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

合集下载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3.12.21

•【字号】郑政〔2023〕24号

•【施行日期】2023.12.2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行政法

正文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

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郑政〔2023〕24号

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郑州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郑州市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21日郑州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为加快推动我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培育壮大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发〔2020〕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1〕5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中发〔2022〕32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豫发〔2021〕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战略意义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体现,是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郑州市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新竞争优势、抢占发展制高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11.16

•【字号】

•【施行日期】2021.11.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

正文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郑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郑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11月16日

郑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筑未来发展战略性优势,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关于开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科〔2020〕5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央网信办、科技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改发〔2020〕73号)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的函》(建改发函〔2020〕152号)的相关要求,加快推进具有郑州特色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城建”),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新活力、新动能,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城市治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省会城市排头兵作用,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统筹规划、标准先行,资源整合、融合共享,前瞻设计、推动发展”的基本原则,建设郑州市“自生长、自更新”的三维全息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以下简称为CIM平台)。构建以数字化场景为核心的“CIM+”应用体系,推进CIM基础平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其他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充分利用CIM平台的数据融合与数据共享作用,促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推动基础设施创新发展,推动城市智慧化、科学化治理,助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为郑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流动人口犯罪对策研究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流动人口犯罪对策研究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流动人口犯罪对策研究

摘要: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过

程中无疑会伴随着大量的人口流动,由此在某一区域会引发流动人口犯罪

等一定的社会治安问题。对于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控应该从“打”和“防”

两个方面着手。注重刑罚的不可避免性、刑罚的及时性以及刑罚的适当性,注意宽严相济形势政策的适用。要针对流动人口本身原因及社会原因所导

致的犯罪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流动人口犯罪;刑事打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防控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流动人口犯罪对策研究的必要性

2022年国庆前夕,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要实现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等,要实现

河南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化协调”,无疑会伴随着大量的人口流动。

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经验来看,人口的流动无疑会带来犯罪

的增加,在某一区域会引发一定的社会治安问题。在将中原经济区建设作

为河南省的工作重点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建设中

原经济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社会治安状况会如何保持一如既往

的稳定?这就促使我们研究如何防控流动人口犯罪。

二、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控对策

笔者认为对于流动人犯罪的防控应该从“打”和“防”两个方面着手。

(一)“打”——打击

1.刑罚的不可避免性、刑罚的及时性以及刑罚的适当性

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无论是刑事古典学派还是刑事人类学派与刑事社会学派都注重对犯罪的打击。对犯罪的打击要做到刑罚的不可避免性、刑罚的及时性以及刑罚的适当性。伟大导师列宁曾经说过刑罚的防范作用,绝不在于刑罚的残酷,而在于有罪必究;重要的不是对犯罪行为处以重刑,而是要把每一桩罪行都揭发出来。本文说的打击即是有罪必罚意义上的打击。从流动人口犯罪高发的原因上来看,有些人实施犯罪的原因在于心存侥幸,以为不会被公安机关发现,从犯罪控制角度来说必须要打消行为人的这种念头,以期避免其实施犯罪。

国家中心城市的含金量有多大?

国家中心城市的含金量有多大?

国家中心城市的含金量有多大?

江寒秋

北京,中央商务区。

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仍将以城市群为依托?

目前我国9个中心城市分布情况是这样的:华北有北京和天津,华东有上海,华南有广州,西南地区有成都和重庆,中部地区有武汉和郑州,西北则有西安。东北地区尚未布局国家中心城市。

记者注意到,这些国家中心城市背后,都有城市群做支撑。北京和天津背后是京津冀城市群,上海背后是长三角城市群,广州背后是粤港澳大湾区,成都重庆背后是成渝城市群,郑州背后是中原城市群,武汉背后是长江中游城市群,西安则有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依托。

这种发展模式有规律可依。2018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发布,提出要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

“一个强大的城市群,是中心城市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没有城市群作为依托,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就发挥不出来。因此,国家中心城市首先是城市群的中心。无论从城市发展趋势,还是目前出台的文件政策,未来的城市竞争格局很明确就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也正是这样,对国家中心城市的关注度也会日益升温。”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孙久文表示。

如按城市群的逻辑,记者梳理发现,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核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南京、苏州、杭州等为核心)、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核心)、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泉州、厦门、温州、汕头5大中心城市为核心)等几大城市群中的沈阳、南京、杭州、济南、青岛、厦门这些城市正在进行激烈的国家中心城市“争夺战”。

郑州大都市圈现状及空间格局分析

郑州大都市圈现状及空间格局分析

智库时代

·204·

财经智库

一、郑州大都市圈基本概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6年12月29日发布了 《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规划》对于郑州提出了许多要求: 第一是“两化”建设,即现代化和国际化;二是呼应郑州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通过规划提高整个城市群的竞争力; 三是利用郑州交通便利的优势条件,提升对外开放的程度,并进一步提升交通枢纽和物流运输的能力;四是加强与周边市县的合作,逐渐扩大影响范围,目标是能够形成一个辐射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中心区域。根据该计划,郑州大都市圈覆盖河南省的五个城市,即郑州市,开封市,新乡市,焦作市和许昌市。

二、郑州大都市圈人口及经济发展

截至2016年底,郑州大都市圈的面积为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793.61万人,都市圈内的生产总值为16318.6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58414.06元。 其中:有特大城市1座(城区常住人口500-1000万人),为郑州市,其2016年人口规模为972.4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为7994.20亿元,人均 GDP 为82211.02元;有大城市4座(城区常住人口100-500万人),分别为许昌市、新乡市、焦作市和开封市, 2016年 GDP 依次为2353.10亿元、2140.73亿元、2082.62亿元和1747.96亿元。

三、郑州都市圈空间发展规划格局

首先,郑州拥有中心城区和航空港区两个核心区域,之后的建设要依靠这两个区域进行发展,并进一步提升门户功效,提升物流运输的核心地位,建设成为中原区域内的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郑州大都市圈除了郑州之外还包括其他四座地级市,所以在推动都市圈建设的同时,也要照顾到其他城市的发展。在借助中原城市群之间便利的交通条件的基础上,引导郑州的部分产业和功能拓展至其他地市,这样可以建设起新的特色制造中心区域和密集人口聚集地,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关注其他地级市的综合发展,在政策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与郑州市接轨,保证区域内城市的协同发展。应进一步推进交通建设,推动城市内部的快速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互补机制建立,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和条件,在都市圈内部形成集约化的城市空间系统。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复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复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7.01.22

•【文号】发改规划[2017]154号

•【施行日期】2017.01.2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复函

发改规划[2017]154号河南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恳请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函》(豫政函〔2016〕145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一、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腹地市场广阔,人力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根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和《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有关要求,推进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带动中部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服务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二、为加快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我们制定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附后,以下简称《意见》),现印送你们。请你省按照《意见》要求,指导郑州市编制具体实施方

案。郑州市要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功能。我委将对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给予指导支持。

特此函复。

附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7年1月22日

河南省国家战略叠加

河南省国家战略叠加

发展定位
国家交通物流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区、
国家农业粮食大数据创新应用先行区、 国家中部数据汇聚交互基地、全国重 要的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
主要任务和目标
打造核心引领、节点带动、网络支撑,选择交通、
物流、粮食、电子商务、政务服务、健康养老、
公共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率பைடு நூலகம்实现大数据应用
创新突破。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
目 标
10个左右“百千万”亿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最终目标 是举全省之力将其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核心竞 争力的创新高地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的批复》,2016年12月20日,国家发展和
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6年8月31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河南) 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 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的通知》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 案》;2017年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正式挂牌成立。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119.77平 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郑州片区73.17平方公里,开 封片区19.94平方公里,洛阳片区26.66平方公里。
郑州国家中 心城市建设

郑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郑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不三 新 ” 以新 型城 镇 化 引 领 “ 两 、 三 化” 协调 科 学 发展 路 子。这 条路 子得
到 了党 中央 、 国务 院 的充 分 肯 定 , 是
wenku.baidu.com
为继 : 是 农 村 内 生 动 力不 足 , 业 三 农 农 村 发展难 以为 继 。 河 南人 多地 少 , 既承 担着 国家粮 食 安 全重任 , 又承 担着 农 民致 富 的历 史 责任 。 们 既要保 证耕地 和 粮食 生 我
国 内外城 镇 化 的发展 实践 看 , 传统 的
农 民进 城 务 工 又 难 以 融 入 城 市 , 形 成 “ 鸟 式 ” 动 大 军 , 来 了城 市 候 流 带 管 理 和 农 村 老 人赡 养 、子 女 教 育 等
社 会 问题 , 旧的 社 会 管理 模 式 难 以
定 了建 设 中原 经 济 区坚 决 要 走 一 条
六是 “ ” 基 层 社 会 治理 结构 的城 新 在 市化 。 从 更深 的理论 层面 上理解 , 是 “ 口转移 型 ” “ 构 转 换 型 ” 结 人 与 结 相
合 的城镇 化 , 有序 引 导人 口向城镇 在
用 、 心作 用 和 示 范 带 动 作 用 , 造 重 打 中 原经 济 区核 心增 长 区 ,我 市 确 立
转移到二、 三产 业 中去 , 民不 需 要 农 离 乡离土 , 以就 近 到 镇 区、 产 业 可 到 园区创业 就业 。四是 “ ” 不再 区分 新 在

关于郑州物流业的分析报告

关于郑州物流业的分析报告

关于物流业的分析报告

一、中国物流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业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发展现代物流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快速发展和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客观需要,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关键环节,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途径。现代物流作为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成长为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物流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当前,我国商品市场供求总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面临的国际化竞争更趋激烈,但流通领域仍存在流通企业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现代化水平不高,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为此,政府在2005年6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通过出台大力推进国有流通企业改组改制;允许国有流通企业通过将其使用的、已划拨的土地在补办出让手续、补交土地出让金后纳入企业总资产冲抵企业债务;对流通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的营业或办公用房收入以及处置企业使用划拨土地的收入,可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可按现行规定申请减免生产性用房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相关政策鼓励物流企业进行改制。同时,政府也根据市场的需求,要求积极培育一批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托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要求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物流行业发展状况,引导支持流通企业做强做大。政府鼓励各地方政府根据各地的区域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在物流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和全国性的物流业发展规划上目前政府空白点较多,对于目前中国新发展起来的如商业连锁经营、商业特许经营、无店铺销售等商业流通方式的促进与规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全文)PDF版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全文)PDF版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第一节发展优势 (2)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3)

第二章总体要求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战略定位 (5)

第三节发展目标 (6)

第三章空间布局 (7)

第一节打造核心发展区域 (7)

第二节构建“米”字型发展轴 (8)

第三节壮大南北两翼经济带 (9)

第四章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10)

第一节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 (10)

第二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11)

第三节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11)

第五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13)

第一节建设产业集聚平台 (13)

第二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14)

第三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6)

第五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9)

第六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21)

第一节加快城市群建设 (21)

第二节提升城镇功能 (21)

第三节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24)

第四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4)

第七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26)

第一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26)

第二节构建现代交通网络 (26)

第三节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28)

第四节加强水资源保障 (29)

第五节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30)

第八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32)

第一节推进生态建设 (32)

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 (33)

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34)

第九章建设和谐中原 (35)

第一节弘扬中原大文化 (35)

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6)

第三节加快医疗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 (37)

第四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8)

河南省国家战略叠加

河南省国家战略叠加

重 点 任 务
中原城市群
出 台
范 围
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 划》,标注着中原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成为我国 第七个国家级城市群
河南18个地级市,山西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山东
聊城市、菏泽市,安徽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 市、蚌埠市,河北邢台市、邯郸市等5省30座地级市 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
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
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
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
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中原经济区
——以中原城市群核心9市为依托,打造形成核心发展区域 《规划》明确了“郑州—焦作、郑州—新郑机场—许昌、郑州—开封、郑州—新乡、 焦作—济源—洛阳、许昌—平顶山、洛阳—平顶山”等一批城际铁路,通过加快完善 多层次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形成高效率、高品质的组合型城市地区,打造成为中原经 济区发展的核心区域。 ——以快速铁路通道为依托,构建“米”字形发展轴 《规划》明确了“郑州至徐州、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郑州至万州、郑州至济南、郑州 至太原、郑州至合肥”等一批快速铁路通道项目。以此为依托,构筑沿陇海发展轴、 沿京广发展轴、沿济(南)郑(州)渝(重庆)发展轴、沿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等4条重点 开发地带,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发展轴,显著强化中原经济区在全国区域 发展中的核心纽带作用。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

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承担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使命。通过对郑州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在不断增长的同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等。影响郑州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规模、区位优势、政策支持等。为了推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包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市发展布局等内容。最终目标是实现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路径,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展望未来,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前景仍然充满希望,但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建议,努力实现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长足进步。

【关键词】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发展、问题、因素、战略、路径、展望、对策、前景、结语、研究、意义、引言、正文、结论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和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家提出建设郑州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郑州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郑州作为黄河中游城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优势明显。随

着郑州航空港区、郑州国际陆港的建设,郑州正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物

流优势,成为中部地区的物流中心。郑州的经济实力在逐步增强,城

市的国际化水平也在逐渐提升。

郑州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布局不

够均衡,城市规划不够科学,环境质量不够高。这些问题制约了郑州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也影响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

本文旨在通过对郑州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郑州经济发展面

临的问题,深入剖析影响郑州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制定郑州经济发

郑州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用模板

郑州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用模板

郑州xxx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模板范文,下载可编辑(仅供参考)

摘要

郑州,简称“郑”,古称商都,是河南省省会、特大城市、中原城市

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

的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6个区、1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总面积744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35.2万人,城镇人口772.1万人,城镇化率74.6%,地区生产总值11589.7亿元。郑州地处中国华中地区、黄河下游、中原腹地、河南中部偏北,位于黄河中下游和伏牛山脉东北翼向

黄淮平原过渡的交接地带,西部高,东部低,中部高,东北低或东南低;

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郑州是联勤保障部队郑州联勤保障

中心驻地,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拥有亚

洲作业量最大的货车编组站。郑州航空港区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航空港

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首家期货交易所,郑州也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组成部分。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支持的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世界历史都市

联盟成员。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拥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

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2017年1月,国家发

展改革委复函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该xxx项目计划总投资16007.3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095.1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56%;流动资金3912.2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44%。

达产年营业收入33425.00万元,总成本费用26157.62万元,税金及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

•【公布日期】2011.09.28

•【文号】国发[2011]32号

•【施行日期】2011.09.28

•【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

正文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1〕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既面临着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粮食增产难度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滞后、公共服

务水平低等挑战和问题。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的需要;是加快河南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带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背景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背景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背景

第一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谋划过程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对国家发展改革委申报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做出正式批复。批复要求“努力把实验区建设成为全国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为中原经济区乃至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生产布局的变化,航空经济已经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国内共有27个省份的51个城市先后提出54个航空经济区的规划和设想。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是河南省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顺应产业转移趋势和经济结构调整潮流,长期探索、主动作为、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结果。

1954年,河南省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郑州占据了交通枢纽位置。郑州在近代史上是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点,是我国内陆的重要商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京汉铁路升级为京广铁路,郑州进一步获得了资源流动的便捷要素,郑州从此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作为河南省省会,郑州市依托便利的区位交通条件,不仅使河南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而且使其日益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目前,郑州市已经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产业密集带和集聚区。历届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河南交通枢纽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长期维持铁路枢纽的地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多年保持全国首位。

人教版四川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四川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四川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

1.选择题

第1题.

某高校地理小组在重庆百阳龙潭槽谷进行地下水采样和动态监测,探究石漠化岩溶槽谷不同坡向地下水时空变化规律。下图示意龙潭槽谷地质剖面。研究发现,乙地坡面径流中K⁺、全Fe、Al³⁺浓度高于甲地,但地下径流中K⁺、全Fe、Al³⁺浓度又低于甲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

A: 土层厚度更大

B: 土壤肥力更高

C: 流水溶蚀更快

D: 坡面径流更小

(2)造成甲、乙两地坡面径流和地下径流中微量元素浓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坡度

B: 坡向

C: 岩层

D: 海拔

【答案】CC

【解答】

(1)甲乙两地最大的区别就是各自的径流方向与岩层角度不一样

(岩层角度虽然不变,但是坡向相反,径流的方向也相反变化了),坡度有稍微的差别,甲的坡面径流元素浓度低于乙,但是地下径流反过来了,说明甲坡面水更容易渗透到下面,流水溶蚀更快。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据图,甲、乙两地坡面坡度、坡向与海拔差异较小,微量元素浓度差异主要是岩层性质不同。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第2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9年4月8日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文件中指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应突出强调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

(都市圈)。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迁入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有利于()

①解决中心城市城市化问题

②优化生产要素空间配置

③扩大中小城市服务范围

④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

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

在全国布局建设若干国家中心城市,是引领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举措。《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腹地市场广阔,人力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良好条件和巨大潜力,但经济发展体量、科技创新水平、辐射带动能力等仍需加快提升,迫切需要抢抓机遇、勇担使命,实现更大作为。为加快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引领中原发展、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大局,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郑州地处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和京哈京广通道交汇处,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但郑州经济首位度不高,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力不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推动郑州提升综合经济实力,补齐创新发展和高端功能短板,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

二是有利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带动中部地区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郑州坐依中原经济区广阔腹地,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拥有郑东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郑州整合资源和政策,将人力资源、市场空间、功能平台等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积极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模式,带动中部地区加快发展。

三是有利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服务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郑州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是我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内陆进出口大市,具有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先天优势,但开放水平不高、窗口作用不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郑州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推动对内对外开放联动,不断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积极服务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二、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积极把握引领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开放促发展、以全面创新促转型,着力发展枢纽经济,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努力建设具有创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支撑中部崛起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贡

献。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改革创新,提升功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国内外聚合创新资源,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提升科技创新、产业集聚、综合枢纽功能,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形成更多以制度创新为引领、高端功能为支撑的发展新优势。

开放引领、区域联动。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物流体系,提升内陆开放门户地位,深化与中原、沿海地区的联动,形成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区域互动合作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中原和中部地区开发开放。

生态优先、文化传承。严守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明确城镇开发边界,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华夏历史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城市,增强城市软实力和吸引力。

三、夯实产业基础,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一)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提升制造业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新一代智能终端、电子核心基础部件、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高端合金材料等新兴产业。

(二)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物流通道和文化旅游交流功能,提高服务业外向度,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郑州期

货交易所等平台发展,搭建辐射全国的特色化、专业化服务平台,提升服务经济层次和水平。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商务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服务经济。建设好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三)加快培育发展新经济。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发展分享经济、平台经济、体验经济、社区经济。建设龙子湖大数据谷,打造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推进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建设。在下一代信息网络、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培育一批未来产业。

四、突出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

(四)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高效市场、有限政府为目标,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适应现代治理体系要求的政府管理服务模式。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全面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最大限度放宽市场准入和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全面实施政府办事“单一窗口”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五)改革优化创新政策制度。清理妨碍创新的制度规定和行业标准,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深化保障和激励创新分配机制改革,落实创新成果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改革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的相关政策。完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机制,建设在线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

(六)加快聚合创新要素资源。支持开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国家级科研院所设立分支机

构,建设全国重要科教中心。完善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集聚国内外创新型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专业人才队伍。加快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

(七)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开(封)创新创业走廊等建设,积极开展重大政策先行先试。培育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推进跨行业跨区域协同创新,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开放式众创空间。建设国家区域性技术转移中心,促进国内外技术成果就地转移转化。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

五、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枢

(八)着力增强航空枢纽作用。进一步增加连接全球主要枢纽机场的货运航线和洲际客运航线,形成覆盖全球的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加强国际国内航线对接,强化郑州机场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便捷高效交通系统的无缝衔接,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推动低空空域开放,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

(九)巩固提升全国铁路枢纽功能。优化铁路枢纽布局,加快建设郑州南站和高铁快件物流集散中心,完善枢纽货物转运集疏系统。拓展铁路枢纽对外通道网络,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大通道,强化郑州铁路枢纽在全国铁路网的作用和地位。完善提升国际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功能,扩大中欧班列(郑州)服务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