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4课后检测: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Word版含解析
人民历史选修4专题一2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材料1:上问房玄龄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 “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 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
上曰:“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 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罪则刑,谁敢不 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 ---- 《资治通鉴》
外国人眼中的唐太宗
(他)所建立的帝国是当时最发达、最强盛 的帝国,唐朝的长安是常居人口超过百万的国 际化大都市。其规模、面积和繁华都独步于世 界。大批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学生……阿 拉伯乃至拜占庭的商人和宗教人士也出没于长 安里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处在亚欧国 家经济和文化贸易的中心地位。而这一切都归 功于这个帝国皇帝的杰出领导。
• 太宗皇帝不仅是善战而且善于顺应天时,用着真诚之心来感动人,使人心得以回归。自那时到今日已经有 一百九十年了,普天之下都还载歌载舞的纪念太宗皇帝的事迹。唱着《七德歌》,跳着《七德舞》,圣主 作的乐舞永久流传是后世无穷的典范。难道只是为了夸耀神武,夸耀文德吗?太宗皇帝传下此乐舞的用意, 是为了向子孙后代讲述帝王的事迹功业,将开国治天下的艰难传示子孙,作为永远的模范!
• 太宗皇帝十八岁便率领着正义之师,他亲持着白旄黄钺率大军攻取两京;生擒王世充、杀死窦建德,肃清 全国的割据势力,四海清平。太宗二十四岁时就统一天下功伟业成。他二十九岁登基为帝,三十五岁时国 家强盛、四海太平。太宗平定乱世,安定百姓为什么如此神速?原因便是他能够与人推心置腹,至诚待人。
历史人教版选修4预习导航第一单元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预习导航
《资治通鉴·唐纪》载:“上(唐太宗)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开创国家)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思考:上述记载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提示:居安思危,励精图治。
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一、登上皇位
1.背景
(1)隋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后,李世民劝说李渊在______起兵,并为其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2)统一战争胜利以后,李世民设立“________”,收罗四方名士,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政治顾问。
2.经过
(1)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除掉政敌太子________和齐王________,迫使李渊立自己为太子。
(2)626年,李世民登上皇位。
二、“贞观之治”
1.实行清明的政治统治
(1)措施
①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重用敢于进谏的______、能谋善断的房玄龄和________。
②实行________的政策,不夺农时,推行________,轻徭薄赋。
③从______思想出发,慎用刑法,其统治时期制定的《唐律》体现了______为本、______为末的原则。
④以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______科地位。
(2)结果:经过唐太宗的治理,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教版《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共34张PPT)
影响
①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②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 ③东亚文化圈,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 (朝鲜:古代典籍、诗歌… 日本:大化改新)
“贞观之治”的广义的完整理解
政治清明
社会稳定
经济恢复和发展
民风淳厚
全方位的繁荣昌盛
民族融合
中外交流繁荣
奠定大唐盛世的局面,巩固并推动 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我国政策。 ……
开国元勋 贞观政绩 晚年过失
夺位登基 流芳千古 反躬自省
元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 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
兴起 发展 鼎盛 衰落 灭亡
贞
武
开
藩安 藩唐
观
则
元
镇史 镇末
之
天
盛
割之 灭起
治
政
世
据乱 唐义
绩
审视、感悟唐太宗
谈谈唐太宗对你的影响。 谈谈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当前
昭 青骓
陵
特勤骠
六
骏
什伐赤
青骓
飒露紫
昭陵六骏
拳毛(马呙) 白蹄乌
理性归纳
唐太宗的治国方略
吸取隋亡教训,注重居安思危
法律
政 广任贤良,高居深视
慎用刑法,尊重
选官不拘一格,“内举不避亲,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2专题1 二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Word版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关于发生在李世民身上的事件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玄武门之变②被封为秦王③继承皇位
④派李靖统兵出击东突厥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
【解析】①—626年,②—618年,③—626年玄武门之变之后,④—629年。
【答案】 B
2.唐初打败东突厥之后,在突厥旧地采取了“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扦蔽”的政策。下列各项不能表达其意的是() A.唐对突厥旧地实行了有效管辖
B.唐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C.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D.唐对突厥采取了镇压的政策
【解析】材料反映了唐太宗对突厥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D
3.“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做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D.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解析】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故选C项。
【答案】 C
4.635年,唐太宗派李靖等率军深入吐谷浑腹地,开始了对西突厥的进攻。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唐朝的疆域
B.打通中原和西域各国之间的商路
C.显示唐朝的实力
D.消灭少数民族政权
【解析】唐朝初年,西突厥控制着许多西域小国,切断了中原和西域各国之间的商路。唐太宗向西进兵,其目的是打通中原和西域各国之间的商路。
【答案】 B
5.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生动地刻画了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繁华景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民版选修4课件:专题1 2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解析】 汉武帝时设鸿胪寺管理民族事务,故 A 项错误;唐 太宗平定高昌后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故 B 项正确;唐太宗时吐 蕃向中原王朝请婚,故 C 项错误;羁縻府州的长官由少数民族担任, 故 D 项错误。
(3)对外政策 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治国策略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对 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讲练测评 重落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 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 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ū: 审问)案禁系”之权。
(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唐太宗的治国策略。
【提示】 吸取隋亡教训;与民休息,政治清明,缓和社会矛 盾;开创“贞观之治”,奠定唐朝强盛基础。
唐太宗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贡献 (1)开创盛世 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 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民族政策 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 时期。
[解读] 史料中唐太宗反对奢华,提倡节俭,并对“王公以下” 的生活做出具体规定。
2020秋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1单元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含解析)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以备巡狩。……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远矣。”
——《贞观政要》
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资治通鉴》
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旧唐书》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
(3)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纵观这三则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
(1)问时,要注意历史教训对唐太宗的影响。第(2)问时,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概括。回答第(3)问时,要根据唐太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百姓处境的不同进行比较说明。
共识: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根本目的: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维护开创不久的基业,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
(2)唐太宗调整政策,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出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2人物评价:唐太宗李世民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评价
生平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生于陕西武功,是李渊次子。
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
公元617年,逼父起兵反隋,攻入长安,灭隋后,进封为秦王。
唐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被杀,而后高祖让位,他即位称帝,次年改国号为贞观。
贞观22年(649年),唐太宗薨,仅52岁,葬于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昭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尝百草的神农,禅位的尧,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开创贞观盛世的唐太宗,弯弓射雕的成杰思汗,陈桥兵变的朱元璋等等,对于这些千古帝王,或褒或贬,各家不一。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有两点必须把握住。第一点,要全面。要根据不同的历史事实。其次,要客观。不可带有个人的主观倾向,要从矛盾的两方面去看。这就要求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所参考的文献必须是第一手材料,必须是还原历史本原的东西。
一.功绩
关于唐太宗的功绩,这里主要是通过他的管理思想来论述的。
(一)政治管理思想
“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①这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对其的赞美。谈到唐太宗的政治管理思想,就不得不说到他的用人之道。1.任人唯贤,重视人才
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到魏征。魏征,魏征是何许人也?
魏征,字玄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在投入李世民之前,他就是一“倒霉蛋”,“墙头草”。他曾经投靠过瓦岗李密,而后又投入窦建德门下,再后来他投入到了李世民的哥哥——当时的太子李建成门下。当然,魏征并非无才之人,他早就提醒李建成要留心李世民,也主谋导演了一场鸿门宴,这场鸿门宴的结果大家①欧阳修《新唐书太宗本纪》
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命题人: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54分)
1.唐太宗分析隋朝灭亡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里的“水”和“舟”是指()
A大运河和隋炀帝的龙舟 B人民群众和封建君主
C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 D封建暴政和农民起义
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引用此语的原因是()
A.唐太宗任贤纳谏 B.唐太宗遍读诸子百家之书
C.隋朝灭亡的教训 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3.导致“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政治条件是()
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C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D唐太宗以民为本,慎用刑法
4.“贞观之治”出现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
A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B促进了民族融和
C为唐朝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D有利于社会稳定
5.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B.国家统一与安定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C.唐太宗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为盛世奠定了物质基础
6、“贞观之治”出现的众多原因中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是()
A唐太宗个人的品质和作用 B人们群众的辛勤劳动
C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D科技的进步
7.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这一记载()
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的发展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
③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4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尊孔\大办学校\编写教科书完善科举制度)
三、开放的民族政策 1、唐初概况:边境不稳
靺
回纥
鞨
突厥
吐蕃
南诏
三、开放的民族政策
1、唐初概况:边境不稳
2、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册封、和亲
1)、东突厥: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册封等政策 派李靖讨伐,随后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
1、过失
1)、纳谏渐少 2)、滥用民力
2、后反省
撰写《帝范》
3、对自己的评价:其功大,益多损少
小组讨论:你对太宗的评价?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整顿吏治,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执法宽驰,大兴学校, 文德治国,安抚周边的数民族,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这些措施,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初步发展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 会太平的“贞观之治”。尽管晚年有些过失,但依然可以说他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2、中外交往、交流日益增多 ⑴来访人员频繁 ⑵外来宗教传入 ⑶玄奘取经 ⑷日本、朝鲜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3、影响 ⑴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⑵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⑶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
归纳唐太宗的统治政策:
虚怀纳谏 三省六部制
武力征服、册封、和亲、设置机构 兼收并蓄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时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4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时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4
一、选择题
1.有人这样评价中国古代某位皇帝:“后世人君之德未有过焉者也……后世制度之美,莫能加也……至精至妙,后世人才之盛莫能及也。”这位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2.(2013·杭州高二检测)《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这一记载( )
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发展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
③完全是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雠不弃。”下面对这段话的诠释不正确的是( )
A.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B.求贤若渴,不拘一格
C.广开言路,从谏如流
D.知人善任,唯才是举
4.唐太宗的开明政治和贞观年间的一系列制度创新,造就了唐朝出现下列哪些时代风貌( )
①兼容并蓄②博大开放
③昂扬进取④经济繁荣、无土地兼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说:“安事劳民。”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
B.唐太宗重视发展经济,不愿浪费人力物力
C.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
D.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属唐中央
6.(2013·北京高二检测)贞观年间中外文化交流中,宗教交流成就突出,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佛教、景教、回教、摩尼教在此期间传入中国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教版《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共28张PPT)
4.思想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完善科举,提高进士科地位。
5、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开明的民族政策)
•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 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 1、反映唐太宗怎样的民族 思想?
• 2、结合教材,请用史实进 行论证。
4.盛世是否是天堂?实质? *非也;暂时做稳了奴隶-剥削相对合理而已;人民仍 然辛苦劳作—兴,百姓苦 ;亡,百姓死…… 5.盛世为何如此短暂? *封建经济兼并、封建专制腐朽;主要由人治形成的 盛世注定盛极而衰,难以持久。
课堂讨论:
有的历史学家指出:唐太宗顺应国家统 一的潮流,真正开创了唐帝国,他在位期 间出现了“贞观之治”,促进经济的复苏 乃至繁荣,而他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 点,更是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④唐政权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6、开放的对外政策
外交思想: 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 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兼收并蓄的方针; (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阅读教材,列举唐太宗时,中外交往的有关史实。
(1)设鸿胪寺(接待使者的官方机构),交往国家达 70多个; (2)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3)长安是国内各民族的大都会,也是世界性大都会; ⑷外来宗教传入:佛教西来与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5)日本、朝鲜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四作业:第一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含解析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基础巩固
1玄武门之变实质上是( )
A.中央和地方权力之争的反映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反映
C.革新与守旧势力之间的斗争
D.民主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他们之间的斗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反映。
2唐太宗选官不拘一格,最能体现他“外举不避仇”的用人风格的是( )
A.提拔尉迟敬德
B.提拔房玄龄
C.起用杜如晦
D.重用魏征
,曾建议尽早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被唐太宗重用。
3观察下图,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 )
《步辇图》
A.稳定了唐朝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B.进一步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区域
C.扩大了唐朝同亚、非等地区的交流
D.加强了汉藏两族的交流与团结
D项。
4唐太宗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为此,唐太宗( )
A.选用廉吏,“不避亲仇”
B.科举选官,“咸尽其才”
C.轻徭薄赋,“宽仁慎刑”
D.对北方民族,“爱之如一”
,即休养生息政策,C项对应正确;A、B两项对应选官制度;D项对应民族政策。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贞观政要》
材料二 贞观二十三年……蜀人苦造船之役。……州县督迫严急,民至卖田宅、鬻子女不能供,谷价踊贵,剑外骚然。
——《资治通鉴》
材料三 (唐)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请完成: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后训练含解析人教版选修4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以备
巡狩。……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
远矣。”
——《贞观政要》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资治通鉴》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
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旧唐书》(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
(3)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纵观这三则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
(1)问时,要注意历史教训对唐太宗的影响。第(2)问时,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概括。回答第(3)问时,要根据唐太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百姓处境的不同进行比较说明。
共识: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根本目的: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维护开创不久的基业,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
(2)唐太宗调整政策,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出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
【人教版选修4】专题1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练习题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1.唐朝时,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A. 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 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C. 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
D. 唐朝的一些皇帝推行较开明的政策
2.下图是最近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一部电视剧,不应该在剧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是()
A.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B. 唐玄奘西行天竺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册封藏族地区的活佛
3.“上(唐太宗)谓侍臣曰:‘薛延陀屈强漠北,今御之止有二策,苟非发兵殄灭之,则与之婚姻以抚之耳,二者何从?’房玄龄对曰:‘中国新定,兵凶战危,臣以为和亲便。’上曰:‘然。朕为民父母,苟可利之,何爱一女!’”此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唐太宗()
A. “存百姓”的思想
B. 虚怀纳谏的胸襟
C. “战而后和”的策略
D. 文德治国的思想
4.唐朝在攻下西突厥政权后,在该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A. 羁縻府州
B. 鸿胪寺
C. 安西都护府
D. 宣政院
5.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 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 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
C. 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
D. 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6.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主要反映出唐太宗()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一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清单一李世民登基的方式
玄武门之变
1.
(1)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后,李世民劝说李渊在晋阳起兵,为李渊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2)统一后:李世民设立“文学馆”,收罗四方名士。受到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联合排挤。
2.“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得知太子李建成谋害自己的计划后,发动政变,在玄武门外,射杀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626年,李世民登上皇位。
[深化认知]
“玄武门之变”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种政治现象。对于此类事件的评价,既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以道德评判代替客观的历史评价。
清单二唐太宗的内政措施
“贞观之治”的出现
1.
(1)善于用人,选贤任能:选官不拘一格,重用敢于进谏的魏征、能谋善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
(2)“存百姓”: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3)慎用刑法:从民本的思想出发,制定《唐律》。
(4)以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的地位。
2.表现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深化认知]
“贞观之治”的出现不是偶然,唐太宗作为开明君主吸取隋亡教训,以史为鉴;在思想上认识到“存百姓”的重要性,在隋朝基础上的制度创新,自己用人方面的不计前嫌,不拘一格,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开创了盛世局面。
清单三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唐朝初年:中国北方、西部少数民族经常骚扰边境,唐高祖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2)唐太宗时:开始着手经营中国边疆。
2.措施
(1)武力讨伐:629年以后,派李和李靖等大将,分别讨伐经常骚扰唐朝边境的少数民族。
高二人教版历史同步训练:第单元第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含答案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选择题
1.1.“玄武门之变”体现了皇位继承经常伴随着血腥与宫廷阴谋,“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 )
A.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 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
2.唐太宗主张文德治国,完善了科举制,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3.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就无几,岂有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材料所体现的唐太宗在民族关系上的治国思想是( )
A.治理好国家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具有笼统排外倾向
C.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
4.“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 )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D.心存百姓的思想
5.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多种策略,既有战争,也有和亲,唐朝通过对东突厥的战争( )
①解除了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②巩固了北方的边防③加速了汉族与突厥族经济文化的联系④限制了突厥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晚年的唐太宗曾自我评价道:“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 )
①重用人才,善于纳谏②文德治国,完善科举③不夺农时,轻徭薄赋④修筑驰道,统一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记一记
填一填
一、建功立业
1.劝说李渊在晋阳起兵,推翻隋朝。
2.为李渊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二、夺取王位: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最终登基。
三、“贞观之治”的出现
1.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
2.原因
(1)吸取隋亡教训。
(2)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唐太宗选官不拘一格,任用太子谋士魏征;用人扬长避短,提拔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左右仆射。
(3)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4)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5)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精微点拨:“贞观之治”调整了统治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
四、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措施:武力讨伐,随后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
2.加强管理:在东突厥故地设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在西突厥故地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3.册封首领:630年,西北各族首领请尊唐太宗为“天可汗”,他们的后嗣由唐朝册封。
4.和亲: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
五、开放的对外政策
1.政策
(1)积极开放的政策:交往的范围广,涉及亚洲、非洲地区的许多国家。设置了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堕婆登、拂菻遣使来唐,唐太宗都复信答礼,并回赠物品。
(2)宽容的宗教政策:佛教经典大量传入中国,并被译为汉文,派玄奘到天竺取佛经。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中国。朝鲜、日本僧人到唐都游学。
2.作用
(1)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2)使朝鲜、日本等国家得到发展,加快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
六、晚年的反省
(1)晚年治国策略的失当:少于纳谏,大修宫殿。
(2)反省与自我评价:撰写《帝范》
研一研
评价人物的常用方法
(1)历史评价
把一定时期的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评价。任何人物的活动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我们要理清历史人物与其所处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要避免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古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都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2)辩证评价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防止全盘肯定或否定。如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他的暴政导致秦朝二世而亡。当然,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还要坚持“重点论”,一般认为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
(3)全面评价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不能以某一方面代替整体;不能只看其优点、贡献就肯定一切,或者只看其缺点、错误而否定一切,而是要看其一生的全部活动和表现,把握主流,对其功过是非做出恰如其分的、全面的评价。
(4)实事求是评价
根据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避免标签式、脸谱化的评价。如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重了民众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因隋炀帝功不抵过而湮灭他特定方面的贡献。
(5)阶级分析法
按照马列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都是为本阶级服务的,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不能简单地唯成分论,见到属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就全盘否定,见到属于农民阶级的历史人物就完全肯定。
你认为唐太宗的晚年不愿纳谏了能不能说他晚年变成了昏君?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答案:不能。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不能以某一方面代替整体;不能只看其优点、贡献就肯定一切,或者只看其缺点、错误而否定一切,而是要看其一生的全部活动和表现,把握主流。唐太宗统治时期,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
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很多制度对后世还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他晚年不愿纳谏,但并不妨碍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
1.“玄武门之变”体现了皇位继承经常伴随着血腥与宫廷阴谋,“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
A.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
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
解析:解答本题,要明确“玄武门之变”实质上是唐朝统治阶级内部对政权的争夺。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取了皇位。故选C项。
答案:C
2.唐太宗曾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缓和水与舟的关系,他采取的相关措施有()
①推行均田制②减轻赋税③减轻刑罚④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水与舟代表了人民与君主之间的关系,④是加强统治,没有涉及人民,应排除。故选A项。
答案:A
3.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这一制度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解析: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庶族地主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参加到政权中来,这就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故选A项。
答案:A
4.唐太宗选官不拘一格,最能体现他“外举不避仇”的用人风格的是()
A.提拔尉迟敬德B.提拔房玄龄
C.起用杜如晦D.重用魏征
解析: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曾策划杀死李世民,后被唐太宗重用。故选D项。
答案:D
5.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对待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对匈奴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被西北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B.康熙帝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崇尚儒家文化
C.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初期以反对满清统治为重心,后主张“五族共和”
D.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唐太宗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突厥,而不是匈奴,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干要求,故选A项;结合所学可知,B、C、D项表述符合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