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份一上《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精品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窗8
《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张红芳
2013年10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61页信息窗8。
教材分析:
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计算的基本功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及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小猴子学钓鱼”的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用多种算法去解决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问题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了花果山,游了水帘洞,看了小猴子
跳水,还美美地野餐了一顿,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接下来小猴子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设问思考:在信息窗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它们都在干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编出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组内交流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讲一讲他们编的数学故事,(组织学生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组织全班解决提出的问题。
2、解决问题
(1)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结合图中的信息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求出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选出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意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分别列出各种算式。
5-1+2 5-3+1
让学生看算式,每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引导学生来当小老师讲解。
4、小结: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教师点拨并评价。
课件出示: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出示自主练习第2题。
(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信息。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湖里有几只天鹅?
(3)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
8-2+3 8+3-2
(4)结合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样想的?并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自主算一算。
2、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是什么?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式。关键是引导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现在有几只小猴学钓鱼?
2、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鱼?
5-3+1=3(只) 3+2-1=4(条)
2 5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1、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因此,我在课的开头便创设了小猴学钓鱼的情境,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对学生形成视觉刺激,为学生自觉探索创造条件。演示4只天鹅,飞来3只,又飞走2只这样的场面。让学生认真观察、自觉叙述、理解图意,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同桌交流,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意识,重视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把加减混合与连加、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方法相同的结论。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练习的设计梯度不明显;在学生的交流环节,组织活动的有效性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