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

合集下载

音韵学

音韵学

汉语音韵学意义: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它包括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等学科,是广义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概述: 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它包括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等学科。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 音韵学和语音学不同: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有时还利用各种实验方法,来征明语音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音韵学则是把语音作为一个系统来观察,它研究各种语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语音学既然把语音当作生理现象或物理现象来研究,因此有所谓普通语音学,讲述发音器官的作用、各种语音的构成,那是适用于全人类的,只是每一个民族的具体语言还有自己的一些语音特点罢了。至于音韵学,则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因为音韵总是属于一种具体语言的,它具有很显著的民族特点,甲语言的语音系统决不可能跟乙语言的语音系统相同。 但是,音韵学又是跟语音学有密切关系的。不能想象,一个人不懂发音的道理而能把音韵学研究好。因此,我们又可以说,语音学是音韵学的基础。 汉语音韵学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传统,它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术语。我们应该用现代的语音学的理论和术语去说明它。我们不能抛开古代的理论和术语不管,因为我们必须把音韵学这份文化遗产继承下来。音韵学vs语音学 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 22 个声母, 38 个韵母, 4 个调类。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在标音问题上,由于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标音工具,古人表示汉字声、韵的工具还是汉字,所以传统音韵学研究古音时还得借助某些习

音韵声律—音韵知识(古代汉语课件)

音韵声律—音韵知识(古代汉语课件)

王力把汉语语音史分为四期
① 上古音时期: 即公元3世纪以前,先秦至两汉时期语音系统,研究这一时期语音的学科叫古音学; ② 中古音时期: 即公元4世纪至公元12世纪,魏晋至宋时期的语音系统,也叫韵书时期。这一时 期的语音主要反映在《切韵》等韵书里,因此形成的学科叫《切韵》学,与古音 学相对,这一学科也叫今音学。
四、音韵学史上做出贡献的学者
① 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念孙、江有诰、夏炘、朱骏声、 章太炎、黄侃等人相继研究,基本弄清了上古汉语韵部的面貌;
② 钱大昕、章太炎、黄侃等人相继研究,基本弄清了上古汉语声母的面貌; ③ 孔广森发现了“阴阳对转”这一汉语语音发展的重要规律;
四、音韵学史上做出贡献的学者
④ 陈澧首次使用系联法研究出了《广韵》的声类和韵类; ⑤ 王力先生继清人之后确立了上古音的“微”部;罗常培、
周祖谟先生全面揭示了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韵部的特点; ⑥ 瑞典学者高本汉即第一个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和方法系
统构拟出了汉语中古音的声韵系统。
音韵学的基本内容:
① 音韵学的定义 ② 传统音韵学的研究内容 ③ 音韵学的应用 ④ 音韵学史上做出贡献的学者
音韵学
音韵学概说
一、定义
音韵学,或称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 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属于 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统音韵学的研究内容

音韵学概述

音韵学概述
两汉以前没有舌面前塞音。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舌音类隔之说不可
信》:“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 母……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 钱氏认为上古没有舌上音知彻澄3母,中古读 “知彻澄”3母的字,在上古分别读作舌头音 “端透定”3母。
形声字:“重—董懂動”、“竹—笃”、 “定-綻”、“冬-终”
根据韵尾不同而对古韵进行的分类。 阴声韵—指无韵尾和以元音收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n、-m、-ng尾的) 入声韵—以塞音收尾的韵([-k]、[-t]、[-p]
收尾)
音韵学知识应用
一、双声、叠韵 双声,两个汉字声母相同。 叠韵:两个汉字的韵相同。 联绵字:又称连绵词,是两个字连缀在一
4、韵目
韵书中韵部的代表字叫韵目。如《广韵》把“东、 同、童、僮、铜”等许多同韵字汇成一个韵部,取 “东”作代表,“东”便是这个韵部的韵目。
韵书又把一韵之内而声母也相同的字归在一起, 就成为一个“小韵”。同小韵的字都同音。
(三)声调方面的概念
1、四声:平、上、去、入四种声调。
《南史·陆厥传》:齐永明(齐武帝年号,公元 483-493年) 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眺,琅 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 为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
二、古音通假
“通假”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用字现象, 在这个概念中,“假”是借的意思,“通” 指的是两个字在意义和用法上可以相沟通, 即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字当另一个字来用, “通假”二字结合后的含义,就是通过借 用的方式使二字相通,把借来的字当本字 用。

音韵学的传统分类

音韵学的传统分类

音韵学的传统分类

音韵学是研究语音结构和语音变化规律的学科,它对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音韵学的传统分类可分为发声学、音位学、音系学和音变学。

一、发声学

发声学是音韵学的基础,研究的是语音的发声过程。它主要包括声带振动、共鸣腔体的形态和语音产生的机制等内容。声带振动是指声带在发音过程中的震动,它产生的频率和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高和音量。共鸣腔体的形态则决定了声音的音色,不同的共鸣腔体形态会产生不同的共振效果,从而产生不同的音色。

二、音位学

音位学是研究语音的基本单元音位的学科。音位是语言中最小的音素单位,它是区别词义的基本单位。音位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音位的分类、音位的特征和音位的组合规则等。根据音位的发音特点和语音构造方式,可以将音位划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元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口腔的共鸣腔体相对开放,气流通过声道自由流动的音位;辅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口腔的共鸣腔体相对闭合,气流通过声道受到阻碍的音位。

三、音系学

音系学是研究语言中所有音位的总和所形成的系统的学科。音系学

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音位的分布规律、音位的组合规则和音位的变体等。音位的分布规律是指不同音位在不同环境下的出现规律,比如元音在音节开头和音节结尾的分布差异;音位的组合规则是指不同音位之间的组合方式,比如辅音之间的连读和辅音与元音的结合等;音位的变体是指同一个音位在不同语音环境下的变化,比如元音的长短变化和辅音的音变规律等。

四、音变学

音变学是研究音位在不同语音环境下的变化规律的学科。音变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音位的变体和音位的变化规律等。音位的变体是指同一个音位在不同语音环境下的不同发音形式,比如元音的前、中、后舌位变化和辅音的浊化、清化变化等;音位的变化规律是指音位在不同环境下的发音方式的变化规律,比如辅音的塞音化、擦音化和元音的韵尾化等。

音韵学名词解释

音韵学名词解释

音韵学名词解释

音韵学

音韵学=声韵学、音韵、声韵、等韵学、等韵、

声母、零声母、声类、声纽、双声、七音、五音、牙音、舌音、齿音、喉音、唇音、重唇音、轻唇音、舌上音、舌头音、齿头音、正齿音、半舌音、半齿音、清浊、全清、全浊、次清、次浊、字母、三十六字母、

韵母、韵类、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附声韵、不附声韵、等呼、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洪音、细音、韵头、韵腹、韵尾、介音、阴声、阳声、对转、旁转、四声、平声、仄声、平仄、阴调、阳调、

直音、读为、读曰、读若、读如、拼音、反切、音和、类隔、重纽、内外转、内转、外转古音、今音、叶音(叶韵)、韵书、韵部、韵目、平水韵、十三辙、韵摄、等韵图、吴音

。“今音学”是以《切韵》(《广韵》)系韵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可以包括北宋)的语音系统的;

“古音学”是对“今音学”来说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而以《诗经》韵味主要的根据,并且结合形声字、假借字等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等韵学”,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如现存最早的等韵图《韵镜》、《七音略》)作为研究对象,最初是分析韵书中的反切,基本上就是分析《切韵》系韵书的反切所反映的语音系统的。后来音韵学家又用它来研究、分析、描写近代的语音系统。到了清代,古音学家又利用等韵去研究古韵。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语音学。

本声:是指保存在《广韵》中的上古音,从上古到《广韵》读音一样,古本有之。

变声:是指古无此纽,后经演变分化才有此纽。

阴声韵——音韵学上依照韵尾的不同,又把古韵分为三类:无韵尾的韵和以元音收尾的韵合为一类,叫做“阴声韵”。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古今发音部位对照表
♦唇音两类
♦重唇音一一现代语言学称双唇音 ♦轻唇音一一现代语言学称唇齿音
♦舌音两类
♦舌头音--现代语言学称舌尖中音 ♦舌上音--现代语言学称舌面前音
♦齿音两类
♦齿头音--现代语言学称舌尖前音 ♦正齿音--现代语言学称舌面前音
___ ___
古今发音部位对照表
♦牙音一 ♦喉音一 ♦半舌音 ♦半齿音
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g根据韵尾的不同,古音学家把韵母分为三大 类。 g—类是没有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音,如“家”“马”、“来”、“早”等,古人称为阴声 韵; g—类是以鼻辅音收尾的音,如“安”、“阳”-
“三”等,古人称为阳声韵. g还有一类是以塞音[-p]、[-t]、[-k]收尾的
音 古人称为入声韵。
尾形式,两个概念所指的内 容都是汉语中的入声
字,但角度是不同的。 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没有
“入声韵”,自然 也没有“入声”调。
关于声调的基本概念
g与四声相关的还有平仄,古人写诗 作文讲究韵律,不仅要求押韵,有时 还 要求平仄,平就是平声,上声、去 声、 入声属于仄声。用现代汉语普通 话的阴 平、阳平、上声、去声来区分 平仄的话, 阴平、阳平属于平,上声、 去声属于仄。
♦中古三十六字母
关于韵母的概念
1、 韵母、韵、韵部、韵目 2、 洪音、细音与开口、合口 3、 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和

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

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

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

一音韵学概述

1、音韵学

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古今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音韵学的研究对象是古音,古人今天研究古音,只能根据汉字在各自时期的各自读音来研究汉语语音在不同时期的特点,由此了解语音的历史变化与发展。

2、古音韵的历史分期

1.上古时期先秦两汉的语音(以诗经为代表)

2.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陆发言《切韵》音系为代表),现仅存陆发言的残本和北宋陈彭年等编纂的《广韵》

3.近古时期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为代表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

4.现代时期现代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3、古今语音研究的异同:

1.共同点:都是以语音为研究对象,且古代的语音是现代语音的源头,对语音的分析都要从结构构成入手。

2.不同点:

a.目的不同,现代的语音研究是为了审音、正音、规范语音等;古代音韵的研究是为了解决阅读古书的问题,如古音通假、古书的读音、假借、诗词格律等。

b.研究材料不同,现代有活着的口语材料,古代只有间接的材料,如韵书、韵文、注音等书面材料,这些材料是间接的

c.研究方法不同,现代以平面描写为主,古代则更注重纵向表述,古今对比等。

4、音韵学功能

1.为了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2.便于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更加规范化

3.利用音韵知识进行方言调查、推广普通话

4.可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如《广韵》、《佩文韵府》、《经籍纂诂》、《助字弁略》、《说文通训定声》、《经传释词》等工具书多用音韵编排

5.为解读古代文献中的语音问题;如通假字的问题、破读的问题、探讨同源词、古汉语虚词中的通用假借等。

音韵学名词解释整理

音韵学名词解释整理

⾳韵学名词解释整理

⾳韵学名词整理

第⼀章:绪论

1、⾳韵学:

分析研究汉字字⾳及其历史演变的⼀门学科。它是专门研究汉语的语⾳系统的,属于历史语⾳学范畴。⾳韵之学细分为今⾳学、古⾳学、等韵学,后来⼜增加北⾳学,即近代语⾳学。

2、⼩学:

中国古代研究语⾔⽂字的学问。这个名称起源很早,最初“⼩学”即最基础的学问,与今含义没有多⼤差别;到了汉代开始把研究⽂字的学问叫“⼩学”,⽂字研究包括字⾳、字形、字义;⽽⾄晚到唐宋时,“⼩学”⼜细分为三个门类:⽂字之学、训诂之学、⾳韵之学;再经过元明清,我国的⽂字、⾳韵、训诂之学⼜有很⼤发展,清⼈编《⼩学考》,把“⼩学”分为四类,⽂字、声韵、训诂、⾳义。

3、古⾳学:

与“今⾳学”相对,研究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以《诗经》⽤韵为主要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研究上古时期的语⾳系统的⾳韵学部门。

4、今⾳学:

⼜称“⼴韵学”,以《切韵》系韵书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系统的⾳韵学部门。

5、等韵学:

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最初分析韵书中反切,即韵书语⾳(声、韵、调)系统。唐宋⾦元时期只称“切韵之学”或“切韵法”,明初以后,才叫“等韵”(《七⾳略》、《韵镜》)。到清代,⾳韵学家⼜利⽤等韵去研究古韵,所以等韵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语⾔学/中国特有的传统的语⾳学

6、北⾳学:

以元代《中原⾳韵》系统的韵书和分析近代语⾳的等韵图为对象,建⽴⼀门“近代语⾳学”(“北⾳学”)。

第⼆章:⾳韵学的基础知识

1、反切:

“反切”是⼀种注⾳⽅法,它是⽤两个汉字注出另⼀个汉字的读⾳,这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结构的分析。反切的基本原理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包括调)。反切上字(如“当”)也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如“孤”)也简称为切下字,“都”则称为被切字。约在东汉的后期九创造了反切这种注⾳⽅法。“反切”早期不⽤“切”字,只叫“某某反”或“某某翻”,⾃唐代宗⼤历以后,因为唐朝统治者害怕⽼百姓起来造反,忌讳这个“反”字,才将“反”字改为“切”字。但“反”和“切”意义是相同的,都是“反覆切摩”的意思。

音韵学介绍

音韵学介绍

音韵学介绍

一、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声母,38个韵母,4个调类。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在标音问题上,由于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标音工具,古人表示汉字声、韵的工具还是汉字,所以传统音韵学研究古音时还得借助某些习用的汉字作为标音工具,只是对古音进行构拟时才使用国际音标或其他注音符号,但这已是清代以后的事。

与传统音韵学不同,语音学是十九世纪兴起的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科学,它主要研究语音的系统(声音的成分和结构)、变化及发展规律,并教会人们如何去分析研究语音的系统和变化,如何发现语音的变化规律,同时训练人们发音、听音、记音、审音的技术。语音学一般分为普通语音学、历史语音学、描写语音学和实验语音学等。普通语音学研究人类语音中各种声音的构成,音与音的结合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变化,以至声调、语调、轻重音等现象。历史语音学研究某一语言各个历史阶段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特殊现象。实验语音学则是通过实验仪器分析语音的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在研究方法上,语音学主要是通过描写、实验、分析、归纳、历史比较等方法揭示语音的性质、系统及其发展规律,它所使用的标音工具主要是国际音标。

音韵学三十六字母

音韵学三十六字母

音韵学三十六字母是音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一组声母,是学习音韵学的入门基础。这三十六个字母分别是:唇音重唇轻唇并半唇、舌音舌头舌上、齿音正齿旁齿唇齿、牙音前牙后牙、喉音声纽四纽、半舌音半舌、半齿音、影母。

这三十六字母的发音和使用方法都有一定的规则和变化,需要在学习中不断练习和掌握。同时,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这些字母的发音和使用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除了三十六字母外,音韵学还包括韵部、声调、古音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学习音韵学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语音和语调的规律和变化,为语言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音韵学名词解释

音韵学名词解释

音韵学名词解释

音韵学是研究语音的科学,它主要关注的是语音的发音和听觉特征。

在音韵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了解。

1. 音素:音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它可以通过改变一个音素来

改变一个单词的意思。例如,在英语中,“b”和“p”是两个不同的

音素,因为它们可以用来区分两个单词,如“bat”和“pat”。

2. 音位:音位是一组具有相似发音特征的音素。在某些语言中,两个

不同的音素可能被视为同一种音位,因为它们在发音上非常相似。

3. 声母和韵母:声母指的是一个单词开头的辅音或辅音组合,而韵母

则指单词末尾的元音或元音组合。例如,在汉语中,“b”是一个声母,“a”是一个韵母。

4. 共振峰:共振峰指声道内共振频率最高处形成的峰值。这些频率会

受到口腔、喉部和鼻腔等器官大小和形状等因素影响。

5. 声调:声调指说话时声音的升降变化。在一些语言中,声调可以改

变一个单词的意思。例如,在汉语中,“ma”可以表示“妈妈”、“麻烦”、“马”等不同的意思,这取决于它的声调。

6. 音位把握:音位把握是指说话者能够准确地发出某个语言中所有音

位的能力。这对于学习外语或方言非常重要。

7. 声韵规律:声韵规律指的是不同的音素在组合成单词时所遵循的一

些规则。例如,在汉语中,一个单词不能以两个辅音开头,因此“bba”这样的组合是不合法的。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音韵学名词解释,它们在研究和理解语音方面都非

常重要。

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音韵学是语言学的一个专门领域,研究语言中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组织规律。它主要研究语音的特征、音位(phoneme)、音韵变异和音系(phonetic system)等内容。音韵学关注的是语音在语言中的角色、语音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声音如何传达意义。音韵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音素(Phoneme):音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不同

的音素具有不同的发音特征,并且在词汇中具有区别意义

的作用。音韵学研究音素的特征、分类和发音规律。

2.音位学(Phonetics):音位学研究音韵学中的具体音素在

发音上的特征、音调、音量、音质等,以及其在不同语音

环境中的变化和调节。

3.音变(Phonological Variation):音变是指在特定的语音环

境中,音素出现不同的发音形式,具有不同的音位。音韵

学研究音变规律,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趋势。

4.音系(Phonemic System):音系是指一个语言中所有音素

的组合和排列方式,构成了一个语言的声音系统。音韵学

研究不同语言的音系结构和音位关系。

音韵学通过对语音的研究,探讨语音系统的规律和变化,对于理解语言声音和语言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其他语言学领域,如语音学、音系学、音变学和历史音韵学等提供基础知识和理论框架。

音韵学名词解释

音韵学名词解释

音韵学名词解释

音韵学

音韵学=声韵学、音韵、声韵、等韵学、等韵、

声母、零声母、声类、声纽、双声、七音、五音、牙音、舌音、齿音、喉音、唇音、重唇音、轻唇音、舌上音、舌头音、齿头音、正齿音、半舌音、半齿音、清浊、全清、全浊、次清、次浊、字母、三十六字母、

韵母、韵类、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附声韵、不附声韵、等呼、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洪音、细音、韵头、韵腹、韵尾、介音、阴声、阳声、对转、旁转、四声、平声、仄声、平仄、阴调、阳调、

直音、读为、读曰、读若、读如、拼音、反切、音和、类隔、重纽、内外转、内转、外转古音、今音、叶音(叶韵)、韵书、韵部、韵目、平水韵、十三辙、韵摄、等韵图、吴音

。“今音学”是以《切韵》(《广韵》)系韵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可以包括北宋)的语音系统的;

“古音学”是对“今音学”来说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而以《诗经》韵味主要的根据,并且结合形声字、假借字等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等韵学”,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如现存最早的等韵图《韵镜》、《七音略》)作为研究对象,最初是分析韵书中的反切,基本上就是分析《切韵》系韵书的反切所反映的语音系统的。后来音韵学家又用它来研究、分析、描写近代的语音系统。到了清代,古音学家又利用等韵去研究古韵。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语音学。

本声:是指保存在《广韵》中的上古音,从上古到《广韵》读音一样,古本有之。

变声:是指古无此纽,后经演变分化才有此纽。

阴声韵——音韵学上依照韵尾的不同,又把古韵分为三类:无韵尾的韵和以元音收尾的韵合为一类,叫做“阴声韵”。

音韵学名词解释整理

音韵学名词解释整理

音韵学名词解释整理

,否则无分

韵学,又称为声韵学,是研究汉字声旁的科学。它从音节、母音、声母、韵母、辅音、定调、声调、韵律、音变等方面进行研究,涉及汉语的发展历史、文法构成、语言的表达

形式和其他特征。

韵母,也称为声调音母,是一种单元,又称为声旁,标示汉字读音中母音部分的内容。每个韵母由声母和母音组成,构成拼音中的音节。

声母,是构成汉语读音的基本要素。如果认为韵母是表示汉字元音的字符,那么声母

就是表示声调的字符。声母共有23个,分别是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

音节,是拼音中音母、韵母等单元的组合。音节是汉语语音系统的基本单位,是拼音

文字表达汉语音韵的最小单位。由声母和韵母组成,按声调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

母音,是一种语音特征,可以独立成音,且有它自身的音质结构,不了DB的变化。

汉语母音共有10个,分别是a、e、i、o、 u、ü、ï、üe、yu、er,其中üe和ü被称为半元音,ü后面可以出现i或y。

定调,是汉语发音教学中较客观表达汉语发音规律的一种方法。它按音高将汉语九种

声调分为“上声、去声、入声、留声”四调,分别用“整、副、会、开”表示。当发语音时,要以定调为准,说时先决定定调,再改变声调来说出它们的正确发音。

声调,又称时调,是汉语发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按音高变化的等级化表示语言

音位的一种规则措施。汉语有四级声调,分别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可以用数字1、2、3、4来表示。

韵律,又称音律或诗律,是指汉语语音中所按照一定律则提出的声韵规则。韵律是汉

音韵学划分

音韵学划分

音韵学划分

音韵学是研究语言音素和音节的科学,它主要关注语音的组成和规律。在音韵学中,通常使用音位和音素来描述不同的语音单位。音位是一种由一组音素组成的抽象单位,而音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位单位,它在语言中具有区别词义的功能。

在音韵学中,音位一般指的是具体语言中的声音,是用来区分词义的基本单位。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音位库,即不同的音位组合方式和音位分类。音位库由一系列具有相似发音特点的音位组成,比如中文音位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

声母是一个音节的开头部分,也叫做辅音,它是由多种辅音构成的。声母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比如中文的声母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清音声母发音时不带声带振动,声音相对较清脆;而浊音声母发音时带有声带振动,声音相对较浊。

韵母是一个音节的核心部分,也叫做元音,它是由不同的元音构成的。韵母在不同语言中的分类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中文的韵母可以分为简韵和复韵。简韵指的是单个元音构成的韵母,比如中文的

“a”、“o”、“e”等;而复韵指的是由两个或多个元音构成的韵母,比如中文的“ai”、“ou”、“ei”等。

除了声母和韵母之外,有些语言还包括声调作为音位的一部分。

声调是指音节的音高变化。在一些语言中,声调能够改变词义,因此

被视为一个重要的音位单位。比如中文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除了音位之间的组合方式,音韵学还研究音位之间的相互影响,

比如音变规律。音变是指语音在发音过程中受到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发

生改变的现象。音变规律可以是语音历史演变的结果,也可以是语言

中的一种语音规律。比如在英文中,有些词尾辅音发音时会受到后面

音韵学概述

音韵学概述

唇音 双 唇

舌尖中 端 舌音
舌面前 照
舌叶

齿音
舌尖前 精
牙音 舌 根

喉音 喉

滂並明 透定泥 穿神日 初床 清从 溪群疑
来 审禅喻 山俟 心邪 晓匣
三、上古声母系统
上古声母,指两汉以前的声母系统。其代表是《诗经》音。清 钱大昕提出“古无轻唇”“古无舌上”,揭开了古声母研究的序幕。
1.上古时期无轻唇(指两汉前没有唇擦音)。
以母(喻四)的读音与定母相近,有“喻四归定”之说
异文例: 《尚书·舜典》:“命汝典乐,教胄子”,《周礼·春官·大司乐》 郑玄引作“教育子”,《说文》“育”下云:“《虞书》曰: 教育子。” 胄,澄母,上古归定母,幽部字;育,以母,觉 部字,幽觉有对转关系。 《左传·僖公元年》:“邢迁于夷仪”,《公羊传》作“陈 仪”。夷,以母,上古脂部字;陈,澄母,上古归定母,真部 字。上古脂部真部具有阴阳对转关系,二字可通。 声训例: 《释名》:“妻之姐妹曰姨,姨,弟也,言与己妻相长弟也。”
的“淇、棋、期、欺、基、箕 、
祺、骐”等字也是“之”部。 注意:形声字历时很长,造字人很多,难免有 古今之别、方音之异,不可能有一个很统一的 标准。
研究上古汉语韵母的方法:
一般是从中古音出发,把《诗经》、 《楚辞》、《周易》以及群经、诸子里的韵 语的韵脚确定之后,加以分析、归纳,同时 参照谐声、异文等其它材料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選字注析

說文解字注第一篇上一部一頁

顚也。此以同部曡韻爲訓也。凡“門、聞也”、“戸、護也”、“尾、微也”、髮拔也皆此例。凡言“元、始也”、“天、顚也”、“丕、大也”、“吏、治、人”者也皆於六書爲轉注而微有差別。元、始可互言之。天、顚不可倒言之。葢求義則轉移皆是。舉物則定名難假。

然其爲訓詁則一也。顚者、人之頂也。以爲凡高之偁。始者、女之初也。以爲凡起之偁。然則天亦可爲凡顚之偁。臣於君、子於父、妻於夫、民於食皆曰天是也。至高無上。從一、大。至高無上。是其大無有二也。故從一大。於六書爲㑹意。凡㑹意合二字以成語。如一、大、人、言、止、戈皆是。他前切。十二部。

翻譯

顛也。這是用同部疊韻的為方法。凡是門,聞,戶、護,尾、微,發、拔,都是這樣的例子。凡是說元、始,天、顛,丕、大,吏、治人者,都是因為六書轉注而有差別。元、始可以換著說,天和顛不能倒著說。所以求事和轉移都對,舉一個物去定名字就難了。然而對於訓詁學卻是一樣的。顛,是人的頭,以這個字作為高的稱謂。初,是女的第一次,這是作為事情的開始。然而天可以作為顛的總稱,臣對於君,子對於父,妻對於夫,民對於食物來說,都叫做天。有至高無上之意,在這方面可以說從屬一、大二字。至高無上,是最大沒有第二可以匹敵,所以從屬一、大。對於六書來說是會意字。凡是會意字和兩個字為一個成語。如一、大為天,人、言為信,止、戈為武都是這樣。他前切。

音韻學知識

【1】“疊韻為訓”是段注闡明許書訓釋體例的重要術語之一。段注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手段,總共明確闡述疊韻為訓109例,計115對疊

韻為訓字組。韻部分析表明,同部疊韻為訓占91.3%,異部疊韻為訓占8.7%。語義分析發現,被訓字與主訓字的語義關係受詞性制約。詞性相同時,其語義關係是相同或相近;詞性不同時,其語義關係是相關。因此,從音韻角度看,段注“疊韻為訓”一部分屬於疊韻為訓,一部分屬於合韻為訓;從訓詁角度看,段注“疊韻為訓”一部分屬於釋義性訓釋,一部分屬於釋源性訓釋。

【2】會意字,是指用兩個及兩個以上的獨體漢字,根據各自的含義所組合成的一個新漢字,這種造字法就叫作會意,屬於六書中的一種。用會意造字法造出的漢字就是會意字。

【3】六書,六書,首見於《周禮》,清代以後一般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漢代學者把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歸納成六種類型,總稱六書。普遍採取的是許慎的名稱、班固的次序。六書是後來的人對漢字進行分析而歸納出來的系統,也是最早的關於漢字構造的系統理論。當有了六書系統以後,人們再造新字時,都以該系統為依據。

说文解字注第一篇上二部二页

諦也。王天下之號也。從丄朿聲。

見《春秋元命苞》①、《春秋運鬥樞》②、《毛詩故訓傳》③曰“審諦如帝。”

王天下之號。從二朿聲。都計切。古音第十六部。帝,古文帝。古文諸丄字皆從一。篆文皆從二。二,古文上字。古文從一。小篆從古文上者,古今體異。必雲二古上者,明非二字也。徐鍇曰。古文上兩畫、上短下長。一二之二、則兩畫齊等。䇂俗本䇂下有言,非也。言從䇂。

舉䇂可以包言。示辰龍童音章皆從古文上。古文示作?。古文禮作?。古文辰作?。此古文從一、小篆從二之證。然則古文以一爲二。六書之假借也。

翻譯

帝,詳瑾周密也。見《春秋元命苞》、《春秋運鬥樞》、《毛詩故訓傳》曰“審諦如帝。”是君王統治天下的稱號,從二朿聲。都計切。古音第十六部。帝,古文的帝。古文中所有丄字都屬於一,篆文都從屬於二。二,是古文的上字。古文從一,篆文從古文的上字,這是古今不一樣的寫法。一定要說古文上字的,明和非兩個字。徐錯說“古文上兩畫,上橫短下橫長,一二的二,則是兩橫一樣長”䇂俗本䇂下有言,這是不對的。言從辛,舉辛例包含言。示、辰、龍、童、音、章,皆從古文上。古文示作?。古文禮作?。古文辰作?。這是古文從一、小篆從二的證據。所以古文以一爲二。六書之假借也

所引書目版本資訊

【①】《春秋元命苞》作者不詳侯官趙氏小積石山房,清嘉慶14年(1809)未見該版本

【②】《春秋運鬥樞》已亡軼

【③】《毛詩故訓傳》已亡軼

音韻學知識

【1】從二朿聲。《說文解字》中的形聲字都是“從某某聲”來標注的,從某的某是義符,只是這個字的意思,在這裏二表示帝是大,某聲的某表示字的讀音。

【2】假借字。假借字是指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表所想表達的字或意。產生背景如下:漢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發展起來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繪,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圖像和筆劃來表現,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隨時造出文字來表現,於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表。【3】都計切。反切是古人在“直音”、“讀若”之後創制的一種注音方法,又稱“反”、“切”、“翻”、“反語”等。反切的基本規則是用兩個漢字相拼給一個字注音,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

說文解字注第一篇上示部二頁

天垂象。見吉凶。見《周易歐辭》①。所㠯示人也。從二,古文上。三垂、謂川。日月星也。觀乎天文㠯察時變。見《周易賁彖傳》。示神事也。言天縣象箸明以示人。聖人因以神道設敎。凡示之屬皆從示。神至切。古音第十五部。《中庸》②、《小雅》③以示爲寘。古文示。所謂古文諸丄字皆從一也。

翻譯

天顯示現象,觀察吉凶(見《週一歐詞》)這是告訴人的,從二。古文中的。三垂,叫做川,是日月星辰。觀天象的變化以察時事的變

化。展示神的事情。說天顯示顯著的現象來明確的告訴世人,聖人因此用神道設立教。凡是示所屬的都從示。神至切。古音的第十五部。《中庸》、《爾雅》中把示當作真。古文示。所謂古文諸丄字皆從一也。

所引書目版本

【①】《周易》黃壽祺,張善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版277頁【②】【大學中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3版252頁

【③】《詩經》王秀梅譯注中華書局355頁

音韻學知識

【1】古音。中國歷史上分上古音與今音兩種音律,古音與今音略有不同,一般寫詩詞,格律會運用到。與隋唐語音通稱今音相對。20世紀20年代以後人們把兩者統稱為古音,前者稱上古音,後者稱中古音。廣義的古音包括上古音的聲、韻、調,狹義的古音指以《詩經》、《楚辭》押韻為中心的先秦兩漢韻,等於古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