片使学生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过程与方法: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建国初中国一穷二白”录像,学生看录像,教师由此导入新课.农村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和政社合一的体制弊端,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支配权的同时,也失去了劳动积极性。
1978年12月18日,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一页。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d498fc4693daef5ef73d88.png)
第9课改革开放1、知识与目标: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国企的改革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生巨变的事实,证明了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有志者应当学好本领,沿着这条道路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一)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安徽村首先建立生产责任制。
2、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渐实行。
3、结果:农业,农村。
4、影响:农业生产向、、发展,农村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在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1、从年起,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A.把原来单一的发展为以为主体的共同发展;B.对国有企业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实行;C.实行为主的制度。
2、年,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向现代企业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等多种形式。
二、对外开放1、根本目的:。
2、1980年,我国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
3、1984年,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个沿海城市,增设了,设立。
4、结果:对外开放区已从向发展,形成一个——————这样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1、“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说明了()A.人民公社的优越性B.联产承包责任制能促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D.农民反对“大包干”2.“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土地改革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4.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右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6a2dc4a8956bec0875e31f.png)
第9课改革开放【课标要求】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作用,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城市及地理位置,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课文能准确并熟练地说出农村改革的时间、地点、名称、内容;了解城市改革的重点及主要内容;通过地图能明确地辨认经济特区的城市及对外开发格局的地理位置。
2.通过原始史料,讨论探究农村、城市改革的作用,能正确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历史规律。
3.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政策的正确性,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在生活、学习中也要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做创新性的人才。
【学习重点】1.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作用2.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的地点及作用【学习难点】正确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请同学们根据下面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自学本课内容,边看书边对知识点进行圈、点、勾画,并理解记忆,时间约15分钟。
)(针对目标一)1.农村最早开始改革的时间及地区、目的、措施2.城市改革的时间、重点、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目标3. 对外开放:(1)经济特区的设立(4+1)、特区设立的作用(2)对外开放的过程、形成的格局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针对目标二和重、难点)探究一材料一: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
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一)材料一中赞扬的“大包干”是指什么政策?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这种政策发挥了什么作用?材料三视频展示海尔集团历史变迁的图文资料(二)视频中引起“海尔集团”历史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变迁给“海尔”带来了什么影响?材料四“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ab9f6625c52cc58bd6bee0.png)
改革开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过程与方法: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指出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学习难点: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一、自学展示: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开始,实行责任制,以调动的积极性,促进的发展。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
首先在广东的、珠海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内地,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体制,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二、合作学习:1.阅读教材42页内容,概括一下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是如何进行的?起了什么作用?2.阅读教材43页内容,结合44页《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描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如何?三、质疑导学:请你试着评价一下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四、学习检测:1.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引进外国的()①资金②先进科学技术③企业管理经验④思想意识形态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3.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①农业②国有企业③建立特区A.①②③B.②③①C. ③②①D.①③②4.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改革开放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民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难点】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开始: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制,随后农村逐步实行。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
首先在广东的、珠海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内地,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体制,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合作探究】(C级)
1.阅读教材42页内容,概括一下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如何进行的?起了什么作用?
2.阅读教材43页内容,结合44页《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描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如何?
3.阅读教材45页,说出对内改革在城市改革的情况
【拓展延伸】
我们今天的对外开放玉清朝后期开放的通商口岸,在目的和作用方面有何不同?
【重、难点解析】
1.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区别与联系?
时间上:土地改革(1950—195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
内容上:①土地改革消灭地主阶级,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农民耕种,同时留给地主一块应得的份地,自食其力。
这是第一次分田地。
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消除了封建剥削,但仍然属于私有制,因为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归农民所有。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合作化的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加入农业生
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样就把土地的所有权收归国家,农民保留使用权,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得到集体的帮助。
而在所有制上,就把土地农民私有变为集体公有。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是要组建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人民公社。
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吃公共食堂,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数目都收归公社所有。
这样农民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保留的使用权也被收归公社,农民只是按照安排劳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改之后的第二次分田。
“大包干”就是分田分产到户,自负盈亏。
土地使用权再次交给农民,但是土地所有权还是归集体公有。
所以说土地公有制和生产关系并没有改变,只是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支配权。
在向国家集体交税之后,农业收获归自己所有。
由此可以看出,从土地改革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几次变化
①所有制上:土地改革(农民私有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土地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土地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公有制)
②所有权上:土地改革(农民所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集体公有)→人民公社化运动(集体公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公有)
③使用权上:土地改革(农民拥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民拥有)→人民公社化运动(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拥有)
正是因为土地的使用权的变化,农民对土地支配权的得失导致这几次改革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具体意义见课本),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使农民拥有对土地的支配权,并且给农民生产以帮助,这样就增加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却将土地的支配权收归集体,搞平均主义,超出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群众觉悟水平,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导致生产混乱,生产力下降,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2.对外开放的含义是什么?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
(1)含义:①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②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门户开放”有本质区别。
即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基础上的,而旧中国的“开放”是建立在不平等条约基础的。
(2)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条件,是强国之路。
【课堂小结】(B级)
请你试着评价一下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当堂检测】
1.1980年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上海③广州④汕头⑤珠海⑥厦门
2.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珠海 B汕头 C深圳 D厦门
3.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引进外国的()
①资金②先进科学技术③企业管理经验④思想意识形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①农业②国有企业③建立特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 ③②①
D.①③②
3.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
它就是A.厦门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4.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
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5.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发区
④内地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