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教师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
教案名称:《春夜洛城闻笛》教师教案
适用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课时:1课时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夜洛城闻笛》。
(2)理解诗歌的背景,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歌中所表现出的作者情感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入手,分析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诗歌意象的分析,作者情感的把握。
难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诗歌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 合作探讨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交流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4. 诗歌解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作者情感,讲解诗歌背景。
5. 应用拓展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中美好事物的追求。
6.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美学价值。
7. 课后作业
(1)熟读并背诵《春夜洛城闻笛》。
(2)写一篇关于《春夜洛城闻笛》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优秀5篇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优秀5篇
新课标语文七年级春夜洛城闻笛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的:
1、品味古诗的思乡怀亲的主旨。
2、掌握通过意象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思念家乡亲人的古典诗歌小学背过不少吧?比如说李白的《静夜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州》。
2、学生背诵以上古诗。
3、背完后老师提示课文这两首诗都是表达思乡怀亲的感情,提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诗中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初读一遍感知表现主旨的诗句。
4、学生读完后询问这两首诗表现主旨的诗句,教师总结:这两首诗都有“故园”,点出这两首诗的思乡怀亲主题。
二、学习理解:《春夜洛城闻笛》
1、教师范读《春夜洛城闻笛》
2、学生朗读这首诗,并结合注释初步把握诗的内容。
3、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怎样来理解“暗”?
照应题目中的“夜”;写出了“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笛声,想寻找它的来源,却又不知道何人所吹,从何而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经意间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2)第二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满洛城”是夸张写法,由己及人的推想,推想很合理,笛声本来是悠扬的,又当夜深人静,加上春风吹拂,说它飞遍洛城并不过分,客居的有心人,应该是听到的。
(3)谁来解释一下“折柳”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
李白在夜晚听到幽幽的笛声,而且正好吹的是《折杨柳》这首歌,唐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所以由送别的伤感马上想到家乡和亲人。因此,本诗根据“折柳”的意象来表达“故园情”的。
(4)启发提问:《春夜洛城闻笛》中用了那些词来表达作者心中的思乡之情呢?
春夜洛城闻笛音》教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音
目标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和理解唐代诗人杜牧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中文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 理解和诠释杜牧的诗歌意境和情感表达;
- 分析诗歌的构成要素,如韵律、修辞和意象;
- 运用文学鉴赏术语描述诗歌的特点。
教学内容
导入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春夜洛城的图片或播放一段春夜的自然声音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指导阅读
1. 学生阅读《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先了解整体意思;
2. 学生分组讨论并理清诗歌的基本要素和特点。
诗歌分析
1. 学生研究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比喻等;
2. 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探讨诗歌中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3. 学生使用文学术语描述诗歌的特点,如抒情、写景等。
诗歌创作
1. 学生通过研究杜牧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启发他们的创
作灵感;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创作一首关于春夜的诗歌。
总结与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作品,并分享他们对杜牧《春夜洛城
闻笛》的理解和感受。
评估方式
- 学生撰写的诗歌创作作品;
- 学生的诗歌分析和讨论参与度;
- 学生对杜牧的《春夜洛城闻笛》的理解和解读。
扩展活动
- 学生选择其他唐代诗人的诗歌进行分析比较;
- 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展示自己对唐代诗歌的朗诵技巧。参考资料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一等奖公开课优选全文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学者精心编制而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我们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进而会背诵诗。
2、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蕴于其中的思乡之情。
3、积累思乡怀亲的诗词,加深对这类诗歌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描绘意境和场景,体悟作者的思乡怀亲之情。
教学方法:
读写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诗是我国文学星空中最璀璨、最夺目的一颗明珠。读这些唐
诗,有的豪放如大江东去,有的温婉如小桥流水,有的粗犷如旭日喷薄,有的则细腻如清风拂柳。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唐诗,感受其魅力,倾听其诉说。
屏展几联李白的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赠汪伦》
1.读一读上面的诗句。
2.说一说你印象中李白是怎样的一位诗人?(学生各抒己见)
二、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进而会背诵诗。
2、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蕴于其中的思乡之情。
(完整版)春夜洛城闻笛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教课方案
教材剖析: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朝有名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李白在旅居东都洛阳的一个夜晚,展转反侧,听到笛子演奏《折杨柳》曲调,不由被它勾起对家乡的。这首诗写
的是闻笛,更抒发了对家乡和家人的深切想念。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课平台,经过“读、写、议”等卓有成效且灵巧多变的教课方
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适合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味,拓展思想,进
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敬学生的独到感悟,提高学生的整体修养。
教课目的:
1、自主阅读,借助说明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形,领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课要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形,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课难点:领会作者听到笛声所惹起的思乡之情。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课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朗诵《静夜思》
2、请同学们想想,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
3、学生沟通(李白)
4、你熟习李白吗?(学生报告沟通,教师随机增补。)
(出示李白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有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和杜甫并称为“李杜” 。年青时辞亲远游,想要入朝为官,几经崎岖,最后寄情
诗酒山川。)
5、这首诗主假如写什么的?(学生沟通)
(在这首诗中,引起诗人思乡感情的是空中那轮洁白的明月。可是,对游子来说,能勾起自己对家乡的想念的,又何止这月亮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表达思乡感情的诗——《春夜洛城闻笛》,看看又是什么勾起了李白的思乡情。)
6、揭露课题,板书课题。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洛阳城春夜的景色和吹笛者的情感。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学语文课程中必修的经典之一。本教学设计针对初中生进行,通过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春夜洛城闻笛》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
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感受诗歌的美感。
3. 学习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播放《春夜洛城闻笛》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和诗歌的氛围。然后,教师出示《春夜洛城闻笛》的诗歌,让学生看一看,看看是否有认识的诗人或者诗歌。
二、诗歌背景介绍
教师介绍《春夜洛城闻笛》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唐代的洛阳城和杜甫的生平。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了解诗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三、诗歌分析
1.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通过诗歌中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春夜的美丽和静谧,感受到吹笛者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春夜的洛城,感受到诗歌中的氛围和情感。
2. 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包括押韵、对仗、夸张、比喻等。通过分析诗句中的韵脚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修辞美。同时,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些类似的诗句,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
四、诗歌朗诵和创作
1. 诗歌朗诵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 日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翼大家下载后,能够匡助大
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
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味、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want to know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6篇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有用6篇)
篇1:《春夜洛城闻笛》教案《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内涵。
2、学习诗人由音乐引起感想,抒发感情的的写法。
3、根据诗歌的挨次作文,试着通过想象,把诗中提示的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用文字描写诗中提示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课前沟通
同学们,乡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久的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乡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马致远的乡愁;那么“诗仙”李白的乡愁是什么呢?(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是什么勾起了他的乡愁?(生:明月)在这首诗中明月能勾起他的乡愁?那么,在李白的其他诗中,还有什么也能勾起他的乡愁?
二、揭示课题,了解诗人
今日,我们就再学一首李白的思乡诗《春夜洛城闻笛》。(板题,读题)
1、诗的题目告知了我们什么?(生:告知了时间,地点,事情)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诗题的意思说一下?(生:一个春季的夜晚,李白在“洛城”听到了笛声。)知道“洛城”在哪儿吗?(生:今河南洛阳)不错,看解释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师: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史称“诗仙”,生于中亚细亚碎叶城,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安徽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多以雄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浪漫的手法,讴歌祖国的大好山河,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这首诗是他在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阳时所作。那么,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一问,提出下一节学习要求。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
教案名称:春夜洛城闻笛教案设计
学科领域:语文
年级:八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夜洛城闻笛》。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掌握诗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 诗文内容的理解。
2.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3. 朗读和背诵的技巧。
教学难点:
1. 诗文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5分钟)
a.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b. 简介诗人李白及其作品《春夜洛城闻笛》。
2. 自主学习(15分钟)
a. 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大意。
b.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文背景和文化内涵。
3. 诗文解析(20分钟)
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b. 学生讨论诗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享学习心得。
4. 朗读和背诵(10分钟)
a.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b. 学生自主练习背诵,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
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三、课后作业设计
1. 抄写《春夜洛城闻笛》,并对其进行翻译。
2. 选择一首李白的诗进行鉴赏,分析其艺术特色。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乡愁”的短文。
四、教学评价设计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春夜洛城闻笛》公开课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朗读和背诵《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2、感受___浓烈的思乡之情,了解他的浪漫主义手法:意象、夸张和想象。
3、通过研究这首诗,了解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
感受___浓烈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___的浪漫主义手法:意象、夸张和想象。
教学方法:
朗读、讲解、讨论。
教学用具:
班班通、智慧课堂设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笛子纯音乐《折杨柳》,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为本课导入。
二、预检测
1、让一位同学背诵本诗,并提问:你知道这首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吗?
2、出示以下评价:
___《批点唐诗正声》:唐人作闻笛诗每有韵致,如太白散逸潇洒者不复见。
明代___《诗薮》:太白七言绝,如“谁家玉笛暗飞声”……谓为谪仙,良不虚也。
明代___《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意远字精,炉锤巧自天然。
清代___《增订唐诗摘钞》:写得万方同感,百倍自伤。
三、内容分析
通过以下问题理解本诗的意思:
1、题目交代了哪些内容?
时间:春夜
地点:洛城,即洛阳。
人物:隐藏的、作者本人以及吹笛人。
事件:闻笛。
2、哪个字在题目中很重要?为什么?
闻”,因为全诗都是围绕着“闻”展开的。
3、作者在什么时候听到笛声?这个时候闻笛有什么好处?
春夜。夜深人静,声音更加清晰。
4、笛声是怎么样的?
散入春风满洛城”。
5、哪个动词在这句话中很重要?
散”。它的含义是将无形的东西变成有形的,非常动态。
6、笛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谁吹奏的?
玉笛。作者是怎么知道的?这可能是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期望,也可能是笛子的材料决定了它发出的声音。笛子的吹奏者是“谁家”,说明作者并不知道具体是谁。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春夜洛城闻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本诗。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3.展开想象,以“诗”写诗,加深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展开想象,以“诗”写诗,加深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史称“诗仙”。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多以雄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浪漫的手法,讴歌祖国的大好山河,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这首诗是他在开元二十三年游洛阳时所作。
二.了解诗意
不知是谁家的玉笛暗暗吹出凄切的笛声,
它随着春风飞呀飞,飞遍了整个洛阳城。
今夜想必每个人都听到了那首哀怨的《折杨柳》曲子,
谁的心中能不涌起强烈的思乡之情。
三.合作探究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
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春夜洛城闻笛》课文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课文教案课文概述:
本课文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春夜洛城闻笛》。白居易通过描绘春夜时洛阳城中的笛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春天的思念之情。本课文以其唯美的描写、细腻的感受和深刻的思考而备受推崇。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了解《春夜洛城闻笛》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2. 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对唐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课文的分析和解读,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唐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
课文《春夜洛城闻笛》的复印件、课件、笔记等。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唐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阅读课文(10分钟)
1. 让学生阅读整篇课文,先让学生尽量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读完后,教师出示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a. 课文中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和情景?
b. 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 你能否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课文解析(1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比如修辞手法、意象和韵律。
2. 教师解释课文中较难理解的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细节和意思。
讨论与思考(15分钟)
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课文中描绘的景物、作者的感受和思考展开讨论,并将自己的观点写在纸上。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教案标题: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理解《春夜洛城闻笛》这首古文诗,感知其中的意境与情感。
2.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1. 情境营造
通过放映有关洛城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洛阳在古代的地位和风貌。
2. 导入与导读
介绍《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文理解
分析诗的结构和形式特点,让学生了解诗的铺陈与构思。
解读诗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感和表达。
4. 诗歌鉴赏
让学生朗读诗歌,注重节奏和抑扬顿挫,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诵
技巧。
讨论诗歌中出现的景物、意象和情感,从中引导学生对作品更深一步的领悟。
5. 创作与表达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创作一首与洛城相类似的诗歌,展示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分享,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资源
1. 有关洛城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2.《春夜洛城闻笛》的诗文及相关解读材料。
四、教学评估
1. 诗歌朗诵评估:学生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创作出有个人特色的诗歌作品。
3. 参与讨论评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延伸
1. 了解其他古代文人对洛阳的描写,比较不同作品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2. 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文学阅读视野。
3. 分析《春夜洛城闻笛》与现代城市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生活中的美好和烦恼。
(完整版)春夜洛城闻笛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授课方案
教材解析: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出名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李白在旅居东都洛阳的一个夜晚,辗转反侧,听到笛子演奏《折杨柳》曲调,不由被它勾起对家乡的。这首诗写
的是闻笛,更抒发了对家乡和家人的深切思念。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授课平台,经过“读、写、议”等卓有收效且灵便多变的授课方
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合适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味,拓展思想,从
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敬爱学生的独到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涵养。
授课目的:
1、自主阅读,借助说明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况,领悟诗人的思乡之情。
授课重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况,领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授课难点:领悟作者听到笛声所惹起的思乡之情。
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朗诵《静夜思》
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
3、学生交流(李白)
4、你熟悉李白吗?(学生报告交流,教师随机补充。)
(出示李白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出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和杜甫并称为“李杜” 。年轻时辞亲远游,想要入朝为官,几经曲折,最后寄情
诗酒山川。)
5、这首诗主若是写什么的?(学生交流)
(在这首诗中,惹起诗人思乡感情的是空中那轮洁白的明月。但是,对游子来说,能勾起自己对家乡的思念的,又何止这月亮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表达思乡感情的诗——《春夜洛城闻笛》,看看又是什么勾起了李白的思乡情。)
6、揭穿课题,板书课题。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诗歌《春夜洛城闻笛》的背景知识,
了解唐代文化和文学发展的特点。
2.能够正确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描绘春夜的景象和
心情。
4.培养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春夜洛城闻笛》的诗歌朗读和表达技巧。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感情表达。
3.运用语言描绘春夜的景象和心情。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春夜洛城闻笛》
2.多媒体设备
3.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1.教师出示一幅描绘春夜景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夜的回忆。
2.学生讨论春夜的特点、感受和印象。
步骤二:了解背景知识(10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唐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背景。
2.学生了解唐代的文化氛围、士人的生活状态。
步骤三:诗歌朗读和理解(15分钟)
1.教师朗读《春夜洛城闻笛》,让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感情表达,并进行展示。步骤四:语言表达练习(20分钟)
1.教师与学生探讨诗歌中的一些写景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生仿写诗歌,运用适当的语言描绘春夜的景象和
心情。
步骤五:诗歌欣赏和评析(15分钟)
1.教师播放唐代古琴音乐,营造诗歌的氛围。
2.学生欣赏其他与春夜相关的唐代诗歌,并进行评析
和讨论。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
1.教师总结今天课堂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唐代文学,欣赏和创作更多
优秀的诗歌作品。
五、教学评价
1.学习表现:通过诗歌朗读和讨论,学生表达能力和
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2.诗歌创作: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是否能够准确描绘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设计春夜洛城闻笛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鉴赏诗歌。
2、积累“月”“折柳”和“笛声”三个意象。
3、讨论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诗歌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1.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用文字改写古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以初夏的天气炎热作为引子,自然贴切,引入对春天的回忆,跟随李白去洛阳城走一走。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李白作品《峨眉山月歌》、《静夜思》等,自然转入对李白的介绍,ppt呈现李白的简介。明确李白是个好喝酒,爱交朋友的人。
活动一:跟随李白,走入洛城
学生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让学生读后简单描述诗文内容,师总结后明确内容可以从题目入手,即题解(时间、地点、事件)。
学生齐读诗文,读出节奏。第一遍后请同学点评,师明确诗文的节奏和重读,停顿等,然后小组组织自读,再全班齐读。
师提问:洛阳城的笛声到底怎样让李白忘不了?引入下一活动。
活动二:聆听笛声
学生:玉笛。
师:玉笛是什么样的笛子?
生:精美的笛子。
师:“暗飞声”呢?
生:笛声听得不明确,隐隐约约婉转悠扬。
师:笛声既然听得不真切,那为何能“满洛城”?小组讨论后回答。
师明确:夜晚安静的洛阳城春风带着笛声一路飘散,作者的心里全是这样的笛声。
师:为什么作者心里全是笛声?
生:因为这是折柳曲。
师:折柳曲代表着什么?
生:离别,哀怨。
师呈现ppt,“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明确折柳曲与送别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李白在客居东都洛阳的一个夜晚,辗转反侧,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不禁被它勾起对家乡的怀念。这
首诗写的是闻笛,更抒发了对家乡和家人的深切思念。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写、议”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
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
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听到笛声所引起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朗诵《静夜思》
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
3、学生交流(李白)
4、你熟悉李白吗?(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补充。)
(出示李白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年轻时辞亲远游,想要入朝为官,几经坎坷,最终寄情
诗酒山水。)
5、这首诗主要是写什么的?(学生交流)
(在这首诗中,引发诗人思乡情感的是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但是,对游子来说,能勾起自己对家乡的思念的,又何止这月亮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表达思乡情感的诗——《春夜洛城闻笛》,看看又是什么勾起了李白的思乡情。)
6、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7、质疑课题。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①“洛城”:东都洛阳,在今河南省。
②这首诗写在春天的一个夜晚
③李白听到了笛子声
(2)你有什么问题?(谁在吹笛子?)
(3)齐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掌握节奏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交流:指名读诗,并随机指导,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这是一首七言诗,它的节奏是223。)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1)学生自由练读(2)检查读
5、有节奏地读古诗
三、品读诗歌,入境悟情
同学们已经能把古诗读的很流利、很有节奏了,如果想读得更好、读出感情,就
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就让我们跟随李白回到洛阳的那个春夜。
(一)感受夜闻笛。
1、出示第一、二句。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理解诗句并交流。
3、指导朗读:此时的洛阳给你怎样的感觉?(安静)
4、读这两句诗,试着想象自己就在这安静的洛阳城里,你的耳边出现了怎样的
声音?
5、指名汇报。
(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了优美的笛声,让人入迷。
夜晚,春风带来了若隐若现的笛声,十分悠扬……)
6、李白看到这精美的笛子了吗?那为什么说是“玉笛”?(声音优美,悦耳,
悠扬)
7、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8、创设情境导读。
让我们走进洛城,去感受洛城宁静的夜晚和优美的笛声。
(1)师:听,寂静的夜色中突然出现了笛声——
生:“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师:我们着迷地听着这不知从哪传来的悠扬的笛声——
生:“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3)师:我们听到,春风把这笛声送到洛城的每个角落,每个辗转反侧的人都
被这若隐若现的笛声吸引了——
生:“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二)体会思乡情。
1、这笛声是多么的迷人啊!吹奏的到底是什么乐曲呢?
2、了解《折杨柳》
(1)“折柳”指什么?(《折杨柳》)
(2)古人会在什么情况下特意折柳呢?(出示折柳送别相关诗句)为什么?(送别,“柳”“留”音近,表示不舍)
(3)想象诗人远游,亲朋送别他时会说些什么?(生说)
(4)如今,身在异乡的诗人听到这首曲子,想到了什么?(故乡,家人)
3、交流第三、四句古诗(课件出示)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学生交流。
重点理解:“闻折柳”、“故园情”
此时,诗人身在洛阳,心却在故乡。洛阳虽然很繁华,但是……笛声虽然很悠扬,但我却……
6、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呢?(一个词)读出他的心情。
7、他会有怎样的举动呢?(动作、语言、心理)
8、如果你是李白的朋友,你看到他在笛声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不时的发出叹气
的声音,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9、指导写话
(1)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坐姿)
(2)交流、评议
9、创设情景,指导朗读
(1)师:虽然我身在异乡,但是我不是孤独一人,至少还有你理解我,你知道
我现在那么难过是因为——
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师:此刻,你一定知道我想起了家中年迈的父母,想起了相爱的妻子,想
起了过去的点滴记忆,因为——
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师:在《折杨柳》的笛声中失眠伤心的一定不只我一个,因为——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四、创设情境,欣赏诵读
洛阳的无限繁华,笛声的悠扬婉转,此时都无法再吸引诗人,他的心完全被
浓浓的思念占据了。让我们在低回的笛声中,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带着你的感受朗诵吧。
1、学生练习诵读。
2、检查背诵。(听出了牵挂、听出了怀念、听出了思恋)
3、朗诵古诗。(齐)
五、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是啊,“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游子们对故乡深深的感情是
一致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老师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思乡的诗句,大家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长安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