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农村学生语文学习之路
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途径和方法来支持和促进。
下面将结合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一些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1. 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有趣有趣的阅读材料,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浓厚地方特色、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多样化阅读材料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选择不同形式的阅读材料,比如图书、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在不同形式的阅读材料中,可以比较多样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创设愉快的阅读环境在农村小学中,可以通过课堂布置、阅读角落、图书馆等方式,创设愉快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1.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是提高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通过课堂阅读比赛、诵读比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农村小学中,需要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阅读教学能力。
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需要多方面的途径和方法的支持,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路径。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一些方法和建议。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农村初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教室内外的资源,打造一个多姿多彩的语文学习环境。
在教室墙壁上张贴一些优秀的作文、诗歌、名言警句,或者悬挂一些风景画、名人画等。
还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些语文角、诗词廊等,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老师也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
二、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尝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
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查找、整理相关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注重课外阅读,拓宽知识视野四、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自我管理学习自我管理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管理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考虑个人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学习目标的设定过程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树立信心,勇于挑战,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还可以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习惯性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整和改进,提升自主学习的效果。
浅谈农村小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的不足,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常常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
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学习语文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任务,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激发农村小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农村小学语文学习现状,探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教师、家庭和社会在其中的作用,可以为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研究选择关注农村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激发这一主题,旨在为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措施。
1.2 研究意义语文学习在农村小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学习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农村小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
语文学习还有助于提升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升学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激发农村小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于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提高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通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整体素质,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也旨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提供借鉴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 引言1.1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以及教学方法单一等方面。
由于农村地区师资储备不足,很多小学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农村小学教学资源匮乏,图书、教育设备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学生在农村环境中普遍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挑战。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化,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亟待改进和提高。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和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推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
1.2 问题的严重性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严重性不容忽视。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师资力量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教育资源匮乏,很多农村小学缺乏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教学资源匮乏也是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难题。
很多农村小学缺乏更新、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缺乏各种语文学习的工具和材料,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农村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缺乏积极性,这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教学方法单一也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严重性不容忽视,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导致那里的小学教师往往待遇较低,缺乏吸引力,难以吸引优秀的教师前往任教,造成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
师资力量不足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因为教师的水平和专业能力决定了教学的效果。
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无法及时跟上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成绩无法得到提高。
我的语文学习进步之路
我的语文学习进步之路近年来,我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个人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以及对语文学习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一、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石,而培养阅读兴趣是打开这扇大门的关键。
我一直努力保持读书的习惯,并且广泛涉猎各种文学作品。
小说、诗歌、散文,我都在不同的领域寻找着阅读的乐趣。
通过阅读,我不仅扩大了词汇量,提高了语感,也增进了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二、拓宽知识面在语文学习中,广泛的知识面是非常重要的。
我意识到单纯依赖课堂教学是无法真正拓展自己的眼界的,于是开始主动寻找各种补充材料。
我阅读了许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和文章,积极参加语文竞赛和辩论,这些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三、多角度思考问题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背诵知识点,更要培养思考能力。
我在写作和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起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通过运用不同的视角和逻辑推理,我能够更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
四、注重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积极参与各类写作比赛,并且勤加练习。
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进行写作训练,通过不断地写作,我逐渐提高了逻辑思维和组织表达的能力。
同时,经过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和批评,我也学会了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五、积极参与互动语文学习需要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在课堂上,我积极提问,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思想碰撞和讨论。
在参与语文活动和社团时,我也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同探讨和分享,通过互相激励和借鉴,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六、总结和反思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我养成了总结和反思的习惯。
每个学期结束后,我会回顾学习过程,总结经验和不足,并设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通过这种方式,我能更好地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持续改进。
通过上述的努力和尝试,我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进步。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断的探索。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持续努力,不断进步。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一、教师引导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有趣的故事、情境和趣味性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培养起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农村初中的教学资源有限,但教师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
3. 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善于质疑和探究。
通过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培养起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4. 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当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果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设计1. 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2. 注重任务驱动的教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注重任务驱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钻研精神。
3.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积极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培养出团队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学生自主性1.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单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使他们养成自觉学习的意识,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 提倡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计划,鼓励他们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浅谈农村小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农村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展开研究,首先从农村小学语文学习现状入手进行分析,探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随后,提出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给出了针对农村小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提升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加关注农村小学学生语文学习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农村小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学习、学生、兴趣、激发、研究、现状分析、重要性、方法探讨、实践案例、建议、展望未来、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小学的语文学习一直受到关注,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也逐渐受到了关注。
语文学习是农村小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教师水平的参差不齐、学生家庭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往往不高。
研究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在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影响到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到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是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村小学语文学习现状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期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意义在农村小学,语文学习一直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
由于农村小学条件的限制,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往往不高,造成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研究如何激发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可以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更加主动地去探究、思考和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
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教育水平逐渐提高,但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仍存在一定差距。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不齐全是导致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必要探究如何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资源的使用日益普及,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语文阅读辅导也是当前需要探讨的问题。
通过引入新媒体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旨在研究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希望通过深入分析农村中学生的现状、提高阅读兴趣、建立有效的阅读机制、借助互联网资源进行阅读辅导以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方面的探讨,为提升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语文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而农村中学生相对城市学生来说,受教育资源的不足、家庭环境的影响等因素更易导致其语文阅读能力的欠缺。
探究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语文表达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
语文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和责任感,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和文化底蕴。
探究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对于学生个人成长、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不断探索有效的提升方案,才能帮助农村中学生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自主学习是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在农村初中,由于教学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如何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
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单调,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朗诵、诗歌、文学作品等形式,引导学生走近文学艺术,感受语言之美。
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农村初中的学习环境普遍相对封闭,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
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学校应当加强学习资源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保障。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需求,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普遍较为单一,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指导。
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思维导图、朗读背诵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习惯。
学校可以开设学习方法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四、倡导个性化学习五、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
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活动相对较少,学生的学习仅限于教材篇章,缺乏拓展和提高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文艺活动等,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
探索具有乡村特色小学语文教学之路
探索具有乡村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学之路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相对于城市教学有较明显的差距。
地域的限制和经济发展不均衡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首先,农村家长普遍对学生的学习不够关注,学生学前教育基础差,同时语文水平的提高与好的学习习惯密不可分。
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我在2009年曾在本校随机从高、中、低三个学段各抽取一个班进行调查统计,家长持续关注学生学习状况的占学生总数41.8%,愿意为学生买课外读物的不足三分之一。
农村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知识的拓展只能在学校进行。
其次,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农村学生与山水为邻,以花草为友,他们亲近自然,却不会描述身边鲜活的自然景物,他们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因为他们没有学会关注生活。
第三,很多教师不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教学中偏重语文的工具性,急功近利更倾向于语文的卷面成绩,而这种做法是舍本逐末,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终身学习。
第四,农村学校高质量的教研活动较少,客观上限制了教师的业务提高。
我认为以上四点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瓶颈。
肥沃的原野一定能长出茁壮的语文之花。
执教二十多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探索具有乡村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学之路,努力让语文之花开遍田野。
一、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是以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前提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利用点滴时间让学生养成多读书勤练字,多理解常感悟,多观察善积累的习惯。
习惯的转变要从意识的转变开始。
我充分利用晨读、课堂五分钟、每周两次语文课外活动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读报纸、谈新闻、背诗词、五分钟书法比赛等活动,将语文训练点化整为零。
有时,我还利用课外活动、周末的时间,引领学生观察校园、家园、村庄等景致及人物的活动、所发生的种种趣事等,让学生通过眼观、耳听、口尝、心悟等,把看到的、听到的、尝到的及感悟到的种种从不同角度描述表达出来。
这样慢慢地,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逐渐将视野放宽不再害怕写作,开始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走进生活,走出困境——新课程下农村学校作文教学走出困境之路
“ 真情 实感 ”是文章 最能打 动人 的因素 ,没 有真情 实感 的文章便没有 了灵性 ,假如学 生不能 在写作 时讲真话实话 、记真人真事 、 抒真情实感 , 章不但难 以打动人 , 反而让人读 了之后产生反感 、 厌 恶乃 至恶心 的想法 。有 鉴于此 , 《 全 国普 通高
师多 年 ,在长 期 的教学 实践 中 ,
认 真 总结 了造 成农 村学生 写作水
平落后 于城 市学生 的原 因 ,主要
有 以下 几个方 面 :一 是相对 城市 学生 而言 ,农 村学 生阅历 浅 ,视 野 窄 ,生 活积 累少 ;二 是农村 学 生 课外读 物 缺乏 ,阅读 习惯差 ,
叶圣 陶先 生 曾经 告诫 过我们 :要 难 免矫揉 造作 、乔 装粉饰 、无病 呻吟 ,这样 的文
的活水 之源 ,寻找适 合农村 学校
的作文练习时 , 应尽量避免采取一步到位的做法 , 应分 解作 文要求 ,逐 一实现 ,如 :开始 时只要 求
和学生实际的有效作文教学路子 。
根据笔 者多 年在农 村学 校担 学生 能写 出真情实感 ,便可 随心所欲 ,只要 内容 任语文 教师 的实践 经验 ,结 合新 真实 、健 康 ,想 写什么 就写什 么 ,想怎样 写就 怎 课 程 的基本理 念来 看 ,要提 高农 样写。 在达到一个训练 目 标后再增加下一个要 求 ,
泉源 , 文章犹如溪水 , 泉源丰盈 ,
溪水 自然 活泼地 流个 不歇 。”作
等 学校招 生考试语 文考试说 明 》明确 要求写 作要
‘ 感情真挚”,因此 , 教 师在平时 的写作教学 中,
阅读量低 ;三是农 村学 生无 意关
为农村 学校 的一 名语文 教师 ,应 很有 必要 注意引导 学生写 出 自己的亲身体验 和感 该充分 利用 身边拥 有的这些 作文 受 , 用真情实感去 打动人心 。 在平时的写作 练习中 ,
农村学校语文课要走彰显农村气息的特色教学之路
完善起来 的稳定的具有鲜 明个性文化特 色的语文教学 。 农村 中学 和城市 中学相 比 。 在办学 条件 、 师资力量 、 文化氛 围等方 面是有很 大差距 的 。在教 育竞争激烈的大环境 中。 农村 初 中为 了学校 的生存 . 更要 花大力气 . 在教学上充 分利用 城市 学校所没 有 的资源 . 走一条属 于 自己 , 适合 自己的特 色发展 之 路。 那么农村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学怎样走出一条彰显农村气息 的特色教学之路呢 ? 让农村广袤 的土地 , 丰富的 自然资源走进语 文课 堂 我们 习惯 于用一种城乡对立 的思维考虑问题 . 农 村教学就 意 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闭塞与落后 、 简陋 . 其实不 然。 语 文课程标准 中提 出: ‘ 语 文课程 资源包括课 堂教学资源 和课外学习资源” 。农 村清新怡 人 的 自然环境 、 淳朴美好 的人文特 色 、 厚重深邃 的民间文 化资 源等 , 均是语文教学 中可 以引入的好素 材。 “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 励、 唤醒 和鼓 舞。 ” 。 从 学生最熟悉 的东西开始 . 老师 以一颗 敏感
色 教学就是 在长期 的语文教 学 、 教育实践 活动 中 。 逐 步形成 和
三、 让农村清新热情的民风走 进语文课 堂 相对城市纷繁复杂 的生 活 . 农村有 着特有 的清新恬静 。 人 文环境的淳朴 . 给身 处农 村的学生提供 了良好 的学习氛 围。学 生 曾经把家乡 比做 陶渊 明向往 的“ 桃 花源” . 邻里 的和睦 比城市 钢筋水泥的隔膜要温暖许多, 朴实的农民那种勤劳、 向上的本 色, 更让与之朝 夕相处 的学生 心灵受 到好 的熏陶。作为老师我 们怎样才能让这些成长中的孩子们发现 , 感悟 , 书写出农村的 这种 醇厚 的美好 呢? 教师应从课堂 到课外 引导学 生去发现生活 中的美好 。 让学 生 对生活有精微 的发现和感受 . 把学生的知识学 习和情感体验 的心去叩开学生探究生活、 自 然、 身边文化底蕴的心灵之门. 让 融会在一起 . 激发学生心中对于艺术 、 生活之美 永恒 的渴求 。 让 学生 把五彩斑斓 的现实 内化 为情感顿悟 . 把学语 文与生活完美 学生关注农村生活 . 让学生热爱农村生活 。 地相融合。 现在的初 中生大多是 9 o 年以后出生的. 可以说是在“ 糖罐 在农村中学生的视野里, 农村所独有的简单的景致: 青山、 蜜水 ” 里泡大 的。尽管生活在农村 , 但很多 的农具 、 农活并不知 绿树 、 小河、 古井 、 黝黑 的石板桥 、 低矮 的屋檐 、 老屋 …一 不再 是 道。 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蛮重的, 无暇顾及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他们 视觉上 的形象 . 已成 为写作 中可 以撷取 的素材 . 有 时候 也 农村 的发展状 况如何 , 农民 的生产生 活如何 , 生存和健康状况如 成为他们情感 归属 的寄托。 当学 生把 视野投到窗外 的时候 。 看 何 , 受 教育程 度如何 。 都 直接影 响和制约着 中 国特色 社会 主义 到这般美的乡村,学生开始了心灵的探究。有学生这样写到: 事业的发展进程和全面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平。 所以 “ 在 上学 的途 中。 我看到 一簇 枯败 的小草 , 已经布满 灰尘 , 在这 可 以请农 村 “ 示范村 ” 、 “ 样板 村” 的村长 、 书记到学 校里来 给学 片 草丛 中有一抹黄色引人注 目, 那是 一株小黄菊 , 她 静穆 着 , 在 生上课 . 让学 生感受新农村建设 的风貌 。 风 中摇 曳 , 一 刹那 , 我愣住 了 , 生命是如此的美好 ! 原来 , 生 活之 “ 儿 不嫌 母丑” 人们哪能嫌弃“ 生于斯 。 长于斯” 的这块土 美 就蕴 涵在平凡之 中…. . ” 这样 的习作来 自学生 的细 心观 察 . 来 地 ? 中学生风华正茂 . 指点江山 。 激扬文字 。 对于家乡 . 学生是热 自于自身的丰富精神体验.学生阅读 自然更能让他们悟尽 自 爱 的。 农 村不仅是景色 富有诗意 : 清新 的空 气, 空旷的 田野 , “ 野 我. 农村 自然景致 的美好 能让学生 获得心灵 上的宁静 . 摒弃一 芳 发而幽香 . 佳木 秀而繁阴 , 风霜高洁 , 水落而石 出” ; “ 小桥 , 流 些客观干扰 。 守得一隅精神家 园。 水。 人家 ” . 而且 民风 淳朴 。 习俗多样 : 邻里和睦 , 端午 裹粽子 , 过 年 打年 糕 . ……生 活乐融融 。我们的语文课堂若能不失 时机地 二、 让农村淳朴的 文化走进 语文课堂 深邃 的民间文化资源 . 它蕴涵着广博 的民族文 化和传统 的 引入农村生 活 . 时时 唱响“ 谁不说俺 家乡好 ” , 那语文 教学将 洋 充满乐趣 。发乎情 , 言有物 , 诉诸文 。 民族精 神 . 能引发学 生对传统 文化 的热爱 . 扎根在 学生 心灵 深 溢 诗意, 处并 以此为基础构造着学生们 的精神家园。 总之 . 农 村是 一部读 不完 的百科全 书. 农村学生 可谓 生 长 如何让 学生对丰 富多彩 的农 村传 统 习俗 有更深刻 的领 悟 在一个得天独厚的环境中。我们应从实际出发, 充分利用农村 呢? 资源 , 在 此基础 上大 胆创新 , 探 求新教 法, 让我们 的语 文课 教学 让 我们师生“ 到民间去采风 ” 。 学 生开始对身边 的民间文 化 洋溢着清新宜人的浓浓乡村气息.让我们的学生爱上语文学 也深 深的爱着 自己生长 的这片醇厚的土地。 关 注起 来 . 从 传统佳节 到地方特 有 的节 日, 从 祖辈 口中听到 的 习 .
发挥农村优势,引领乡下学生走上“作文成功之路”
发挥农村优势,引领乡下学生走上“作文成功之路”作者:陈玉仙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第10期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于是,老师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学生想方设法提高写作能力,但收效甚微,写作依然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顽疾。
尤其是农村学生,阅读量小,见识面窄,素材匮乏,提起写作文就头疼。
其实,农村倒有很多优势值得挖掘和发挥,只是被我们忽略了,本人多年从事农村教学,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是这样因地制宜引领学生走上“作文成功之路”的:一、组织学生亲近自然,用眼观察自然之书伟大神奇的自然是一本无头无尾永远也读不完的书,置身于它的怀抱能感受无穷的乐趣,激发无限的遐想,它是艺术、语言的发源地。
徐霞客游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才有《徐霞客游记》的问世;李白遍访壮丽的名山大川,为后人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文同日夜观察竹子创造了“胸有成竹”的佳话……而我们农村依山傍水,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这样的人间仙境给学生亲近自然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我会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亲近自然,拥抱自然,去观察这本厚厚无形的书,去解读其中的文字,去揭开其中的奥秘。
初春季节,万物更新,柳绿花红,莺歌燕舞,野菜漫山遍野,于是我带领学生去采野菜,引导学生边采边观察。
回来后,有的学生在《一次难忘的春游》中这样写到:那胖胖嫩嫩的浑身长满了细毛的蕨菜握紧拳头挺立在山头,你拥着我,我挨着你,不一会儿就挤满了我的篮子。
提着沉甸甸的篮子,成就感溢满心田,想到不一会儿,它将变成一盘纯天然的绿色佳肴,心里美滋滋的……蕨菜全身都是宝……它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很多……这段话虽然有点稚嫩,但很真实。
第一声春雷唤醒了孕育一冬的春笋,一阵春雨过后,耐不住寂寞的春笋破土而出,这是组织学生观察春笋的最佳时机,于是我带领学生走进竹林,抬头看竹叶,低头看土质,用手摸竹子,用心找竹笋,经过一番观察,学生终于发现土质疏松有裂缝的地方往往是竹笋破土而出的地方,而竹叶浓密乌黑的竹子更会长竹笋。
让农村孩子的语文课堂溢出“农”香
让农村孩子的语文课堂溢出“农”香大语文观认为,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学习的外延。
对农村中学生来说,应架设起农村生活和语文学习的桥梁,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在语文实践中咀嚼“农”香,在阅读课堂中回味“农”香,在习作课堂中溢出“农”香,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走出一条新型的语文学习之路:在生活中积累农村生活体验,在阅读中回味提炼生活体验,在习作中提升生活体验,再返回来促进生活体验。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语文实践中咀嚼“农”香。
一年中,学生的双休日、节假日累计达五个月,孩子拥有十分充足的闲暇时间。
马克思说:“财富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如何享用手中这笔财富,农村孩子心中有些茫然。
崔峦先生在《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文中指出: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校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上,具有实践、探索的广阔时空。
我想,农村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色彩斑斓的田园风光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蓬勃的生机,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资源,利用好大自然,提高学生的素养,对于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而言责无旁贷。
让农村孩子的语文学习和正常生活充满泥土和花草的芳香,蕴涵山水和田园的浓郁气息,既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拓宽了求知的空间,也培养了孩子在学习中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1.品尝劳动的快乐滋味。
农村孩子或多或少都参加过一些农业劳动,但一般都是在父母的要求下才去做。
我鼓励学生平时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要求闲暇时间同家长一起进行诸如“种南瓜”、“摘豆角”、“锄草”等一些简单的田间实践活动,亲自体验干农活的滋味,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减轻了父母的负担。
在干活时看到的、听到的和怎么做的,自然就成了孩子的生活体验与生活素材。
这样,学生对劳动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体验中就充满了农村劳动的芳香。
有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割地瓜秧:“这活看起来很简单,不过是一手抓地瓜秧,一手拿镰刀。
如何利用乡土文化拓宽农村小语学习资源
如何利用乡土文化拓宽农村小语学习资源作者:景俊梅来源:《速读·中旬》2015年第10期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利用乡土文化,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通过对家乡的熟悉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帮助学生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地域特色、特产风情等传统文化知识,也为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豪情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乡土文化;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一、乡土文化的内涵与主要意义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他文明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
它是一种不同于深层文化、高级文化的乡间文化。
其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没有经过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而充满着乡土气息。
二、乡土文化教学选择与取舍1.乡史文化的挖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继续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对乡土文化的挖掘,一是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观察历史遗迹,如古塔、古镇、古宅、庙宇,参观“乡史陈列室”,查看家乡的文史资料、图片,了解家乡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
主要包括带领学生走进街坊、农户,请知情人讲述民间传说,了解感人的历史画卷,使学生明白“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感情。
组织学生画古迹、讲故事、写家史、拍家景,增强“以做家乡人为荣”的自豪感。
2.乡艺文化的熏陶陶行知先生说过:“艺术的生活即是艺术的教育。
”让学习漫步在艺术的花园里,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带领学生了解这些民间艺术,欣赏表演民间艺术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通过走访民间文化艺人,查阅民间文化艺术种类及特点,培养学生采访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秋游、采访、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亲历其间,感受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美丽的传说,陶醉其中。
3.乡特文化的体验组织学生了解紫微有哪些特产以及这些特产的特点、作用,通过写广告、画宣传画、写介绍文章等方式,宣传家乡的特产。
农村七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分析及教法策略
农村七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分析及教法策略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因此,让学生学好语文,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在农村中学,作为教师,我们最清晰、最直接地感受到了:现在的农村学生自由散漫,难管难教。
我们不希望他们辍学,却又巴不得他们赶紧毕业。
对他们在学校的表现,还真是困惑而又无奈。
标签:农村七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现状;教法策略;人人有事做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因此,让学生学好语文,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必须寻找适应学生学好语文的教学策略,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
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
动机是内驱力,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
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
二、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
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
乡村支教用知识拓宽孩子的视野
乡村支教用知识拓宽孩子的视野乡村支教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它代表着为了改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局面而进行的一项社会公益活动。
乡村支教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关乎拓宽农村孩子的视野。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乡村支教如何利用知识来拓宽孩子的视野。
首先,乡村支教通过传授新知识和理念来拓宽孩子的视野。
由于乡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农村孩子的学习范围受限。
乡村支教志愿者带去新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接触到他们从未听说过的知识。
例如,他们可以教授孩子们一些关于科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引导他们走出农田,了解国家和世界的发展。
这样,孩子们将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对所学知识感到好奇,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其次,乡村支教提供与城市文化接触的机会,从而加强孩子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很多农村孩子没有机会接触到现代城市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对城市的了解和认知也仅限于电视和网络的渲染。
乡村支教志愿者可以组织一些参观活动,带领孩子们到城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地,让他们亲身感受城市的繁华和多样性。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不仅能够开阔眼界,还能够感受到城市文化的魅力,进而激发他们追求知识的欲望。
此外,乡村支教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农村地区的教育注重的往往是传统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和英语等。
而现代社会所需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在这些学科之外。
乡村支教志愿者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农田耕作、手工制作和音乐表演等,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不同的实践技能,并将这些活动与所学的知识相结合。
通过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乡村支教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还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乡村支教通过文化交流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在乡村支教活动中,来自城市的志愿者和农村孩子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不可或缺的。
志愿者可以与孩子们分享城市的文化和生活经验,同时也能够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乡村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打破语文学习瓶颈迈向成功之路
打破语文学习瓶颈迈向成功之路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很多学生常常会遇到瓶颈期,感到困惑和无力前行。
究竟应该怎样打破这个瓶颈,迈向学业成功之路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语文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要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而不是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要相信自己的潜力,并且坚信只要努力,一定能够取得进步。
其次,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打牢。
语文学习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只有在牢固的基础上才能更上层楼。
要勤于复习,不断地巩固基础知识,不让自己的学识变得支离破碎,而是构筑起一座坚实的知识之城。
第三,要拓展学习内容,不只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
要多读书、多看文章,积累更广泛的知识,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不同领域中找到灵感和启发,让自己的学习更加立体和全面。
第四,要注重语文能力的提升,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要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可以多参加一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要保持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学习是一种享受和探索,而不是一种负担和压力。
要让学习变得有趣有味,让自己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更有动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广阔的天地。
总的来说,要打破语文学习的瓶颈,关键在于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提升自己、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只要不断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迈向成功之路,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
愿每一个学子都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散发出独特的光芒,成就无限可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拓展阅读路径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拓展阅读路径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要从乡村学生教育入手并为乡村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
要实现乡村学生各科学习水平的提升,就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路径,不断积累语言、构建语感。
学生不仅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要努力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
让学生在课内、课外的阅读过程中,获得理解、把握、超越文本的体验和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语言文字;拓展阅读路径;培养策略目前,农村学生都是通过语文教材来实现文字积累与词句理解的,虽然能够给学生增长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学基础,但是知识储备量相对有限并难以满足新阶段学生的求知欲望,无法更好的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作为农村的希望、国家的栋梁,农村学生的学业备受关注。
因此,作为乡村教育工作者就要依托语言文字工作平台,从丰富乡村学生的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路径,提升阅读能力抓起,向学生推荐一些符合学生的课外读物并指导学生怎样读书,有效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读书对于自身成长起到的重要作用,能够将从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在实现有效阅读的同时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一、影响农村学生阅读能力成长的因素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过:“通过阅读可以摆脱平庸,越早开始人生越精彩。
”为了实现农村学生拥有精彩的人生并实现家乡振兴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阅读并将阅读形成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由于当前农村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影响了阅读教学效果,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未有效提高。
通过挖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因素,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读物不足乡村学校存在着书籍储备量不足与学校图书馆建设不完善的现象,导致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丰富的读物而不能充分发挥出阅读教学的作用,造成学生阅读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培养,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如下三方面因素相关:一是乡村领导对于图书馆的建设与图书的储备未存在较高的重视,并且乡村经济水平也较为低下,不能投入充足的资金实施有效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宽农村学生语文学习之路综合性学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追求由学生自由地将生活中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直观的感受建构起来,达成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的融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学生最喜爱的语文学习内容。
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学习却是一项最难把握的内容。
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如果教师不自觉更新观念,对此重视不够,容易形成换汤不换药、常新鞋走老路的局面。
如何引导农村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下是我在实践过程中的一点思考。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是课程标准的一大创举,改变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大块的格局。
综合性学习面向生活,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变革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这种变革中得到提升。
重视综合性学习是增强语文教学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农村学校条件有限,但不能以此为借口削弱综合性学习的地位。
开展综合性学习以来,学生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机会增加了,各种语文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的生活状态得到关注,他们有了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个性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张扬。
尤其可贵的是,学生有了直面老师、同学质疑的勇气和捕捉学习、生活亮色的敏感,有了探究一些现象或问题的信心。
教师要对综合性学习中师生的角色作正确的定位。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往往会给老师一个惊喜。
这并不等于放任学生自行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自始至终贯穿教师的引导,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伙伴式”的引导更能发挥语文的人文性教学。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综合性学习中,“语文知识”不再是教师关注的惟一焦点,教师更要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比如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适应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自主选择,并运用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这是综合性学习的魅力所在。
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作面面俱到的指导。
教师应把教学的重心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方法、思路的引导和情感、态度的养成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观察、判断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上,在技术、资料以及信心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持。
教学重心的这一变给教师的工作增添了难度,但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倾筐倒箧容易,画龙点睛艰难,确是事实,可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利益,似乎不应该怕艰难而去走容易的途径。
”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观察、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要,机智和艺术的帮助学生跨过学习道路上的一道道难关。
这种观察、判断与应对的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
在综合性学习中,内容比形式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要让每个学生找到一条自己的学习之路。
因此,一定要强化四种意识:一是主体意识。
综合性学习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相信学生的潜质,把自主的权利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是参与意识。
综合性学习贵在学生人人参与,它应关照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不是个别好学生的专利。
三是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产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萌芽。
教师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应善于激活学生发现问题、捕捉问题、探究问题的思维。
四是合作意识。
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发展离不开与伙伴的共享共建活动。
只有互动的碰撞,才能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才能更迅速、更及时地完成学习任务。
如果这四种意识得到了强化,语文综合性学习之路将会更宽更广。
二、拓宽天地,创新形式。
综合性学习一般只提供活动的方向和少量参考资料,大量具体的学习任务则由学生自主完成,这就给了老师和学生一个设计活动的空间。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可见,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地区特点作相应的改动的。
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帮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习内容。
对农村学生而言,人教版教材中的内容并不一定适合他们,教师可参考语文版等语文教材适当调整,博采众长,尽可能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选择余地大。
1、渗透式综合性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一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统照下,由教师对教材深钻细研,创造性地设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获取学生迫切希望知道的信息。
2、专题式综合性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适用多种情景,由学生围绕某个专题进行活动。
这些活动鼓励学生全员参与,由学生自行组织。
教师只在学生为难时作必要的指导。
3、拓展式综合性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对语文教材学习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来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一般多在课余进行。
可以抓住教材的背景知识、热点话题、作者其人等方面进行拓展学习。
4、体验式综合性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对现实生活体验的意义,重在感悟,强调内化,让学生的思维产生飞跃。
让学生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通过共享共建达到学习目的。
如在班内创办“文学分社”,由学生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定期办刊,参加文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又一举措。
5、开放式综合性学习。
指引导学生走向校外,融入家庭、社会,在家庭生活中接触语文、学习语文,在社会实践里接触语文、学习语文。
教师通过学生的语言介绍、数字分析、实物展示、研究报告、调查实录等来掌握并指导学生的学习情况。
人教版七、八年级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分大小规模两类,交叉安排。
每册书中有三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形式相对统一,即把写作、口语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在规模小、层次少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
而另外三个单元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为主要目标,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又设计了若干子课题,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大型综合性学习耗时较多,教师应该有一个整体安排,开学之初就让学生心中有数,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其中。
三、多方协作,开发资源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语文教师需要扩大知识面,增加知识量,但仅以个人的力量去完成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多方协作,充分开发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科研部门的教育资源。
1、教师间的合作。
不同学科教师的协同教学形成专业互补,构成更大的知识背景,能够向学生提供多学科的视野和多样化的思考框架;同时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行为显示良好的合作心态,表明合作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提供合作的方式、技巧。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之一是“固守学科阵地”,稍有越轨便会招来“这不是语文课”之类的指责。
如在“征集班歌”的活动中,音乐与语文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很难明确区分这是音乐活动还是语文活动。
问题是:这种区分是必要的吗?语文的确有自己的学科性质,但语文又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打破学科界限,把语文教学引入生活大课堂,是综合性学习对语文教师提出的一项新的专业要求。
2、与学生合作。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中都不是单一的“传授者”和“学习者”,而是互相把对方视为学习的合作者,合作中的每个人都可能充当指导者的角色。
正如阿莫纳什维利指出的那样,只有在这种合作的、协同一致的生活深处,儿童才可能理解教师,积极参加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本身的生活经验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
应试教育把教师的躯体禁锢在教室内,把教师的思想束缚在课本中,失去生活这个“源头活水”,语文越教越死。
语文综合性学习倡导教师“下水”,独立选择、承担自己的学习课题,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平等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接受他们的评价。
这样,在学生眼中教师就不再是一个综合性学习的“局外人”,作为教师,也在切身的学习中加深了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解。
3、与家长合作。
家长是综合性学习中重要的学习资源。
教师要把家长引入到综合性学习中来,利用家长的职业特点,发挥家长的各种特长,丰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拓展综合性学习的领域。
家长是否支持、家长的素质对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有直接影响,在农村有不少家长在外打过工,受过较好的教育,他们不像老一代的农民观念保守,应当大力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
4、与社区合作。
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特点,但它们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学习资源。
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生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能困难更大,尤其是课程资源方面,但农村学校在自然风光、民俗文化方面具有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完全可以开发出具有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
网络正以迅猛之势走进水乡园林、走进农家小院,缩小了时空距离,教师要大胆探索,加强指导,让语文学习e彩纷呈,让农村学生在便捷地获取健康有益信息方面与城里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5、与专家合作。
在家长和社区中都可能会有一些在某一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把他们单列出来,不仅因为通过这些专家的指导可以提升综合性学习的层次,更重要的是,师生在与这些专家的直接接触中,会受到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乃至人格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对师生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总之,综合性学习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老师的一次重大挑战。
如何实施这一最能体现语文特色的课程,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
让我们克服困难,坚定地推进改革,全面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