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三角函数测高(20201010155518)

合集下载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教案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教案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活动设计方案,自制仪器.

2.能够设计方案、步骤,能够说明测量的理由.

3.回顾、整理已学过的测高方法以及相关知识.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能够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体会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解决问题.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过程,并能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想办法.

2.培养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经历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的过程并能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2.能够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

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

教学方法

分组活动、全班交流研讨.

教具准备

自制测倾器(或经纬仪、测角仪等)、皮尺等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曾遇到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物体的高度,例如习题1.4第2题,小伟测大厦的高度;上一节小明测塔的高度等.这些都是小伟、小明已将测量的数据直接告诉我们,让我们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直接求得即可.可现实生活中测量物体的高度,特别像旗杆、高楼大厦、塔等较高的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需要我们自己去测量,自己去制作仪器,获得数据,然后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小明在测塔的高度时,用到了哪些仪器?

[生]测角仪和皮尺.

[师]它们有何用途?

[生]测角仪是用来测量仰角和俯角的大小的,皮尺是用来测距离.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知识解读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知识解读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知识解读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是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应注意提高数学建模思想的能力,体会方程思想,转化思想以及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不是直角三角形时,应通过适当的辅助线使之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测高应用题类型最常见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 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⑴ 所谓“底部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可以无障碍物直接测的测点与被测物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

⑵ 测量步骤:如图所示,测量物体MN 的高度.

①在测点A 处安置测量仪,测得M 的仰角MCE α∠=

②量出测点A 到物体底部的水平距离AN l =

③量出测量仪的高度AC a =

④物体MN 的高度=tan l a α+

例1.如图1,某数学兴趣小组在活动课上测量学校旗杆高度.已知小明的眼睛与地面的距离()AB 是1.7m ,看旗杆顶部M 的仰角为45;小红的眼睛与地面的距离()CD 是1.5m ,看旗杆顶部M 的仰角为30.两人相距28米且位于旗杆两侧(点B N D ,,在同一条直线上).请求出旗杆MN 的高度. (参考数据:2 1.4≈,3 1.7≈,结果保留整数)

分析:通过作垂线段将问题分成两个解直角三角形问题来解.•在Rt AEM △中,求MF ,类似地在Rt MFC △中

可以求出求MF.进而得出方程,进而求解问题. 解:过点A 作AE MN ⊥于E ,过点C 作CF MN ⊥于F ,

则 1.7 1.50.2EF AB CD =-=-=

在Rt AEM △中,90AEM ∠=,45MAE ∠=,AE ME ∴=

课件二16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课件二16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备注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反思一
❖ 我们直接测量出这根木棒的长度为2.32米。你们小组的 测量结果与此相接近吗?有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 一是误差引起的。这种误差主要来源于我们自制的测角 仪; 二是读数错误。
反思二:测量物体高度有哪些方法?
❖ 当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时,如左图 ❖ 当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时,如
❖ 说明:1. 不能直接用皮尺测量它的高度。 2. 注意实验时的安全,同学之间要互让。 3. 测量的过程中会产生测量误差,因此,需 多测两组数据,并取它们的平均值。 4. 正确地使用测倾器,特别要注意测量过程中正 确、规范地读数. 5.积极参与测量活动,并能对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 困难,想方没法,团结协作,共同解决.
2、在测点A与物体之间的B处安置测倾器,测得此时M的仰角 ∠MDE=β;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AC=BD=a,以及测点A,B之间的距离 AB=b.根据测量数据,可求出物体MN的高度.
ME ME b, MN ME a tan tan
活动内容
❖ 以5~6人为一小组,合作测量旗杆的高度,并填写记录。
测量底部可以直接到
M
达的物体的高度:

E
A
N
1、在测点A安置测倾器,测得M的仰角∠MCE=α;
2、量出测点A到物体底部N的水平距离AN=l;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教案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教案

课题:1.6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教学目标:

1.经历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或运用仪器进行实地测量以及撰写活动报告的过程.

2.能够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对仪器进行调整和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矫正,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

3.能够设计方案测量物体的高度,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经历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或运用仪器进行实地测量以及撰写活动报告的过程..

难点: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自制测倾器(或经纬仪、测角仪等)、皮尺等测量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测量像旗杆、高楼、塔等较高且顶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同学们有哪些测量方案?

问题2:这些测量的方法都用到了什么知识?

问题3:如何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呢?

处理方式:问题1、2先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然后再回答,对于问题1可能有以下结果:(1)利用太阳光下的影子测量;

(2)利用标杆测量;

(3)利用镜子的反射测量.

…………

对于问题2学生回答:“三角形相似,根据相似比求其高度”.对于问题3学生一脸迷茫,充满疑惑。教师及时引导:看来这个问题暂时有点儿难,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学习如何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板书:1.6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学完本节内容相信大家就能轻松解决上面的问题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既复习巩固了三角形相似的内容,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效果非常好.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课件1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课件1

方案二
(1)如图(b)(测三个数据)
CD=n,∠HDM=α,∠HCG=γ.
(2)设HG=x,HM=x-n, x HG 在Rt△CHG中,tanγ= ,CG= tanx, CG HM x-n 在Rt△HDM中,tanα = ,DM= , DM tanα ∵CG=DM.
x x-n ∴ = , x= tanx tanα ntan tanx - tanα
α
F
β
G
B ∠α ∠β CD的长
C
测量项目 测得数据
D
第一次
第二次
30° 16′
29° 44′
44° 35′
45° 25′
60.11m
59.89m
平均值
做一做

相信你能行!
1.请根据小明测得的数据,填写表中的空格; 答:30°, 45°, 60m
2.已知测倾器的高CE=DF=1m,通过计算求 83 得,该大厦的高为______m (精确到1m).
在Rt△MCE中,ME = ECtanα=ANtanα=20.6×tan30°2′≈ 20.6×0.578=11.60m,MN=ME+EN=ME+AC=11.60+1.22 =12.82m
活动三: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所谓“底部不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不能直接
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底部之间的距离.(如图)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优秀教案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优秀教案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优秀教案

课题名称: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教学目标:

1.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及其在三角函数测高中的应用;

2.掌握使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测量不可直接测量的高度;

3.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函数测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及其在三角函数测高中的应用;

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具:直尺、测量工具、投影仪;

课件:包含三角函数和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入三角函数的概念,复习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提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使用三角函数来测量高度?

二、讲解(15分钟)

1.三角函数测高的原理:利用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性质通过测量已知

边长和角度的方式求解未知高度。

2.正弦定理的应用:利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长度和它们夹角的正弦比,求解不可直接测量的高度。

3.余弦定理的应用:利用三角形中三边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夹角余弦,求解不可直接测量的高度。

三、示范(15分钟)

1.示范测量不可直接测量的高度的步骤,例如使用正弦定理:

a.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如何测量一栋建筑物的高度?

b.画出相应的示意图,标注已知边长和角度。

c.利用正弦定理的公式,求解未知的高度。

d.明确解题思路和计算步骤,进行计算。

2.呈现示范的解题过程,详细讲解每一步骤的计算方法和答案。

四、练习(20分钟)

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讲解练习题答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和理解三角函数测高的

方法。

五、应用(15分钟)

1.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三角函数测高的方法解决。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M
E
α
C
N
L
aA
活动三: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所谓“底部不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不能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 物体底部之间的距离.〔如图〕
要测量物体MN的高M
度,使用侧倾器测一
次仰角够吗?为什
么?
E
N
α
C a A
如图,要测量物体MN的高度,可以按以下步骤进展:
1.在测点A处安置测倾器,测得M的仰角∠MCE=α. 2.在测点A与物体之间的B处安置测倾(A,B与N在一条直线上),测得M 的仰角∠MDE=β.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AC=BD=a,以及测点A,B之间的距离AB=b.
b
a
N
B
A
MN b tan a tan a tan tan a
当堂检测
1.如图,在高20米的建筑物CD的顶部C 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60° ,测得塔底B 的俯角为30°,那么塔高AB = 米

2.如图,小明想测量电线杆AB的高度,发现电 线杆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BC和斜坡的坡面CD上 ,测得BC = 10米,CD = 4米,CD与地面成30° 角,且此时测得1米杆的影长为2米,那么电线杆 的高度为 米.
部A的仰角为 60,然后自 C处沿 BC 方向行 100 m至D点,又测得
其顶部 A的仰角为 30,求建筑物 AB的高。(结果保留根号 )。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教学设计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教学设计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三角函数测高的原理;

2.学会利用三角函数测量高度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计算能力;

4.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材:《利用三角函数测高》PPT;

2.教具:尺子、直角尺、图钉、测高仪、测量高度的物体等;

3.教学环境:教室。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介绍三角函数测高的背景和应用场景,并通过几个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测量建筑物、山峰等的高度。

2.知识讲解(15分钟)

(1)引入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三角函数与三角形边长的关系;

(2)介绍测高的三角函数公式,即高度=测量距离x正切角度。

3.实践操作(30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个测量点;

(2)利用尺子和直角尺固定图钉,构成一个测量基线;

(3)每个小组使用测高仪,根据激光测量仪上的读数,测量各自组的测量距离;

(4)利用测量距离和测量角度,计算出测量物体的高度。

4.数据整理(20分钟)

(1)每个小组将测量得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计算出测量物体的准确高度;

(2)每个小组将数据和计算结果上报。

5.结果展示(10分钟)

6.归纳(10分钟)

总结三角函数测高的方法和步骤,并强调测量高度时应注意的事项和误差的控制方法。

7.拓展应用(10分钟)

引导学生探讨其他应用场景,如利用三角函数测量距离或角度等。

8.达到目标检测(10分钟)

针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是否能正确利用三角函数测量高度。

四、教学反思:

九年级数学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九年级数学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测量高度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应用问题,利用三角函数可以有效地解

决这类问题。三角函数是研究角和三角形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等函数。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三角函数测量高度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三角函数。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可

以定义三个重要的比率:正弦、余弦和正切。正弦(sine)函数表示一个

角的对边与斜边之比,记作sin。余弦(cosine)函数表示一个角的邻边

与斜边之比,记作cos。正切(tangent)函数表示一个角的对边与邻边

之比,记作tan。

在测量高度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利用正切函数来解决。假设我们要测

量一个物体的高度,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角度,测量与物体顶点相

对应的斜边长度和与地面相对应的邻边长度,然后通过相应的三角函数计

算出物体的高度。

具体步骤如下:

1.找到一个合适的角。选择一个适合的角度,最好是仰望物体的角度,使得斜边和邻边都容易测量。

2.测量斜边和邻边长度。使用测量工具例如量角器、直尺等工具,测

量出斜边和邻边的实际长度。

3. 计算三角函数。利用正切函数的性质,高度(对边)与邻边的比

值可以表示为tan函数。即 tan(角度) = 高度 / 邻边。

4.解方程求解。将已知的斜边长度、邻边长度和求解的角度代入以上

方程,通过解方程求解,可以得到物体的高度。

总结一下,利用三角函数测高的步骤:选择角度、测量斜边和邻边长度、计算三角函数、解方程求解。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在不直接测

量物体高度的情况下,利用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出物体的高度。

除了利用正切函数测量高度,我们还可以利用正弦或余弦函数来测量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优秀教案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优秀教案

九年数学导学案

巩固延伸

达标测试

度.

四、课堂检测

1.2021台州如图,有一段斜坡BC长为10米,坡角︒

=

∠12

CBD,为方便残疾人的轮椅车通行,现准备把坡角降为5°.

(1)求坡高CD;

(2)求斜坡新起点A与原起点B的距离(精确到01米).

2.(2021年四川省)如图,在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中,要求测教学楼的高度AB.,测得教学楼顶端A的仰角为30°,然后向教学楼前进40m到达E,又测得教学楼顶端A的仰角为60°.求这幢教学楼的高度AB.

A

C

D

B

E

F

G

D

C

B

A

512

40m

60°

30°

G

F

E

D

C

B

A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课件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课件


E
A
N
1、在测点A安置测倾器,测得M的仰角∠MCE=α;
2、量出测点A到物体底部N的水平距离AN=l;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AC=a,可求出MN的高度。
MN=ME+EN=l·tanα+a
如图,某中学在主楼的顶部和大门的上方之间挂一些彩 旗.经测量,得到大门的高度是5m,大门距主楼的距离是 30m,在大门处测得主楼顶部的仰角是30°,而当时侧倾器 离地面1.4m,求学校主楼的高度 (精确到0.01m)
1.请根据小亮测得的数据,填写表中的空格; 2.通过计算得,地王大厦的高为(已知测倾器的高 CE=DF=1m)______m (精确到1m).
1. 30°, 45°, 60m
2. 在Rt△AEG中,EG=AG/tan30°=1.732AG 在Rt△AFG中,FG=AG/tan45°=AG EG-FG=CD 1.732AG-AG=60 AG=60÷0.732≈81.96 AB=AG+1≈83(m)
9 0
P
Q
度盘
0
铅锤
支杆
使用测倾器测量倾斜角的步骤如下:
90 90
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Q
0
1、把支架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架的中心线、铅垂线和度盘 的0°刻度线重合,这时度盘的顶线PQ在水平位置。
90 90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_教案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_教案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根据三角函数测高的原理制定测量方案,能够制作测倾器并掌握测倾器测角的方法。

2.能综合应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测倾器的过程,提高学生数学动手能力,并会对仪器进行调整,对测量结果进行矫正,从而使测量结果符合实际。

2.经历策划测量方案的过程,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主动积极地思考,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不怕困难的品质,在活动中发展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合理制定方案,掌握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计算出物体的高度。

2.制作测倾器,理解测倾器的构造原理,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矫正。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测量倾斜角:

数学课上,我们用直尺测量长度,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测量长度和角度的呢?

测量长度可以用皮尺或卷尺,测量倾斜角可以用测倾器。

简单的测倾器由度盘、铅锤和支杆组成。(如图)

皮尺 测倾器 使用测倾器测量倾斜角的步骤如下:

1.把支杆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和度盘的0°刻度线重合,这时度盘的顶线PQ 在水平位置。

2.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目标M ,记下此时铅垂线所指的度数。 3.根据测量数据,你能求出目标M 的仰角或俯角吗?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内容:测倾器的使用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使用工具的能力。 活动的注意事项:展示样品,让学生亲身使用

二、掌握测量物体高度的原理

活动内容:

活动一: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示范公开课PPT教学课件【九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示范公开课PPT教学课件【九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
重点
难点
你们能测量出它们的高度吗?
活动课题: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测量物体的高度.
活动方式:分组活动、全班交流研讨.
活动工具:测倾器(或经纬仪、测角仪)、皮尺等测量工具.
问题1:如何测量倾斜角?
测量倾斜角可以用测倾器.简单的侧倾器组成:度盘、铅锤和支杆.
度盘
铅锤
支杆
问题2:如何使用测倾器?
解:(1)由题意,∠ACB=45°,AB=610m;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C=AB=610m
3.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电视塔是广州新电视塔.如图所示,新电视塔高AB为610米,远处有一栋大楼,某人在楼底C处测得塔顶B的仰角为45°,在楼顶D处测得塔顶B的仰角为39°.(tan39°≈0.81)(1)求大楼与电视塔之间的距离AC;(2)求大楼的高度CD(精确到1米).
A
E
B
C
D
30°
分析:要求主楼的高度就是求CD的长.
M
由CM=BE=1.4m,只需求DM的长;
过点E作EM⊥CD,则CD=CM+DM,
在Rt△DEM中,EM=BC=30m,∠DEM=30°
从而由∠DEM的正切求出DM的值.
例 如图,某中学在主楼的顶部和大门的上方之间挂一些彩旗.经测量,得到大门的高度是5m,大门距主楼的距离是30m,在大门处测得主楼顶部的仰角是30°,而当时测倾器离地面1.4m,求学校主楼的高度(精确到0.01m).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利用三角函数测高》PPT课件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利用三角函数测高》PPT课件
A
D′
C′
B′
D
C
B
解:如图,由题意可知,∠AD′B′=30°,
∠AC′B′=60°, D′C′=50m.
∴ ∠D′AB′=60°,∠C′AB′=30°,D′C′=50m ,
设AB′=x m tan D ' AB ' D ' B ' , tan C ' AB ' C ' B '
A
x
x
DB x tan 60, CB x tan 30
因此 tan 25
BC AC
BC 1000
从而 BC = 1000×tan25°≈ 466.3 (m).
因此,上海东方明珠塔的高度
BD = 466.3+1.7 ≈ 468 (m) 答:上海东方明珠塔的高度 BD 为 468m.
2.如图,小明想测量塔 AB 的高度.他在 D 处仰望塔顶, 测得仰角为 30°,再往塔的方向前进 50 m 至 C 处.测得 仰角为 60°,小明的身高为 1.5 m. 你能帮小明算出该塔 有多高吗? (结果精确到 1 m)
(2)DE=AC=610(米), 在Rt△BDE中,tan∠BDE=
故BE=DE tan39°. 因为 CD=AE,所以 CD=AB-DE·tan39°=610-610×tan39°≈116(米)
4. 小明家所在居民楼的对面有一座大厦 AB,AB=80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参考教案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参考教案

2.6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测量方案、说明测量理由,能够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仪器进行调整和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矫正,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

3、能够主动积极地想办法,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师通过设计方案,启发、引导、点拨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渗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具准备:每组一个测量倾斜角的仪器(测角仪)、皮尺等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一)、活动内容:测量倾斜角 侧倾器的结构:度盘、铅锤和支杆组成

0 30

30

66

9

9P

Q

1、把支架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架的中心线、铅垂线和度盘的0°刻度线重合,这时度盘的顶线PQ 在水平位置.

2、转动转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目标M ,记下此时铅垂线所指的度数. (设计意图:根据测量数据,能求出目标的仰角或俯角,培养学生的使用工具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一、讨论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的原理.

二、讨论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的原理.

1.当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1、在测点A 安置测倾器,测得M 的仰角∠MCE=α;

2、量出测点A 到物体底部N 的水平距离AN=L ;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度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度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一、教学目标 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活动方案,能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够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够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数学课上,我们用直尺测量长度,用量角器测量角度. 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测量长度和角度的呢?

测量长度可以用皮尺或卷尺,测量倾斜角可以用测倾器. 简单的测倾器由度盘、铅锤和支杆组成.(如图)

测倾器

使用测倾器测量倾斜角的步骤如下:

1、把支杆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和度盘的0°刻度线重合,这时度盘的顶线PQ 在水平位置.

2、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目标M ,记下此时铅垂线所指的度数. 根据测量数据,你能求出目标M 的仰角或俯角吗?说说你的理由. (二)探究活动:

【探究一】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例1,如图,某中学在主楼的顶部和大门的上方之间挂一些彩旗,经测量,得到大门的高度是5m ,大门距主楼的距离是30m ,在大门处测得主楼顶部的仰角是30º,而当时测倾器离地面1.4m ,求学校主楼的高度.

【探究二】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例2,河对岸的高层建筑AB ,为测量其高,在C 处由D 点用测量仪测得顶端A 的仰角为30º,向高层建筑物前进50m 到达C ´处,由D ´测得顶端A 的仰角为45º,已知测量仪CD=C ´D ´=1.2m ,求建筑物AB 的高度

(三)学以致用

1.如图,某中学在主楼的顶部和大门的上方之间挂一些彩旗.经测量,得到大门的高度是5m ,大门距主楼的距离是30m ,在大门处测得主楼顶部的仰角是30°,而当时侧倾器离地面1.4m,求学校主楼的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a Baidu bibliote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