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智慧课件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 ppt课件
故曰:
德者,性也,言其内也;德者,行也,言
其外也。合而言之,
行其性者,谓之德。
——《耳有子.明道.德论第三》
也! 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 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 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ppt课件
4
1、主流传统文化与管理决策论:中国管理者的决策依据究竟是什么?
西方文化
中国人
中国文化
思想
行为
冲突
生活方式 组织方式 治理模式
ppt课件
5
1-1)西方近代文明及其生活方式选择
人,乃万物之尺度
以人为中心
ppt课件
6
1-1)对比:同期中国呢?
比
语曰:天地本无名,人自名之。
1)老子曰:名可名,非常名。
源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第十二》
ppt课件 44
仁
二 人
ppt课件
45
附2)仁者之所欲
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
ppt课件
54
结论(1):中(儒家主流)西治理区别之所在
人
兽
心
自控
文化
内
软
行
控制
制度
外
硬
ppt课件
55
结论(2):融通中西,为我所用。
天人合一
中国
神人相胜 西方
传统国学中的沟通与管理智慧课件
儒家思想强调“诚信”和“忠诚”,认为管理者应该具备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和职业操守,以 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
道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认为管理者应该 顺其自然,不过度干预员工的自主权和创造性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道家思想提倡“道法自然”,认为管理者应该 遵循客观规律,公道计划和管理企业资源,实 现可持续发展。
到达管理的目标。
儒家主张中庸之道,认为管理应追求平 衡和谐,避免过度或不及,以到达最佳
的管理效果。
儒家提倡礼治,认为通过礼制和规范来 束缚人的行为,可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
稳定。
道家管理智慧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管理 者应顺其自然,不强行干预, 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
道家强调柔中带刚,认为管理 应重视柔性管理,以柔克刚, 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到达管 理的目标。
,都应受到法律的束缚。
墨家管理智慧
STEP 02
STEP 01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认为 管理应以爱为基础,避免 冲突和战争,以到达和谐 共生的目标。
STEP 03
墨家提倡节俭和勤劳,认 为管理应重视勤俭和勤奋 ,以实现管理的最佳效果 。
墨家强调实用主义,认为 管理应以实际需要为出发 点,重视实用和效率。
道家提倡道法自然,认为管理 应遵循自然规律,以自然法则 为指点,以到达最佳的管理效 果。
法家管理智慧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认为管理应 以法律为基础,通过严格的法律 制度来束缚人的行为,以到达管
理的目标。
法家强调功利主义,认为管理应 以实际效果为衡量标准,追求利
益的最大化。
法家提倡刑无等级,认为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无论身份地位如何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道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认为管理者应该 顺其自然,不过度干预员工的自主权和创造性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道家思想提倡“道法自然”,认为管理者应该 遵循客观规律,公道计划和管理企业资源,实 现可持续发展。
到达管理的目标。
儒家主张中庸之道,认为管理应追求平 衡和谐,避免过度或不及,以到达最佳
的管理效果。
儒家提倡礼治,认为通过礼制和规范来 束缚人的行为,可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
稳定。
道家管理智慧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管理 者应顺其自然,不强行干预, 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
道家强调柔中带刚,认为管理 应重视柔性管理,以柔克刚, 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到达管 理的目标。
,都应受到法律的束缚。
墨家管理智慧
STEP 02
STEP 01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认为 管理应以爱为基础,避免 冲突和战争,以到达和谐 共生的目标。
STEP 03
墨家提倡节俭和勤劳,认 为管理应重视勤俭和勤奋 ,以实现管理的最佳效果 。
墨家强调实用主义,认为 管理应以实际需要为出发 点,重视实用和效率。
道家提倡道法自然,认为管理 应遵循自然规律,以自然法则 为指点,以到达最佳的管理效 果。
法家管理智慧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认为管理应 以法律为基础,通过严格的法律 制度来束缚人的行为,以到达管
理的目标。
法家强调功利主义,认为管理应 以实际效果为衡量标准,追求利
益的最大化。
法家提倡刑无等级,认为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无论身份地位如何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智慧ppt课件
二、如何运用中国式的管理智慧? 它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预警性——触碰火炉 会被烫伤,二是即时性——触碰火炉立即烫伤,三 是肯定性——触碰火炉肯定烫伤,四是公平性—— 谁碰火炉都会烫伤。 4、中庸之道:中国式管理的思维方式 最常见的误解有两种:一是把中庸之道当做折 中主义,认为取两端之中点即是中庸之道;二是把 中庸之道当做调和主义,“和稀泥”,无是无不是 ,无可无不可,实际上是模棱两可。 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中庸之道或中庸管 理决不是折中主义或调和主义,它强调的是不偏不 颇的“适中”,是“无过无不及”的恒常之道,做 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使事情“恰倒好处”。
二、如何运用中国式的管理智慧?
和谐并不是一个鼻孔出气,也并非一个声音说
话,和谐乃是包含有差异甚至对立的统一,太极图
中的阴鱼与阳鱼即是如此。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国语· 郑语》对“和同之辩”有着深刻的阐释,
大意是说,不同的因素互相匹配、对立、依存、转 化、流变,方能构成多样性统一的变化日新的世界
的角度领悟到完全不同的道理,得到完全不同的启
示;对事情的解释没有标准答案,解释的方法也无
需遵循严谨的逻辑规则,更多的是一种经验式的解
读;解读的结果和个人的生存境遇、人生阅历、文
化立场密切相关。这,就是悟性文化。 悟性是一种不同于理性的哲学思维,它奠基于 经验的基础之上,并不严格遵循逻辑规则,其得出 的结论具有非逻辑性、跳跃性、偶然性等特征。
二、如何运用中国式的管理智慧? 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大抵可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是A而B:立足于A兼及B,以A为主,以B为 辅。 放牧式的宽松型管理模式还是牵羊式的约束型 管理模式的讨论。 问题的要害不在于宽厚还是严苛,有时以宽厚 为主,辅以严苛;有时以严苛为主,辅以宽厚;有 的行业适宜严格一些,有的行业又适宜宽松一些。 一切要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取舍。这就是中庸之道。 第二是A而不A’:主张A,但不能有过度的A’。 如《论语》中的“威而不猛、泰而不骄,群 而不党,周而不比,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文化敏感性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习俗和信仰,是实现有效跨文化管理的基础。企业应培养员工对文化差 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以应对多元化的工作场景。
领导力发展
德行领导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领导者的德行和修养。在现代管理中, 领导者应注重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以树立良好的 榜样。
战略眼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战略思维强调长远规划和整体观念。领 导者应具备战略眼光,制定并执行长期发展计划,以实现 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02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断吸 收外来文化,与时俱进,保持了 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儒家思想
强调仁、义、礼、智、信等美德,注重家庭 伦理和社会和谐。
道家思想
主张无为而治,强调自然法则和整体性思维 。
法家思想
重视法制和制度化管理,强调规范和秩序。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01
以人为本
法家主张法制原则,认为法律是维护社 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主张依法治
国、依法管理。
刑无等级
法家主张刑无等级,认为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无论地位高低都应该受到法
律的约束和制裁。
尚公去私
法家主张尚公去私,认为管理者应该 以公共利益为重,摒弃个人私利,以 保持公正无私的态度。
重刑轻赏
法家主张重刑轻赏,认为严厉的惩罚 比奖励更能促使人们遵守法律和规章 制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 理智慧
目录
CONTENTS
•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实践 •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对现代管理
的启示
01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华文化的起源与演变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习俗和信仰,是实现有效跨文化管理的基础。企业应培养员工对文化差 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以应对多元化的工作场景。
领导力发展
德行领导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领导者的德行和修养。在现代管理中, 领导者应注重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以树立良好的 榜样。
战略眼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战略思维强调长远规划和整体观念。领 导者应具备战略眼光,制定并执行长期发展计划,以实现 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02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断吸 收外来文化,与时俱进,保持了 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儒家思想
强调仁、义、礼、智、信等美德,注重家庭 伦理和社会和谐。
道家思想
主张无为而治,强调自然法则和整体性思维 。
法家思想
重视法制和制度化管理,强调规范和秩序。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01
以人为本
法家主张法制原则,认为法律是维护社 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主张依法治
国、依法管理。
刑无等级
法家主张刑无等级,认为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无论地位高低都应该受到法
律的约束和制裁。
尚公去私
法家主张尚公去私,认为管理者应该 以公共利益为重,摒弃个人私利,以 保持公正无私的态度。
重刑轻赏
法家主张重刑轻赏,认为严厉的惩罚 比奖励更能促使人们遵守法律和规章 制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 理智慧
目录
CONTENTS
•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实践 •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对现代管理
的启示
01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华文化的起源与演变
九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之道ppt课件
运筹庙算
谋势取胜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6/29/2011
刘关张集团员工管理技能提升系列训练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第一、智,即智谋才能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 “弱势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
第二、信,即信用、信任、威信。 “信者,使人不惑于刑赏也。”
管理手段:感应和教化。
6/29/20121019/6/6
刘关张集团员工管理技能提升系列训练
5
儒家传统管理模式图
修已 仁义理智信
管理者
安 齐家:家庭管理
人
治国:国家管理
平天下:社会管理
被管理者
6/29/2011
刘关张集团员工管理技能提升系列训练
道教思想
道教思想来源:黄老学术,老庄思想,隐士思想,方士学术 黄老之术:《黄帝内经》、《易经》、《阴符经》,兵法、谋略术,中医 老庄思想:《道德经》、《逍遥游》、道德修炼(天人合一、自然法则) 隐士思想:大隐、小隐、中隐 方士学术:墨家、阴阳家演变,原始自然科学(天文、历法、生理、物理、化
刘关张集团员工管理技能提升系列训练
9
法家管理思想
主张“法治”,反对“人治”,特别强调管理制度的建 设。为了使“法”的贯彻更加有效,管理者还要考虑 到“势”和“术”,运用组织及环境因素,以强化领 导者的权威。
6/29/20121019/6/6
刘关张集团员工管理技能提升系列训练
10
法家管理思想
法、势、术的统一 自私自利的人性假设 重视考核的刚性管理 赏惩法则的有效运用
6/29/2011
刘关张集团员工管理技能提升系列训练
4
儒家管理思想
具体的管理运做路线: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立 业——治国——平天下
谋势取胜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6/29/2011
刘关张集团员工管理技能提升系列训练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第一、智,即智谋才能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 “弱势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
第二、信,即信用、信任、威信。 “信者,使人不惑于刑赏也。”
管理手段:感应和教化。
6/29/20121019/6/6
刘关张集团员工管理技能提升系列训练
5
儒家传统管理模式图
修已 仁义理智信
管理者
安 齐家:家庭管理
人
治国:国家管理
平天下:社会管理
被管理者
6/29/2011
刘关张集团员工管理技能提升系列训练
道教思想
道教思想来源:黄老学术,老庄思想,隐士思想,方士学术 黄老之术:《黄帝内经》、《易经》、《阴符经》,兵法、谋略术,中医 老庄思想:《道德经》、《逍遥游》、道德修炼(天人合一、自然法则) 隐士思想:大隐、小隐、中隐 方士学术:墨家、阴阳家演变,原始自然科学(天文、历法、生理、物理、化
刘关张集团员工管理技能提升系列训练
9
法家管理思想
主张“法治”,反对“人治”,特别强调管理制度的建 设。为了使“法”的贯彻更加有效,管理者还要考虑 到“势”和“术”,运用组织及环境因素,以强化领 导者的权威。
6/29/20121019/6/6
刘关张集团员工管理技能提升系列训练
10
法家管理思想
法、势、术的统一 自私自利的人性假设 重视考核的刚性管理 赏惩法则的有效运用
6/29/2011
刘关张集团员工管理技能提升系列训练
4
儒家管理思想
具体的管理运做路线: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立 业——治国——平天下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课件
追求金钱至上的拜 金主义
贪图感官刺激的享 乐主义
奉行有奶为娘的实 用主义
信仰自我中心的利 己主义
物本位文化 的基本形式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2、以人为本文化
的基本维度与价值内核
发展
人
关心
人
以人 为本
解放
人
一是关心人——关注人的生存命运, 满足人的合理需求(荀子所谓“养人 之欲,给人之求”);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2、协调的技巧——以己度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
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 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3、协调的原则:情理法兼容
5、协调的境界:和衷共济
《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 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 于人,共济而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若 要办理得善,头一着先要请大股东和衷 共济,以外的事自然就都好商量了。”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二)、和而不同:中国式管 理的本质要求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因变 制胜
中庸 之道
左右 逢源
中国式 管理智慧
导德 齐礼
和而 不同
以人 为本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一)、左右逢源的协调艺术
1、协调的基础:身心和谐
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 嗄,和之至也。(《老子》第五十五章)
大意:他还不知道男女交合但小生殖器却自动 勃起,这是精气充足的缘故。他整天号哭,但 喉咙却不沙哑,这是元气淳和的缘故。
国学与管理智慧知识讲堂课件PPT
前。
第二阶段。自1919年 “五四”运动至1949年 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是国 学研究最为兴盛的时期。
第三 阶段 。自 1949 年新 中国成立至目前。这是指 建国后国学命运的沉浮。
1906年,章太炎在日本主编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刊登《国学振兴社广告》,谓国学讲授内容 为:“一、诸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四、内典学;五、宋明理学;六、中国历史。” (按“内典”即佛典)以上内容实际上包括了传统的经、史、子、集的各个学科。 章氏于1906年于东京创立国学振兴社,仿效日本一些学者用一国固有之学问来弘扬民族精神的做法。
的载华凝天古也文灵制神象之之经所中勰作经
奥体文聚地代。章之人,天鸿至也说的《用典
区,化,人的
之奥纪参地教道者:《文,的
。是精也三经
骨区,物,也,,
宗心正地
人是者典
髓,洞序效。不恒
经雕如位
性的中的是
者极性,鬼故刊久
篇龙刘与
》》
“国学”的来龙去脉
经典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它的普适性。《艺文类聚》对于 经典的解释是“经也者,径也,言五路无 所不通”,也就是说,经典承载着普适性 道理。 另一个是它的阐释性。历代通过对于经 典的阐释而有所创新,形成为“经学”。
“国学”的来龙去脉
国学形成与发展的大致阶段
灿楼中社堂未作其王
然阁评会集出有中国
62
放,论研林版 以维
出在说究》。种经的
了几:》。代,史学
国学是中华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更是中华 文明的承载者,推动者,新的世纪,国学 的价值正走向回归,我国文化史确有研究 价值,即一代而已见其概……可以学先辈 之人格,可以知学问之价值,在善疑、在 求真、在创获。
“国学”的来龙去脉
第二阶段。自1919年 “五四”运动至1949年 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是国 学研究最为兴盛的时期。
第三 阶段 。自 1949 年新 中国成立至目前。这是指 建国后国学命运的沉浮。
1906年,章太炎在日本主编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刊登《国学振兴社广告》,谓国学讲授内容 为:“一、诸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四、内典学;五、宋明理学;六、中国历史。” (按“内典”即佛典)以上内容实际上包括了传统的经、史、子、集的各个学科。 章氏于1906年于东京创立国学振兴社,仿效日本一些学者用一国固有之学问来弘扬民族精神的做法。
的载华凝天古也文灵制神象之之经所中勰作经
奥体文聚地代。章之人,天鸿至也说的《用典
区,化,人的
之奥纪参地教道者:《文,的
。是精也三经
骨区,物,也,,
宗心正地
人是者典
髓,洞序效。不恒
经雕如位
性的中的是
者极性,鬼故刊久
篇龙刘与
》》
“国学”的来龙去脉
经典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它的普适性。《艺文类聚》对于 经典的解释是“经也者,径也,言五路无 所不通”,也就是说,经典承载着普适性 道理。 另一个是它的阐释性。历代通过对于经 典的阐释而有所创新,形成为“经学”。
“国学”的来龙去脉
国学形成与发展的大致阶段
灿楼中社堂未作其王
然阁评会集出有中国
62
放,论研林版 以维
出在说究》。种经的
了几:》。代,史学
国学是中华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更是中华 文明的承载者,推动者,新的世纪,国学 的价值正走向回归,我国文化史确有研究 价值,即一代而已见其概……可以学先辈 之人格,可以知学问之价值,在善疑、在 求真、在创获。
“国学”的来龙去脉
中国文化和管理智慧 共29页
贯彻“仇必和解”的和谐思
班子成员间的和谐问题:
上级领导在班子的配备问题上,要掌握好四个要领: 注意才能的搭配 注意风格的搭配 注意职权的搭配 注意梯队的搭配
在正职与副职的关系问题上,要贯彻“四不”原则: 对正职而言,要做到:统揽不包揽,善断不武断,信
任不放任,大度不失度。 对副职而言,要做到:到位不越位,服从不盲从,
Hale Waihona Puke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人本管理要实现“八个转变”: 要重新认识人,要真正尊重人, 要科学选择人,要合理组织人, 要全面培养人,要全程激励人, 要适当约束人,要真诚关心人。
3.“导德齐礼”:中国式管理的基本路径
《论语•为政》:“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 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导之以德”的奥妙在于以身作则。
《论语·子路》说:“其身正,不令 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颜渊》篇也说:“政者,正也。子 帅以正,孰敢不正?”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中国式管理启示暗含着一个“道德自觉→道德示范→道德感染→道德辐 射” 这么一个内在逻辑。
“齐之以礼”大体包括礼义、礼乐、礼仪、礼俗、礼制、礼教等
家国同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忠孝文化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移孝作忠是中国传统治理的共同 理念。
4.中国文化是阴阳协调的和谐文化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其哲学要义 有四: 一是阴阳对立 二是两种对立因素相反相成,构成 一个和谐的整体 三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你中有 我,我中有你 四是阴阳轮转,此消彼长
中西文化区别: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文化类型
伦理文化
法治文化
精神追求
修德成圣
皈依上帝
价值取向
班子成员间的和谐问题:
上级领导在班子的配备问题上,要掌握好四个要领: 注意才能的搭配 注意风格的搭配 注意职权的搭配 注意梯队的搭配
在正职与副职的关系问题上,要贯彻“四不”原则: 对正职而言,要做到:统揽不包揽,善断不武断,信
任不放任,大度不失度。 对副职而言,要做到:到位不越位,服从不盲从,
Hale Waihona Puke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人本管理要实现“八个转变”: 要重新认识人,要真正尊重人, 要科学选择人,要合理组织人, 要全面培养人,要全程激励人, 要适当约束人,要真诚关心人。
3.“导德齐礼”:中国式管理的基本路径
《论语•为政》:“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 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导之以德”的奥妙在于以身作则。
《论语·子路》说:“其身正,不令 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颜渊》篇也说:“政者,正也。子 帅以正,孰敢不正?”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中国式管理启示暗含着一个“道德自觉→道德示范→道德感染→道德辐 射” 这么一个内在逻辑。
“齐之以礼”大体包括礼义、礼乐、礼仪、礼俗、礼制、礼教等
家国同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忠孝文化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移孝作忠是中国传统治理的共同 理念。
4.中国文化是阴阳协调的和谐文化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其哲学要义 有四: 一是阴阳对立 二是两种对立因素相反相成,构成 一个和谐的整体 三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你中有 我,我中有你 四是阴阳轮转,此消彼长
中西文化区别: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文化类型
伦理文化
法治文化
精神追求
修德成圣
皈依上帝
价值取向
儒家智慧《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与企业管理》PPT文档15页
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儒家智慧《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与企业 管理》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儒家智慧《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与企业 管理》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员工的性格与职业选择
— 心理学分析
1、操作型
此类人天生手脚灵活,喜爱并善于摆开研究物品,适合选择安装、 维修工程师、实验室等需要较高动手能力 的职业。
2、研究型
这种人喜欢独处,抽象思维能力强,善于用象征符号和观念思考 爱好智力活动,宜选择分析员、医药、电脑程序设计等工作。
3、艺术型
此类人感受性强,情感丰富多变,形象思维能力较好,喜欢与众 不同,标新立异,灵活多变,不愿囿于呆板常规之中,适合选择 设计、表演、媒体记者,编辑类的工作。
7、执行型
此类人生性谨慎顺从,喜欢有规划有条理的环境,适合选择财会、 统计、文秘、档案管理等常规性职业。
17
哈耶克: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它的 制度的基本原理是鼓励一切个体在一 切可能的方向上生活。 海底捞张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18
向外互动--人际关系(缤纷世界)
向内反观--自我管理(清心自在)
5
粉丝需要什么
粉丝与用户的需求是有很大差别的。用户 一般追求性价比(工具思维),而粉丝追 求认同感、归属感、参与感、炫耀感等感 性需求的满足(玩具思维)。相对而言, 粉丝比用户对品牌或产品的贡献度要大得 多。
6
孔子思想的产生背景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是我国古代领主制封建 社会向地主制封建社会过渡的一个大动荡时期。这个时 期的动荡混乱表现为:子杀父、臣杀君、兄弟相残、权 臣僭越,加之国人暴动,列国兼并,夷狄交侵,作为天 下共主的周天子名存实亡。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孔子 力图用和平手段消除纷乱,重整秩序,使整个社会按照 以“仁”为内容、“礼"为形式的轨道运行,在政治上达 到“仁政德治”、经济上达到人民富裕的天下安乐的理 想境界。在孔子心中,这个理想境界便是西周文武周公 之治。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明 确承认了人性存在的客观性和人性的价值。肯定人性的目的是 为了顺应人性、改造人性以实施管理活动。
孟子指出,人的善性是先天所具有的,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能正 确加以引导,“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 掌上”,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态,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就 能实施有效管理。
11
儒家管理思想的内核
天命谓性——人性问题 中庸之道——合理管理 克己复礼——规范管理 和而不同——团队管理 执经达权——权变管理 仁者爱人——以仁治人 患不知人——识人用人 习相远也——人性可塑 为政以德——领导修为 义利统一——为商之道
大德受命——授权艺术
中正刚健——君子之风
12
天命谓性——人性问题
7
孔子的生活态度代表了一种合理 的生活方式:追求道德、追求生活价 值,追求知识,追求良心的安适和生 活的艺术。在孔子那里,没有势利、 奸诈、机巧和谗佞,也没有麻木严苛 与教条主义的人生哲学,这是一种活 泼泼的、愉悦的生活哲学和生活艺术。 孔子代表的这种生活方式,影响 了中国2000多年士人的生活观,成为 后世儒生的人生追求,后世的士人从 《论语》中,能窥见一种乐观、通达、 合理的生活哲学,一种把人生放置于 仁爱、合理、礼义的生活观。 8
9
下一波商业浪潮走向的将是意义、 人生目标和深层的生命体验。
乔布斯:真正意义的全球品牌需要 包含一种基本的人类关怀和情感, 寻找人类共同的价值、尊重、宽容、 爱、忠诚,并将其植入品牌中。
10
从哪里开始学孔子?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 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 人之言.” 梁启超:信仰是神圣,在一个人成为一个 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成为一个社会的元 气。 无论信什么教,都要信而不迷,信而行, 行而德。一个对生命意义麻木不仁的人不 可能对他人有同情、敬畏、怜悯之心。
3、慷慨型
此类人爱好交往,处处与人为善,乐于为他人提供帮助,热情 乐观开朗,适合选择医护、旅游、公关、慈善事业等工作。
16
员工的性格与职业选择
— 心理学分析
5、舌辩型
此类人语言能力强,喜欢慷慨陈词,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言语 应对灵活敏捷,适合节目主持、播音、律师、教师、推销等职业。
6、创业型
此类人头脑冷静,踏实务实又敢于冒风险,心理承受力好,韧性 强,乐观自信,不愿久居人下,适合做债券、管理及自办实体。
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与算盘
东亚五小龙(台湾、新加坡、香港、日本和韩 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 在新加坡,以李光耀等人的民族文化理念为指 导基础,时任总理吴作栋在1988年明确提出“把 儒家基本价值观上升为国家意识。” 将儒家思 想纳入中小学课程之内。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 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 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与管理之道
1
2
我们一生都在学习,但我们真正考虑过 学习的真正要义么?
知识 能力
道
3
梁漱溟大师对论语的解读……
乐 生活
将顾客从功能主义引导到审美领域 “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麦克凯恩
4
能让多少人快乐,你就会有多大成就!
阿里海外上市当天,马云接受美国女记者 的采访时,有句话给笔者的印象颇深—— “makeyour customer happy, not your boss” 如果企业能随时根据顾客需求的变化调整 新品策略的话,诺基亚、柯达和索尼的命 运可能不同。
管理者如何面人性问题?
14
儒= 人类的需求
自 我 成 长 的 需 求 尊 敬 的 需 求
公 正 的 需 求
被 认 同 的 需 求
参 与 的 需 求
安 定 的 需 求
解 放 紧 张 需 求
求 变 的 需 求
成 就 的 需 求
追 求 机 会 的 需 求
生 理 需 求
19
请您伸出您的手来——
【质问】您无意中伸出的手是什么样子?
20
荀子提倡“性恶论”,他把“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 利,骨体肤理好愉佚”说成是人的本性,主张通过教育感化和 礼义引导来改造人性。 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的认识虽然对立,但他们都是在肯定人性的 前提下,主张从“人性”入手实施管理。不同的是,孟子侧重 “顺应人性”,而荀子侧重“改造人性”。
13
人
社会关系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