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流层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1.3 气压
1.含义:垂直地表方向上单位水平面所承受大气 层的压力,它的数值相当于单位横截面上垂直 空气柱的重量。
2.气压的垂直变化 随着高度的上升,
空气柱的厚度和重量减少,空气 密度也减小,大气压力按指数规律 递减。 3.气压的单位 1Pa=1N • m-2,100Pa=1hPa=1mbar 4.标准大气压:在标准重力加速度、气温为0℃的条件下,
沥青
5%~10 %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2.2 地表的长波辐射
(一)地面辐射 1.方向:由地表返回太空 2.大小:黑体的辐射能力与其绝对温度的四次方
成正比。
ET4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二)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谱 • 吸收能力大于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因此,
大气主要是由地面加热的。 • 主要温室气体为对流层水汽、二氧化碳、一氧
于海面的1/2(白色死亡带)。 • CO2 (0.03%) : 分布20km以下大气层,低温时溶
于水(酸雨,参与碳酸盐溶解于结晶)。吸收地 表长波辐射,产生温室效应。 • O3: 分布高度10~40km, 20~25km极大,臭氧层。 吸收紫外线及宇宙射线,保护物种演化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 平流层和臭氧层 范围:距地面18~55km
臭氧集中在20~30km 性质: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温度随高度而上升; 气压随高度而下降。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 中间层
范围:距地面55~85km
性质:温度随高度而降低,顶部-90℃;
气压很低,仅1~0.01hPa;
单位面积(cm2)上自然承地理受学-1(-第0上三1)章3大2气5和P气a候的压力。
2 大气热能与气温
• 大气热能来源: 太阳辐射——50%到达 地面 地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潜热输送——水分蒸发产生 感热输送——海陆面与大气热交换 • 大气温室效应——全球地面平均15℃ ,若
没有大气层地面温度-18℃ ,提高地面温度 33℃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2.1太阳辐射
吸收
空气及尘埃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反射 云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盈 亏
经(极)向热传输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 太阳总辐射的分布是地面温度分布的能量背景。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36 km 99%
8 km 63% 5.5km 50%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大气质量
1.2 大气分层
✓ 对流层 范围:地表至13km 性质:大气圈质量的90%集中于此层
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气压随高度的降低 功能:形成云和天气现象 冷对流层顶阻碍空气进入平流层 大气的污染
第三章 大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1 大气的成分与结构
1.1 大气成分
➢ 干洁空气 氮和氧、二氧化碳、臭氧
➢ 水汽 ➢ 悬浮颗粒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干洁空气组成
• N2(78%) • O2(21%):生命呼吸,海拔3000~40来自百度文库0m 相当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大气对辐射的削弱
吸收 气体物质将投射在它上面的一部分辐射能同化吸收,并 转化成自己的内能的过程。 1.吸收太阳辐射的主要大气成分: 水汽、二氧化碳、氧和臭氧、一氧化氮、 2.太阳辐射的大气吸收谱 • 高层氧气和臭氧:吸收紫外线和X射线。 • 低层水汽、二氧化碳、甲烷:吸收红外线。 • 可见光:吸收很弱。 • 火山喷发产生的气溶胶:吸收太阳辐射,提高 平流层 温度,降低对流自层然温地理度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不同下垫面的反射率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不同下垫面对可见光的反射率
深色土壤 浅色、沙性土壤 草地
5%~15 % 25%~45 % 15%~25 %
干草地
20%~30 %
阔叶林
15%~20%
天然水
6%~10 %
干洁新雪
80%~95 %
污浊的雪
40%~50 %
混凝土(干)
17%~27 %
(上)
地面反射率
1.概念: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 • 反射率越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越少,
温度越低; • 反射率越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越多,
温度越高。 2.影响因素 • 下垫面性质:颜色、干湿状况、粗糙程度
原理:在可见光波段,黑体反射率近于零; 白体反射率近于1 。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大气对辐射的削弱
反射 到达大气圈的太阳辐射能,未经转化成热能或做功 便直接返回太空。 1.特点 具有方向性,与入射角有关。 2.大气反射 • 大气质点远大于入射电磁波波长时产生的反射。 • 大气的逆散射(向上)所反射的太阳辐射。 3.影响因子 • 火山灰:增加反射率 • 云:厚度、高度
有效辐射
稀薄的空气以巨大的速度运动着。
✓ 暖层
温度从底部向顶部迅速增高;
中、上层气温很高。
过滤掉有害波段的太阳辐射;
反射无线电波,使之得以远距离传播;
太阳风引起的极光通常发生在此层中。
✓ 散逸层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外 逸 层
热 层
中 层 平 流 对 流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化二氮、甲烷和臭氧,它们对长波辐射具有拦 截作用。 •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由于温室气 体和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低层大气保温的效 应。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2.3 大气辐射
大气辐射方向 向太空方向:大气对外辐射; 向地球方向:大气逆辐射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上)
大气对辐射的削弱
散射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进入大气后,受到气体分子和悬浮 质点的影响,使之向各个方向弥散。 1.分子散射:大气质点远小于入射电磁波波长。 • 散射电磁波范围:可见光的蓝、紫色光 2.粗粒散射:大气质点与入射电磁波波长相当。 • 云滴 • 大气气溶胶:大气中的一切固体和液体粒子 • 散射电磁波范围:可见光各波段