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笔记整理
2-2 创造性思维

⑵ 一只废汽车轮胎; ⑶ 半截钢锯条; ⑷ 一块有机玻璃; ⑸ 一叠彩色广告宣传画; (6) 一个废旧纯净水桶; ⑺ 一个自行车车轮的内胎。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节
联想思维
一、 概念 联想思维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将某一事物的 形象、特征等属性与其他相关事物联系起 来,探索它们之间共同的或类似的规律, 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
训练 2:请用圆形和半圆形组合成一些事 物的形象,越多越好。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3:弹簧秤是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的, 现没有其他的秤,你能测出弹簧秤本身的 质量吗?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节
灵感思维
一、 概念 灵感思维(又称顿悟思维),是指人们在长 期思考同一问题而不得其解,思绪处于高 度紧张状态时,突然受到外来信息的刺激 或诱导,而“恍然大悟”解决问题的超常 思维形式。
三、
灵感产生的条件和过程
灵感产生的条件和一般过程如下: (1)一般情况下,思考者头脑中都有一个 正在思考且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是大多数 灵感(顿悟)产生的前提条件; (2)灵感的产生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信 息积累。灵感的产生无法脱离知识素材的 积累,积累是量变,灵感的产生则是在此 量变的基础上质的飞跃;
联想在创造活动中具有开拓思维和启迪思维的引 导作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创始人、天文学家 黑尔说:“我们切莫忘记,最伟大的工程师不是 那些被培养成仅仅了解机器和会运用公式的人, 而是这样的人:在掌握机器和公式的同时,并未 停止开阔视野及发挥其最出色的想象力。一个缺 乏想象力的人,无论从事工程技术,还是美术、 文艺、自然科学,都不会做出创造性成绩来的”。 “如果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公司 广告语),爱因斯坦说过:“没有想象的灵魂, 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
谈创造性思维听课笔记小红书

谈创造性思维听课笔记小红书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脆弱性,不稳定性。
幼儿虽然能够在游戏中表现出可贵的创造思维的萌芽来,但幼儿的这种创造性思维是相当不稳定的,常常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如果幼儿活动的周围环境是轻松的,幼儿就容易不受压抑地自由表达,创造性思维可以自由地发挥和表现。
如果幼儿被迫要求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不能得到发展的,很容易扼杀他们对于外在世界的好奇心。
(2)流畅性强,灵活性不够。
如果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几个方面加以比较,可以发现幼儿创造思维的流畅性比灵活性要强。
例如要求幼儿说出尽可能多的水的用途,他们会说出洗头、洗手、洗脸、洗衣服……但是都属于洗涤这一类别。
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增长,大班幼儿可以说出饮用、洗涤、灭火、灌溉、发电等多种水的用途。
(3)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等研究表明,在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方面,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发散思维能力随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的趋势,并且在5岁左右存在转折期的;发展基本上无显著的性别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的不承认男孩在发散思维独特性。
男孩强于女孩。
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不同,掌握的知识经验有多少之分,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表现出较大的个别差异。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幼儿心理的一个突出特点。
他们总爱用好奇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一切,见到新奇的东西总想动一动、摸一摸。
幼儿还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这是他们旺盛求知欲的表现。
成人不能把他们的好问看成多嘴,或者怕弄坏了东西而不准他们乱摸物品。
如果被禁止的时间长了,幼儿的好奇心被扼杀了,对周围的一切就会变得漠不关心。
因此成人要耐心回答幼儿的提问,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的好奇心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和持久性。
所以,对于需要幼儿探索的对象,成人应加以引导,不断激发幼儿保持求知欲。
如:向幼儿提出一些难度适中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求答案。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笔记整理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笔记整理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突破常规思维方式,开创出新的思维方式,并将其融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通过创造性思维,人们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创造出新的价值和新的经验,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颠覆性思维”,即反传统、反常规和反直觉的思维方式。
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意外联想”能力:通过将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起来,创造出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逆向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将问题的表面看法颠倒过来,以寻找新的来源和解决方案。
3. “多角度思考”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
4. “正反思维”能力:从问题的正面和反面来分析问题,找到更加全面、合理的解决方案。
5. “拓展思维”能力:通过拓展思维领域、扩展思维空间,创造出更多的创新点和解决方案。
以上能力都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工具来培养和提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工具:1. “脑暴”方法:在团队中,通过让每个成员自由发散思维,不加限制地提出问题的所有可能解决方案。
2. “六帽子”方法:通过分别穿戴不同颜色的帽子来描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个方法强调转化角色、降低冲突和促进合作。
3. “思维导图”工具:通过图像化和结构化的方法来表达和组织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这个方法侧重于分类、关联和展开思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清思路。
5. “佛兰克法则”方法:通过检验问题是否能回答“为什么”来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根本原因,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以上这些方法和工具只是创造性思维的一部分,人们还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思考、探索和实践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培养中,切不应急功近利,要坚持本着“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的原则,坚持长期的系统思维培训和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水平。
如何开发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

如何开发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个体在面对新问题、新情境时,能够产生新奇、有价值想法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智力与能力发展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是一种从多个角度、多种可能性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能够想到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2.聚合思维:聚合思维是将不同的信息、想法或观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整体。
例如,将两个或多个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3.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对现有观点、理论或方法进行质疑和评估的能力。
通过批判性思维,可以发现问题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4.冒险精神:冒险精神是指在面对未知或困难时,敢于尝试和冒险的能力。
冒险精神有助于个体突破思维定势,发现新的可能性。
5.想象力:想象力是指个体在头脑中构思和创造新形象的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有助于个体在创造性思维中产生新颖的想法。
6.好奇心:好奇心是个体对新事物、新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的能力。
好奇心驱使个体去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
7.知识储备:知识储备是个体在长期学习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助于个体在解决问题时进行联想和迁移,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在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培养好奇心:鼓励个体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善于提问,勇于探索。
2.丰富知识储备:通过阅读、学习、交流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3.激发想象力:通过绘画、写作、表演等形式,培养和激发个体的想象力。
4.训练发散思维:通过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等方法,训练个体的发散思维能力。
5.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对事物进行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
6.冒险尝试:勇于面对未知和挑战,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7.实践锻炼:将创造性思维付诸实践,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现代写作教程笔记整理(一)

写作课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写作的含义:
1.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
(形式上)
2.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与抒发,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本质上)
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写作,标志着现代写作的真正开始。
现代写作的空间意识:心灵领域的空间(内在的主观的)、世界领域
的空间(外在的客观的)
现代写作具有工具化特征,有新的思维与思维方法。
现代写作的作用: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实现现代管理的必要
手段;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
现代写作的特性:
1.个体的创造性(最本质的):主体对客体的“见人之未见”;为感知、运思、行文中的主题心理元素的差异和心理图示的独特。
2.实践的操作性(指社会实践):具体体现在“写”与劳动的性质上。
3.动态的综合性(作者生活、思想、知识、语言、技巧):生活
是写作的源泉;思想是写作的支撑点;知识是使写作厚重、凝练的保证;语言是写作的媒介;技巧是作者生活、写作中惊艳和艺术修养综合表现,是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的别出心裁的创造性运用。
写作的多学科综合应用
写作的过程(立体复合的动态过程):
物感
思文
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
在写作活动中,主体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写作主体的素质
素质:一个人通过综合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素养
写作素质:作者在围绕文章写作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TRIZ笔记

1.TRIZE理论结构框架(相关文档)1.1九大理论体系TRIZ理论包含着许多系统、科学而又富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发明问题的分析方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一)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
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可以与自然科学中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齐肩,被称为“三大进化论”。
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2、提高理想度法则;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8、减少人工进入的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的这八大进化法则可以应用于产生市场需求、定性技术预测、产生新技术、专利布局和选择企业战略制定的时机等。
它可以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
(二)最终理想解(IFR)。
TRIZ理论在解决问题之初,首先抛开各种客观限制条件,通过理想化来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ideal final result,IFR),以明确理想解所在的方向和位置,保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沿着此目标前进并获得最终理想解,从而避免了传统创新涉及方法中缺乏目标的弊端,提升了创新设计的效率。
如果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比作通向胜利的桥梁,那么最终理想解(IFR)就是这座桥梁的桥墩。
最终理想解(IFR)有四个特点:1、保持了原系统的优点;2、消除了原系统的不足;3、没有使系统变得更复杂;4、没有引入新的缺陷等。
(三)40个发明原理。
阿奇舒勒对大量的专利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提炼出了TRIZ中最重要的、具有普遍用途的这40个发明原理,分别是:1、分割;2、抽取;3、局部质量;4、非对称;5、合并;6、普遍性;7、嵌套;8、配重;9、预先反作用;10、预先作用;11、预先应急措施;12、等势原则;13、逆向思维;14、曲面化;15、动态化;16、不足或超额行动;17、一维变多维;18、机械振动;19、周期性动作;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21、紧急行动;22、变害为利;23、反馈;24、中介物;25、自服务;26、复制;27、一次性用品;28、机械系统的替代;29、气体与液压结构;30、柔性外壳和薄膜;31、多孔材料;32、改变颜色;33、同质性;34、抛弃与再生;35、物理/化学状态变化;36、相变;37、热膨胀;38、加速氧化;39、惰性环境;40、复合材料等。
九上语文人教版19课笔记

九上语文人教版19课《谈创造性思维》笔记一、重点字词注音:1. 门楣méi2. 轩敞3. 汲取jí4. 栩栩xǔ5. 涉猎shè6. 聪慧7. 垂手可得chéng8. 根深蒂固dì9. 孜孜不倦zī zī10. 不言而喻yù11. 轻而易举qīng yì jǔ二、重点词语解释1.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2. 孜孜不倦:勤勉的样子。
3. 汲取:吸收;摄取。
4. 垂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
5.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6.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不费力。
7.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8.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9. 涉猎:涉及;猎取。
这里指略略读一下。
10. 聪慧:聪明而有智慧。
11. 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12. 平易近人: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
也指文字浅显,容易理解。
13.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到底。
三、整体把握1. 结构分析:文章共四段,第一段(开头至“是成为人们仅有的才能”)提出论点: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二段(从“一个不受人尊重的人”至“这也就是我想说的创造性思维”)从反面论证不能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原因。
第三段(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至“其中有着乐趣而需要不懈追求”)从正面论证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第四段(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任何人都可以养成创造力。
2. 中心思想:本文论述了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并指出运用创造性思维需要有关的知识、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和不懈实践等条件。
文章结尾总结了全文,点明了中心论点。
四、问题研究1. 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本文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方法。
作者通过比较具有创造性的人和缺乏创造性的人在认识和行为上的区别,阐述了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运用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读书笔记

对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目前多局限于现象学的描述和心理学的求证的范畴,并提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假说,这些假说有的侧重于从直接感知的经验常识范围对创造性思维发生过程作现象学描述;有些假说则侧重于从意识的深层结构,即从潜意识的角度揭示创造性思维的发生的心理机制。
随着神经生理学和脑科学的发展,对创造性思维的生理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新进展。
创造性思维理论的研究:一、阶段说——二(认知理论中的“生成—探索”模型)、四、五、七二阶段说:Finke等人(1992)提出了创造性认知过程的二阶段模型,即“生成—探索”模型,用以描述创造的心理过程。
“生成—探索”模型由生成阶段(generative phase)和探索阶段(exploratory phase)两个不同的加工阶段组成。
在生成阶段,人们要构建一种叫做前发明结构(preinventive structures)的心理表征。
这种表征具有许多促进创造性发现的特征,因此是创造性产品的雏形。
在探索阶段,人们要寻找有意义的方式来解释前发明结构,从而获得创造性的发现。
Finke提出了创造力的生成探索模型,这个模型主要归纳了创造性活动中的认知过程。
该模型提出,创造性活动就是对心理表征的提炼和重建的过程。
它认为创造性活动的认知过程主要有两个:产生过程和探索过程。
产生过程是以不完全的形式建构最初的心理表征;而探索过程则是针对任务的创造性要求,对再初级过程中形成的表征进行提炼加工和反复修改。
该模型提醒人们注意的是,在生成阶段,人们要构建一种叫前发明结构的心理表征。
这种表征并不是最终完整的产品或方案,而常常只是一个思想的种子。
但是它们有希望产生创造性的结果。
生成过程包括记忆中提取已有的结构、对这些结构进行简单联合或合并、新结构在头脑中的综合、在头脑将已有的结构转变成新形式、把一个领域的信息类推转变到另一个领域、类比还原等,从而使已有的结构从概念上被还原为更基本的要素。
在探索阶段,人们要寻找有意义的方式来解释前发明结构,从而获得创造性的发现。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课《谈创造性思维》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课《谈创造性思维》课堂笔记《谈创造性思维》是一篇中学语文教材里的阅读文章,它讲述了创造性思维对人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很容易理解。
下面让我为大家总结一下本课的重点内容。
一、认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产生新观点、新想法、新方案的思维能力。
它是人们在解决问题、发掘机会、实现目标时必备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它不受刻板思维模式的束缚,敢于发散思考问题,不断引导思维活动向更广阔、更开放的方向进行。
二、创造性思维的优势拥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在各个领域都可以得到更好的表现。
在生活中,创造力帮助我们解决难题、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力让我们轻松做到难题;在创业过程中,创造力让我们有更多的可能性去寻找机会、成功。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要想拥有创造性思维,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它。
以下是一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1. 独立思考:学习时要注意独立思考,“刨根问底”,自己思考问题,自己找答案。
2. 多角度思考:在分析问题时,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而是应该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3. 细节观察:观察周围的细节,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 多样化思维:学习时要尝试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使思考更加灵活。
5. 多读书:阅读能够拓宽思路,培养好的思维方式。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培养,可以大大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总结创造性思维是从事任何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
它可以让我们在生活、学业、创业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得更出色。
要想培养好创造性思维,就要注重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细节观察,多样化思维和多读书。
希望大家能够多思考,多创造,早日成为创造性思维的高手!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也能够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提高问题意识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学会提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积极地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让自己的思考更加深入和全面。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总结共45页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总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笔记与重点总结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笔记与重点总结第一篇: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笔记与重点总结第一章思维与创新思维思维: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的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
思维定义的三方面:①思维是人脑的技能②思维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③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应作为具有能动性的思维:思维是人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内在心理活动;思维是促成人的行动的决定因素;思维的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的本质特征:间接性、概括性和内隐性思维的功能特征: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功能特征之间的关系:思维的逻辑性是基础功能,批判性是触发功能,创新性是超越功能。
思维的逻辑性支持思维过程测进行。
思维的批评性促成思维的发散和跳出常规。
思维的创造性使我们超出常规、实现超越。
思维的分类:①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②收敛性思维和发展性思维③常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④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思维的历史发展线索:经历了古代思维、中世纪思维、近代思维和现代思维四个历史时期。
从一般性思维到创新思维: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引发了对创造的认知基础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成果首先应用于美国工商界⎽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创新技巧、创新能力测量,推动了美国创造性思维教育中国思维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思维,并力图建立一门跨学科的思维科学⎽20世纪90年代,创造性思维首先受到工商界的重视,同时,为了适应对国民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形势,创新思维的研究和教育也受到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
创新:创新是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创新的表现方式:①新产品和新服务②老产品的新用途③新的研究方法④新观念和新理论⑤纯粹的思想结晶创新定义的四个方面:①创新是一种超越②创新是一种独创力③创新是一种扩张力④创新是一种智慧力创新的特征:智能性、社会性、团队性创新智能特征的2个方面:①创新是人类智能活动的产物②创新的智能性扩展了我们对创新的认知范围,让我们领悟到还可能有更为广阔的创新天地创新社会性的三个方面:①创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需求推动着创新②创新产生于人类交往活动③创新具有竞争性创新的种类:(1)按领域分类:①科技创新②社会创新③人文创新(2)按主体分类:①个体创新②团队创新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性智慧,它表现为思维的跳跃,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总结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总结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产生新颖、独特和有创意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它是人类的独特特征之一,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人们提出了许多创造性思维方法和技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总结。
首先,培养观察力和感知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观察和感知是获取信息和创造灵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观察和感知,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和挑战,寻找机会和解决方案。
因此,我们应该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灵敏的感知力,关注细节和感受环境,以捕捉到那些别人忽略的细节和变化。
其次,跨界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
跨界思维是指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结合和整合,从而产生新的观点和创新的思路。
跨界思维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不同领域的知识,与各种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合作,参加跨领域的讨论和活动来实现。
通过跨界思维,我们可以将不同领域的思维模式和方法相互借鉴,创造出更加创新和有创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
此外,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逆向思维是指从相反的方向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逆向思维,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来审视问题,在对立面中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逆向思维可以通过反向思考、反问和批判性思维来实现。
最后,培养自信和鼓励创新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自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它可以让我们敢想敢做,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勇于尝试和创新。
同时,鼓励创新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激发个人的创造潜力和激情,帮助个人克服困难和挑战,不断自我超越。
总之,创造性思维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机遇,解决问题和取得成功。
通过培养观察力和感知力、跨界思维、联想和隐喻思维、逆向思维以及自信和鼓励创新这些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拓展思维的边界,创造出更多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做出更大贡献。
论创造性思维

论创造性思维一、创造及其特点创造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
没有创造发明,就不会有劳动工具,人类也就不会走出原始的洞穴,而成为地球的主宰。
因此,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发明的历史。
什么是创造?简单地说,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和观念。
创造的形态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物质形态的主要是指产品的创造,而社会制度、社会关系、思想观念的创新则是非物质形态的创造。
创造有四大特点。
创造的主体性,即创造的主体是人,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创造的可控性,即任何一种创造都是主体有目的地控制、调节客体的一种活动,是主体为实现自身的目标作用于自身客体、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而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变换的过程。
创造的新颖性,即任何一种创造活动产生的成果都是前所未有的。
创造的价值性,即任何一种创造活动都有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能促进社会进步。
二、创造性思维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把信息、知识加工处理变成思想行动,实现创造新成果的意识活动。
要明确以下三点:以完成创造性活动为结果;应把整个创造过程作为背景,而不应只重视产生的结果;因而,创造性思维是高级综合性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高质量,一方面表现在解决问题的难度,是新问题的解决,或是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
另一方面表现它的特征:非常规性、主动性、流畅性、灵活性、综合性。
创造性思维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也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它既包括强烈的创造激情、求知欲、好奇心等心理品质,也包括具有远大理想、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契而不舍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两者必须同时具备,才能达到真正的创造性思维。
三、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由于创造性思维的复杂性,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过程与活动阶段,很难作出精确的分析与研究。
人们大致把创造性思维过程分为四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
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收集和整理资料,储存必要的知识、技术、设备及其它有关条件等。
爱迪生为发明电灯,所收集的有关资料据说竟写了200本笔记,总计达40000页之多。
创新思维:写作笔记的技巧与方法

创新思维:写作笔记的技巧与方法引言写作是表达思想和观点的重要工具,而写作笔记则是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记录和整理信息的有效方式。
然而,要写一篇优秀的笔记不仅需要积累到足够的知识和经验,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种创新思维的技巧和方法,帮助你提升写作笔记的质量和效果。
1. 多角度思考要写出有深度和广度的笔记,我们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所学内容。
当我们看待同一个问题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时间角度、空间角度、经济角度、社会角度等等。
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细节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2. 运用比喻和隐喻比喻和隐喻是创新思维的有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形象地展示和描述事物。
当我们遇到抽象的概念或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尝试使用比喻和隐喻来将其与我们熟悉的事物相联系。
比如,将大脑比喻为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其功能和作用。
通过运用比喻和隐喻,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其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3. 追求突破性思维突破性思维是创新思维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鼓励我们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寻找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尝试用与众不同或反常识的方式来思考,以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如果大家普遍认为A是正确答案,我们可以尝试想一想是否有可能是B或C。
突破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隐藏的机会和解决问题的新路径。
4. 利用联想和脑暴思维联想和脑暴思维是创新思维中的两种常见方法。
利用联想思维,我们可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念相互关联起来,产生新的见解和创意。
例如,当我们在写作笔记时,可以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经验、兴趣或其他领域的知识进行联想,来寻找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而脑暴思维则是一种放松和开放的思维方式,通过大量地产生创意和想法,来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5. 提问和质疑的重要性在写作笔记时,提问和质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笔记整理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笔记整理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笔记整理目录第一章导论1.1困惑与思考1.2创造1.3创造学1.4创造力及其构成第二章创造性思维及思维定势2.1 创造性思维概念2.2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2.3 思维定势的类型2.4突破思维定势第三章方向性思维3.1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3.2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第四章形象思维4.1 形象思维及特点4.2 想象思维4.3 联想思维4.4 直觉思维4.5 灵感思维第五章头脑风暴法5.1 头脑风暴法基本原则及规则5.2 头脑风暴法实施程序第六章设问法6.1奥斯本检核表法6.3 和田十二法6.2和田十二法第七章列举法7.1 列举法概述7.2 属性列举法7.3 希望点列举法7.4 缺点列举法7.5 成对列举法7.6 综合列举法第八章思维导图8.1 思维导图概述8.2 思维导图绘制第九章组合分解法9.1 组合法概述9.2 常见的组合方法9.3 形态分析法9.4 信息交合法和主体附加法9.5 分解法第十章六顶思考帽法10.1 水平思考法10.2 六顶思考帽的特征第十一章类比法11.1 类比法概述11.2 类比法的原理11.3 类比法的类型11.4 综摄法11.5 引申方法第十二章 TRIZ法12.1 TRIZ的由来12.2 TRIZ理论的体系结构12.3 TRIZ理论专利等级划分12.4 技术系统进化S曲线12.5 物理矛盾及其解决原理12.6 技术矛盾及其解决原理第一章导论1.1困惑与思考东亚人平均智商最高,但智商高不等于创造力高。
美国教育哲学:鼓励广泛的兴趣,灵活多变,善于质疑,东跑西跳,注重培养自信心;中国教育哲学:注重狭隘的专业,扎实的操练,被动接受,按部就班,常常缺乏自信心。
中国学生知识丰富,善于考试,但却不善于想象、发挥、批判和创造。
高知识不等于高创造力。
李约瑟悖论:中国有四大发明,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未起源于中国?因为我们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形成理论,不能指导我们实践。
大一思想品德知识点笔记

大一思想品德知识点笔记思想品德是大学期间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它涵盖了伦理道德、法律法规、思维品质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大一思想品德的知识点笔记,希望对大学新生们有所帮助。
一、伦理道德1. 伦理道德的定义与重要性- 伦理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包括道德价值观、道德规范和道德评价等。
- 伦理道德的培养对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2. 道德规范- 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尊重他人的意愿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等。
- 诚实守信:保持诚实守信的品行,做到言行一致。
- 勤奋努力:培养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追求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公正公平:对待他人时要公正公平,不偏袒,不歧视。
3. 道德评价- 从结果伦理和过程伦理两个角度对行为进行评价。
- 行为的后果是否符合伦理规范,以及行为的过程是否符合伦理要求等。
二、法律法规1. 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统治行为规则,是社会行为的准则和保障。
- 法律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调整社会关系。
2. 法律的分类- 宪法法律: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国民权利义务的法律。
- 行政法律:规定和管理行政机关组织和职权的法律。
- 民事法律:调整人们在民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
- 刑事法律:规范和制裁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行为的法律。
3. 法律意识的培养- 增强法律知识:学习法律基本原理和法律法规。
- 强化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增强法律敬畏感。
- 提高法律能力:增强法律遵从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
三、思维品质1.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时,具备分析、评价、推理和创新的能力。
- 培养批判性思维需要进行多角度思考、质疑现有观点、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等。
2.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独立地思考、提出新观点和创造出新的想法和方法的能力。
- 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多思考、勇于尝试、鼓励想象和思维的自由运动等。
3. 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的结合-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并不矛盾,相反,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经典常谈思维笔记

经典常谈思维笔记一、思维的重要性1.1 学会思考•培养思考的习惯是人类进步的基石之一•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创造新的想法1.2 开放思维 vs. 封闭思维•开放思维能够接受新的观点和想法,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封闭思维会限制个人视野,阻碍创新与进步1.3 逻辑思维 vs. 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注重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创造性思维注重发散思维,寻找问题的多元解答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2.1 勇于质疑•质疑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不轻易接受表面的观点,要善于追问为什么2.2 多角度思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和经验,通过多角度思考可以得到更全面的信息•多角度思考有助于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全面性2.3 灵活转换思维方式•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例如归纳、演绎、类比等•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和找出解决方案2.4 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思维活跃的源泉,能够驱动我们主动学习和思考•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求知可以不断拓宽个人的知识边界三、思维模式与效果3.1 顺序思维•顺序思维适用于需要按照步骤进行的任务和决策•通过清晰的逻辑和有序的安排,顺序思维能够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和准确性3.2 随机思维•随机思维促使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不受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随机思维可以激发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带来非常规的解决方案3.3 归纳思维•归纳思维通过总结归纳的方式寻找问题的共性和规律•归纳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提炼经验,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3.4 演绎思维•演绎思维通过推理和引出结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演绎思维适用于给定前提条件的情况,能够得出准确的结论四、发展思维能力的方法4.1 阅读扩展思维边界•阅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拓宽自身的思考范围•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察问题的角度4.2 练习解决问题•通过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练习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冷静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4.3 参与讨论与交流•参与讨论和交流可以借鉴他人的思考方式和观点,刺激自己的思维活力•通过与他人进行思维碰撞,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4.4 反思与总结经验•反思和总结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思维中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思维效果五、结语思维是人类最重要和强大的武器之一,它决定了我们的认知和行动方式。
【笔记】课堂笔记整理技巧,高效复习备考

【笔记】课堂笔记整理技巧,高效复习备考引言每个学生都知道,好的课堂笔记是成功学业的关键。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整理和复习笔记仍然是一个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一些高效的课堂笔记整理技巧,以帮助你更好地复习备考。
为什么需要整理课堂笔记?课堂笔记是我们学习的宝贵资料和工具。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巩固知识,并提供一个备考的重要资源。
整理课堂笔记的目的是将散乱的信息整合到一个有条理的框架中,使知识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如何整理课堂笔记?1. 提前准备在上课之前,花一些时间研究关于该课程的背景知识。
阅读课本或相关的资料,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这样在上课时就能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录重点内容。
2. 耳目聚焦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并聆听教师的讲解。
注意重点内容、关键概念和例子。
尽量避免分心,专注于老师和演讲内容,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采用主题笔记法主题笔记法是整理课堂笔记的常用方法。
它将主题分为不同的主要类别,然后将相关的信息和细节写在这些类别下。
这种方法使笔记更清晰和易于回顾。
3.1 主题类别将主题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整理和分类相关的信息。
3.1.1 主要概念将课程中的主要概念作为一个类别。
例如,在历史课中,可以将不同的时代或历史事件作为不同的主要概念类别。
3.1.2 关键术语将课程中的关键术语作为一个类别。
例如,在数学课中,可以将不同的公式或定义作为不同的关键术语类别。
3.2 写下关键信息和细节在每个类别下写下与主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和细节。
确保记录清楚、简洁和准确。
可以使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来标记不同的信息类型,以帮助记忆和复习。
4. 使用图表和图像有些概念和信息更适合以图表或图像的形式来呈现。
例如,流程图、树形图或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复杂的关系和概念。
在笔记中使用图表和图像可以使信息更易于理解和回顾。
5. 复习和整合在整理完课堂笔记后,定期复习和回顾它们,以巩固知识。
将不同课程或主题的笔记整合在一起,以便更容易跨学科进行复习备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笔记整理目录第一章导论1.1困惑与思考1.2创造1.3创造学1.4创造力及其构成第二章创造性思维及思维定势2.1 创造性思维概念2.2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2.3 思维定势的类型2.4突破思维定势第三章方向性思维3.1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3.2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第四章形象思维4.1 形象思维及特点4.2 想象思维4.3 联想思维4.4 直觉思维4.5 灵感思维第五章头脑风暴法5.1 头脑风暴法基本原则及规则5.2 头脑风暴法实施程序第六章设问法6.1奥斯本检核表法6.3 和田十二法6.2和田十二法第七章列举法7.1 列举法概述7.2 属性列举法7.3 希望点列举法7.4 缺点列举法7.5 成对列举法7.6 综合列举法第八章思维导图8.1 思维导图概述8.2 思维导图绘制第九章组合分解法9.1 组合法概述9.2 常见的组合方法9.3 形态分析法9.4 信息交合法和主体附加法9.5 分解法第十章六顶思考帽法10.1 水平思考法10.2 六顶思考帽的特征第十一章类比法11.1 类比法概述11.2 类比法的原理11.3 类比法的类型11.4 综摄法11.5 引申方法第十二章 TRIZ法12.1 TRIZ的由来12.2 TRIZ理论的体系结构12.3 TRIZ理论专利等级划分12.4 技术系统进化S曲线12.5 物理矛盾及其解决原理12.6 技术矛盾及其解决原理第一章导论1.1困惑与思考东亚人平均智商最高,但智商高不等于创造力高。
美国教育哲学:鼓励广泛的兴趣,灵活多变,善于质疑,东跑西跳,注重培养自信心;中国教育哲学:注重狭隘的专业,扎实的操练,被动接受,按部就班,常常缺乏自信心。
中国学生知识丰富,善于考试,但却不善于想象、发挥、批判和创造。
高知识不等于高创造力。
李约瑟悖论:中国有四大发明,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未起源于中国?因为我们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形成理论,不能指导我们实践。
发明的目的不是为了探求未知世界,也不是为了人类谋求福祉,而是政治的需要。
什么是高创造呢?知识,技术。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缺乏创新型人才是问题所在!所以大学的责任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就是俱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俱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
1.2创造(1)创造与发现。
发现科学事实,发现科学规律。
(2)创造与发明。
新产品的研制,新方法的发明。
(3)创造与创新。
更新,改造新的东西,改变。
先创造,滞后期,后创新。
(4)创造与创意。
新奇,简单,实用,与众不同,能使人眼前一亮,会令人久久难忘。
创意产生思路,创造产生作品,创新产生效益。
1.3创造学赫曼全脑模型:A左上逻辑性B左下纪律型C右上空想型D右下表现性创造学的涵义:指研究人类的创造能力,创造发明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创造学的特点:一般性,不能取代其他科学。
创造学的研究目的:尽快开发每一个普通人的创造力,提高其创造性。
创造学的基本原理:(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即人人都有创造力,因此都具有开发的创造潜能。
(2)人们的创造力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
1.4创造力及其构成1、创造力的含义: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2、创造力的构成:知识→一般知识、专门知识,智力因素→一般智能、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特殊才能,非智力因素→创造意识因素、创造精神因素。
格林提出创造力由10要素构成:知识、自学能力、好奇心、观察力、记忆力、客观性、怀疑态度、专心致志、恒心、毅力等。
庄寿强创造力公式:创造力=K*创造性*知识量^2老师认为公式中创造性分为创造人格、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方法。
从以上四点提高创造力。
创造性人格——非智力因素。
创造性人格特征: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强烈的好奇心,自信,兴趣浓厚,坚忍不拔的毅力。
创造力测评的方法:普林斯顿法,一种有创造力的思维方式的标准。
第二章创造性思维及思维定势2.1 创造性思维概念创造性思维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事物中寻找新关系,新答案,创造新成果的高级的、综合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知识和经验,结果是创新,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综合的思维活动。
2.2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创新思维的特征 1、对传统的突破性。
·突破原有思维框架。
举例:连线、缝纫机、火箭。
·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
·突破性也体现在超越人类既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上。
2、思路上的新颖性。
创新思维是以求异、新颖、独特为目标的。
3、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这是指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超出逻辑思维,出人意料违反常规的情形下出现.具有跳跃性,省略了逻辑推理的中间环节。
[案例]肥皂鱼雷→创新思维的过程,往往是既包含逻辑思维,又包含非逻辑思维,是两者相结合的过程。
4、视角上的灵活性。
随条件变化,摆脱思维定势,变换视角看待同一问题。
是非对错取决于视角。
5、内容上的综合性。
创新活动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的,必须综合利用他人的思维成果。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酝酿到明朗阶段会有思维中断,需要借助创造性思维(突变思维),联想、想象、灵感、直觉思维就是方向或次序,沿着一定方向,按照一定次序的思考遇到类似问题容易沿着上次的思考方向,叫思维惯性久而久之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称为思维定势2.3 思维定势的类型1、习惯性思维定式。
习惯成自然。
有积极的一面,但有大量事例表明,思维定势确实对问题解决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2、书本式思维定势。
“知识就是力量”。
温伯格:既要学习书本知识,接受书本知识的理论指导,又要防止书本知识可能包含的缺陷、错误或落后于现实的局限性。
3、经验式思维定势。
怎样突破?初生牛犊不怕虎。
4、局限性思维。
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5、从众型思维定势。
6.循规蹈矩式思维定式:按部就班,不想开动脑筋,形同动物般做事(敢于质疑、挑战、反叛)7.偏执型思维定式:不知变通,不死不休(退一步看看,会发现不同的感觉)8.直线型思维定式:线性思考问题,直来直往的思考(扩散思考)9.权威型思维定式:迷信权威,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可参考学习了解,但不可迷信)10.太极思维定式:模棱两可,缺乏主见、魄力、决断力(感觉?直觉?)2.4突破思维定势转换视角:1改变万事顺着想的思路;a,变顺为倒;b,从对立面出发;c,换位思考;2转换问题获得新视角;a,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b,把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c,变不可能为可能;3变直接为间接;a,先退后进;b,迂回前进;c,先做铺垫,创造条件;第三章方向性思维3.1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方向性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逆向思维,正向思维;横向思维,纵向思维发散思维特点:1流畅性(追求尽可能多的答案,量)2变通性(追求尽可能多的种类,质)3独特性(追求与众不同,本质)流畅性是前提,变通性是有新独特设想的关键,独特性是最终目标收敛思维(集中思维):以思考对象为中心,运用经验和知识,将信息重组,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将思维集中指向这个中心点。
特点:1.唯一性2.逻辑性3.比较性3.2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1、正向思维:沿袭常规去分析问题,按照事物发展进程进行思考水底山案例、贷款与谚语案例、愚公移山。
2、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相对,与其完全背道而驰的思考方式司马光砸缸案例、非诚勿扰2案例、动物围观人创意、发电机、洗衣机与反复印机的设计、合照创意、摆瓶子、无烟煎鱼。
3.3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1、横向思维:突破结构范围,从其他领域得到启示柯达卖胶卷案例、雾霾治理、挖井培养方式:a.横向移入(叩诊法)b.横向移出(外科手术消毒法、仿生技术)c.横向转换:不直接解决问题,转复杂问题为其他简单问题(移动三角形案例)2、纵向思维:按照顺序、可预测的、程式化的方向进行思维,由低到高、浅入深、始到终,清晰明了,合乎逻辑。
第四章形象思维4.1 形象思维及特点形象思维:想象思维联想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形象思维概念:以具体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无师自通的本能思维,受教育后向抽象思维过度,据研究9岁为分界点)。
形象思维非低层次思维,抽象思维进化到极致,形象思维再次焕发新生(尤其在高尖端科技领域)创造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
案例:物理研究、炼钢、中医、火车轮检测4.2 想象思维想象思维分类: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其中有意想象又分为再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科学幻想。
1、无意想象:不受主体支配,无目的,如梦想、走神等。
2、再造性想象:根据语言文字描述和图样,在大脑中再造形象。
如鸟与银子。
3、创造性想象: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
如太阳能风力发电桥、人物想象的创作、胰岛素的发现4、幻想:对未来的憧憬,由个人愿望和社会需要引起,如凡尔纳的幻想。
4.3 联想思维1、联想的涵义。
所谓联想思维,就是好根据当前感知到的事物、概念或现象,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概念或想象的思维活动。
2、联想思维的分类。
(1)相关联想是由给定事物联想到经常与之同时出现或在某个方面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的思维活动。
[六度分隔] (2)相似联想是从给定事物想到与之相似的事物(形状、功能、性质等)的思维活动。
(3)类比联想[响尾蛇导弹](4)对称联想是由给定事物联想到在空间、时间、形状、特性等方面与之对称的事物的思维活动。
(5)因果联想是指由事物的某种原因而联想到它的结果,或指由一个事物的因果关系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联想。
联想能力的训练。
(1)从给定信息出发,尽可能多的用到各种类型,形成多种多样的综合联想链。
(2)给定两个没有关联信息,寻找各种各样的联想链将它们连接起来。
(3)寻找任意两个事物的联系,可以省去联想链,但要建立两个事物间有价值的联系,并由此形成创新设想或创意。
这一阶段联想的难度较大,但是最有价值的联想,应当多进行训练。
[怎么做]①抽照片进行强制联想②抽单词进行强制联系4.4 直觉思维直觉思维的特征:1直接性 2快速性 3跳跃性 4理智性4.5 灵感思维灵感思维,长期冥思苦想后突然产生新设想,顿悟,神秘感不可确知,通过思考可以训练;笛卡尔发明解析几何灵感思维的特征:1积累性,存在基础;2偶然性,不可预知;3易逝性,短暂一念之间;4兴奋性;5突破性,常规思维得到升华。
方便面之父,饥饿催发灵感;巴伦在浴缸中发明ATM;耙子与剃须刀架第五章头脑风暴法创新方法的八大类:智力激励型,设问型,例举型,分组型,类比型,思维导图,六顶思考帽,TRIZ法。
5.1 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及规则风暴的两个基本原则:1延迟判断 2数量产生质量四条基本规则:1不做任何有关缺点的评价2欢迎各种离奇的想法3追求设想的数量4鼓励巧妙的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5.2 头脑风暴法实施程序头脑风暴运作5步骤:1.确定课题(单一的问题,不适合复杂的问题,复杂的分解来解决)2.会前准备,(主持人,参与人,课题任务告知大家)3.热身(靠主持人)4.小型会议(6-8人,30min-1h)5.加工处理(记录归纳总结)第六章设问法6.1奥斯本检核表法奥斯本检核表:1有无其他用途2能否借用3能否改变4能否扩大5能否简化6能否替代7能否变换8能否颠倒6.2和田十二法和田十二法是我国著名学者许立言、张福奎在奥斯本稽核问题表的基础上,借用其基本原理,加以创作而提出来的一种思维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