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诗歌之部第2单元春江花月夜Word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诗歌之部第2单元春江花月夜Word含答案

春江花月夜本课话题——生命永恒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他想到人类代代相传无穷尽,而江上明月年年都是那样,感到人生短促,事业难成,而宇宙却无限永恒奥秘深藏。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创造生命奇迹的海伦·凯勒。

生命对海伦·凯勒来说并不是完美的,她是一个被禁闭在盲聋哑的痛苦世界里的人,但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她的生命是有限的、渺小的,但她却用生命谱写了一首属于她自己的永恒的颂歌!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臧克家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

——柏拉图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尼采现在就是永恒。

我就在永恒之中。

……一句话,永恒就是现在,现在就是永恒;现在就是永恒的生命。

——理·杰弗里斯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滟.滟(yàn) 砧.(zhēn) 芳甸.(diàn) 霰.(xiàn) 皎.皎(jiǎo) 碣.石(jié) 汀.(tīnɡ) 徘徊.(huái) (2)多音字扁⎩⎪⎨⎪⎧(piān)扁舟(biǎn)扁平 纤⎩⎪⎨⎪⎧(xiān)纤尘(qiàn)纤夫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已⎩⎪⎨⎪⎧人生代代无穷已.(停止)脱身独去,已.至军矣(已经) (2)胜⎩⎪⎨⎪⎧青枫浦上不胜.愁(能承受)鱼鳖不可胜.食也(尽)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落月摇情满.江树(形容词作动词,洒满)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江流宛转..绕芳甸 古义:曲折。

专题04 古代诗歌阅读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

专题04 古代诗歌阅读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
简要分析。(6分) ①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以“归思清”三字点出归家途中诗人的内心状态,此时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静谧;②心境
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响,诗人眼中的桥、寺、翠羽、红蕖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 人如人“蓬瀛”。 考情微观:2023年新高考Ⅰ卷考言志类题,其他三个卷区都是考查诗人的感情,而且都是感情、景物、手法之间 的三者联动,其实考查的是诗歌最基本的“借景抒情”。
18.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
2.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作为军事性的演习。
3.烟尘:代指战争。
19.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一说狼山
4.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
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
第二部分 知识点梳理
书愤
(一)原文再现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重点课注
1.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 2.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3.“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气概。 4.“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 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7.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8.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 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名世:名传后世。 9.堪:能够。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杜甫《咏怀古迹》诗之五称赞诸葛亮说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新高二 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二 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安西馆中思长安唐•岑参家在日出处,朝来喜东风;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

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

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

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

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

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1)从题材看,本诗属于________诗;从内容看,可做本诗诗眼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诗歌主旨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①况当年定计,昭陵②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③。

【注】①“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

②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

③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

B.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C.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

D.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虚弦落雁”“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

(2)本词结尾“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必背文章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必背文章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必背文章第一篇: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必背文章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国殇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第二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必背内容[范文模版]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人教版-语文-高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素材

人教版-语文-高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素材

苏幕遮(碧云天)作者: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苏幕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幕”亦作“莫”、“摩”等。

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

“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山映斜阳:斜阳照山的意思。

天接水:天际,水天相连之处。

……斜阳外:斜阳照不到的地方。

黯(àn)乡魂:因思念家乡而忧伤。

黯,内心忧郁凄惋的样子。

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羁旅之思。

旅思(sì四):羁旅中的情思。

【赏析】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

“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插秧歌》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插秧歌》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插秧歌》含答案(2022春·广西·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①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②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③,照管④鹅儿与雏鸭。

”【注】①兜鍪(móu):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

②渠:他。

③莳(shì)未匝:指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

莳,移栽、种植。

匝,布满、遍及。

④照管:照料,照看。

这里是“提防”的意思。

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句描绘出插秧时节全家老少分工配合、抢农时插秧的忙碌场景。

B.三、四句写农人虽然穿戴雨具,却依然从头到胛被淋湿,可见农事艰辛。

C.五、六句写农夫对歇息用餐的呼唤未做相应回答,再次表现抢插的紧张。

D.七、八句写农夫事事操心,不仅担心田未插完,更担心无人看管鹅鸭。

8.下列对这首诗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生动地写出插秧时的齐心协力。

B.用夸张手法把笠蓑夸大为盔甲,使人联想到战斗,突出抢农时的紧迫。

C.本诗运用不少口语词汇,语言通俗而活泼,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自然。

D.本诗既有全景描写又有细节描写,点面结合,体现了构思的新奇巧妙。

参考答案:7.D 8.B【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更担心无人看管鹅鸭”说法错误。

“照管鹅儿与雏鸭”的意思是你回家一定要照看好小鹅小鸭,提防着小鹅和小鸭来糟蹋秧苗。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B.“用夸张手法把笠蓑夸大为盔甲”分析错误。

将笠蓑说为盔甲,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B。

高二下语文期中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

高二下语文期中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

二、解决问题
诗句
李清照的《武 陵春》只恐双 溪舴艋舟,载 不动许多愁
特点(同) 特点(异) 情感
愁之多 愁之重 愁之重 对亡夫的 怀念( 怀念(思 亲怀人) 亲怀人)
类型
亲情
李清照《 李清照《醉花 阴》 薄雾浓云愁永 昼,瑞脑消金 兽
思念丈夫 愁之多 愁之长 愁之长 爱情
欧阳修《 欧阳修《踏莎 行》离愁渐远 渐无穷, 渐无穷,迢迢 不断如春水
诗人将自己的愁比作水, 诗人将自己的愁比作水, 没有扣住文本, 没有扣住文本,缺 把抽象的愁化作具体的 乏分析, 乏分析,套用步骤 生动形象。 水,生动形象。 的术语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写愁就像水一样连绵不 绝。
缺少步骤第三步, 缺少步骤第三步,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
学生答案

大、小、高、低 、长、短 直、圆……

声音 赤橙黄绿青蓝紫 注意冷暖色调) (注意冷暖色调)



嗅觉
高二下语文期中考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
客发笤溪 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诗歌首句“析问题: 提出并分析问题: 同学答案 存在的问题
愁之多
愁之无尽 愁之无尽
距离越远, 距离越远, 友情 越思念朋 友
诗句
特点
情感
类型
李煜《虞美人》 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 东流。
愁之多( 愁之多(同) 愁之长 愁之长(异)
亡国之愁
国情( 国情(忧 国伤时或 建功报国) 建功报国)
范仲淹《苏幕遮》 范仲淹《苏幕遮》 黯乡魂,追旅思,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 夜夜除非,好梦 留人睡。 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酒入愁肠,化作 相思泪。 相思泪。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知识点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知识点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知识点一、古诗文鉴赏在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的时候,古诗文鉴赏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古诗文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文艺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古诗文鉴赏知识点。

1. 古代诗歌的格律和韵脚古代诗歌的格律是指诗的规则和规范,包括诗的字数、句式和平仄等。

而韵脚则是指诗的押韵方式,包括平仄押韵和平平仄仄押韵等。

2. 古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古代文学流派以及其代表作品对于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非常重要。

比如唐诗、宋词、元曲等,对应的代表作品如《静夜思》、《水调歌头》、《西厢记》等。

3. 古代文学思想和价值观古代文学除了艺术形式之外,还承载了古人的思想和价值观。

比如唐诗中的“山水田园”之美,宋词中的人与性情的表达等,都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

二、修辞手法和格言警句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表达方式,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而格言警句则是古代智慧的结晶,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价值的思考和总结。

1. 修辞手法的常见形式气势磅礴的夸张手法、生动形象的比喻手法、感人肺腑的反问手法、富有节奏变化的排比手法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

2. 经典格言和警句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经典格言和警句是流传至今的古人智慧的结晶,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哲理和道理。

比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

三、文言文阅读和写作技巧文言文阅读和写作是考查学生对文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一些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的技巧。

1. 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是理解和阅读文言文的前提。

2. 阅读文言文的常见题型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包括填空题、选词填空题、翻译题等。

熟悉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对于高效完成文言文阅读题十分重要。

3. 文言文写作的基本技巧文言文写作要注意合理运用修辞手法、注意书写格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尽量使用文言文的特点和风格进行表达。

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

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

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精选篇1)1、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陆游?〔宋代〕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与世上的事情毫不相关。

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贪图的是任意放纵,蔑视世俗的生活,任凭自己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中衰老,别妨碍自己的处处开心,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就是使英雄无所作为地衰老就像是对待平常是一样。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参?〔先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先进行自我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从天子到平民,一切都以修身为根本。

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精选篇2)1、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李白?〔唐代〕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农家,心中感到十分苦闷而孤单。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农家秋来的劳作更加蒙忙,邻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解析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解析版)

一、形象分析(一)景物形象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

(一般为四字短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

2.分析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答题步骤:①明确写景角度(远近、高低、俯仰、动静、虚实结合;色彩绚丽;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各种感官)等);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③分析作用(表达技巧、营造氛围、情感)。

(二)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掌握以下方法:1.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诗歌可以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三)事物形象答题步骤: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高二语文必修五必背古诗词:长恨歌赏析

高二语文必修五必背古诗词:长恨歌赏析

高二语文必修五必背古诗词:长恨歌赏析【导语】如果把高中三年去挑战高考看作一次越野长跑的话,那么高中二年级是这个长跑的中段。

与起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鼓励、期待,与终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掌声、加油声。

它是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

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这个时期形成的优势有实力。

无忧考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语文必修五必背古诗词:长恨歌赏析》,学习路上,无忧考网为你加油!【体裁】歌,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遗迹】华清池位于西安东约30公里的临潼骊山脚下北麓,是中国的温泉胜地,历史记载,这里的温泉大约发现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

唐代建有富丽堂皇的“华清宫”,“华清池”由此得名。

据记载,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先后来此达36次之多。

飞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杨贵妃的卧室。

白居易《长恨歌》就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格律】歌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

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原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译文】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貌,立志找一位绝代佳人。

可惜当国多少年哪,一直没处寻。

杨家有位刚长成的姑娘,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容颜。

天生丽质无法埋没,终于被选到皇上身边。

她回头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同时显现出来。

高二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高二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咱们来研究研究吧。” 填报志愿那天,我一个人来到了学校,在我和哥哥的志愿表上填报了同一所离家较近的二本学校。 日出日落,在大学校园里,我每天都扶着哥哥上学放学。我们每天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一起回宿舍,一起欢笑。每到周末放假我都会出去找兼职:推销,家教,服务员……
我都做过。我知道这个家需要我的支撑。 又是一年盛夏光景,我们一家人在荷塘边聊着家常,看着那一朵朵粉红的荷花,我开心的笑了。 (选文有改动) 15.(2分)选文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仅暗示了当时的季节是
回头,消失在黑夜中。 (10)白日无话,第一晚照样满场,不想,才听到开场几句,听客顿觉大不同。说的还是秦叔宝,事儿却新鲜了,店主索房饭钱,秦叔宝与之周旋,足足说了一晚,将人情世故,穿插在情节之中。 (11)暮色又合,第二晚。听客们听说了《秦琼卖马》中的新鲜事,都来
了,铁嘴刘开口便说黄骠马膘肥体壮,乃是匹宝马。……再说秦琼痛哭黄骠马。这黄骠马,说了一晚上。 (12)第三晚,铁嘴牛拍拍抚尺:“前面说要知黄骠马命运,且听今日分解,我继续卖嘴啦……” (13)众人一惊,知道这是接上了大前天晚上的故事。那昨晚“黄骠马”和前天晚上的
(一)读懂诗歌
1、借助学过的古汉语知识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由于语言凝练和格律制约等原因,常常 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词法和语法方面主要表现为:改 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
①省略,例如“山河破碎(如)风飘絮,身世浮沉 (如)雨打萍”。; ②紧缩,例如“(因)感时(而) 花溅泪,(因)恨别(而)鸟惊心”。 ③倒装,例如,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神游故国, 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④词组代句,例如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⑤互文,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 ⑥词性活用,例如“艰难苦恨繁霜鬓”里的“繁”,是 形容词用作使动词,是“使增多”的意思。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必考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必考

⾼⼆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欣赏必考 在⾼⼆语⽂的学习中古代诗歌和散⽂的鉴赏是⼀个必考的考点,下⾯是由店铺为⼤家整理的⾼⼆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欣赏,希望⼤家可以帮助到⼤家! ⾼⼆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欣赏(⼀) 《长恨歌》 1.列⼟:封爵赐⾢。

古代天⼦分封诸侯时,⽤⽩茅裹着社坛上的泥⼟授予被封者,象征⼟地和权⼒,称为“列⼟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的机构。

我国⼈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把⼏代⼈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车驾。

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路难》 1.⾏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亦有变⾏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 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种⼥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时随嫁的⼈(陪嫁的侍⼥),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锱等于六铢,⼀铢约等于后来⼀两的⼆⼗四分之⼀。

锱、铢连⽤,极⾔其细微。

《六国论》 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中⼀般也有“旧⽇的制度,例⾏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 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书、察举⾮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牺牲(古代祭典⽤的猪、⽜、⽺等),⾏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指祭祀⽤的牲畜;⼜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有太牢、少牢之分。

高二语文下册知识点

高二语文下册知识点

《高二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的智慧结晶。

高二语文下册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以及文言文、现代文阅读、写作等重要技能。

本文将对高二语文下册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一、古代诗歌鉴赏1. 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二语文下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富有特色的诗歌意象,如“明月”“流水”“落花”等。

这些意象往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能够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明月常常象征着思念、团圆;流水则寓意着时光的流逝、生命的无常。

2. 诗歌意境诗歌意境是诗人通过意象营造出的一种艺术境界,它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感悟。

在鉴赏诗歌意境时,我们要注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组合、色彩搭配、动静结合等方面,感受诗人所营造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广阔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

3. 诗歌表达技巧诗歌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表现手法如烘托、对比、象征等,能够深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抒情方式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能够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准确识别诗歌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并分析其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1. 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在高二语文下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文言实词,如“爱”“安”“被”“倍”等。

这些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较为复杂,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和记忆。

例如,“爱”在文言文中有“喜爱”“爱护”“吝啬”等多种意义,我们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具体含义。

2. 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重要的语法作用,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环节。

高二语文古诗鉴赏之二语言和意象

高二语文古诗鉴赏之二语言和意象

古诗鉴赏之二:语言和意象诗的独特风格的形成,取决于作者的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

而差异又依仗着一定的语言风格、意象选取、意境营造。

其中的关键是语言和意象,因此,以语言和意象为切入点是高二学习诗歌的门径。

一、目标与要求结合名作名句从意象的角度积累对诗歌流派和风格的感性认识。

学会提取意象,积累意象,运用意象,进而领悟意境。

二、规律与方法中国古典诗歌因为高度凝练、意象丰富的特点,因而也造成它含蕴深远的特色,鉴赏时宜于从语言和意象入手,这也是迅速提高理解、运用和写作能力的途径。

从语言的角度体会古典诗歌的多义性,进而领会主旨多义性指诗歌除了借助语言传达给读者明确的意义外,还通过它的语言和意象启示给读者种种更为丰富的意义。

一首诗艺术上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启示义的有无。

探寻诗歌的启示义大致从以下五个角度入手:1.分解出双关义:一般场合下,在语言使用的时候,一个词只传达一种意义,以避免发生歧义。

而双关却是有意让两个意义并存,以达到含蕴丰富的目的。

①双关义可以借助多义词造成。

如,“虚室”这个词,陶渊明在《归园田居》里两次用到它:“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可以理解为虚空闲静的居室。

在《庄子》里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的话,室比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

陶渊明所说的“虚室”就是用《庄子》的典故,指自己的内心而言。

在陶诗里这两种意思都有,形成多义性。

②双关义还可以借助同音词造成,南朝民歌里有大量这类例子,如以莲花的“莲”双关感怜的“怜”,以丝绸的“丝”双关思念的“思”。

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以阴晴的“晴”双关感情的“情”,也属于这一类。

2.体味其情韵义: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拥有众多诗意盎然的词语。

由于多次运用,这些词语除了本身原来的意义之外,还带着使之诗化的各种感情和韵味。

熟悉古典诗歌的读者,一见到这类词语,就会联想起一连串有关的诗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蝉(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的《蝉》则情调与前两首相异,李诗借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 无情”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无 告的凄苦之情。“高难饱”和“恨费声”哀中有恨, “疏欲断”之声和“碧无情”之树两两相对,无理 反衬,这哪是咏蝉呢,简直是述说自己的身世遭际 嘛!至此,“我亦举家清”的长叹才会令人扼腕
即使同一作者,生活际遇变化,诗歌内容也有变化。 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是大不相同的。她早年的 作品写愁,大都写她贵族少女、少妇的生活,抒发了生 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含有一种悠闲、风雅的 情调。南渡以后,国破家亡,生活的颠沛流离,因此她 后期的词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时时流露出 山河破碎、夫亡家散的哀痛。注意到这一点,对古诗 的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2、借助诗题读懂诗歌
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眼睛,作者拟题往往绞尽脑汁, 因此诗歌的题目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如《题李凝幽居》,题眼“幽”就有点醒作用。首 联“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承题而来,勾画李凝居 处的清幽僻静,暗示他隐者的的身份。据此可知,“少 邻并”是指邻居很少,居处幽僻,如理解为“自小就有 邻居紧挨做伴”,就与题意大相径庭。
《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有约不来过夜 半” 是规定情境,“家家雨”以景写烦,“处处蛙” 以声衬躁,诗人心情焦急可知,因此“闲敲棋子”应是 闲极无聊排遣寂寞之举,“闲”字决非“闲适”之意。
3、借助作者读懂诗歌
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风 格。通过了解作者,知人论世,对诗歌的鉴赏很有帮 助。
4、借助注释读懂诗歌
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 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 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 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时在暗示你本 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的《咏蝉》则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 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 沉”既是指蝉,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 兴寄。我们自是不难从“露重”、“风多”中窥见 作者那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 楚的心境。至此,“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也 就顺理成章了。
(6)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 近或由下而上等)
4、体会诗中的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 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刘禹锡的寄 寓深远,陆游的激昂悲壮,陶渊明的平和冲淡等。
5、流派:诗有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 有豪放派、婉约派。
(二)古代诗歌语言特色:
例如前文引述的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第三 句“此夜曲中闻折柳”,“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如 果我们的考生平时注重了整理归纳,考试时就能恰当 地联系诸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寓恋人的 惜别伤感之意),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寓朋 友间互道珍重),从而使“折柳”的寓意迎刃而解。
(2)品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 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 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 寻味的艺术境界。
2、借助形象,把握诗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 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 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1)析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 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古诗中客观事物形象, 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诗人情 感)的形象,即“意象”。因此,我们在鉴赏古代诗 歌时,要有借助意象去把握诗意的能力。
(1)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②山河 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手。③年复 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2)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② 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二)把握诗意
1、抓住“诗眼”,体会感情。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 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的,便是所谓“诗眼”。 它可以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也 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古典诗歌中情感的宣 泄有时会聚焦在某一句甚至是某一个字上,这个“一 句”、“一字”即整首诗词的“诗眼”,它往往是通过 直抒胸臆的方式显现的,如果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筛选 出这些“诗眼”,将有助于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和 诗歌的如主20旨02。年高考全国卷第17小题,选用了李白的一首 绝句《春夜洛城闻笛》,其“诗眼”即是第四句“故园 情”三字,“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反问的修辞直抒 胸臆,“故园情”即乡情,表达了思乡之情。
鉴赏古代诗歌
一、“理解全诗”是鉴赏的前提
古代诗歌鉴赏的试题,无论从哪个角度命题,无论 考查哪一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都跟理解与把握全诗的 内容和表现形式有关。因此,从整体上理解一首诗的内 容和形式,是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说的理解全诗,指的是对一首诗的内容和形式 有大致的把握,即:诗歌描绘的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创设的意境、表达技巧、艺术风格和语言特点等。即使 试题只涉及其中的某些方面,我们也要大致弄懂诗歌的 基本内容。因为一首诗歌是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方面是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理解了各个方面的大致内容,有 助于重点鉴赏其中的某一个方面的内容;相反,对其他 方面的内容一无所知或者理解错误,往往会影响对试题 指向内容的理解。因此,我们在平时答题时不要忽略了 这一点。
(3)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 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 以动衬静)
(4)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 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 中心) (5)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也可以反衬感伤的之情)
(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型,一是抒情主人公 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 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 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第一人称写法。另一类 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第三人称 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清 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人物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 即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 自身情感的寄托者,例如《江雪》这首诗就曲折地反 映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 *那么怎样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呢?
二、系统归纳古代诗歌的鉴赏知识,识记一些名词术语
(一)诗歌的艺术技巧
1、表现手法:常见的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直抒胸臆、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比 较衬托、正侧面结合、联想、想像、渲染、烘托、用 典、比兴、象征等。
2、.表达方式:常见的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因为“诗言志”,抒情要作重点掌握,明确直接抒情 和间接抒情的区别,明确间接抒情的不同形式,如以 物托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等。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 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 景楼: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 “愁”的具体原因。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 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 作简要分析。
3、修辞手法:准确判断并赏析常用的几种修辞方法, 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 问、双关。
*特别注意以下高考常见的六种艺术手法
(1)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 以乐景衬哀情)
(2)各种修辞手法(比喻为更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 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 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 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抓人物语言:“念”、“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 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方原 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 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 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 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譬如李白和杜甫都生活在盛唐,但他们的个人经历、 诗歌内容和创作风格却大不相同。所以李白愤世疾俗 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浪漫主义的手法与杜甫的 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现实主义的手法 大不相同。
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 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 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 情绪,风格豪放悲愤。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 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 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 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 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 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 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 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 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