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质结构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第三章典型练习题带答案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有关晶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NaCl晶体中,距Na+最近的Cl﹣有6个B.在CaF2晶体中,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
C.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个数的比为1:2D.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F或FE
2.下列有关晶体堆积模型和晶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①、图②和图③都是最密堆积,图④的空间占有率是图中最小的
B.从左至右的配位数依次为12、12、12、6、8C.图①可以表示氯化钠晶胞中氯离子的堆积方式
D.铜晶体、碳化硅晶体中的硅原子、硫化锌晶体中的硫离子都采用图③中的最密堆积
3.一种新型材料B4C,它可用于制作切削工具和高温热交换器。关于B4C的推断正确的是()A.B4C分子是由4个硼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的B.B4C是一种原子晶体
C.B4C是一种分子晶体D.B4C是一种离子晶体
4.一定条件下,Fe吸收CO生成配合物Fe(CO)5.常温下,Fe(CO)5是一种黄色液体,易溶于汽油、苯等多数有机溶剂。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A.Fe(CO)5为分子晶体B.Fe(CO)5难溶于水C.Fe(CO)5属于含氧盐
D.Fe吸收CO生成Fe(CO)5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5.白磷(P4)的晶胞结构如图(小圆圈表示白磷分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稳定性:PH3<H2S B.12.4g白磷含有0.4N A个共价键
C.白磷是非极性分子,难溶于水D.一个白磷晶胞中含有的P原子个数为16
6.钒的某种氧化物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参数为ap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3章 物质结构基础
主量子数的取值范围:n=1,2,3,4,5,6……(除 零以外的正整数)。在光谱学上另用一套拉丁字 母表示电子层,其对应关系为: 主量子数(n) 1 2 3 4 5 6…… 电子层 K L M N O P……
(2) 钻穿效应 外层电子有机会出现在原子核附近的现象叫钻 穿。由于钻穿而使电子能量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钻穿效应。
● 同一电子层的电子, 钻穿能力大小: s> p> d> f 钻穿能力强的电子受原子 核的吸引力较大,因此能量 较低, 故:E3s<E3p<E3d
● 如果能级分裂的程度很大, 就可能导 致与邻近电子层中的亚层能级发生交错。 例如,4s电子云径向分布图上除主峰外还 有3个离核更近的小峰, 其钻穿程度如此之大, 以致其能级处于3d亚层能级之下, 发生了交错。
灯光源
(a)
(b)
电子通过A1箔(a)和石墨(b)的衍射图
三、 海森堡不确定关系 1927年,德国的海森堡从理论上证明了: 实物粒子的动量(或速度)和位置不可能同时 被确定。其数学表达式:
h x p x 4
△px:确定x轴方向动量分量时的误差 △x: 确定位置时的误差
不确定关系式意思
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
Ei的数值是不连续的,按一定规律呈跳跃式变
化(即量子化)和增加。Ei的集合叫做能级。
第03章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结构
物质循环结构——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①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 为一切生命活动奠定了能量基础,成为生物进化的原始 动力,从而推动着自然地理系统不断向前发展;
② 生物作为土壤—植物—大气之间的一个联系环节, 成为物质与能量相互交换的一个重要通道;
③ 生物循环对于能量的贮存和消耗,对于化学元素 的迁移和积累,对于碳循环、氮循环、氧循环和其他有 关成分的循环等具有明显的作用;
天然水中的溶解性气体多呈分子状态,主要由溶解 氧(O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 氮气(N2)、甲烷(CH4)和氦(He)等。
天然水中的大部分元素呈离子状态,主要由氯离子 (CL-)、钠离子(Na+)和钾离子(K+)、钙离 子(Ca2+)、镁离子(Mg2+)、重碳酸根 (HCO3-)、碳酸根(CO32-)、硫酸根(SO42-) 等。
表3.1 自然地理系统的元素——组分组成结构表
·¶ Χ
Îï ÖÊ ×é ³É
Ôª ËØ ×é ³É
ÊÖ Á¿ £¨T©£
ÖÊ Á¿ Õ¼ ±È Àý £¨£¥ £©
ºñ ¶È ¨£ km©£
´ó Æø Ȧ
¿Õ Æø
N2¢¡ O2¡¢ Ë® Æû ¡¢ CO2
4.0Á¡ 1015 0.025
15
物质结构与性质探究
物质结构与性质探究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组成原理,理解原子、离子和分子的概念。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晶体结构类型及其特点,如离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和分子晶体。
3. 引导学生掌握物质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能分析物质的性质与其结构的关系。
技能目标:
1. 培养学生运用模型构建、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究物质结构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物质性质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显微镜、制备简单晶体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结构与性质研究在生活、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以下安排:
1. 物质的基本组成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一章“物质的组成”
- 内容:原子结构、离子和分子的概念及其性质。
2. 物质晶体结构类型及特点:
- 教材章节:第二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 内容:离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和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及代表性物质。
3. 物质性质与结构关系:
- 教材章节:第三章“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 内容:分析不同晶体结构对物质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
高中化学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物质结构理论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它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课程模块中,我们将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模块的功能
高中化学选修3是在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我省理工方向的学生必须选修本模块,它是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内容。本模块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模块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
4.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三、模块的内容标准及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
基本要求: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掌握。
发展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可在选修3结束时掌握。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思维导图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三章第1节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第2课时课件—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择性必修2)
面心立方面心立方
粒子
体心上还有1个粒子
均有1个粒子
一个晶胞
的原子数
1
2
4
【归纳小结】
“均摊法”是计算每个晶胞平均拥有的粒子数目的常用方法。其基本理
念是每个粒子被n个晶胞所共用,则该粒子有 属于这个晶胞。
②六方晶胞中粒子的计算方法
③正三棱柱晶胞中粒子的计算源自文库法
练习2:根据离子晶体的晶胞结构,判断下列离子晶体的化学式:(A表示阳离子)
A
B
C
化学式:AB
化学式:AB
化学式:ABC3
练习3:下图为高温超导领域的一种化合物——钙钛矿晶体结构,该结构是
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
1)在该物质的晶体中,每个钛离子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钛离子共
有 6 个
2)该晶体结构单元中,氧、钛、钙离子的个数比是 3∶1∶1
顶点:1/12
顶角:1/6
内部:1
内
部
1
侧棱:1/3
上、下棱:
1/4
侧棱:1/6
不
面上:1/2
上下棱:1/4
随
堂
练
习
计算下列晶胞中原子数目
晶胞1
X:6/12=1/2
Y:6/4+3/6=2
Z:1
晶胞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
等电子原理
从原子轨道的角度认识σ键和π键的特征
几点说明
1、处理好与初中、化学2的衔 接关系。 原子结构、分子结构、 化学键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从结 构与性质关系上进一步认识,如共 价键; 2、通过“学与问”说明共价键 饱和性,通过键角说明共价键方向 性。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分子
分子的立体结构
图片感受分子的立体 结构模型,提出问题
晶 胞
晶 格
离子晶体的特 性与结构特点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晶体和非晶体
本质差异, 晶体的特点
晶胞
晶体胞中所含原 子个数的计算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各类型晶体前,把 晶体的一些共性放在一节里集中学习。
晶体与晶胞
几点说明
1、可以结合实物比较晶体与非晶 体的不同;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晶体的 外形; 2 、为了更好的学习晶体结构和中 学教学实际,介绍了晶胞; 3 、只要求学生掌握简单晶胞及计 算一个晶胞平均占有的原子数。
冰和干冰的结构特点
普遍性与特殊性,只 有范得华力时12分子密堆 积(干冰),有其他作用 力时结构特殊性(冰)。
干冰及其晶体
冰晶体
原子晶体
原子晶体特性 共价键,原子 晶体性质特点
金刚石的结构特点 图3-14(右)给出了 金刚石中的晶胞,倾斜, 可与P66图3-9(右)比较。
金刚石外形、晶体结构和晶胞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化学讲义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注意: 每个能层的能级种数为n;轨道总数为n2 ;每个轨道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 每个能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1s / 2s 2p / 3s 3p / 4s 3d 4p / 5s 4d 5p / 6s 4f 5d 6p / 7s 5f 6d 7p 能级交错: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 s<(n-2)f<(n-1)d<n p
【能级组:n s (n-2)f (n-1)d n p;一个能级组中的各能级能量相近但不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激发态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状态的原子
基态原子可以吸收能量使核外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形成吸收光谱
激发态原子也可释放能量使核外电子跃迁到较低能级变成低能激发态或基态,形成发射光谱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焰火、激光、灯光、霓虹灯光、焰色反应等许多可见光都与核外电子跃迁释放能量有关)(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原理。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第三章微专题: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体结构的分析与计算
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体结构的分析与计算
一、晶体类型的判断
例
1(2018·上海杨浦区检测)四种物质的一些性质如下表:
苛性钾300 1 320晶体不导电,熔融态导电
晶体类型:单质硫是__________________晶体;单质硼是__________晶体;氯化铝是_________晶体;苛性钾是____________晶体。
【考点】晶体类型的判断
【题点】根据晶体性质判断
答案分子原子分子离子
解析单质硫为非金属单质,其熔、沸点都较低,则晶体为分子晶体;单质硼为非金属单质,其熔、沸点都很高,则晶体为原子晶体;氯化铝为化合物,其熔、沸点都较低,并能在较低温度下升华,则晶体为分子晶体;苛性钾为化合物,其熔点较高,沸点很高,晶体不导电,熔融态导电,则晶体为离子晶体。
“三看”——确定晶体类型
(1)看构成微粒或作用力类型
四类晶体的构成微粒和微粒间作用力列表如下:
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
构成微粒阴、阳离子原子分子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微粒间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金属键
(2)看物质类别
①单质类:a.金属单质和合金属于金属晶体;b.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晶体硅、晶体硼等除外)属于分子晶体。
②化合物类:a.离子化合物一定为离子晶体;b.共价化合物绝大多数为分子晶体,但SiO2、SiC等为原子晶体。
(3)看物理性质
四类晶体的物理性质对比如下:
变式1(2018·成都高二月考)AB型化合物形成的晶体结构多种多样。下图所示的几种结构所表示的物质最有可能是分子晶体的是()
A.①③B.②⑤C.⑤⑥D.③④⑤⑥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三节金属晶体◇第四节离子晶体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课件3.3.1
练习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也一定含有阴 离子 B.原子晶体中只含有共价键 C.离子晶体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 D.分子晶体中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含有 其他化学键 4.为什么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逐渐 降低,而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却升高?
1、金属晶体熔点变化较大,
与金属晶体紧密堆积方式、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金 属键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2、一般情况下,金属晶体熔点由金属键强弱决定:
金属阳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自由电子越多, 金属键越强,熔点就相应越高,硬度也越大。但金属性越弱
如:K ﹤Na ﹤Mg ﹤Al Li﹥Na ﹥K ﹥ Rb ﹥Cs
延性最好的金属是-------- 铂
展性最好的金属是-------- 金
最活泼的金属是---------- 铯 最稳定的金属是---------- 金
小结:三种晶体类型与性质的比较
晶体类型
概念
作用力
构成微粒 熔沸点
物 理 硬度 性 质 导电性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相邻原子之间以共价 键相结合而成具有空
复习提问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结构与性质关系 的比较
晶体类型
结构、性质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结 构成晶体粒子 构 粒子间的作用力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 2 物质结构与性质 《分子晶体与离子晶体》公开课课件2020年
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
一、分子晶体
5. 分子晶体的性质 表 3-2 某些分子晶体的熔点
分子晶体 熔点 /℃ 分子晶体 熔点 /℃
氧气 -218.3 硫化氢 -85.6
氮气 -210.1
甲烷 -182
白磷 44.2 乙酸 16.6
水 0 尿素 132.7
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
天津市秋季学期中小学精品课程资源
二、共价晶体
6. 共价晶体的性质
共价键 三维骨架结构
熔点高 硬度大 一般不导电
难溶于一些常见的溶剂
天津市秋季学期中小学精品课程资源
思考 P 82
(1)怎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理解金刚石、硅和锗的熔点和 硬度依次降低?
金刚石、硅和锗中原子半径依次 增大,键长变长,键能变小,共价键 稳定性下降,熔点和硬度依次下降。
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及其性质特点。
这些常识,你知道吗?
引入新课
为什么冰比水轻? 冰、干冰、可燃冰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干冰可以用作制冷剂? 金刚石为什么是最硬的物质?
观察下图,找出两种晶体构成、结构的共同点
干冰的晶体结构
I2 的晶体结构
观察下图,找出两种晶体构成、结构的共同点
干冰的晶体结构
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
一、分子晶体
新课标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2 第三章第四节 配合物与超分子
新课标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2 第三章第四节配合物与超分子
教学设计——配合物(第1 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四节第一部分:配合物。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配位键的概念和形成条件,第二部分介绍简单配合物的形成,第三部分介绍配合物的应用。
第一部分,教材首先设置真实问题情境,以“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的,但CuSO4·5H2O 晶体却是蓝色的,这是为什么呢?”“硫酸铜溶液呈天蓝色”这样的宏观证据制造认知冲突,再通过一组对比实验使学生在微观上体会到可能是Cu2+与H2O 结合成的离子呈天蓝色,Cu2+与H2O 之间可能有较大的作用力存在,进而引出配位键概念。内容编排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的思想。同时,教材用球棍模型表征了[Cu(H2O)4]2+中的化学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配位键的本质。
第二部分,在配位键的概念形成后,教材进一步通过 3 个实验,一方面用明线突出介绍了 3 种简单配合物的制备和性质,建构配合物的认知模型,突出了本册“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一主题;另一方面用暗线让学生认识到配位键不仅存在于金属离子与某些分子间,也能存在于金属离子与某些离子间,加深对配位键本质和配合物理论的理解,从而利于学生将配位键和配合物自然地纳入到已有知识系统中,实现了知识的结构化,更新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第三部分,教材介绍配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举例说明了配合物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并配以“资料卡片”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学生分析
第一节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3)同一亚层内的各原子轨道, 在没有外加 磁场下, 能量是相等的,称等价轨道 (简并轨 道) 。例:2P(2Px、2Py、2Pz)
4.自旋量子数ms (1)取值:ms = 1/2 (2)表示同一轨道中电子的二种自旋状态
每一电子层中可容纳的电子总数为2n2。 例: n = 1 1s n = 2 l = 0, m = 0 2s l = 1, m = 0 , 1 2p n=3 l = 0, m = 0 l = 1 m = 0 , 1 l = 2 m = 0 , 1, 2
2.角量子数 符号: l 取值:l =0、1、2、3 …..(n-1)的正整数。 意义: (1)表示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
n
0 形状 球形 电子亚层 s 符号
l
1 哑铃形 p
2 花瓣形 d
3
f
4
g
(2)同一电子层, l 值越小,该电子亚层能级越 低。(同一电子层中具有不同形状的亚层) n ι 1 0 0 2 1 0 3 1 2 0 4 1 2 3
27
ψ是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数学函
数式,如:
1 ψ1 0 0 e 3 πa0
r
a0
解此方程时自然引入三个量子数:n、 l、m。 只有它们经合理组合,ψn .l .m 才有合理解。 ψ n .l .m称原子轨道(不是轨迹!)。
ψ表示为原子轨道(波函数)时记为:
物质结构课件
爱因斯坦“光子学说” 爱因斯坦“光子学说” 学说
辐射能的最小单位
①光子的能量: 光子的能量: 能量
E = hν
E = mc
为光的频率。 ν为光的频率。
②光子的质量: 光子的质量
2
c为光速。 为光速
动量: ③光子的动量:
λ为波长。
• ④光是以光速行进的光子流,光强取决于单 光是以光速行进的光子流, 位体积内的光子数目, 位体积内的光子数目,光子的密度 ρ=lim∆N/∆τ =dN/dτ τ τ • ⑤光子与电子碰撞时服从能量守恒和动量守 恒定律。 恒定律。
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从结构化学的角度还能阐明物质 的各种宏观化学性能, 的各种宏观化学性能,和各种宏观非化学性能与 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性。 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性。在这个基础上 就有可能不断地运用已知的规律性, 就有可能不断Hale Waihona Puke Baidu运用已知的规律性,设法合成出 具有更新颖、结构特点更不寻常的新物质, 具有更新颖、结构特点更不寻常的新物质,在化 学键理论和实验化学相结合的过程中创立新的结 学键理论和实验化学相结合的过程中创立新的结 构化学理论。与此同时, 构化学理论。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地努力建立新 的阐明物质微观结构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的阐明物质微观结构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实验方法。 • 与其他的化学分支一样, 与其他的化学分支一样,结构化学一般从宏 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 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按各种 不同层次来认识客观的化学物质。 不同层次来认识客观的化学物质。演绎和归纳仍 是结构化学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 是结构化学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质结构
1.构成物质世界的砖石中,有没有最小的砖石(即再也不能分割它们)存在?物质能不能永远分割下去?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对构成物质结构的最小单元的了解是不断深化的。从现代物理学观点来看,物质的最小构成单元已经不再是分子、原子,也不是中子和质子,而是夸克和轻子。夸克和轻子是否有结构等问题,正待人们进一步去探索研究。这种“无限分割下去”的思路是否对?看来,摆在人们面前的还是一片未知的海洋,粒子世界的探索还有漫长的征程。
2.人们是如何发现原子存在内部结构的?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19世纪末的这三大发现,揭示了原子存在内部结构。
3.X射线发现者:伦琴;天然放射性现象发现者:贝克勒尔;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4.放射性元素发出的射线中包含α、β、γ
5.电子的发现是和阴极射线的研究密切相关的。克鲁克斯从阴极发射出来的是一束看不见的、具有一定质量和速度的粒子流
6.对阴极射线进行了精细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的,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汤姆逊,汤姆逊被称为是“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
7.电子是怎样“安置”在原子里面的?
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比汤姆逊的模型更接近真理,但它却不能解释原子的稳定性,于是有了玻尔原子模型。
量子力学发展以后,又有了更接近事实的电子云模型。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而是人们对自然规律不断探求的记录。历史上存在:
(一)汤姆逊的葡萄干蛋糕模型(二)卢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三)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8.原子已是很小的微粒,在原子中的原子核这个小中之小的天地里,还会有什么更小的东西吗?从1920年起,物理学家开始对原子核的结构进行探索,确认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的发现使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深入到了核子阶段。质子和中子除了所带电荷不同外,其他各方面都很相像,因此物理学家把它们统称为核子。
9.质子的发现卢瑟福卢瑟福给氢原子核起了一个专门的名字——质子
α粒子打到氮原子核里去了,在放出高速质子的同时,氮原子核变成了氧原子核。这是第一次实现的人工核反应。
10.中子的发现卢瑟福早在1920年就猜测可能还有一种电中性的粒子存在。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想办法测量了这种粒子的质量,还确证了它确实是电中性的。中子就这样被发现
11.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电子、质子和中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质子或中子有没有内部结构?比质子或中子更小的微粒还有没有?
随着高能加速器的迅速发展、宇宙射线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粒子。新的发现告诉我们,质子和中子不是基本粒子,质子和中子还有内部结构,它是由几种称为夸克的更基本的(简单的)粒子所构成。
12.质子(p)、中子(n)、电子(e)、光子(γ),统称为“基本粒子”
13.正电子的发现者xxxx
14.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张伯伦和西格雷观测到了反质子
15.1959年,我国物理学家王淦昌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想象自然界中一切粒子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反粒子
16.中微子的发现泡利的假设提出后不久,1933年费米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β衰变理论费米所说的中微子其实是“反中微子”
17.介子的发现第一个考虑到强相互作用的人是海森伯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汤川还进一步推算出这种粒子的质量约为电子的200多倍,约为质子质量的。由于这种粒子的质量介于质子和电子之间,因此称之为“介子”。
18.基本粒子的重要性质:1.质量2.寿命3.自旋4.电荷
19.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
一般来说,基本粒子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所谓相互作用,从通俗的意义上说就是力。世界万物的基本变化,可归结为四种基本力,即万有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
20.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人们把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称为元素周期律。
21.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在周期表中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氧,其次是氢,这两种元素约占海水总量的96.5%。
22.同位素
人们把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23.如果将2~3勺小苏打加到干净的塑料杯里后再加入半杯醋,盖上一块塑料片,轻轻摇动,观察杯内物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如果将2~3勺小苏打加到干净的塑料杯里后,再加入半杯醋,盖上塑料片轻轻摇动,这时会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生成了一种新物质——CO
2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4.物质在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25.在两个塑料杯中分别加入5mL石灰水和清水,然后向这两个杯中各加入5mL碳酸钠溶液,你认为哪一杯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哪些证据支持你的推断?
当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混在一起时,石灰水中钙离子和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结合,有白色碳酸钙沉淀生成,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而清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没有任何变化,未发生化学反应。
26.在烧杯中加入少量的小苏打粉和少量的白醋后,有气泡产生,也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那么我们该如何描述这个化学反应呢?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在一起时,发生复分解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个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7.化学反应分类:化合反应2.分解反应3.置换反应4.复分解反应
如氢气和氧气作用生成水的反应如果双氧水在瓶中放置时间过长,最后就会变成水
纯铜是通过加热含氧化铜的矿石和焦炭制得的
28.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不一样,有些反应进行得很快,如爆炸;而有的反应进行得较慢,如铁生锈。人们能根据需要去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吗?
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不一样,有些反应进行得很快,如爆炸;而有的反应进行得较慢,如铁生锈。人们能根据需要去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因为反应速率的大小取决于反应物接触的表面积、反应温度、反应物的浓度或有没有催化剂等。
29.化学反应速率:1.浓度2.表面积3.温度4.催化剂5.阻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