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3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章
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 素。
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真正原因。
二、研究城市历史特色与风貌
城市是文化中心,是历史文化遗产积累较多的地 方。
每一个城市由于其历史、文化、经济、宗教等方 面的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能形成自己的特 色。
城市历史特色与风貌主要表现在:
• 自然环境的特色:地形、地貌、河道…… • 文物古迹的特色:历史遗址…… • 城市格局的特色,如北京,构图方正,轴线分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调查与研 究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方 法
一、调查的目的
1、调查是认识城市的手段 城市现状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城市总体规
划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2、调查是研究城市的前提
二、调查的内容
1、城市活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 2、城市土地使用状况(已用和可用) 3、各类社会的、市政的基础设施 4、市民生活方式和使用者的意见与要求 5、城市财政原则、政府体制结构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化是指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 的历史过程,必须为乡村人口相城市人口转化 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 都市化。”
《辞海》认为,城市化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城市数量增加或城市规模扩大的过 程。……表现为城市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 重逐渐上升”;
三、调查方法
1、现场踏勘 这是城市规划调查的最基本手段
2、发表格调查 抽样调查的最重要方法 在总体规划阶段的两种主要形式: 部门(单位)调查 居民调查
3、访谈和座谈 运用于两种情况: 历史状况描述,无文字记载的内容; 解决某些问题和对未来发展的设想与愿望。
4、文献查阅 5、类比
四、研究方法
1、分析:就是要把问题一个问题一层一层地分 解下去,直至可以具体操作。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章 城市详细规划原理
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兼容性表
×表示不得设置;√表示允许设置;△表示有条件允许设置
土地使用兼容控制表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
土地使用兼容控制表
R
R
R
R
C
C
。。。
1
2
3
4
1
2
。。。
1
低层居住建筑
√
√
√
√
〇〇
2
多层居住建筑
〇
√
√
〇
〇〇
3
高层居住建筑
〇
√
√
〇
〇〇
4
教育设施
√
√
面积以及镇海新城南区部分江北区范围(世纪大道以东 4.18平方公里)后为236.8平方公里,包括宁波市城市总 体规划中确定的“镇海片”的全部范围和“三江片”的部 分范围。
规划期限与总体规划一致,规划期限为2004-2020年。
区位图
一、城市分区规划
二、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分区职能与发展目标 1、分区职能
规 土地使用 划 控 制 指 标 体 系
土地使用控制 环境容量控制
建筑建造 建筑建造控制 城市设计引导
用地边界
用地面积 用地性质 土地使用相容性 容积率 建筑密度 居住人口密度 绿地率 空地率 建筑高度 建筑后退 建筑间距 建筑体量 建筑色彩 建筑形式 其他环境要求 建筑空间组合 建筑小品设置
规 设施配套 划 控 制 指 标 体 系
城市分区规划≠分区的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详细规划
适用 范围
一、城市分区规划
分区规划是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是 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的过渡规划。
2010年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第三章复习资料
2010年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第三章复习资料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本章结构内容精讲一、城市规划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大纲要求:1、掌握城市规划的作用2、掌握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一)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掌握)1、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城市是国家或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载体。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
2、城市规划的作用及基本任务作用:①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②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③重要的政府职能;④城市规划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战略性、政策性和实施管理手段,在以下几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优化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城市布局,协调各项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有效提供公共服务,整合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维护城市整体和公共利益。
基本任务:根据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和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规划的地位1978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是城市各项建设工程设计和管理的依据;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政府应该集中力量做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1996年,《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城市建设和发展,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关系重大,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城市的重要依据和手段;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1999年,温家宝讲话——城乡规划和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广泛领域。
城市规划原理第3章
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区域的发展 能给城市怎样的用地? 城市的发展 需要怎样的用地?
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禁止建设区域 限制建设区域 适宜建设区域
城市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用地规模
城镇人口规模预测方法
增长率法
相关分析法 资源环境承载力法
基础设施承载力法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1987 1991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市域人口增长
总人口增长率
户籍人口增长率
暂住人口增长率
市区人口增长
60% 50% 40% 30% 20% 10% 0% -10% 1987 1991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地下水防护区 风景名胜区的非核心区 自然保护区的非核心区和缓冲区 森林公园非生态保育区 湿地公园非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 地质公园非核心区 海陆交界生态敏感区和灾害易发区 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 文物地下埋藏区 机场噪声控制区 市政走廊预留控制区 矿产采空区外围 地质灾害易发区 行洪河道外围一定范围内
极核型
重点城市
核心城市
一般城市/城镇
双核型
核心城市 核心城市
多中心型
走廊型
案例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 ,其南部为丘陵,北部 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 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 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 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 镇化水平在35%左右。 市域内现有大城市一个 ,县城6个,其它建制 镇34个。
区域规划的转变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章教学讲义
智能化
未来的城市规划将更加智能化,利 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 城市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的 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人性化
未来的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人性化, 以满足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提高 城市的宜居性和舒适度。
THANKS
感谢观看
大的空间查询、分析和可视化工具。
A
B
C
D
BIM技术
在建筑领域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 术,实现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 理,提高规划设计的效率和精度。
遥感技术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城市空间信息,为规划 师提供实时、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数据。
04
城市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城市规划的实施步骤
规划准备阶段
确定规划目标、范围和期限,收集整理基础 资料,进行初步调研和分析。
科技园区等。
上海城市规划案例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其城市规划具有国际化和现代化的特点。上海注重城市天际线的 设计,如陆家嘴的摩天大楼群。同时,上海也注重城市交通规划,如地铁、公交等公共
交通系统的建设。
国际城市规划案例
纽约城市规划案例
纽约的城市规划注重功能分区和公共空间的建设。如曼哈顿的CBD、中央公园 等。纽约的城市规划也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如对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等的保 护。
规划审批阶段
将规划成果提交给上级政府或相关部门审批, 根据反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规划编制阶段
制定规划方案,进行多方案比较和选择,完 成规划成果的编制和评审。
规划实施阶段
制定实施计划,组织落实各项建设活动,确 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城市规划的管理体制
中央政府管理
制定城市规划相关政策和法规,对全国城市规划工作进行指导和 监督。
《城市规划原理》PPT课件
1) 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 和措施;
2) 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 技术经济指标;
3) 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 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4) 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 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6) 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 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8) 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
7
③ 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架构的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的主要对象是城市的空间系统, 尤其是作为城市社会、经济、政治关系 形态化和作为这种表象载体的城市土地 使用关系。
• 城市土地使用的规划和管理历来是城市 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规划实施的 主要工具。
8
三、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 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 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 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 (5)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
10
四、城市规划编制的依据
• 1)《城市规划法》 • 2)《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其实施细则 • 3)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 4)城市上一级土地利用规划 • 5)城市上一级城镇体系规划 • 6)城市的现状情况及发展条件 • 7)城市规划的技术规范、标准 • 8)城市人民政府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 • 9)其他有关部门(土地、环保、矿产等)的要求
• 城市规划作为—项社会实践,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的背景 及其过程中运作的,因此,城市规划要在运作过程中对城市社 会的发展发挥作用,它必然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同时 也就要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
• 城市规划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城市空间上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 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 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制定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 相关政策的基础 • 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
城市规划的工作特征 (1)分布的广泛性 :收集资料的广泛性 综合观点的广泛性 分析角度的广泛性 分析对象的多样性 (2)论证的严谨性:思维方法的严谨性 论证手段的严谨性
(数理统计论证、计算机技术辅助论证等) 如:文字——严谨、图纸——准确
(3)工作成果的弹性:规划成果形式的弹性 规划成果内容的弹性
如:图纸表现与非图纸表现 多种可能的、各个发展阶段的规划成果
城市规划体系构成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城市规划技术体系 城市规划运作体系(规划编制/开发控制)
概念性规划
城市规划 纲要
城市总体 规划
城市分区 规划
城市详细 规划
区域城 镇体系 规划
城市 总体 规划
控制性 详细规 划
修建性 详细规 划
第五节
城市规划运作体系
城乡规划动作运作系统是指规划实施 操作机制的总和。
体制的核心是程序合法、依据合法。
第三章 城乡规划体制
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规划的作用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控制。
城市规划是这样一个过程(Process) 确定城市未来发展目标
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 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控制来干预城市的发展
这种作用的发挥——通过对空间尤其是土地利用 的分配和安排来加以实现的。
城市规划的意义
《外商投资城市规划服务企业管理规定》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
行 政 措 施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国务院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建规【2002】204号)等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课件:第三章 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
≤110.0
规划人口规模 ≤20.0万人
>0.0 +0.1~+20.0 +0.1~+20.0 +0.1~+20.0 -5.0~+15.0 -10.0~-0.1
<0.0 >0.0 +0.1~+20.0 -5.0~+20.0 -10.0~+15.0 -15.0~+10.0 -20.0~-0.1 <0.0
(三)城市用地的优化调整与城市功能的实现
城市功能和城市规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所变化,城 市用地只有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和优化才能保证城市功能的有 效实现。
第三节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一、城市用地规模的适宜性评价
(一)城市用地的绝对规模评价
气候分区 Ⅰ、Ⅱ、
Ⅵ、Ⅶ Ⅲ、Ⅳ、
Ⅴ
现状人均城市 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人均城市 建设用地规 模取值区间
(三)其他的城市用地分类方法
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城市建成区和非建成区
开发区用地和其他用地
二、城市用地的基本构成 (一)商业服务用地 (二)工业用地 (三)居住用地 (四)市政及其他公共事业用地 (五)其他用地
第五节 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
在各种主要城市用地的规模大致确定后,需要将其落实到 具体的空间中去。城市规划需要按照各类城市用地的分布规 律,并结合规划所执行的政策与方针,明确提出城市用地的规 划方案,同时进一步寻求相应的实施措施。 一、城市用地空间布局模式 (一)同心圆理论 (二)扇形理论
《城市规划原理》PPT课件
.
15
居住区规划原理部分
第三章: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素 道路交通组织、住宅群空间组合、公共服务设施 配置、绿地系统与户外环境(12、13周)
Readings: 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 李德华 主编. 城市规划原理, 第九章:第三节.
Recommended Readings: 朱家瑾. 居住区规划设计,第四、五、六、七章.
单独完成,2000字以上。 交电子文件作业。
.
13
居住区规划原理部分
第一章:居住、居住区的有关概念(第10周)
Readings: 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 李德华 主编. 城市规划原理, 第九章:第一节.
Recommended Readings: 周俭,1999.《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第一章
城市规划原理
Theory of Urban Planning Course Syllabus
.
1
课程要求和目标
Course Objectives
基本要求:本课程讲述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 原则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城市规划以及 居住区规划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规划设计的内容、步骤 和方法;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查阅有关法规、条例和国 家规范,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专业素质,为下一步的规划 设计课程打好理论基础。
Recommended Readings:
让-保罗·拉卡滋. 城市规划方法,第二章 城市布局.
.
7
城市规划原理部分
第五章:城市交通概述 (第6周,或者根据授课 情况:国外城市规划介绍) Readings:
皮埃尔·梅兰. 城市交通,第一篇、第二篇. 李德华 主编.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七章.
城市规划原理总结
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构成的三要素:人口、产业、行政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劳动大分工。
城市的发展历史进程:原始聚落――城市雏形――小城镇――中型城市――大城市――大都市连绵区、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对城市的认识1、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无论城市进化到什么程度,其中包含了多么复杂的功能,城市过去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场所,今后依然是。
明确了城市的这种基本性质实际上也就形成了我们“以人为本”的看待城市,解决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2、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城市是一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面具有不同围中心的职能;因此,任规模或等级的城市都是一定区域的中心3、城市是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4、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5、聚集的人口不是由血统的或宗族的关系所组成,而是构成复杂的社会关系。
城市化一般简单地解释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面;A、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B、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C、农业产业转换为非农产业;D、城市文化、生活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扩散过程。
城市化也可以称为城镇化,因为城市与镇均是城市型的居民点,均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其区别仅是文章使用的习惯或其规模的不同。
城市化定义是“人类生产与生活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城市化的类型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2外延型城市化和飞地型城市化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4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一是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征城市化;二是用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征城市化。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呈S曲线;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城乡规划体制
5 法律责任较轻;不利于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现行 城市规划法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较为原则;可操作 性差; 该法主要针对违法建设行为本身提出纠错规定;对违法行 为人的处罚仅涉及由单位给予行政处分;特别是对政府的违法 行为;若非涉及经济犯罪;基本上构不成法律责任; 这样的法律
(建规【2002】204号)等
• 存在问题
1 城乡分割的管理制度不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2 城乡规划管理制度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3 现行的规划体系难以适应城镇化和城乡建设发展
的需求; 4 监督机制不完善;不适应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 法律责任较轻;不利于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1 城乡分割的管理制度不适应 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 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
关于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通知建规 2005161号
国办转发 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0612号
这些文件的重点内容
►端正城乡建设指导思想 ►强调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规划
管理的事权 ►坚决纠正贪大浮夸 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和建设规模的现象 ►制定和完善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 ►制定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严格规划调整的法定程序 ►加强对违反城乡规划的行政责任的追究 ►强调建立城乡规划监督制度
3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增 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4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划;确保各项建设活动 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
5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 运作
城市规划的意义
• 城市规划是经济 社会和环境在城市空间上协调 可 持续发展的保障;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章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3
9
三、城市规划与战略规划的相互关系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ESDP)
国土规划 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 展规划
区域规划
依据 反馈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城市总体规划
协调
土地利用规划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3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3 18
(2)我国的城市分类 ①工业城市(单一工业、多种工业) ②交通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内河港 埠) ③商贸城市 ④科研教育城市 ⑤综合中心城市 ⑥县城 ⑦特殊职能城市(革命纪念性城市、风景旅游与休疗 养城市、边贸城市) 特点:以经济结构或用地结构等方面作为定性分类的 基础,未考虑城市人口构成等方面的差异
10
第二节 总体规划纲要
一、主要任务 · 研究确立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 · 确定城市化地域发展的重大部署 经相关部门审查同意后,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 依据
二、主要内容(参见编制办法,共9条) 三、城市规划纲要的编制 1、多方案比较 2、规划成果:纲要文本、说明、相应的图纸、研究报 告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3 11
作用:城市性质决定着总体规划中的一些重要特征 如:风景城市与工业城市之比较
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是体现城市的最基本 特征和城市总的发展方向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3
14
二、城市职能
(一)何为城市职能 1、定义:职能——任务和作用 国内:城市在国家和地区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 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 国外:城市所应具备的各种生产、生活、服务等各项作 用 2、城市的一般职能和特殊职能 (1)一般职能:指集聚于城市中的生产、流通、分配、 文化、教育、社会、政治等项职能中的为每一个城市都必 备的职能,即一部分职能 (2)特殊职能:与一般职能相反,指那些不可能为每一 个城市所必备的职能
整理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知识点整理归纳
文件编号: F5-06-C8-73-4C整理人 尼克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知识点整理归纳附件1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代码:03305)课程考试大纲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1.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1.2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方针1.3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1.4 城市规划学科的性质与体系1.5 城市规划学的内容结构与学习方法第二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2.1 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2.2 城市规划的要素2.3 城市规划体系第三章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3.1 城市系统3.2 城市用地的基本功能3.3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3.4 城市用地的构成3.5 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4.1 城市规划的编制主体、要求及原则4.2 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4.3 城市战略规划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5.1 城市性质5.2 城市规模5.3 城市总体布局5.4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5.5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成果要求5.6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例第六章城市分区规划6.1 城市分区规划概述6.2 城市分区规划的原则与程序6.3 城市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6.4 城市分区规划的成果要求6.5 城市分区规划实例第七章城市详细规划7.1 城市详细规划概述7.2 控制性详细规划7.3 修建性城市详细规划7.4 城市详细规划实例第八章城市交通规划8.1 城市交通规划概述8.2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8.3 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8.4 城市交通规划案例第九章城市绿化规划9.1 城市绿化概述9.2 城市绿地的分类与测度9.3 城市绿化规划的编制要求、目标与内容9.4 城市绿化规划的编制与成果要求9.5 城市绿化规划案例分析第十章城市商业用地规划10.1 商业用地规划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10.2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10.3 城市商业用地规划的主要内容10.4 上海中心商务区规划简介第十一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11.1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概述11.2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主要内容11.3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程序和方法11.4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成果要求11.5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实例第十二章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12.1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12.2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分类及措施12.3 城市更新12.4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第十三章城市规划的实施13.1 城市规划实施的作用13.2 城市规划实施的内容13.3 城市规划实施原则13.4 城市规划法律体系与制度实施13.5 城市规划实施中的公众参与13.6 案例:上海城市规划体系与实施措施第十四章 AutoCAD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4.1 AutoCAD简介14.2 AutoCAD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城市规划原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工程造价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讲义030812.pdf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 城市概论 (7)第一节 城市起源 (7)一、 城市的概念 (7)二、 城市的形成 (8)三、 科技进步与城市发展 (10)第二节 古代城市 (17)一、 外国古代的典型城市 (17)二、 中国古代典型城市 (20)第三节 近代城市 (23)第四节 现代城市 (24)一、 卧城 (24)二、 卫星城 (25)三、 集中主义 (26)四、 城市带的概念(或称城市群、大城市圈) (27)第二章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29)第一节 城市规划思想 (29)第二节 现代城市发展理论 (31)一、 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31)二、 柯布西埃的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35)第三节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37)一、 区位理论 (37)二、 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理论 (39)三、 多核心理论 (41)四、 地租和竞租理论(见图) (42)五、 邻里单位及居住小区理论 (42)六、 行为——空间理论 (44)第四节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45)一、 雅典宪章(1933年) (45)二、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46)三、 华沙宣言(1981年) (48)四、 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1992年) (49)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 (50)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任务及指导思想 (50)一、 城市规划的任务 (50)二、 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 (51)第二节 城市规划编制 (52)一、 城市规划编制的原则 (52)二、 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53)三、 城市规划编制的阶段 (54)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修改 (62)一、 编制要求 (62)二、 审批权限 (62)三、 调整和修改 (63)第四节 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调查 (64)一、 规划应具备的基础资料 (64)第四章 城市职能、性质和规模 (66)第一节 城市职能 (66)一、 城市职能的概念 (66)二、 城市职能的分类 (67)第二节 城市性质 (68)一、 城市性质 (68)二、 城市性质的确定 (69)第三节 城市人口与城市规模 (70)一、 城市人口及其构成 (71)二、 城市人口的变化 (74)三、 城市人口规模计算 (75)第五章 城市用地及各项用地的选择 (77)第一节 城市用地概述 (77)第二节 城市用地评定与用地选择 (80)一、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自然条件) (80)二、 城市用地的评定 (86)第三节 城市工业用地 (87)一、 概述 (87)二、 工业用地分类 (88)三、 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 (89)四、 工业在城市中的布局 (93)五、 旧城工业布局的调整 (95)第四节 城市对外交通运输用地与用地布局 (96)一、 概述 (96)二、 铁路运输用地及布置 (97)三、 港口 (104)四、 航空港(机场) (108)五、 公路 (112)第五节 仓库用地 (115)一、 仓库分类 (115)二、 仓库的布置的一般要求 (115)三、 仓库用地规模 (116)第六节 居住用地 (116)一、 概述 (116)二、 居住用地组成 (117)三、 居住用地分类 (117)四、 居住用地分布形式 (118)五、 居住用地规模分级 (118)六、 居住用地的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 (118)七、 居住用地的选择 (119)第七节 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及选择 (119)一、 分类 (119)二、 公共设施布局 (120)三、 用地指标 (121)第八节 城市绿地用地布置 (121)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 (124)第一节 概述 (124)第二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区域背景 (125)一、 宏观和微观地理位置 (126)二、 中心、重心位置和边缘、门户位置 (126)三、 交通节点位置 (127)第三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128)一、 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演化 (128)二、 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优化 (129)三、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131)第四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132)一、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32)二、 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 (133)三、 增强区域概念,区域整体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课件3N
经济的空间结构主要是指产业的空间结构 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空间上相
互关系和组合形式
6
二、生产方式与经济空间结构
1、不同发展阶段原料地、生产地与市场地的关系
7
三、经济空间作用的基本形式
集聚与扩散 (1)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外部经济
80
广珠铁路的建设,大大提升珠三角西部 城市之间人流、物流的横向和对外流动 ,带动一批基于物质流为主的大工业发 展。铁路支撑大港口、大港口带动大工 业。
37
3、多核心理论(Multiple-nuclei Theory) C.D.Harris和E.L.Ullman于1945年提出。 影响城市中活动分布的基本原则: (1)有些活动要求设施位于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地区; (2)有些活动受益于位置的互相接近; (3)有些活动对其他活动容易产生对抗或消极影响,
配,这个支付能力依赖于区位地租水平; 最倾斜的直线代表了最中心的区位,即通过接近市
场,产品获得了最大化。
17
18
19
20
集聚效益、地租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关系
21
地价对土地使用的调节作用: 对土地使用量的调节; 对土地使用性质的调节; 对土地使用强度的调节。
22
第三节 社会结构
23
概念
9
四、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结构演变
集聚-扩散-再集聚-再扩散
10
五、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模式
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是城市成长中心,该增长中心的增长可以向周围地 区扩散。 在产业发展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 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 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关系而成为支配 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中心 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
03305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主编
03305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主编第一节都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居民点的形成农业与畜牧业分离,第一次劳动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要紧生产方式,逐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黄河中下游、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二,都市的形成生产方式改进,生产力提升,产品剩余,显现交换,以物易物,《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劳动分工加大,显现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第二次劳动分工,原先的居民点分化,以农业为主的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和手工业职能的是都市,能够讲,都市是生产进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分工的产物。
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解体,显现了阶级,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因此也能够讲,都市是相伴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显现的都市与农村的区不,要紧是产业结构,也确实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三,都市的定义现代都市,包括三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
我国1955年规定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大于2000,非农人口超过50%,即为都市型居民点。
工矿点常驻人口不足2000,在1000以上,非农超过75%,也可定为都市型居民点。
都市型居民点,按行政区划的意义,可有直辖市,市,镇。
建制市与建制镇只是行政管辖意义的不同,不应只把有市建制的才称为都市。
都市形成和进展的全然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进展,都市的规模效益和集合效益使都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要紧形式。
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都市第二节都市的进展都市的进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进展时期: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能够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能够称为古代的都市和近代的都市一:古代都市的进展1都市与防备要求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备的要求,起初防止野兽,其后为了战争。
陕西半坡、姜寨等原始居民点外围的深沟,确实是防备设施,也有用石头垒成的墙或木栅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⑸工业城市
⑹水产城市 ⑺游览城市 ⑻居住城市
⑻旅游城市(例:大西洋城)
2.我国的城市(按性质分类)
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直辖市、省会——规模大、
①综合性工业城市; ⑵工业城市: 职能多而综合;
②单一工业城市;
③工业卫星城市。 ①铁路枢纽城市:郑州、徐州、商丘等。
⑶交通枢纽城市: ②海港城市:大连、连云港、湛江等。 ③内河港埠城市:武汉、西安、重庆等。 ⑷地方性城市: 例如:县城及各地的县级市。
第三章:城市的性质、人口及城市用地
一、需要了解的内容:
1、城市性质; 2、职工带眷系数; 3、城市建成区; 4、城市用地的类型。
二、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我国城市按性质的分类; 2、确定城镇性质的基本方法; 3、简述适宜修建用地类型; 4、不适宜土地是修建的类型; 5、扩建城市新区用地的选择方向; 6、熟练掌握推算某城市未来的人口发展规模。
(三)劳动比例法(略讲) 所用人口的劳动构成分类与我国现行的城镇人口统计 口径一致,它是对劳动平衡法的修正。 工业、企业职工
基建职工 生产性职工 劳动人口 交通邮电职工 农林水气职工
城 市 人 口
非劳动人口
非生产性职工 有劳动能力人口 (学生、待业人口) 被抚养人口 (老弱病残、小孩)
城市公共事业职工; 科教文卫职工; 金融行业职工; 国家机关和人民团 体。
(五)混合计算法(综合平衡法) 该计算方法同时考虑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P=P0 (1+r) t +Pf` (1+ λ)+P s`+P i -P P0 r t P` f P` s λ Pi Pe
e
:现状人口(基期人口); :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 :规划年限; :规划期内的新增带眷职工; :新增单身职工; :带眷系数; :规划期内其它的调进的人员; :规划期内其它的调出的人员。
㈡实例评价 1.郑州市 :
修改前
河南省会,交通枢纽,以纺织、机械 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市。 河南省会,全国铁路交通枢纽,以纺织、 机械工业为主,集商贸、信息、服务为 一体的综合性城市。
修改后
2.青岛市
青岛是一个轻纺工业、外贸港口、海洋科研和 风景旅游城市。
3.北京市
北京市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4.南京市
南京市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
5.延 安
延安是一个革命纪念性城市。
作业二:试评价以下二座城市的城市性质的 文字表述
1.株洲市(2008年)
以铁路为中心、冶金、机械、化工、电力、建材为主体, 轻工、电子仪表等部门较齐全的综合性中等城市 。
2.杭州市 (2010年)
全国风景旅游城市,浙江省的省会。
P = P0 / K 其中: K=e f P:规划期末的人口规模
P0:规划期末生产性职工数; K:生产性职工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5-40%);
e:生产性职工占劳动人口的百分比(60-85%);
f :劳动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40-50%)。 P0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优点:所用人口劳动构成指标与我国现行的人口统计口径 相一致,便于操作。 缺点:第一,前几大类中既有劳动人口又有非劳动性人口,
4.基本人口:是指对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企业、事业单
位的劳动人口,是由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基本因素 所组成的部门的劳动人口。
5.服务人口;
6.流动人口;
7.人口的自然增长; 8.人口的机械增长。
三、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单项推算
(一)增长率法 主要考虑该城市过去历年的人口增长水平及增长趋势 P = P 0 (1+r) t P:规划期末的人口规模; P0 :基期规模;
(七)产值分配法 V P= n K ∑w iF i
i=1
(i=1,2,3,4,5)
V:该城市规划期末的社会总产值(工业、农业、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商业产值总各);
w : i 第i个部门的从业人数占五大经济部门从业人数的比例;
i部门规划期末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全部 F: i
职工人均年产值(万元/人.年); :经济部门规划期末的就业率。 K 就业率:五大经济部门的所有职工占总人口的比例。 评价:充分考虑了该城市到规划期末所担负的经济任务。
评价:适用于城市人口的就业比较充分,同时又 缺乏劳动构成统计资料的城市。 缺点:不够全面。
(六)用地容量法 y P= α +β+µ(γ +θ) y:规划期范围内的可用地面积; α:规划期末人均市区建设用地面积; β:人均蔬菜瓜果用地面积; γ :郊区农业人口人均粮食生产用地面积; θ:郊区农业人口人均宅基地面积; µ:郊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评价:适合于城市发展在空间上受到限制,用地面积比较稳定 的城市;此种方法仅考虑了城市能容纳多少人口,所以考虑的 因素比较单一。
3.建设基础分析:指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4.管理基础分析:总结出该城市的特点及其突出的问题是 什么。
1.主要产业的内部结构和主导部门;
(三)经济分析 2.主要产业在全国各区的地位和作用; 3.国民经济计划和市场需求对城市的要求。
(四)区域分析
1.城市所在区域的条件基础、发展方向及 区域规划;
2.城市的影响范围及其中心性强度;
缺点:单一因素,仅考虑了经济。
(八)顺序规模法(略讲) p` r
q
P=
( r =1,2,3……n)
p ` :城市体系内首位城市的人口规模; n:城市体系内的城市总数; r:城市按大小排列的顺序; q:r的指数; p:第r号城市的人口规模。
四、城镇人口发展规模的合理性研究
(一)城市人口规模的“合理性”论证 1.合理规模的必然性 只要进行科学的、有效地控制,就能使城市人口有合理规模 ,为城市发展提供条件,故合理的人口理规模是存在的。 2.合理规模的相对性 没有一个绝对合理的规模指标,因为一个城市的性质、发 展规模、具备条件不同,其所在地区的地位不同,其合理 的内涵也不同,所以不可能找到一个适合所有城市的合理 规模指标。 3.合理规模的动态性 没有永远不变的合理规模指标,同一城市不同历史时期,其 内部结构是在不停变化着的,其发展的“门槛”也始终处于 缓变之中,因此,其合理指标也要不断地进行调整。
①革命纪念性城市(延安市、井岗山、尊义等)
⑸特殊职能城市: ②风景游览或休养城市(杭州、桂林、北戴河等 ③边境城市(满洲里、二连浩特等。)
二、确定城镇性质的基本方法——分析法
确定城市性质,一般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现状分析与趋势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地理位置(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2.自然要素分析(气温、降水、地质、地貌、水文、
r :规划期内人口的平均增长率;
t :估算年限。 此公式:适用于城市人口的年际变化比较均匀,不会出现大起 大落的问题,增长率法只考虑了单一时间因素,未考虑城市的 实际需要、容纳量等。
(二)劳动平衡法(略讲) 劳动平衡法把城市人口分成为:基本人口、服务人口、 被抚养人口三类。
P= P0 / K 其中: K = 1 – (e + f) 式中:
3.城市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五)用地分析
1.内部用地结构(各种用地的比例); 2.各种功能用地的分布状况; 3.建设用地的扩展趋势。
三、城市性质的文字表述
1.既要照顾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㈠要 求: 2.既要说明问题又要简单明了; 3.既要用词规范又要通俗易懂;
4.避免千篇一律、力求突出个性。
作业三
1. 某中等城市现状人口为32.5万,规划期(20年)内人口 平均自然增长率为14 ‰ ,计划新增生产性职工24.8万人, 非生产性职工21.5万人,职工带眷比为55%,平均带眷系 数为1.8,预计规划期内其他调进人员为2.1万人,调出人 员为1.5万人,求该市规划期末的人口规模? (其中 1.014 20 =1.3206)
4.合理规模的综合性
从单一因素出发,不可能得到合理的规模。对一个系 统来说,除存在单一因素优化,还存在着系统整体优 化的问题,当二者合拍时,这个矛盾的统一体就是统 一的,不合拍时会有冲突,损害一方, 所以,在进行人口规模的合理性论证时,首先要考虑 系统整体优化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系统的单一因素片面优化,对系统整体来 说是有害而无益的,所以只有全面系统地分析各个单一 因素在城市系统内部整个结构序列中所处的位置,而后 运用综合平衡方法,提出对整体有利的最优方案,才能 得到该城市合理的规模目标。
第二节 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
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经济规模)。 发展规模:未来一段时期内城市人口发展的水平。 这里指:规划期末的城市人口的发展水平。 一、确定人口规模的意义 ㈠人口规模是城市规划的基础指标 人口规模要写入书面报告,它是编制其他各项规划的依据, 确定后,直接制约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城市的发展用地规模; 2.住宅建筑的类型和层数; 3.市内交通干道的宽度和交通组织的问题;
城市拥有四大功用:居住、工作(包括生产)、 休憩、交通 。
(二)城市按性质分类
1.国外: 美国:(8类) 日本:8类 ⑴政治文化城市 ⑵地方中心城市 ⑶轻工业城市 ⑷矿业城市
⑴工业城市
⑵零售商业中心城市 ⑶批发商业中心城市 ⑷非专业化城市(综合型) ⑸运输中心城市 ⑹矿业中心城市 ⑺大学城市(弗罗里达州立大学)
P:规划期末的人口规模; P 0:基期人口规模;
K:规划期末的基本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e:规划期末的服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f:规划期末的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在劳动平衡法中k、e、f的值,因城市的大小而不 同,下面是不同规模城市中k、e、f的取值:
城市分类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工矿城市 人口的劳动构成(%) K 27-32 28-33 29-34 30-35 31-36 e 21-26 20-25 19-24 18-23 17-22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