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分析流程 fatigu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疲劳破坏是结构的主要失效形式,疲劳失效研究在结构安全分析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结构的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是其强度和可靠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机车车辆结构的疲劳设计必须服从一定的疲劳机理,并在系统结构的可靠性安全设计中考虑复合的疲劳设计技术的应用。国内的机车车辆主要结构部件的疲劳寿命评估和分析采用复合的疲劳设计技术,国外从疲劳寿命的理论计算和疲劳试验两个方面在疲劳研究和应用领域有很多新发展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不论国内国外,一批人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疲劳的研究,对疲劳问题研究贡献颇多。
关键词:疲劳 UIC标准疲劳载荷 IIW标准 S-N曲线机车车辆
一、国内外轨道车辆的疲劳研究现状
6月30日15时,备受关注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贯通“三市四省”,串起京沪“经济走廊”。京沪高铁的开通,不仅乘客可以享受到便捷与实惠,沿线城市也需面对高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享受这些待遇的同时,专家指出,各省市要想从中分得一杯羹,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机车车辆的安全性绝对不容忽略。根据机车车辆的现代设计方法,对结构在要求做到尽可能轻量化的同时,也要求具备高度可靠性和足够的安全性。这两者之间常常出现矛盾,因此,如何准确研究其关键结构部件在运行中的使用寿命以及如何进行结构的抗疲劳设计是结构强度寿命预测领域研究中的前沿课题。
在随机动载作用下的结构疲劳设计更是成为当前机车车辆结构疲劳设计的研究重点,而如何预测关键结构和部件的疲劳寿命又是未来机车车辆结构疲劳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机车车辆承受的外部载荷大部分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循环随机载荷。在这种随机动载荷的作用下,机车车辆的许多构件都产生动态应力,引起疲劳损伤,而损伤累积后的结构破坏的形式经常是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最终结构的断裂破坏。随着国内铁路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关键结构部件,如转向架的构架、牵引拉杆等都出现了一些断裂事故。因此,机车车辆的结构疲劳设计已经逐渐成为机车车辆新产品开发前期的必要过程之一,而通过有效的计算方法预测结构的疲劳寿命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目标。
1.1国外
早在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工程师Wohler系统论述了疲劳寿命和循环应力的关系并提出了S-N 曲线和疲劳极限的概念以来,国内外疲劳领域的研究已经产生了大量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结构疲劳设计中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用一定材料制成的构件的疲劳寿命曲线;二是结构件的工作应力谱,也就是载荷谱。载荷谱包括外部的载荷及动态特性对结构的影响。根据疲劳寿命曲线和工作应力谱的关系,有3种设计概念:静态设计(仅考虑静强度);工作应力须低于疲劳寿命曲线的疲劳耐久限设计;根据工作强度设计,即运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载荷谱。实际载荷因为受到车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相当大的离散性,它严重地影响了载荷谱的最大应力幅值、分布函数及全部循环数。为了对疲劳寿命进行准确的评价,必须知道设计谱的存在概率,并且考虑实际载荷离散性,才可以确定结构可靠的疲劳寿命。
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建成,自那时起,一些国外高速铁路发达国家已经深入研究机车车辆结构轻量化带来的关键结构部件的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预测问题。其中,包括日本对车轴和焊接构架疲劳问题的研究;法国和德国采用试验台仿真和实际线路相结合的技术开发出试验用的机车车辆疲劳分析方法;英国和美国对转向架累计损伤疲劳方面的研究等等。在这些研究中提出了大量有效的疲劳寿命的预测研究方法。
1.2、国内
1.2.1国内疲劳研究现状与方法
国内铁路相关的科研院所对结构的疲劳寿命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并且得到了很多研
究寿命预测方法的有效成果。疲劳寿命的估算主要分为裂纹形成阶段寿命估算和裂纹扩展阶段寿命估算两部分。常用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包括名义应力寿命法、局部应变寿命法和裂纹扩展计算法。
Ⅰ. S—N方法
名义应力法,又称S—N方法,强调了长疲劳寿命和耐久性的限制,或者是假定疲劳失效不会发生时的安全应力。它以材料或零部件的疲劳寿命曲线为基础,利用名义应力或局部应力和寿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用在线性弹性应力的分析中。
S—N曲线也称作应力循环曲线,是说明结构疲劳过程的重要方法。这个方法经常被用在变化的环境里,包括那些几乎没有塑性的长寿命疲劳问题,以及部件裂纹的萌生或裂纹的生长等问题。同时,该法主要应用在循环载荷是弹性的环境里,也就是意味着结构限制在寿命轴的疲劳循环数量必须大于10000次,这也是为了确保结构没有大的塑性发生。实际上在小于10000次循环的环境,要使用S—N方程必须更加小心。通常要使用最终的强度或者是真实的断裂应力进行分析。应力法以循环应力作为造成疲劳的原因,寿命的预测主要是应力—循环曲线(S—N曲线)。它是由常幅加载试验获得的,尽管大部分情况中实际工程结构承受的多是变幅载荷,但在疲劳寿命的估算,依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如果是变幅载荷,需要做出S—N曲线进行修正。变化的应力时间历程一般要进行计数,用累积频次分布的形式进行寿命的预测计算。经常使用如下的公式表示整条S—N曲线:
(σ-A)m N= D 或σ= A(1+C/Nα)
式中:1/m为S—N曲线的负斜率;A为材料的疲劳极限;D为材料常数;α为S—N曲线的负斜率;C 为材料常数。
Ⅱ. E—N方法
局部应变法(也称E—N法)以局部应变为基准, 局部应变或应变寿命法,通常参考裂纹萌生方法,其关注的仅仅是裂纹的萌生;结构的疲劳寿命, 通常是所有的寿命(S—N或者名义应变),以及裂纹的产生或损伤误差分析之和,关注的是直到结构断裂产生的循环数。
E—N分析法使用循环应力—应变建模和Neuber弹塑性修正。可以选择分析参数的范围,包括平均应力修正模型、置信度参数、制造的细节(表面的粗糙度)以及材料的热处理。
Ⅲ. 裂纹扩展方法
Paris最早提出的裂纹前沿应力强度因子范围ΔK和裂纹扩展速率da/dN之间的经验关系是计算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基础[8]。基于断裂力学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法主要用于较长裂纹的损伤容限设计,最近这种方法有被拓展到结构耐久性分析领域的趋势。
利用不同技术的这几种方法有不同的精度。实际上预测总的寿命、裂纹萌生和裂纹扩展3种方法很少在相同的问题上同时使用。这是因为不同的设计理念决定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利用这3种基本方法可以分析结构的点焊、缝焊等多种焊接方式,以及旋转结构、振动疲劳、复合多轴等疲劳寿命的预测问题。
1.2.2国内近期疲劳研究领域的发展与突破
近年来,随着疲劳理论研究的进步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发达国家的铁路行业,产品的强度设计由原来的主要依据静强度指标和无限寿命设计发展到定量寿命设计,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并且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现代的抗疲劳设计中使用了“一体化耐久管理”(IDM——Integrated Durablity Management)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虚拟分析和疲劳试验两个方面,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分别叙述疲劳研究和应用的新发展。
1、理论分析方法的发展——虚拟计算
所谓的“虚拟”计算就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使用软件建立产品有关承载构件的有限元模型,使用软件在虚拟的“新产品构件”上施加载荷进行寿命的计算并可反复调整设计方案,这种计算所需时间短,费用低,降低了产品开发周期和成本。由于疲劳理论的发展结合计算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