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步骤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一、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损失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人为因素。
危险源的辨识是对工作场所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以下是危险源的辨识程序。
1. 收集信息:收集与工作场所相关的各种信息,如工作流程、设备使用情况、材料的性质和危险性等。
2. 制定辨识流程: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制定危险源辨识的流程和程序。
3. 辨识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工作场所中的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分类。
4. 评估危险程度: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其可能导致的伤害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
5. 记录和报告:将辨识到的危险源和其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相关责任人报告。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以下是风险评价的程序。
1. 应用风险评估方法:选择适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如可能性-后果矩阵法、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等。
2. 收集数据:收集与危险源相关的数据,包括危险源的特性、可能引发的事故和伤害情况等。
3.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将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财产的潜在影响。
4. 识别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降低危险源风险等级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5. 定期复评: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定期复评的计划,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人员和财产的潜在影响,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以下是风险控制的程序。
1. 确定风险控制目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法规要求,确定风险控制的目标和要求。
2. 选择风险控制方法:根据风险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方法,包括事故预防、事故后果控制等。
3.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选择的风险控制方法,制定详细的操作措施,并组织实施。
4. 监督和检查: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危险源辨识
二O一六年五月
目
一、几个主要的术控制策划的步骤
三、危险源辨识 四、风险评价 五、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一、几个主要的术语和定义
危险源(GB/T 28001-2011):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 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事故隐患: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 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危险、有害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 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
13
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四大类:防护、保险、信号等装臵缺乏或有 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 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物的不安全状态和表3-2。
安全管理的缺陷可参考以下分类:
• • • • • • (1)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如设计、监测和不符合处臵方面的 缺陷。 (2)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如教育、培训、指示、雇用选择、行为监测方面的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常用危害性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后果严重度来表示风险大小。按评价 结果类型可将风险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两种。 在进行定性风险评价时,常用严重性等级表示危险的严重程度。
(4)预测性
•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亦即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出现 的条件或可能的事故模式。
5、危险源识别应注意的问题
(1)为了有序、方便地进行分析,防止遗漏,宜按厂址、平面布局、 建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
作业环境等几个方面,分别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源,列表登记,综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控制程序
1 目旳对企业范围内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旳筹划,为消除事故隐患奠定基础。
2 合用范围合用于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旳筹划工作。
3 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企业危险源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旳筹划工作。
3.2 EHS小组是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旳筹划工作旳归口管理部门。
3.3各部门负责其管辖范围内旳危险源辨识工作,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筹划工作。
4 工作程序4.1危险源辨识和评价过程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登记重大安全风险。
4.2危险源旳辩识识别旳范围1) 企业管理和生产过程中所有人员(包括外来人员)旳活动,除常规活动外,还包括异常和紧急状况下旳活动。
2) 企业所有工作场所旳设施设备(包括外部提供旳),如建筑物、机械、车辆等。
3) 企业所有采购、使用、储存、报废旳物资(包括企业外部提供旳),如原材料、物品等。
4) 多种工作环境原因带来旳影响。
5) 考虑六种危害类型--化学危害:多种有毒有害化学品旳挥发、泄漏所导致旳人员伤害、火灾等;--物理危害:导致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机械危害:导致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导致旳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人体工程危害:不合适旳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旳人体过度疲劳危害;--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导致旳发病感染。
6) 覆盖三种时态:--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旳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旳人体伤害事故;--目前: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目前旳安全控制状况;--未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善、报废后将会产生旳危险原因。
7) 考虑三种状态--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持续长时间进行工作旳状态;--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旳状态,如设备旳启动、停止、检修等状态;--紧急状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二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针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划程序,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
下面是一个关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的范文,供参考。
一、危险源辨识程序1.确定辨识对象:确定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
2.召集辨识小组:召集辨识小组,由不同部门的代表组成,在辨识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
3.收集信息:收集与辨识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物料危险性、人员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4.分析辨识对象:对辨识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方面的危险源。
5.评价危险源:对确定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其频率、严重程度、暴露程度、可能性等因素,确定危险源的级别。
6.制定辨识报告:根据危险源的级别,制定辨识报告,包括危险源的描述、评价结果和建议的控制措施。
7.审查和确认:组织辨识小组对辨识报告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二、风险评价程序1.确定评价对象:确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
2.召集评价小组:召集评价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安全工程师、职业卫生师、环境工程师等。
3.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标准,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等。
4.收集信息:收集与评价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事故记录、职业病发病率、环境污染指标等方面的信息。
5.分析评价对象:对评价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存在的风险,包括人员伤害风险、职业病风险、环境污染风险等。
6.评估风险:根据评价标准,对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其概率、严重程度、可预见性、可控性等因素,确定风险的级别。
7.制定评价报告:根据风险的级别,制定评价报告,包括风险的描述、评估结果和建议的控制策略。
8.审查和确认:组织评价小组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调查、辨识、评价控制程序1 目的辨识及评价项目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评价其危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从而进行有效控制。
2 范围适用于本项目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3 职责3.1 项目安全总监负责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工作。
3.3安质部负责负责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
4 工作程序4.1 危险源辨识范围危险源辨识应以项目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健康风险为依据,辩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业务活动内容包括:生产现场、工作场所、设备、人员(进入作业场所的所有人员,包括员工、临时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等)和工作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
组织内存在的危险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⑴组织的常规活动(正常活动),如正常生产活动、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活动等;⑵组织的非常规活动,包括异常活动(如停电、停机、设备维修、临时抢修活动等)和紧急情况下的活动(如发生火灾、坍塌等情况下的抢救活动);⑶所有进入工作场所、办公场所及与办公区域难以划分的生活区的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的活动等;⑷与产品实现过程相关的所有场所,包括生产现场作业场所、办公场所和相关的生活场所等(如宿舍、食堂、饮用水源等);⑸与生产实现有关的所有设施,包括所有场所内的相关设施,如建筑物、生产设备、物资等;⑹工作场所内由外界提供的设施,如组织所租赁的建筑物、设备等。
4.2 危险源辨识依据和途径⑴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⑵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⑶根据实际经验确定的与项目有关的危险源;⑷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⑸项目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⑹工作场所环境和辅助生产设施;⑺与员工和其它相关方协商和沟通的信息。
4.3 危险源辨识要求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以下情况:⑴三种时态:—过去(公司遗留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或过去曾发生的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现在(明细现有的、现存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将来(项目将来可能产生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⑵三种状态:—正常(例行的作业活动状态);—异常(计划中但非例行活动,如开车、停车、试验、停电、检修状态);—紧急(合理预见,但不能预见何时何地发生,如火灾、爆炸、洪水、地震、雷击等事故);⑶七种类型: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和生理性、行为性及其他危险危害。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步骤(精)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步骤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指识别潜在危险源的过程,是安全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建立可行的风险管理计划的基础。
1.1 了解场所和作业流程要进行危险源辨识,首先需要对场所和作业流程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工作环境、条件、场地、设备、工艺和条件,并辨识出与安全相关的所有危险因素。
1.2 借鉴相关文件和标准国家和行业都有相关的法规、标准和规程,可以从中了解不同行业的危险源和安全措施。
可以借鉴这些文件和标准的经验,以便更好地辨识危险源。
1.3 询问有关方面人员在辨识危险源时还可以向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咨询和学习,以便在实践中更好地应对危险源。
1.4 制定危险源清单根据前面的分析,将潜在的危险源记录在表格中,以便后续更好地进行评价和管理。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深入分析、综合评价和量化分析的过程,按照一定的评价方法和步骤,以便更好地确定各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2.1 确定风险评价方法根据危险源的特点和评价的目的,确定要使用哪种风险评价方法。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本质安全性评价、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
2.2 进行风险评价根据前面的危险源清单,对每个危险源按照事故发生的概率、后果严重性、风险级别等指标进行量化评估。
2.3 确定风险优先级按照评估结果,确定每个危险源的安全等级,设置优先级,以便后续根据优先级决定风险控制的方案和实施计划。
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并实施相应安全措施的过程。
通过风险控制,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保障人员和物资的安全。
3.1 制定风险控制方案根据风险优先级,确定优先的风险控制方案,制定详细的操作方法、标准和规程,以便后续更好地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3.2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按照制定的方案,对各个危险源进行逐一的风险控制。
包括严格贯彻相关标准和规程,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加强管理和监督等。
3.3 完善监测和跟踪机制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后,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跟踪机制,对措施的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步骤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步骤
1.制定工作计划:确定策划的范围、目标和时间表,并指定相关部门
或人员负责实施。
同时,明确所需的资源和支持,并进行风险沟通与培训。
2.辨识危险源:通过现场勘察、数据收集、设备检查和工艺分析等方式,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编制危险源清单。
3.评估风险:针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这包括确定事件的可
能性和严重程度,评估损失和伤亡的潜在后果,并确定风险等级。
4.优先排序: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风险按照优先级排序。
通常,优
先处理风险等级较高的危险源,以减少潜在风险和损失。
5.设定风险控制措施:针对每个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采取预防、保护和应急措施等,旨在降低风险等级并减少潜
在风险。
6.实施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控制措施的要求,制定实施计划并分配责任。
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并监督和检查控制效果。
7.修订和持续改进:定期复评和修订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
制结果。
根据新的风险情况和经验教训,适时进行修订和持续改进。
以上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步骤,每个步骤都需
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措施,并需要持续审查和改进。
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和损失的发生,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在安全管理中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步骤和流程。
通过该程序,企业可以识别出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下面将就该程序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系统地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进行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机械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具体的危险源辨识包括以下步骤:1. 收集信息:了解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作业程序等。
2. 观察和分析: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操作方式,分析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条件。
3. 记录和整理:将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危险源的种类、位置、可能的影响和可能的控制措施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风险的优先级,确定优先采取控制措施的危险源。
风险评价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风险的评估指标:根据不同的危险源,选择相应的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可能的伤害程度、可能的发生频率、可能的影响范围等。
2. 进行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指标,对危险源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3. 优先级排序:对评估结果进行排序,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哪些危险源需要优先考虑,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三、控制策划控制策划是指根据危险源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控制计划。
控制策划包括以下内容:1.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等。
例如,在需要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作业环境中,可以采取局部排风装置、防护屏障或穿戴防护设备等。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一、危险源辨识1.1 确定危险源的范畴和分类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危险源的范畴和分类。
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和心理性危险源等。
在焦化项目中,常见的危险源包括高温设备、压力容器、煤气管道、化学药品等。
1.2 识别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在确定危险源后,应进一步识别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
例如,高温设备可能导致烫伤事故,化学药品可能导致中毒或腐蚀等。
通过对事故和伤害的识别,可以更好地了解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
1.3 记录并分析危险源数据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进行详细记录,并对其进行分析。
分析应包括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以及事故发生的概率等。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风险评价2.1 确定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标准风险评价是通过对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确定其可能导致的风险程度及影响范围。
在焦化项目中,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
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价方法和标准。
2.2 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根据选定的风险评价方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
根据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3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优先级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确定其优先级。
对于高等级的危险源,应优先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对于低等级的危险源,可以在采取相应措施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三、控制措施3.1 制定并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培训教育措施等。
在制定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
4.5 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方法 4.5.1 基本分析法
根据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6441—86《企业员工伤亡事故分类》、GB13690-92《常见危险化学品 的分类及标志》和卫生部《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中描述的危险、有害因素,综合考虑某项生产作业活动中可能的伤害, 辨识造成事故可能的起因物、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最后 确定出具体的危险源。 4.5.2 安全检查表法
4.2 基本工作步骤 识别和划分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是否可承受风
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方案)→评审控制措施(方案)。 4.3 划分作业活动 4.3.1 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 4.3.2 按地理区域或工作区域划分; 4.3.3 按生产装置或设备划分; 4.3.4 按作业任务划分。 4.4 危险源辨识 4.4.1 危险源辨识范围:所有常规(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 (如临时抢修等)、所有人员、所有设备设施(包括可能接触的外单位 的作业用设备设施)。 4.4.2 危险源辨识内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 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针对具体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要从作业 活动必须的防护用品、使用的工器具、全员作业行为、接触或使用的设 备设施(建、构筑物)、相关方(人员)、作业环境6个方面的内容和 顺序进行辨识。 4.4.3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分析设备、材料性质、生产工艺特点、作业条 件、生产经验、组织管理措施等方面可能引发事故的潜在问题。应结合 实际情况,覆盖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时态”与正常、异常和紧 急“三种状态”,采用实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们的实施对于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确认,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分析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场所巡查: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巡查,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机械设备、工艺流程、化学品、电气设备、人为因素等。
2.危险源辨识调查:对已发生的事故和不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其中的危险源,并加以改正。
3.员工培训:培训员工对危险源的辨识和处理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并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识别: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确认。
2.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其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
3.风险评估:对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其优先级,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危险源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风险控制程序风险控制程序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的过程。
风险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人为控制等。
2.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对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包括对设备、工艺流程、化学品等进行改进和加强管理,对员工进行培训等。
3.风险控制效果的评估:对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估,确定其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危险源。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是指在工作场所中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对危险源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水平的一系列程序和方法。
以下是一个完整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的步骤介绍。
1. 辨识危险源:首先,需要识别和列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这可以通过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结合实地观察、工作经验和专家意见来完成。
危险源可以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人为的等等。
2. 分析危险源的特性: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其特性、性质和可能带来的风险。
这包括危险源的类型、危害程度、暴露途径、暴露频率等等。
3. 评估风险: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和影响,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常用的方法包括风险矩阵评估法、风险值评估法、风险优先评估法等。
评估风险需要综合考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
4.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通常采用控制措施的层次性原则,即优先采取最有效的控制措施,如实施集体防护措施、改变工艺流程、使用安全设备等。
如果采用技术控制措施无法完全消除风险,还需要配合使用行为控制措施,如培训员工、制定操作规程等。
5. 实施控制措施:按照制定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改造或安装相应的设施设备。
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减少或消除风险的潜在和现实威胁。
6. 监督和评估:对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符合要求。
可以通过监控设备、定期巡检、员工培训等方式来开展监督和评估工作。
监督评估结果可以作为改进措施的依据,不断优化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
7. 不断改进:根据监督评估结果和工作实践经验,不断改进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与控制程序。
进行问题分析、经验总结和知识积累,优化控制措施和提高工作安全性。
总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与控制程序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和共同努力。
通过合理的程序和方法,可以发现潜在的危险源,评估其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地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步骤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步骤以下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步骤:1.明确风险策划的目标和范围:确定所需评价的危险源和风险的范围,如特定工作场所、特定工作任务等。
2.进行危险源辨识: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查,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因素等。
可以通过实地观察、记录和访谈工作人员等方式进行危险源辨识。
3.评估危险源导致的风险: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评估:风险的严重性和风险的可能性。
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进行评估,如风险矩阵、风险水平评价等。
4.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的顺序应遵循“避免、减轻、替代、控制和个体防护”原则。
优先选择避免和减轻风险的措施,如更换使用更安全的设备、改进工作环境等。
5.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将确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制定为计划,并明确实施时间表和责任人。
确保每个风险控制措施都有具体的实施要求和监督措施。
6.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按照风险控制计划进行实施,确保每个措施都能得到有效执行。
7.监督和评估: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可以定期检查和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现场检查和工作人员访谈等。
8.培训和教育:对工作人员进行风险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危险源和风险的识别能力,以及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和采取正确工作行为的意识。
9.制定紧急应急计划: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并进行演练和培训,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10.持续改进:对整个风险策划过程进行持续改进,根据实践经验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和优化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以上策划步骤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在各行各业中,危险源的存在和相关的风险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准确识别出危险源,并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价,才能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保障工作和生活的安全。
本文将探讨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
一、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伤害、损害或危害人身安全和财产的因素。
危险源的辨识是保证工作和生活安全的第一步。
辨识危险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法:通过对工作场所和生活环境的仔细观察,寻找有可能造成伤害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危险源。
2. 专家咨询法: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现场检查和评估,以获取更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3. 资料查询法:通过查询相关的技术资料和经验总结,了解行业标准和规范,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产生的潜在风险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和分析。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了解和判断潜在的危险性,并为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风险评价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概率评估:评估危险源发生的概率,即事件发生的频率或可能性。
2. 风险严重性评估:评估危险源发生时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或损失的大小。
3. 风险矩阵分析:根据风险概率和严重性的评估结果,构建风险矩阵,确定不同风险级别,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4. 风险评估报告:将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报告,包括详细的评估方法和结果,以及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是针对危险源的风险评价结果提出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其目的是降低或消除潜在风险,保障工作和生活的安全。
风险控制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工程控制:采用机械设备和设施来改变工作环境,减少或排除危险源。
2. 行为控制:采取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行为管理措施,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
3. 个体防护: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服等,保护工作者的个人安全。
4. 检测监控:设置相关的监测设备和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危险源和风险事件。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隐患辨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识别潜在的危险,评估风险,并评估环境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影响。
以下是一般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通过识别和分析工作场所中可能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危险源来开始的。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施:1.实地考察:仔细检查工作场所的各个区域,记录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
2.审查文件:审查以前的事故记录、工作指导和任何其他相关文件,以寻找类似危险源。
第二步: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它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危害:确定每个危险源与员工、访客或公众健康安全的潜在影响。
2.确定风险: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每个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
3.风险控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控制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危险源。
第三步: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评价是评估工作场所外部环境对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它包括以下步骤:1.外部考察:考察周围环境,如气候、土壤、水源等,了解是否存在任何潜在的环境因素导致危害。
2.评估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包括空气质量、噪音、震动等,以确定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潜在影响。
3.采取行动: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降低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总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是确保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重要程序。
它们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和专业知识,并应该定期进行更新和审查。
通过识别危险源、评估风险,以及评估环境因素,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潜在危害,确保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安全。
延续之前的内容,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基础,通过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危险源,可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使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例如:1. 事故调查:分析以前发生的事故情况,了解其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步骤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步骤一、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基本步骤如下:①划分作业活动(也可称业务活动):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②辨识危害: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③确定风险: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
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
④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OSH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住并符合法律的要求。
⑤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
组织应确保新的和现行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
⑥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承受。
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
如果把各种构成危险源的因素,按照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划分成类别,无疑会给我们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带来方便。
二、危险源的分类: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以下两大类:1.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
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2.第二类危险源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
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项目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
项目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项目部能够识别潜在的危险源,评估相关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项目的安全进行。
本文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项目施工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源。
项目部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信息:项目部需要了解项目的各项工程建设内容、工程安全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和施工环境等信息。
2. 识别潜在危险源:在收集到的信息的基础上,项目部可以通过走访现场、查阅文件和资料、与工作人员交流等方式识别潜在危险源。
3. 列表化危险源:将识别到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列出一个具体清单。
清单应包括危险源的名称、特征、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等信息。
4. 评估危险源: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工程施工安全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辨识到的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风险水平的大小。
项目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工具。
一般来说,风险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风险概率评估:评估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经验分析、专家评判等方式进行。
2. 风险后果评估:评估危险源发生事故后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后果,可以通过计算损失金额、人员伤亡的可能性等方式进行。
3. 风险等级评估:综合考虑风险概率和风险后果,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一般来说,可以将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三级。
三、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项目部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危险源对项目施工安全可能造成的风险。
具体控制措施如下:1. 消除危险源:如果可能,项目部应尽量消除危险源,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高空作业时,可以使用安全网、安全带等措施防止人员坠落。
2. 替代危险源:如果不能完全消除危险源,可以考虑替代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或者伤害的因素进行识别和界定的过程。
风险评价则是在危险源辨识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和评估,判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确定所面临的风险程度。
在确定了风险后,为了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本文将结合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收集数据:收集与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以及使用的设备相关的数据,包括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材料等。
2. 识别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各类危险源。
3. 程序评估:评估每个危险源对员工和环境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性,确定其风险等级。
4. 制定措施:针对每个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消除危险源、降低风险等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 风险识别: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识别出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
2. 评估风险: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及对员工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3. 风险排序:根据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重点关注的风险。
4. 评估控制措施:评估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检查其是否能够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保证工作效率。
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1. 排除危险源:尽可能地消除危险源,例如更换设备、改变工艺流程等。
2. 采用工程控制:通过工程手段改变工作环境或设备的设计,减少人员与危险源直接接触,例如安装警示标识、安全护栏等。
3. 引入行政控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增加员工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和遵守。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4篇)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保障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方面。
在策划这些工作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包括所在行业的特点、工作场所的特殊性、员工的需求等。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过程。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和梳理。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需要采用系统性的方法,包括:1.进行全面的场地勘察,了解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材料等情况;2.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记录、事故事件等;3.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了解适用于工作场所的安全要求;4.与员工、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辨识危险源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因素:包括有毒、有害等物质,高温、高压等物理条件;2.机械因素:包括机械设备、工具等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的因素;3.生物因素:包括病原体、噪声、辐射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因素;4.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心理疲劳等因素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概率: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历史数据、专家经验等来进行评估;2.后果:即事故发生后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后果,需要考虑不同等级的后果;3.风险等级:通过综合考虑概率和后果,将风险进行分类评级;4.风险源的重要性:即对于工作场所安全影响较大的危险源,需要特别关注。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包括:1.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对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2.事件树分析(ETA):将事故发展为事件树,分析事故的概率和后果;3.层次分析法(AHP):对潜在风险进行多个方面的评估,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权重。
三、风险控制策略风险控制是在了解和评估潜在风险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减轻事故后果。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七步走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七步走在工业生产和工程项目中,危险源无处不在。
为了确保生产安全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与风险评价,从而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以下是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主要步骤:一、了解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根源。
在生产过程中,危险源可能包括高温、低温、辐射、有毒有害物质、易燃易爆物质、机械能、电能、液压能等能量形式。
了解各种危险源的特点,有助于对危险源进行准确的辨识和评价。
二、识别潜在风险在了解危险源的基础上,需要识别潜在的风险。
潜在风险是指那些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
通过分析各种危险源的历史事故案例,可以总结出常见的潜在风险因素。
此外,还可以通过现场观察、询问员工等方式,发现潜在的风险。
三、评估风险等级识别出潜在风险后,需要根据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对风险进行等级评估。
评估风险等级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严重程度、事故的影响范围、事故的可控性等。
根据这些因素,可以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等。
四、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般来说,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培训教育措施等。
具体措施应根据风险的性质和等级来确定,例如:对于高风险源应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对于低风险源则可采取常规的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五、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后,需要定期检查其执行情况。
检查的内容包括:各项安全设施的完好性、员工对安全规定的遵守情况等。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以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
六、培训员工提高安全意识通过培训教育,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因人为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方法、应急处理程序、个人防护知识等。
培训结束后,要对员工进行考核,确保他们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
七、建立应急预案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需要建立应急预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步骤
一、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基本步骤如下:
①划分作业活动(也可称业务活动):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
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②辨识危害: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③确定风险: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做出主
观评价。
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
④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OSH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住并符合
法律的要求。
⑤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
组织应确保新的和现行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
⑥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承受。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
如果把各种构成危险源的因素,按照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划分成类别,无疑会给我们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带来方便。
二、危险源的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以下两大类:1.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
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
危险源。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2.第二类危险源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
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
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物的故障
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
从安全功能的角度,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物的故障。
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于设计、制
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由于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
(2)人的失误
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
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
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3)环境因素
人和物存在的环境,即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
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
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
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
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此外,还可从一些广义的角度对危险源进行分类,例如:
——机械类、电气类、辐射类、物质类、火灾与爆炸类;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和生理性、行为性、其他。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也可列出一份问题的提示单,例如:
——在平地上滑倒(跌倒);
——人员从高处坠落;
——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
——头上空间不足;
——与工具、材料等的手提/搬运有关的危险源;
——与装配、试车、操作、维护、改型、修理和拆卸有关的装置、机械的危险源;
——车辆危险源,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
——火灾和爆炸;
——对员工的暴力行为;
——可吸入的物质;
——可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
——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
——可通过摄入(如通过口腔进入体内)造成伤害的物质;
——有害能量(如电、辐射、噪声、振动);
——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而造成的与工作有关的上肢损伤;
——不适当的热环境,如过热;
——照明度;
——易滑、不平坦的场地或地面;
——不适当的楼梯护栏或手栏;
——合同方人员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