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讲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914—1945年)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914—1945年)

第11讲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914—1945年)20世纪上半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时期,也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

1.政治上: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3.科技文化上: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政治方面(1)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1914年一战爆发,经历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最终同盟国战败,协约国取得了胜利;战争带来了深重灾难,也改变了世界格局。

(选修3)(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在《四月提纲》的指导下,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国际关系方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秩序;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前国际关系相对稳定;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打击下,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法西斯国家加紧侵略扩张,世界动荡不安。

(选修3)(4)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含矛盾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为世界全面战争,有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等战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最终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明确如下思路:
1.为什么要创新调整?其背景是什么? 2.如何创新和调整? 3.调整的结果如何?如何看待调整?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和调整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会动荡
造成了政治经济危机
①都进行农村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 经济体制改革 集制
②都利用市场 和货币关系发 展经济
放开商品市场,允许 资本家经营企业,还 允许外国资本家到俄 国经营
作用:都使经 济得到恢复, 社会得到稳定
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 恢复发展起来,苏维 埃政权进一步巩固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
“文革”使经济 濒临崩溃社会混乱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十四单元: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你认为是否都是不可避免的呢? 5.他的判断实现了吗?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学者总评:
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 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它 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 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 青年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10月8日,第一份 给外国人特许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 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调整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整

(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调整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整

扩张
18世纪中 期至19世 纪中期
工业革命; 商品输出
主要表 现
大国兴衰
欧洲商 意大利衰落; 路和贸 葡萄牙、西 易中心 班牙、荷兰、 转移 英国崛起
英为界国“工成世厂”英界国霸确主立地世位
世界 市场 最终 形成
世界 市场 陷入 困境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 革命;资本 输出和商品
输出
经济一 体化, 整体世 界形成
单元整合
—————————网络构建—————————— 一、资本主义运行机制
二、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三、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归纳—————————— 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阶 段
18世纪末~ 16~18世纪 20世纪30年
名称 比较
苏俄新经济政 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背景
国内外敌人的 进攻被粉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已经过时, 一些地方发生 叛乱
美国遭到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危机 的沉重打击,阶 级矛盾尖锐,经 济受损严重
“文化大革命” 刚结束,国家 经济濒临崩溃 的边缘,工作 重心亟待转移

以农业为核心, 以工业为核心,
一战至二 战结束
两次世界大 战和经济危

贸易保 护主义 盛行
美国、德 国崛起, 冲击英国 霸主地位
形战 后资 本主 义世 界经 济体 系成
经济 全球 化趋 势加

经济大危机
二战后至 和第二次世
20世纪90 界大战的教
年代
训;第三次
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 两极格局结 20世纪90 束;跨国公 年代以来 司;市场经 济体制广泛 建立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程标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1.背景(1)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

(2)普遍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2.方式(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特点:在不同国家,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重点不同。

4.影响(1)积极: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2)消极: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1.“人民资本主义”(1)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含义:资本家和企业普通职工都拥有股票,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

(3)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2.“经营者革命”(1)背景: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日益复杂化的要求。

(2)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影响: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经营管理人员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福利国家的出现1.建立: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制度的是英国。

2.特点(1)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2)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3)英国等福利制度相对发达的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3.评价(1)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2)使低收入者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3)使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2018届二轮复习:第三板块 世界史 第二步 专题(十二) 转型时期的震荡与调整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2018届二轮复习:第三板块 世界史 第二步 专题(十二) 转型时期的震荡与调整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专题(十二) 转型时期的震荡与调整——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主旨解读]进入现代以来,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对破坏力极强的经济危机日益无能为力,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机制,二战后得到了更为灵活地发展;与此同时,苏联则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道路上留下了经验教训。

线索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

线索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线索1 长路漫漫——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理清发展线索][深化历史理解]1.20世纪30年代历史阶段特征(1)经济方面:①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大危机及危机之后的持续萧条,各国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开始形成。

②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确立了高度集中、集权的斯大林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2)政治方面: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整个社会动荡不安;面对社会危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应对危机:一种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一种是德国、日本建立的法西斯专制。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2-10-28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选择题1.(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立国之初所形成的吃苦耐劳、集腋成裘的古训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

“成功”的说教,制造了盲目的信心:衰退是反常的事情,繁荣无需解释。

此现象( )A.表明盲目追求致富会引发经济危机B.揭示出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C.反映出了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的心理D.论证了衰退和繁荣间的必然联系【解析】材料中“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繁荣无需解释”,反映出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盲目追求致富、盲目相信繁荣的心理,故C项正确。

【答案】 C2.以下是1933年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表,此表最能说明当时( )A.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B.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C.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D.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解析】据材料五个主要国家在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的数据可知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8·河南八市联考)1933年,德国推行“四年计划”,挪威社会民主党派开始采用“计划”一词,英国政府部分官员组织了一个不分党派的智囊团体,称作“政经计划会”。

这表明( ) A.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共识B.国家干预经济渐成为共识C.经济危机逐渐得到缓解D.各国陆续推行法西斯体制【解析】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中实行计划指导,反映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

【答案】 B4.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

这表明( )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解析】在经济危机中,各国为渡过危机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提高关税、货币贬值),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

【答案】 B5.(2018·吉林长春模拟)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3.1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3.1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

四、由于审题不清而错选 【典题剖析】 美国前总统乔治· 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 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 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 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 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答案:A
【例2】 (2012· 浙江文综)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 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 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 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3.罗斯福新政中“新”的内涵 新政 采用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 策 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新模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实行一些有利于平民 式 的措施 新起 二战后,这种模式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 点 度由此获得新生,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问题2 全面把握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后,资本主义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变化。资本主 义在新时期出现的许多新特点是同学们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答案:C
【例3】 (2012· 福建文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 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 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依 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其他西方国家 一样,实行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政策,故A项的说法错误。 从表格信息中的“外国法人”持有股票比例越来越大,可知 其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故B项正确;从表格信 息中的“金融机关”持有股票比例的增加,可以看出金融机 构影响力的增强,故C项正确;从表格信息中的“个人”持 有股票比例的下降,可以看出个人持股比例的逐步降低,故 D项正确。

整合2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整合2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对应训练 栏目索引
答案 D 从材料时间来看,应该属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据材 料中“收入增加2倍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对农业 进行了调整,借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因此D项表述正确。A项错 误在于“彻底否定”,不符合事实;B项也不符合当时情况;C项无 从体现。
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要点归纳 栏目索引
一、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时期 发展历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追随“理想”的实验 (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内容 ①农业: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工业国有化;③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④社会劳动 :强制劳动 (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 (4)评价 ①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 ②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 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面对现实的实验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 (2)内容 ①农业:粮食税;②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 小企业;③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 (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4)意义:表明苏俄(联)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要点归纳 栏目索引
时期 发展历程
20世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自由资本主义政策的失败 纪 (1)原因 30年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代 ②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当时的美国幽默 小品说:“在旅馆 你必须排队才能挤 到窗口跳出去。” “旅店的招待员总 要先问旅客:‘您 是要一个房间睡觉, 还是跳楼?’”
2.过程:
1929年开始经济大危机大事记: 1929年9月26日英格兰银行为止住黄金外流,保护英镑在国际汇 兑中地位,提高利率6.5%;30日伦敦从纽约撤回数亿美元,美 国股票市场大幅度下跌。 10月15日开始出现抛售现象,24日黑色星期四上午,证券交易 所完全陷入到极端恐慌之中,连股票行情自动收录机都赶不上, 下午摩根财团和一些银行巨头,为防止崩盘,保护自己投资与贷 款,拿出2.4亿美元救市。 29日再次出现惨跌,11月有一次惨跌,股市崩盘引起了连锁反 应,1930年物价连续下跌,1931年欧洲发生了金融危机,美国 经济更加雪上加霜。 1931年德国奥地利酝酿海关合并,法国银行立刻要求德奥支付 短期票据欠款,奥地利最大银行破产,德国黄金大量外流,德国 丧失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债务的能力。
世界: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加速了二战爆发
6.原因:
材料一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 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 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 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经济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了资本家进 行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1920年到1929年,工厂中生产率增长 55%,但是美国工人的工资仅增长为2%.而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 非农业工人的40%。 材料二 1926年统计,占1/10人口的资本家拥有全国财富9/10, 而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收入 仅够维持生活。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全 部国民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 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资本家攫 取高额利润,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限制社会实际消费能力增长, 造成市场相对狭小。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二战前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二战前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胡佛反危机措施 【解析】关键信息:“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在奉行自由放任主义经 济政策的同时,也部分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措施。①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 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②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胡佛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 辅助富人和大公司摆脱经济危机,属有限干预;罗斯福新政侧重于救济穷人,属全面干预。结合胡佛实行的相关措施和 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可知,D项正确。A、C项为罗斯福新政内容。1930年美国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该法修订 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该法案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机制,在该法案通过之后,许 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使美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骤降50%以上,故B项错误。
济战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思维导图』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胡佛政府反危 机措施失败
【针对训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2014·海南高考,20)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
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
【针对训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3.(2019·海南高考,19) 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 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 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 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 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 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 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 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

专题十二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专题十二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 ,即‚联合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体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材料中斯大林认为落后 的农业生产阻碍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根据所学,斯大林开展了农业 集体化运动,实现了农业生产关系的改革,C项正确。A、D两项侧重于 工业化,B项是新经济政策特点,都是错误的。答案为C。 )
经济 表现
艺术
科学
核心整合
归纳知识
整合视角
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 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落后,沙皇专制统治,社会矛盾尖锐。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矛盾。 ③无产阶级有成熟的政党领导;贫苦大众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2)经过 ①二月革命:1917年3月爆发,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工人士 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 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③‚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布尔什维克 党决定进行武装起义。 ④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 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背景:国内反动派叛乱,国外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为集中全国力量,战 胜敌人。 ②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企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强 制劳动。 ③评价:最大限度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取得战争胜利,保存了苏维埃新政 权,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 ①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②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部分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恢复货币 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 ③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④评价: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各国经济的调整和创新

各国经济的调整和创新

各国经济的调整和创新(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十课时与前面内容的关系14、15世纪资本主义产生——新航路开辟,市场扩大——工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奉行自由放任政策)——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自由放任政策失去作用,被迫调整。

)我们知道发展经济无外乎两个手段即市场(经济)和行政(政府)手段,也叫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也叫微观手段和宏观手段。

本节我们要讲述的就是——当纯粹的经济手段失去作用之后,政府应该怎么办的问题。

是继续的放任自由还是强化国家的权力就摆在人们面前。

通过具体的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经济单靠某种手段是不全面的,要想使经济按照正常和健康的道路发展就必须市场和行政两手抓,两个手段相互配合。

几种重要的经济政策: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即14、15世纪到工业革命)——————自由放任政策(自由主义时期)————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二战后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各国调整经济政策。

转型的原因:原有的经济政策(自由放任政策)和经济体制(单纯的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经济危机。

(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下一步转型将会从哪些方面进行)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其他原因:供需矛盾(供大于求)直接原因:股票暴跌(通过原因的分析,大家想想解决危机的办法有哪些?)特点:时间长(4年)、范围广(几乎所有工业国和所有经济部门)、破坏严重、影响深远。

影响:波及所有国家,影响所有经济部门,持续时间长,后果严重;各国转嫁危机(提高关税),以邻为壑,世界经济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措施——罗斯福新政背景:上述的影响既是改革的背景内容: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这条特别注意,要和现实的社会保证问题联系起来,注意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体系化制度化的特点)。

第2步 理专题 专题(十二) 转型时期的震荡与调整——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第2步 理专题 专题(十二) 转型时期的震荡与调整——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主 干 知 识 专 题 线 索
史 界 新 论
专 题 过 关 高 分 练
专题(十二) 转型时期的震荡与调整——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2.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四种经济政策 (1)重商主义:
盛行于17、18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 出,增加金银输入,实行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 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 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2)自由主义: 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政府应减少 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 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的要求。
危机,美国的胡佛和罗斯福总统都采取了反危机的措施,但是 切入点不一样,导致结果大相径庭。胡佛总统反危机措施的切 入点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C.挽救大公司大企业 B.改善社会福利待遇 D.提高关税,限制进口 ( )
解析:整顿财政金融、改善社会福利待遇、提高关税、限制 进口都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故A、B、D三项均错误。结合 所学可知胡佛认为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失业 劳动群众最终会得到好处,所以,危机期间,胡佛政府的反 危机措施都是以挽救大企业为目标,故C项正确。 答案:C
主 干 知 识 专 题 线 索
史 界 新 论
专 题 过 关 高 分 练
专题(十二) 转型时期的震荡与调整——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二、立足家国情怀考查关注民生和社会保障问题 4.下图是西方部分国家公共社会开支和GDP增长的情况图。此图 表明 ( )
A.西欧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好于美国 B.公共社会开支和经济增长率呈现负相关 C.这些国家的公共社会开支持续稳定 D.经济总量与公共社会开支呈现正相关 解析:根据GDP增长图(1980~2005年)可知各国都是起伏波动的, 无法得出西欧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好于美国的结论,故A项错误; 在1985年以前GDP增长时,公共社会开支也在增长是呈正相关, 故B项错误;在1980~2005年间四个国家公共社会在GDP所占的比 例基本稳定,故C项正确;2000~2005年各国GDP增长放缓,但是 公共社会开支并未体现下滑的趋势,故D项错误。 答案:C

高考历史试题人教版必修二2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附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人教版必修二2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附答案

映达补习学校艺术文历史第九十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答案写题号前面,便于整理且不易出错)1.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2.“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3.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D.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4.(2010•浙江杭州高中月考)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些“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A.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5.荷兰诗人冯德尔曾写道:“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

为了爱才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

”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在A.15世纪 B.16世纪C.17世纪 D.19世纪6.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B.殖民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传播资本主义文明C.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D.殖民地国家应重视交通业的发展7.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原创一轮复习必修2: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岳麓版)

原创一轮复习必修2: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岳麓版)

工业国有化
影响
积极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 保证军事斗争胜利;消极影响:超过 过渡的正确道路,工 限度,不利于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 农支持,经济恢复、 政权巩固。
列宁的逝世后,代之而起 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
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步形成了高 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 式”。它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文化科 学事业等决策权集中在党中央的最高层。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积极作用(经验):
①国家能够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 ②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③1940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
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存在四大问题: 1)片面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长期落后;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从农民身上拿走东西太多,生产积极性不高;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 是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1、所有制形式: 单一的公有制
2、管理体制: 3、调节手段: 4、管理手段: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高度集中、计划
特点?
1.1932年,“一五”
计划完成,苏联从农
业国转化成工业国。
2.“二五”计划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 内
农 业 工 业 商 容 业 分 配
新经济政策
影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
农 业 工 业
新经济政策
国外有武装干涉、国内有叛乱、 国内经济困难与出 政治经济形势严峻。 现政治危机

余粮征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有区别地对待大、 中、小工业 产品交换转为自由 商 取消商业贸易,由国家集中分 容 业配 贸易 分 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工资级别制,按 配 劳分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第29讲“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课件新人教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第29讲“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课件新人教版
第 29 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
“自由放任”的美国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__基__本__矛__盾__,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 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 (3)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活动、盲目生产、无序 竞争等。
[答题术语] 1.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 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 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2.罗斯福新政所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 间的矛盾。
3.罗斯福虽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触 及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某些局部利益,但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缓 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财产。 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一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二是其措 施基本上以立法形式出现。
——《新美国经济史:从殖民地时期到 1940 年》
探究:(2)结合史料三、四和所学知识,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经 济大危机,世界各国在危机初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结果如 何? [教你读史] 史料三中“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 解决”说明胡佛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 史料四中“建立了好大的公共工程”“建立了重组金融公司”“大 幅度提高 887 种商品的关税”等信息说明胡佛政府在一定程度 上对经济进行了干预。 [提示] 措施: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结果: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实现了从自由放任政策到 凯恩斯主义的转变;从二战结束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资本主 义国家经过对运行机制的调节,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长足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影响深远的新变化。

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

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

第13讲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时空定位概览必过核心知识一、苏(俄)联建设的探索[线索·明]1.苏俄建立: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的时代。

2.建设社会主义探索: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3.苏联模式: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苏联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示·解]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线索·明]1.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对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沉重打击。

2.罗斯福新政: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新模式。

[图示·解]必清核心问题[辨析·判正误]·历史现象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2.新经济政策本质上发展了资本主义。

(×)提示:新经济政策本质上是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

3.苏联1925年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优先发展轻工业,通过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提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4.1929年,分期付款的消费模式盛行展现的是美国市场的繁荣,这种繁荣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真实体现。

(×)提示:这一时期的繁荣是虚假的繁荣,并非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真实体现。

5.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被部分反对者称为“淡红色的社会主义”,这主要是因为罗斯福主张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克服经济危机。

(×)提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政府的干预来克服经济危机,从根本上来说,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2版:第29讲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步步高)

22版:第29讲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步步高)

[时空坐标][学习指导]明确考点整体感知1.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2.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3.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4.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5.新兴国家的发展。

1.抓住四条线索:一是二战后国际格局从两极到多极的演化;二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三是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四是经济全球化,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掌握二战后从两极对峙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主要史实:美苏冷战;多极力量的兴起;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发展趋势;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3.掌握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发展变化的基本史实:资本主义国家:国家的宏观调控、信息时代、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福利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一系列改革、南斯拉夫的改革、中国的改革。

第29讲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一、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1.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冷战的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3)冷战的表现与两极格局形成:美国发起,苏联反击。

①政治:美国“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苏联和波兰等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②经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苏联则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③军事:“北约”和“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④地缘政治:德国分裂。

(4)两极格局的特点①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

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②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图解历史冷战的表现二战后,美苏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进行了激烈的对抗。

2.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①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②表现: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2)多极力量的成长①表现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中国的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四、“新经济”出现——增长模式 1.背景:20世纪90年代开始,__经__济__全__球__化____和__信__息__技__术__革__命____的推动。 2.特点:以__知__识__经__济____为基础、以__信__息__技__术____为主导。 3.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多年的持续增长。
解题 障碍
对史料信息理解片面,在“史料实证”方面做不到论从史出。把“使 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并不是将权力下放到州政 府,美国联邦制原则下实行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分权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解析 A对: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从材料信息 看出,针对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美国政府呼吁“使权力和资源开始 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体现了美国政府逐步 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从而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错: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并非美国联邦政府的主要意图。C错:20世纪70年代初, 西方国家为了走出经济“滞胀”,普遍削减社会福利开支。D错:根据材料中美国 联邦政府政策的调整背景和内容,可知美国试图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并不意 味着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A.减少国家干预,减轻政府负担 B.放松经济管制,恢复自由放任 C.放弃社保责任,缩减福利规模 D.扩大政府职能,转移福利开支
解析 里根政府时期减少干预,使美国经济复苏,故A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 美国仍然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减轻社会保障责任”并不是“放弃 社保责任”,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缩小政府职能,故D项错误。
“撒切尔主义”有许多相同之处:二者都提倡自由放任,强调市场调节的作用,反
对国家干预;二者都实行有利于富人的减税政策,因此都曾被攻击为“劫贫济
富”;二者都大力增加军费开支,用加大政府消费来缓解危机。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黄金时期”出现的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 原因。 (2)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 求。 (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经济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经济恢复和世界贸易的发展。 (4)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进行的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 定的社会环境。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训练2 美国里根总统在1981年颁布行政命令,以“收益高于成本”原则审核 现行管制企业的规章,撤销和放宽了60多项管制条例。此后,联邦政府将原先负责 的食品券和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等40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 轻社会保障责任。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 A )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03 素养探究·考能提升
探究1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的再变化
[例] (2017·全国卷Ⅲ·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
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
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
2.预测2020年高考仍会重点关注19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现象与经济政策 调整、产业结构的变化、“知识经济”等。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计划和市场的关 系问题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经济建设中可以相互借鉴。建议在复习 备考中,重点关注不同制度的国家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之间的联系。
第1轮 ·历史
主义的新变化
5年考题 2017·全国卷Ⅲ·35
2016·全国卷Ⅲ·40
命题角度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 —减少国家干预
英国近代济贫制度——西方现代福 利制度的特点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1.从考查的知识上看,复习本讲应掌握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 展、福利制度、70年代经济“滞胀”现象与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的变化等;从 拓展补遗的角度看,应补充的知识有:“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二战后 资本主义经济“黄金时期”出现的原因。从考查学科素养看,如通过考查西方国家 福利制度,体现家国情怀的素养立意;通过考查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体现唯物史观的素养立意等。
A.发达国家联合应对全球化 B.国家干预经济形式有新发展 C.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大国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明显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解析 材料中“提高利率”“抛售美元”属于贸易保护政策,不利于经济全球 化,故A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知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调整贸易政策 以维护民族利益,说明国家干预经济形式不仅局限于国内经济的调整,故B项正 确;美国依然为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故C项错误;材料第二层日德英法四国联合 抛售美元,是暂时性的联合措施,并非经济趋于集团化,故D项错误。
4.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的“滞胀”现象,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出现再变 化,由实施国家经济干预政策变为国家有限干预,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 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训练1 (2019·广东模拟)1979年,美国为遏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后,世界各国 的美元大量流向美国,五年内美元综合汇率上升59%,贸易逆差创下历史纪录。 1985年,日、德、英、法四国为配合打压美元汇率的要求而抛售美元,很快日元和 德国马克对美元汇率上升超过100%。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 B )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三、第三产业兴起——经济结构 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 需求的多样化。 2.表现:___第__三__产__业___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3.作用 (1)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2)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3)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
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本题立足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来考查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 政策的再变化。从“时空观念”角度来看:首先突破点是材料内容的 核心 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此时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被迫采取减 素养 少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从“史料实证”角度来看:题干中“使权力 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表明政府要采取减少政 府干扰经济发展的做法,也就是要“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
纷寻找医治这一“新疾病”的药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1979
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担任英国首相,率先采纳了货币学派的主张。1981年,里根担
任美国总统后,则以供应学派为依据,确立了自己政府的经济政策。由于两人的经
济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国的经济危机,并有一套理论体系支撑,因此经济
学家们分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实际上,“里根经济学”和
答案 A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20世纪世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演变过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
工场。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
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02 时空观念·知识串讲
……………………………………………………………………………◎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政策 1.黄金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出现了经济发展的“___黄__金__时__期___”。 2.“滞胀”时期:20世纪____7_0_年__代____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 现象。 3.调整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逐渐发展出一种“__混__合__经___济___”。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思维导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
1.“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
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政府纷
模块二 经济成长历程
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 整与创新
第29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栏 目 导

01 考情透视·统领考向 02 时空观念·知识串讲 03 素养探究·考能提升
04 课堂演练·素养应用
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01 考情透视·统领考向
最新考纲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美国等国资本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 [思维导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