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 精品
全民健身设施运营管理制度
全民健身设施运营管理制度1. 引言全民健身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为了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建设和管理全民健身设施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全民健身设施运营管理制度,以确保设施的高效利用和安全运营,促进广大民众的身心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全民健身设施,包括公园、健身房、游泳馆等。
2. 设施管理机构2.1 设立健身设施管理委员会,由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人士和社会组织代表组成。
2.2 委员会负责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工作。
2.3 确定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力,包括招募和培训员工、健身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等。
3. 设施规划与建设3.1 委员会负责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根据当地的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3.2 设施建设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建设标准,确保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性。
3.3 设施建设要特别关注无障碍设施和环保设计,以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环境给所有使用者。
4. 设施开放与使用4.1 设施的开放时间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确保足够的开放时间满足用户需求。
4.2 用户须遵守设施使用守则,包括健康状况评估、设施预约和排队等规定。
4.3 提供定期健身活动和培训课程,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并提升全民健身水平。
5. 设施维护与保养5.1 确立设施维护与保养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并按时执行。
5.2 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作和安全性。
5.3 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和保养,及时处理设施损坏和故障。
6. 设施安全与应急措施6.1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紧急事件处理、防火措施、安全巡查等。
6.2 推行紧急救护培训,培养员工和志愿者的应急处理能力。
6.3 建立安全监测系统,监控设施使用情况和安全状况,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7. 设施财务与资金投入7.1 确定设施的收费标准和收费管理规定,确保费用合理和资金安全。
7.2 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资金的使用和审批程序,建立资金监管机制。
7.3 寻找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和运营收入等。
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制度
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制度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该制度旨在确保全民健身设施的合理布局、安全使用和有效管理,以满足人们对健身的需求,创造良好的健身环境。
一、设施规划与布局为了满足各个社区和居民的健身需求,根据人口密度和社区特点,制定全民健身设施规划与布局,确保距离合理、数量充足,并在城市规划中予以充分考虑。
设施的布局应当合理分布于公共场所、学校、社区等容易让人们接触到的地方,方便各个群体进行锻炼。
二、设施建设与维护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是保障健身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当加大对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并加强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设施的完好和安全。
设施的修缮和更新也应及时进行,以保持设施的良好状态。
三、安全管理措施全民健身设施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使用这些设施时,个人和团体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违反规定危及他人或自身的安全。
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或替换损坏的设施,营造安全的健身环境。
四、活动组织与指导为了引导和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相关机构和组织应当积极组织各类健身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运动会、健身讲座、健身培训等。
同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人们正确、科学地进行健身锻炼,充分发挥健身设施的作用。
五、宣传与教育为了增强公众对全民健身的认识和意识,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当积极进行健身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渠道,告知公众全民健身政策和相关法规,提高公众对健身知识和技能的了解,推动全民参与健身的积极性。
六、监督与评估为了确保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相关部门应当定期对全民健身设施的使用情况和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结语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全民健康、增强国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规划与布局、建设与维护、安全管理、活动组织与指导、宣传教育以及监督评估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全民健身设施的使用率和管理效果,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好的健身条件和服务,构建健康中国的美好未来。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前言为了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鼓励全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办法的目的是,规范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保障全民健身权益。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地方和社会团体,建设和管理全民健身设施。
第三条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应依据人口、经济、文化和地理条件,确定合理建设规模和布局。
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应引导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参与。
第二章建设第五条建设地点应选择在人口密集的地区或交通便利的区域,保证使用方便。
全民健身设施要与居民居住区、学校、社区健康中心等公共场所相配套,形成良好的健身环境。
第六条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应考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具备相应的设施和服务。
同时,也应注重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考虑,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七条建设单位在进行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前,应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基础设施等因素,确保建设质量,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益和服务水平。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应当实行招投标制度,公正、透明的进行招投标活动,选出质量优良、性价比高的建设单位。
第三章管理第九条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明确部门职责、管理权限,并严格执行。
各级管理机构应加强指导和监督,合理规划全民健身设施的使用和管理,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第十条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应当维护设施的完好和安全,避免设施因疏于管理而导致人身、财产损失。
同时,设施管理方也应当保障全民健身权益,确保设施的公正、公开、公平的使用。
第十一条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应加强服务意识,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周到、贴心的服务,使群众更愿意参与全民健身活动。
第十二条不得私自挪用全民健身设施的资金和设备,不得将全民健身设施用于其他用途,不得占有、侵吞公共财产。
第四章监督和检查第十三条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全民健身建设工程管理制度
全民健身建设工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健身的参与率和质量,确保全民健身项目的有效实施,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民健身建设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对全国范围内的全民健身项目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
第三条全民健身建设工程的管理原则是全面、科学、民主、法制、协作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全民健身建设工程的目标是实现全民健身的普及化、健康化、多样化和品质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全程全时全民全方位的全民健身格局。
第五条全民健身建设工程的主要任务包括开展全民健身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提高全民健身设施设备的建设和保障水平,加强全民健身队伍建设和培训,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宣传,促进全民健身产业的发展,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第六条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负有组织和指导全民健身建设工程的任务,各级全民健身管理机构为全民健身建设工程的组织协调者和实施主体,全民健身建设工程相关单位及个人为全民健身建设工程的参与者和奉献者。
第二章项目规划第七条全民健身建设工程的项目规划应紧密围绕全民健身建设工程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国家、地区或市级的发展需求,制定项目规划方案。
第八条全民健身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应与城市规划、区域规划、体育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确保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九条全民健身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应符合城市环境、社会需求和历史文化情况,注重体育设施的结构合理和服务功能的完善。
第十条全民健身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应根据不同区域和人群的特点,科学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第十一条全民健身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审批审核,确保项目规划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第十二条全民健身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应采取开放、透明和参与的原则,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项目规划的民主和科学决策。
第三章建设管理第十三条全民健身建设工程的建设管理应实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科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等制度,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
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全民健身工程是为了响应党和国家倡导的全民健身运动号召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的目标是通过全面推进健身设施建设、提高健身服务水平、丰富健身活动内容,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推动国民体质的整体改善。
二、目标1. 提供多样化的健身设施: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建设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健身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锻炼需求。
2. 提高健身服务水平:加强健身教练的培训和管理,提供专业指导和个性化的健身方案,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3. 丰富健身活动内容:举办多样化的健身活动,如健身比赛、健身讲座、健身培训等,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4. 提升全民健康水平:通过全民健身工程的推动,加强国民体质监测和评估工作,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三、实施步骤1. 健身设施建设:根据各地区的需求和规划,在城市、农村等不同场所建设标准化的健身设施。
健身设施的选址、设计、施工等工作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质量和安全。
2. 健身服务管理:建立健身服务机构,培养专业的健身教练队伍,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服务。
健身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监督健身教练的工作质量,保证服务质量。
3. 健身活动开展:根据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场所的特点,开展多样化的健身活动。
可以组织健身比赛、健身讲座、健身培训等,激发广大群众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4. 健康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和评估。
通过体质测试和健康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全民健康状况,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四、经费保障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全民健身工程的投入,提供经费保障。
同时,可以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共同筹集健身工程经费。
五、宣传推广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全民健身工程,需要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全民健身工程的目的、内容和效果。
同时,可以组织健身宣传活动,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小区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制度
小区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制度一、背景为了提高小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制定本管理制度,规范小区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和使用。
二、管理目标小区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目标包括:1.保障小区居民享受健身设施的权益;2.维护健身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3.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三、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小区内的全民健身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桌等。
四、使用规定1.健身设施开放时间为每天早上6点至晚上10点,居民可按照规定时间使用健身设施;2.使用健身设施前,居民需提前预约,预约方式统一由小区物业管理处提供;3.居民使用健身设施时需保持自觉文明,遵守相关规定,不得制造噪音、乱丢垃圾等影响他人正常使用的行为;4.各类健身活动和比赛需提前向小区物业管理处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举行;5.使用健身设施时需自备相关器材,如球类、拍子等;6.未成年人或正在接受监护的人员需在家长或监护人的陪同下使用健身设施;7.禁止在健身设施周围吸烟;8.禁止在健身设施上进行商业宣传活动。
五、安全保障1.小区物业管理处负责定期维护和检查健身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安全;2.居民在使用健身设施时,应注意自身安全,如发现设施出现故障或危险情况应立即报告物业管理处;3.居民在使用健身设施时需注意自我保护,避免发生人身伤害;4.针对特殊健身设施,如游泳池、健身房等,需配备专门的救生员和管理人员,确保居民的安全。
六、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小区物业管理处将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第一次违规行为,口头警告,并对其进行相关规定的告知;2.第二次违规行为,暂停使用健身设施的权益,限期整改,并对其进行书面警告;3.第三次违规行为,取消使用健身设施的权益,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可能给予其他处罚。
七、监督与管理小区居民可通过小区物业管理处或居委会向相关部门投诉管理问题。
小区物业管理处将定期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管理制度
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全民健身政策,加强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的管理,提高社会公众的健康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的管理工作,包括公共体育场所、体育馆、运动场所、健身房等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
三、管理机构1. 健身设施管理委员会:设立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管理委员会,负责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的建设规划、管理监督、运营推广等工作。
2. 健身设施管理部门:由地方政府设立责任单位,负责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的具体管理运营工作。
3. 健身设施管理员:负责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的日常管理运营工作。
四、设施建设1. 健身设施建设项目需符合国家规划和政策要求,进行前期规划、设计、招投标等程序,并按照相关标准建设,保证设施完好、安全、环保。
2. 健身设施建设项目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紧急救援设施等,确保用户运动安全。
3. 健身设施建设项目应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设施,方便残障人士使用。
五、设施管理1. 健身设施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全民健身工程设施进行维护检修,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健身设施管理部门应制定详细的设施使用规定和维护保养制度,加强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3. 健身设施管理员应对使用者进行安全提示和指导,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4. 健身设施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设施文明使用宣传活动,引导市民文明健身。
六、设施监督1. 健身设施管理部门应设置监督检查组织,定期对全民健身工程设施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
2. 对于发现的设施安全隐患、管理问题等,应及时报告并进行整改处理,确保设施运行安全。
3. 健身设施管理委员会应定期汇总全市健身设施的管理情况,对健身设施的建设、运营等进行评估和改进。
七、设施推广1. 健身设施管理部门应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社会公众宣传健身知识和设施使用方法,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
2. 健身设施管理委员会应加强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开展健身活动和培训,提高市民健身意识和水平。
全民健身运动设施管理制度
全民健身运动设施管理制度全民健身运动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公共事业,为了促进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各地纷纷建设和管理全民健身运动设施。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设施,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制定全民健身运动设施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全民健身运动设施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
一、设施建设与维护全民健身运动设施的建设是保障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基础,因此,设施建设需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首先,相关部门应根据人口密度和社区需求等因素确定设施的位置和数量,确保设施能够覆盖更多的人群。
其次,在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性别和能力水平的人群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运动场地和设备。
最后,设施的维护是保障设施正常运营和使用的关键,建立完善的维护管理机制,定期进行设施维修和保养,确保设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二、设施使用与服务设施管理制度的核心在于提供良好的使用环境和高质量的服务。
首先,为了方便群众使用设施,各设施应当制定开放时间,确保设施对外开放的时间充足,并在开放时间内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其次,为保障设施的安全使用,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群众的人身安全。
此外,设施管理还应加强卫生清洁工作,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提供干净整洁的使用环境。
三、设施预约与管理为了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和保护设施资源,设施管理制度应当规定预约使用的方式和时间。
通过预约系统,可以合理安排设施的使用时间,避免资源浪费和冲突。
同时,通过预约管理,可以掌握设施的使用情况,为后续的设施建设和投入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设施管理制度还应当明确设施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并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对设施使用的规范和自觉性。
四、设施监管与评估设施管理制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益和服务质量,因此,设施的监管和评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设施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设施的检查和监管,对设施的使用情况、维护状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方法(试行)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方法(试行)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和对运动健身的努力探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涉及到公共利益和人民健康,必需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让公众能够安心、放心地进行健身活动。
一、建设全民健身设施的原则全民健身设施是为了充足人民健身需求,弘扬全民健身精神,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进展,必需遵从以下原则:1.公益性原则: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必需以充足公众需求为启程点,坚持公益性原则,确保人民享有公平、便利的健身条件。
2.科学性原则: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需遵从科学规划和设计,加强运动器材的科学性、安全性,保证健身者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健康。
3.可持续性原则: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需考虑设施的良性运营,充分利用资源、节省成本,制造更好的条件来维持设施的运转,为全民健康加添保障。
二、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程序和要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程序和要求如下:1.项目策划阶段:在项目策划阶段,需明确项目的性质、规模、投资、服务对象、建设地点、建设期限、总体目标以及经费来源等相关内容。
必需拥有合法的资质,经过市政府或相关部门的审批,明确开发区划分和使用范围。
2.项目确定阶段:在项目确定阶段,需明确项目的总体设计和施工图,建议组建专业团队参加建设,实在可分为方案设计、施工图纸设计等等。
3.项目实施阶段:在项目实施阶段,需明确工程建设标准、质量要求、进度布置、技术要求、经费管理等方面。
必需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相关部门或工程建设单位的监管下开展工作。
4.建设验收阶段:在建设验收阶段,需进行工程验收评估,确保建设工程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通过验收后进入试运行阶段,碰到问题适时进行处理。
5.开放运营阶段:在开放运营阶段,对全民健身设施的运营管理必需进行日常维护、巡查及服务,确保全民健身设施的安全、清洁、卫生等方面充足使用者的需求。
小区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制度
小区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制度为了促进小区居民的身体健康,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我社区制定了一套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制度,以保障小区健身设施的良好运营和使用。
该制度旨在营造良好的健身环境,确保每位居民都能安全、舒适地进行健身活动。
一、设施配备1.小区全民健身设施主要包括室外健身器材、篮球场、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等多个项目。
2.每个设施项目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以便于居民使用。
3.小区管理方应每季度对健身设施进行一次全面巡视,并进行必要的维护。
4.所有健身设施项目都应设置合适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定期检查更新。
二、使用规则1.居民可以在规定的开放时间内使用健身设施,禁止在夜间使用。
2.未成年人使用健身设施时应有家长或监护人的陪同。
3.使用健身设施时应当注意安全,遵守使用规则,不得在设施上滑轮、踩站和其他危险行为。
4.使用篮球场、乒乓球台等集体项目时,应与他人友好相处,不得出现打架斗殴等行为。
5.使用完健身设施后,应当及时清理个人物品,保持设施环境的整洁。
6.禁止在健身设施上吸烟、饮酒等行为,以免影响他人。
三、安全管理1.小区管理方应加强安全巡查,及时排除各种隐患。
2.每个健身设施项目都应配备急救箱,并在显著位置张贴急救知识。
3.发生健身设施意外伤害时,应第一时间报警并进行急救处理。
四、管理维护1.小区管理方应聘请专业人员对健身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良好状态。
2.对于损坏的健身设施,应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不得拖延。
3.小区管理方应鼓励居民关注健身设施的使用情况,对设施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调研评估。
五、宣传推广1.小区管理方应加大对全民健身设施的宣传力度,帮助居民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健身设施。
2.可以组织健身活动、比赛等形式,增加居民对健身设施的使用热情。
3.在小区内设置健身活动宣传板,定期发布健身活动信息。
六、监督机制1.小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对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
河南省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省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促进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推动我省群众体育事业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民健身工程是指: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和地方财政及其他配套资金,在城市社区、乡镇、村、学校和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兴建的、旨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以下简称:“工程”)。
第三条工程建设和管理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服务群众、保证质量、建管并举”的原则,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工程项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四条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是工程的主管(捐赠)部门。
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宏观领导下,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工程的规划、指导、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负责向受赠单位移交工程所具有的国有资产产权。
工程建设地的人民政府及符合相关受赠条件的单位,是工程的受赠单位。
对受赠的体育健身器材设施具有产权,负有对工程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等职责,承担工程的公益性和安全性义务,还应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对工程进行管理、登记、建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五条受赠单位一般应具备:有开展体育工作的整体规划;群众体育活动较普及;已建立基层体育组织;有符合工程建设的场地条件;愿意提供足够的工程建设配套经费;有保证工程公益性、安全性条件,能承担工程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和更新的费用。
愿意接受捐赠的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向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由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审定,报上级体育行政部门核批。
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与受赠单位签订捐赠协议,对工程的配套资金、配件项目、建设使用、产权管理、维修更新等条款作出约第六条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做好与城乡规划、城市建设、国土资源、园林等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分级负责本地区工程的建设实施、登记建档和监督管理工作。
体育总局、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体育总局、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1.12.28•【文号】•【施行日期】2021.12.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体育总局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行政部门、财政厅(局)、市场监管局(厅、委):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0〕36号)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发改社会〔2021〕433号)有关要求,加快解决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不到位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健身权益,更好地发挥健身器材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体育总局、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的意见》,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执行。
体育总局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12月28日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的意见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以下简称器材)指在公共场所配建的可免费使用的室外健身器材。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0〕36号,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器材配建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对免费提供器材作出了明确规定。
近年来,特别是《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办法》(体群字〔2017〕61号,以下简称《办法》)印发实施以来,各地器材配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器材管理维护不到位等问题。
为贯彻落实《意见》《标准》,加快解决有关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健身权益,更好地发挥器材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根据《全民健身条例》、《意见》、《标准》,现就器材配建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一、设施建设1.1 市场需求分析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前,需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了解当地人群的健身需求,包括年龄、性别、健身习惯等因素。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市场调研等方式进行,得到数据后,可以针对性地制定建设计划。
1.2 设施选型根据市场需求数据,选择适合当地人群的健身设施,如有氧设备、力量器械、瑜伽垫等,同时也要考虑设施的品牌、质量、安全性等因素。
1.3 建设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设施选型,进一步制定建设规划,包括场地选址、设施布局、场地规划等。
建设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场地的周边环境、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
1.4 资金预算建设全民健身设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需要制定详细的预算方案,包括设备采购、租赁或购买场地、人员招聘等费用。
同时,也需要考虑运营成本等因素。
1.5 建设合规在建设时需要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城市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设施的安全性,同时也需要符合环保要求。
二、设施管理2.1 管理人员招聘健身设施管理需要专业的人员组成,包括设施管理人员、健身教练等。
需要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和招聘计划。
2.2 健身指导服务针对场馆内的健身器材设备,提供专业的健身指导服务,设计健身方案,并及时解答健身者的疑问,营造良好的健身环境。
2.3 设施维护保养定期对设备及场馆进行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和场馆安全性能,确保设施运营的高效和稳定。
2.4 计费方式需要制定收费标准,同时,也需要制定不同的计费方式,以适应不同的客户群。
如可以按次消费、会员制度等不同方式。
2.5 宣传推广需要制定详细的宣传方案,并积极推广,如制定传单、海报,通过微信、微博、小程序等推广渠道宣传,提高健身设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全民健身设施的优势3.1 促进社区和谐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可以促进社区和谐,增加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
3.2 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健身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好方法。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情况评估标准
附件:《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试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试行)二级指标填写说明(一)体育锻炼参与率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数,占户籍总人口的比例。
2、16岁以上城市居民(不含在校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指城市户籍人口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城市户籍总人口的比例。
3、16岁以上农村居民(不含在校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指农村户籍人口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农村户籍总人口的比例。
4、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情况:指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的学校(含民办学校)。
5、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指60至70岁户籍人口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该人群户籍总人口的比例。
6、残疾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指经常参加体育康复锻炼的残疾人数,占残疾人总人口的比例。
(二)身体素质7、《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总体合格达标率:指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及以上标准的城乡居民(除在校学生),占户籍总人口的比例。
8、《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总体优秀达标率: 指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优秀标准的城乡居民(除在校学生),占城市、农村户籍总人口的比例。
9、城市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达标率:指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及以上标准的城市居民(除在校学生),占城市户籍总人口的比例。
10、农村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达标率:指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及以上标准的农村居民(除在校学生),占农村户籍总人口的比例。
11、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达标率:指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标准的在校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
(三)健身设施12、每万人体育场地设施数:指每万人拥有符合国家体育总局规定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数。
全民健身设施使用管理和保养操作规范
全民健身设施使用管理和保养操作规范第1章基本原则与要求 (4)1.1 设施使用原则 (4)1.1.1 公平性原则 (4)1.1.2 安全性原则 (4)1.1.3 科学性原则 (4)1.1.4 环保性原则 (4)1.1.5 可持续发展原则 (5)1.2 管理与保养要求 (5)1.2.1 管理制度 (5)1.2.2 人员配置 (5)1.2.3 使用管理 (5)1.2.4 维护保养 (5)1.2.5 环境卫生 (5)1.2.6 信息公示 (5)1.2.7 应急处理 (5)1.2.8 意见反馈 (5)第2章设施使用规范 (5)2.1 使用前准备 (5)2.1.1 用户在开始使用全民健身设施之前,应仔细阅读设施上的使用说明和警示标识,保证了解各项操作规程。
(5)2.1.2 使用前应进行自身健康评估,保证身体条件适合进行该项运动。
如有疾病或不适,应避免使用相关设施。
(6)2.1.3 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避免穿着宽松、有尖锐饰品或其他可能造成运动伤害的衣物。
(6)2.1.4 使用前检查设施是否完好,如发觉设施有任何损坏、松动、缺失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管理人员。
(6)2.1.5 根据需要使用防护装备,如头盔、护腕、护膝等,以保证运动安全。
(6)2.2 使用中注意事项 (6)2.2.1 遵循设施的使用规则,不得超负荷使用或进行危险动作。
(6)2.2.2 保持注意力集中,不得在设施使用过程中交谈、玩手机等分心行为。
(6)2.2.3 在使用过程中,如遇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寻求帮助。
(6)2.2.4 尊重其他用户,不占用设施时间过长,不强行插入他人运动过程。
(6)2.2.5 遵守公共秩序,不在健身区域内吸烟、饮食、乱扔垃圾。
(6)2.3 使用后整理与归位 (6)2.3.1 使用完毕后,应将设施归位至初始状态,保证不影响他人使用。
(6)2.3.2 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内,保持环境整洁。
陕西省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试行)
陕西省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体育局•【公布日期】2016.04.13•【字号】陕体办发〔2016〕40号•【施行日期】2016.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陕西省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试行)各设区市体育局,韩城市文体广电局,西咸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为规范我省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工作,经省体育局局长办公会研究同意,现将《陕西省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试行)》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陕西省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试行)陕西省体育局2016年4月13日陕西省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加强我省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使用、管理和更新等工作,充分发挥体育设施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推动我省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全民健身设施(包括县级公共体育场、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运动场地及健身器材等为公共服务的体育健身设施),是指中省发改、财政和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投入资金,建设的体育设施及安装的健身器材,资金范围包括公共预算资金、体彩公益金。
第三条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应当依法进行并遵守本办法。
由省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全民健身设施的申请、审核、批准依照本办法。
第四条全民健身设施建设,重在方便群众健身,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节俭务实、量力而行、服务群众的原则。
第五条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按照规定向当地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逐级上报审批。
第六条申请全民健身设施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备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安装场地条件;(二)全民健身设施按照规定需经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应当取得批准;(三)体育组织健全,周围有一定数量且长期居住的人群,群众体育活动普及广泛;(四)申请组织有履行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的组织和人员。
健身设备管理规定(3篇)
健身设备管理规定第一条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本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管理工作负指导、监督责任。
各镇街对本辖区内社区体育健身设施负管理、维护责任。
第二条各镇街应安排各社区指定专人负责辖区内体育健身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保证器材的安全使用。
第三条体育健身设施安装后,日常维修、保养经费由镇街自行解决。
第四条体育健身设施安装五年内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使用单位要及时上报市体育局,由厂家提供维修。
第五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社区体育器材随意改变安装地点或挪作他用。
各受赠单位应对受赠物品登记造册,妥善保管,对健身器材的使用、维修保养情况分类进行登记,建立相应的使用管理档案。
第六条社区体育设施因人为造成损坏或失窃的,各镇街要及时将受损情况、原因以书面形式报市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责令受赠单位修复或赔偿体育健身设施。
对于因使用不当而损坏健身设施者,受赠单位应酌情责令其赔偿或修复;对故意破坏健身器材者,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并责令其赔偿损失。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条对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管理不善,不能保证公益性和安全性的受赠单位,由市体育局提出警告或进行通报,责令限期整改。
第八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由市体育局负责解释。
健身设备管理规定(2)是指为了保障健身设备的安全使用和有效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
具体的健身设备管理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使用规定:明确健身设备的使用时间、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要求用户在使用设备时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并不得私自更改设备设置。
2. 设备检查和维护规定:规定了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要求,包括设备清洁、润滑、紧固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3. 设备安全规定:确定了设备安全使用的准则,包括禁止用户在设备上进行过于危险的动作或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器械,同时要求用户在使用设备时保持安全意识,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修改版]
第一篇:《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各镇人民政府:为加强对我县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发〔1995〕14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全民健身设施是指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由各级政府财政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和其他资金在全市各类公共场所建设并向市民开放的体育健身设施。
二、各镇人民政府要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当地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整体规划,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本地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县文化体育局负责本行政区全民健身设施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作为全民健身设施的受益单位和产权单位,负责工程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工作要求1、由县文化体育局根据辖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需要提出建设计划,确定建设项目,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建设。
建设项目选址如涉及土地、规划、园林绿化等部门,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协调。
2、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工程的施工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工程建设规定执行。
施工前,必须与施工单位签订合法有效的建设施工合同,并与器材供应厂家签订安全质量、售后服务、使用保险等合同。
施工时,要严格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所使用的健身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要求。
严禁未经检测评审、核价、保险的健身器材用作全民健身设施。
3、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标准执行,县文化体育局应当加强对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依法责令限期改正。
4、县文化体育局应会同建设、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对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质量、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
四、全民健身设施的使用和管理规定1、全民健身设施必须向社会开放。
各地要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充分发挥全民健身设施的效益。
县文化体育局要定期对全民健身设施管理人员和志愿者进行管理知识及技能培训。
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要积极宣传科学健身知识,推广科学健身方法,以促进市民群众身体素质的提高。
全民健身室管理制度
全民健身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健身水平,保障健身器材设施的安全运行,提升服务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全民健身室是指供公众进行健身活动的场所,为广大市民提供健身器材、教练指导、健身活动等服务。
第三条全民健身室管理委员会是全民健身室的管理机构,负责全民健身室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管理委员会由负责全民健身室工作的各部门领导、相关专业人员、业务骨干等组成。
第四条全民健身室管理制度是全民健身室的重要管理规范,是全民健身室运行的纲领,对保障全民健身室的安全、卫生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条本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全民健身室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安全管理、服务规范、活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条全民健身室管理委员会对本管理制度负有解释权,并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七条全民健身室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广大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健身服务。
第八条全民健身室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保障健身器材设施的安全运行,切实防范安全事故。
第九条全民健身室应坚持科学健身的原则,引导广大市民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念,合理安排健身训练计划。
第十条全民健身室应坚持规范服务的原则,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健身服务,满足广大市民的健身需求。
第十一条全民健身室应坚持注重质量的原则,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完善健身设施和器材。
第三章管理体制第十二条全民健身室设立管理委员会,由全民健身室负责人为主,相关部门领导和专业人员为成员,负责全民健身室的整体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全民健身室设立健身服务部、器材设施部、活动管理部等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第十四条健身服务部负责健身指导、健身方案设计、会员服务等工作;器材设施部负责健身器材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活动管理部负责健身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全民健身室设立健身教练队伍,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才能担任全民健身室的健身教练,负责为会员提供健身指导和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各镇人民政府:为加强对我县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发〔1995〕14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全民健身设施是指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由各级政府财政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和其他资金在全市各类公共场所建设并向市民开放的体育健身设施。
二、各镇人民政府要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当地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整体规划,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本地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县文化体育局负责本行政区全民健身设施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作为全民健身设施的受益单位和产权单位,负责工程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工作要求1、由县文化体育局根据辖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需要提出建设计划,确定建设项目,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建设。
建设项目选址如涉及土地、规划、园林绿化等部门,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协调。
2、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工程的施工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工程建设规定执行。
施工前,必须与施工单位签订合法有效的建设施工合同,并与器材供应厂家签订安全质量、售后服务、使用保险等合同。
施工时,要严格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所使用的健身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要求。
严禁未经检测评审、核价、保险的健身器材用作全民健身设施。
3、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标准执行,县文化体育局应当加强对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依法责令限期改正。
4、县文化体育局应会同建设、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对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质量、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
四、全民健身设施的使用和管理规定1、全民健身设施必须向社会开放。
各地要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充分发挥全民健身设施的效益。
县文化体育局要定期对全民健身设施管理人员和志愿者进行管理知识及技能培训。
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要积极宣传科学健身知识,推广科学健身方法,以促进市民群众身体素质的提高。
2、县文化体育局应定期对本区域内全民健身设施的安全和卫生状况、设施完好程度、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产权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落实长效管理措施;要落实1―2名兼职管理人员,加强对本辖区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
各社区、居委会及行政村要落实志愿者或专兼职人员负责对全民健身设施的日常管理。
如发现健身设施存在质量问题,要及时向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及时进行修理、确保全民健身设施的安全使用。
全民健身设施建成后,其产权单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器材标志牌、功能牌和活动须知牌,并标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4、全民健身设施投入使用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占用其场地和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改变其用途。
确因规划、布局调整等原因需要改变其性质、用途或场地面积的,须经县文化体育局审核同意,报嘉兴市体育行政部门备案,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在同类地段先行择地新建偿还,并不得低于原有规模和标准。
5、全民健身设施在使用后因老化磨损需要分批更换的,所需经费由镇财政、县体育彩票公益金负责解决。
五、奖励和处罚1、奖励对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及个人,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2、处罚对未按规定开放全民健身设施的;擅自改变全民健身设施使用性质的;需临时占用全民健身设施活动场地,未按规定报县文化体育局批准的;未按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