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完整PPT课件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以意逆志
1. 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2. 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3. 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意:读Baidu Nhomakorabea之意
以意逆志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意:读者之意 逆:迎接、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意:读者之意 逆:迎接、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 志:作品之志 ,作者之志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赏析示例
长 恨 歌
知人论世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 的得失。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 的得失。
是故由其世知其人,又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 矣。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新高二 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安西馆中思长安
唐•岑参
家在日出处,朝来喜东风;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
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
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1)从题材看,本诗属于________诗;从内容看,可做本诗诗眼的一个字是________。(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诗歌主旨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
黄庭坚
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①况当年定计,昭陵②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③。
【注】①“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②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③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
B.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C.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
D.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虚弦落雁”“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
高二语文古诗必背篇目
高二语文古诗必背篇目
【导语】高二语文古诗必背篇目是为大家整理的,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
称古体诗或古风。
1.高二语文古诗必背篇目篇一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
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
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
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
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高二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
高二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
古诗词鉴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的考点之一。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高二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必背文章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必背文章
第一篇: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必背文章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国殇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新高二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
新高二语文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①
【唐】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螃蟹咏②
薛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③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者本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做过黄巢政权的“翰林学士”。②皮里春秋:这里表示心机诡深。③空黑黄:这里指花
样再多也徒劳。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是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早知螃蟹之盛名,表达爱慕之情。
B.《螃蟹咏》是七言律诗,首联写环境,人们坐在飘散着桂花香气的桐阴下喝酒吃蟹。
C.薛宝钗认为纵使螃蟹再横行,最后还是要落入汤锅被蒸煮,落得被人吃掉的下场。
D.两首诗均以物取喻,寓意深刻而尖锐,极尽讽刺之能事,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2)这两首以“蟹”为主要内容的诗作,都是以小见大。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C.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D.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王安石《北坡杏花》)
(3)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其六)①
杜甫
瞿塘峡口曲江头②,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③。
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课件(共18张PPT)
27.《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 震撼力的诗句是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28. 《李凭箜篌引》中从音乐效果 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美妙的诗句是梦 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9.《虞美人》中以水喻愁的千 古名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
1.《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2.《夜归鹿门歌》中诗人归鹿门所见景象的 诗句是 3.《登岳阳楼》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
1. 《登岳阳楼》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 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 2.《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中 表达今日“莫还乡”的缘故是
16. 《旅夜书怀》中正话反说含蓄表达 情感的诗句是 17.《旅夜书怀》中用比喻手法表现诗 人孤寂而悲愤心境的诗句是 18.《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 满信心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 金散尽还复来。 19.《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 的诗句是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 留其名。
51.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 诗人的笔下,这种愁情愁绪却异彩纷呈。 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 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手法批评 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使负栋之柱,多 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 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 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 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反思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反思
近段时间在复习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共分四个专题: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越复习越觉得我们中国古代的诗歌博大精深,韵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诗歌往往通过几个意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深厚的感情,在有限的诗句里蕴含丰富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想象和联想才能把握住。但我发现通过从这几个专题的复习,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把握住诗歌鉴赏的诀窍,提高高考得分率,甚至能向满分靠拢。所以系统的指导学生复习诗歌鉴赏就显得非常必要。
我先从鉴赏诗歌的形象入手,先梳理出一整套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的文化意义和常用的一些意境修饰语,要求学生在早自习的时候背下来,记下来。上课的时候我再用多媒体幻灯片出示一些例子,一步步引导他们答题,并一起归纳出答题的步骤,最后辅以随堂练习题,巩固学习内容,我发现效果还很不错。
后面几大板块我都按类似的步骤进行,发现学生比较能接受,碰到诗歌鉴赏题的时候也不再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笔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我自己也通过教学对诗歌鉴赏的.知识有了个系统的了解,让自己在诗歌鉴赏方面的水平也有了个新的提高,可见,做任何事情认认真真,做好准备,有条理有系统地去完成,于己于人都有好处。
另外,通过诗歌专题训练也暴露出学生在这方面的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不太懂诗歌,这极大地影响了做题。试想,一首诗歌写什么内容你都不知道,那不管教给你什么方法都是白搭。所以这也提醒我在以后的时间里要多注意引导学生读诗歌,背诗歌,赏诗歌,以期他们能在高考前的这段时间里形成鉴赏诗歌的语感,提高他们一点点读诗歌的素养。
高二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题解析
高二语文语文诗歌鉴赏题解析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
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后辞官归隐,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律诗
B.小令
C.古体诗
D.曲子词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C.“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一个接一个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D.最后“惊涛来似雪”,表现惊涛骇浪排空而来;“一坐凛生寒”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
(3)“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颇受好评,请对这一联加以赏析。
高二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简释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简释
[象]
“象”本指《周易》中的卦象。抽象玄奥的《易》理是借助于物象比喻来说明的。在诗歌作品中,“象”的含义一般有两个:一是与“形”相同,与“神”相对,指作品所描写的事物的形貌。明代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论及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创作时就说:“离象得神,披情著性,后之作者谁能之?”这里的“象”就是客观事物的形貌,所谓“离象得神”就是说不拘泥对事物外貌形状的刻画,而是抓住了它的内在精神。二是指诗歌作品中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唐代皎然《诗式·团扇二篇》:“江则假象见意,班则貌题直书。”其中“象”就是指诗歌作品中所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所谓“假象见意”,就是指诗赋等文学作品是凭借虚构创造的艺术形象来抒情言志的。
[形象]
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通过艺术概括而创作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的图画。它既可以指人物形象,也可以指自然景物形象。在诗歌作品中,人物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而不同于小说中的虚构。景物形象往往是情中之景,诗人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花鸟虫鱼)来表现主观感情,这时的客观景物形象已融入了诗人的情思。
[意象]
“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思,“象”是指客观的物象。主观情思和客观物象在诗歌作品中构成了有机的统一,客观物象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思,这种艺术形象称为“意象”。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所描绘的客观物象“枯藤”等已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是诗人“意”中之“象”,即“意象”。
高二语文《必修五》《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字音、翻译、理解性默写
高二语文《必修五》《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字音、翻译、
理解性默写
编订:范资昂审核:鸿飞 2017.01.10 班级姓名
必修五字音、字形归纳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赍发(jī)玷辱(diàn)酒馔(zhuàn)尴尬(gān gà)
掇(duō)彤云(t?ng)仓廒(áo )髭须(zī)
肐察(gē)搠倒(shu?)央浼(měi)剜肉(wān)
恁(nan)提防(dī)连累(lěi)勾当(g?udàng)
少顷(qǐng)迤逦(yǐ lǐ)
2.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hē) 讥诮(qiào) 怔住(zhang) 孤僻(pì)
辖制(xiá) 怂恿(sǒng yǒng) 祈祷(qídǎo) 忧郁(yù)
撮合(cuō) 塑造(sù)唉声叹气(āi) 歹毒(dǎi)
熨帖(yù) 战战兢兢(jīng) 胆怯(qia)鞭笞(chī)
削(xiāo)铅笔难堪(kān)滑稽(jī)周济(jì)
辖制(xiá)安然无恙(yàng) 降服(xiáng) 陶冶(yě)
3.边城
喁喁(yúyú)私语黑黝黝(yǒu)竹篁(huáng)忌讳(huì)
傩戏(nu?)茶峒(d?ng)涎皮(xián)莞尔(wǎn)
胡诌(zhōu)应和(ha)搓手(cuō)滨水(bīn)
间或(jiàn)嗅到(xiù)吁吁(xū)挪动(nu?)焖菜(man)川黔(qián)悲悯(mǐn)翘首(qiáo)蒿艾(hāo ài)角隅(yú)高崖(yá)氽着(tǔn)饱蘸(zhàn)蚱蜢(zhàměng)怏怏(yàng)
埋怨(mán )擂鼓(l?i)悖时(bai)喧阗(tián)棕榈(lǘ)
高二语文古诗文鉴赏
高二语文古诗文鉴赏
高二语文古诗文鉴赏:
(一)、古文诗歌中的形象与意境类:
大家都知道,诗歌不是纯粹的描述什么,而是作者要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情感,这才是诗歌的主要目的。正如在综述中讲到,诗歌的意象中包含了像、境、情,这三个要素的考试也是最主要的考察点。
(1)、抒情主人翁自己的形象,比如氓之妻、屈原、白居易、陆游、李煜、李清照;
(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比如氓、琵琶女、刘兰芝、李凭;
事物形象:托物言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比如柳、梅、竹、雁、蝉、杜鹃;
景物形象:诗歌所描写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比如春江花月夜、蜀道险境、赤壁美景。
看资料1、1题《春晓》,回答什么是意象。
1、意象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其实中国古代的诗歌意象都是具有比较固定的意义指代的,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见意象。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这一特性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常见意象代表:
1)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2)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
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
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精选篇1)
1、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陆游?〔宋代〕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与世上的事情毫不相关。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贪图的是任意放纵,蔑视世俗的生活,任凭自己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中衰老,别妨碍自己的处处开心,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就是使英雄无所作为地衰老就像是对待平常是一样。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参?〔先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先进行自我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从天子到平民,一切都以修身为根本。
新高二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解析
新高二语文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解析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作答。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①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①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1)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C.“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冷,却是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D.“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稷的鼓箫乐奏,但却久久不愿离去。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的景象。
(3)细读全诗,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二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高二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美学价值。它们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聪颖才情,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的鉴赏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二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帮助学生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4.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代表性的古代诗歌作品及其鉴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通过播放一段古代诗歌的音乐或朗读部分古代诗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音韵之美,勾起他们的兴趣。
2. 了解古代诗歌(15分钟)
通过讲解PPT或讲解课文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包括先秦诗、汉赋、魏晋乐府、唐诗宋词等,让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整体框架有一个初步了解。
3.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20分钟)
介绍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包括鉴赏诗歌的体裁与题材、韵律格律的把握、语言意象的解读以及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等。教师可以以课文为例,通过解读一首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
4. 代表性的古代诗歌作品及其鉴赏(40分钟)
选择几首代表性的古代诗歌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解读,深入体验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
高二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不让我去照顾父亲,让我全力照顾哥哥;父母让我放弃上重本,和哥哥报考同一所二本大学。 18.(3分)代谢示例:父母总觉得亏欠我和哥哥,愧对我们的原因可能是:⑴忙于生计没有更多是精力照顾我和哥哥;⑵没有给哥哥一个健康的身体,让哥哥生下来就面对很多困难;⑶不仅没有给我
应得的关照,反而让我为哥哥和家庭付出了很多。 19.(3分) 示例1:这种方式可贵在不会让受助者因觉得有所亏欠而感到有压力,也有利于保护受助者的自尊心,从而更好的达到帮助的目的。 示例2:这种方式可贵在体现了施助者处处为他人着想,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示例3:
(一)读懂诗歌
1、借助学过的古汉语知识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由于语言凝练和格律制约等原因,常常 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词法和语法方面主要表现为:改 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
①省略,例如“山河破碎(如)风飘絮,身世浮沉 (如)雨打萍”。; ②紧缩,例如“(因)感时(而) 花溅泪,(因)恨别(而)鸟惊心”。 ③倒装,例如,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神游故国, 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④词组代句,例如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⑤互文,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 ⑥词性活用,例如“艰难苦恨繁霜鬓”里的“繁”,是 形容词用作使动词,是“使增多”的意思。
再说我去二本还可以拿奖学金,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更何况,父亲还生着病,我怎么好意思发脾气呢,真是不孝!” 我又匆匆的跑了回去,说:“爸,妈,我听从你们的决定,去上二本,不过爸爸你也要答应我好好代谢!”之后,我又特意去嘱托知情的老师和同学,请他们不要把我的分数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借助诗题读懂诗歌
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眼睛,作者拟题往往绞尽脑汁, 因此诗歌的题目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如《题李凝幽居》,题眼“幽”就有点醒作用。首 联“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承题而来,勾画李凝居 处的清幽僻静,暗示他隐者的的身份。据此可知,“少 邻并”是指邻居很少,居处幽僻,如理解为“自小就有 邻居紧挨做伴”,就与题意大相径庭。
3、修辞手法:准确判断并赏析常用的几种修辞方法, 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 问、双关。
*特别注意以下高考常见的六种艺术手法
(1)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 以乐景衬哀情)
(2)各种修辞手法(比喻为更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 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 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有约不来过夜 半” 是规定情境,“家家雨”以景写烦,“处处蛙” 以声衬躁,诗人心情焦急可知,因此“闲敲棋子”应是 闲极无聊排遣寂寞之举,“闲”字决非“闲适”之意。
3、借助作者读懂诗歌
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风 格。通过了解作者,知人论世,对诗歌的鉴赏很有帮 助。
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 形成的艺术境界。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 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 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 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象指个别的事物,境指达到的品地。象是具体的 物象,境是综合的效应。象比较实,境比较虚。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 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 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 而情貌殊异。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垂緌”状 和“流响”声;“清露”之洁、“疏桐”之高挺来 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这样,“居高声自 远,非是藉秋风”的寄托之笔,便水到渠成了。
二、系统归纳古代诗歌的鉴赏知识,识记一些名词术语
(一)诗歌的艺术技巧
1、表现手法:常见的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直抒胸臆、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比 较衬托、正侧面结合、联想、想像、渲染、烘托、用 典、比兴、象征等。
2、.表达方式:常见的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因为“诗言志”,抒情要作重点掌握,明确直接抒情 和间接抒情的区别,明确间接抒情的不同形式,如以 物托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等。
譬如李白和杜甫都生活在盛唐,但他们的个人经历、 诗歌内容和创作风格却大不相同。所以李白愤世疾俗 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浪漫主义的手法与杜甫的 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现实主义的手法 大不相同。
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 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 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 情绪,风格豪放悲愤。
鉴赏古代诗歌
一、“理解全诗”是鉴赏的前提
古代诗歌鉴赏的试题,无论从哪个角度命题,无论 考查哪一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都跟理解与把握全诗的 内容和表现形式有关。因此,从整体上理解一首诗的内 容和形式,是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说的理解全诗,指的是对一首诗的内容和形式 有大致的把握,即:诗歌描绘的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创设的意境、表达技巧、艺术风格和语言特点等。即使 试题只涉及其中的某些方面,我们也要大致弄懂诗歌的 基本内容。因为一首诗歌是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方面是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理解了各个方面的大致内容,有 助于重点鉴赏其中的某一个方面的内容;相反,对其他 方面的内容一无所知或者理解错误,往往会影响对试题 指向内容的理解。因此,我们在平时答题时不要忽略了 这一点。
2、借助形象,把握诗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 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 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1)析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 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古诗中客观事物形象, 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诗人情 感)的形象,即“意象”。因此,我们在鉴赏古代诗 歌时,要有借助意象去把握诗意的能力。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的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 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 有动有静,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6)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 近或由下而上等)
4、体会诗中的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 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刘禹锡的寄 寓深远,陆游的激昂悲壮,陶渊明的平和冲淡等。
5、流派:诗有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 有豪放派、婉约派。
(二)古代诗歌语言特色:
4、借助注释读懂诗歌
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 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 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 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时在暗示你本 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一)读懂诗歌wenku.baidu.com
1、借助学过的古汉语知识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由于语言凝练和格律制约等原因,常常 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词法和语法方面主要表现为:改 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
①省略,例如“山河破碎(如)风飘絮,身世浮沉 (如)雨打萍”。; ②紧缩,例如“(因)感时(而) 花溅泪,(因)恨别(而)鸟惊心”。 ③倒装,例如,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神游故国, 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④词组代句,例如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⑤互文,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 ⑥词性活用,例如“艰难苦恨繁霜鬓”里的“繁”,是 形容词用作使动词,是“使增多”的意思。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 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抓人物语言:“念”、“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 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方原 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 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 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 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3)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 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 以动衬静)
(4)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 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 中心) (5)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也可以反衬感伤的之情)
(1)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②山河 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手。③年复 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2)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② 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二)把握诗意
1、抓住“诗眼”,体会感情。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 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的,便是所谓“诗眼”。 它可以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也 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古典诗歌中情感的宣 泄有时会聚焦在某一句甚至是某一个字上,这个“一 句”、“一字”即整首诗词的“诗眼”,它往往是通过 直抒胸臆的方式显现的,如果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筛选 出这些“诗眼”,将有助于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和 诗歌的如主20旨02。年高考全国卷第17小题,选用了李白的一首 绝句《春夜洛城闻笛》,其“诗眼”即是第四句“故园 情”三字,“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反问的修辞直抒 胸臆,“故园情”即乡情,表达了思乡之情。
例如前文引述的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第三 句“此夜曲中闻折柳”,“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如 果我们的考生平时注重了整理归纳,考试时就能恰当 地联系诸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寓恋人的 惜别伤感之意),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寓朋 友间互道珍重),从而使“折柳”的寓意迎刃而解。
(2)品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 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 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 寻味的艺术境界。
蝉(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的《蝉》则情调与前两首相异,李诗借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 无情”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无 告的凄苦之情。“高难饱”和“恨费声”哀中有恨, “疏欲断”之声和“碧无情”之树两两相对,无理 反衬,这哪是咏蝉呢,简直是述说自己的身世遭际 嘛!至此,“我亦举家清”的长叹才会令人扼腕
即使同一作者,生活际遇变化,诗歌内容也有变化。 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是大不相同的。她早年的 作品写愁,大都写她贵族少女、少妇的生活,抒发了生 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含有一种悠闲、风雅的 情调。南渡以后,国破家亡,生活的颠沛流离,因此她 后期的词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时时流露出 山河破碎、夫亡家散的哀痛。注意到这一点,对古诗 的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 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 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 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如:“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 “梅、菊”有高洁品行,“松”有凌云之志,“柳” 有温柔之美,又兼轻薄之嫌,同时“柳”在唐宋诗词 中还特别地被赋予了“惜别怀远”之意。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 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 景楼: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 “愁”的具体原因。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 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 作简要分析。
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的《咏蝉》则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 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 沉”既是指蝉,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 兴寄。我们自是不难从“露重”、“风多”中窥见 作者那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 楚的心境。至此,“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也 就顺理成章了。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 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 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 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 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 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型,一是抒情主人公 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 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 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第一人称写法。另一类 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第三人称 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清 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人物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 即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 自身情感的寄托者,例如《江雪》这首诗就曲折地反 映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 *那么怎样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