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出版社对所依托高校的作用研究

合集下载

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出版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出版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出版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8.12.29•【文号】教社科[2008]6号•【施行日期】2008.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出版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社科〔2008〕6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闻出版局,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出版社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提高高校出版社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开创高校出版社工作新局面,现就进一步推进高校出版社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高校出版社的定位、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1.高校出版社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方面军,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校出版社在传播先进文化,传递知识信息,促进教书育人,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高校出版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繁荣学术、培育人才的办社宗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坚持依托高校、面向市场,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坚持突出主业、科学发展。

3.高校出版社要努力承担积累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责任。

要做好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需要的各类教材和教学用书的出版工作,在出版物数量、出版物质量、出版物结构和出版物载体等各方面满足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要出版研究和解决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学术著作,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立足“背景”聚焦“发展”放眼“未来”——兼评吴培华先生关于大学出版社改革和发展的几篇文章

立足“背景”聚焦“发展”放眼“未来”——兼评吴培华先生关于大学出版社改革和发展的几篇文章

21年, 00 高中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 8% 0 左右,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2% 5 左右。而
根据数据显示. 05 20 年, 仅全国大中专教材、 业余教育教材及教参即销售 5 7 . 亿册, 7
销售码洋 11 l 0. 亿元。由 8 此, 我国大学出 版社的潜在发展空间可见一斑。
在转制新课题面前的 再思 、 07 1 月7 在 《 考》 20 年 1 日 中国新闻出版报》上 《 上马体改, 大学社你准备好了吗? 》等几篇文章中曾有专门 的论述。吴培华先生始终认为, 大学 “ 出版社目 前面临的改革课题, 无论是改制还是转制, 但是不管怎么改革, 大学出版社 还是姓 ‘ 大学’ 还是要把主要精力用于干大学出版社应该干的事。我们大学出版人必 , 须清醒地认 识到,改制转企仅仅是一种求发展的手段, 是在创新道路上探索的一种形 式, 改革也不是一改就灵, 转企也不是一转就行, 关键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 ”大学出 版社的 “ 发展” “ 和 发展理念” 是吴培华先生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问 题。
二、聚焦 “ 发展”——特色和品牌是大学出版社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改革与发展是当前大学出 版的两大重要课题。 我们在关注改革的同时, 不能忘了 改革和发展的 关系,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而发展则是改 革的 最终目 发展才是硬道 的, 理。
关于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 吴培华先生在20 年 1 月3 《 04 1 日 中国新闻出版报》上 《 关于大学出版社转制问题的若干思考》 20 年 7 、 06 月在 《 中国出 版》上 《 大学出版社
机遇, 获得了 迅速的发展。而如今, 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高校的不断扩招再一次 为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据统计, 0 年。 20 0 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大学生为56 5

精书成业: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策略——以东南大学出版社为例

精书成业: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策略——以东南大学出版社为例

精书成业: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策略——以东南大学出版社为例文/王斌主题出版是以特定主题为出版对象、出版内容和出版重点的出版活动。

具体来说,主题出版是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和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等集中开展的重大出版活动[1]。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

新时代,主题出版有了新的思想资源和实践参照,进一步拓展了主题出版的外延。

高校出版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术文化阵地和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肩负着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使命[3]。

高校为主题出版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做好主题出版是高校出版社在新时代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切身实践。

东南大学出版社自1985年3月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弘毅乐群,精书成业”的出版理念,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牢牢把握时代的出版航向,出版了数百种教材著作、科技图书和音像制品,荣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本文以东南大学出版社为例,分析该社在主题出版工作中的【摘 要】高校出版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术文化阵地和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做好主题出版是高校出版社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切身实践。

东南大学出版社秉承“弘毅乐群,精书成业”的出版理念,坚持出版高质量发展和主题出版工作精品化、特色化发展,依靠学科优势,吸收属地文化,多题材、多形式地打造主题出版精品,为高校出版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启示。

【关 键 词】主题出版;高校出版社;高质量;发展【作者单位】王斌,东南大学。

【中图分类号】G23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45-1216/g2.2021.23.013总之,编辑团队在选题策划开发中,对图书出版实现了全方位、全流程的引领。

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应加强对高校图书馆的营销服务

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应加强对高校图书馆的营销服务
容质量要求也 比较高。大学出版社 的图书一般都具 有其明显的教学和科研特色,图书的内容质量相对
如果大的图书馆供应商很少将你的图书上架 ,
那无论你的书在其他 的渠道销售得怎样都很难说取
得成功。从 目前全 国图书馆供应商来看 ,比较大的 有中国教育 图书进 出口公司、北京人天书店 、武汉
三新 书店、成都世云和安徽儒林及广州大音等,它 们对图书馆的供应已占到图书馆采购份额的 7%左 5 右 ,也对 图书馆供书提供 了更多的服务 ,比如提供 MR A C数据 、加盖馆藏章 、打号 、贴书标签和磁条 等。有 的已经深 层次为图书馆提供 文献 内容的加
另外 ,图书馆采购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防止重复采 购和漏采 ,出版社在其书 目中还应包含 I N、责任 S B 者、版次、开本 、出版时间 、页数、定价和适用范
图书馆的性质和功能都有所不同,它们采购和藏书
量 的情况下 ,多 了几个大客户 ,可以使出版社 的图
维普资讯
书大大增加被更 多采购 的机会 ,使本出版社的图书
更多更有效地进入更多的图书馆。 二、制作图书馆专用书目 目前 中小型大学 出版社 的新书在书目上征订的
售策略和计划,也可能由于出版计划的变化而不能
也很难办得到。但是,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必须抓住
当前 的机 遇加快发展 ,进 一步适 应市场 、利用市
场 、服务市场 ,从而更好地为高校图书馆服务。 笔者认为随着 国内图书品种不断增加 ,对于图 书馆采购工作来说图书内容的判断很重要。 “ 选书
渠道上与大的图书馆供应商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合作 关 系,在必要时可以购买相应的数据库 ,坚持经常 更新和维护数据库 ,并且根据终端用户——图书馆 的要求提供相应 的服务 ,从而更好地为图书馆和其

后疫情时代国际出版合作中的文明互鉴、合作共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出版合作新路径

后疫情时代国际出版合作中的文明互鉴、合作共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出版合作新路径

6后疫情时代国际出版合作中的文明互鉴、合作共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出版合作新路径文/李永强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国际出版合作在全球经济环境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

国际出版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出版业在推动出版“走出去”、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方面的任务更加艰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排头兵,认真分析国际出版合作的新变化、新机遇和新领域,总结出后疫情时代国际出版合作需要搭建出版合作交流平台,培育合作新增长点;以中外校际合作为纽带,赋能出版合作新内涵;以高端智库建设为基础,不断深化互联互通;实施国际人才培养计划,形成传播长效机制。

2021年9月,“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会议举办的主题是“文明互鉴、合作共赢”,这也正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后疫情时代积极探索国际出版合作的新路径。

一、 后疫情时代国际出版合作的新变化、新机遇和新领域新冠肺炎疫情对出版行业的影响是多方位、全流程的,其中尤为明显的是国内出版社与海外出版机构的交流变得越发困难。

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受到各国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各大书展及出版行业活动相继停办或延期,出版人失去了直接见面交流的机会;二是部分国家因受到疫情影响,保守主义等各类思潮兴起,文明冲突风险增加。

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我们更应看到,疫情是风险,更是机遇。

此次疫情加速了出版行业数字化、线上化转型的进程,同时也催生出国际出版合作与交流的新业态、新模式。

1.国际书展数字化,催生线上线下融合型书展新模式各大国际书展一直是各国出版人联系业务、交换信息、强化合作的重要平台,为各国出版社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便利和支持。

但在疫情带来震动以及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各大国际书展均做出数字化尝试,以便更多国际出版展商得以线上参展。

如法兰克福书展提供数字化展台服务,同时借助数字化社交媒体,让更多、更广泛的社群参与到书展【摘 要】 国际出版合作在全球经济环境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国际出版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出版业在推动出版“走出去”、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方面的任务更加艰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案例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案例分析

3、出版航空及战略目标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民大学出版社实现了跨越 式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飞跃: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人 民大学出版社由年出新书不足200种到2004年出书1600余 种(其中新书1200余种)的飞跃;到具有图书、期刊、音像、 电子出版以及网络出版等综合出版能力的飞跃;由简单粗放 的管理向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的飞跃。出版社国有资产超过3亿,形成了以人文社会科学 教材、学术著作出版为主,集图书、期刊、音像及电子出版 物、网络资源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
三、数字出版物
以纸质出版物为主,向电子音像、多媒体甚至 网络出版扩展,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教学和出版 物的现代化水平;以自主开发教材为主体,以区域 开发教材、引进版教材为补充。突出原创性和文化学术价值 和现实意义的选题,并和学校重点科研基地的建设 密切配合,使人大出版社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的 出版继续保持优势,扩大规模,同时以“当代世界 学术名著”为重点,系统引进国外学术名著和前沿 性学术著作。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学习型 社会的需要,开发适应一般读者、干部培训和企业 培训要求的大众精品,为提高全民族的国民素质作 贡献。
人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出版社的评价

在人大出版社的未来图景中,独特的企业文化将呈现 一幅和谐美好的画卷。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出版行业中,要 成功实现发展战略,全体员工齐心协力求发展、同心同德 谋进步,是最重要的人力保障。人大出版社的未来,就要 依靠强大的向心力把员工凝聚成创业型团队。在实施“凝 聚力工程”,建设有人大出版社特色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人大出版社正在逐步构建起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内涵: 尊重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业绩优于资历,肯定能力 优于学历。提倡脚踏实地、敬业爱岗,以满足读者的需要 为自己的工作要求。建设学习型团队,张扬创新精神,培 养“社损我损,社荣我荣”的感情心态。在员工与企业共 同成长的历程中,人大社将成为全体员工“快乐工作”的 美好家园。

做强教育出版 建设一流大学社——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

做强教育出版 建设一流大学社——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

2021年,是王焰掌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华东师大社”)的第十个年头。

十年间,华东师大社立足以“大教育”为出版宗旨的定位,不断巩固学术出版特色,努力实践“上海文化”品牌战略,加强传统出版和新型出版的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华东师大社斩获颇丰: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等荣誉;《中国文字发展史(五卷本)》等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等国家级奖项;在2019年中宣部组织的首次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中等级为优秀,在沪上大学出版社中名列第一;销售码洋连续多年以每年一个亿的速度增长,回款码洋超过13亿元,净利润过亿元……在带领华东师大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王焰也以卓越贡献获得第十三届韬奋出版奖,是30位杰出出版人中为数不多的女性领军人。

聚焦“十四五”,迈向新征程,大学出版社如何开创新局面?王焰与本刊记者分享了她对于做强教育出版,建设一流大学出版社的思考。

一、主打“教”字牌 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中国出版》:高远的立意是大学出版社安身立命之本。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建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华东师大社如何定位自己?王焰:华东师大社的发展愿景是引领中国教育出版,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出版社。

因此,多年来我们专注于教育出版,围绕“大教育”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特别是近年来,围绕学前、小学、中学、大学等各阶段读者开发教材、教辅,旨在打造教育出版的生态圈。

具体来说,比如基础教材方面,出版了《初中数学》《高中体育与健康》《高中信息技术》等教育部教材局审查通过的教材,小学、初中、高中《信息科技》(6+2)等上海市教委审查通过的教材,及其他省市地方教材教辅;基于国家对教材建设的重视,结合出版社的发展需要,将高教分社与中职分社进行合并重组,实现了人员、产品、渠道、销售政策的整合,同时紧跟国际国内教育动态,在师范教育、职业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等方面出版了一系列经典教材和精品教材等;在教辅图书方面,着力于“一课一练”品牌以及“百题大过关”“挑战压轴题”等传统产品的维护,持续开发优秀教辅种类。

论高校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对策研究——以陕西省高校出版社为例

论高校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对策研究——以陕西省高校出版社为例
关键词: 高校 出版 ;数字 出 版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 3 9 . 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6 7 2 — 8 1 2 2( 2 0 1 3 )0 4 — 0 0 6 6 — 0 2


引 言
任 , 同 时 也 要 积 极 发 展 与 传 统 图 书 出版 相 关 的 主 业 , 所 以无
今传 媒
2 0 1 3 年第4 期
媒 介经 营
论 高校 出版社发展款 害出版的对策研 究
— —
以 陕 西省 高校 出版社 为 例
穆 雪
( 陕西 师 范 大 学 新 闻传 播 学 院 , 陕 西 西 安 7 1 0 0 6 2 )
摘 要 :高校 出版 社在 开展数字 出版 时,面 临很多问题, 比如对 自身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资金运 作水平较低 、缺乏相 应的人
造 。但是 由于各 种各样的原 因,高校出版社大部分也只 是停
留在思想层面 的认识上 ,在实 际发展数字 出版时 ,大 多还 是 高校 出版社 作为传统 出版社 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承担着 持 观 望 及 否 定 态 度 。 推 动科研 、服 务教育的重任 ,高校 出版社数字 出版的发展状 3 . 发展数 字 出版 的行动 比较缓慢 。 由于我 国 目前 的数 字 况 很大程度 上也影 响着 我 国出版 业整体 的数字化步伐 【 l J 。陕 出版是在技 术上的推动下发展起来 的,因此 ,技术商 、平 台 西作为文化 资源 大省 ,拥有 悠久的中华历史 文化 传统和 以延 商等一直 占据着 数字 出版 的主 导地 位,传统 出版单位 一直 处 安精神为代表 的革命文化传 统,无论是文学 、美术、书法 、 于被动接受 的境地 ,再加上 目前数 字出版赢利模式不清 、版 艺术、影视 、出版 、戏剧 、舞蹈 等方面 ,陕西在 全国 的影 响 权 问题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以及既懂 出版又懂技 术的 直 都 很 大 , 可 以说 , 陕西 是 文 化 资 源 和 创 作 大 省 。 目前 , 复合型人才 缺乏等 问题 ,传统 出版单位在发展数字 出版时都 陕西共有 图书 出版单位 1 8家 ,高校 出版社 7家 ,占到 了近 四 非常谨 慎 ,行动 比较 缓慢 ,陕西高校 出版社 也不例外【 2 】 。目 成 ,不论 从数 量还是传播效 果上考虑 ,陕西 高校 出版社数 字 前 ,陕西高校 出版社数字 出版 方面的发展主要集 中在 与技术 出版 的发展水 平都直接影 响着 陕西省 出版单位 整体的数字 出 商和平 台商的合作上 ,只 是消耗着 已有的 内容资源 ,而出版 版水平和文化传播效果 。 社本身无论 是对于数字 出版 的投 资方面还是对 已有 内容的开

抓住机遇 创新发展——关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若干思考

抓住机遇 创新发展——关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若干思考

基本方略。
三、主要发展措施 为保证我社 “ 十一五”发展战略 目标的实现 ,
创新 ,实施产品创新计划是时代 的要求 ,也是 出版
社生存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产品创新首先必须了解市场 、把握读者需求 。 为此 必须深入市场 、深入教学第一线 、深入专家 和作者之间 进行调查研究 ,以掌握第一手材料 ,

综合我社面临的内外发展条件 , 完全可以说, 十 “
五” 发展规划的五年同样是我社未来发展的关键时
高” 三大任务 , 这对于依托高校、 以教育市场为主要 目
标市场的大学出版社来说, 意味着将面临一个难得的 良好发展环境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十一五” “ 发展规划 的五年也是我国新 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的五 年。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将全面深人展开 , 转企改制的 艰巨任务将逐步完成 , 出版业的宏观管理体制、 微观
放 ,扩大规模 ,做深做足 ,多出精品 ,累积优势,
把教材专著的出版放在第一位 ,积极稳妥地发 展一般图书、电子音像出版物 和网络出版物 ,完善 图书、电子和 网络多媒体 出版物立体 出版格局 ;把 打造特色方 向作为战略重点 ,优化出书结构 ,力争 在若干方向成为出版重镇 ,塑造专业出版品牌 ;走 质量 效益 型发展道路 ,推动 我社全面 、健康 、协 调 、可持续发展 ,应该成为我社 “ 十一五”发展的

发展条件分析
励; 发展思路明确 , 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0 3 20 年底在
原图书和电子出版权的基础上 , 又获得了音像和网络 出版权,初步形成了以出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为主 , 图书、 电子与音像、 网络出版齐头并进的格局 ; 改革不
战 略规划 是综合考虑企 业 内外发展 条件 的产 物。 制定我社“ 十一五” 发展规划必须对我社的内、外 发展条件有一个基本 的判断。 从我社外部发展条件来看 ,十一五” “ 发展规划的 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党中央提 出 ,十一五” “ 期间要深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

古籍图书出版的品牌之路--以四川大学出版社为个案

古籍图书出版的品牌之路--以四川大学出版社为个案

用 “ 外脑 ” ,邀请川 大古籍所 以及 古典文献 领域的
教授参与古 籍 图书 的编辑 出版工作 中。这些 专家的 加入 为 出版社 古籍 图书编辑走 向专业化起到 了 良好 的推动作 用。
射 和 积 聚效 应 ,吸 引更 多 的作 者 资源 加 入 出版 工
作 。经过 长期 的古籍 图书 出版活动 ,四川大学 出版 社 已出版 的古籍 图书在 书店系统 和图书馆 系统有 了 很 高的知名度 。这些无形 资产像一块磁 石吸 引了其 他 高校学术 队伍。北京 、山东 、河 南等其他省份 的 古籍研 究人 员也带来 了他 们的学术成果 。 自2 0 年 05 儒藏》 首次出版 以来 ,包括清 华大学在 内的十几 所 高校的 专家陆续在 四川大学 出版社 出版 了3 余种 0 “ 儒藏”学术 图书 。2 1 年 ,四川大学 出版社 又 出 00 版 了 由全 国各地 1佘名 专家学者 所 出版 的图书 内容 才能更加宽 泛 ,出版社 图书品牌 的建 设 也就 更加牢 固。这是 出版 社更高 、更强发展 的不竭
大学 出版 社从2 世纪9 年代初 期开始 ,加强 了与川 0 0
大古 籍 所 的 合作 ,陆续 出版 了 韩 愈 全集 校 注 宋 文纪事 甲骨 文献集成 宋元 珍稀地 方志
丛刊 ,以及 国 家 “ 8 工程 ”重 点学 科项 目 儒 95 藏 等一系列在 国 内具 有影响 力的古 籍 图书 。正是 依托 川大古籍 所儒学 专家的 丰厚 研究 成果 ,四川大 学 出版社 通过一 批大型 文献丛 书的 出版 ,最终 形成
计划 。
质 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他们必须具 有很高 的专业知 识 ,熟悉古 代文学和 文字 ,熟知古 代历史 、地理 等
知识。

改制后中小型大学出版社的市场现状及营销模式探索

改制后中小型大学出版社的市场现状及营销模式探索
针对不 同的产品开发不同的渠道 ,渠道可 以多样化设置 。各出版社 都涉及到教材 出版 ,随着教材终端 的不断下沉 ,一般一、二类本科教材
1 . 消费者 阅读习惯在改变。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 各种阅读终端的出 现 ,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阅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拿着
纸质 的书本阅读 ,现在 “ 屏一代”的出现就是对传统阅读 的挑战。在公 共场所随处可见持手机阅读的 , 读者越来越习惯 于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 ,
的投入。0 7年开始的农家书屋工程 ,国家投入近 5 0亿,地方配套也在 3 0亿左右 ,接着还有书屋 的不断换新的工作 。所 以抓住机遇可以在纷杂
以上 , 这在无形中就将教材市场划割 了一大半 。
的市场 中 抢一杯羹 。可能紧接着还有社 区书屋的建设等各种公共图书场 所的不断完善。国家强盛,必定注定文化生活建设 ,以后这类公益性的
了市场的 自由度。有些省 的某种教材就会通过红头文件的形式下达到各 个学校 。更有甚者利用教材评估 ,要求某版教材的使用量不得少于 6 0 %
三. 收集各类信息 , 特别关注政府采购信息 市场是瞬息万变 , 所以要收集各类信息 , 分析市场 , 做好应对策略。 近年来政府 为了更好地为广大 民众的文化生活服务 ,加大了对文化市场
文化 投 人会 越 来 越多 。
三 、图书品种的迅猛 扩张 。产 品质量 良莠不齐
全国5 0 0多家 出 版社 年 出书 品种 近 4 o万 种 ,出书 品种 已超 过美 国 ,
我国已成为 出版大国 ,但离 出版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 。图书重印率不到
四. 营销宣传的多样化 和数字化
4 0 %, 单 品种产出率严重不足 。 出版规模是靠品种的扩张完成的。 可沉淀 、

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 助推高校出版高质量发展——以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例

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 助推高校出版高质量发展——以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例

352021年第6期总第384期VIEW ON PUBLISHING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 助推高校出版高质量发展——以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例文/黄圣英大学出版社既是我国新闻出版业的重要力量,也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服务的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出版社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出版、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在丰富出版品种、提升社会效益、拓展版权贸易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国大学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后,虽然能以市场经营主体的身份开展出版经营活动,但由于大多数出版社规模较小,在资源、渠道、人才等方面无法与集团化的大型出版社比肩,面临经营压力大、组织结构不够优化、数字化建设相对滞后、资本运营观念不足等问题。

在此形势下,大学出版社如何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自身出版优势,走出特色鲜明的品牌发展之路,值得探讨。

一、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21世纪,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

为了更好地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我国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等文件,同时针对出版行业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等文件。

这些文件不仅为新时代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新闻出版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高校教材出版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高校教材出版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编辑出版196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高校教材出版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谢晓博(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安徽 芜湖 241000)摘要:高校承担着为国家与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加大力度推动高校教材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是提高高校教材质量、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助力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文章以推动高校教材出版高质量发展为研究目的,分析高校教材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提出高校教材出版高质量发展的三大着手点,即产品高质量发展、服务高质量发展、人才高质量发展,并结合文献查证、市场调查等方法,总结阻碍高校教材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不同院校教师联合编写、健全教材编写考核机制、致力于打造精品教材、加快出版形式创新、加强编辑人才建设等建议,旨在为提高高校教材出版质量、促进高校教材出版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一定裨益。

关键词:高校;教材出版;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中图分类号:G237.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2-0196-03教材是传播科学知识的载体,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教材出版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种精品教材、优秀教材不断涌现,为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高校教材出版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高校教材的质量,推动高校教材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一、高校教材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与教育事业密切相关的出版业也得到了巨大发展。

目前在教材出版方面“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强不强”“精不精”是接下来要重点攻克的问题,“强不强”“精不精”的问题就是高质量发展的问题[1]。

面对新格局,出版业应主动求变,积极朝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转型。

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我国出版业侧重于解决少儿图书高质量发展、文学图书高质量发展、出版体制改革、中国出版走出去以及出版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问题,关于高校教材出版高质量的研究较少。

新时代高校出版社编辑的学术能力内涵、问题与提升路径

新时代高校出版社编辑的学术能力内涵、问题与提升路径

28新时代高校出版社编辑的学术能力:内涵、问题与提升路径文/孙保营学术著作是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对实现学术价值、推动专业知识和学术思想的传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学术出版提出了更高要求,寄予了很大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创作、学术研究提出了“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的“四个坚持”的要求,可以说为学术出版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根本指导。

在学术出版中,高校出版社是主力军。

我国现有高校出版社108家,以“服务大学、服务社会”为办社宗旨,以学术出版为核心。

编辑作为学术内容的选择者、策划者、加工者、过滤者、把关者和推进者,是高校出版社文化责任的主要承载者和担当者[1]。

学术质量反映着学术著作的出版价值,而编辑的学术水平、学术能力和学术品位直接决定着图书的学术质量。

高校出版社编辑学术素养和学术能力的提升,从微观上来看,是新时代赋予他们的神圣职责,也是编辑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从中观上来看,是高校出版社高品质学术出版的要求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宏观上来看,是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的需要,也是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出版社编辑学术能力的内涵、问题与提升路径,是一个严肃的学术命题,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基于研究问题的需要,本文的编辑主要指学术图书编辑。

一、高校出版社编辑学术能力的内涵意蕴学术是一种探索真理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成果。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学术”是指“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

学术能力是对某一学问开展系统研究的相关素质和能力。

高校出版社学术著作的出版,要求编辑必须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及广博的学识。

基于工作及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作为高校出版社的学术编辑,其学术能力有着特殊的内涵意蕴。

1.主动探索学术前沿、敏锐捕捉学术信息的学术洞察力学术洞察力是学术编辑探索学术发展前沿动态、捕捉学术发展最新信息的能力。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努力办好大学出版社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努力办好大学出版社

出版社 前 后 两 任 编 都 是 刚满 4 0岁 的 年轻 人 , 位 有深 厚 学 术 功底 的教
个强有力 的 领导班 子 。多 年来 , 我校 党 委和行 政十 分 不仅擅 长 管理 和外 联 工作 , 且善 于 开拓 发展 空间 而
重 视 出版 社 领导班子 的建设 . 注意充 分 发挥 出版社 领 现 任 总编 何 林 夏 同志 原 是
为 “ 国高校 教 材管 理 先 进 集体 、“ 全 先进 高校 出版 他 大胆 工作 ,由于成绩显 著 .先 后被 评 为广 西十住 出
社” 全 国“ 、 良好 出版 社 ” 广西 师范 大学 出版 社之所 :
版 工作 者 、 全国 高校 出版 社先进 工作 者 、 二届 “ 第 全国
能取得 这样 的成绩 , 最重要 的原 因是有 一个 政治业 务 百佳 l 版工 作者 , 被选 为第 九届 全 国青联 委员 。两 } j 还
位 有 专 业 功 底 的硕 士 ,因 业 绩 不 凡在 发 行 界颇 有 影 响 ; 聘任 的一位 副社 长兼 副 总编 在人 文社 科类 图书 新 年 ,已策划 出版


配备 好班子 成 员 . 建一 个 团结 、 组 和谐 的领 导 策划方 面 有独 到 的眼光 ,工作 不到
集体 国家 教 育 部 的 领 导 同志 曾经说 过 :选 好 一 个社
是一套向r大青少年传授 当今各科技领域最新 二 、要求 和帮 助领 导班 子 把好政 治 关 .坚 持先进 科学》
1鬟 3 I
维普资讯
日人 式 .实践 汪 明 ,这样 做 有利 于 版社 L 的连 续性 和 新 时 期 “ 来 被 1 史社 科 领 域 优 秀 成 果的 系 列 作
稳 定 性。

浅谈多学科共存的责任编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编辑部图书的编辑出版为例

浅谈多学科共存的责任编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编辑部图书的编辑出版为例

作者简介:王涛,中级编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研究方向为图书出版、编辑、发行。

浅谈多学科共存的责任编辑制度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编辑部图书的编辑出版为例王 涛摘 要 大学出版社根据不同学科设置的高等教育编辑部,由于学科分化明显,编辑人员各自为战,图书产品脉络不够明晰,出版图书时间紧张、任务繁重等因素,影响了编辑的自身发展,图书产品不适应市场的要求,这就需要大学出版社在完全成为企业的市场化环境中依靠本校优势学科资源,集中编辑力量,研发具有延展性的图书产品,才能够立足市场。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图书出版;责任;编辑;学科分化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74-0037-04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图书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大致表现在这样四类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其一,出版资助类;其二,行政系统包销类;其三,自主营销类;其四,合作出版类。

前两者主要是学术专著等书籍;后两者,多则是高校所使用的教材等。

可以看出,这些书籍的编辑工作需要有对应的学科编辑进行相对专业化的编辑加工,所以,许多的大学出版社在选择编辑的时候就会根据自己社里的具体情况,按照学科背景进行分配工作。

不可否认按照学科划分编辑的工作职能,具有很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并且有条件的一直延续着。

但是,这种合理性与科学性是需要建立在学科的相容性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发挥责任编辑的作用,否则,在已经实现出版企业化变革的今天,其中的弊端就成为制约高教图书出版发展的瓶颈。

1 高等教育编辑部多学科编辑产生的原因回顾出版业的发展历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出版业正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清风袭来,致使一些大学出版社的掌舵者们看到了发展的新契机,组织了基于本社的特点的“内部裂变”。

具体表现在:原来的文科、理科大编辑部根据学习阶段教育的需要分成幼儿教育编辑部、基础教育编辑部、高等教育编辑部、人文社科编辑部等等。

湖南省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探究

湖南省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探究

研究论文12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近年来,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整体影响力呈现下降趋势,引起了学界广泛的批评与质疑。

为深入了解湖南省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自2021年9月至11月,本课题组对湖南省31所高校共52种社科学术期刊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期刊管理部门加强政策引导与资源支持、高校社科学术期刊更好地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

一、湖南省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一)期刊结构不合理1.综合刊与专业刊比例不合理湖南省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分为综合性学报与专业期刊两类。

综合性学报有32种,占比61.5%;专业期刊有20种,占比38.5%。

其中有近期才由科研院所并入高校的专业刊、因高校合并由综合刊转变而来的专业刊以及学术辑刊等。

长期以来,综合刊所占比例更高,现实中期刊结构不合理的情况突出。

2.新旧刊比例不合理调研显示,湖南省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创刊时间:20世纪70年代创刊2种,80年代创刊19种,90年代创刊12种,2000年以后创刊9种。

这说明湖南省高校社科学术期刊集中创办时间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

虽然2000年以后创刊9种,且绝大多数为专业性期刊,但大多是高校合并后由以前的综合性学报更改刊名而来。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大攻关项目“湖南省高校社科类期刊管理工作研究”成果,项目编号:湘教工委通〔2022〕7号(二)办刊分散,发展不均衡1.湖南省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办刊分散除少数几所学术底蕴深厚、科研实力较强的高校有多本刊物之外,只有一种社科学术期刊的高校有24所,占比77.4%。

即使是有几种期刊的高校,各期刊编辑部之间也缺少合力,无法达到规模效应。

如中南大学主办的7种社科学术期刊,除《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属于出版社分管外,其余6种都由不同的二级学院或系所承办。

2.各地区、各高校的期刊发展不均衡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3所高校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共有19种期刊,占比36.5%。

全球化视野下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策略思考

全球化视野下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策略思考

全球化视野下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策略思考作者:李炳泉来源:《出版广角》2019年第20期【摘要】大学出版是我国出版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

文章从全球化视野入手,剖析我国大学出版的发展现状、当前机遇和面临挑战,思考大学出版社如何高品位、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大学出版国际化发展提出实践路径。

【关键词】大学出版;全球化;发展策略【作者单位】李炳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9.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45-1216/g2.2019.20.001我国的大学出版是适应我国出版事业发展的需要,紧跟高等教育事业建设步伐发展并逐步壮大起来的。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的大学出版迎来了新的发展转型期和历史机遇期,步入了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历史阶段。

大学出版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科技“走出去”的进程中,在学术出版和教育出版领域已成长为中国出版业一张亮丽的名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出版界学习国外出版机构的先进经验和出版理念,促进了自身出版业务能力的提升;多种形式的版权合作提高了国内出版社的国际市场影响力、竞争力和国际传播力;大学出版社通过学术出版和教育出版的“走出去”,发出了“中国声音”,彰显了“中国态度”。

与此同时,我们也该清醒地看到:大学出版面临着“走出去”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大学出版社如何“踏平坎坷成大道”成为摆在大学出版人面前的必答题。

文章将从全球化视野入手,剖析我国大学出版的发展现状、当前机遇和面临挑战,以期为大学出版社高品位、高质量发展提出实践路徑。

一、全球化视野下我国大学出版的现状我国大学出版社有110 余家,约占全国出版单位总数的五分之一,包括了大学综合类、文科类、理工类、师范类以及教育类出版社。

大学出版社紧密依托母体大学的办学特色,已出版特色鲜明、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等多方面的教材,形成学术著作和社会读物等学科门类齐全、多种出版形式并举的大学出版矩阵。

精英骨干型人才:建设出版强国的中坚力量——以大学出版社为例

精英骨干型人才:建设出版强国的中坚力量——以大学出版社为例

精英骨干型人才:建设出版强国的中坚力量——以大学出版社为例张士宏【期刊名称】《中国出版》【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4页(P22-25)【作者】张士宏【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正文语种】中文我国出版业转企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将初步改变原有出版社数量较多、地域分布较分散、出版结构同质化严重、经营规模过小的落后格局,并最终实现“三个一批”——做强做大一批、整合重组一批、停办退出一批的改革目标。

在改制雏形确立、保障人员安置及经营平稳过渡的情形下,出版社重点工作是谋求向现代成功企业的范式转变,第一要务就是运用科学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高效的获取与配置、凝聚与整合,从而赢得人才竞争优势,进而提高经营绩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业界共识:出版社不缺乏人才,尤其是大学出版社,因所依托的高校大都底蕴深厚,人文荟萃,所以必定人才济济。

事实如此,大学社人才颇多,但悖论是众多大学社中,除寥寥数家独领风骚外,大半或发展不尽如人意,或多年停滞徘徊,或高开低走、曲折起伏,甚至于有的社已难以为继、濒临倒闭边缘。

其制约发展的根源与瓶颈恰是人才问题,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能持续发挥关键作用的高效能人才,即缺乏精英骨干型人才(以下简称“精英型人才”)。

一、出版业精英型人才的成长出版业精英型人才的特定成长历程,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行业走势密不可分,更与企业发展同兴共荣,是行业与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个人成长与进步,使普通人才由量的积聚而至质的飞跃,进入中高端人才行列。

(一)谁是出版业精英型人才精英本义是指杰出的人物,显然出版业精英型人才远达不到“精英”的标准,而是精英之下更广大的群体。

这些人在各自单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组织正常运转和效益增长至关重要,既要坚决贯彻领导意图、实现组织目标,又要在工作执行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当然,他们都具有成为“精英”的潜质。

为更准确形象地定义这类人才,本文引入“骨干”概念。

山东大学出版社简介

山东大学出版社简介

山东大学出版社简介山东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是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具有图书出版权和音像出版权,挂有山东大学音像出版社的副牌。

出版社包含山东大学出版科学研究所、山东大学教材中心、山东大学图书有限公司3个二级单位,共有职工105人。

建社以来,我社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旋律,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大学出版社的出版方针,把服务高校、服务社会作为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共出版各类图书8000多种,70%以上为高校教材和学术专著,形成了以文史类学术专著、高校教材、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基础教育山东省地方课程教材以及各级各类培训教材为主的出版特色。

近年来,我社向社会推出了一系列为广大读者喜爱的优秀学术专著和各类图书。

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评选中,我社共有17种入选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

在学术专著的出版上,充分利用大学社依托高校的资源优势,面向社会推出了一系列人文社科精品图书,如《山东文献集成》、《中国古代地方政治研究丛书》、《新史学沙龙》、《人文前沿丛书》、《文明之旅丛书》、《环境政治学译丛》、《汉译犹太文化名著系列》、《文艺学前沿理论研究书系》、《文史经典系列》、《望岳文库》、《山东大学文史书系》等,突出了山东大学出版社在专业学术专著出版方面的优势与特长。

与此同时,我社还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资助出版项目——《两汉全书》,历经十年,于2009年12月正式出版,在全国乃至华人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近年开始出版的《山东文献集成》(4辑200册)更是引起了学者和专家的关注与好评,填补了山东出版史上的空白。

2010年我社两获国家级大奖:《两汉全书》获第二届中国政府出版奖;《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丛书》获得了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11年《宋代乡村组织研究》、《山东民间艺术志》荣获国家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时间]2017-04-20[作者简介]于险波(1973-),男,黑龙江望奎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出版选题策划。

[摘要]目前全国共有大学图书出版单位106家,占到全国出版社总数的近20%,已经成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出版社对于所依托高校的作用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促进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展示高校学术实力和扩大高校社会影响力、保护著作权并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这对于促进大学出版社的发展以及大学出版社贯彻落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出版社;高校;作用[中图分类号]郧远源圆[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7)11-0012-032017年11University Education根据《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及《2014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大学图书出版单位106家,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出版社583家(包括副牌社33家)。

目前大学图书出版单位已经占到全国出版社总数的近20%,成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笔者调查,全国112所“211工程”高校中,有87所高校设有出版社。

其中,39所“985工程”高校全部都有自己的出版社。

无论中外,一流的出版社未必依托于高校,但是一流的高校基本都有自己的出版社。

笔者认为,当前部分设有出版社的高校对于出版社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模糊,这不仅影响了大学出版社发挥其功能,更制约了大学出版社自身的发展建设。

因此,厘清大学出版社对所依托高校的作用十分必要。

高校举办出版社是为了赚钱吗?显然不是。

那么,具体到一所高校来说,设立出版社对于高校自身来说到底有哪些作用呢?笔者认为,其有如下六方面作用。

一、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国家批准大学设立出版社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出版高校教学需要的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工具书及其他教学用书,推动高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是组织实施日常教学活动。

这就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设置课程,需要承载课程内容的载体———教材(包括数字化教材,下同)。

而大学出版社最直接的工作就是将知识通过图书、报刊及数字产品等载体呈现出来以实现知识的传播、互动、存储、延续。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高校进行人才培养需要的教材可以到其他出版社出版,或者直接选用其他高校编写的教材,完全不需要自己设立出版社。

实际上这样的想法过于狭隘和简单。

大学出版社从建社之初就将服务高校特别是服务本校的教学科研作为自身的办社宗旨,所以每个大学出版社的编辑相对于其他出版社的编辑来说更加熟悉本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要求;这些编辑往往毕业于本校,其对本校人才培养各项工作要求的理解会更直接、更准确。

因此,本校的出版社所组织和出版的相应教材及相关教学产品对于本校来说会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

另外,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使用本校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特别如果同时还是本校教师编写的教材,对于学生来说,能在无形中增加亲近感。

高水平大学的发展一定离不开各类出版物(包括数字出版物、互联网等各类新媒体出版物,下同)的支撑,作为大学自己设立的出版社,高校出版社当然会在第一时间内获知本校教师的学术前沿成果、科研创新信息,并对这些学术前沿成果、科研创新信息及时跟踪策划、组织整理,依托学校品牌特色学科和相应的专业师资,及时通过出版教材、著作的方式固化、传播最新学术成果。

这一定会进一步强化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在其领域的竞争力,从而不断打造自身学科品牌。

另外,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大学出版社不仅会出版常规教材和一般的学术著作,一定还会有计划地策划具有较大学术价值、涉及跨学科领域、填补有关专业领域空白的分学科系列出版工程。

这势必需要出版社会同学校相关部门、学院共同组织,这有利于引导校内分散的学术资源进行新的甚至是跨学院的组合,有助于打造学校品牌和学科特色。

在此过程中,出版社不仅要依托本校的优势特色学术资源,同时也要选择和吸收其他学校、科研院校在同一领域的优质资源,并逐步培养校外的相关专家学者成为自己的作者,从而占领这些学术领域的出版制高点,形成出版特色、打造出版品牌。

这些工作一定会强化高校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地位,有力提升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

大学出版社对所依托高校的作用研究于险波(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黑龙江哈尔滨150001)12University Education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对于开发教材和教师著书没有规划,导致这些学校的教材不成体系、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学术著作也都因属于教师个人行为而零零散散。

这些没有经过统一规划的教材和著作,很难使学校的学术成果呈现出应有的竞争优势,也不利于本校教学管理部门、科研部门较好地整合全校学术资源、凝聚学科优势,难以较好地彰显本校学科特色。

同时,也削弱了出版社对于本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助推作用。

二、促进高校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所开展的科学研究应与培养人才这一使命相结合。

即便是研究型大学,其核心任务仍然是“人才培养”。

高校科研所承载的使命与任务,必然要求高校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把科研工作融入教书育人之中,这是高校科研活动的特点和优势。

大学出版社以高校为依托,与校内教师联系紧密,一定会在第一时间获知本校有关的学术成果、创新信息。

同时,由于大学出版社聚集了一批深受本校熏陶,熟悉本校学科专业,擅长相关专业知识加工的出版人才,完全有能力将本校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形成的思想方法和科技成果等借助出版物及时、系统地呈现出来,进而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这些成果转化得越快,带来的社会效益就越大。

这对于扩大高校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帮助高校承接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项目都有积极的、不可忽视的助推作用,进而一定会促使学校产出更多的创新研究成果。

在此过程中,也会使师资队伍得到锤炼从而不断成长。

大学出版社的任务之一是出版学术著作,推动高校学术水平的提升和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事实上,多年来优秀的大学出版人为此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

我们知道任何学术名家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翻阅大学各知名教授的成长经历,你会发现他们往往都不同程度地得益于某一出版机构的支持。

大学出版社是由高校设立的,为所在高校锤炼学术新秀,与中青年学者一起成长是其办社思想理念之一,也是出版社为所依托高校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一。

出版社要为学校的优势和特色资源搭建核心出版交流平台,那么其就一定会主动与专业院系建立紧密联系,编辑也会依托信息渠道优势和出版社工作平台为各学院、具体教师策划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进而在教学、科研评价中助教师一臂之力。

另外,编辑会经常去跟踪一些学术会议,广泛结识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人才,同时将校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聚拢到学校的学术平台上来,这不仅为出版社培养了优质的作者群体,也为学校教师与校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联络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必将有力促进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三、拓展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大学出于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利用自身知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开展促进社会发展的服务活动,这是大学的四大基本功能之一。

大学出版社是大学出资兴办的文化产业,其出版工作方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出版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决定了大学出版社的工作与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是高度统一的。

高校服务社会最直接的体现是组织实施教学和开展科研活动,而以出版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为重要任务的大学出版社是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非常重要的输出渠道之一,这些成果也必将成为社会了解高校并接受高校影响的重要途径。

高校独特的学术传统和人文科学精神对社会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而这些精神、理念和作用有赖于出版物的提炼、固化、发行和传播。

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尤其是高校在我国经济、政治、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及自然科学领域产出的优秀文化成果,正是通过大学出版社以出版物的形式呈现给社会,进而被读者阅读、接受、传播并使用的,最终有效地满足了社会思想文化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这既是对高校自身教学、科研水平的认同,也是对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有效延伸。

同时,大学出版社还可依据自身特点、实力,以出版人的眼光和担当,面向社会更广泛的领域组织策划更多有价值、有内涵的原创性文化精品,从而进一步满足和丰富社会需求。

四、推动高校文化传承创新文化的传承创新是以文化的积累为基础的。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遗产,它不是哪一代人创造的,而是人类世世代代共同创造并积累的结果。

如果没有文化积累,文化传承创新将无从谈起。

具体到每个高校来说,文化是学校通过全体师生员工传承、创造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高校引领文化的实质是通过加强本校的文化建设,特别是本校的主流文化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培育并形成有特色的自身大学精神,来影响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而大学出版社作为高等教育与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平台。

可见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大学出版社与大学是有机融合、互相促进的。

大学出版社与生俱来的文化积累和文化传播功能,不仅可以对高校创新文化提供物态支持,还可以对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大学出版社在对高校思想文化成果进行发掘、选择、加工和传播的过程中,融入编辑自身的创造性智力劳动,使之物化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使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更直观、更有效地得以实现。

由此可见,大学出版社既是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动挖掘者、直接参与者,又是高校文化积累的重要载体,更是社会了解和认识高校文化的一个重要媒介。

即便是在出版行业高度商业化的美国,大学出版社同样也是非常重视13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其宗旨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将课堂延伸到社会,惠及大学之外,泽被后人。

五、展示高校学术实力,扩大高校社会影响力高校是产生学术成果的重要源泉,产生的学术成果是要在社会中进行应用的。

出版物是学术成果得以固化传播的重要方式,是扩大学术影响的重要途径。

做好学术著作出版是大学出版社义不容辞的使命。

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教社科〔2015〕1号)中明确提出,大学出版社“要出版研究和解决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学术著作,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形成高校出版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良好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