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沈琦)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
二项式定理是初中乘法公式的推广,是排列组合知识的具体运用,是学习概率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整个课堂分为呈现问题、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四个阶段.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化归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验定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
(4)从上述三个问题,你能否得出 的展开式?
探究2:仿照上述过程,请你推导 的展开式.
(三) 形成定理,说理证明
探究3:仿照上述过程,请你推导 的展开式.
———二项式定理
证明: 是n个 相乘,每个 在相乘时,有两种选择,选a或选b,由分步计数原理可知展开式共有 项(包括同类项),其中每一项都是 的形式,对于每一项 ,它是由k个 选了b,n-k个 选了a得到的,它出现的次数相当于从n个 中取k个b的组合数 ,将它们合并同类项,就得二项展开式,这就是二项式定理.
总之,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问题引导,师生互动.重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推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引入:二项式定理研究的是 的展开式,如: ,
那么 的展开式是什么?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章:导入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二项式定理的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
引入二项式定理的概念,解释其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完全平方公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一般规律。
1.3 教学活动
利用多媒体展示完全平方公式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1.4 教学评价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二项式定理的表述
2.1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的表述和公式。
引导学生理解二项式定理的推导过程。
2.2 教学内容
给出二项式定理的表述和公式,解释各项的系数和指数的含义。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二项式定理的推导过程。
2.3 教学活动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熟悉二项式定理的表述和公式。
引导学生参与推导过程,加深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
2.4 教学评价
通过练习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应用二项式定理
3.1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运用二项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二项式定理进行组合计数和概率计算。
3.2 教学内容
解释二项式定理在组合计数和概率计算中的应用。
提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项式定理解决问题。
3.3 教学活动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在组合计数和概率计算中的应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3.4 教学评价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拓展与深化
4.1 教学目标
部编《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
部编《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二项式定理的概念和公式;
2.掌握使用二项式定理计算二项式展开的方法;
3.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二项式定理的概念和公式;
2.二项式展开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二项式展开的运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视频、习题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
1.教师挂出“二项式定理”的概念和公式,并解释其意义;
2.利用教学视频或课件展示一些二项式展开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讲解二项式定理的概念和公式(15分钟)
1.教师详细解释二项式定理的概念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
2.利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项式定理的意义和应用。
步骤三:讲解二项式展开的方法(15分钟)
1.教师介绍二项式展开的方法:使用二项式定理来展开;
2.通过示范一些具体的二项式展开计算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步骤四:课堂练习(20分钟)
1.教师出示一些基础的二项式展开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
2.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练习题;
3.教师批改答案并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步骤五:综合应用(15分钟)
1.教师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项式展开的方法进行计算和推理;
2.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应用题;
3.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进行讨论和总结。
步骤六:拓展练习(15分钟)
1.教师提供一些较为复杂的二项式展开题目,让学生挑战自己;
2.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拓展练习;
3.教师批改答案并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步骤七:课堂总结(10分钟)
二项式定理教学案设计
《二项式定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写出二项式定理展开式及某一项;
2:通过定理的证明,运用特殊到一般, 类比,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和探究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化归的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合作精神,体验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和严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计数原理分析2()a b +的展开式,得到二项式定理。
难点:用计数原理分析二项式的展开过程,发现二项式展开成单项式之和时各项系数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引入: 2222)(b ab a b a ++=+,
?)(3=+b a ?)(4=+b a 2017()?a b += 那么n b a )(+的展开式是什么?
【设计意图】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直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多项式乘法的再认识.
问题1. 2222)(b ab a b a ++=+的展开式是什么?展开式有几项?每一项是怎样构成的?
问题2. ?)(4=+b a 展开式中每一项是怎样构成的?展开式有几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原理来解决项数问题,明确每一项的特征,为后续学习作准备.
2、3)(b a +展开式的再认识
探究1:不运算3)(b a +,能否回答下列问题(请以两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1) 合并同类项之前展开式有多少项?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二项式定理的基本定义;
2.学习二项式定理的计算方法;
3.掌握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二项式定理的基本定义;
2.掌握二项式定理的计算方法;
3.学习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热身:
1.让学生小组活动,以交流形式探讨“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及其应用;
2.介绍二项式定理的基本定义,并对学生进行讲解;(二)具体操作:
1.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二项式定理的定义,计算出给定的实例;
2.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二项式定理的定义,求解出给定的问题;
3.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归纳:
1.展示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归纳总结;
2.根据归纳总结,总结出关于二项式定理的计算方法、应用方法等。
四、板书设计
二项式定理:
$$(x+y)^n=\sum_{k=0}^{n}{n \choose k}x^ky^{n-k}$$
高二数学《二项式定理》教案
高二数学《二项式定理》教案
《高二数学《二项式定理》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一、教学设计思想
目前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项式定理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是初中乘法公式的推广,是排列组合知识的具体运用,是学习概率的重要基础.这部分知识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思维训练价值.教材中的二项式定理主要包括:定理本身,通项公式,杨辉三角,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等.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
正因为二项式定理在初等数学中与其他内容联系较少,所以教材上教法就显得呆板,单调,怎样使二项式定理的教学生动有趣?使得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得主动?我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式,遵循“兴趣与能力的同步发展规律”和“教,学,研互相促进的规律”,在教学中追求简易,重视直观,并巧妙地在应用抽象使问题变得十分有趣,学生学得生动主动,充分发挥其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具体为:
一是从名人、问题引入课题。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整个课堂分为呈现问题、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四个阶段.这里体现了新课程的数学应用意识的理念.
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化归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也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和严谨。
二是从特殊到一般。观察发现二项式定理的基本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问题引导,师生互动.重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推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
摘要:在新教材的背景下,二项式定理的推导做出了一些改变,利用多项式乘法法则和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关键词:二项式定理;多项式乘法;组合数;计数原理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六章6.3“二项式定理”的第一课时.
这一内容展开顺序如下:首先探究多项式乘法中展开式各项的规律特征,在此规律下探究个相乘的展开式,结合计数原理分析同类项的个数,进而确定展开式中项的系数,完成对二项式定理对应公式的推导.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用计数原理和多项式乘法结合推导二项式定理.
二、教学策略分析
1.教法分析
启发式、探究式和基于问题串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探究二项式定理为多项式乘法的本质,分析多项式乘法展开式的规律特点,结合计数原理解决了二项式定理展开式问题.
2.学法分析
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提升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共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逐步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二项式定理的产生是为了进行开高次方计算,早在1261年南宋数学家杨辉
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记录了“开方作法本源”图,如图所示的三角
形数表,称之为“杨辉三角”.杨辉在书中说明,此表引自11世纪北宋贾宪的
《释锁》算书,故此,“杨辉三角”又被称为“贾宪三角”.约1050年,贾宪首
先使用“贾宪三角”进行高次开方运算.
二项式定理就是的展开式对应的公式,对于时,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含教学设计说明+教学点评)
[课题]二项式定理(一)
[教学内容解析]
在多项式的运算中,二项式定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带领我们进入微积分学领域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只是在中学阶段还没有显示机会.本小节内容安排在计数原理之后,一方面是因为二项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及证明要用到计数原理,另一方面二项式系数是一些特殊的组合数,因此本课的学习对排列组合部分知识的深化认识有好处.另外,二项式定理也为学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做准备.
二项式定理还可以解决近似计算、整除、不等式证明等问题,有着综合性强、联系不同知识点的特点。
[教学目标设置]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项式定理是代数乘法公式的推广.
(2)理解并掌握二项式定理,能利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和探究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化归的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合作精神,体验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和严谨.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用计数原理分析4)
a+的展开式,归纳得到二项式定理.
(x
1(x
+、4)
难点:用计数原理分析二项式的展开过程,发现二项式展开式各项的形成规律.
[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掌握了计数原理和排列组合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也初步形成,但要把二项式定理与排列组合问题联系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需要创设一个环境,从语言感知,文字感知及图形感知等各个方面构建学生的思维认知。[教学策略分析]
《二项式定理》优秀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2—3
二
项
式
定
理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项式定理是代数乘法公式的推广.
(2)理解并掌握二项式定理,能利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和探究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化归的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合作精神,体验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和严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计数原理分析2)
a+和3)
(b
a+的展开式,得到二项式定理
(b
难点:用计数原理分析二项式的展开过程,发现二项式展开成单项式之和时各项系数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与操作设计:
课后反思:
这节课经历了多次试讲,采纳了数学组多名老师的意见,进行了多次化繁为简的修改。
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定位于利用计数原理让学生充分理解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因此本节课花了大量时间与学生一起探究推导,采用的具体手段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从平方,三次方入手,由教师引导展开式得出过程,观察分析的角度集中在(1)项数与次数的关系,(2)各项的次数,a,b的次数分布规律,(3)项的系数规律。在观察分析过程围绕“展开式中的项是每一个括号中取一个字母相乘而得”这个核心展开。
例题方面,本节课采用了一道例题和两个变式,例题在书本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简化处理,把要掌握的知识点整合,减少不同题目背景的干扰,提高课堂效率。例1中特别关注“+-”号转化以及先化简再展开的思路,此处设置一题选择题,结合“智慧课堂”irs软件的反馈系统,强调系数与二项式系数的区别。两道变式为了让学生体会二项式通项在解题中的使用。
《二项式定理》教案
《二项式定理》教案
(第一教时)
执教人: 时间: 年 月 日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理解杨辉三角形。其行为样例是:(1)能用不完全归纳法写出杨辉三角形;(2)能根据杨辉三角形对)6()(≤+n b a n 的二项式进行展开。
2、掌握二项式定理。其行为样例是:(1)能根据组合思想及不完全归纳法猜出二项展开式
的系数),,,2,1,0(*∈=N n n r C r n 以及二项展开式的通项r r n r n r b a C T -+=1;(2)能正确区分二项式系数和某一项的系数;(3)能应用定理对任意给定的一个二项式进行展开、并求出它特定的项或系数。
➢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发现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合作精神;体验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和严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项式定理。
2、难点:二项式定理的推导,定理大致按“设想→突破→建构→论证”四个层次得到的。(定理的证明本课不做要求)
(教具:PPT 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问题1:若今天是星期一,再过30天后是星期几?怎么算?
预期回答:星期三,将问题转化为求“30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
问题2:若今天是星期一,再过)(8*
∈N n n 天后是星期几?怎么算?
预期回答:将问题转化为求“n n )17(8+=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也就是研究)()(*∈+N n b a n 的展开式是什么?这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学完本课后,此题就不难求解了。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二项定理的推导及运用
教学
难点(1)二项式定理及通项公式的运用
(2)展开式中某一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的区别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手
段与方
法
教师教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宗
旨与意
图
新课学习启
发
提
问
【创设问题情境】今天是星期天,15天
后是星期几,30天后,8100天后呢?
【问题1】:(a+b)2 =( a+b)( a+b)的展
开式有多少项?
【回答】15天和30天后
【思考】8100天后是星期几?
(1)星
期几以7
为周期
计算(2)
8100
=(1+7)100
为引入
(a+b)n
做准备【问题2】:
(a+b)3 =( a+b)( a+b)( a+b)的展开式有多
少项?
亲自展开为后面
的证明
做准备【问题3】:(a+b)4
=( a+b)( a+b)( a+b)( a+b)的展开式有多少
项?你能准确的写出这些项吗?
讲
授
探
究
【启发类比】4个袋子中各有红球a 白球
b各一个,每次从4个袋子中各取一个球,
有什么样的取法?各种取法有多少种?
在4个括号(袋子)中
(1)若每个括号都不取b
只有一种方法得到a4,即种。
(2)若只有一个括号取b共有种方法
取到 a4b。
(3)若只有两个括号取b共有种方法
取到 a2b2。
(4)若只有三个括号取b共有种方法
理解袋子和括号的相同点为证明
二项式
定理做
铺垫
新课学习
取到 a1b3。
(5)若只有四个括号取b共有种方法
取到 a0b4。
引导学生发现:原始展开式中确实有同类
型存在,且可合并
因此:
【问题4】:的合并后的展开式
中的系数是多少?有何理由?
根据展开式归纳
这是后
面证明
的关键
那么该如何轻松清晰的将展
完整版)二项式定理教案
完整版)二项式定理教案
1.3.1 二项式定理(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项式定理,并能简单应用。
2)能够区分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和探究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转化化归的意识与知识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问题,归纳假设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好惯,在自主研究中体验成功,在思索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在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中找到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二项式定理及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二项式定理中单项式的系数。
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引入:
让学生回顾多项式乘法法则,利用排列、组合理解,写展开式,设计意图是师生活动展开(a+b)²、(a+b)³。
学生完成:
a+b)² = a²+2ab+b²
a+b)³ = a³+3a²b+3ab²+b³
分析(a+b)的展开式:
展开式有3项,a、b的指数分别为2、1、0,各项系数分别为1、2、1.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是师生活动恰有1个因式选b的情况有C₂¹种,所以ab的系数是C₂¹;
2个因式选b的情况有C₂²种,所以b的系数是C₂²;
每个因式都不选b的情况有C₂⁰种,所以a的系数是
C₂⁰。
思考3个问题:
1.项数
2.每一项a、b的指数和
3.各项的系数是什么?
a+b) = C₁aCb
类比展开(a+b)³:
a+b)³ = C₃¹a²b+C₃²ab²+C₃³b³
归纳、类比(a+b)的展开式。
二、二项式定理:
a+b)ⁿ = C₀aⁿ+C₁aⁿ⁻¹b+。+Cₙbⁿ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的证明过程。
3. 培养学生运用二项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数学公式和定理的记忆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
1. 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及公式。
2. 二项式定理的证明。
3.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二项式定理的证明过程。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讲授法讲解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公式及证明。
2. 通过例题演示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求解特定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2. 讲解二项式定理:介绍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公式及背景,讲解公式中的各项
系数和指数的含义。
3. 证明二项式定理:引导学生跟随证明过程,理解二项式定理的推导过程。
4. 应用二项式定理:通过例题展示二项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定理解决问题。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
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程度。
2. 练习批改:及时批改课后练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合作能力和思维过程。
七、课后作业
1. 复习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公式及证明过程。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题。
3. 收集有关二项式定理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拓展学习。
二项式定理教学案设计
《二项式定理(一)》教案设计
教材:人教A 版选修2-3第一章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项式定理是代数乘法公式的推广.
(2)理解并掌握二项式定理,能利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和探究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化归的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合作精神,体验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和严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计数原理分析3)(b a +的展开式,得到二项式定理.
难点:用计数原理分析二项式的展开过程,发现二项式展开成单项式之和时各项系数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引入:二项式定理研究的是n b a )(+的展开式,如:2222)(b ab a b a ++=+,
?)(3=+b a ?)(4=+b a ?)(100=+b a 那么n b a )(+的展开式是什么
【设计意图】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直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多项式乘法的再认识.
问题1. ))((2121b b a a ++的展开式是什么展开式有几项每一项是怎样构成的
问题2. ))()((212121c c b b a a +++展开式中每一项是怎样构成的展开式有几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原理来解决项数问题,明确每一项的特征,为后续学习作准备.
2、3)(b a +展开式的再认识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公开课优质点评稿】二项式定理 点评(贵州铜仁)
关于《1.3.1二项式定理(一)(执教者沈琦)》点评分析
铜仁市教育局教科所唐XX
《1.3.1二项式定理》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第一章第三部分第一节的内容,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教师教学用书建议3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执教者坚持“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通过自已的精心设计和认真思考,把对教材的深刻认识,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将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地体现在课堂中,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充分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体验了二项式定理的生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问题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本节课精心设计了数学问题,教学活动开始时,就提出了人们的生活安排往往成周期变化,提出了推算星期几的问题,从而引出对二项式定理的研究,最后通过所得结论解决提出的问题。一是以问题为载体,有机渗透德育,结合数学知识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正是数学新课程理念所期待的目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二是发挥问题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众所周知,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正因为如此,《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景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吸引,积极思考,发掘新知识的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实现问题的教学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项式定理(一)》教案设计
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沈琦
一、教案内容解读
《1.3.1 二项式定理》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选修2-3 第一章第三部分第一节的内容,这节课内容上只有一个二项式定理但它却是前面内容的继续,也是后面内容的开始。在计数原理之后学习二项式定理,一方面是因为它的证明要用到计数原理,可以把它看做为计数原理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也是为后面学习随机变量及分布做准备。
二项式定理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思维训练价值, 不仅能解决某些整除性、近似计算问题的一种方法,并能解释集合的子集个数问题;再者,二项式定理不仅仅是初中多项式乘法的拓展,它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分析中函数级数展开式的一个特例,在组合理论、开高次方、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节课在高中数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的教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和谐美和对称美。
教材中的二项式定理主要包括:定理本身,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等.通过二项式定理的学习应该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同时在求展开式、其通项、证恒等式、近似计算等方面形成技能或技巧;进一步体会过程分析与特殊化方法等等的运用;重视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世界观的培养和形成。
二项式定理本身是教案重点,因为它是后面各种应用的基础.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特殊化方法等意义重大而深远,所以也应该是重点。
二项式定理的证明是一个教案难点.这是因为证明中符号比较抽象、需要恰当地运用组合数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计数原理、排列组合及合情推理的相关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演绎和分析事件方法种数的能力。但是学生对数学严谨性的把握还不够,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有待提高,有些学生容易粗心,对细节知识的把握还不够好。本节课
二项式定理的推导运用了先猜想后证明,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因此
本堂课采用小组讨论学习,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和体验知识
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案中,努力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学生,以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尽量创造让学生活
动的机会,以让学生在直接体验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尽量引导学生的发展和创造意识,以使他们能在再创造的氛围中学习。
三、教案目标设置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二项式定理是代数乘法公式的推广。
(2)理解并掌握二项式定理,能利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3)掌握对简单的二项式进行展开,能够对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进行区分,并能求出指定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经历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化归的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归纳一猜想一论证的思想方法,发展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合作精神,体验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捷和严谨。
四、教案重点、难点
重点:用两个计数原理分析(a b)3的展开式得到二项式定理;掌握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用两个计数原理分析推导(a b)3的展开式;用两个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五、教案过程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