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效应与浙江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证研究
经济研究
.3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证研究
郑敏
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要】本文采用Brulha rt &Sberga mi (2009)的分析方法,利用Theil 指数和城市化水平作为集聚指标分析在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并检验“Wil lia mson hypotheses ”。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是随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变化的;(2)产业集聚与产业增长之间是非线性关系;(3)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产业集聚经济增长城市化
1、引言
自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市场分割不断被打破,区域间壁垒不断被消除,要素流动性加强,长三角地区经济腾飞,整体竞争力增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两个现象引人注目:一是产业分工深化,同一产业或关联产业集聚一起,在空间上呈现块状分布;二是城市化,产业集聚会带来大量劳动力的集聚,农村人口向非农人口转移,这一过程又进一步刺激产业的集中与发展。有关城市化对经济增长作用历来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已有许多学者做出大量研究,普遍认为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而关于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我们认知范围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不多且还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
本文主要目的是探究1978年到2008年的经济发展阶段,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单向作用,并没有考虑经济增长对产业集聚的反作用,同时也检验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2、文献回顾与评述
大量理论研究表明,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往往呈现显著的正
区域经济增长多重集聚效应实证——以浙江省为例
导论
1.研究背景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严重不均衡,自2000年达到0.4的警戒线,而要素分布的非均衡性是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浙江省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表现优异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初期,大量资源流向浙江,产生聚集效应,对浙江省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很多学者将浙江省经济飞速发展解释为要素聚集的带动。主要的观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开放度高和政策环境良好的浙江等东部沿海省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热土,极大地促进了出口工业的发展,吸收了大量当地劳动力和中西部劳动力,地区产值迅速得到提高。经济发展的资本原始积累基本完成后,经济结构的高度化要求因运而生,各种研发投入经费增加,基础设施迅速发展完善。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要素聚集导致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吸引要素聚集。但是,对要素聚集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单要素的聚集研究中,即便很多地区存在多重要素的聚集,也只是将这些聚集的要素分开来,分别研究其聚集度。然而,不能忽视的经济事实是,诸多地区存在要素的多重聚集现象,而且,要素与要素之间必然将产生作用而不是孤立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经济影响更是不能忽视。
浙江省是要素多重聚集的典型省份,科学技术,国内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出口需求等等,明显存在多重要素聚集。而其中,根据内生增长理论,投资与技术的结合必然产生正的溢出效应。但是,国内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聚集是否会造成投资过剩而产生负的经济影响,则非常值得研究。
2.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思路是,运用要素区位熵测度浙江省不同经济阶段的不同要素的聚集度,总结分析要素聚集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变化规律,说明要素多重聚集的存在。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要素的多重聚集将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方法包括:(1)在第四部分要素聚集度测量中,采用区位熵指数度量要素的空间聚集度。区位熵计算主要采用的公式
产业集聚效应与浙江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基于化学纤维制造业
游关 联企业 , 以及相关 的服务业高密 度地聚集在一个适 用区位熵法对浙江省各产业集 聚度 的情 况进行 分析 , 其
当大 的区域范 围中。作 为一种 区域 组织形式 , 产业集 聚 计算公 式为 : 使得 各企 业之 间演 变成一 种 同时存在 着竞争 和合作 的 状况 , 并进一步 细化 了劳动分工 , 降低 了生产成本 , 对 该 区域 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起着 巨大 的推动作用。尤
产业集聚效应与浙江区 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 —
基 于 化 学 纤维 制造 业
王 超 楠
( 浙 江财经 大 学 , 浙江 杭 州 3 1 0 0 1 8 )
摘
要: 本 文运用 区位熵法对浙江省制造业的集聚情况进行分析 , 从 而得到具有代表性 的产 业——化 学纤维制造 业。然后 以化 学 纤维 制造 业为例 , 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 间的关系进行 实证分析。 分 析结果表 明: 化学纤维 制造 业对 浙江省经 济增长具
展 和区域经济增长提 出相关政策建议 。
二、 区域 产 业 集 聚 程 度 的测 度 表 1 浙 江 省 制 造 业 中区 位 熵 较 大 的 产 业
1 , 表明第 j 个地 区第 i 个产业 的集 中度低于该 地 区的平 均水平 , 处 于 比较劣势 ; L Q等 于 1 则 表 明专业 化水平 与
产业集聚对浙江省制造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行业代码 行 业 名 称 2 0 0 5年 2 0 0 6年 2 0 0 7 年 2 0 0 8 年 2 0 0 9 年
二、 浙 江省 制 造业产 业 集聚 与产 业竞争 力 的测度
( 一) 制造 业产 业集 聚 的测 度 本文对产业集 聚的程度采取 区位熵来测量 。 它 的经济含义 是 一 个 给 定 区域 中 产 业 占 有 的 份 额 与 整 个 经 济 中该 产 业 所 占 有的份额相 比较所 得出的值 。区位熵指数公式为 :
一
、Leabharlann Baidu
问题 的 提 出
随着 全球经济竞 争 的 日趋 激烈 和产业集 聚现象 的不 断涌 现 ,国 内外 学者对产 业集 聚与产业竞争力 关系 的关 注与 日俱 增。 美 国学 者 迈 克 尔 ・ 波特( 2 0 0 2 ) 研究发 现 , 产 业 在 地 理 上 的 集 聚, 能够对产业 的竞 争优 势产生广泛而积极 的影 响。我 国学者 王缉 慈 ( 2 0 0 1 , 2 0 0 2 ) 认为 , 中小 企业 的群集 和结 网有 助于提 高 企业竞 争力 , 进 而提高区域和 国家竞争力 。如何通过集 聚式发 展及 集聚效率的提高来提升制造业 的竞争力 、 协调 区域发 展差 异 已经 成 为 各 国政 府 重 要 的战 略 政 策 取 向 ( K e n n e d y , 1 9 9 2 ; P o r t e r , 1 9 9 8 ) 。 浙 江 省 是 全 国 重要 的制 造 业 生 产 省 份 之 一 。 在 后 金 融危机时代 , 如何 通过产业集聚式发展来提升制造业 的产业 竞争 力 , 已经成为浙江省各级地方政府 亟待解决 的问题 。
浙江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浙江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者:任亿佳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17期
[提要] 本文研究2005~2018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金融行业的集聚程度对其地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将金融行业细分为银行业和保险业,选用区位熵对集聚程度进行测度,通过建立
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地市的金融产业集聚程度以及银行业和保险业的积累对其对应地区的经济增长都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金融集聚;区位熵;银行业;保险业
一、绪论
金融集聚已成为现代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金融产业的集聚会提高集聚中心及周边地区的金融系统的运行效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探究金融集聚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地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率居全国前列,在新常态下保持稳定增长。同时,浙江有着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民间资本充裕,市场需求广阔,金融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并带动了金融集聚效应的凸显,从而带动了整体区域的集聚加强,但是浙江省各地市的经济发展以及金融集聚情况仍有较大差别,本文从整体和分行业着手,研究了浙江省各地市金融行业的集聚程度对其地市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这对提高金融资源在各地市的有效分配、减小省内各个地市间的发展差距,对实现浙江省各地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二、文献综述
Patrick(1966)首先开始研究金融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他认为,在发达国家,“需求追随”是其主要的金融发展模式,经济发展促进了金融业集聚现象。相反,在发展中国家,其金融发展模式是基于“供给导向”的,金融业的集中促进了经济增长。李林、丁艺、刘志华(2011)从空间效用的角度研究了中国金融活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集聚程度。研究发现,中国金融活动的集聚程度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子行业中的银行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作用。潘辉、冉光和、张冰等(2013)使用2002~2011年31个省级面板的数据,研究全國和东中西部三区域金融集聚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显著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且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最大。陈静思(2016)使用2009~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金融产业集聚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解释变量中,政府支出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很明显,而低消费、高储蓄对区域发展起到了负作用。孙志红、王亚青(2017)采用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金融集聚指数来自综合评价方法,得出金融产业集聚对我国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的结论。
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区域经济
全国流通经济79
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以浙江省为例
金严彧
(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杭州310000
) 摘要:本文使用浙江省2000年~2019年公路通车里程衡量物流产业设施环境,
货运周转量衡量物流产业需求环境,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经济发展状况㊂运用计量V A R 模型,以单位根检验判断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再进行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㊂实证结果表明,物流产业设施环境对经济发展有长期的正向影响,物流产业需求环境只在短期上存在正向影响,物流业的供给尚未满足全部需求,因此需要在保障物流产业设施环境的同时,加快增加物流供给㊂最后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对物流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㊂
关键词:浙江物流;经济发展;V A R 模型;
协整分析中图分类号:F 25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1)05-0079-03 物流产业,
即物流资源产业化形成的复合型产业㊂物流是商品销售分工的结果,在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现代物流影响着地区生产到销售的组织方式,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扩大交易范围,实现商品的价值,进而涉及到地区的核
心竞争力[1]
㊂
理论上,物流作为交换的渠道,有利于促进区域分工和
交换,使地区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拉动效应 认为,政府通过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发挥财政支出所产生
的乘数效应,增加就业,提高社会对产品的消费需求,从而加大物流的需求㊂
实证上,谭清美等(2004)通过对1978年以来,
江苏南京的经济物流弹性分析,认为物流对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
用[2]
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次区域为例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次区域为例的理
论和实证分析
引言:
产业集聚是指一定区域内相同或相近产业的企业相互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和协同发展,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产业群体。产业集聚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还带来了许多外溢效应。长江三角洲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以长江三角洲次区域为例,对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
一、长江三角洲次区域的产业集聚现状
长江三角洲次区域由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组成,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该区域以制造业为主要支柱产业,涵盖了机械、化工、电子、汽车等多个产业领域,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和支撑体系。此外,长江三角洲地区还拥有发达的金融、物流和人力资源等配套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二、产业集聚的经济效益
1.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产业集聚使得同一行业的企业能够共享和利用共同的资源,如原材料、技术和人才等。这种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利用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创造就业机会
产业集聚带来的集聚效应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由于同行业的企业互相吸引,吸引力强的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劳动力,
从而刺激就业增长。
3.促进技术创新与提升
同一行业内的企业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溢出。企业在竞争中不断追求创新和提升,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三、集聚效应的实证分析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次区域的实证研究,可以找到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例如,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就业率和GDP增速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与该地区产业集聚带来的经济效应密切相关。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
济 增 长 进 行 了 收敛 性 研 究 ,认 为福 建 省
9 地 区 经 济 增 长 绝 对趋 势 并 不 明显 。 个
面 的限 制 。事 实 上 ,浙江 省 1 9 年 之前 94 的县 域 经 济 数 据在 相 关 统 计 年 鉴 中记 载
不 全 或 者 统计 口径 上 存 在 着 差 异 ;二是
一
经济与法 L ]E TR RS d N EPI E
— —
MO RN DE
C TU E UL R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
基 于浙 江省 的实 证分析
文, 金一诚
浙 江 。被 誉 为 中国 第 一 民 富 强省 。 环 杭 州湾 6 市 ( 州 、 宁 波 、嘉 兴 、 城 杭
本 、市场 开放 度 等 结 构 特征 的经 济 地 区
其 CYl l 0 为期 初 的人 均 GD P,T 时 为 间跨度 ,Y 为期 末人 均GDP i ,X* 为稳 态
间存 在 着 一 定 的 增 长 收 敛 趋 势 。 刘 强
( 0 1) 为 。中 国地 区经 济 增长 的收 20 认
6 7美元 ( 08 按年 平 均 汇率 折 算 ),已 经
提 供 了理 论 基 础 和 多 种 可 供 选 择 的 方
法 ,但 是 它们 较 少 对 省 域 内 部经 济 增 长
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u p o n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y d e v e l o p me n t , we t a k e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a s a n e x a mp l e t o a n a l y z e
( S c h o o l o f S c i e n c e s ,Z h e j i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Ha n g z h o u 3 1 0 0 2 3 ,Ch i n a )
以浙 江省 为 例
章 迪 平
( 浙江科技学院 理学 院源自文库 杭州 3 1 0 0 2 3 )
摘 要 : 文 化 产 业 在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中具 有 重 要 作 用 已 成 共 识 。 为 定 量 研 究 文 化 产 业 对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影 响 程 度, 以浙 江 省 为 例 , 根据 2 O 0 4 —2 O 1 1 年 的统计数据 , 通过计算 文化产业对经济 增长 的贡献度 、 拉 动 度 及 文 化 产 业 增 长 弹性 系 数 , 实 证 分 析 了 文 化 产 业 对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影 响 ; 进一步运用灰关 联分析法 , 探 讨 了 文 化 产 业 内 部 结 构 与 区域 经 济 产 业 结 构 的关 系 。结 果 表 明 : 近年来 , 浙江省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平均达 到 4 . 2 2 , 对 经 济增 长 的 拉 动 度 平 均 达 到 0 . 6 6 , 文化产业增 长弹性 系数持 续大于 1 , 文 化 产 业 在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地 位 和作 用 在 不 断增 强 ; 但 文 化 产 业 内 部结 构 还 不 够 合 理 , 文 化 服 务 业 对 优 化 区 域 经 济 产 业 结 构 作 用 不 够 明显 , 为此, 在 探 究 原 因的基础上 , 提 出 了相 应 的 对 策 建 议 。 关键 词 : 文化产业 ; 区域经济发展 ; 实 证 研 究
FDI对产业集群的影响——对浙江省制造业数据的实证检验
2012年第6期
/产业集群及FDI 区位理论概述
1.产业集群的涵义
产业集群的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教授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1990)一书中提出的。根据他的定义,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上一些相互关联的公司、专业化的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相关的机构如学校、协会、研究所、贸易公司、标准机构等在某一地域、某一产业的集中,他们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因此,产业集群是一些在地理上有界限又集中的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企业。
2.FDI 区位理论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中,地区开放度的影响大于地区产业关联,地区产业关联的影响又大于优惠政策的影响。
曾经在中国各地区引进外资中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优惠政策,如今对外商的吸引力已经退居次要地位,而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与地方产业关联更加被外商重视。
这说明中国吸引外资已从依赖优惠政策的阶段提升到新的阶段,各地应注重在开放经济和产业关联的更高层次上发挥优势以吸引外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
3.产业集群吸引FDI 的区域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在地理上的集中,有助于提高分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吸引FDI 的区域竞争优势。一方面,在产业集群往往存在技术外溢,尤其是高科技的集群区内。集群区内的企业更容易获取其他企业先进的技术和
生产工艺上的信息,从而降低创新的成本和缩短创新的时间。另一方面,供应商和用户在空间上的接近、或在同一地域上的集群,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专业化程度,增加面对面交流知识和信息的机会,从而加速创新过程。当前研究普遍认为,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吸引FDI 的新取向,而FDI 反过来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产业集聚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产业集聚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以工业企业为例,在提出工业产业集聚对工业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的理论假说之上,利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全国25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工业产业集聚对工业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从政策上应该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条,从而提升产业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产业集聚;泰尔指数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从古至今,如何实现有效快速的经济增长一直是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重点。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学者们提供了探讨新的经济增长推动力的新的角度。
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最早关注产业集聚效应,他把经济规模划分为“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两类,认为产业集聚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导致的,他还指出有三个原因导致了产业集聚的产生,即稳定的技术市场、附属产业提供的经济的原料以及技术外溢。
马歇尔之后,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认为,产业集聚区域是一种规模经济区,就任何一个产业而言,集聚的企业过多或过少,都不会达到集聚的最佳效果。佩鲁(Francois Perruox,1955)的增长极理论认为20世纪的经济增长是以支配效应为特征的,通过“增长极”对周围资源和产业的吸聚和带动作用可以实现非均衡增长战略。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1990)引入“集群”概念,揭示了产业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产业集群,并高度评价了其在形成与提高产业竞争优势中的重要性。以保罗·克鲁格曼(Paul Robin Krugman,1991)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对产业集聚机制以及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做了系统、严谨的模型化研究,提出了基于产业集聚的制造业中心——农业外围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集聚模式、变迁诱因与行业成长性——基于浙江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展开 了集 聚与行 业成长 之 间的评析 。一方 面 ,学者
一
、
引 言
认 为集聚 是 促 进行 业 长期 竞 争 优 势 形 成 的 重 要 基
础 。罗 马 内利 ( R o ma n e l l i )认 为 行 业 集 聚 带 来 的
同行 企业及 相关 机构在 地理 上 的集聚 已成 为 国
[ 收稿 时间] 2 O 1 3 —0 6 —1 9
[ 基 金项 目] 国家社会 科 学基金 重大项 目 ( 1 2  ̄Z D1 9 9 ) ;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项 目 ( 7 1 1 7 3 1 9 4 )
[ 作者 简 介] 池 仁勇 ( 1 9 5 9 一) ,男 ,浙江 瑞安人 ,浙江工 业大 学经 贸管理 学院教授 ,博 士 生导 师;
张宓之 ( 1 9 8 5 一) ,男 ,上 海市人 ,浙 江工业 大 学经 贸 管理 学 院博 士研 究生。
感谢 匿名评审人提 出的修改建议 ,笔者 已做 了相应修改 ,本文文责 自负。
经 济理论 与经 济管 理
2 0 1 3年第 1 2 期
优势 l 4 ] ,包 群通 过 对 4 7 0 0 0多 家 制 造 业 企 业 6年
高 的 区域 ,行 业衰退造 成 的 “ 多米诺 骨牌” 效应 对地 方经 济 发展 和社 会 稳定 带来 了 巨大 的冲 击, 因此 ,对 集聚行 业升 级 、衰 退机 制 的研 究是 一个 急需探 讨 的 问题 。本文论 述 了行业 集聚特征 、集
浙江省地区经济差距及变化趋势实证分析
浙江省地区经济差距及变化趋势实证分析
作者:蓝晓宁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30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至2012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全国排名第四,但地区经济差距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使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RHL值和泰尔指数等指标分析浙江地区经济差距及变化趋势,认为1990年以来,浙江省地区经济差距较大,并且处于上升趋势。
关键词:经济差距;协调发展;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066-03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浙江省经济快速发展,1979—2012年浙江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12.7%,2012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达34 665.33亿元,仅次于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全国排名第四,占全国GDP近7%。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是1 667.88亿元、17 316.32亿元、15 681.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3%、9.4%。
虽然浙江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省内陆腹地(衢州、金华、丽水)与沿海地区(宁波、杭州、温州、台州、嘉兴等)之间却存在着较严重的经济差异,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态势。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例,2012年浙江省内最高的是杭州市111 758元,最低的是丽水市34 132元,还不到杭州的1/3。可以看出,浙江省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差距。因此,对浙江地区经济差距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对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集聚效应影响研究——基于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 】
F= 等
一
… … … … … … … … … …
() 1
、
文献 回顾 与 评 述
其 中 , u 与 v 分 别为 投入 指 标和 产 出指 标 的权 向量 ,适 当选
一
生产 性服 务指 那些 被其 他 商品 和服 务 的生产 者 用作 中 间投 入 的 取权 重 u和 v,能 够使 E≤1 = ,2 r C 模 型 如下 : ,i 1 , l 。C R 服务 ( 格鲁 伯 、沃 克 。1 8 9 9),对应 地 ,生产 性 服 务 业 则指 生产
研究 表 明 ,服 务业 特别 是 生产 性服 务业 的发 展 ,可 以极 大地促 进 制 y. T,Yj 示 第j 决 策 单 元 对 第 r 输 出 的 产 出 量 ;( 应 ) r 表 个 种 X,Y) 对
造业 的集 聚度 ,进 而改 善 制造 业的 生产效 率 。如 何充 分利 用集 聚效 D MU的输入 、输 出 向量 ,D . 效率就 可 以表示 为 : MU的 应 ,拓展 中小 企业 的生 存 空问 ,增 强我 们 中小企 业 的国 际竞争 力 , 将 是浙 江省 目前 面 临的迫 切 问题。
区 域 经 i 斋
浙江省 生产性 服 务业 对制造业 集聚效应影 响研究
— —
基 于D A 型的实证分析 E模
一刘 权 李洪 雄 宁波大学商学院
浙江省产业集聚效应的测算与实证研究
在各 国经济发展 中起着越 来越重要 的作 用 ,已成为经济 发展的主流。例如荷兰 源自文库花卉 、法 国 的服装 、美 国硅谷 的软件业、意大利 的第三产业 区等等 ,它们在促 进 区域
效应在企业集群形成过程 中起着关键 作用。地方公 共产 品的有 效供 给是 集 聚形 成 和发 展 的重 要 条件 。国外 的 A t i Ceoe(0 1 n n i n 20 )认 为集 聚效应 的产生有 各种 各样 oo e
代表的集聚优势 ,以专业化市 场为依 托的营销 优势 ,以 轻纺工业为特色的产业优 势。同类产业 集聚生产是 浙江
制造业最大的特色 ,浙江具有 竞争优 势的制造 业 ,主要 就是依托 区域块状经济发展起来 的。 绍兴 、杭州、宁波 和嘉兴是 浙江纺 织 、化纤业 重要 的生产基地 ,目前这 些地 区已形成 若干 纺织 、化纤业 的 区域块 状 经济 ,如 杭嘉 湖丝 绸 、绍 ( )萧 ( ) 兴 山 、桐 ( 乡)化纤 、绍兴面料、海宁经编 、余杭装饰布 、象 山针 织 、大唐袜业 、濮院 羊毛衫等 。尤 其是 绍兴市 ,其 产业
服装生产 、纺织机械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
的。政府 的积极作用 ,主要 表现在顺 势而为 ,创造好 的 外部环境 。王 道平 (03 20 )认 为 ,企业集 群 的产 生与持
续繁荣需要 良好 的成长 环境。在经济全球 化、知识化 以
晋江市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新塘街道 内衣名镇 ” 、 英林镇“ 中国休闲 服装名镇 ” 、 龙湖镇“ 中国织造
名镇” 、 新塘街道“ 中国运动服
1 研 究 区概 况和 指标构 建
1 . 1 晋 江 市产 业 集群 与经 济 发 展 现 状
鞋类
制造 2 3 0 o 1 9 业
装名镇” 等称号 陈埭 镇 、 运动 、 旅游鞋 占全 国旅 游 、 运
2 5 0 池店 镇 、 动鞋总产量 的 4 0 %,占世界 内坑镇 总产量 的 2 0 %, 被授予“ 中国 鞋都 ” 的荣誉称号
晋江地处 福建东南沿海 , 位于珠三角 、 长三角和 台湾岛三角 区域 的中间位置 。晋江县域经济基本竞争 力常年居 于全 国百强 县( 市) 第5 ~ 7位( 2 0 1 0年居第 7位 , 综合创新 能力 列全 国县级市 第 6位 ) , 2 0 1 1 年G D P为 1 0 9 5 . 6 8 亿 元 ,财政 总收入 1 3 6 . 0 6亿
和促进产业集 群发展 , 走 出一 条以发展产业集群来实 现工业化 、 带动城市化 的发展之路 ,现 已聚集起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 的纺织
服装 、 鞋业制 造、 建筑陶瓷等一批 比较典型 的产业集群 ( 见表 1 ) ,
业
玩具 文具 1 4 3 女 l 8
区
品工业协会授予 “ 全 国食 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聚效应与浙江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区位熵法对浙江省制造业的集聚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然后以化学纤维制造业为例,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化学纤维制造业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提升化学纤维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可以提升浙江省区域经济增长水平。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增长;区位熵;浙江省;实证分析
一、问题提出
产业集聚这一概念最早由马歇尔(Marshall)提出,是指生产某种产品的一些同类企业,与它们配套的上下游关联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中。作为一种区域组织形式,产业集聚使得各企业之间演变成一种同时存在着竞争和合作的状况,并进一步细化了劳动分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在沿海地区,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一种有效途径,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浙江省处于长江中下游经济带核心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本文对浙江省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从现有产业集聚指标出发,得出本文所选择的集聚产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然后,通过对浙江省化学纤维制造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到相关结论。最后,对浙江省产业集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区域产业集聚程度的测度
已有文献中介绍了大量衡量地区产业集聚水平的统计指标,如行业集中度、哈莱-克依指数、赫希曼-赫佛因德指数、空间集聚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熵指数等。其中,区位熵是衡量产业集聚普遍采用的一种工具。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其在衡量某一区域内各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中的作用和地位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区位熵可以测度一个地区生产结构中某个产业同全国水平比较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另外,区位熵法还具有操作简便,数据容易获取的优点。基于以上,本文运用区位熵法对浙江省各产业集聚度的情况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为:
LQ=
在上式中,i表示第i个产业,j表示第j个地区,Xij表示第j地区中i产业的产出指标,该指标可以选用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总资产、企业单位数、产品销售收入等。一般情况下,区位熵的值越大,表明专业化水平越高。若LQ 的值大于1,表明该产业在当地的专业化程度超过区域水平,属于主导产业部门。也表明该产业在当地发展迅速,拥有相对的规模优势;如果LQ的值小于1,表
明第j个地区第i个产业的集中度低于该地区的平均水平,处于比较劣势;LQ 等于1则表明专业化水平与该地区相当,j地区i产业供给能力恰好能够满足本区需求。根据区位熵的计算方法,本文采用工业总产值指标,计算出了浙江省制造业中区位熵较大的几个产业。
从表1可以得出:区位熵最大的是化学纤维制造业,说明浙江省该行业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同时,我们可以分析得到:在2010年,浙江省化学纤维制造业的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535.74亿元和52166.75亿元,化学纤维制造业在占该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86%,是全国平均水平0.91%的5倍多。
三、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模型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可以通过不同的产业集聚指标来表现,本文选取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经济增长,选取浙江省化学纤维制造业企业数、劳动力雇佣数、固定资产净值、工业总产值、税前利润与全国的比值来表示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令yt为区域产出水平,Xi为影响区域产出的因素,在不考虑区域间贸易与资本要素流动的假设下,可以给出特定地区经济产出与各个产业集聚因素关系的生产函数:
yt=f (X1,X2,……,Xn,A)
其中,A表示全要素生产率。对上式求全微分,然后等式两边同时除以yt,整理得到:
=+·+·+……+·
由上式可以得到第i项因素对区域产出的弹性为:
b=,
令b0=,上式可以写为:
=b0+b1·+b2·+…+bn·
最后,对上式进行对数化处理得到本文所需的计量模型:
ln yt=b0+b1β1+b2β2+…+bnβn+e
四、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通过搜集资料,并对浙江省化学纤维制造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表2。表2中RGDP为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AQY、AZG、AGD、AGZ、ASQ分
别为浙江省化学纤维制造业的企业数、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净值、工业总产值、税前利润与全国的比。在表2的基础上,运用软件对浙江省化学纤维制造业的产业集聚与浙江省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其中,R-squared为0.988,调整的R-squared为0.985,Durbin-Watson值为2.29,接近于2,表明变量间无自相关现象,模型的拟合度较高,浙江人均经济总量指标与各集聚指标之间的关系显著。
根据模型,平均职工人数每增加1单位,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增加88943单位,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约增加1.55,说明职工人数越多,经济增长越快。因此,为加快浙江省经济发展,可以加大劳动力的投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每增加1单位,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减少59308单位,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约增加0.96,小于1,说明固定资产净值过多,阻碍经济发展,其原因可能是固定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部分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因此,要充分利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平均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单位,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增加115017单位,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约增加5.07,说明工业总产值越高,经济增长越快。因此要加快工业发展,提高工业总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