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2015秋)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第四章_图形的相似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等比性质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等比性质
DE EF FD 4
且 △ABC 的周长为 18 cm,求 △DEF 的周长.
解:∵ AB BC CA 3, ∴ AB BC CA AB 3 .
DE EF FD 4
DE EF FD DE 4
∴4(AB + BC + CA) = 3(DE + EF + FD).
即 DE + EF + FD = 4 (AB + BC + CA) .
C.16
D.1
解析: a c e 4,
bd f 3
a+c+ b+d +
e f
4, 3
∵ b + d + f = 9, ∴ a + c + e = 4 9 12 .
3
典例精析
例3(梧州·期末)已知 a b c ,则 a b 的值为 1 .
235
c
解:设 a b c k ,
235
则 a = 2k,b = 3k,c = 5k .
n
那么 a c ... m a . b d ... n b
课堂练习
1.(1)已知
a b
4 3
,那么
ab b
=
7 3
,a
b
b
=
1 3
.
(2)如果
a b
c d
e f
5 ,那么
7
ace bd f
5 7
.
(3)如果
a b
c d
e f
2 5
ace
,那么 b d f
2 5
.
2.已知四个数 a,b,c,d 成比例. (1)若 a = -3,b = 9,c = 2,求 d; 解: 9 d ,d 6.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相似》教案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相似》教案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第一课时 成比例线段学习目的:1、知道线段的比的概念。

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2、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

3、掌握成比例线段的判定方法。

重点:线段的比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一)阅读课本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一般地,如果选用 量得两条线段AB ,CD 的长度分别为m,n ,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他们长度的比,即AB ∶CD=m:n,或写成其中,线段AB ,CD 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表示成比值k,那么。

(1)在比或∶中,是 ,是 。

⑵两条线段的 要统一 。

⑶在同一单位下线段长度的比与选用的 无关。

⑷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 的数。

(二)比例尺1、在地图上或工程图纸上,图上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通常称为比例尺。

,nmCD AB =n m CD k AB k CDAB∙==或,2、比例尺为1:50000,意思为: 。

(三)成比例线段的概念1、一般地,在四条线段中,如果 等于 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

(举例说明)如:2、四条线段成比例,记作:其中a,d 叫比例外项,b,c 叫比例内项。

3、四条线段a,b,c,d 成比例,有顺序关系。

即a,b,c,d 成比例线段,则比例式为:a:b=c:d ;a,b, d,c 成比例线段,则比例式为:a:b=d:c4、思考:a=12,b=8,c=6,d=4成比例吗?a=12,b=8,c=15,d=10呢?三、例题解析:例1、A 、B 两地的实际距离AB= 250m ,画在一张地图上的距离A'B'=5cm,求该地图的比例尺。

例2:已知,在Rt △ABC 中,∠C =90°,∠A =30°,斜边AB =2。

求⑴,⑵ 四、巩固练习1、已知某一时刻物体高度与其影长的比值为2:7,某天同一时刻测得一栋楼的影长为30米,则这栋楼的高度为多少?BC AB ABAC2、某地图上的比例尺为1:1000,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00米,则在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为多少?3、已知线段a,d,b,c是成比例线段,其中a=4,b=5,c=10,求线段d的长。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相似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相似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相似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图形的相似性质,掌握相似图形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相似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相似性质•什么是相似图形及其定义•相似图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 相似图形的应用•相似图形的比例关系•相似图形的面积比及其计算方法•利用相似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为相似图形的判定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在于如何运用相似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重点讲解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判断。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通过图示、实验等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相似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回顾前几章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章的学习氛围。

第二步:讲授相似性质教师通过图示等方式,讲解相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并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第三步:讲授相似应用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讲解相似图形的比例关系和面积比的计算方法。

第四步:实战演练教师出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相似定理进行分析和解决。

第五步:总结归纳教师将本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六、课堂评价在本课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课堂练习、个人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

其中,课堂练习可以通过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形式,进行针对性测试。

个人报告可以通过让学生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利用相似定理进行解决,进行评价。

七、拓展阅读1.《数学课程标准》2.《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3.等比数列的应用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相似图形的判定方法掌握方面有些困难。

下一步,需要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同时,在进行应用解题时,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要求学生注重思考和实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 图形的相似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 图形的相似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1.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掌握比的性质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2.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3.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性质.4.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5.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6.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各顶点坐标(有一个顶点为原点,有一条边在横轴上)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时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的位似关系.7.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以及相似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研究与图形相似有关的问题中,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探索问题、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基于《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基础,本章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数形结合为基本方法,以合情推理能力与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在生动的问题情境和丰富的数学活动中,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类比三角形全等,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了解图形的位似,体会多边形的顶点坐标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时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的位似关系;会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1节“成比例线段”、第2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科书从观察生活中的图案到观察几何图形,进而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形状相同的图形的不同之处,引出学习线段的比的必要性和线段的比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图形引出成比例线段、比例的性质,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等内容,从而为后面研究相似三角形做好准备.第3节“相似多边形”,教科书结合具体的形状相同的图形,明确对应角、对应边的概念,继而给出相似多边形、相似比的概念,接着通过若干具体活动进一步巩固对相似多边形概念的理解.第4节“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定义,顺势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接着,类比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展现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明确给出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另外,本节借助相似三角形,介绍了黄金分割、黄金比及其计算过程.考虑到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是《标准》规定的选学内容,教科书在得出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之后,设计了第5节“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将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单独成节,是为了方便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灵活安排.在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之后,设计了一节活动课,即第6节“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介绍了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旗杆高度的几种方法.第7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研究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以及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第8节“图形的位似”,介绍位似图形的概念,利用位似图形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研究多边形的顶点坐标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时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的位似关系.【重点】1.成比例线段的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3.相似形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难点】1.比例的性质.2.相似多边形的判定.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建议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本章在研究的过程中应注重知识内容与研究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应关注“对应”关系的确定(对应边的关系、对应角的关系等),注重基本模型的识别与应用.2.应注重站在系统的高度,突显类比的方法,梳理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重视渗透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问题和方法,进一步把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互逆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3.注重数学思想的教学,关注对证明思路的启发,学会数学的思考,提倡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关注数学教学的生活意义与模型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倡采用数学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用数学,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1成比例线段2课时8图形的位似2课时1成比例线段通过现实情境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性质.通过现实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通过有关比的计算,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重点】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以及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难点】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的运用.第课时1.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2.理解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通过生活情境理解相关概念.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认识.【重点】成比例线段的概念.【难点】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教师准备】课堂教学用的投影图片.【学生准备】测量长度的直尺,放大镜等.导入一:出示如图所示的两面大小不同的国旗,让学生比较这两面国旗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以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国旗为背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提出国旗中蕴含着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然引入本节课内容.导入二:埃及法老阿美西斯想要测量金字塔的实际高度,可是没有一个埃及人能测出来.古希腊学者泰勒斯对法老阿美西斯说:“我只需找一个特殊的时刻,就能测出金字塔的高度.”泰勒斯在金字塔前竖立一根1 m长的木棒,他不断测量木棒的影长,当木棒的影子的长正好是1 m时,特殊时刻来了,如图所示,设金字塔的塔基宽为2b m,在塔外的影长为a m,落在塔内的影长恰为塔基宽的一半,这意味着金字塔的影长为a+b,因为木棒的高度与影长的比为1∶1,所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金字塔的高度与影长之比也应为1∶1,所以金字塔的高度为(a+b)m.(1)学生测量两面国旗对角线的长度后,教师总结:描述两面国旗大小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借助于两条线段的比来说明.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长度的比,即AB∶CD=m∶n,或写成ABCD =mn.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m表示成比值k,那么AB=k,或AB=k·CD.两条线段的比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的比.如图所示,五边形ABCDE 与五边形A'B'C'D'E'形状相同,AB=5 cm,A'B'=3 cm,AB∶A'B'=5∶3,5就是线段AB和线段A'B'的比,这个比值刻画了这两个五边形的大小关系.(2)问题思考:AB∶A'B'=5∶3,这时线段A'B'与线段AB的比是多少呢?[知识拓展](1)求线段的比时,线段的长度单位要统一.(2)线段的比没有单位,所以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3)两条线段的比有先后顺序,前项和后项不能颠倒.如图所示,设小方格的边长为1,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的顶点都在格点上.(1)AB,AD,EF,EH的长度分别是多少?(2)AB,AD,AB,EF的值相等吗?【总结】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ab =cd,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思考】上图中还有哪些线段是比例线段?[知识拓展]在理解比例线段时,应注意三点:(1)比例线段是特指四条线段之间的关系,两条线段不能是比例线段,三条线段中的任意一条线段都不能重复使用时,三条线段也不能是比例线段,而五条或五条以上的线段中,只能判断其中的某四条线段能否是成比例线段.(2)成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即若a,b,c,d是成比例线段,则a∶b=c∶d,而不能写成a∶b=d∶c.(3)为了讨论问题方便,我们再给出两个相关的定义:①比例的内项与外项:如果四条线段a,b,c,d是比例线段,那么把线段b,c叫做比例内项,把线段a,d叫做比例外项.②第四比例项:如果四条线段a,b,c,d是成比例线段,那么线段d叫做线段a,b,c的第四比例项.下列四组线段中,是成比例线段的是 ()A.5 cm,6 cm,7 cm,8 cmB.3 cm,6 cm,2 cm,5 cmC.2 cm,4 cm,6 cm,8 cmD.12 cm,8 cm,15 cm,10 cm〔解析〕 ∵56≠78,∴不是成比例线段,故选项A 错误;∵36≠25,∴不是成比例线段,故选项B 错误;∵24≠68,∴不是成比例线段,故选项C 错误;∵128=1510,∴是成比例线段,故选项D 正确.故选D .思路二【活动1】 建立比例线段的概念.【投影图片】 如图所示,AB =50,BC =25,A'B'=20,B'C'=10,求证AB BC=A 'B 'B 'C '.证明:∵AB BC=5025=2,A 'B 'B 'C '=2010=2, ∴AB BC=A 'B 'B 'C '.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四条线段AB ,BC ,A'B',B'C'是成比例线段. (1)题目的已知中共有几条线段?分别是哪几条?(2)其中的线段AB ,BC 的比是多少?线段A'B',B'C'的比是多少?其中线段AB 与BC 的比与线段A'B'与B'C'的比有何关系?(3)我们称AB ,BC ,A'B',B'C'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4)请同学们根据这个例子想一想,什么样的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 (5)学生叙述,教师板书比例线段的定义: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活动2】 熟悉比例线段的概念.(1)定义告诉我们判定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的方法:(其中的一个比例式)a b=c d⇒a ,b ,c ,d 四条线段成比例; (2)定义告诉我们若已知四条线段成比例,则一定有比例式:a ,b ,c ,d 四条线段成比例⇒a =c(唯一的一个比例式).与比例线段有关的概念:(1)项、内项、外项、第四比例项.a ,b ,c ,d 叫做组成比例的项,b ,c 叫做比例内项,a ,d 叫做比例外项,d 叫做a ,b ,c 的第四比例项. (2)比例中项.若作为比例内项的是两条相同的线段,即a b=b c或a ∶b =b ∶c ,那么线段b 叫做线段a ,c 的比例中项.三、探索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计算下列比例式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 (1)45=1215;(2) ∶ = ∶3.通过计算,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活动】 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教师活动】我们把上面成比例的四个数用字母表示,即ab =cd,用什么方法来说明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1分钟后,分组交流探讨“如果a=c,那么ad=bc”.【教师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学生此时是否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各组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教师板书出现的解决方案,由学生说明其理由.学生可能出现的解决方案:(1)等式a=c两边同时乘bd.(2)设ab =cd=k,则a=bk,c=dk,因此ad=(bk)d=b(dk)=bc.【教师活动】我们又如何把乘积的形式化成比例的形式?【学生活动】学生共同回答“等式两边同时除以bd”.【教师活动】我们把以上两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如果ab =cd,那么ad=bc;如果ad=bc(a,b,c,d都不为0),那么ab=cd.[设计意图]从特殊情况出发,使学生对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再让学生以一般的形式探索和推导,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一步一步得出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思想.【教师活动】根据上面的方法你能由ab =cd推导出下列比例式吗?(1)a=b;(2)d=c;(3)b=d;(4)c=a;(5)b=a;(6)c=d;(7)d=b.(教材例1)一块矩形绸布的长AB=a m,宽AD=1 m,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将它裁成相同的三面矩形彩旗,且使裁出的每面彩旗的宽与长的比与原绸布的宽与长的比相同,即AEAD =ADAB,那么a的值应当是多少?解:根据题意可知,AB=a m,AE=1a m,AD=1 m.由AEAD =ADAB,得13a1=1a,即13a2=1,∴a2=3.开平方,得a=a=-).【问题思考】如果换成ADAE =ABAD,那么a的值应当是多少?1.在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在a∶b=c∶d中,a,d叫做比例,b,c叫做比例.如果四条线段a,b,c,d是成比例线段,那么线段d叫做线段a,b,c的.答案:c与d的比比例线段外项内项第四比例项2.如果选用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和.答案:同一个长度单位前项后项3.如果a=c,那么;如果ad=bc(a,b,c,d都不为0),那么.答案:ad=bc ab =cd第1课时1.两条线段的比2.成比例线段3.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79页习题4.1的1,2题.【选做题】教材第79页习题4.1的3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线段的比就是指它们的长度之比B.只要两条线段的长度采用同一单位,那么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单位无关C.求两条线段的比,一定要用同一单位,如果单位不同,应先化成同一单位,再求它们的比D.两条线段的比与两个数的比一样有正有负2.一根旗杆长6 m,在正午的阳光下,其影长为80 cm,则旗杆的长与它的影子的长度之比为( ) A.340B.4030C.215D.1523.下列四组线段中,成比例的是 ( ) A.a =3,b =6,c =2,d =5 B.a =1,b = 2,c = 6,d = 5 C.a =4,b =8,c =5,d =10 D.a =2,b = 5,c = 15,d =2 24.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一条线段长度的23,则这两条线段的比为 . 5.四条线段a ,b ,c ,d 成比例,且a =14 cm,b =16 cm,c =13 cm,则d = . 【能力提升】6.下列各组线段中,能成比例的是 ( ) A.3,6,7,9 B.2,5,6,8 C.3,6,9,18 D .1,2,3,47.已知线段a ,b ,c ,d 是比例线段,其中a =6 cm,b =4 cm,c =12 cm,求线段d 的长. 【拓展探究】8.已知三个数,a =1,b =2,c = 请你再添一个数d ,使它们能构成比例式,写出这个比例式.(至少写两个) 【答案与解析】 1.D 2.D 3.C 4.23或325.1047 6.C(解析:由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若四条线段成比例,则必有两条线段长度之积等于另两条线段长度之积,所以判断时只需看最小数与最大数之积是否等于另两数之积便可作出判断.如3×9≠6×7,2×8≠5×6,3×18=6×9,1×4≠2×3,故选C .)7.解:因为a ,b ,c ,d 是比例线段,所以a ∶b =c ∶d ,即d =bc a=4×126=8,所以线段d 的长为8 cm .8.解:如:d =2 3或23 3,比例式为ab =cd 或ac =db.答案不唯一.本课时的知识要点是强调线段对应成比例,这一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在理解比例线段的基础上,由特殊上升到一般,接着探讨了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理解比的意义和比例线段,是灵活运用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的前提.在知识的讲解和例题、习题的讲练过程中,都渗透着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比例线段的比不是固定不变的.比例线段强调的是比例的大小,随着比的顺序的变化,比值也会随之变化,这一点在教学中没有特别地强调.这一点不强调,不利于学生今后理解图形的相似比.以国旗的长和宽为例,强调长和宽是一对比例线段,它们的比值是不变的.以一面国旗来讲,这里强调的是长和宽的比.从两面国旗的角度看,小国旗和大国旗的长和宽是四条对应成比例的线段.随堂练习(教材第79页)1.提示:在地图上,图上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叫比例尺.如:用同一张洗出的不同尺寸的两张照片上对应线段的比相同,按照图纸严格建造的楼房的窗户的长与宽与图纸上相应的长与宽的比相同等.2.解:长线段∶短线段=5∶1.3.解:因为a,b,c,d是成比例线段,所以a∶b=c∶d,即3∶2=6∶d,所以d=4(cm).习题4.1(教材第79页)1.解:因为在ΔABC中,∠B=90°,AB=BC=10 cm,所以AC=10cm.因为ED=EF=12 cm,DF=8 cm,所以AB EF =1012=56,ACDF=1028=524.2.解:∵ADDB =AEEC,∴AD12-AD=65.解得AD=7211.∴AD的长为7211cm.3.解:由题意可知ADAE =ABAD,∵AE=12AB,∴AD12AB=ABAD,即AB2=2AD2,∴AB2AD2=2,∴ABAD=2,即原来矩形的长边与短边的比是2∶1.关于成比例线段应注意以下两点:(1)线段的比是指两条线段长度之间的比的关系,而成比例线段是指四条线段长度之间的比的关系.(2)线段的比有顺序性,四条线段成比例也有顺序性.如ab =cd是线段a,b,c,d成比例,而不是线段a,c,b,d成比例.通常成比例的四条线段a,b,c,d的单位应该一致,但有时为了计算方便,a,b的单位一致,c,d的单位一致也可以,为什么?解:例如:a=30 cm,b=50 cm,c=3 m,d=5 m,我们可以把四条线段的长度单位都化成厘米,即a=30cm,b=50 cm,c=300 cm,d=500 cm,则ab =3050=35,cd=300500=35,因此ab=cd;我们也可以求出ab=3050=35,cd=35,所以ab =cd.第课时理解等比的性质.通过具体数字和证明领会等比性质.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重点】等比的性质.【难点】等比性质的变形及灵活运用.【教师准备】等比性质的推导过程和课堂小结的投影图片.【学生准备】复习比例线段和比例的性质.导入一:小明给小刚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他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数学中的许多定理都可以用生活中的常识来解释,请你利用一个生活常识来解释:若a=c=…=m(b+d+…+n≠0),则a+c+…+m=a.”小刚想了想说:“若有含糖a kg的糖水b kg,含糖c kg的糖水d kg,含糖e kg的糖水f kg……它们的浓度相等,把这些糖水混合到一起后,浓度不变,表示方法为:a+c+e+…b+d+f+…=ab.”小刚所举的例子有什么数学根据呢? 导入二:如图所示,已知ABEF =BCFG=CDGH=DAHE=2,你能求出AB+BC+CD+DAEF+FG+GH+HE的值吗?【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1分钟后,分组交流探讨.【教师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学生此时是否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各组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教师板书出现的解决方案,由学生说明其理由.学生可能出现的解决方案:因为ABEF =BCFG=CDGH=DAHE=2,所以AB=2EF,BC=2FG,CD=2GH,DA=2HE.所以AB+BC+CD+DAEF+FG+GH+HE =2EF+2FG+2GH+2HEEF+FG+GH+HE=2.【猜想】用数字验证:12=24=48=816,1+2+4+82+4+8+16=1530=12,故成立.【教师活动】用数字验证的结论可靠吗?【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1分钟后,分组交流探讨.【教师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学生此时是否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各组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教师板书出现的解决方案,由学生说明其理由.学生可能出现的解决方案:设ab =cd=…=mn=k,∴a=bk,c=dk,…,m=nk.∴a+c+…+m b+d+…+n =bk+dk+…+nkb+d+…+n=k(b+d+…+n)b+d+…+n=k=ab.【结论】等比性质:如果ab =cd=…=mn(b+d+…+n≠0),那么a+c+…+mb+d+…+n=ab.(教材例2)在ΔABC与ΔDEF中,已知AB=BC=CA=3,且ΔABC的周长为18 cm,求ΔDEF的周长.解:∵AB=BC=CA=3,∴AB+BC+CA DE+EF+FD =ABDE=34.∴4(AB+BC+CA)=3(DE+EF+FD),即DE+EF+FD=43(AB+BC+CA).又∵ΔABC的周长为18 cm,即AB+BC+CA=18 cm,∴DE+EF+FD=4(AB+BC+CA)=4×18=24(cm), 即ΔDEF的周长为24 cm.【思考】(1)AB+BCDE+EF =34吗?(2)BC+CA=3吗?(3)如果AB+BC=10 cm,DE+EF等于多少?[设计意图]学到的知识要会应用升华,通过学生练习,使学生掌握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等比性质来求值和说理的方法;通过归纳学生的各种解题方法,达到一题多解的目的,培养学生多角度的开放性思维能力.[知识拓展](1)将比例式转化为乘积式是有规律的,并不是比例式的四个字母中任意两个字母的乘积都等于另外两个字母的乘积,这个规律是:比例的外项乘积等于内项乘积.(2)用等比性质时,要注意b+d+…+n≠0这个条件.(3)比例的其他性质:合比性质:如果ab =cd,那么a±bb=c±dd.更比性质:如果ab =cd,那么ac=bd或ca=db.反比性质:如果ab =cd,那么ba=dc.1.已知2a=3b,则ab=.答案:322.若3x-5y=0,则yx=.答案:353.若ab =cd=34(b+d≠0),则a+cb+d的值为.答案:344.已知ab =cd=ef=57,则a+2c+3eb+2d+3f=.答案:575.在ΔABC和ΔADE中,ADAB =AEAC=DEBC=712,且ΔABC的周长为36 cm,则ΔADE的周长为.答案:21 cm第2课时1.等比性质2.等比性质的证明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81页习题4.2的1,2题.【选做题】教材第81页习题4.2的3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已知ab=52,那么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A.2a =5bB.a 5=b 2C.a +b =7D.a +b b =722.若a -b b=23,则a b 等于 ( )A.13B.23C.43D.533.若a =3,则a +b的值是 ( )A.25B.38C.58D.85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的比为a ∶b =1∶2,斜边长为4 5 cm,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 ) A.32 cm 2 B.16 cm 2 C.8 cm 2 D.4 cm 25.若2x-5y =0,则y ∶x = ,x +yy= .6.已知a b =c d =e f =35,b +d +f =50,那么a +c +e = .7.如果a =c =e =4,那么a +c -eb +d -f= .【能力提升】8.如果a b=c d成立,那么下列各式一定成立的是 ( )A.a c=d b B.b a =c dC.a +1=c +1D.a +2b =c +2d9.若a -b =4,则a = .10.若x =3,则x +y x -y= .11.已知x 2=y 3=z 4,求x +y +z x +y -z.【拓展探究】12.设a ,b ,c 是ΔABC 的三条边,且a -b b=b -c c=c -a a,判断ΔABC 为何种三角形,并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 1.C 2.D 3.D 4.B 5.2∶5 726.307.458.D 9.117 10.511.解法1:由x2=y 3=z 4,得x +y +z 2+3+4=x 2,x +y -z 2+3-4=x 2,所以x +y +z 9=x +y -z 1,即x +y +z x +y -z=9.解法2:设x 2=y 3=z 4=k ,则x =2k ,y =3k ,z =4k ,显然k ≠0,否则x =y =z =0,分式x +y +z x +y -z无意义.所以x +y +z x +y -z=2k +3k +4k 2k +3k -4k=9.12.解:ΔABC 为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设a ,b ,c 是ΔABC 的三条边,∴a +b +c ≠0.∵a -b b=b -c c=c -a a,∴a -b b=b -c c=c -a =a -b +b -c +c -a =0,∴a =b =c ,∴ΔABC 为等边三角形.等比的性质及其变形是本课时的知识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必须让学生领会等比性质的推导过程.在推导等比性质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证明和推导等比性质,加上老师恰到好处的提示和点拨,使学生深刻领会等比性质的推导过程.等比性质的变形是在课堂练习和习题当中体现的内容,是学生课后探究尝试的内容,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过早地交代和涉及了相关的知识,加大了本课时的课时容量,也会给学生造成知识掌握上的困难.在引导学生探究等比性质的时候,应该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先让学生选择具体的数字或者任意的线段长度进行尝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最终探索等比性质的一般形式,并适时强调等比性质成立的条件.随堂练习(教材第80页) 解:由于ab=c d=23(b +d ≠0),因此根据等比性质得a +c b +d=a b=23.习题4.2(教材第81页)1.解:由于a b=c d=e f=23且b +d +f ≠0,因此根据等比性质得a +c +eb +d +f=a b =23.2.解:AB =2 5,DE = 5,BC =2 10,DC = 10,AC =2 13,EC = 13.C ΔABC ∶C ΔEDC =(2 5+2 10+2 13)∶( 5+ 10+ 13)=2∶1.3.解:正确.设a =c =k ,则a =bk ,c =dk ,所以a +b =bk +b =k +1,c +d=dk +d =k +1,所以a +b=c +d.同理,a -b =c -d .(1)有关比例的证明题.已知ab =a -c c -b,求证1a+1b=2c.〔解析〕 这是一道有关比例的证明题,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证明. 证明:因为a b=a -c c -b,所以a (c-b )=b (a-c ),即ac-ab =ab-bc ,所以ac +bc =2ab , 两边同时除以abc ,得1a+1b=2c.[解题策略] 解此题时,要注意a ≠0,b ≠0,c ≠0这个隐含条件,所以在等式两边可以同时除以abc. (2)用代换思想解比例问题.若c ≠0,3a =5b +2c ,32a +12b =4c ,求a ∶b ∶c.〔解析〕 上面两个等式可看成方程,两个方程中有三个未知数,无法直接求解,应把其中一个字母看成已知数,用含有这个字母的式子表示另两个字母.解:由题意得 3a =5b +2c ,32a +12b =4c ,解得 a =7b ,c =b , 所以a ∶b ∶c =7b ∶b ∶b =7∶3∶3.(2014·牡丹江中考)若x ∶y =1∶3,2y =3z ,则2x +y z -y的值是 ( )A.-5B.-103 C.103D.5〔解析〕∵x∶y=1∶3,∴设x=k,y=3k,∵2y=3z,∴z=2k,∴2x+yz-y =2k+3k2k-3k=-5.故选A.若2a=3b=4c,且abc≠0,则a+bc-2b的值是() A.2 B.-2 C.3 D.-3〔解析〕设2a=3b=4c=12k(k≠0),则a=6k,b=4k,c=3k,所以a+bc-2b =6k+4k3k-2×4k=10k-5k=-2.故选B.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及其推论,初步熟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应用.2.通过有关比的计算,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进行一定的问题研究的能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了解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重点】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及其推论.【难点】成比例的线段中对应线段的确认.【教师准备】教材图4-6,图4-7的投影图片.【学生准备】复习两条线段的比、比例线段的概念及比例的性质,并预习新课内容.导入一:如图(1)所示,梯子是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因为它的实用性和稳定性都很好,所以梯子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到施工工地,小到日常家居,都能看到梯子的身影.如图(2)所示的梯子在生产过程中因为工作失误导致“左右不对称”,不过AB=BC=…,AD∥BE∥CF∥…,这些都符合要求,那么DE和EF相等吗?导入二:我们已经学习了成比例线段,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成比例线段?能不能举几个例子说一说?这里给出四条线段,我们需要计算才能知道它们成不成比例,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不用计算,就知道它们成不成比例的方法,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过渡语]在什么情况下的四条线段对应成比例呢?出示教材图4-6.在图4-6中,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直线l1∥l2∥l3,分别交直线m,n于点A1,A2,A3,B1,B2,B3.问题1计算线段A1A2,A2A3,B1B2,B2B3的长度.问题2A1A2 A2A3等于B1B2B2B3吗?问题3A1A2 A1A3等于B1B2B1B3吗?问题4将l2向下平移到如图4-7所示的位置,直线m,n与l2的交点分别为A2,B2,你在问题1,2,3中发现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将l2平移到其他位置呢?问题5在平面上任意作三条平行线,用它们截两条直线,截得的线段成比例吗?(问题提示:经过计算,在图4-6中,A1A2=A2A3=4,B1B2=B2B3=4,利用此数据可得问题2,问题3中的两条线段的比均相等.对于问题4的探索,可同样采取前3个问题的办法)[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一基本事实有一定的困难,这里的体验活动正好让他们对这一基本事实有一个直观理解.利用直观的操作培养学生大胆猜测、从实践中得出结论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基本事实的总结:。

秋学期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相似4.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2课时相似三角形中周长和面积之比备课(北师大)

秋学期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相似4.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2课时相似三角形中周长和面积之比备课(北师大)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7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中的周长和面积之比素材一 新课导入设计置疑导入 归纳导入 类比导入 趣如图4-7-29,在比例尺为1∶500的地图上,测得一个三角形地块的周长为12 cm ,面积为6 cm 2,求这个地块的实际周长及面积.图4-7-29问题1 在这个情境中,地图上的三角形地块与实际地块是什么关系?1∶500表示什么含义?问题2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知识?问题3 你能对这个地块的实际周长与面积作出估计吗? 问题4 如何说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说明与建议] 说明:学生们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亲身经历和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中的过程.建议:小组交流、总结,学生可能会得到周长之比等于比例尺,面积之比等于比例尺的平方的猜想,通过小组合作,初步验证猜想,引出新知.复习比例线段的性质(基本性质、合比性质、等比性质): ①如果a b =43,那么a +b b =__73__,a -b b =__13__;②如果a b =c d =e f =57,那么a +c +e b +d +f =__57__;③在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EFGH 中,已知AB EF =BC FG =CD GH =DA HE =23,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60cm ,求四边形EFGH 的周长.[说明与建议] 说明:通过复习比例的性质,尤其是等比性质,让学生感受多边形的周长比与相似比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上来.建议:重点是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究相似形周长之比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某城区施工队在道路拓宽施工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马路旁边原有一个面积为100平方米、周长为80米的三角形绿化地,由于马路拓宽,绿化地被削去了一个角,变成了一个梯形,如图4-7-30,原绿化地一边AB的长由原来的20米缩短成12米.则被削去的部分面积有多大?它的周长是多少?图4-7-30[说明与建议] 说明: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设置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同时教师引出新课.建议: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为进一步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素材二教材母题挖掘110页例2如图4-7-31,将△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ABC与△DEF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一半.已知BC=2,求△ABC平移的距离.图4-7-31【模型建立】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以解决图形中的周长与面积问题,简化计算与证明过程.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准确找出相似的两个三角形,再利用性质求解.【变式变形】1.如图4-7-32,△ABC∽△A′B′C′,它们的周长分别为60 cm和72 cm,且AB=15 cm,B′C′=24 cm,求BC,AC,A′B′,A′C′的长.图4-7-32[答案:BC=20 cm,AC=25 cm,A′B′=18 cm,A′C′=30 cm]2.如图4-7-33,在△ABC和△DEF中,AB=2DE,AC=2DF,∠A=∠D,△ABC的周长是24,面积是48,求△DEF的周长和面积.图4-7-33[答案:△DEF 的周长为12,面积为12]3.如图4-7-34所示,在ABCD 中,AE ∶EB =1∶2,且S △AEF =6 cm 2. (1)求△AEF 与△CDF 的周长比; (2)求△CDF 的面积.图4-7-34[答案:(1)1∶3 (2)54 cm 2]4.如图4-7-35,在△ABC 中,∠C =90°,D 是AC 上一点,DE ⊥AB 于点E.若AB =10,BC =6,DE =2,求四边形DEBC 的面积.图4-7-35[答案:643]素材三 考情考向分析[命题角度1]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周长比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有了边长的关系,就可以求出周长比.例 [湘西中考] 如图4-7-36,在ABCD 中,E 是AD 边上的中点,连接BE ,并延长BE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则△EDF 与△BCF 的周长比是(A )图4-7-36A .1∶2B .1∶3C .1∶4D .1∶5[命题角度2]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面积比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进行解题.例 [南京中考] 若△ABC∽△A′B′C′,相似比为1∶2,则△ABC 与△A′B′C′的面积比为(C )A .1∶2B .2∶1C .1∶4D .4∶1[命题角度3]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相似比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反过来,当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时,也可以求出相似比.例 [滨州中考] 如图4-7-37,平行于BC 的直线DE 把△ABC 分成的两部分面积相等,则ADAB的值是多少?图4-7-37[答案:22]素材四教材习题答案P110随堂练习判断正误:(1)如果把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同时扩大为原来的10倍,那么它的周长也扩大为原来的10倍;( )(2)如果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扩大为原来的9倍,那么它三边的长都扩大为原来的9倍.( )[答案] (1)√(2)×P110习题4.121.如图,在方格纸上有△A1B1C1和△A2B2C2,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如果相似,△A1B1C1与△A2B2C2的周长比和面积比分别是多少?解:相似,周长比为2∶1 ;面积比为4∶1.2.如图,在△ABC和△DEF中,G,H分别是边BC和EF的中点,已知AB=2DE,AC=2DF,∠BAC=∠EDF.(1)中线AG与DH的比是多少?(2)△ABC与△DEF的面积比是多少?解:(1)2∶1 (2)4∶1.3.如图,Rt△ABC∽Rt△EFG,EF=2AB,BD和FH分别是它们的中线,△BDC与△FHG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试确定其周长比和面积比.解:相似;周长比为1∶2,面积比为1∶4. 4.一块三角形土地的一边长为120 m ,在地图上量得它的对应边长为0.06 m ,这边上的高为0.04 m ,求这块地的实际面积.解:4800 m 2.5.小明同学把一幅矩形图放大欣赏,经测量其中一条边由10 cm 变成了40 cm ,那么这次放大的比例是多少? 这幅画的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解:放大的比例是1∶4,这幅画的面积变为原来的16倍.6.一个小风筝与一个大风筝形状相同,它们的形状如图所示,其中对角线AC ⊥BD .已知它们的对应边之比为1∶3,小风筝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12 cm 和14 cm.(1)小风筝的面积是多少?(2)如果在大风筝内装设一个连接对角顶点的十字交叉形的支撑架,那么至少需要多长的材料?(不计损耗)(3)大风筝要用彩色纸覆盖,而彩色纸是从一张刚好覆盖整个风筝的矩形彩色纸(如图中虚线所示)裁剪下来的,那么从四个角裁剪下来废弃不用的彩色纸的面积是多少?解:(1) 设AC 和BD 的交点是O ,风筝面积=△ABD 的面积+△BCD 的面积=12 × BD ×AO + 12×BD ×CO =12×BD ×(AO +CO )= 12×BD ×AC =12×12×14=84(cm 2).(2) 3× (AC +BD )=3×(12+14)=78(cm).(3) 彩纸面积=12×14×3×3,容易看出裁下的面积是彩纸的一半, 故废弃部分面积=3×3×12×14×12=756(cm 2).7.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和AC 上,且DE ∥BC . (1)若AD ∶DB =1∶1,则S △ADE ∶S 四边形DBCE 等于多少?(2)若S △ADE =S 四边形DBCE ,则DE ∶BC ,AD ∶DB 各等于多少?解:(1)1∶3.(2)DE ∶BC =1∶2,AD ∶DB =1∶(2-1).素材五图书增值练习专题一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综合运用1.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为3∶10,且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差为560 cm,求它们的周长.2.如图,Rt△ABC到Rt△DEF是一个相似变换,AC与DF的长度之比是3∶2.(1)DE与AB的长度之比是多少?(2)已知Rt△ABC的周长是12 cm,面积是6 cm2,求Rt△DEF的周长与面积.3.如图所示,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AB延长线上一点,DE交BC于点F,BE∶AB=2∶3,S△BEF=4,求S△CDF.专题二相似多边形的性质4.如图,一般书本的纸张是在原纸张多次对开得到.矩形ABCD沿EF对开后,再把矩形EFCD 沿MN对开,依此类推.若各种开本的矩形都相似,那么AB∶AD等于.5.已知两个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为1∶2,它们的面积和为25,则较大多边形的面积是.6.如图,梯形ABCD中,AD∥BC,E是AB上的一点,EF∥BC,并且EF将梯形ABCD分成的两个梯形AEFD、EBCF相似,若AD=4,BC=9,求AE∶EB.【知识要点】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温馨提示】1.应用性质时,抓住关键词“对应”,找准对应边. 2.不要误认为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3.由线段的比求面积的比,或由面积的比求线段的比时,应分两种情况: (1)两个图形是否相似,若是相似图形,则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两个图形不相似时,常会出现底在同一条直线上,有同一条高,那么两个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对应底的比. 【方法技巧】1.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是求线段长度,角的度数,周长,面积及线段的比等问题的依据. 2.等底等高的两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个规律在求三角形面积中经常用到.3.应用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性质,常与三角形(多边形)相似的判定相结合. 4.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是判定多边形相似的主要依据,也是多边形相似的重要性质. 参考答案: 1.解:设一个三角形周长为 C cm , 则另一个三角形周长为(C +560)cm , 则C ∶(C +560)=3∶10,∴C =240,C +560=800,即它们的周长分别为240 cm ,800 cm . 2.解:(1)由相似变换可得:DE∶AB =DF∶AC =2∶3; (2)∵AC∶DF=3∶2,∴△DEF 的周长∶△ABC 的周长=2∶3,S △DEF :S △ABC =4∶9.∵直角三角形ABC 的周长是12 cm ,面积是6 cm 2,∴△DEF 的周长为8 cm ,S △DEF =38 cm 2. 3.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E∥DC, ∴△BEF∽△CDF .∵AB=DC ,BE∶AB =2∶3,∴BE∶DC=2∶3,∴S △DCF =(23)2•S △BEF =49×4=9. 4.22[解析] ∵矩形ABCD∽矩形BFEA , ∴AB∶BF =AD∶AB ,∴AD•BF=AB•AB.又∵BF=21AD ,∴21AD 2=AB 2,则AD AB =21=22.5.20 [解析] 根据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而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得面积的比值,依据面积和为25,就可求得两个多边形的面积.设两个多边形中较小的多边形的面积是x ,则较大的面积是4x . 根据题意得:x +4x =25,解得x =5.因而较大多边形的面积20.6.解:∵梯形AEFD∽梯形EBCF ,∴EF AD又∵AD=4AD•BC=4×9=36.∵EF>0,∴EF=6【知识要点】1.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1)特殊平行四边形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需要注重各自图形的特殊性质.(2)判别菱形:①说明是平行四边形+邻边相等; ②说明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垂直;③四条边相等。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相似》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相似》教案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1成比例线段1.理解和掌握两条线段的比的概念,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2.理解和掌握成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3.能应用比例的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重点掌握成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难点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下图,提出问题: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对观察到的图片特点进行归纳吗?学生:这些图片都是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形.它们之所以大小不同,是因为它们图上对应的线段的长度不同.二、探究新知1.两条线段的比的概念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什么叫两个数的比?怎样度量线段的长度?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学生: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如a÷b记作a∶b;度量线段时要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比较线段的长短就是比较两条线段长度的大小.教师:由比较线段的长短就是比较两条线段长度的大小,大家能猜想线段的比吗?学生: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教师:线段a的长度为3 cm,线段b的长度为6 m,所以线段a,b的比为3∶6=1∶2,对吗?请说明理由.学生:因为a,b的长度单位不一致,所以不对.教师:那么,应怎样定义两条线段的比,以及求线段的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讲解: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长度的比,即AB∶CD=m∶n,或写成ABCD=mn.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m n 表示成比值k ,则ABCD =k ,或AB =k·CD.两条线段的比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的比.强调:在量线段时要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 2.比例线段的概念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图4-3,提出问题:如图,设小方格的边长为1,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EFGH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AB ,AD ,EF ,EH 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分别计算AB EF ,AD EH ,AB AD ,EFEH 的值,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比例线段的概念: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a b =cd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3.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师:如果a ,b ,c ,d 四个数成比例,即a b =cd ,那么ad =bc 吗?反过来,如果ad =bc ,那么a ,b ,c ,d 四个数成比例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 b =cd,那么ad =bc.如果ad =bc(a ,b ,c ,d 都不等于0),那么a b =cd .4.等比性质 (1)课件出示:①如图,已知a b =cd =3,求a +b b 和c +d d;②如果a b =cd =k(k 为常数),那么a +b b =c +d d成立吗?为什么?学生完成后给出答案,教师点评. (2)课件出示:①如果a b =cd ,那么a -b b =c -d d成立吗?为什么?②如果a b =c d =ef (b +d +f ≠0),那么a +c +e b +d +f =a b 成立吗?为什么?③如果a b =c d ,那么a±b b =c±dd 成立吗?为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后举手回答,教师讲评. 解:①如果a b =cd ,那么a -b b =c -d d.∵a b =c d , ∴a b -1=cd -1. ∴a -b b =c -dd. ②如果a b =c d =ef (b +d +f ≠0),那么a +c +e b +d +f =a b .设a b =c d =ef =k , ∴a =bk ,c =dk ,e =fk. ∴a +c +eb +d +f =bk +dk +fk b +d +f =k (b +d +f )b +d +f=k =ab .引导学生归纳:如果a b =c d =…=mn (b +d +…+n ≠0),那么a +c +…+m b +d +…+n =a b .③如果a b =c d ,那么a±b b =c±dd .∵a b =c d , ∴a b +1=cd +1. ∴a +b b =c +dd. 由①得a -b b =c -d d ,∴a±b b =c±d d. 三、举例分析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1)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 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例2)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 四、练习巩固1.教材第79页“随堂练习”第1~3题. 2.教材第80页“随堂练习”. 五、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比例线段的概念是什么? 3.比例的性质有哪些?六、课外作业1.教材第79页习题4.1第1,2题. 2.教材第81页习题4.2第1,2题.本节课主要学习比例线段的概念及性质.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在后续学习中需要用到,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本节课研究比例性质的一个基础性概念.对学生而言,这个概念基于图形背景中,比较直观,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比例的性质,则是后续研究相似图形性质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分式运算提供一些便捷,而且比例性质的寻求与说理过程中,蕴含着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可以迁移运用到后续知识的学习中,是本节课重要的教学任务.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理解和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推论.2.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过程.重点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推论.难点灵活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决问题.一、复习导入1.什么叫比例线段?学生:四条线段a,b,c,d 中,如果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2.比例线段有哪些性质?学生:如果ab=cd,那么ad =bc.如果ad =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ab=c d.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二、探究新知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图4-6,图4-7及相关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课件出示:(1)如果把图①中l1, 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好落到l3上(如图②)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如果把图①中l1, 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好落到l4上(如图②),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三、举例分析例(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例题)学生独完成后给出答案,教师点评.四、练习巩固1.教材第84页“随堂练习”.2.如图,点D,E,F分别在OA,OB,OC上,且DF∥AC,EF∥BC.求证:OD∶OA=OE∶OB.五、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分别是什么?六、课外作业教材第84~85页习题4.3第1~4题.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相似多边形1.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的定义,会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2.能运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重点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难点能运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一、情境导入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图片(课件出示下图).观察下列各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形状相同的正三角形ABC与正三角形A1B1C1,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1B1C1D1,正五边形ABCDE与正五边形A1B1C1D1E1,提出问题:(1)在每组图形中,是否有对应相等的内角?设法验证你的猜测.(2)在每组图形中,夹相等内角的两边是否成比例?学生思考后给出答案,教师点评.2.课件出示形状相同的六边形ABCDEF和六边形A1B1C1D1E1F1,提出问题:(1)在这两个多边形中,是否有对应相等的内角?设法验证你的猜测.(2)在这两个多边形中,夹相等内角的两边是否成比例?学生分组讨论后给出答案,教师点评,并讲解:图中的六边形ABCDEF与六边形A1B1C1D1E1F1是形状相同的多边形,其中∠A与∠A1,∠B与∠B1,∠C与∠C1,∠D与∠D1,∠E与∠E1,∠F与∠F1分别相等,称为对应角;AB与A1B1,BC与B1C1,CD与C1D1,DE与D1E1,EF与E1F1,FA与F1 A1的比都相等,称为对应边.教师: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探究过的每一组多边形,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引导学生总结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各角分别相等、各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例如,在上图中六边形ABCDEF 与六边形A 1B 1C 1D 1E 1F 1相似,记作六边形ABCDEF ∽六边形A 1B 1C 1D 1E 1F 1,“∽”读作“相似于”.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教师强调以下几点:(1)在记两个多边形相似时,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2)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既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判定两个多边形相似的方法,也是最本质、最重要的性质.(3)相似比有顺序性.例如,五边形ABCDE ∽五边形A 1B 1C 1D 1E 1,对应边的比为ABA 1B 1=BC B 1C 1=CD C 1D 1=DE D 1E 1=EA E 1A 1=45.因此五边形ABCDE 与五边形A 1B 1C 1D 1E 1的相似比k 1=45,五边形 A 1B 1C 1D 1E 1与五边形ABCDE 的相似比k 2=54.(4)相似比为1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因此全等形是相似图形的特殊情况. 三、举例分析例1 (1)观察下面两组图形,图①中的两个图形相似吗? (2)图②中的两个图形相似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如果两个多边形不相似,它们的对应角可能都相等;如果两个多边形不相似,对应边也可能成比例.但如果两个多边形不相似,那么它们不可能各角对应相等且各边对应成比例.例2 一块长3 m 、宽1.5 m 的矩形黑板如图所示,镶在其外围的木质边框宽7.5 cm .边框的内外边缘所成的矩形相似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后给出答案,教师点评并提问:如果镶的纵向边框宽7.5 cm ,那么当镶的横向边框宽为多少时,边框的内外边缘所成的矩形相似?学生分组讨论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四、练习巩固1.教材第87~88页“随堂练习”第1,2题.2.如图所示的两个矩形相似吗?为什么?如果相似,相似比是多少?五、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是什么?3.相似比的概念是什么?六、课外作业教材第88页习题4.4第1~4题.本节课在探索相似多边形定义的过程中,我刻意地回避了“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吗”的问题,而是直接明确指出两个图形相似,然后探索相似的本质特征.因为我认为形状相同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实质就是相似),只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这种认识会影响到黑板边框内外边缘是否相似的正确判断.从教学效果看这样处理减少了学生判断黑板边框问题的错误.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和判定定理1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初步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的应用.重点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的理解及应用.一、情境导入教师:请同学们都拿出文具盒中的三角板,观察它们与老师手中的木制三角板有什么关系?学生:它们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二、探究新知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教师:根据上面的关系,以及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你能说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吗?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分别相等,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教师:若给定两个三角形,你有什么办法来判定它们是否相似?能否类比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来寻找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呢?如果可以,我们可以从哪些条件开始找呢?(1)教师:任意画一个△ABC,使∠ABC满足下面给定的条件之一.与同伴交流,你们所画的三角形相似吗?①使∠ABC=60°;②使∠ABC=90°;③使∠ABC=120°;④使∠ABC=∠α.学生合作交流,引导得出结论:如果两个三角形只有一个角对应相等时,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2)教师:如果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与同伴合作,一人画△ABC,另一人画△A′B′C′,使△ABC和△A′B′C′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比较你们所画的三角形,∠C 与∠C′相等吗?对应边的比相等吗?三角形相似吗?①使得∠A,∠A′都等于30°,∠B 和∠B′都等于60°;②使得∠A,∠A′都等于30°,∠B 和∠B′都等于90°;③使得∠A,∠A′都等于30°,∠B 和∠B′都等于120°;④使得∠A,∠A′都等于α,∠B 和∠B′都等于β.引导学生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举例分析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2)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3)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4)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5)有一个角是12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6)有一个角是6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例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教师点评.四、练习巩固1.教材第90页“随堂练习”第1,2题.2.如图,点F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上,射线CF交DA的延长线于点E,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与△AEF相似的三角形有()A.0个B.1个C.2个D.3个五、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什么是相似三角形?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的内容是什么?六、课外作业教材第90页习题4.5第1~3题.本节课是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第一课时——相似三角形和判定定理1,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训练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课堂上,通过类比、观察等方式,让学生自行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再通过合作交流、画图等方式,让学生探讨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并且学会运用定理,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认知新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2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和31.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和3.2.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和3解决问题.重点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和3. 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和3的应用.一、复习导入1.判定三角形相似目前有哪些方法?2.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BAD =90°,对角线BD ⊥DC. (1)△ABD 与△DCB 相似吗?请说明理由.(2)如果AD =4,BC =9,你能求出BD 的长吗?(学生认真读题,观察图形,运用学过的判定相似的方法以及相似性质,讨论得出结果) 分析:△ABD ∽△DCB.因为∠A =∠BDC =90°,∠ADB =∠DBC ,故而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由AD BD =BDBC,故BD =6.教师:现在我们已经有两种方法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一种是定义,一种是判定定理1,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一问题就是本节课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二、探究新知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教师:我们知道,相似三角形的各边成比例,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成比例,它们一定相似吗?与同伴交流.学生:两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教师:如果再增加一个条件,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吗? 学生思考后给出答案,教师点评.教师:我们先来考虑增加一角相等的情况. 课件出示:画△ABC 和△A′B′C′,使∠A =∠A′,AB A′B′和ACA′C′都等于给定的值k.设法比较∠B 与∠B′(或 ∠C 与∠C′)的大小.(1) △ABC 和△A′B′C′相似吗? (2)改变k 值的大小,再试一试.学生完成后给出答案,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师:想一想,如果△ABC 和△A′B′C′两边成比例,且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要求学生先画出图形,教师展示学生的图形,并提出问题: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教师: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学生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课件出示:画△ABC 和△A′B′C′,使AB A′B′,BC B′C′和ACA′C′都等于给定的值k.设法比较∠A 与∠A′的大小.(1)△ABC 和△A′B′C′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2)改变k 值的大小,再试一试.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给出答案,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总结 教师:在这两节课中我们已经学完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下面请大家总结判定三角形相似有几种方法?第一种:对应角相等,对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定义法.第二种: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第三种: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第四种: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强调:从这四种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种判定方法比较麻烦,需要研究三对角、三对边,而后面的几种方法最多只需要研究三对边或角,因此定义法一般不利用.如果已知条件只涉及角,就用第二种判定方法;如果既有角又有边,则可考虑用第三种方法判断;如果已知条件只涉及边,就用第四种判定方法.(教师最好用实例引导)三、举例分析例1 图①中是否有相似的三角形?图②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学生思考后给出答案,教师点评. 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例2) 例3 (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例3)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 四、练习巩固1.教材第92页“随堂练习”. 2.教材第94页“随堂练习”.五、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和3分别是什么? 六、课外作业1.教材第93页习题4.6第1,3题. 2.教材第95页习题4.7第1,2题.本节课是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第二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和3,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训练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总结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和3,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通过讲练结合,学会运用定理,加深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认知新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3课时 黄金分割1.理解和掌握黄金分割的定义.2.理解黄金比的含义,会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3.会判断某一点是否为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重点黄金分割的意义和简单应用. 难点掌握寻找黄金分割点的方法.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与“黄金分割”有关的图片,提出问题:(1)芭蕾舞演员做相同的动作,踮脚尖和不踮脚尖,哪个更美?(2)为什么身材苗条的模特还要穿高跟鞋?(3)为什么世界第三高塔的上海东方明珠塔那么璀璨壮观? 学生小组讨论后给出答案,教师点评.教师:美是一种感觉,本应没有什么客观的标准,但在这些问题中,我们对美的认同的确是比较一致的,为什么这些图形会给人以美的感觉呢?这些美的事物是否存在内在的规律呢?和我们的数学知识有没有联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黄金分割”.二、探究新知1.黄金分割的定义课件出示一个五角星:教师:在五角星图案中,大家用刻度尺分别度量线段AC ,BC 的长度,然后计算ACAB,BCAC,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AC AB =BC AC.引导学生得出: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如果AC AB =BCA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2.计算黄金比教师:那么AC 与AB 的比是多少呢?学生计算后给出答案,教师点评并板书具体解题过程: 由AC AB =BCAC,得AC 2=AB·BC. 设AB =1,AC =x ,则BC =1-x. ∴x 2=1×(1-x), 即x 2+x -1=0. 解这个方程,得x 1=-1+52,x 2=-1-52(不合题意,舍去).所以,ACAB =5-12≈0.618.教师: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ACAB ≈0.618.3.找黄金分割点的方法(1)课件出示:如图,已知线段AB ,按照如下方法作图: ①经过点B 作BD ⊥AB ,使BD =12AB.②连接DA ,在DA 上截取DE =DB.③在AB 上截取AC =AE.则点C 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教师: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教师:若点C 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则点C 分线段AB 所成的两条线段AC ,BC 间需满足AC AB =BCAC .下面请大家进行验证.有困难时可以互相交流.为了计算方便,可设AB=1.学生独立完成后给出答案,教师点评.(2)教师:采用如下的方法也可以得到黄金分割点. ①如图,设AB 是已知线段. ②以AB 为边作正方形ABCD. ③取AD 的中点E ,连接EB. ④延长DA 至点F ,使EF =EB.⑤以线段AF 为边作正方形AFGH. ⑥点H 就是AB 的黄金分割点.教师:你能说说这种作法的道理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给出答案,教师讲解. 解:设AB =1,那么在Rt △BAE 中, BE =AB 2+AE 2=12+⎝⎛⎭⎫122=52.EF =BE =52, AH =AF =BE -AE =52-12=5-12. BH =AB -AH =1-5-12=3-52. 因此AH AB =BHAH,点H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三、练习巩固当节目主持人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时,观众看起来是最协调的.已知一舞台长为10 m ,节目主持人应站在距离舞台一端________处观众观看最协调.(精确到0.1 m )四、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黄金分割点与黄金比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3.说一说找黄金分割点的方法. 五、课外作业教材第98页习题4.8第1~3题.“黄金分割”作为《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内容,在进一步强化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基础上,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有意识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把握“黄金分割”这一数学瑰宝,丰富了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新课的学习有着激励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来诱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教师应及时将其引入理性认识的轨道.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1.能够熟练地掌握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重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难点合理添加辅助线.一、复习导入教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哪些? 学生: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师:在前面,我们探索了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今天我们将对这些定理进行证明. 二、探究新知1.证明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课件出示: 如图,在 △ABC 和△A′B′C′ 中,∠A = ∠A′,∠B =∠B′. 求证:△ABC ∽△A′B′C′.学生思考完成后,教师板书证明过程. 证明:在 △ABC 的边 AB(或它的延长线)上截取AD =A′B′,过点D 作BC 的平行线,交 AC 于点E ,则∠1=∠B ,∠2 =∠C ,AD AB =AE AC.过点 D 作 AC 的平行线,交 BC 于点 F ,则 AD AB =CF CB . ∴AE AC =CF CB. ∵ DE ∥BC, DF ∥AC ,∴ 四边形 DFCE 是平行四边形. ∴ DE = CF. ∴AE AC =DE CB . ∴AD AB =AE AC =DE BC. 而∠1=∠B ,∠DAE =∠BAC ,∠2=∠C , ∴△ADE ∽△ABC.∵∠A =∠A′,∠ADE =∠B =∠B′,AD =A′B′, ∴△ADE ≌△A ′B ′C ′. ∴△ABC ∽△A ′B ′C ′. 2.证明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 课件出示:如图,在△ABC 和△A′B′C′中,∠A =∠A′,AB A′B′=ACA′C′.求证:△ABC ∽△A′B′C′.指名学生到黑板写下证明过程,教师点评. 3.证明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 课件出示:如图,在△ABC 和△A′B′C′中,AB A′B′=BC B′C′=ACA′C′.求证:△ABC ∽△A ′B′C′.指名学生到黑板写下证明过程,教师点评.强调: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可以通过画辅助线来帮助解决. 三、举例分析例 如图,∠ABD =∠C ,AD =2,AC =8,求AB 的长.学生分小组讨论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板书解答过程. 解:∵∠A =∠A ,∠ABD =∠C , ∴△ABD ∽△ACB. ∴AB :AC =AD :AB. ∴AB 2=AD·AC. ∵AD =2,AC =8, ∴AB =4. 四、练习巩固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 =∠ACD ,AB =6,BC =4,AC =5,CD =712,求AD的长.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外作业教材第102页习题4.9第1~4题.本节课的内容是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是在学生对三角形之间的全等关系已有深度的认识,在学习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对这些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且学会运用.课堂上,注重证明过程的书写,让学生更加规范证明过程与步骤,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条理性.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1.在测量旗杆高度的具体问题情境中,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2.了解平行投影的意义和平行投影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强用数学的意识.重点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求物体的高度.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一、复习导入教师: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定理有哪些呢?学生: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师:今天我们要做一节活动课,任务是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有关知识,测量我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二、探究新知 1.分析原理教师: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103~104页的内容,小组讨论交流三种测量方法的数学原理.甲组: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出示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与阳光下的影子和旗杆与阳光下的影子构成了两个相似三角形(如图①),即△EAD ∽△ABC ,因为直立于旗杆影子顶端处的同学的身高和他的影长以及旗杆的影长均可测量得出,根据EA AB =AD BC 可得BC =AB·AD EA,代入测量数据即可求出旗杆BC 的高度.乙组:利用标杆. 出示下图:。

(北师大版数学九上)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讲义

(北师大版数学九上)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讲义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第1讲相似三角形常见模型一.知识梳理(一)【知识回顾】相似三角的判定方法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2.如果一个三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二)相似三角形基本类型1.平行线型2.相交线型3.子母型4.旋转型二.实战演练训练角度1 平行线型1.如图,在△ABC中,BE平分∠ABC交AC于点E,过点E作ED∥BC交AB于点D.(1)求证:AE·BC=BD·AC; (2)如果S△ADE=3,S△BDE=2,DE=6,求BC的长.典例分析训练角度2 相交线型2.如图,点D,E分别为△ABC的边AC,AB上的点,BD,CE交于点O,且EOBO=DOCO,试问△ADE 与△ABC相似吗?请说明理由.训练角度3 子母型3.如图,在△ABC中,∠BAC=90°,AD⊥BC于点D,E为AC的中点,ED的延长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AC=DFAF.训练角度4 旋转型4.如图,已知∠DAB=∠EAC,∠ADE=∠ABC.求证:(1)△ADE∽△ABC;(2)ADAE=BDCE.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A.锐角三角形都相似B.直角三角形都相似C.等腰三角形都相似D.等边三角形都相似2.如图,给出下列条件,其中不能单独判定△ABC∽△ACD的条件为()A.∠B=∠ACD B.∠ADC=∠ACB C.=D.=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B的直线与对角线AC、边AD分别交于点E和F.过点E作EG∥BC,交AB于G,则图中相似三角形有()A.4对B.5对C.6对D.7对课堂训练4.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相似的是()5.如图,已知AB=AC,∠A=36°,AB的中垂线MD交AC于点D、交AB于点M.下列结论:①BD是∠ABC的平分线;②△BCD是等腰三角形;③△ABC∽△BCD;④△AMD≌△BCD.正确的有()个.A.4B.3C.2D.16.若四边形ABCD的四边长分别是4,6,8,10,与四边形ABCD相似的四边形A1B1C1D1的最大边长为30,则四边形A1B1C1D1的最小边长是__________.7.如图:点G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DC的延长线上,AG交BC、BD于点E、F,则△AGD∽∽。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相似知识点归纳及例题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相似知识点归纳及例题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相似知识点归纳及例题【学习目标】1、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理解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探索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4、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位似变换后点的坐标变化;5、结合相似图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探索和证明,进一步培养推理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点网络】【知识点梳理】要点一、相似图形及比例线段1.相似图形:在数学上,我们把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similar figures). 知识点诠释:(1) 相似图形就是指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2) “全等”是“相似”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当“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时,两个图形全等; 2.相似多边形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我们就说它们是相似多形. 知识点诠释:(1)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既是判定方法,又是它的性质. (2)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称为相似比.3. 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a :b =c :d ,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知识点诠释:(1)若a :b =c :d ,则ad=bc ;(d 也叫第四比例项) (2)若a :b=b :c ,则 =ac (b 称为a 、c 的比例中项). 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知识点二、相似三角形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判定方法(一):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二):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知识点诠释:要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只需找到这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相等即可,对于直角三角形而言,若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方法(三):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b知识点诠释:此方法要求用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应用时必须注意这个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否则,判断的结果可能是错误的.判定方法(四):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2)相似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知识点诠释:要特别注意“对应”两个字,在应用时,要注意找准对应线段.(3)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015-2016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复习教学设计

2015-2016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复习教学设计

2015-2016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相似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2.掌握相似图形的判定方法;3.掌握相似图形的性质,如比例关系等;4.能够运用相似图形的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1.相似图形的概念及性质;2.相似图形的判定方法;3.相似图形的性质;4.相似图形的应用。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导入本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及性质,并与平面几何的其他概念进行对比。

第二步:概念讲解通过示例图形,引导学生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

解释相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强调相似图形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并且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第三步:判定方法介绍介绍判定相似图形的方法,包括AA判定法和SAS判定法。

通过示例图形,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这两种方法来判定图形的相似性。

第四步:性质讲解解释相似图形的性质,包括对应边的比例相等、对应角相等等。

通过示例图形,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性质,并且练习应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

第五步:应用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相似图形的应用练习,包括计算两个相似图形之间的比例关系、求解未知边长、进行图形的放缩等。

通过这些练习,巩固学生对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第六步: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相似图形的应用方法。

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应用相似图形的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直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表现;2.布置相应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相似图形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3.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检查学生在应用相似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延伸在课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更多的相似图形的知识。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完成相关习题和探索性的小研究等方式进行延伸学习。

参考资源1.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相关的平面几何教材和习题集;3.互联网资源,如视频教程、练习题等。

14-15学年新版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相似全章教案

14-15学年新版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相似全章教案

教学目标:1.知道两条线段的比的概念并且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2.知道成比例线段的定义.3.熟记比例的性质并会应用. 教学重点:会求两条线段的比; 成比例线段的定义. 比例的性质 教学难点会求两条线段的比,注意线段长度的单位要统一;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 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见到过形状相同的图形吗?请举出例子来说明.[生]课本中两张图片;同一底片洗印出来的大小不同的照片;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等等. [师]对,大家举出的这些例子都是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形,即为相似图形.本章我们就要研究相似图形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从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来看,它们之所以大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边长的长度不同,因此相似图形与对应线段的长度有关,所以我们首先从线段的比开始学习. Ⅱ.新课讲解[师]大家先回忆什么叫两个数的比?怎样度量线段的长度?怎样比较两线段的大小? [生]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如a ÷b 记作ba;度量线段时要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两条线段长度的大小.[师]由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两条线段长度的大小,大家能猜想线段的比吗? [生]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师]对.比如:线段a 的长度为3厘米,线段b 的长度为6米,所以两线段a ,b 的比为3∶6=1∶2,对吗? [生]对.[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生]不同意,因为a 、b 的长度单位不一致,所以不对.[师]那么,应怎样定义两条线段的比,以及求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生]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CD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ratio )就是它们长度的比,即AB ∶CD =m ∶n ,或写成CD AB =n m ,其中,线段AB 、CD n m 表示成比值k ,则CDAB=k ,或AB =k ·CD .两条线段的比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的比.注意:在量线段时要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dcb a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1)如果dcb a =(b ,d 都不为0),那么ad =bc .如果ad =bc (a,b,c,d 都不等于0),那么dcb a =. (2)如果d c b a ==…=nm (b +d +…+n ≠0)那么b a n d b m c a =++++++ 例题(1)如图,已知d c b a ==3,求bb a +和d dc +;(2)如果d c b a ==k (k 为常数),那么ddc b b a +=+成立吗?为什么?(1)如果d c b a =,那么d dc b b a -=-成立吗?为什么? (2)如果f e d c b a ==,那么baf d b e c a =++++成立吗?为什么?(3)如果d c b a =,那么ddc b b a ±=±成立吗?为什么. Ⅲ.课堂练习d c b a ==3,求b b a -和d dc -, b b a -=d dc -成立吗?d c b a ==fe =2,求f d b ec a ++++(b +d +f ≠0)Ⅳ.课时小结掌握比例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Ⅴ.课后作业Ⅵ.活动与探究 1.已知:d c b a ==fe =2(b +d +f ≠0)求:(1)f d b e c a ++++;(2)f d b ec a +-+-; (3)f d b e c a 3232+-+-;(4)f b ea 55--.a ∶b ∶c =4∶3∶2,且a +3b -3c =14.(1)求a ,b ,c (2)求4a -3b +c 的值.●板书设计§4.1 成比例线段二、随堂练习 三、课时小结 四、课后作业4.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②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能力二、教学过程分析1.复习提问(1)什么叫比例线段?(2)比例的基本性质?2.引入新课做一做在图3-6中,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直线l1∥l2∥l3,分别交直线m,n与格点A1,A2,A3,B1,B2,B3.图3-6(1)计算 的值,你有什么发现? (2)将2l 向下平移到如图3-7的位置,直线m,n 与2l 的交点分别为21,B A 你在问题(1)中发现结论还成立吗?如果将2l平移到其它位置呢?(3)在平面上任意作三条平行线,用它们截两条直线,截得的线段成比例吗?3.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4.想一想(一)如果把图1中l 1 , l 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 刚落到l 3上,如图2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12122323B B B B A A A A 与(二)如果把图1中l1 , 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落到l4上,如图2(2)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得出结论:(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5. 例题学习例1如图,在△ABC中,E,F分别是AB和AC上的点,且EF∥BC。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相似3相似多边形教学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相似3相似多边形教学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由题意得AB=315,BC=165
∴ AB CD 315 21
A1B1 C1D1 300 20
BC DA 165 11 B1C1 D1 A1 150 10

AB A1 B1

CD C1 D1
≠ BC
B1C1

DA D1 A1
∴矩形ABCD和矩形A1B1C1D获?有何感想?学 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经历从特殊到一般探究 过程,认识到全等图形是相似比于1的相似图形,相 似图形是全等图形的进一步的推广,理解了相似多边 形的概念既是性质又是判定,运用性质时对应顶点字 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同时知道相等角所对边是对应 边,对应边所对角是对应角.体会了相似比是有顺序 要求.
因此五边形ABCDE与五边形A1B1C1D1E1的相似比
k1

4 5
五边形
A1B1C1D1E1与五边形ABCDE的相似比
k2

5 4
(4)相似比为1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因此全等形是相
似图形特殊情况.
(1)观察下面两组图形,图(1)中的两个图形相似吗? 图(2)中的两个图形呢?为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 启发?与同桌交流.
• (2)在这两个多边形中,夹相等内角的两边是否成 比例?
强调说明:
•在上图中,六边形ABCDEF与六边形A1B1C1D1E1F1是形状相 同的多边形,其中∠A与∠A1,∠B与∠B1,∠C与∠C1, ∠D与∠D1,∠E与∠E1,∠F与∠F1,分别相等,称为对
应角;
•AB与A1B1,BC与B1C1,CD与C1D1,DE与D1E1,EF与E1F1,FA 与F1A1的比都相等,称为对应边.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4.0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word教案 (3)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4.0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word教案 (3)

图 形 的 相 似
单元背

等是相似的一种特殊情况。

从这个意义上通过对相似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变化。

放大镜下的图形相似吗?
哪些图形是与(1)(2)相似的?新知探究活动2:探索特殊图形的相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的特点是什么?
两个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特点是什么?
)并纠错。

得到相似多边形的性
布置作业
对新授课,老师要少说,让学生自己总结,学生能解决
的让他们自己解决.
备课和上完课后自己三个问题:
为什么要这样讲?除了可以这样讲还可以怎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4.1 成比例线段1.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a b =cd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__ __,简称__ __.2.如果a b =c d ,那么ad =bc .如果ad =bc (a ,b ,c ,d 都不等于0),那么___.如果a b =c d ,那么a ±bb =c ±d d .如果a b =c d =…=mn (b +d +…+n ≠0),那么____.知识点一:比例线段1.下列各组线段中,成比例线段的一组是( ) A .1,2,3,4 B .2,3,4,6 C .1,3,5,7 D .2,4,6,82.已知a =0.2,b =1.6,c =4,d =12,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a ∶b =c ∶dB .a ∶c =d ∶bC .a ∶b =d ∶cD .b ∶a =d ∶c3.2013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在左下角特别配有一幅放大的钓鱼岛插图,比例尺为1∶1 500 000,已知钓鱼岛东西方长约3.5公里,则在地图上的东西方长约为( )A .0.002 3 cmB .0.23 cmC .4.29 cmD .0.042 9 cm4.已知点P 是线段AB 上的点,且AP ∶PB =1∶2,则AP ∶AB =_ _.5.在同一时刻,身高1.6米的小强在阳光下的影长为0.8米,一棵大树的影长为4.8米,则这棵树的高度为____米.6.已知a ,b ,c ,d 四条线段依次成比例,其中a =3 cm ,b =(x -1)cm ,c =5 cm ,d =(x +1)cm.求x 的值.知识点二:比例的性质7.将式子ab =cd (a ,b ,c ,d 都不等于0)写成比例式,错误的是( ) A.a c =d b B.c b =a d C.d a =b c D.a b =c d8.若a ∶b =2∶3,则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 A .2a =3b B .b -a =1 C.a +2b +2=23D.a +b b =53知识点三:等比的性质9.已知a b =c d =e f =23(b +d +f ≠0),则a +c +e b +d +f= .10.已知线段a ,b ,c ,且a 2=b 3=c4.(1)求a +bb 的值;(2)若线段a ,b ,c 满足a +b +c =27,求a ,b ,c 的值.11.已知a b =cd ,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a ∶b =c 2∶d 2 B .a ∶b =d ∶cC .a ∶b =(a +c )∶(b +d )D .a ∶b =(a -d )∶(b -d )12.若2a =3b =4c ,且abc ≠0,则a +bc -2b的值是( )A .2B .-2C .3D .-313.两条直角边为6和8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与斜边上的高之比为( ) A .3∶4 B .4∶3 C .25∶12 D .12∶2514.在比例尺为1∶2 000 000的地图上,测得A ,B 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4.5 cm ,则A ,B 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为___km.15.△ABC 中,a ,b ,c 分别为它的三边,且a +b +c =60,a ∶b ∶c =3∶4∶5,求△ABC 的面积.16.已知三条线段的长分别为1 cm ,2 cm , 2 cm ,如果另外一条线段与它们是成比例线段,试求出另外一条线段的长.17.若a +23=b 4=c +56,且2a -b +3c =21.试求a ∶b ∶c .18.如图所示,若点P 在线段AB 上,点Q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AB =10,AP BP =AQ BQ =32,求线段PQ 的长.19.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a -c )∶(a +b )∶(c -b )=-2∶7∶1,则△ABC 是( )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20.在△ABC 中,AB =12,点E 在AC 上,点D 在AB 上,若AE =6,EC =4,且AD DB =AEEC . (1)求AD 的长;(2)试问DB AB =ECAC 能成立吗?请说明理由.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__ _.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__ __.知识点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如图,l 1∥l 2∥l 3,下列比例式错误的是( ) A.AC CE =BD DF B.AC AE =BD BF C.CE AE =DF BF D.AE BF =BD AC,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直线l 1∥l 2∥l 3,已知AG =0.6 cm ,BG =1.2 cm ,CD =1.5 cm ,则CH =___cm. 3.已知:如图,l 1∥l 2∥l 3,AB =3,DE =2,EF =4,求AC 的长.知识点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4.如图,已知AB ∥CD ,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 A.AO OD =BO OC B.AO AD =OB BC C.OA OB =OD OC D.OA OB =BC AD,第4题图) ,第5题图)5.(易错题)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点E ,F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点,且有EF ∥BC ,如果EB AB =45,则ACFC=( ) A.94 B.59 C.54 D.956.已知线段a,b,c,求作线段x使ax=bc,下列每个图中的两条虚线都是平行线,则作法正确的是()7.如图,AD是△ABC的中线,AE=EF=FC,BE交AD于点G,则AGAD=____.8.已知,如图,EG∥BC,GF∥DC,AE=3,EB=2,AF=6,求AD的值.9.如图,已知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边AB ,AC ,BC 上的点,DE ∥BC ,EF ∥AB ,且AD ∶DB =3∶5,那么CF ∶CB 等于( )A .5∶8B .3∶8C .3∶5D .2∶5,第9题图) ,第10题图)10.如图,已知直线l 1∥l 2∥l 3,直线AC 和DF 分别与l 1,l 2,l 3相交于点A ,B ,C 和点D ,E ,F ,如果AB =1,EF =3,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BC ∶DE =3B .BC ∶DE =1∶3C .BC ·DE =3D .BC ·DE =1311.如图,l 1∥l 2∥l 3,AB BC =23,DF =15,则DE =____,EF =___.,第11题图) ,第12题图)12.如图,△ABC 中有菱形AMPN ,如果AM BM =12,那么BPBC =____.13.如图,已知AD ∥BE ∥CF ,它们依次交直线l 1,l 2于点A ,B ,C 和点D ,E ,F ,如果AB =6,BC =8,DF =21,求DE 的长.14.如图,在Rt △ABC 中,∠C =90°,DE ⊥BC 于点E .AD =5,DB =10,CE =4.求DE ,AC 的长度.15.如图,点E 是▱ABCD 的边AB 延长线上的一点,DE 交BC 于点F ,BE AB =13,EF =2,BF=1.5.求DF ,BC 的长.16.如图,在△ABC中,已知MN∥BC,DN∥MC.小红同学由此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①AN CN=AMAB;②ADDM=AMMB;③AMMB=ANNC;④ADAM=ANA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17.如图,点E为AC的中点,点F在AB上,且AF∶AB=2∶5,FE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D,求EF∶ED的值.4.3相似多边形__相等、_ __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__ _.知识点一:相似多边形1.如图,有三个矩形,其中是相似形的是()A.甲和乙B.甲和丙C.乙和丙D.甲,乙和丙2.下列命题:①所有的正方形都相似;②所有的矩形都相似;③有一个角是150°的两个菱形都相似;④所有的正六边形都相似.其中是真命题的有____.(填序号)3.请将下图中的相似图形的序号写出来:___知识点二:相似多边形的性质4.如图,赵师傅透过平举的放大镜从正上方看到水平桌面上的菱形图案的一角,那么∠A与放大镜中的∠C的大小关系是()A.∠A=∠CB.∠A>∠CC.∠A<∠CD.无法比较5.两个相似多边形的一组对应边边长分别为3 cm和4.5 cm,那么它们的相似比为()A.23 B.32 C.49 D.946.如图所示,点E ,F 分别为▱ABCD 的边AD ,BC 的中点,且▱ABFE 相似于▱ADCB ,则AB ∶BC 等于( )A .1∶4B .4∶1 C.2∶1 D .1∶ 2,第6题图) ,第8题图)7.若四边形ABCD ∽四边形A ′B ′C ′D ′,AB =6,A ′B ′=8,∠A =45°,B ′C ′=8,CD =4,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45°B .四边形A ′B ′C ′D ′与四边形ABCD 的相似比为23C .BC =6D .C ′D ′=1638.如图,有两个形状相同的星星图案,则x 的值为____.9.如图,已知矩形ABCD 与矩形DEFC 相似,且AB =2 cm ,BC =5 cm ,求AE 的长.10.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相似于四边形A ′B ′C ′D ′,求∠A 的度数及x 的值.11.在比例尺为1∶8 000的某学校地图上,矩形运动场的图上尺寸是1 cm×2 cm,那么矩形运动场的实际尺寸应为()A.80 m×160 m B.8 m×16 mC.800 m×160 m D.80 m×800 m12.如图,在长为8 cm,宽为4 cm的矩形中,截去一个矩形,使得留下的矩形(图中阴影部分)与原矩形相似,则留下矩形的面积是()A.2 cm2B.4 cm2C.8 cm2D.16 cm2,第12题图),第13题图) 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12 cm,BC=27 cm,点E,F分别在两边AB,CD上,且EF∥AD,若四边形AEFD∽四边形EBCF,那么EF=____cm.14.如图所示,两个四边形相似,求未知数x,y和角度α的大小.15.在一矩形ABCD的花坛四周修筑小路,使得相对两条小路的宽均相等.花坛AB=20米,AD=30米,试问小路的宽x与y的比值为多少时,能使小路四周所围成的矩形A′B′C′D′能与矩形ABCD相似?请说明理由.16.(南京中考题改编)如图,矩形A′B′C′D′在矩形ABCD内部.AB∥A′B′,AD∥A′D′,且AD∶AB=2∶1,设AB与A′B′,BC与B′C′,CD与C′D′,DA与D′A′之间的距离分别为a,b,c,d,要使矩形A′B′C′D′∽矩形ABCD,a,b,c,d满足什么条件?请说明理由.17.在研究相似问题时,甲、乙两同学的观点如下:甲:将边长为3,4,5的三角形按图①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新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边间距均为1,则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乙:将邻边为3和5的矩形按图②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新的矩形,它们的对应边间距均为1,则新矩形与原矩形不相似.对于两人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对B.两人都不对C.甲对,乙不对D.甲不对,乙对18.如图,把矩形ABCD对折,折痕为MN,矩形DMNC与矩形ABCD相似,已知AB=4.(1)求AD的长;(2)求矩形DMNC与矩形ABCD的相似比.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1课时两角分别相等的判定方法1.三角分别__ __、三边_ 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知识点: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1.下列各组条件,不能判定△ABC与△A′B′C′相似的是()A.∠A=∠A′,∠B=∠B′B.∠C=∠C′=90°,∠A=12°,∠B′=78°C.∠A=∠B,∠B′=∠A′D.∠A+∠B=∠A′+∠B′,∠A-∠B=∠A′-∠B′2.下列各组图形中有可能不相似的是()A.各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各有一个角是6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C.各有一个角是10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3.在△ABC与△A′B′C′中,∠B=∠B′=90°,∠A=30°,则以下条件,不能说明△ABC 与△A′B′C′相似的是()A.∠A′=30°B.∠C′=60°C.∠C=60°D.∠A′=2∠C′4.(2014·宜昌)如图,A,B两地被池塘隔开,小明通过下列方法测出了A,B间的距离:先在AB外选一点C,然后测出AC,BC的中点M,N,并测量出MN的长为12 m,由此他就知道了A,B间的距离,有关他这次探究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AB=24 m B.MN∥ABC.△CMN∽△CAB D.CM∶MA=1∶2,第4题图),第5题图) 5.如图,点E是矩形ABCD的AB边上任意一点,点F是AD边上一点,∠EFC=90°,图中一定相似的三角形是()A.①与②B.③与④C.②与③D.①与④6.如图,锐角三角形ABC的边AB和AC边上的高CE和BF相交于点D,请写出图中一对相似三角形____.,第6题图),第7题图) 7.(易错题)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1,点E是DC上一点,∠DAE=∠BAC,则EC的长为____.8.如图,点D ,E 在BC 上,且FD ∥AB ,EF ∥AC ,求证:△ABC ∽△FDE .9.如图,点D 是△ABC 的边AB 上一点,连接CD ,若AD =2,BD =4,∠ACD =∠B ,求AC 的长.10.(2014·毕节)如图,△ABC 中,AE 交BC 于点D ,∠C =∠E ,AD ∶DE =3∶5,AE =8,BD =4,则DC 的长等于( )A.154B.124C.203D.174,第10题图) ,第11题图)11.如图,菱形ABCD 中,点M ,N 在AC 上,ME ⊥AD ,NF ⊥AB ,若NF =NM =2,ME =3,则AN =____.12.如图,在▱ABCD 中,点G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AG 与BD 交于点E ,与DC 交于点F ,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几对,分别写出来.13.(2014·铜仁)如图,BE ⊥AC 于点E ,AD ⊥BC 于点D ,求证:AD BE =ACBC.14.如图,已知A (2,0),B (0,4)两点,且∠1=∠2,求点C 的坐标.15.(2014·金华)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6,在AC ,BC 边上各取点E ,F ,连接AF ,BE 相交于点P ,且AE =CF.(1)求证:AF =BE ,并求∠FPB 的度数; (3)若AE =2,求AP·AF 的值.16.(宜昌中考改编)如图①,在△ABC 中,∠BAC =90°,AB =AC ,AO ⊥BC 于点O ,点F 是线段AO 上的点(与A ,O 不重合),∠EAF =90°,AE =AF ,连接FE ,FC ,BE ,BF.(1)求证:BE =BF ;(2)如图②,若将△AEF 绕点A 旋转,使边AF 在∠BAC 的内部,延长CF 交AB 于点G ,交BE 于点K.求证:△AGC ∽△KGB.第2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判定方法△ABC 与△A ′B ′C ′中,AB A ′B ′=BCB ′C ′,且__∠B =∠B ′__,则△ABC ∽△A ′B ′C ′,依据是__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__.知识点: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1.能判定△ABC ∽△A ′B ′C ′的条件是( ) A.AB A ′B ′=AC A ′C ′ B.AB A ′B ′=AC A ′C ′且∠A =∠A ′ C.AB BC =A ′B ′A ′C ′且∠B =∠C ′D.AB A ′B ′=AC A ′C ′且∠B =∠B ′2.已知△ABC如图,则下列4个三角形中,与△ABC相似的是()3.已知线段AD,BC相交于点O,OB∶OD=3∶1,OA=12 cm,OC=4 cm,AB=30 cm,则CD=____cm.4.如图,点D是△ABC边AB上的一点,AD=2BD=2,当AC=____时,△ACD∽△ABC.5.如图,线段AC与BD相交于点O,且OA=12,OC=54,OD=36,OB=18,则△ABO 与△DCO__ __相似.(填“一定”或“不”),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BD平分∠ABC,AB=2,BC=3,当BD=____时,△ABD∽△DBC.7.如图,在△ABC中,∠C=90°,点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D·AB=AE·AC,求证:DE⊥AB.8.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AC,AB边上,且AD AC=13,AE=BE,连接DE,BD.求证:∠AED=∠CBD.9.如图,点D是△ABC一边BC上一点,连接AD,使△ABC∽△DBA的条件是() A.AC∶BC=AD∶BDB.AC∶BC=AB∶ADC.AB2=CD·BCD.AB2=BD·BC,第9题图),第10题图) 10.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将这个四边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若OA·OC=OB·OD,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A.①和②相似B.②和③相似C.①和④相似D.②和④相似11.如图,直线EF分别交△ABC的边AC,AB于点E,F,交边BC的延长线于点D,且AB·BF=BC·BD.求证:AE·EC=EF·ED.12.如图,在△ABC中,∠B=90°,点D,E在BC上,且AB=BD=DE=EC.求证:(1)△ADE∽△CDA;(2)∠1+∠2+∠3=90°.1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边AD,CD上的点,AE=ED,DF=14DC,连接EF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G.(1)求证:△ABE∽△DEF;(2)若正方形的边长为8,求BG的长.1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0 cm,BC=20 cm,两只小虫P和Q同时分别从A,B 出发沿AB,BC向终点B,C方向前进,小虫P每秒走1 cm,小虫Q每秒走2 cm.请问:它们同时出发多少秒时,以P,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第3课时 三边成比例的判定方法△ABC 与△A ′B ′C ′,如果AB A ′B ′=BC B ′C ′=ACA ′C ′,则__△A ′B ′C ′∽△ABC__,依据是__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__.知识点:三边成比例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1.甲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1,2,5,乙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5,5,10,则甲,乙两个三角形是( )A .一定相似B .一定不相似C .不一定相似D .无法判断2.△ABC 与△DEF 满足下列条件,其中能使△ABC ∽△DEF 的是( ) A .AB =1,BC =1.5,AC =2,DE =8,EF =12,DF =16 B .AB =2,BC =3,AC =5,DE =6,EF =3,DF =3 C .AB =3,BC =4,AC =6,DE =6,EF =8,OF =16 D .AB =3,BC =4,AC =5,DE =3,EF =2,DF = 53.如图,点O 是△ABC 内任一点,点D ,E ,F 分别为OA ,OB ,OC 的中点,则图中相似三角形有(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4.(易错题)如图,4×4的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与△ABC 相似的三角形所在的网格图形是( )5.一个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5 cm ,8 cm ,12 cm ,另一个三角形的最长边为7.2 cm ,则当另一个三角形的另外两边长是____cm 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6.△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2,6,2,△A 1B 1C 1的两边长为1,3,要使△ABC ∽△A 1B 1C 1,那么△A 1B 1C 1的第三边长为____.7.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CA ,AB ,BC 的中点,求证:△ABC ∽△FDE .8.如图,在1×5的正方形的网格上面有四边形ABCD ,求∠BDC 的度数.9.(易错题)如图,已知在△ABC 中,AB =6,AC =4,点P 是AC 的中点,过点P 的直线交AB 于点Q ,若想得到以A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则AQ 的长为( )A .3B .3或43C .3或34D.4310.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格上有6个三角形:①△ABC ;②△BCD ;③△BDE ;④△BFG ;⑤△FGH ;⑥△EFK .其中②~⑥中与①相似的是( )A .②③④B .③④⑤C .④⑤⑥D .②③⑥11.在△ABC 中,AB =3,AC =4,在△A ′B ′C ′中,A ′B ′=8,A ′C ′=6,则当BC ∶B ′C ′=___时,△A ′B ′C ′∽__ __.12.一个铝质的三角形框架的三边长分别为24 cm ,30 cm ,36 cm ,要做一个与它相似的铝质三角形的框架,现有长27 cm ,45 cm 的两根铝材,要求以其中的一根为边,从另一根上截下两段(允许有余材),则截法有__种.13.(教材例3改编)如图,已知AB BD =BC BE =CAED,求证:∠ABD =∠CBE.14.如图,在4×4的正方形的网格中,△ABC 和△DEF 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顶点上.(1)填空:∠ABC =__135__度,BC =__22__; (2)求证:∠C =∠E .15.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和△DEF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P 1,P 2,P 3,P 4,P 5是△DEF 边上的5个格点,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试证明△ABC 为直角三角形;(2)判断△ABC 和△DEF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3)画一个三角形,它的三个顶点为P 1,P 2,P 3,P 4,P 5中的3个格点并且与△ABC 相似.(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痕迹,不写作法与证明)第4课时 黄金分割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AC >BC ),如果AC AB =BCAC ,那么线段AB 被点C __黄金分割__.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做__黄金比__.知识点一:黄金分割的有关概念1.已知点E 是线段MN 的黄金分割点(ME >EN ),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MN ME =ME EN B.EM EN =EN MN C.MN EM =EN MN D.EN EM =MN EM2.已知线段AB =10 cm ,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BC ),则AC 的长为( ) A .(55-10) cm B .(15-55) cm C .(55-5) cm D .(10-25) cm 3.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有( B )A .1个B .2个C .3个D .无数个4.已知点M 将线段AB 黄金分割(AM >BM ),则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AM ∶BM =AB ∶AMB .AM =5-12ABC .BM =5-12ABD .AM ≈0.618AB5.把2米的线段进行黄金分割,则分成的较短的线段长为( ) A .(3-5)米 B .(5-1)米 C .(1+5)米 D .(3+5)米6.已知点C 是线段AB 上的一个点,且满足AC 2=BC ·AB ,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AC BC =5-12B.AC AB =5-12C.BC AB =5-12D.BCAC =5+127.如图,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PA>PB,若S1表示以AP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S2表示以AB为长,PB为宽的矩形的面积,则S1,S2大小关系为()A.S1>S2B.S1=S2C.S1<S2D.不能确定知识点二:黄金分割的应用8.当气温与人体正常体温(37 ℃)之比等于黄金分割比0.618时,人体感觉最舒适,这个气温约为____℃.(取整数)9.东方明珠塔高468米,上球体点A是塔身的黄金分割点(如图所示).则点A到塔顶部的距离约是___米.(精确到0.1米),第9题图),第10题图)10.如图所示,扇形圆心角为α,余下扇形的圆心角为β,为了使扇子的外形美观,通常情况下α与β的比按黄金分割设计,若取黄金比为0.6,则α=____.11.要设计一座2 m高的维纳斯女神雕像(如图),使雕像的上部AC(肚脐以上)与下部BC(肚脐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的高度比,即点C(肚脐)就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试求出雕像下部设计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001)12.美是一种感觉,当人体下半身长与身高的比值越接近0.618时,越给人一种美感.如图,某女士身高165 cm,下半身长x与身高l的比值是0.60,为尽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她应穿的高跟鞋的高度大约为()A.4 cm B.6 cm C.8 cm D.10 cm13.已知M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M>BM.(1)写出AB,AM,BM之间的比例式;(2)如果AB=12 cm,求AM与BM的长.14.如图的五角星中,AD =BC ,且C ,D 两点都是AB 的黄金分割点,AB =1,求CD 的长.15.(教材改编题)如图所示,以长为2的定线段AB 为边作正方形ABCD ,取AB 的中点P ,连接PD ,在BA 的延长线上取点F ,使PF =PD ,以AF 为边作正方形AMEF ,点M 在AD 上.(1)求AM ,DM 的长;(2)点M 是AD 的黄金分割点吗?为什么?16.(莆田中考改编)定义:如图①,点C 在线段AB 上,若满足AC 2=BC·AB ,则称点C 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如图②,△ABC 中,AB =AC ,∠A =36°,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1)求证:点D 是线段AC 的黄金分割点; (2)若AD =5-1,求线段AB 的长.17.若一个矩形的短边与长边的比值为5-12(黄金分割数),我们把这样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1)操作:请你在如图所示的黄金矩形ABCD (AB >AD )中,以短边AD 为一边作正方形AEFD ; (2)探究:在(1)中的四边形EBCF 是不是黄金矩形?并请说明理由;(3)归纳:通过上述操作及探究,请概括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不需要证明)4.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__两角分别相等__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__成比例__且夹角__相等__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边__成比例__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证明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时,先作辅助线,再根据平行于三角形__一边的直线__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__成比例__进行证明.知识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有一个角相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B .有一个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C .有一个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D .两边成比例且有一角相等的三角形都相似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AD 上,连接CE 并延长,与BA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若AE =2ED ,CD =3 cm ,则AF 的长为( )A .5 cmB .6 cmC .7 cmD .8 cm,第2题图) ,第3题图)3.如图,在△ABC 中,如果DE 与BC 不平行,那么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DE ∽△ACB 的是( )A .∠ADE =∠CB .∠AED =∠B C.AD AB =DE BC D.AD AC =AE AB4.如图,若A ,B ,C ,P ,Q ,甲,乙,丙,丁都是方格纸的格点,为使△ABC ∽△PQR ,则点R 应是甲,乙,丙,丁4点中的( )A .甲点B .乙点C .丙点D .丁点,第4题图) ,第5题图)5.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则图中与△DEF 相似的三角形共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2014·黔南)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DE ∥BC ,若AD =4,DB =2,则DEBC的值为____.,第6题图) ,第7题图)7.如图,∠C =∠E =90°,AC =3,BC =4,AE =2,则AD =____.8.如图所示,在▱ABCD中,AB=10,AD=6,点E是AD的中点,在AB上取一点F,使△CBF与△CDE相似,则BF的长是____.,第8题图),第9题图)9.(易错题)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是2,BE=CE,MN=1,线段MN的端点M,N分别在CD,AD上滑动,当DM=__ __时,△ABE与以D,M,N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10.如图,在△ABC中,AB=AC,BD=CD,CE⊥AB于点E.求证:△ABD∽△CBE.11.(2014·泰安)在△ABC和△A1B1C1中,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B=A1B1,AC=A1C1,∠A=∠A1,则△ABC≌△A1B1C1;②若AB=A1B1,AC=A1C1,∠B=∠B1,则△ABC≌△A1B1C1;③若∠A=∠A1,∠C=∠C1,则△ABC∽△A1B1C1;④若AC=A1C1,CB=C1B1,∠C=∠C1,则△ABC∽△A1B1C1.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4个B.3个C.2个D.1个12.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G,点E为AD的中点,连接BE交AC于点F,连接FD,若∠BFA=90°,则下列四对三角形:①△BEA与△ACD;②△FED与△DEB;③△CFD与△ABG;④△ADF与△CFB.其中相似的为()A.①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第12题图),第13题图)13.在△ABC中,点P是AB上的动点(P异于点A,B),过点P的一条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我们不妨称这种直线为过点P的△ABC的相似线.如图,∠A=36°,AB=AC,当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时,过点P的△ABC的相似线最多有___条.14.如图,在△ABC 和△ADE 中,AB AD =BC DE =ACAE ,点B ,D ,E 在一条直线上.能得到△ABD ∽△ACE 吗?15.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DAB ,∠ADC =∠ACB =90°,点E 为AB 的中点. (1)求证:AC 2=AB ·AD ; (2)求证:CE ∥AD ;(3)若AD =4,AB =6,求ACAF的值.16.(2014·柳州)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AB 边上有一动点P ,连接PD ,线段PD 绕点P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线段PE ,且PE 交BC 于点F ,连接DF ,过点E 作EQ ⊥AB 的延长线于点Q.(1)求线段PQ 的长;(2)问:点P 在何处时,△PFD ∽△BFP ,并说明理由.专题(十一) 利用平行线求比值1.如图,△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DE ∥BC ,AD =2BD ,AE =2CE ,则ADAB =____,DEBC =____.,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点D 是EC 的中点,点F 是AC 的中点,AD 与EF 交于点O ,则OFOE =____.3.如图,已知点E 是▱ABCD 中AD 边上一点,且AE ∶DE =3∶2,CE 交BD 于点F ,BF =15 cm ,则DF 的长为__ __.4.如图,△ABC 中,∠B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点D ,过点D 作DE ∥AB 交BC 于点E ,AB =10,BE =6,求CE 的长.5.如图,▱ABCD 中,点E 是AB 的中点,在AD 上截取2AF =FD ,EF 交AC 于点G ,延长EF 与CD 的延长线交于点H ,求AGGC 的值.6.如图,已知△ABC 中,点F 为底边AB 上一点,BF ∶AF =3∶2,取CF 的中点D ,连接AD 并延长交BC 于点E .过点F 作FG ∥AE 交BC 于点G ,求BE ∶EC .7.如图,△ABD 中,点C ,F 分别为BD ,AB 上一点,AC ,DF 交于点E ,且CD ∶BC =2,AE =2CE .求DEEF 的值.专题(十二) 比例线段的证明一、三点定型法1.如图,▱ABCD 中,点E 是AB 延长线上的一点,DE 交BC 于点F ,求证:DC AE =CFAD .2.如图,△ABC 中,∠BAC =90°,点M 是BC 的中点,DM ⊥BC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D ,交AB 于点E .求证:AM 2=MD ·ME .3.如图,在Rt △ABC 中,AD 是斜边BC 上的高,∠B 的平分线BE 交AC 于点E ,交AD于点F .求证:BF BE =ABBC .二、等线段代换法4.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点E 在边BA 的延长线上,CE 交AD 于点F ,∠ECA =∠D .求证:AC ·BE =CE ·AD .5.如图,△ABC 中,AB =AC ,AD 是中线,点P 是AD 上一点,过点C 作CF ∥AB ,延长BP 交AC 于点E ,交CF 于点F .求证:BP 2=PE ·PF .三、等比代换法6.如图,△ABC 中,∠BAC =90°,AD ⊥BC 于点D ,点E 为AC 的中点,ED 的延长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B ·AF =AC ·DF .专题(十三) 两次相似问题1.如图,BE ,CD 是△ABC 的高,连接DE. (1)求证:AE·AC =AB·AD ;(2)若∠BAC =120°,点M 为BC 的中点,求证:DE =DM.2.如图,在△PBC 中,∠PCB =90°,DA ⊥PB 于点A ,连接AC ,BD 相交于点E . 求证:(1)△PAD ∽△PCB ; (2)∠PCA =∠PBD ; (3)△ADE ∽△BCE .3.如图,▱ABCD 中,点E 在直线AB 上,EC 交AD 于点F ,交BD 于点G ,求证:CG 2=FG ·EG .4.如图,AD ,BE 是△ABC 的两条高. (1)求证:CE ·CA =CD ·CB ;(2)若EC =5,BC =13,求DEAB 的值.5.如图,延长△ABC的边BC到点D,使CD=BC,取AB中点F,DF交AC于点E.求AE AC的值.解:4.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可以用__阳光下的影子__、__标杆__、__镜子的反射__来测量旗杆的高度.知识点一: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测量高度1.如图,AB∥CD,BO∶CO=2∶5,AB=a,则CD=__ __.2.要测量出一棵树的高度,除了测量出人高与人的影长外,还需测出()A.仰角B.树的影长C.标杆的影长D.都不需要3.一根1.5米长的标杆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它在阳光下的影长为2.1米,此时一棵水衫树的影长为10.5米,这棵水衫树高为()A.7.5米B.8米C.14.7米D.15.75米4.如图,路灯距地面8米,身高1.6米的小明从距离灯的底部(点O)20米的点A处,沿OA 所在的直线行走14米到点B时,人影的长度()A.增大1.5米B.减小1.5米C.增大3.5米D.减小3.5米,第4题图),第5题图) 5.如图,某班上体育课,甲、乙两名同学分别站在点C,D的位置时,乙的影子恰好在甲的影子里边,已知甲身高1.8米,乙身高1.5米,甲的影长是6米,则甲、乙同学相距____米.知识点二:利用标杆测量高度6.为测量操场上悬挂国旗的旗杆的高度,设计的测量方案如图所示:标杆高度CD=3 m,标杆与旗杆的水平距离BD=15 m,人的眼睛与地面的高度EF=1.6 m,人与标杆CD的水平距离DF=2 m,E,C,A三点共线,则旗杆AB的高度为____米.7.如图,某测量工作人员眼睛A与标杆顶端F、电视塔顶端E在同一直线上,已知此人眼睛距地面1.6米,标杆高为3.2米,且BC=1米,CD=5米,求电视塔的高ED.解:知识点三:利用镜子的反射测量高度8.如图是一面镜子,则有___∽__ __.,第8题图),第9题图) 9.如图,球从点A处射出,经球台边挡板CD反射到点B,已知AC=10 cm,BD=15 cm,CD=50 cm,则点E到点C的距离是____cm.10.如图是小明设计用手电来测量某古城墙高度的示意图,点P处放一水平的平面镜,光线从点A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古城墙CD的顶端C处,已知AB⊥BD,CD⊥BD,且测得AB=1.2米,BP=1.8米,PD=12米,那么该古城墙的高度是()A.6米B.8米C.18米D.24米11.如图,小明在A时测得某树的影长为2 m,B时又测得该树的影长为8 m,若两次日照的光线互相垂直,则树的高度为____m.12.雨后初晴,一个学生在运动场上玩耍,在他前面2 m远的一块积水处,他看到了旗杆顶端的倒影.如果旗杆底端到积水处的距离为40 m,该生的眼部高度是1.5 m,那么旗杆的高度是__m.13.如图,火焰的光线穿过小孔O,在竖直的屏幕上形成倒立的实像,像的长度BD=2 cm,OA=60 cm,OB=15 cm,求火焰的高度.14.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E”,当点P1,P2,O在一条直线上时,在点O处用①号“E”测得的视力与用②号“E”测得的视力相同.(1)图中b1,b2,l1,l2满足怎样的关系式?(2)若b1=3.2 cm,b2=2 cm,①号“E”的测量距离l1=8 cm,要使测得的视力相同,则②号“E”的测量距离l2应为多少?15.(2014·牡丹江)在同一时刻两根木竿在太阳光下的影子如图所示,其中木竿AB=2 m,它的影子BC=1.5 m,木竿PQ的影子有一部分落在了墙上,PM=1.2 m,MN=0.8 m,则木竿PQ 的长度为多少m?16.一天晚上,李明和张龙利用灯光下的影子长来测量一路灯D的高度.如图,当李明走到点A处时,张龙测得李明直立身高AM与其影子长AE正好相等,接着李明沿AC方向继续向前走,走到点B处时,李明直立时身高BN的影子恰好是线段AB,并测得AB=1.25 m,已知李明直立时的身高为1.75 m,求路灯的高CD的长.(结果精确到0.1 m)4.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__对应高__的比,__对应角平分线__的比,__对应中线__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知识点:相似三角形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1.若△ABC∽△A′B′C′,且相似比为2∶3,则对应边上的高的比等于()A.2∶3B.3∶2C.4∶9 D.9∶42.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高之比为1∶2,那么它们对应中线之比为()A.1∶2 B.1∶3C.1∶4 D.1∶83.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7∶3,则这两个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是____.4.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是2∶5,那么它们对应高的比是____.5.已知△ABC∽△A1B1C1,AB∶A1B1=3∶5,BE,B1E1分别是它们的对应中线,则BE∶B1E1=__ .6.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4,其中较小三角形某一条边上的中线为3,则较大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为____.7.已知如图,△A′B′C′∽△ABC,且A′E′,AE是角平分线,A′D′,AD是中线.求证:△A′D′E′∽△ADE.8.我侦察员在距敌方200米的地方发现敌人的一座建筑物,但不知其高度又不能靠近建筑物测量,机灵的侦察员把食指竖直举在右眼前,闭上左眼,并将食指前后移动,使食指恰好将该建筑物遮住.若此时眼睛到食指的距离约为40 cm,食指的长约为8 cm,根据上述条件计算出敌方建筑物的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