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质结构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人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人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回归教材之《物质结构与性质》(人教版+苏教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P1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过程。

P4 能层即电子层。

分别用K、L、M、N、O、P、Q表示。

每一个能层分为不同的能级,能级符号用s、p、d、f表示,分别对应1、3、5、7个轨道。

能级数=能层序数。

P7 基态与激发态。

焰色反应是原子核外电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能量。

能量以焰色的形式释放出来。

P10 不同能层相同能级的电子层形状相同。

ns呈球形,np呈哑铃形。

P14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一、二、三短周期,四、五、六长周期,七不完全周期)和族(主族、副族、Ⅷ族、0零族)。

分区(s、p、d、ds、f)。

P20 对角线规则。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

Li、Mg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LiO、MgO,铍与铝的氢氧化物Be(OH)2、Al(OH)3都是两性氢氧化物,硼与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HBO2、H2SiO3都是弱酸。

是因为这些元素的电负性相近。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P32 等电子体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数相同,等电子体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和空间构型。

常见的等电子体有:N2和CO;N2O和CO2;SO2、O3和NO2-;SO3和NO3-;NH3和H3O+;CH4和NH4+。

P36 仔细观察资料卡片的彩图。

P39最上方表格。

区别形和型,VSEPR模型和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价层电子对数和σ键数、孤电子对数。

如SO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价层电子对数为3,σ键数为2、孤电子对为1。

配合物理论简介。

P41 实验2-1含Cu2+的水溶液呈天蓝色,是因为四水合铜离子[Cu(H2O)4]2+,该离子中,Cu2+和H2O分子之间的化学键叫配位键,是由H2O中的氧原子提供孤电子对,Cu2+接受H2O提供的孤电子对形成的。

P42实验2-2向含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形成蓝色沉淀[Cu2++2NH3·H2O=Cu(OH)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三章 第三节 金属晶体(第2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三章 第三节 金属晶体(第2课时)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11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三维空间里非密置层的 金属原子的堆积方式
(1) 第二层小球的球心 正对着 第一层小球的球心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2) 第二层小球的球心 正对着 第一层小球形成的空穴
12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1)简单立方堆积
Po
简 单 立 方 晶 胞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13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石墨是层状结构的混合型晶体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41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思考题
(1)六方紧密堆积的晶胞中: 金属原子的半径r与六棱柱的边长a、高h有什么 关系? (2)面心立方紧密堆积的晶胞中: 金属原子的半径r与正方体的边长a有什么关系?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42
( 1) ABAB… 堆积方式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 2) ABCABC… 堆积方式
25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俯视图
1 6 2 3 4
1 6
2
3 4
5
5
A
B
第二层小球的球心对准第一层的 1、3、5 位 (▽)或对准 2、4、6 位(△)。 关键是第三层,对第一、二层来说,第三层可 以有两种最紧密的堆积方式。
上下层各4
6 7 2 3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19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②金属原子半径 r 与正方体边长 a 的关系:
b a
a a
2a
a
2a
b = 3a b = 4 r 3a=4r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20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本章包括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四节内容,就其主要题型有:(1)甲烷的组成与结构; (2)甲烷的物理与化学性质;(3)同分异构体 同系物 ; 确定未知气态烃分子结构 (4)乙烯的分子结构; (5)乙烯的性质; (6)苯的化学性质;(7)苯的分子结构 ;(8)乙醇的性质; (9)酯化反应;(10)乙酸的化学性质; (11)酯、油脂的性质; (12)糖类的性质;(13)蛋白质的性质等等。

本章从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物质开始,介绍了它们的来源、性质、用途等若干知识,有助于我们常识性、基础性地了解这些物质。

同时有机化学是高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本章内容会对以后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甲烷:CH4 正四面体结构 1.氧化反应CH 4(g)+2O 2(g) → CO 2(g)+2H 2O(l) 2.取代反应CH 4+Cl 2(g) → CH 3Cl (g )+HCl 反应条件为光照生成的一氯甲烷与氯气进一步反应依次生成难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3.烷烃的通式:C n H 2n+2 n ≤4为气体 、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4.命名: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后加“烷”字;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以汉字数字代表;5.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6.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7.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特点在理解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内涵包括缺一不可的两点:一是分子式相同,分子式相同必然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H3PO4与H2SO4、C2H6与NO均是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式不同。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重点归纳笔记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重点归纳笔记

(每日一练)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重点归纳笔记单选题1、关于原子和分子,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原子大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分子个数相等的任何物质具有相同的质量答案:A解析:A、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例如水分子质量小于汞原子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分子个数相等的物质,质量不一定相等,例如1个水分子质量和1个氧分子质量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2、目前发现有100多种元素,其中金属元素种类最多。

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氩B.氧C.汞D.硫答案:C氩是稀有气体元素,氧是非金属元素,汞是金属元素,硫是非金属元素,故选C。

3、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B.氧气C.氯化钾晶体D.铜答案:C解析:一般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非金属固体单质、稀有气体单质,且一定是单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一般既含有金属元素,也有非金属元素,一定是化合物;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只有非金属元素,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A、金刚石是非金属固体单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故A错误;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C、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C正确;D、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金属单质,故D错误;故选C。

小提示: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粒,让学生认识到物质是由哪种微粒构成的.4、“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主要性质是A.分子的体积很小B.分子间间隔很小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不断运动答案:D“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香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周围人们能够闻到香味,与分子的体积、间隔、可以再分无关。

故选D。

5、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对下列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A.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变大B.八月桂花香——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氢气和液氢化学性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答案:D解析:A、水变为水蒸气,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大小不变,选项解释不合理;B、八月桂花香,是因为桂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闻到花的香味,选项解释不正确;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是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选项解释不正确;D、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是因为它们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选项解释正确。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

高中化学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理论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

它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课程模块中,我们将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模块的功能
高中化学选修3是在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

我省理工方向的学生必须选修本模块,它是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内容。

本模块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模块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
4.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三、模块的内容标准及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
基本要求: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掌握。

发展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可在选修3结束时掌握。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晶体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晶体
3、有哪单些个物分质子可存以在形;成化分学子式晶就体是?分子式。 熔沸点较低,硬度较小;熔融态不导电。 溶解性:“相似相溶原理”
卤素、氧气、氢气等多数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氢化物、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等。
分子间作用力与熔、沸点的关系
温度/℃
200
I2 沸
150

熔点
100
I2
50
Br2
100 150

2. 在SiO2 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形成 个共价键2;每个氧原子形成 3. 在SiO2 晶体中,最小环为 元环。
个共价键; 1:2
4 2
12
4.每个十二元环中平均含有硅原子
=6×1/1 硅原子个数与Si-O 共价键个数之是
=12×1/6=2 ;氧原子个数与Si-O 共价键个数之比是 1:。4
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难溶于一般溶剂。
金刚石、单晶硅、碳化硅、二氧化硅等。
4、 原子晶体的特点
①、晶体中
单个分子存在;没化有学式只代表

原子个数之比
②、熔、沸点
;硬度 ; 很溶高于一般溶剂; 导电。 很 大


5、 影响原子晶体熔沸点、硬度大小的因素: 共价键的强弱 键长的大小
一般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小,键能越 ,原子晶体的熔沸点越 ,硬度越 。 大
1.金属键
(1)定义: 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形成 成键微粒: 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存 在: 金属单质和合金中
(3)方向性: 无方向性
三、金属晶体的结构与金属性质的内在联系
1、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导电性的关系
【讨论1】 金属为什么易导电? 在金属晶体中,存在着许多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的运动是没有一定方向的,但在外加电场的条件下

03 配位键和配合物

03 配位键和配合物
21
3. 价键理论的应用
(1)判断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中心离子配位数不同,杂化轨道的类型不同,配合物的空间构型亦 不同。即使配位数相同,也可因为中心离子和配体的种类和性质不 同而使中心离子的杂化类型不同。使其形成的配离子具有各自的空 间构型,见表3.2。
基本内容,并能用其讨论一般配合物形成磁性、空间构
型、稳定性等性质。
320.20/5了/7 解配合物的一些实际应用。
1
§3.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引入:
1`.普鲁士人迪士巴赫最早(1704)报导 的配合物:普鲁士蓝Fe[Fe(CN)6];
2.法国化学家塔赦特(1789)对橙黄盐 [Co(NH3)6]Cl3的发现标志对配合物研 究开始。
会使配位数减小。例:Fe3+与SCN-配位时,随着SCN-浓度增加,
可形成配位数为1~6的配离子。
2020/5/7
13
5. 配离子的电荷
等于中心离子所带电荷和配体总电荷的代数和。
例:Zn2+离子与CN-离子形成配位数为4的[Zn(CN)4]x离子时, 其配离子电荷数x为x=2+4(-1)=-2,故为[Zn(CN)4]2-配离子。而 [Zn(NH3)6]x的电荷x为+2。
2020/5/7
18
2. 配合物杂化轨道的类型
(1)配位数为2的配合物
氧化数为+1的中心离子易形成配位数为2的配合物。
例:[Ag(NH3)2]+。
Ag+离子的价电子轨道为4d105s05p0。sp杂化,各接受一个NH3
配位原子N的一对孤对电子形成两个配位键,构型为直线 。
(2)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有两种构型:
2020/5/7
6
1. 配位键及其形成条件
•定义: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化学讲义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化学讲义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化学讲义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注意: 每个能层的能级种数为n;轨道总数为n2 ;每个轨道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 每个能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1s / 2s 2p / 3s 3p / 4s 3d 4p / 5s 4d 5p / 6s 4f 5d 6p / 7s 5f 6d 7p能级交错: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 s<(n-2)f<(n-1)d<n p【能级组:n s (n-2)f (n-1)d n p;一个能级组中的各能级能量相近但不同】(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激发态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状态的原子基态原子可以吸收能量使核外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形成吸收光谱激发态原子也可释放能量使核外电子跃迁到较低能级变成低能激发态或基态,形成发射光谱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焰火、激光、灯光、霓虹灯光、焰色反应等许多可见光都与核外电子跃迁释放能量有关)(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规则。

比如,p 3的轨道式为或 ,而不是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高中化学高二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晶体结构的堆积模型

高中化学高二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晶体结构的堆积模型


(金属晶体)
堆 积
A2型 密堆积——体心立方
原 理
非等径圆球的密堆积
1、大球先做等径圆球的密堆积 2、小球再填充在大球所形成的空隙中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存在共价键,故不遵循紧密堆积原理。
分子晶体比较复杂,可以等径堆积,也可以不等径堆积, 或者不遵循紧密堆积原理。
【课后作业】
1.从家中寻找材料(橡皮泥、面团等)自制 模型,验证紧密堆积原理。
半径的圆球的堆积看成是:大球先按一定方式做等径 圆球的密堆积,小球再填充在大球所形成的空隙中。
NaCl:Cl-先以A1型紧密堆积,Na+再填充到空隙中。 Cl-周围有6个Na+,Na+周围有6个Cl-。
其它晶体的密堆积 分子晶体的紧密堆积结构
由于范德华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因此 分子间尽可能采取紧密排列方式,但分子的排 列方式与分子的形状有关。 如:CO2作为直线型分子的二氧化碳在空间是以 A1型最密堆积方式形成晶体的。
金属晶体的密堆积结构
由于金属键没有方向性,金属阳离子相同,电子很小 且在金属中均匀分布,所以可以把金属晶体看成是由直径 相等的圆球(金属阳离子)在三维空间堆积而成的。
类似的晶体还有某些分子晶体(同种分子),可以把 分子整体看成一个圆球。
等径圆球的密堆积
等径圆球的密堆积方式有很多,其中有两种最密堆积,分 别是:
配位数 12 ( 同层 6,上下层各 3 )
【概念强化】
A3型最密堆积 又叫六方最密 堆积
A
A B
B A A
A3 型最密堆积 ——六方堆积
比例模型
切 割 图 球棍模型
第二种: 将第三层的球对准
第一层的 2,4,6 位 ,不同于 AB 两层的位 置,这是 C 层。

第03章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结构

第03章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结构

3.8
³Á »ý ÑÒ
O¢¡ Si¢¡ Al¢¡ Feȵ
±ä ÖÊ ÑÒ µÈ
1.9Á¡ 1019
93
5
Õû ¸ö ×Ô È» ÎÞ »ú Îï Óë ÓÐ »ú Îï
µØ Àí ϵ ͳ
100
16
二、物质循环结构
一种是物质循环,一种是能量转化。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能量转化是物质 循环的动力基础,物质循环是能量转化得 以实现的保证。
大气圈与其它圈层的循环—在太阳能的作用 下,其它圈层的水体可以通过蒸腾和蒸发进 入大气层中。据计算,每年约有52km3的水 量进入大气层。
物质循环结构——大气循环
岩石圈进入大气圈的物质主要是尘埃(通过 风力、火山爆发和燃烧)。据估算全球每年 有50座左右的火山喷发,向大气中排放数百 万吨的尘埃和火山灰等。
④ 更为重要的是生物循环实现了有机界与无机界之 间的转化。
第二节 自然地理系统的要素结构
气候要素及其作用过程 地貌要素及其作用过程 水文要素及其作用过程 生物要素及其作用过程 土壤要素及其作用过程 岩石要素及其作用过程
六大要素及作用过程
一、气候要素及其作用过程
大气是自然地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 最活跃的要素,在地理环境物质交换与能量 转化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大气层中天 气系统的生成与消亡,发展与运动,是全球 气候的基础。
大气层是使生物免受有害辐射的保护层, 其所含气体还满足植物、动物维持生命的需 要。
自然地理系统的要素结构——气候要素
气候过程主要是通过气候模式来体现的。 目前常见的气候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GCM模式——典型的动力学模式 2. 能量平衡模式——出发点是气候系统 趋向能量平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熵模式——气候状态的定态,最小熵 交换只适用于这种状态,偏离定态,其假定 不能成立。

第三章 香味与香味物质结构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香味与香味物质结构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香味与香味物质结构之间的关系第一节:概述香味物质属于有气味物质的一部分。

就有气味的物质而言,几乎都是由有机化合物所组成。

据估计,有机化合物的数量已近100万种,而有气味的化合物占数目的1/5。

1959年,日本人小幡不尔太朗在总结前人理伦的基础上,概括了有气味的有机化合物必须具备条件为:1、这种物质必须具有挥发性,只有烟挥发的物质,分子才烟到达鼻粘蟆,从而产生气味。

2、分子量在29…300的有机物才有可能产生气味。

3、能产生气味的物质,必须是楷、水双溶性的,有些低于有机物只溶可水而不可溶楷,所以几无气味。

4、分子中具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可称为发臭原子或发臭基),发臭原子指位可周期表的W___V#主族的原子。

发臭原子团主要有:基(X3=O)、醋基(-Cho)甲醇基(-CH2OH)、酯基(-CO·H)、碳酸基(-O-C-O)。

25)在1.5左右。

5、折光率(n6、拉曼效应测定的波数在1400 3500cm-1内。

以上6条可作为判断分子有无气味的依据。

目前,关天有机物气味的用途主要有:1、化工上的臭味剂,目的在于防止某些无气味物质泄漏;2、食品工业上用作香味剂;3、香料工业上用作香料;4、植保上的信息素用作诱杀害虫;有香味的化合物仅仅是有气味化合物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样结可构的化合物有香味,什么样的结构与某一类香味相关呢?目前对于香味与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未完全达到确立草本规律的地步,其原因是:1、气味表现,阈值会因人而异;2、气味因深度而发生变化。

3、由于相加和相抵的效果,混合物的气味不简单地表现出加和状态,所以,想定量地表示出香气试验是很困难的。

香味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可简称为相数关系,学习相数于新香味物质的研制、开发和利用有指导作用。

第二节香味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一、从气味探讨分子结构(一)从气味预测分子结构评价某致香物有“醇香、酯香”时,事实上就也把这种致香物中含有醇、酯类指明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质结构
1.构成物质世界的砖石中,有没有最小的砖石(即再也不能分割它们)存在?物质能不能永远分割下去?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对构成物质结构的最小单元的了解是不断深化的。

从现代物理学观点来看,物质的最小构成单元已经不再是分子、原子,也不是中子和质子,而是夸克和轻子。

夸克和轻子是否有结构等问题,正待人们进一步去探索研究。

这种“无限分割下去”的思路是否对?看来,摆在人们面前的还是一片未知的海洋,粒子世界的探索还有漫长的征程。

2.人们是如何发现原子存在内部结构的?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19世纪末的这三大发现,揭示了原子存在内部结构。

3.X射线发现者:伦琴;天然放射性现象发现者:贝克勒尔;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4.放射性元素发出的射线中包含α、β、γ
5.电子的发现是和阴极射线的研究密切相关的。

克鲁克斯从阴极发射出来的是一束看不见的、具有一定质量和速度的粒子流
6.对阴极射线进行了精细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的,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汤姆逊,汤姆逊被称为是“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

7.电子是怎样“安置”在原子里面的?
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比汤姆逊的模型更接近真理,但它却不能解释原子的稳定性,于是有了玻尔原子模型。

量子力学发展以后,又有了更接近事实的电子云模型。

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而是人们对自然规律不断探求的记录。

历史上存在:
(一)汤姆逊的葡萄干蛋糕模型(二)卢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三)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8.原子已是很小的微粒,在原子中的原子核这个小中之小的天地里,还会有什么更小的东西吗?从1920年起,物理学家开始对原子核的结构进行探索,确认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的发现使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深入到了核子阶段。

质子和中子除了所带电荷不同外,其他各方面都很相像,因此物理学家把它们统称为核子。

9.质子的发现卢瑟福卢瑟福给氢原子核起了一个专门的名字——质子
α粒子打到氮原子核里去了,在放出高速质子的同时,氮原子核变成了氧原子核。

这是第一次实现的人工核反应。

10.中子的发现卢瑟福早在1920年就猜测可能还有一种电中性的粒子存在。

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想办法测量了这种粒子的质量,还确证了它确实是电中性的。

中子就这样被发现
11.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电子、质子和中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质子或中子有没有内部结构?比质子或中子更小的微粒还有没有?
随着高能加速器的迅速发展、宇宙射线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粒子。

新的发现告诉我们,质子和中子不是基本粒子,质子和中子还有内部结构,它是由几种称为夸克的更基本的(简单的)粒子所构成。

12.质子(p)、中子(n)、电子(e)、光子(γ),统称为“基本粒子”
13.正电子的发现者xxxx
14.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张伯伦和西格雷观测到了反质子
15.1959年,我国物理学家王淦昌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想象自然界中一切粒子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反粒子
16.中微子的发现泡利的假设提出后不久,1933年费米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β衰变理论费米所说的中微子其实是“反中微子”
17.介子的发现第一个考虑到强相互作用的人是海森伯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汤川还进一步推算出这种粒子的质量约为电子的200多倍,约为质子质量的。

由于这种粒子的质量介于质子和电子之间,因此称之为“介子”。

18.基本粒子的重要性质:1.质量2.寿命3.自旋4.电荷
19.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
一般来说,基本粒子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所谓相互作用,从通俗的意义上说就是力。

世界万物的基本变化,可归结为四种基本力,即万有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
20.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人们把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称为元素周期律。

21.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在周期表中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氧,其次是氢,这两种元素约占海水总量的96.5%。

22.同位素
人们把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23.如果将2~3勺小苏打加到干净的塑料杯里后再加入半杯醋,盖上一块塑料片,轻轻摇动,观察杯内物质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如果将2~3勺小苏打加到干净的塑料杯里后,再加入半杯醋,盖上塑料片轻轻摇动,这时会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生成了一种新物质——CO
2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4.物质在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25.在两个塑料杯中分别加入5mL石灰水和清水,然后向这两个杯中各加入5mL碳酸钠溶液,你认为哪一杯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哪些证据支持你的推断?
当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混在一起时,石灰水中钙离子和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结合,有白色碳酸钙沉淀生成,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而清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没有任何变化,未发生化学反应。

26.在烧杯中加入少量的小苏打粉和少量的白醋后,有气泡产生,也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那么我们该如何描述这个化学反应呢?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在一起时,发生复分解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个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7.化学反应分类:化合反应2.分解反应3.置换反应4.复分解反应
如氢气和氧气作用生成水的反应如果双氧水在瓶中放置时间过长,最后就会变成水
纯铜是通过加热含氧化铜的矿石和焦炭制得的
28.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不一样,有些反应进行得很快,如爆炸;而有的反应进行得较慢,如铁生锈。

人们能根据需要去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吗?
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不一样,有些反应进行得很快,如爆炸;而有的反应进行得较慢,如铁生锈。

人们能根据需要去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因为反应速率的大小取决于反应物接触的表面积、反应温度、反应物的浓度或有没有催化剂等。

29.化学反应速率:1.浓度2.表面积3.温度4.催化剂5.阻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