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及其临床观察
输血流程及急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输血流程及急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daef9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d.png)
医生开具输血申请单
护士核对病人信息及血型
准备输血器材和药品
开始输血,观察病人反应
输血结束
整理记录:将输血记录整理归档,以备后续查阅
清理用物:对输血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记录输血信息:详细记录输血时间、种类、量等
观察患者情况:确保输血后没有不良反应
03
急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立即停止输血
记录输血反应过程,保留剩余血样
遵医嘱给予升压药,补充血容量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在输血前30分钟遵医嘱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
输血期间不联合用药,避免与有肾毒性药物一起用药
输血后遵医嘱继续用药3-5天,防止感染发生
用药期间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保持冷静,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急性输血反应的情况
安慰患者及家属,避免其过度紧张和恐慌
步骤:抽取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液,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注意事项:确保供血者血液样本与受血者相匹配,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血液采集
采集前准备:核对患者信息,准备采血器材
采血过程: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采血
血液保存:将采集到的血液妥善保存,避免污染
记录与核对:记录采血信息,与患者信息进行核对
血液运输
血液采集:在指定地点进行血液采集,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注意事项:在填写《输血反应报告表》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输血史、过敏史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汇报人:
感谢观看
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升压药、抗过敏药等
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报告医生
保留剩余血样,遵医嘱重新采集血样送检
急诊临床紧急输血预案
![急诊临床紧急输血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079b0c02020740be1e9b36.png)
[关键词] 输血; 流程; 血型; 专家共识doi:10畅3969/j畅issn畅1002-1949畅2013畅8畅001 对于急性大量失血的患者,输血可能是抢救患者生命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治疗措施。
因此,为保证急诊大失血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急性大失血抢救时制定完备的紧急输血预案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为此特制定相应紧急输血预案,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急诊紧急救治能力。
1 紧急抢救输血预案1.1 适应证 急诊患者因急性创伤或疾病(如产后大出血、消化道出血及急性溶血等)所致失血性休克、生命体征不平稳危及生命时,启动紧急抢救输血预案。
1.2 由急诊住院总医师以上人员根据患者体征及检查结果启动紧急输血预案。
1.3 由急诊住院总医师以上人员电话请示医疗行政管理部门或院总值班(夜间)。
1.4 医疗行政管理部门或院总值班(夜间)电话通知输血科启动紧急输血程序。
1.5 急诊住院总医师以上人员填写紧急输血申请表并签字,将紧急输血申请表交输血科。
1.6 输血科接到医务处或院总值班(夜间)通知给予紧急配血,在30min内提供第一袋血,以后每袋按优先供给。
(相应配血方法见附件)紧急输血申请表示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简要病情摘要紧急输血指征预计输血量血型预计费用情况医务处(总值班)意见:签字:医师签字:申请日期、时间紧急抢救输血流程2 特殊情况紧急输血预案为挽救生命、积极救治患者,在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常规抢救治疗措施无法实施,法律尚无明确规定的特殊情况下,允许医生为挽救患者生命按照下列步骤采取紧急输血措施。
2.1 血型不明时紧急输注O型红细胞处理流程2.1.1 适用情况 患者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方可启动此流程:2.1.1.1 ABO血型难以确定(如:ABO血型系统的亚型表型,或其他生理、病理因素引起的ABO血型鉴定困难)。
2.1.1.2 生命体征不平稳,危及生命的急性失血:①血红蛋白<30g/L,并有进一步下降趋势;②血红蛋白≥30g/L,但进一步加重贫血可能会严重危及生命(出血速度快,可能迅速危及生命;合并心、肺等严重基础疾病,很难耐受更严重贫血)。
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
![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https://img.taocdn.com/s3/m/240ba75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b.png)
II. 临床表现
急性失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的详细描述。
III. 诊断与评估
对急性失血患者进行诊断和评估的方法和步骤的介绍。
IV. 输血适应症
急性失血患者适合接受输血的情况和判定标准的解释。
V. 输血的选择
对不同血液成分及其选择进行讨论,以满足急性失血患者的需要。
VI. 输血的过程
描述急性失血患者接受输血的详细过程和注意事项。
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
本演示将介绍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其中包括定义和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与评估、输血适应症、输血的选择、输血的过程、输血并发症的处理、输血 后的护理、输血的风险控制、输血后的效果评估、输血后的随访与监测,以 及其他相关内容。
I. 定义和病因
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定义、疾病引起的原因和相关因素的解释。
VII. 输血并发症的处理
介绍并讨论急性失血患者输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VIII. 输血后的护理
急性失血患者接受输血后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的解释。
紧急输血应急预案
![紧急输血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752c0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a.png)
一、预案背景紧急输血是医疗机构在临床治疗中面临的一种常见情况,尤其在急性失血、严重贫血等疾病治疗中,及时有效的输血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为确保紧急输血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医疗救治质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降低输血风险;2. 提高紧急输血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3. 规范紧急输血操作流程,减少医疗纠纷。
三、预案内容1. 组织架构成立紧急输血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紧急输血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紧急输血预案。
2. 紧急输血启动条件(1)急性失血,预计失血量超过全身血容量30%;(2)严重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低于60g/L;(3)其他需要紧急输血的情况。
3. 紧急输血操作流程(1)患者评估:经治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紧急输血。
(2)血液申请:经治医师填写《紧急用血申请单》,报请科室主任审批。
(3)血液采集:输血科接到申请后,立即采集血液,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4)输血:经治医师确认血液无异常后,开始输血。
输血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血。
(5)输血结束:输血结束后,填写《输血记录单》,将输血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
4. 紧急输血保障措施(1)血液储备:输血科根据临床需求,定期储备各类血液制品,确保紧急用血需求。
(2)人员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紧急输血操作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设备保障:确保输血设备正常运行,定期检查维护。
(4)信息沟通:加强科室之间、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确保紧急输血工作顺利进行。
四、预案实施与监督1. 紧急输血领导小组负责本预案的组织实施,定期检查、评估预案执行情况。
2.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预案要求执行紧急输血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3. 对违反本预案规定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五、预案修订本预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修订后及时发布实施。
六、预案生效日期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急诊医学06 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
![急诊医学06 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https://img.taocdn.com/s3/m/74899350ad02de80d4d840c6.png)
8
认识上的误区: 认识上的误区: 术前明显贫血的手术失血600ml↓不输血有顾虑; 术前明显贫血的手术失血600ml↓不输血有顾虑; 明知术中失血不多也要输点血以保“平安” 明知术中失血不多也要输点血以保“平安”。 必须明确的问题: 必须明确的问题: 如无心肺疾患,患者对贫血耐受力强; 对于能耐受的贫血,用输血治疗不合理; 骨髓功能正常时,补充均衡营养,Hb短期内恢复; 骨髓功能正常时,补充均衡营养,Hb短期内恢复; 输血有风险,决定是否输血应权衡利弊。
13
首批2000ml林格乳酸钠液20min 2000ml林格乳酸钠液20min内静脉输入后的反应 表2 首批2000ml林格乳酸钠液20min内静脉输入后的反应 迅速反应 生命体征 估计失血量 追加晶体液 输血 备血 手术干预 恢复正常 <20% 不一定 不一定 配血备用 有可能 短暂反应 短暂改善 20%-40% 必需 需要 配好即输 很可能 无反应 无改善 >40% 必需 急需 紧急发血 极有可能
2
1.失血量和休克分度 1.失血量和休克分度
失血量: 失血量: <15%血容量,心率↑,无休克症状; 15%血容量,心率↑ >20%早期休克; 20%早期休克; >30%明显休克; 30%明显休克; >40%重度休克; 40%重度休克; 大量出血:数小时内失血量>40%血容量, 大量出血:数小时内失血量>40%血容量, 病程早期Hb和HCT不能反映失血量。 病程早期Hb和HCT不能反映失血量。 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扩容 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扩容。 及时扩容。
3
表1.成人低血容量分类 1.成人低血容量分类
分类 临床指征 失血量(血容量) 失血量(血容量) 70kg体重成人失血 70kg体重成人失血 ml) 量(ml) 脉率( 脉率(次/分) 脉压 收缩期血压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 间 呼吸速率( 呼吸速率(次/分) 神志状态 尿量 Ⅰ级 轻度 <15% <750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清醒 Ⅱ级 进行性 15%-30% 15%750750-1500 >100 缩小 正常 延长 2020-30 焦虑 Ⅲ级 严重 Ⅳ级 终末期
大出血输血输液治疗资料
![大出血输血输液治疗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e7aac00fc4ffe473368ab35.png)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
扩容 提高胶体渗透压 促进伤口愈合 改善患者自我感觉
“少量血”的判断标准
没有明确指征的红细胞输注 输注剂量≤3U
新鲜冰冻血浆
含FIB和凝血因子I、II、V、VII、IX、 X、XI、XII,在急性大量失血时使用有 扩容和止血双重作用,一般达到止血作 用的治疗量为10~15ml/kg
红细胞适用于红细胞总量减少有缺氧 症状、急性失血输晶体液无效的患者
携氧
红细胞的止血功能
止血
红细胞可加速早期 血栓的形成
红细胞的止血功能
影响血液黏滞性的最主 要因素是红细胞比容 血管中心的红细胞轴流 可将血小板推向血管边 缘区域,使血小板靠近 出血部位,血小板处于 切应力较大的区域容易 被激活。
红细胞的输注指征
年轻而原来健康的患者Hb <60g/L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 <70g/L 出血性休克患者Hb <70g/L 机械通气患者Hb <70g/L 有稳定心脏病的重症患者Hb <70g/L
红细胞的输注指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b <80g/L 病情稳定的患儿Hb <70g/L 严重烧伤患者维持Hb100g/L 重度海洋性贫血维持Hb(95~105)g/L 原来健康的年轻患者,即使失血量达 40%,只用晶体液复苏也能成功
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指征
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活动性出血 PT及APTT>中值的1.5倍,有出血征象 大量输血的病人 创面弥漫性渗血 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 补充抗凝血酶Ⅲ 有明确指征的血浆置换和人工肝技术
血小板
择期手术低于50×109/L时必需在术前纠正, 50~70×109/L时备血小板开始手术,估计术 中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50%时也必须备用。 新鲜血小板分手工分离的血小板与机采血小 板两种,手工采集的为每袋1.5单位,约50ml, 机采血小板1人份相当于10~12个手工血小板, 也为一个治疗量,容量约200ml。
大失血患者的输血与护理
![大失血患者的输血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47307613c5da50e2524d7f76.png)
到 了“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 工程” 活动 方案 中“ 患者 满意 、 社 会 满意 、 政府 满 意 ” 的 目标 。
参 考 文 献
出, 减少 探视 ; 注 意 口腔 卫生 , 合理 饮食 , 进食 清淡 、 易消 化、 营养丰 富的食物 , 少食 多餐 ; 指导 患者 在化疗 间歇期进 行适 度活动 以锻炼身体 , 增 加机体 抵抗 力 , 给予患 者 t 2 , 理 支持及 生活指导 , 使 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 , 确保化疗 的顺利进行 。
部 分 凝 血 酶 原 时 间平 均延 长 2 . 5 5 倍; 血小板计数平均 4 4 . 4 ×1 O 。 / L , 其 中 6例 < 2 0 ×1 0 。 / L, 2例 > 5 O ×l O 。 / I , 纤 维 蛋 白原平均 1 . 1 5 g / L , 补 充 凝 血 因 子 制 剂 和 血 小 板后 1 4例 出 血 得 到 满 意 控 制 。结 论 : 急 性 大 失 血 患 者 大 量 单 纯 输 注 红 细胞 发 生 凝 血 功 能 障 碍 与 稀 释性 凝 血 因 子 缺 乏 和 稀 释 性 血 小 板 减 少 有 关 。输 血 过 程 密 切 观 察 , J J 【 】 强 输 血 护 理 对 早 期 诊 断凝 血 功 能 障 碍 , 及早进行针对性治疗和病情的有效控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成 分输 血 血液凝固障碍 出 血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1 — 7 5 8 5 ( 2 0 1 3 ) 0 1 — 0 0 8 4 — 0 3 随 着输 血 理 论 、 血 液 采 集 和成 分 分 离 技 术 的不 断 进 步 ,
2, 主编. 外科护理学 [ M] . 第 4 版. 北京: 人 民卫
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的护理体会
![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1b3b4b31a37f111f1855bec.png)
[] 叶应妩 , 毓 三 , 1 王 申子 瑜 . 国 临 床 检 验 操 作 规 程 [ . 全 M] 3 版 . 京 : 南 大 学 出版 社 ,0 6 6 9 南 东 2 0 : l. El 李金胡. e I 酶 免 疫 测 定 技 术 [ . 京 : 民 军 医 出 版 临床 M] 此 人
『 ] Ol e C, rca M . p t i B v c i e a a s f f le 5 d Ga ii He a i s a cn sa c u e o as t
选 择 公 认 的 、 量 较 好 的 试 剂 ; 同批 号 试 剂 不 混 斤 。4 做 好 质 不 J )
口 , 格 昂 贵 , 内做 确 认 试 验 的 实 验 室 不 多 , 实 验 室 也 末 开 价 国 本
标 准 品 和合 适 的 弱 阳 性 质 控 物 进 行 室 内 质 控 。 7 多 量 的 标 本 )
可分 批 次错 时 操 作 , 保 温 育 时 『 准 确 。8 有 条 件 的实 验 室 可 确 日 J )
社 , 0 5 8 - 0 2 0 :79 .
展 中和 试 验 。也 有 研 究 表 明 F HB A r , s g疫 苗 接 种 后 , 会 导 致 也 HB A s g检 测 假 阳性 , 即使 足 巾 和试 验 也 小 能 排 除 , 此 类 干 扰 但
时 间 较 短 。因 此 , 议 对 于 弱 显 色 反 应 的 结 果 , 了加 强 复 查 建 除
格 核 对 输 血 治 疗 , 采取 积 极 有 效 的 措 施 防治 大 量 输 血 引起 的 并 良反 应 , 要 包 括 以下 几 方 面 : 1 体 温 的 观 察 和 护 理 : 先 主 () 首
急性大失血患者红细胞联合冷沉淀输注的疗效观察
![急性大失血患者红细胞联合冷沉淀输注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a03f9789b9d528ea81c77984.png)
意义 ( P< 0 . 0 5 ) , 这对 缓解 目前医疗 机构供 血紧 张的局 面提 供 了有力依据。 综上所述 , 早期输入冷沉 淀对多发外 伤和手术 创伤患 者 有 明显的止血 和促进 创伤 组织修 复作 用 』 。及 时输 注冷 沉 淀有利于血液 中纤维蛋 白水平 的迅速提 高 , 增 强损伤 的血管
.
经 验 交 流 .
急 性 大 失 血 患者 红 细 胞 联 合 冷 沉 淀输 注 的疗 效 观察
李馨
【 摘要】 目的 探 讨冷 沉淀 输 注在 大量 失 血 患者 治疗 中的疗 效。方 法 选 择 6 0例 失 血量 超 过
3 0 0 0 m l 的患者 , 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 对 照组 常规输注 晶体液 、 血浆 、 悬浮红细胞 ;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 基 础上加输冷沉淀 , 并在 2 4 h内检测凝血 四项 , 比较分析输注冷沉淀前后凝 血酶原时间( P T ) 、 活化部 分凝 血 活酶时间 ( A m ’ ) 、 凝 血酶时间( T r ) 、 纤维蛋 白原 ( F I B ) 指标 的改善情 况及 2 4 h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 。结 果 观察组输注冷沉淀后 P r 、 A P 1 T、 T r较输注前缩短 , F I B较输注前增加 , 2 4 h内悬 浮红细胞续用量显 著
救有重要作用 , 并能较好 的降低其他血制品的输注量。
讨论 失血性休克 是急诊常 见危重症 , 在积极 治疗原发 病 的同时 , 输血也是很 重要 的救治手段 。然而早期扩容 、 晶体 液和胶体液 以及红细胞 的大量输 注 , 常 引起 稀释性凝 血 因子
裂、 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置换术 、 髋关节 置换术 等大 出血 患者共 计 6 O例 。其
急诊用血管理制度
![急诊用血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167bc8971fe910ef12df81e.png)
急诊用血管理制度为挽救病人的生命,赢得最大限度的抢救时间,确保急诊危重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医院决定制定《急诊用血管理制度》,规范急诊用血。
一、急诊输血是指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手术及其他治疗时间必须施行的紧急输血。
其指征为下列三种情况:1、患者急性失血达自身血容量的40%以上;2、患者已呈失血性休克状态;3、突然发生无法控制的快速出血(如胸腹腔大血管破裂、肝脾破裂等)。
二、急诊输血应尽快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最好静脉插管,通过该插管采集供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用的血标本。
三、如果有多名医护人员处理多名创伤患者,此时应该指定一名医生负责血液申请并与血库联络。
每个患者的血标本和输血申请单上应该清楚地标明患者姓名和唯一性住院号。
若无法识别患者,应该使用某种形式的紧急入院号(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在确认受血者身份和黏贴血标本标签时出错)。
四、如果在短时间内发出了另外一份针对同一名患者的输血申请单,应使用与第一份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上相同的标识编号,以便血库工作人员知道他们处理的是同一名患者。
五、急性失血患者如经液体复苏后收缩压维持在10.66kPa(80mmHg)左右可暂不输血,因为患者维持在许可的低血压状态可减缓出血,防止在伤口处形成的一个不结实的止血血栓(白色血栓)被血流冲走。
六、对于那些低血压急需手术的患者应尽快送手术室,手术室是给创伤患者输血的理想场所。
如在急诊科就开始输血使得患者在手术室外需花费太长的时间,这是一种完全不必要的耽搁。
七、急诊输血时,经治科室应尽快将《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血标本一同送达血库,并在申请单右上方注明“火急”、“紧急”或“绿色通道”字样,禁止口头医嘱申请输血。
与此同时,经治医师应通过电话向医务处报告。
八、血库在接到《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血标本后,如病情“火急”且又不知患者血型的情况下,应在10分钟内发出第一袋未经交叉配血的O型红细胞(O型红细胞必须正反定型相符),并在血袋上标明发血时尚未完成交叉配血试验。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6ff09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63.png)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在面对严重创伤患者时,输血是救治的关键环节之一。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策略,旨在有效地补充患者失血的血液成分,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患者存活率和康复速度。
本文将就创伤大量输血方案的原则、应用和挑战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创伤大量输血方案的原则创伤大量输血方案的制定需考虑到患者复杂的生理状况和失血后的代偿机制,因此有以下几点原则需遵守。
1. 早期介入:急性失血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代偿性血管收缩、组织低灌注等,影响体内各种重要器官的功能。
因此,创伤患者应尽早进行输血,及时补充失血量,以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运行。
2. 个体化治疗:每位创伤患者的失血特点和代偿机制都有所不同,因此创伤大量输血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这包括评估失血量、补充液体类型选择、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补充、输血速度控制等。
3. 无需延迟:创伤患者的生命风险极高,因此输血时间的延迟会对患者的生存率产生重要影响。
合理的输血方案应做到无需延迟,以最短时间内完成输血过程,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
二、创伤大量输血方案的应用创伤大量输血方案包括输血的补充、质控和监测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进行论述。
1. 输血补充:一般情况下,创伤患者在失血后需要同时进行红细胞、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输血以达到有效止血和代偿的目的。
其中,血浆的使用对于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尤为重要。
2. 输血质控:创伤大量输血方案中,血液制品的质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在输血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输血质量。
这包括对输血前的血液配型、交叉配血和化验等的检查,以及输血后的患者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3. 输血监测:在创伤大量输血过程中,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疗效,需要对输血进行有效的监测。
监测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沉降率、凝血功能、体温、血压、心率等生理参数的观察和记录。
三、创伤大量输血方案面临的挑战1. 输血相关并发症: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输血反应、感染和过敏等并发症。
输血护理常规
![输血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dc44890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e.png)
输血护理常规一、临床输血实践的原则1、输血只是病人治疗的一部分。
2、根据国家临床用血指南,考虑到病人自身需要再作出输血决定。
3、应尽可能减少失血以减少病人输血需求。
4、急性失血病人应首先采取有效复苏措施(静脉输液、输氧等),同时评估是否需要输血。
5、病人血红蛋白水平尽管重要,但不是决定输血的唯一因素。
缓解临床症状的需要,预防病人死亡和病情恶化等都是支持做出输血决定的因素。
6、临床医务人员应该知晓输给病人的血液和血制品有传播输血传染病的危险。
7、只有当输血对病人的好处大于所冒风险时才应进行输血。
8、医生应明确记录输血原因。
9、应有经培训的医务人员监护观察输血的病人、并当出现副反应时能立即作出反应、采取措施。
二、目的1、补充血容量,增加心排出量,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压,以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
2、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能促进凝血与血小板的产生。
3、输入的电解质可促进钙的正常代谢及神经系统的兴奋,可使血管壁的紧张性增加,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对手术前有贫血、血红蛋白过低者,应与以纠正,以提高手术的耐受力。
4、严重烧伤、感染性休克者,通过输血可以补充抗体、补体、增强抗感染能力;通过中和、吸附和吞噬作用,可降低毒素浓度,具有解毒作用。
5、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手术时常易渗血,输入新鲜血可以补充各种凝血因子,有助于止血。
三、输血途径、方式与操作方法输血途径可通过静脉和动脉输血、静脉输血目前在我科较为常用。
静脉输血静脉输血有两种方式:间接输血法与直接输血法。
(我科现仅采用间接输血法)1、间接输血法将已抽出的血液按静脉输液的方法输给病人。
(1)用物准备:注射盘、输血器、止血带、胶布、安尔碘、棉签、套管针、贴膜、0.9%氯化钠注射液、地塞米松5毫克、按医嘱准备所需的血液。
(2)操作方法:1)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得到病人的配合。
2)选择好静脉输入0.9%氯化钠溶液,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3)二人核对血液制品,同时开始输血,按需调节滴速。
输血科紧急用血制度
![输血科紧急用血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aaee9ecb9f3f90f76c61be2.png)
输血科紧急用血制度1.急诊输血是指针对急性失血量达到自身血容量40%、或呈失血性休克状态、或实施可以预见术中大出血的急诊手术的患者,为抢救其生命而采取的紧急输血。
2.急诊输血由主管医生填写输血申请单,输血申请单上须注明“急诊输血”,连同患者3ml血标本由医护人员送往输血科。
3.输血科应在接到血标本30分钟内完成配血。
当无法采集患者血样鉴定血型时,主管医生应在申请单上注明此情况并签字,为抢救失血性濒死型患者的生命,输血科告知主管医生后发出“O”型红细胞,立即电话通知用血科室,由医护人员拿取血凭条到输血科取血。
[选择血型参考下表]3、门诊病人输血,输血科开取缴费单,家属持单到门诊收费处交现金(“三无”人员由医务科和行政总值班签字),住院病人则由电脑直接记账。
临床应急用血制度第一条:严格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采供血预案(试行)》有关规定。
第二条:在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协调、监督下进行科学、合理、求实地抓好预案的落实工作,保证紧急状态下的临床供血需要,保证临床救治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三条:紧急情况用血需要临时采集血液的,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使血液需求量急骤增加,或南宁中心血站库存血液偏型、或贮存量不足,或特殊血型需要从外省、自治区、市调配血液而未能到达者。
2、危及病人生命急需输血,而其他医疗措施所不能代替。
3、输血科和检验科具备交叉配血及快速诊断方法检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条件。
4、各抢救科室具备处理输血反应的能力和条件。
5、具备采供血工作所需的、符合国家规定的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器材、检验仪器及检验试剂,能满足《输血技术操作规程》的基本要求。
6、临时紧急用血的采集量以视血站送达所需的时间为限,只容许采全血,每人次献血不宜超过400ml。
第四条:启动该预案应遵守的原则:1、事先由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向广西自治区卫生厅请示并得到同意。
临床紧急用血预案
![临床紧急用血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89708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1.png)
临床紧急用血预案引言概述:临床紧急用血预案是医疗机构为了应对紧急情况下患者的输血需求而制定的一套操作规范。
它旨在确保患者在最短期内获得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临床紧急用血预案的内容。
一、紧急用血的指征1.1 急性失血性休克:对于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来判断是否需要紧急输血。
常见的指征包括:收缩压低于90mmHg,心率超过100次/分钟,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0g/L等。
1.2 外伤性大量出血:外伤性大量出血是紧急用血的常见指征之一。
根据患者的出血量、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临床症状等来判断是否需要紧急输血。
1.3 严重贫血合并心脏病:对于严重贫血合并心脏病的患者,若伴有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等临床症状,需要及时输血以维持心脏供血和氧合功能。
二、紧急用血的准备工作2.1 快速建立输血团队:紧急用血需要一个专业的输血团队,包括输血医生、护士、实验室技术人员等。
团队成员需要熟悉紧急用血的操作流程,能够迅速响应并进行必要的救治措施。
2.2 快速评估输血需求: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快速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
通过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来确定输血的血型、血液成份及输血量。
2.3 快速获取合适的血液产品:根据患者的输血需求,需要快速获取合适的血液产品。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血型、交叉配血、血液成份的选择等。
三、紧急用血的操作流程3.1 快速开展交叉配血:交叉配血是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
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快速进行交叉配血,确保输血的及时进行。
3.2 快速准备输血设备:包括输血管道、输血器具、输血袋等。
这些设备需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备好,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检查。
3.3 快速输血并监测: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迅速进行输血,并且密切监测患者的输血反应、血压、心率等指标。
及时调整输血速度和输血量,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紧急用血的并发症处理4.1 输血反应的处理:输血反应是紧急用血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麻醉科术中急性失血处理
![麻醉科术中急性失血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d862b4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a.png)
麻醉科术中急性失血处理在麻醉科手术中,急性失血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情况。
失血引起的体内血液量减少可能导致低血压、组织缺氧和器官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急性失血对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麻醉科术中急性失血的处理方法,以确保患者的术后康复和安全。
一、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成功处理急性失血的关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术前评估麻醉科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手术风险和潜在的失血风险因素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和失血处理策略。
2. 术前团队讨论麻醉科医生、外科医生和护士等手术团队成员应进行全面的术前讨论,明确术中的血液保量目标和失血处理流程,并确保各成员对应急情况的配合和合作。
二、术中失血处理术中的急性失血需要麻醉科医生和外科医生等团队成员密切合作,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1. 寻找失血源在术中发现有失血情况时,首要任务是迅速判断失血的部位,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常见的失血源包括手术切口、血管损伤等。
2. 停止出血一旦确定失血源,需要尽快停止出血。
外科医生可以通过缝合、结扎、止血药物等方式止血,并确保出血点完全闭合。
3. 补充液体同时,麻醉科医生需要迅速判断失血的程度和速度,及时补充液体以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胶体液和红细胞悬液等。
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输血、静脉输入液体或采用快速输入的方法进行补液。
4. 监测术中对患者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等指标的监测,以及定期血液化验等实验室检查。
这些监测结果将为麻醉科医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以指导后续的处理决策。
5. 协调团队在术中处理急性失血时,麻醉科医生需要与外科医生、护士等团队成员密切协作,共同应对复杂的情况。
及时沟通和协调将确保失血处理的进行顺利和有效。
三、术后处理与护理术后的失血处理同样重要,这关系到患者术后的恢复和并发症的预防。
临床紧急用血预案
![临床紧急用血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e70a9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c.png)
临床紧急用血预案标题:临床紧急用血预案引言概述: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紧急用血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能够挽救患者生命。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临床紧急用血预案对于提高医疗救治效率和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紧急用血预案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患者筛选标准1.1 严格按照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筛选,确保用血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2 重点关注失血量、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对于急性失血、外伤出血等情况要及时进行用血。
1.3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血的紧急程度,确定用血的种类和数量,确保用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用血申请和审核流程2.1 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医院规定的用血申请程序进行操作,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2.2 用血申请应当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诊断、用血原因、用血种类和数量等内容,便于审核和执行。
2.3 用血审核应当由专业医师进行,审核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用血的紧急程度,确保用血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用血品种和数量确定3.1 根据患者的血型和用血的目的确定用血的种类,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
3.2 根据患者的失血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用血的数量,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足够的血液支持。
3.3 在确定用血种类和数量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情和用血的紧急程度等因素,确保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用血实施和监测4.1 用血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医院规定的用血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2 在用血实施过程中要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用血效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4.3 用血后要及时进行用血效果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血效果调整用血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五、用血后处理和记录5.1 用血后要及时进行患者的观察和护理,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和康复。
5.2 用血后要及时记录患者的用血情况和效果,包括用血种类和数量、用血原因、用血效果等内容,便于随时查阅和评估。
医院临床紧急用血预案
![医院临床紧急用血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f5854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5.png)
医院临床紧急用血预案一、背景介绍在医院临床工作中,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创伤、失血或者患有严重贫血等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医院制定了临床紧急用血预案,以便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获取合适的血液产品。
二、目的本预案的目的是确保医院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准确地为患者提供所需的血液产品,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三、预案内容1. 临床用血需求评估在患者需要进行输血治疗时,主治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指征,进行用血需求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输血指征、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2. 血液产品的选择与准备根据患者的用血需求评估结果,主治医生应与临床血库沟通,确定合适的血液产品。
血库应根据患者的血型、血液成份需求等提供相应的血液产品,并进行合理的储存和保存。
3. 用血申请与审批主治医生应填写用血申请单,详细说明患者的病情、诊断、用血指征等相关信息,并提交给医院血液管理部门进行审批。
血液管理部门应及时审批并提供相应的血液产品。
4. 血液配送与交接血库应根据用血申请单上的信息,准备相应的血液产品,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配送。
配送过程中,应确保血液产品的质量和完整性,并与接收方进行交接确认。
5. 用血过程的监测与记录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输血开始时间、输血速度、输血反应等。
如浮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6. 输血后的处理与随访输血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护理,并进行随访观察。
如浮现输血相关的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7. 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临床紧急用血预案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同时,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临床紧急用血预案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四、预案执行1. 预案的宣传与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临床医生、护士等相关人员进行临床紧急用血预案的宣传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及其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6-25T14:33:17.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4期供稿作者:古力米娜?玉山[导读] 总之,在对于急性失血患者进行治疗时,联合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治疗方式比单独输注其中之一有很好的疗效。
古力米娜?玉山(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830054)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的三种方法及其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收治的急性大出血患者共245例。
将其随机分为3组,试验A组给予采血小板单独输注治疗,试验B组给予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单独输注治疗,试验C组给予联合输注治疗。
对3组患者输注后1-2h的有效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24h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检测治疗前后的PT、APTT、TT、PLT、
Fbg,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试验C组与试验A、B组相比,止血效果较好,有效止血率大大增高,止血时间缩短。
结论对于急性大失血患者,联合输注与单独输注相比更有效。
【关键词】急性大失血联合输注血小板冷沉淀【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121-02 急性大失血被认为是急诊的危重症之一,在急诊病房极为常见,其起病急、发展快,短期内即可引起患者血容量、红细胞浓度急剧下降、极易造成失血性休克,甚至引起死亡[1]。
对于此类患者,一般要进行输血或输液的治疗手段,并进行及时的护理,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为探讨急性大失血患者最佳的治疗手段,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具体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们选择我院在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由于创伤、消化道大出血、宫外孕破裂等引起的急性大出血患者245例,其中男性119例,女性126例,年龄在18-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1±12.6)岁。
所有患者的输血量均超过3500ml。
2 研究方法2.1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A组给予采血小板单独输注治疗,共72例,给予单采血小板10U;试验B组给予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单独输注治疗,共80例,给予冷沉淀凝血因子10U;试验C组给予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输注治疗,共93例,先后给予血小板10U和冷沉淀凝血因子10U。
2.2检测指标检测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bg)、平均止血时间以及治疗后的有效止血率[2]。
2.3统计学方法PT、APTT、TT、PLT、Fbg采用方法分析,,有效止血率用卡方检验,认为P<0.05有统计学差异。
2.4研究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后1-2小时内凝血功能的指标变化表1 3组患者治疗前后1-2h内凝血功能的指标比较
**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1,#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统计结果显示,治疗前各组的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差异;试验A组(血小板单独输注组)的PT、APTT、TT检测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 P<0.05),但Fbg无显著变化;试验B组(冷沉淀凝血因子单独输注组)的PT、APTT、TT、Fbg检测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 P<0.05),但PLT无显著变化;试验C组(联合输注组)治疗后的PT、APTT、TT、PLT、Fbg检测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组患者治疗后1-2小时内有效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24h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的比较表2 3组患者输注后1~2h有效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24h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的比较
*表示与试验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试验A组(血小板单独输注组)、B组(冷沉淀凝血因子单独输注组)相比,试验C组(联合输注组)有效止血率显著增高(P<0.05),止血时间显著缩短(P<0.05),24h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显著降低(P<0.05)。
3 讨论
急性大失血被认为是急诊的危重症之一,但是目前临床上对急性大失血患者进行抢救时,大部分还是一输注全血或者红细胞为主,采用短期快速扩容,造成用血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抢救效果。
这是由于大量输注血浆或红细胞吗,可能造成血小板及凝血因子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导致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浓度降低,随着抢救时间的延长,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进一步消耗,使得它们进一步减少,从而引起凝血功能的异常,导致控制出血的失败,影响抢救效果[3]。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联合输注与血小板单独输注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单独输注相比,PT、APTT、TT、PLT、Fbg检测值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且有效止血率显著增高,止血时间显著缩短,24h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也显著降低。
这是因为联合输注的方式治疗急性大失血患者,及时补充了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使得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得到了改善,止血效果明显。
总之,在对于急性失血患者进行治疗时,联合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治疗方式比单独输注其中之一有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南海,武文臣.不同配比浓缩红细胞对急性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 [J]. 长治医学院学报,2011,25(5):382-383
[2]高林江,陈瑞平,张怡莹.联合输注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在急性大失血患者中的治疗作用[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23(10):585-587
[3] 张三明黄建强尹若袁.富含血小板血浆及冷沉淀在临床抢救大失血病人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6,3(4):58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